窃读记导学案doc

2022-07-31

第一篇:窃读记导学案doc

窃读记导学案

1、窃读记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生字卡片;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讲述,引发兴趣

孩子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介绍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2、自由读文,解题。

师:读完课文后,你是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窃是什么意思,记又是什么意思?

3、体会有关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4、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题目窃读可以换成一个怎样的词语,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的心情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同桌合作交流)

5、反馈交流结果。

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我们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3、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四、总结,作业布置

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同时也知道了窃读并不是偷书读,而是作者偷偷地去书店读自己喜欢的书,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喜欢读书的特点,最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精彩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解决,再次去感受作者对读书的渴望。

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练习册1.2.3题。

第二课时

一 援引思考,导入新课

听写生字,导入新课。

上节课,孩子们不但课文读得好,生字学得也不错。课文中的作者想读书的心情是如此急切,进书店找到书后,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描述,去体会被作者视为“窃读”的滋味吧。

二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用“_____”线勾出。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找出动词,说说体会。

2、出示第四自然段,品味感受。

3、出示第七自然段。品味感受

4、全班齐读这句话: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为什么“快乐”之后又“惧怕”?

你在生活中有过这种感受吗?不妨让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出示,教师点拨这句话的含义)

5、观看插图,深悟“窃读”。

6、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

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 课文小结

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文中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尤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出示名人名言,学生摘抄。

四 作业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制作成文化走廊板。

2、参考父母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新学期的读书计划。

第二篇:《窃读记》导学案

刘镇中学九(3)班林彩萍

学习目标:

1、积累词汇和相关知识

2、抓住主要内容, 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3、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

的变化。

学习难点: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

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把拼音注上去。

2、积累生词语:汗涔涔、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全神贯注、若无其事

饥肠辘辘、尴尬、踉踉跄跄

3、作者作品简介: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窃”的原意是什么?“窃读”是什么意思?

2、题目《窃读记》可以连起来理解为„„

二、整体感知课文:文章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三、具体感知内容:

1、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止一次偷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快速默读全文,请大家找一找林海音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出来。

2、我们已经了解作者在一次次的“窃读”过程中积累了如此丰富而有效的方法,那作者是不是每次“窃读”后都能全身而退呢?

3、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书店受辱相关段落,划出相关关键词句着重品味,体会书店老板形象以及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4、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四、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这次令作者刻骨铭心的屈辱的“窃读”经历,给作者幼小的心灵带来如此巨大的创伤,自卑感、对人类的仇恨、悲愤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在这样的心境下,作者为什么最后还提到“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呢?这和作者先前的感受似乎矛盾了啊?为什么呢?

2、、作者后来又有一次什么样的窃读经历呢,请大家试着给它取个小标题吧。

3、经过前次令人难堪的“窃读”经历,“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那后来林海音为什么又去书店“窃读”了呢?是什么驱使作者这么做的呢?

4、思考: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学习老师第一次分析“窃读”经历时的示范,圈圈划划,感受作者第二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5、与第一次相比,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这次的“窃读”使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呢?

7、怎样理解“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五、总结全文主旨: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读其中的重要段落语句),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1)同桌之间分别请给对方听,听一听有没有读出情感。 (2)大家齐读重要段落。 (3)听范读

二、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1、重点赏析对以下句子的理解。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2、结合上下文,体会划线词语的传神之处。

①直到好大功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介事地问他价钱。

②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③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书架,装作没看见。

三、拓展延伸:

学完了这篇课文(二选一)

(1)你们想对我们的作者林海音说点什么吗?

(2)你们想对将这篇小说选入我们教材的编者说些什么吗?

