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诗歌文言文练习

2022-10-13

第一篇:必修三诗歌文言文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

必修

一、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烛之武退秦》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 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

5.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

《荆轲刺秦王》

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

9.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鸿门宴》 1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1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 译文:

1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离骚》

1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文:

14.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译文:

《兰亭集序》

15.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译文:

16.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译文:

17.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

18.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

1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

20.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

2 《赤壁赋》 2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

2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文:

2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

2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2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 26.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

27.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译文:

28.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29.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

3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

《游褒禅山记》

3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

3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文:

3

3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译文:

3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

3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

3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

3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文:

3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 39.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译文:

40.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译文:

第二篇:历史必修三练习

(四)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物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

3、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度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4、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5、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解放战争D.三大改造

6、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去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到:“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8、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藩篱

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0、有人在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A.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C.革命只会导致国家灭亡D.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材料一似乎欧美各国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是看各国现象„„富人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为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2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6分)?

材料二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补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是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3分)。

材料三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答美国记着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材料四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 (4)根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策略(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对百年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何认识(3分)?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知识归纳

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知识归纳 8.《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 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9.《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10.《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

归纳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三、一词多义 1. 乃

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山洞)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

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代游客)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 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五、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

第四篇:初二语文第一至三单元文言文练习

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八年级资源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 .........

()()()()()()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 ......

()()()()

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 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 ()()()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

南则

()()()

味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 ......

()() ()()()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

()()()()()

()

寡人反取病焉。” ...

()()

人琴俱亡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

() ()()()

舆来奔丧,都不哭。 矣。”语时了不悲。便索...

()() ()

不调 子敬素爱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掷地云:“子敬子敬,....

()()() ()

恸绝良久人琴俱亡。”因,月余亦卒。 ......

() ()()

第五篇:历史 必修三 第十七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诗歌、小说与戏剧

浪漫主义(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背景: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处于革命和改革的时代.2.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感到失望.

3.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成就:①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③海涅(德国)《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④雨果(法国)《悲惨世界》

5大仲马(法国) 《基督山恩仇记》○

浪漫主义文学特点:1.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情感,积极追求理想世界.

2.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强调个性自由表达(李白,屈原)

3.注意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同情下层劳动群众.

浪漫主义文学影响: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对下层劳动群众给予深切同

情,对人心以极大鼓舞.

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叶)

背景:1.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处,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 贫富差距悬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资本家贪婪冷酷,拜金主义盛行.

3.在文学上,人们已不满足浪漫主义抽象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

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成就:①巴尔扎克(法国)

②托尔斯泰(俄国)

③司汤达:《红与黑》

④狄更斯:《双城记》

特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

质.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深刻批判,又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方式客观性.

影响:他们的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 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

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局限性: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提出解决方法)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

背景:19c中叶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代表:俄罗斯高尔基(斯大林时代)

1906,发表长篇小说<母亲>.(描写下诺夫哥罗德工业区工人阶级的生活&斗争,刻画了以

工人巴威尔’符拉索夫和他的母亲彼拉盖娅’尼洛夫娜为代表的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地位: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高尔基:《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

四、五十年代)(反理性主义)

背景:1.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环境动荡复杂(世界大战

和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

2.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失望,怀疑、迷惘、苦闷等精神危机,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成为荒诞派作家不断重复的主题.(夸张怪诞的手法)

成就:荒诞派戏剧:贝克特(法国)的《等待戈多》

上一篇:保险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下一篇:保险中支月度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