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意见

2023-02-05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都与制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或行动准则。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意见》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意见

改进《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几点意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改进《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几点意见 作者:郭继宏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07期

第二篇: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4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51号)等规定的要求,现就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事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断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规范公务用车运行。同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积极探索符合企业特点的公务出行保障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部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管理不够规范、公务用车配备范围过大、管理运行成本偏高、公务出行社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推进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树立中央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二、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所属的中央企业(不含境外中央企业,下同)。

本意见适用的人员和岗位主要是指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负责人(指上述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其他人员和岗位(以下简称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制度、分类保障。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完善差异化公务交通保障制度,推进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实现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从严配备并集中管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

2.坚持厉行节约、提高效率。以公务交通成本节支情况作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合理确定中央企业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并严格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履职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 3.坚持分级负责、稳妥推进。中央企业要充分结合本企业实际,周密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对子企业逐级落实责任,先易后难、分类分步、层层推进改革。

三、扎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一)根据保障岗位履职和公务活动需要,分类分级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1.积极稳妥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交通保障方式。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实行配备公务用车或者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原则上通过配备公务用车保障履职需要;中央企业副职负责人可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采取配备公务用车方式的,要严格执行中央以及有关部门关于公务用车配备的规定,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公务交通补贴。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的,要取消为企业负责人配备的公务用车,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者按计算的补贴标准内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由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所属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需要、所在地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标准、公务用车改革成本节支及薪酬制度改革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备案后执行。

2.全面推动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如总经理助理等岗位)公务出行全部实行社会化保障,取消配备公务用车方式。中央企业根据岗位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在有关部门核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内,分档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者按计算的补贴标准内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3.有序实施中央企业经营和业务保障等其他公务用车改革。中央企业应当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可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服务(生产)、商务接待、执纪等实际需要保留适当的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车型应根据实际用途按照实用节俭的原则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数量。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过程中,要优先淘汰使用效率低、运行维护成本高、配置标准明显偏高的公务用车。

取消为退休、离任或者调离本企业的人员配备的公务用车,不得为中央企业集团总部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其他员工、非本企业人员等配备公务用车。

4.分级推进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含分支机构,下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央企业要统筹协调推进各级子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子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所处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规模、效益等情况合理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具备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条件的子企业负责人及其他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原则上要以社会化、市场化为方向进行改革,确需配备公务用车的可予以保障。中央企业要从严确定子企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和参改人员范围,合理控制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数量和配备标准。

(二)合理高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1.实行企业公务用车(含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下同)集中统一管理。中央企业应对公务用车的购置(租赁)、更新、保养、维修以及日常使用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新购置的公务用车应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程序,健全公务用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确保每辆公务用车每次公务出行的详细信息有据可查。不得擅自增加公务用车数量,不得向子企业调换、借用公务用车及转嫁公务用车购置、租赁资金和运行费用。

2.合理控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保留的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不高于中央企业副职负责人公务用车配置标准,新购置的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要控制在购车价格18万元(不含车辆购置税,下同)以内、排气量1.8升(含)以下。商务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要控制在购车价格38万元以内、排气量3.0升(含)以下。确因生产经营需要等原因必须配备较高标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企业应严格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并严格控制数量,集团总部原则上不超过2辆。 3.严格规范企业租赁公务用车管理。通过租赁公务用车保障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需要和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视同配备公务用车进行管理。要严格按照本意见关于配备公务用车的规定控制租赁公务用车数量和标准,参照本地区同车型的市场租赁平均价格合理确定单车租赁价格,降低租赁费用。

4.加强企业公务用车费用预算管理。中央企业要将公务用车购置(含租赁)、运行维护等费用以及公务交通补贴纳入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动态监测以及执行等规定和程序,严格控制公务用车开支范围和标准,每年编制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并严格执行。

(三)统筹兼顾,完善公务用车相关配套改革制度 1.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中央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转让规定制定统一规范的公务用车处置办法,公开处置公务用车,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2.妥善安置司勤人员。中央企业要根据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确定留岗人员。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好与相关司勤人员的劳动关系,保障其合法权益。

3.完善企业公务交通保障制度。中央企业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制订本企业公务出行保障制度,明确公务出行的保障方式、操作程序、管理办法以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等,做好与企业国内差旅制度的有效衔接,不得为参改人员既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又提供公务用车保障。

