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

2022-10-02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四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四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

四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索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法制教育内容“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读题。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了解大自然,并益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今天学习的“自然之道”将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作者通过什么事例来说明“自然之道”的。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读准字音。

幼龟

沙滩

侦察

嘲鸫

企图

啄食

愚不可及

返回

无遮无拦

海鸥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22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来。贯,连接,连续。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文中指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做了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发在什么地点?

课文写了我们好心救幼龟的事。发生在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2、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作重写了些什么?结果是什么?

事情的发生是由我们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我们要求向导救那只幼龟。作重写了成群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过程。结果我们明白了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怎样给课文分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事情开始,看幼龟离巢入海。 第二部分:探险的幼龟遇危险,向导救援。 第三部分:群龟鱼贯而出,被啄食,我们极力拯救。 第四部分:我们后悔。明白了要遵循“自然之道”。

四、练习巩固。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遵守自然规律,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渗透法制教育内容“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生字,并组词。

二、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

23 (自然界自身的规律)

2、课文中讲了“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发现幼龟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头时,不顾向导劝阴,要向导把幼龟抱回在海,结果巢里的幼龟鱼贯而出,被食肉鸟池成美餐。)

3、从这件事中,我们认识到什么?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三、复述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要抓住文章的起因、发展、结果线索,以每个部分的中心句或重点句段来复述。关键是把事情的经过说明白,说的有条理。

2、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因此,概括也应该交待清楚发展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这六个要素想清楚,再连起来叙述顺畅。

本文讲述的是作者和同伴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时,因不听向导的劝阻而害了幼龟的事。教育我们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四、渗透法制教育。

通过课文学习,我们明白了办事要遵循自然法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第四条、第六条、第十条中充分体现了对自然之道的尊重。

第四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老蚌生珠动物科学研究。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第六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五、积累

抄写课文中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

2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运用,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完成练习。

1、拼音写词语。

yòu(

)龟

zhēn(

)察

pì(

)图

cháo(

)笑zhuó(

)破

沙tān(

)

愚chǔn(

)

海ōu(

)

2、补充词语。

响(

)云宵

无遮无(

)

(

)不可及

气喘(

)(

) 见死不(

)

争先(

)后

(

)无其事

鱼(

)而出

3、选词填空。 观察

侦察

观看

(1)(

)了这场演出,大家都说大型眼界。 (2)我一直在(

)蜘蛛捉虫的现象。 (3)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

)敌情地呀! 企图

妄图

希望

(4)敌人(

)把战士们一网打尽。 (5)妈妈(

)我多学点本领。 (6)嘲鸫(

)把幼龟拉到沙滩上去。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1)理解词语。 若无其事—— 颓丧——

(2)找出反义词。 紧张—— 冷淡——

25

(3)概括两自然段的段意,说说两自然段的关系。 转折关系。

(4)说说你对向导“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的理解。

板书:

9、自然之道

我们——焦急

向导——若无其事

震惊

极不情愿

悔恨

发出悲叹 ——不遵循自然之道,好心会办坏事。

教学反思:

26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3、培养学生懂得自觉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4、渗透法制教育内容: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概况。 教学重难点:

了角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保护自然的启示。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后来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化的呢?让我们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课题,读题。

二、阅读课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祸河

乃至

淮河流域

媲美

繁衍生息

叫苦不迭

侵蚀

有限

开垦

土壤

一亩

频繁

关键

经营

不折不扣

2、思考探研

(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的治理方案是什么? (2)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3、总结归纳。 板书:

黄河的变化:凶猛暴烈、经常决口、改道——祸河

27 黄河变化原因:自然因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土质松散、水土流失。

人为因素——无限开垦、森林毁灭、草原破坏、植被破坏。 科学家治理方案——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恢复植被;合理规划;修筑水利。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感想。

四、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1、说说面对黄河的变化,科学家们提出了哪些科学治理方法? (回顾课文内容)

2、你还知道我国对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治理方的哪些举措?