四、自结:

学习本课时你有什么收获?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窃读记》导学案-史振东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史振东

审核人:

时间:2016年10月5日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初一语文(上)导学案

课题:《窃读记 》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练习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2.阅读生动的心理描写,感受作者两次“窃读”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变化;

3.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 【中考目标】

1.学习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知识连接】

默读技巧:长文则多用默读,或把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或全文默读,局部、片断朗读。通过训练,最终达到“懂”(理解)、“快”(速度)、“化”(运用)的标准。默读几乎只用“心”和“眼”,这就有利于聚精会神地品味、揣摩,领悟文章的内容,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也有助于理解、记忆,乃至促进和提高朗读的效果。默读时,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和重点语句,快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更好地进入文本深层。任何文本都有潜在结构和起承转合,要有结构意识;另外,文本的叙述是有节奏、有起伏、有关联点的,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关键的点,从而形成对文本的把握,要有节点意识。

【预习案】 (课前完成)

【基础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gān gà( )( ) 贪lán( ) 畅 xiāo( ) zǔ zhòu( )( ) 众目kuí kuí( )( ) shà( )有其事 饥肠lù lù( )( ) 【整体感知】

2.第一次默读,明确“什么是窃读”:

(1)“窃”意味着什么?“窃读”是什么意思?:

(2)文章以《窃读记》为题,写了什么内容:

3.第二次默读,明确“如何窃读”:

(1)文章写了“我”几次窃读,怎样划分文章层次?课文中间部分插叙了哪些内容?

(2)“我”为了“窃读”,采用了哪些方法?

(3)前后两次窃读有什么不同?“我”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自主质疑】

4.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哪些内容不太理解?请把它写下来。

我的发现: 我的疑点:

1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史振东

审核人:

时间:2016年10月5日

【展示案】(课堂探讨)

【品味语言】

5.第三次默读,明确“为何要窃读”:

(1)请圈画出文中描写“我”心理的语句,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 (2)请圈画出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请圈画出文中的描写句,体会作者描写的风格特点。 【探究主旨】

6.文末句“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反馈案】(课堂检测)

【学以致用】 7.我会查字典:“窃”是_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窃”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偷;B偷偷地;C谦指自己(意见)。在“窃读记”中选第(

)种解释,在“行窃”中选第(

)种解释,在“窃以为不可”中选第(

)种解释。 8.按要求写句子。

(1)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改为比喻句)

(2)我的腿真酸啊!(改为夸张句)

(3)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改为陈述句)

(4)进来看书的人很多。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训练案】(课后作业)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9.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10.文中“煮书”的“煮”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11.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读书心得。

第四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1《窃读记》导学案

11《窃读记》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

一、走进作者作品

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

二、设身处地----了解背景

本文选自《英子的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略有改动。林海音五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一住就是二十五年,这里也就成了她的第二故乡,所以,她的作品大多是以此为背景和素材写成的。林海音在《窃读记》这篇散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期的读书生活:由于贫穷而买不起自己喜欢的书,只能偷偷地到书店中看书。

三、初读课文,完成三标一感 1.标出不认识的词语并注音

2.标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加以理解 3 标出文中出现的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4.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

四、比一比,看一看,谁英雄,谁好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汗涔涔( ) 窃( ) 读 踮( )起脚 倾( )盆大雨 ....屋檐( ) 暂( )时 贪婪( ) 尴尬( )众目睽睽( ) ...... 饥肠辘辘( ) 踉踉跄跄( ) ...

2、解释下列词语。

:文中形容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适合,相宜。

:流汗的样子。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煞,极,很。介,这。 :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形容非常饥饿。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①抵住使不倒下。②支持住局面使不崩溃;勉强地维持。 :走路不稳的样子。 :图省力,图安逸。

:经常使用的手段,含贬义。文中带有调侃的意味。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词汇和相关知识。

2.抓住主要内容, 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分层记述的结构。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读书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2、感受坐着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2、难点: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

2、检查预习案

二、初步研读

1、自读课文

2、自主预习。

自己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书本上做好圈点批注;各小组解决这些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的再全班解决。

1)、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题目中的“窃”的原意是什么?“窃读”是什么意思?

(窃的意思是:偷;暗中偷偷的做一件事;谦辞,古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请问文中应该是?)

3)、文章围绕“窃读”主要写了三件事,请问分别是什么?