4.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理情况、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及执行情况、公务用车总量及使用明细等纳入厂务公开范围、本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外派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巡视组巡视工作内容以及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意见要求及有关部门关于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予以严肃处理。

四、认真做好组织实施

(一)加强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各中央企业要严格按照本意见精神研究制定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改革时限要求,统筹做好本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组织领导工作。对于正在开展或者已经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中央企业,要按照本意见要求进行规范。

(二)分步实施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有关部门负责对所属中央企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进行审核。力争2016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中央企业集团总部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2016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三)努力营造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引导企业职工转变观念,营造理解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

中办发〔2014〕51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现就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以下简称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管理并取得积极成效。但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企业负责人配置豪华办公用房、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业务财经纪律用公款为个人办理消费卡等突招待铺张浪费、违反出问题,社会对此反映强烈。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严肃财经纪律,严禁用公款支付个人消费,对于促进中央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其有重要意义。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务求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二、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所属的中央企业。企业负责人是指上述中央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

(二)基本原则

一一坚持依法依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坚决杜绝企业承担个人消费支出的行为。

一一坚持廉洁节俭。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一一坚持规范透明。通过完善制度、预算管理、加强监督,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

三、合理确定履职待遇

履职待遇是指为企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提供的工作保障和条件,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

(一)公务用车

企业负责人按照1人1车或多人1车配备公务用车,企业主要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包括购置、租赁)标准为排气量2.5升(含)以下,购车侨格(不合车辆购置税)在38万元以新配备公务用车要严格执行配备标准,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不得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子企业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企业负责人未配备公务用车而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企业要制定实施办法,合理确定补贴标准。

(二)办公用房

企业负责人原则上只能配置使用一处办公用房,确因异地工作需要另行配置办公用房的,应当严格履行企业内部审核程序。企业主要负责人办公用房使用面标准按照不超过80平方米控制。严禁超标准新建办公用房,严禁豪华装饰办公用房,不得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

(三)培训

要围绕提高企业负责人政治和专业素质、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开展必要的培训。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以及为取得学位而参加在职教育的费用必须由个人承担。

四、严格规范业务支出

业务支出是指企业负责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履行工作职责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通信等方面的支出。

(一)业务招待。企业负责人开展商务和外事活动的请、赠送纪念品等,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确定的标准执行。其他公务招待活动参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标准执行,不得赠送纪念品。不得将业务招待费用以会议、培训、调研等费用的名义虚列、隐匿。

(二)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财务会计制度,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乘坐交通工具的类型和等级,以及住宿、就餐等标准。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乘坐民航包机或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的包机,不得租用商务机。严格规范国(境)外接待工作,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用公款或变相用公款在国内和出国(境)旅游。

(三)通信。企业要参考电信市场资费标准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通信费用预算额度,在预算额度内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规范执行。

五、严肃财经纪律,严禁公款用于个人支出

除接照本意见所规定的保障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之外,严禁违反财经纪律,用公款支付企业负责人个人支出。

(一)严禁按照职务为企业负责人个人设置定额消费。取缔企业用公款为企业负责人办理的理疗保健卡、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等各种消费卡。

(二)严禁用公款支付履行工作职、责以外的、应当由个人承担的消费娱乐活动、宴请、赠送礼品及培训等各种费用,坚决制正用公款支付与企业经营管理无关的各种消费行为。

(三)严禁企业负责人向子企业和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单位转移各种个人费用支出。

(四)企业负责人退休或调离本企业后,企业不得继续为其提供履职待遇、业务支出。

六、加强监督管理

(一)明确管理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监管职责对所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各企业要对本企业集团总部和各级子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进行规范管理和指导监督,通过制度规范和严格程序层层落实监管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此项工作负主要责任,分管负责人和总会计师负分管责任。

(二)健全管理制度。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规范所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具体规定和相关标准。各企业要按照各有关部门要求,制定本企业集团总部和各级子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的实施细则,细化管理规定,严格审核程序,明确相关标准。

(三)实施预算管理。各企业要将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纳入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动态监测及执行等规定和程序。各有关部门要对所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实行备案管理,并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企业内部要逐级实施預算管理,建立审批制度,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四)坚持公开透明。企业各级负责人应当将个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及执行情况等,作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康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民主评议。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制度、预算及执行情况,要按照规定以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等形式定期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五)加强监督检查。外派监事会、巡视组、审计部门等要将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情况纳入工作范围,形成企业内外部、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合力。企业要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意见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企业负责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具体办法,指导监督本地区国有企业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各级企业负贵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严禁公款用于个人支出。