《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日前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提出,中国将再治理沙化土地2000万公顷,到2020年将治理一半沙化土地。

《规划》的目标任务是: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加大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全面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积极预防土地沙化,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00万公顷,其中2011年-2015年和2016年-2020年两个阶段各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000万公顷。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

《规划》确定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是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明确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范围,确定封禁保护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封禁设施建设、监管能力建设和妥善安置农牧民生产生活;二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确定造林营林、沙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流动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区生态移民和小城镇建设及沙区农村新能源建设为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防沙治沙重点工程;三是发展特色沙产业,明确了发展沙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发展区域;四是加强能力建设,

28 提出了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加强监测预警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三、练习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板书:(见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反思: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不愧为我们人类的老师,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受到的启发。你们知道哪些这样的发明呢?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9 蝙蝠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苍蝇 铃铛 揭示 障碍 荧光屏

2、理解词语。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清朗——凉爽晴朗。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边读边思考:

1、课文开头写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

2、科学家做了什么样的试验?做了几次?结果怎样?

3、飞机为什么能夜间安全飞行?

4、课文可以分层意思?

(课文按“提出问题”“试验发现”“模仿发明”分为三层,用“‖”标出来。)

四、练习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部分。引出问题:飞机与蝙蝠的关系。

2、第二部分。科学家用蝙蝠做试验: (1)蒙上眼睛——铃铛没响 (2)塞上耳朵——到处乱撞 (3)封住嘴巴——到处乱撞

蝙蝠夜间飞行的密秘——(读课文第7自然段)

3、第三部分。科学家的发明:雷达。

蝙蝠与雷达的联系——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耳朵,荧光屏就像蝙蝠的嘴。

30

三、总结全文。

科学家在大自然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进行发明创造,解决了人们生活及生存的许多问题,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四、阅读资料袋。 什么是仿生学?

五、完成《家庭作业》练习。 板书:

11、蝙蝠和雷达

蝙蝠

障碍物

天线

雷达

荧光屏 教学反思: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角课文内容,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读熟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阅读提示。

2、板书课题,读题。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1 扫帚 异想天开 腐烂 枯枝烂叶 土壤 栖息 捕食 繁殖 制服 机翼 机毁人亡 惨祸 关键 轻而易举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理。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呈现新面目。 逞凶——行凶,做凶暴的事情。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轻而易举——形容办事毫不费力。

三、细读第一篇短文。

探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德国林务官下了什么命令?

2、“打扫”是怎样的打扫?结果怎样?

3、林务官的命令正确吗?为什么?

4、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课文讲述了德国林务官异想天开地下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毁灭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大自然也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

四、把感受深的句子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篇短文《人类的老师》。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科学家们从哪些生物得到启发,发明了什么?

2、性能优良的飞机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3、轮船的航行速度是怎样提高的?从什么身上得到启示?

4、说说“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的意思。

三、总结。

《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我们要好好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32 两篇课文都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第一篇是写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使森林受到毁灭;第二篇是科学发现和利用生物自身规律,发明和改进了许多东西,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改变人类的生活。

四、积累运用。

完成《家庭作业》练习题。

板书:

12、大自然的启示

违背——自然规律——受惩 利用——自然规律——受益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要求:

1、拓展视野,培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

3、培养口头交流与书面表达能力,积累优秀词句。 教学重难点: 口语表达与习作能力。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然之道》《“打扫”森林》启示人们尊重自然规律,不可随意人为地干预自然界,要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启示人们要重社环保,切不可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导致灾难的产生。

33 《蝙蝠和雷达》《人类的老师》告诉我们大自然有许多奥秘,我们可以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创造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从这些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有它的神秘与美妙,我们可以研究自然,探索自然奥秘,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科技,丰富生活。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就从自然的奥秘开始吧。

二、读题,明确题意。

三、分组交流。

四、集中汇报。 小组推荐一人发言。

五、随堂总结。

拓展:同学们,科学与自然,人类与自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要及时观察、发现、模仿……将它用于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希望同学们课后多阅读科普知识书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习作训练:写一写我的发现。也可结合清明节踏青扫墓,写“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内容:写自己的发现;写自己活动经过。

2、要求: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修改。

二、指导习作。

1、内容方面:

交待清楚观察什么,进行了怎样的观察或试验,了解到了什么,可以解决人类生活中哪些问题。

2、写作顺序: (1)可以先提出问题。

(2)从某种事物中得到的启示。观察试验过程是重点,我详写。发现了什么密秘,要概括写清楚、明白。

(3)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习作(草稿) 教师巡视指导。

3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修改习作并誊写。 教学过程:

一、习作交流。

小组或同桌互相阅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指派一人阅读,共同欣赏。

二、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1、教师指导。

挑选2-3篇习作,师生交流,找出优点和缺点。 (1)结构方面—— (2)内容方面—— (3)字词句方面——

2、按照以上方法,认真修改习作。

三、誊写习作。

要求:字迹工整,段落清楚,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内容。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读句子,认真比较不同,说说加点的词起到什么作用。

(1)加“终于”,表明科学家的研究非常艰苦,时间漫长。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2)加“根本”,说明海龟受到伤害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 (3)加上“居然”,难以相信的程度更加深了。

二、日积月累。

1、读句子,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

35

2、小结:这些句子都是谚语,总结了农事与天气的特点。

3、读一读,写一写,背下来。

三、展示台。

办一期手抄报建,展示自己搜集与获得的知识,以“保护自然”为主题。

36

第二篇:人教版语文四下第一单元教案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亭、庭、谭、螺、谙”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人称‘游仙’;他还喜欢喝酒,人称‘酒仙’;他最喜欢的是写诗,流传至今的诗作将近千首,人称‘诗仙’。他是谁呢?”(学生:李白) 2李白一生诗作无数,你会背诵哪些呢?

随着学生的背诵,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李白。如:《赠汪伦》写的是有情有义的李白,《静夜思》是乡愁满怀的李白,而《望庐山瀑布》中的李白则是浪漫悠闲的„„ 3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自幼敏悟好学,曾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一生负志漫游,吟诗四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文学成就:唐代伟大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主要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教学分析:读文贵入境,入境始与亲。本课的导入,从作者入手,使学生知道李白是个非常丰满的人物,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又丰富了对李白的认识,也为学习李白的新诗《独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初识“孤独” 1读题,解题。

(1)教师: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由来。)

(2)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呢?(感受“独坐”,指导读出孤独。) 2读诗歌。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质疑。

教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 (教学分析:这首古诗的题眼就是“独”。所以,学习这首古诗,应紧紧抓住“独”字,一步一步去深入体会作者那份孤独寂寞之情。本环节,首先通过交流大概了解敬亭山的知识,接着让学生用“独”组词,从而理解诗题的意思。继而利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熟,进而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三、走进“孤独”

1找:诗句里描写李白一个人看敬亭山的场景,哪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地读,一个一个地画。 2交流: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抓“飞尽”“独去”,体会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天空不见一朵白云„„此时的孤独、死寂„„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教师:此时在李白的眼里有什么?(敬亭山) 3体会孤独。

(1)学生齐读前两句。

教师:在自然界中,鸟飞云走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这时候在李白眼里却越发让他感到孤独了呢?学生交流。

(2)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学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世态的炎凉。 4配乐,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写话练习:

(1)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 (2)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说: 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分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中写鸟飞云去,只有李白孤独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对比中越发显出作者的“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李白的眼里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时能懂李白。教师适时补充背景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时空距离,此时进行一个写话练习,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触摸到李白那孤寂的心灵。)

四、拓展补充 出示《秋浦歌》。 1自由读,感受李白。

教师:这首诗展示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学生读。齐读,指名读。 2交流。

教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孤独,哀愁„„)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哪些人会想着他?

教师小结: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独! 再次吟诵《独坐敬亭山》。

(教学分析:《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表达诗人遭贬流放后的孤寂、愁楚。在教学结束时,补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寂心情。这里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同一诗人,同一主题对比。以李白诗导入教学,又以李白诗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望洞庭》

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文学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

主要作品:《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等。

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水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二、感悟诗境

1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2反馈:第

一、二句诗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平静无风的水潭比作未磨光的铜镜) 3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比作白银盘) 4教师小结,齐读古诗。

三、疑难探究,深入领会

1诗人为什么称洞庭湖为“潭面”?

说“潭面”,是因为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表现了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这两句诗中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山水风光。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突出表现了洞庭湖山水和谐之美。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说说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

这一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显得格外美丽。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五、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

第三课时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

文学成就: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卖炭翁》《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等。 (2)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2)红与绿的映衬之美,又该如何描绘?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灿烂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3)“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卸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三、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2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引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探究

(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画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

(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此处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三、点拨(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

思考提示: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

(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 (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住“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升华(学习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学习重点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五、听全文录音

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浙、臀、稍、额、蜿蜒”等6个生字。朗读时,注意生字的读音,以及各自的写法。