4)、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止一次偷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通过阅读全文,请大家找找林海音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

三、进一步研读课文

作者 “窃读”虽然经验丰富,但百密一疏,并不是每一次的“窃读”都能全身而退,文中就记录了她在“窃读”过程中遭遇的一次尴尬。

1、如果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应该是什么?

2、文中的书店老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3、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书店受辱经历使作者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心境下,作者在文章的末尾为什么还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呢?这和作者先前的感受似乎矛盾了啊? 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作者在这次“窃读”经历后,又遇到了一次截然相反的“窃读”经历。

1、书店受辱后,作者为什么又去书店“窃读”了呢?是什么促使作者这么做的?

2、那么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够使作者体会到自己是在爱里长大的?请找出来

4、书店店员是一个怎么样的的人?

【合作探究】

1、“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2、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

3、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我们应该学习她的什么?

四、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和林海音一起经历了那既快乐又惧怕的“窃读”生活,懂得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离不开关爱,离不开百态的社会,更离不开感恩。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读书,勤奋刻苦、学会感恩的人,做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真正健康的人。

在写作上:

1、作者善用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通过对比揭示中心。

3、比喻修辞,生动形象。

达标检测案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吞读下去。”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第五篇:观舞记导学案2

《观

记》学

设计人:何在海

审核人:成学武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感受印度舞蹈艺术的美。

2、有感情的朗读本文,体会语句所饱含的激情;

3、品味语句,学习作者用精妙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4、通过欣赏艺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

【自主探究】

一、 情境导入:

【记一记】

二、 字词过关:识记本文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准备听写)

三、 了解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散文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试一试】

四、有感情的朗读本文,感知本文内容。(方式:抢答,训练迅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想一想】

五:理清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写的内容是什么?

点拨:我们可以思考本文主要要写的内容是什么,体现在哪几段上,将它作为一个部分,那么本文的层次就很快理清了。

【合作研讨】

六、

(一)研讨第二部分:

【感知内容】

1、印度舞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的?

2、本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点拨:段落体现作者表意的层次,分析各段描写的重点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体会情感】

【品中析情】

3、品析重点句子、重点词汇是学习写法,体会情感的重要方法。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书上做上旁批,准备课堂交流。

交流格式:我觉得“

”用得好,用了

方法,表现了(或写出了)

(1)重点示例:品析下面的句子,填空。

①“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一句中“

”“

”“

”用得好,好在用数字

,写出了

②“轻云般的慢移,旋风般的疾转”一句中中,“

”“

”两词运用

修辞手法,表现

(2)个性化点评:选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在书上做一些旁批,与大家一起交流。(活动方式:全班展示交流)

【读中悟情】

(二)有感情朗读喜欢的段落:(各组从下面自选段落,班级展示朗读并分析)

4、有感情地朗读“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 明确:(1)“假如„„”部分用的是什么句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冰心是著名作家,我们从“然而„„”部分可以看出她是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3)提升:仿照

2、

3、

4、5段的形式,给文章补写一句。法

5、有感情地朗读“我不晓得故事的内容„„来述说着印度古老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明确:(1)本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2)怎样理解“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拓展延伸】

七、

6、【提炼主旨】你觉得本文仅是表现作者对卡拉玛姐妹的舞艺的喜爱与赞叹吗?

点拨:体会主旨要抓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浏览课文最后几段议论抒情部分,思考

19、20和

21、22各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然后作答。

7、【延伸情感】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这场精美绝伦的舞蹈,但我可以感受到它的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体会)

我觉得这个舞美,美在:

; 我觉得这个舞美,美在:

; 我觉得这个舞美,美在:

8、【迁移体验】体会不同艺术的美:(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

舞蹈艺术——飞动的美

建筑艺术——

的美

音乐艺术——

的美

绘画艺术——

的美

【总结归纳】

《观

记》导

设计人:何在海

审核人:成学武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感受印度舞蹈艺术的美。

2、有感情的朗读本文,体会语句所饱含的激情;

3、口味语句,学习作者用精妙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4、通过欣赏艺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

【自主探究】

四、 情境导入:

(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说说你看了之后的感受。

【记一记】

五、 字词过关:识记本文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六、 了解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散文评议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试一试】

四、有感情的朗读本文,感知本文内容。(方式:抢答,主要训练学生迅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1、此文是献给谁的?(卡拉玛姐妹)

2、卡拉玛姐妹表演的是哪个国家的舞蹈?(印度)

3、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欣赏这个舞蹈的?(C)A、画家B、舞蹈家C纯粹的欣赏者

4、舞蹈表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印度古代优美的诗歌故事)

5、从历史流派上看,她们的舞蹈属于什么流派?(婆罗多)

6、请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对这个舞蹈的评价。(用原文)(飞动的美) 【想一想】

五:理清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写的内容是什么?

点拨:我们可以思考本文主要要写的内容是什么,体现在哪几段上,将它作为一个部分,那么本文的层次就很快理清了。

第一部分(1-10):从切身感受出发,歌颂舞技的高超

第二部分(11-18)具体描绘卡拉玛姐妹的表演,展示其高超的舞技: 第三部分(19-22):揭示印度文化是滋润印度舞蹈的食粮,表达了对卡拉玛姐妹的感激和怀念。

【合作研讨】

(一)研讨第二部分:

【感知内容】

1、印度舞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的?

身体、服饰、神态:

2、本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点拨:段落体现作者表意的层次,分析各段描写的重点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气氛(12)、光艳(13)、曼舞(14-16)、神韵(17)、模拟的内容(18) 【体会情感】

【品中析情】

3、品析重点句子、重点词汇是学习写法,体会情感的重要方法。

交流格式:我觉得“

”用得好,用了

方法,表现

了(或写出了)

(1)重点示例:品析下面的句子,填空。

①“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一句中“万千”“ 一对”“ 一双”用得好,

好在用数字进行对比,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眼神的丰富,可以传达出无限情感。

②“轻云般的慢移,旋风般的疾转”一句中中,“”“”两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舞蹈动作的轻盈,旋转的迅疾。

(2)个性化点评:选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在书上做一些旁批,与大家一起交流。(活动方式:全班展示交流)

【读中悟情】

(二)有感情朗读喜欢的段落:(各组从下面自选段落,班级展示朗读并分析)

4、有感情地朗读“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

明确:(1)“假如„„”部分用的是什么句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假设语句,排比,表现出作者对印度舞蹈的喜欢之情以及由衷的赞叹之情。

(2)冰心是著名作家,我们从“然而„„”部分可以看出她是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幽默、谦逊

(3)提升:仿照

2、

3、

4、5段的形式,给文章补写一句充规定

假如我是一个摄影师,我就要拍出张张照片,来展现她们的风情万种;

5、有感情地朗读“我不晓得故事的内容„„来述说着印度古老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明确:(1)本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生动形象地写出卡拉玛姐妹或娇羞或哀愁或盛怒或梳妆的表情神态,把女子的娇柔百媚之态和英姿飒爽表现得淋漓尽致。

(2)怎样理解“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这句话,从侧面烘托,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的表演已是自己与舞蹈浑然一体,达到了心灵与形体完美统一的境界,不是形舞,而是心舞;不是技巧之舞,而是心灵之舞。

【拓展延伸】

6、【提炼主旨】你觉得本文仅是表现作者对卡拉玛姐妹的舞艺的喜爱与赞叹吗?

点拨:体会主旨要抓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浏览课文最后几段议论抒情部分,思考

19、20和

21、22各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然后作答。

7、 【延伸情感】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这场精美绝伦的舞蹈,但我可以感受到它的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体会:

我觉得这个舞美,美在:

; 我觉得这个舞美,美在:

; 我觉得这个舞美,美在:

8、【迁移体验】体会不同艺术的美:(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

舞蹈艺术——飞动的美

建筑艺术—— 凝固

的美 音乐艺术——流动 的美

绘画艺术—— 诗意

的美

【总结归纳】

上一篇:mba英文面试问题下一篇:p2p平台投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