第三篇: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车改[2015]36号)

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4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51号)等规定的要求,现就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事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断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规范公务用车运行。同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积极探索符合企业特点的公务出行保障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部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管理不够规范、公务用车配备范围过大、管理运行成本偏高、公务出行社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推进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树立中央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二、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所属的中央企业(不含境外中央企业,下同)。

本意见适用的人员和岗位主要是指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负责人(指上述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其他人员和岗位(以下简称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制度、分类保障。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完善差异化公务交通保障制度,推进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实现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从严配备并集中管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

2.坚持厉行节约、提高效率。以公务交通成本节支情况作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合理确定中央企业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并严格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履职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 3.坚持分级负责、稳妥推进。中央企业要充分结合本企业实际,周密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对子企业逐级落实责任,先易后难、分类分步、层层推进改革。

三、扎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一)根据保障岗位履职和公务活动需要,分类分级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1.积极稳妥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交通保障方式。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实行配备公务用车或者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原则上通过配备公务用车保障履职需要;中央企业副职负责人可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采取配备公务用车方式的,要严格执行中央以及有关部门关于公务用车配备的规定,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公务交通补贴。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的,要取消为企业负责人配备的公务用车,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者按年度计算的补贴标准内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由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所属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需要、所在地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标准、公务用车改革成本节支及薪酬制度改革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备案后执行。

2.全面推动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如总经理助理等岗位)公务出行全部实行社会化保障,取消配备公务用车方式。中央企业根据岗位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在有关部门核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内,分档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者按年度计算的补贴标准内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3.有序实施中央企业经营和业务保障等其他公务用车改革。中央企业应当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可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服务(生产)、商务接待、执纪等实际需要保留适当的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车型应根据实际用途按照实用节俭的原则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数量。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过程中,要优先淘汰使用效率低、运行维护成本高、配置标准明显偏高的公务用车。

取消为退休、离任或者调离本企业的人员配备的公务用车,不得为中央企业集团总部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其他员工、非本企业人员等配备公务用车。

4.分级推进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含分支机构,下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央企业要统筹协调推进各级子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子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所处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规模、效益等情况合理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具备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条件的子企业负责人及其他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原则上要以社会化、市场化为方向进行改革,确需配备公务用车的可予以保障。中央企业要从严确定子企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和参改人员范围,合理控制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数量和配备标准。

(二)合理高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1.实行企业公务用车(含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下同)集中统一管理。中央企业应对公务用车的购置(租赁)、更新、保养、维修以及日常使用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新购置的公务用车应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程序,健全公务用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确保每辆公务用车每次公务出行的详细信息有据可查。不得擅自增加公务用车数量,不得向子企业调换、借用公务用车及转嫁公务用车购置、租赁资金和运行费用。

2.合理控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保留的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不高于中央企业副职负责人公务用车配置标准,新购置的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要控制在购车价格18万元(不含车辆购置税,下同)以内、排气量1.8升(含)以下。商务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要控制在购车价格38万元以内、排气量3.0升(含)以下。确因生产经营需要等原因必须配备较高标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企业应严格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并严格控制数量,集团总部原则上不超过2辆。

3.严格规范企业租赁公务用车管理。通过租赁公务用车保障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需要和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视同配备公务用车进行管理。要严格按照本意见关于配备公务用车的规定控制租赁公务用车数量和标准,参照本地区同车型的市场租赁平均价格合理确定单车租赁价格,降低租赁费用。

4.加强企业公务用车费用预算管理。中央企业要将公务用车购置(含租赁)、运行维护等费用以及公务交通补贴纳入年度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动态监测以及执行等规定和程序,严格控制公务用车开支范围和标准,每年编制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并严格执行。

(三)统筹兼顾,完善公务用车相关配套改革制度

1.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中央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转让规定制定统一规范的公务用车处置办法,公开处置公务用车,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2.妥善安置司勤人员。中央企业要根据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确定留岗人员。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好与相关司勤人员的劳动关系,保障其合法权益。

3.完善企业公务交通保障制度。中央企业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制订本企业公务出行保障制度,明确公务出行的保障方式、操作程序、管理办法以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等,做好与企业国内差旅制度的有效衔接,不得为参改人员既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又提供公务用车保障。