2.了解课文是一篇游记,知道游记通常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在读书过程中,知道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记下了什么景色,这些景色给作者及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习作者在记叙过程中一边写看到的,一边写出自己的感受、联想的方法。 4.结合课后习题,在语境中仔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准确恰当。 5.建议学生背诵课文描写孔隙和内洞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在记叙过程中一边写看到的,一边写出自己的感受、联想的方法。 能够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讲一讲内洞的景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 (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浏览的景点,看看作者都浏览了哪些景点,是按什么顺序浏览的。

2引导学生把这些景点连起来,理一理,看看作者的浏览路线是怎样的。

3读课文,找出表示作者浏览景点产生变换的词句,画一画,再读一读,体会这些词句在描写浏览过程中的作用。

三、分清详略,把握重点 1了解作者浏览的全过程。

找出关键词句,了解浏览过程,如: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出洞 2小组合作探究,议议哪些是重点,写了些什么。 3把握重点。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作者描写的五个浏览内容作出比较,进而把握重点内容,即:游外洞、孔隙、游内洞。

四、回归整体、理清顺序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梳理,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浏览的。

2引导学生抓住“一路迎着溪流”探究作者的浏览顺序,寻找课文中另一条隐性线索“泉水流经的路线”。再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能表现“泉水流经路线”的词句(如“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进而理出泉水流经的路线: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路上。

五、读写生字,巩固强化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读、识记。“浙、 2学生读写,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试述作者参观浏览的两条不同线索。 2听写生字。

二、细读课文,品味揣摩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教师板书) (1)你都读懂了什么?

(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 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教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2)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为什么叫双龙洞?

双龙洞的每个地方都有什么特点?„„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听明白了吗?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入山:

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 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 学生: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

教师:多美的景色啊! 谁还想交流?

(入山时见到的溪流。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画线) 为什么喜欢?

学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

教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 你来读。

教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教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学生读。

(学生读得好时,教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哪个同学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学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 教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外洞:

3教师:你还喜欢哪部分?

学生:我喜欢外洞,(放图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进了大会堂,在那里聚集八百或一千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

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全校师生有多少人,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字幕)谁能读出外洞的大?一学生读。 孔隙:

学生一:我最喜欢孔隙这一部分。(课件:第4段的字幕) 教师: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 学生:我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学生交流。 读了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我感觉孔隙又窄又小。

教师: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学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出示课件) 谁还有?

学生补充: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课件出示) 找得非常准确。你是通过朗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 教师:谁还想来交流这一部分?

学生二:我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部分的。(实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船很小,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从内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啊!我想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 内洞:

教师:你还喜欢哪部分? 学生三:我很喜欢内洞。

你想以什么方式来介绍内洞?(谈体会)

学生:进入内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龙宫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还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 教师: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因为它形状„„,颜色„„。

教师:你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词来表示?(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教师:那些石钟乳和石笋是什么样的? 学生谈:形状像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

教师: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内洞。(放内洞部分录像)

教师:他们像什么?请你来。(指一名学生)谁再来说?

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谁再谈谈? (如果没有谈的,教师引导:比如猴子观海、海底捞月、哪吒闹海等)

三、谈收获 1(指板书)这些问题你明白了吗? 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用做诗、画画、唱歌、写广告语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双龙洞的喜爱。

4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及其特点。

2、自主阅读,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同时摘抄优美词句。

3、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领悟文字感受天山的美景,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课前准备

学生:让学生上网搜集新疆的资料。 教师:搜集新疆的风景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到处都有美,我们缺少的是对美的发现。的确,在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今天,我们要学习以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以下读音。

(3)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4)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2引导读通。

(1)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3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4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5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6摘抄优美语句

有条件的同学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7作业:复习词语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

三、深入探究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里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句话里的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雪水的光亮;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这句话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溪水清澈,倒影婆娑(suō)的溪水,欢快跳跃的鱼儿,飞溅跳动的浪花构成了天山脚下独特的风景。

第三篇:修改后四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陈玲峰

指导教师:叶秀清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奇观。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易错字、多音字指导,成语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词。

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的描写山水的好词、佳句、 名段,体会课文中词句的优美。

3.感受大自然的的美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积累的本单元描写大自然山水的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并完成复习卡片。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字词闯关

同学们,昨晚大家对第一单元进行自主复习,看大家信心满满的样子,相信你们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今天我们就进行第一单元的复习,让我们走进第一环节---字词闯关(板书:字词闯关)。本单元有许多易错的字,谁来友情提醒一下同学。