4.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理情况、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及执行情况、公务用车总量及使用明细等纳入厂务公开范围、本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外派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巡视组巡视工作内容以及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意见要求及有关部门关于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予以严肃处理。

四、认真做好组织实施

(一)加强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各中央企业要严格按照本意见精神研究制定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改革时限要求,统筹做好本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组织领导工作。对于正在开展或者已经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中央企业,要按照本意见要求进行规范。

(二)分步实施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有关部门负责对所属中央企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进行审核。力争2016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中央企业集团总部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2016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三)努力营造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引导企业职工转变观念,营造理解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新企业会计准则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审 计 报 告

穗注报备:201102000000号

粤X审字[20]第000号 委托单位:*************

地址:广州市XXX路XX号XX楼

电话:

传真:邮政编码:

目录

1、审计报告正文----------------------------第2页

2、附送:

(1)201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第3页

(2)2010利润表---------------第4页

(3)2010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5页

(4)2010现金流量表---------第6页

(5)会计报表附注------------------第7页

广东XXX会计师事务所 GUANGDONG X X X 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 穗注报备:2011020000号 粤X审字[2011]000号

审 计 报 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1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0的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ABC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除本报告

三、导致保留意见的的事项”所述事项外,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

ABC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余额×万元,占资产总额的×%。由于ABC公司未能提供债务人地址,我们无法实施函证以及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除了前段所述未能实施函证可能产生的影响外, 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编制,在所有的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0的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广东X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注册会计师:

中国注册会计师:

广州市XX路XX号XX楼二0年月日

第五篇:山西加快发展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施意见

晋政办发「2010」2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56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发展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发展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经验,针对当前发展现状,以诚信建设为主线,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宗旨,以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以促进行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为目标,积极探索行业科学发展规律,开拓创新,加强行业监管,大力改善执业环境,通过必要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正确引导我省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协调发展,不断扩大执业领域和执业范围,全面提升执业质量和服务能力。

(二)主要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扶持、引导、整合等手段,逐步形成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力争用3—5年的时间,鼓励支持5—10家会计师事务所加入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跨国经营并提供综合服务的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兼并重组、吸收合并等模式进行强强联合,努力培养10家左右质量高、实力强、规模大,能够为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综合性专业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稳步扩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数量,积极培育30家左右管理规范、具有良好信誉,能够为中型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中型会计师事务所;要科学引导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规范管理运作、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突出服务特色,不断挖掘市场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使其成为面向小规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的主体力量。经过努力,基本建立起一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管理体制,基本打造出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能够满足我省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注册会计师执业队伍,基本形成一套质量和风险控制严格、竞争有力有序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科学机制。

二、切实改善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环境,扶持、鼓励行业健康发展

(一)多方并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省财政厅要会同省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税务、工商、民政、物价、监察、商务等有关部门在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优秀人才引进与合理流动、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外事外汇、税收政策、收费标准制定、跨区域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在按照市场规则自愿

整合、重组联合过程中,涉及设立、变更、联合、终止等行政审批事项,相关部门要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对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其他中介机构和个人承办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要予以坚决打击。要适时制订、调整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新的业务种类和项目的收费标准,确保收费行为和收费标准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有效遏制低价承揽业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部门及各大型企业集团要委托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和执业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揽大中型企业审计及相关业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人为限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不得干预注册会计师独立发表审计意见。

坚决打击商业贿赂行为,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监督约束等方面,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行业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二)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中介鉴证作用,扩大社会服务面。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规定,确保公司依法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将审计报告作为公司年检的必备材料。凡未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或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登记机关不予通过年检。

从2009年起,省内各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大中专院校、职业教育机构、学会、研究会、协会、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要纳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各级财政、工商、税务、民政、教育、卫生等相关主管部门要协同配合,搞好所属单位会计报表的审计工作。在巩固财务会计报告审计、资本验证、涉税鉴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支持会计师事务所积极拓展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咨询、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专项审计、业绩评价、司法会计鉴定、投资决策等多元化专业服务。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扩大代理记账、税务代理、外包业务、IT支持、个人理财、社区事业等咨询服务领域,积极承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账乡管”代理记账业务。

三、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塑造会计师事务所特色文化

(一)加强内部治理机制建设,持续培育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

会计师事务所要进一步完善董事会、股权结构、权力分配和议事规则等内部治理机制,制定实施治理层管理、风险控制、人才培养、收益分配、执业网络协调、执业质量控制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员工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依法维护职工权益,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社会保险。形成权责清晰、决策科学、管理严格、和谐发展的内部治理机制,进而培育服务一流、技术领先、质量过硬的核心竞争力。

(二)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诚信为基础的注册会计师核心价值观。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注册会计师必须以诚信建设为中心,坚持“诚信立业,诚信育人,诚信办所,诚信执业”的行业理念,认真履行其所肩负的社会职责。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严格依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维护注册会计师职业形象,形成以诚信为根本,独立、客观、公正为原则,以执业准则为准绳,以服务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为己任的注册会计师核心价值观。

(三)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和建设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文化。

会计师事务所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树立“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积极培育“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合伙文化。以合伙文化为导向、以质量文化为核心、以规范员工执业行为为主要内容,营造科学合理的组织框架,主任会计师、发起人(股东)和高级管理团队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逐步形成求同存异、互谅互信、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

四、全面实施行业人才战略,精心培养行业高层次人才

要建立政府扶持、行业协会反哺、会计师事务所投入的注册会计师人才建设机制。省财政厅与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和会计师事务所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利用专业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以及行业专家等资源,有计划、分层次、按步骤培养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对行业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行业领军人才。

会计师事务所要选择符合自身定位的选人、聘人、用人标准,进一步优化激励约束机制、考核分配制度及合伙人进入与退出机制,切实履行人才培养自身义务和社会责任,逐年增加人才建设投入,确保人才投入增长率与业务收入增幅保持协调比例。培养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品德优良、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形成尊重人才、保护人才和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合伙文化留人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对行业的行政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一)加强行政许可,严格市场准入。

省财政厅要科学规划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规模和区域分布,加强行政许可,严格市场准入。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严格审批会计师事务所,采取申请人约谈、签字等制度,对其任职资格进行实质审查,严禁非注册会计师、挂名注册会计师以及在申请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前3年内因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人员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股东)。对合伙人(股东)申请设立事务所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申请人予以警告。

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的中介机构和个人不得承办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禁止一切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名义进行的非法执业行为。

(二)加强行政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省财政厅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监管,及时跟踪了解会计师事务所有关信息和动态,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活动,建立实施定期检查制度,重点加强对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退出机制,严厉打击通同舞弊、挂名签字、兼职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要研究建立注册会计师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将强化行政监管与业务指导、业务培训等服务结合起来,将打击不良风气、违规行为与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结合起来,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始终保持良性发展态势。

(三)加强协调配合,提高监管效能。

财政部门作为法律赋予行政处罚权的执法主体,要继续加强与审计、工商、税务、物价、证券等监管部门的协调,建立各部门涉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沟通协调机制,各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加强对

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和检查,并相互通报检查情况和检查结果,避免多头监管、重复检查,节约行政执法成本,提高监管效能。对查出的严重违规问题要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强化监管效果。

六、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和监督职能,深入推进行业诚信建设

(一)严格依法开展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检查工作,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开展以注册会计师和非执业会员为主要对象的任职资格检查工作,确保以上人员在业务水平、胜任能力、道德水准等方面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服务需求。

(二)加强行业自律和惩戒力度,深入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

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要深化行业诚信建设,建立和完善行业诚信公约、诚信档案等制度,切实贯彻《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深入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分类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执业质量的自律检查和惩戒力度,积极探索行业监管新模式、新手段,启动业务报告防伪标识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

(三)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服务、监督、管理、协调”职能,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注册会计师注册、考试、继续教育、执业质量检查等制度;切实加强协会自身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密切关注与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制定工作,积极反映行业诉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七、齐抓共管,扎实推进行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一)加强行业党建,确保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进一步加强行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党建的管理体制,落实行业党建工作责任。行业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会计师事务所,督促其尽快建立党支部;对没有党组织的会计师事务所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开展党建工作;积极培养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业务骨干加入党组织。把党员教育和行业诚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把遵守党的纪律与遵守执业操守相结合,继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活动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基层党组织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扩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要利用报刊、电视等主流媒体以及行业动态、信息、网站,大力宣传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性质、职能作用、发展状况和先进事迹,加深全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理解、支持、尊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有利氛围,为加快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筹划、认真实施,共同促进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企业更名后商标不变更下一篇: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