学生发言,提醒同学易错字的注意点。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本单元生字的掌握一定更加扎实了,现在老师想挑战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推选两名代表上台,其他同学在自己本子上听写,准备好了吗? 1.听写词语。

2.幻灯片出示正确词语,学生自行核对。

3.易错字“蜿、蜒”板书范写。(可适时总结字义与偏旁的关系) 4.交流课前收集的多音字。 5.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总结。

过渡:刚才同学们对本单元的汉字掌握得不错。本单元以写景为主,所以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特别多,。

6.成语复习。

(1)成语填空,将成语补充完整,并朗读。

过渡:看来大家对这些词语已经很熟悉了,相信你们在课外也搜集了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交流补充课外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

老师也想和你们分享一些成语,让它们闪亮登场吧。(幻灯片出示,朗读) 过渡:会读写成语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灵活地运用,这叫活学活用,看谁有这一项本领。

(3)灵活运用,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句子中。

过渡:刚才我们对本单元的字词进行了复习,大家的表现真的很棒。现在我们进入今天复习的第二环节“诗情画意”。

二、复习句子,领略诗情画意

过渡:诗句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第一单元有许多自然风光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复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主要是日积月累和古诗词三首)。 (1)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幻灯片出示,朗读) 过渡:这些诗句老师很喜欢,老师也找了几句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但一不小心老师把它们打乱了,哪个聪明的孩子能帮老师恢复它们的顺序。

(2)找一找,连一连。

星垂平野阔

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月松间照

月涌大江流 泥融飞燕子

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

沙暖睡鸳鸯 无边落木萧萧下

清泉石上流

师总结(根据诗句对仗、对偶的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似、字字相对来连线)

2.复习诗歌内容并填空。

师过渡:看来这些问题都难不倒你们,

(1)诗人白居易回忆起美丽的江南,吟诵了著名的诗句 。

(2)乘着竹筏游荡在碧绿的九曲溪上,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微风,犹如置身山水画中,真是 , 。

(3) 。既描写了敬亭山的景色,又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4)一个深秋的夜晚,小明漫步至东风水库,此时皓月当空,月光洒在水面,是那么和谐,他情不自禁地吟诵着:“ , 。”

三、再次走进课文,加深感受。

1.导语:刚才我们掌握了本单元的字词和句子,你们的表现让老师感到惊喜。现在呀,让我们呢一起再次走进本单元的课文,感受祖国的千山万水的多姿多彩,感受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大好山河,一齐感受山水的壮丽和大自然的美好。本单元的课文是《 》《 》《 》《 》(课件出示)

2.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了祖国山水壮丽美好,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来再现课文内容:

(1)《古诗词三首》描写了( )( )( )三处的景色。《望洞庭》中的比喻句是( ),分别把( )比作( ),( )比作( )。

(2)桂林的水的特点是( )( )( ),山的特点是( )( )( )。 (3)《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详细描写了( )-( )-( )-( )-( )。

(4)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 )的感情。 3.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你最喜欢那篇/哪句呢?

我最喜欢 ,因为 。

四、仿写句子,妙笔生花 1.根据“漓江的水真静啊„„一块无瑕的翡翠”仿写句子。(根据老师给出的材料自由选择一个进行仿写,仿写一个排比句。)

2.师生交流。

3.师总结: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排比句式突出景物的特点,让景物的特点更加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让我们的作文的言辞显得更加优美,可谓一举多得。

板书设计: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字词闯关

诗情画意

课文再现

妙笔生花

第四篇:S版四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全集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走进丽江》和略读课文《五彩池》和《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语言生动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在教学中,应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可采用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 读中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要善于积累的语句,灵活运用。

单元目标

2.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作者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体会丽江、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单元训练重点: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2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 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3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 ‚静‛‚清‛ ‚绿‛。)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 ‚奇‛‚秀‛‛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

二、

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4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6.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反思:本课第

2、3两个自然段写法相同。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再总结出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让学生根据第2自然段的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第3自然段的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桂林山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作者说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还像什么。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5

二、初读课文

1. 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6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走进丽江

古城:历史悠久 布局奇巧

神奇而美丽

玉龙雪山:雄伟壮丽

8、五彩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7

(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1.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讨论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

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课文结构: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 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

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2.齐读

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齐读最后一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8*、五彩池(游记)

8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颜色(美)

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1. 分类积累词语。2.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1. 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 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 )蝶( )水

( )驶衣( )

山( )( )才炼( )

9

( )色( )布( )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第二、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渔歌子》

二、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一、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将来的校园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0

(1)想一想:怎样把校园美丽的地方写具体呢?。 (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总结

三、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11

第五篇:四下语文第二单元(整理)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还有一个语文园地。四篇文章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朴实,但内容生动感人。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9个词语,会读会认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5、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四、课时划分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4课时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四、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1、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2、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3、运用课文中学习到阅读方法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搜集身边的有关事例,加深理解,促进行动。

五、制定计划时间:2009年3月1日

5、中彩那天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生计、拮据、精湛、迷惑、馈赠”等词语。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假如你中彩了,会是什么样?

(兴奋不已;高兴地跳起来;大专用欢呼;逢人便讲;想想今后怎么办?„„)

2、看到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谁中彩了?中彩那天的情景怎样?中彩人高兴的程度如何?中彩那天有什么事发生?„„)板书:《中彩那天》

过渡:带着你们心中的疑问,听教师范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书中做了回答。

二、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点拨、评价)

三、自学生字,理解词义。

1、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

“拮”应读 “jié”,不要读成 “jì”。 “湛”应读 “zhàn”,不要读成 “shèn”。 “崭”应读 “zhǎn”,不要读成 “zǎn”。 “馈”应读 “kuì”,不要读成 “guì”。

“兴奋”应读 “xīngfèn”,不要读成 “xìngfèn”。 “诲”应读 “huì”,不要读成 “huǐ”。 (2)字形:

“牌”左右结构,右边第六笔是“丿”,不是“丨”。 “德”左右结构,右下角“心”字上面的一横不要去掉。 “赠”左右结构,右下角是“日”不是“目”。 “解”左右结构,右下角是个“牛”字。

“号”上下结构,下边是“丂”不要多加一点。 (3)部首: “厂”:部首“厂” “与”:部首“一” (4)词语:

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 拮据:生活困难,缺少钱。 崭新:极新。

3 “牌”:部首“片” “题”:部首“页”

“或”:部首“戈” “存”:部首“子”。

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生活。 安慰:使心情安适。 馈赠:赠送。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教诲:教训,教导。 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

痕迹:残存的迹象。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精湛:精深。 信用: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器重:本文指老板对父亲很看重,很重视。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看,形容迫切地希望看。

四、自由读文。

初步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把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读课文。

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拮jié 湛zhàn

崭zhǎn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学习课文,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馈kuì

兴奋xīng 诲读 huì .教学准备 小黑板,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⑴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⑵ 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或理解词句)

1、默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提问,最后归纳如下:

⑴为什么中奖后,父亲开着车,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⑵ 母亲安慰我说:

“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⑶ “可以看出,那个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说明了什么? ⑷ 为什么我激动地说:“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⑸ 为什么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父亲却显得特别高兴? ⑹ 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3、小组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学习讨论,如除上述问题外,还有不懂的地方,也可提出来,组员共同学习、交流。每题可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4、班上汇报、交流:

⑴为什么中奖后,父亲开着车,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

5 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而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如今中彩了,父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上的遗责,精神上的折磨。如果把车给库伯先生,自己今后的生活依旧贫困,美好的愿望很有可能成为泡影,但“我”的精神世界是轻松的、愉悦的、富有的。到底选择哪条路呢?此时的“父亲”心里复杂矛盾极了。)

⑵ 母亲安慰我说:

“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是昧着良心把本应属于同事的奖品车留给自己?还是讲诚信,把“梦寐以求”的奔驰车让同事开走?这是一个“道德难题”。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得把车交给已经忘了在彩票存根上做记号的同事,如果自己把车留下,就是虚为的表现,就有愧于同事和自己的良心。)

⑶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说明了什么? (说明父亲非常想把得到的奖品──奔驰汽车据为己有,好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愿望,扭转家庭贫困的处境。)

⑷ 为什么我激动地说:“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这句话的意思是:库伯家有钱,他不会在乎这辆车的。而我们家穷,这辆车对我们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呀!即使爸爸留学生下这辆车也是有理由的,也是理所应当的。)

⑸ 为什么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父亲却显得特别高兴? (在得与失面前,父亲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终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诚实、守信的思想占了上峰。当父亲看着奔驰汽车被开起时,心里如释重负,因此显得特别高兴。)

⑹ 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父亲打电话请同事来取车,正说明了父亲诚实,守信用,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是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所以说那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三、综合阅读,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思考:

6 ⑴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对妈妈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⑵ 本文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⑶ 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

2、班内交流:

⑴ 交流体会:(诚实、有信用,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但往往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公与私,利与弊,名誉与金钱面前很难做到。然而,“活得诚实、有信用”就是说的、做的跟内心想的要一致,克服再大的困难,再大的痛苦也要兑现对别人的承诺。这样做了以后,别人就会相信你,信赖你,愿与你交朋友,愿与你一起共事。与此同时,你不但无愧于心,而且心中充满了快乐与幸福,而这种精神上的富有、充实,就是一大笔用金钱换不来的财富。)

⑵ 本文的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本文使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⑶ 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 ①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

②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从4个角度提出问题:A、针对课题提问。B、针对课文的中心句提问。C、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提问。D、针对文章的写作特点提问。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达标》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5、

开头:诚实﹢信用﹦财富

起因:(神情严肃)

经过:(道德难题)

诚 实 守 信

结果:(特别高兴)

结尾:受益匪浅 教学后记

6、万年牢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课文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习自读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 、检查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小黑板出示):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8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 、小组合作研讨。 3 、班内汇报交流。 4 、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 、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

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 、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

9 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达标》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万年牢 糖葫芦――万年牢 做生意――万年牢 做人――万年牢

教学后记

7、尊严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2、在交流中整理预习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外国的年轻人,看看发生在他身上有关尊严的故事。这就是第7课,尊严。(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整理预习内容。

三、、合作交流,整理预习内容。

学生交流自己预习的内容,包括字、词、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课文朗读等等。

四、自主读文,理清课文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后是总结:全文共分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一群逃难的人受到善良的沃尔逊人的款待,狼吞虎咽地吃着食物。

第二段:(第2---5自然段)一个年轻的人例外,他要帮助镇长干活才肯吃食物,最后镇长只得让他为自己捶背,之后年轻人才肯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第三段:(第

6、7自然段)这位年轻人深受杰克逊的赞赏,被留在庄园里,两年

11 后还娶了杰克逊的女儿,后来,它果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五、自由读文,选择你深受感动之处反复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7、尊严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2---5自然段) 第三段:(第

6、7自然段)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的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培养学生感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2、抓住文中的描写人物动作、外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德形象。

3、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 教学重点 课文中对哈默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

教学难点 对镇长杰克逊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理解。

教学准备 小黑板

12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聚焦形象。

1、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故事发生在哈默和杰克逊镇长之间的故事。(出示插图)请同学们辨认一下,哪个是哈默,哪个是杰克逊镇长,并说说依据。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介绍来辨认。

3、请同学们再次观察插图,除了哈默和杰克逊镇长,还有那些人?他们是些什么人?正在做什么?

4、关于这些逃难的人的吃食,在课文的那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文中给你印象特别深刻的词语画下来,并结合词语,谈自己的感受,做好批注。

5、汇报交流。

6、小结:本篇课文,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最明显的是通过人物地语言、动作、外貌来展现的,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语言、动作,体会镇长和哈默两个人物形象,并在文中做好批注。

二、汇报交流,感悟形象。

1、找出对话:(适时指导朗读)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不,我没什么活需要做。

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小伙子,你愿意帮我捶背吗?

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沿海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 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13 (结合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2、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句子,进一步感悟。如: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等等。

小结: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杰克逊镇长给年轻人食物是出于对年轻人不幸遭遇的同情,那么,通过与年轻人的一番对话,他了解到年轻人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坚持通过劳动换取十五。年轻人的自尊,更赢得了镇长的尊重与赞赏。

三、研读决定,升华形象。

齐读课文最后杰克逊镇长的话,谈谈你的理解。(就这样,因为自己的善良、自尊与执著,哈默赢得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为她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最后成为石油大王创造了条件。)

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四、试着复述课文。 同桌间复述课文。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达标》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 努力=成功

教学后记

8、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准备 搜集孟子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孟子吗?(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成为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2、(出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句名言是孟子说的,谁能读一读?(指名读通顺)孟子的这句话讲的是:要孝敬自家的老人,也要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爱自己的小孩,也要同样地爱护别的孩子。“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齐读)

3、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里,有两个故事,能具体地诠释这句话,课题就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梳理思路

1、通过预习谁能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去设想对方,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奶奶在一次去商店时,一位阿姨像关爱自己的母亲那样为她开门。) (妈妈一次去医院输液,像关心自己的女儿那样宽容和鼓励护士。)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读一读,这两件将心比心的事使作者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当你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件事,读一读、画一画,那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句子一: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这位阿姨很善良。重点词:“沉重”、“ 一直等到„„才松开”。面对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句子二: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阿姨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也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

从中我们可看出,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应注意什么? (人物的语言要简洁,选取能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话语。)

(人物的形象不是孤立的,人物的语言必须与人物的语音、语调、神态、心理、动作等相结合起来,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完整。)

3、接着我们看看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温暖的感觉?

句子一: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从“静的眼神”可以看出母亲此时并没丝毫的埋怨,这与我此时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母亲的善良与慈爱。)

句子二: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句话简短却不简单啊!正因为母亲的宽容和鼓励,第三针果然成功了。这也正是母亲希望看到的。)

句子三: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母亲时刻想着女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女儿。母亲对护士的宽容和鼓励。母亲

16 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地关爱别的孩子。)

4、引读: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设想如果你们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怎样?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增添许多快乐与和气;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使我们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广阔无垠„„)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达标》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帮助奶奶开门

8、将心比心

鼓励护士扎针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有关诚信的名句名言。

2、在作文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小黑板,范文4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它既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又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增进友谊。

揭题:以诚待人

2、回忆第二单元的课文,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3、教师讲述班级同学的一个以诚待人的故事启发学生的话题。

二、创设情境,明辨是非。

1、设情境: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2、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是简单地批评几句,还是用更好的办法去说服他?

3、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三、联系生活,感受“以诚相待”。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你该怎么办? ①家里来了客人,当时父母不在家

②班里的一位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学校上课。

2、指名交流:

热情地招待,打电话问候,帮他补习,这些都是“以诚相待”的表现。

3、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是“以诚待人”呢? 你有没有真诚待人的经历或者是别人以诚相待的经历? 四人小组交流(尽量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4、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四、再创情境,实践“以诚待人”

1、在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说,怎样做才能让人感觉到你的诚意呢?请同桌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个情境进行表演。

2、全班交流:表演情境

①路上,有人向你问路,你真诚地告诉他怎么走。 ②劝告小同学不要乱摘花草树木。 ③搀扶同学到医务室擦药。 ④诚恳严肃地帮同学指出缺点。

3、同学评价:哪些语言,哪些行动做到了“以诚待人”。 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五、总结经验,交流建议。

1、通过学习,联系你的生活,就做到“以诚待人”,你可以提供哪些建议?

2、交流:共同板书温馨提示:

用语礼貌、态度诚恳、真诚助人、以理服人„„

3、作业:写1——2条“以诚待人”的建议。

第二、三课时 我的发现、习作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关于习作的哪些经验。

2、小结过渡:要写好作文,除了留心观察,多看课外书、勤奋于动笔之外,还要善于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想想这段话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2、学习,让学生明确:

①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②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可以向写说给父母的话,也可以写对别人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③可自由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体裁上可以用书信、日记或其他形式。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三、学生独立,教师巡视。

四、例文欣赏,对照修改自己的习作。

例文

1、妈妈,我想对你说

当我生病时,是谁在我身边守着我,是您,我的妈妈;当我遇到困难时,是谁在我身边支持我,也是您,妈妈;当我伤心难过时,又是谁在我身边安慰我,是你,我的妈妈。每一次,都是您——妈妈在我身边给予我无尽的爱。我真想对您,亲爱的妈妈说一声:“感谢您,妈妈”。

小时侯,我是个极为调皮的小孩,给您惹了不少麻烦,而您总是无言地替我撑下这一切。甚至连那一次,您也没有丝毫怨言。

20 那天,我爬上了人家刚建好的工棚,正好让买菜归来的妈妈,你碰见了,看见小小的我爬到那么高,便急忙地喊我下来。我向妈妈摆摆手,示意我并没事,却来了一个重心不稳的麻烦,我“飞”了下去。在昏迷前,我看见您泪流满面的抱着我,接着就失去知觉了。在朦胧中,我隐约听见您的声音,正叫我赶快醒来!于是,我睁开了双眼,发现自己已经身在病房了,“哎呀!好痛哦!”我下意识地叫出来,很明显地,我的额头被缝了几针。

咦?妈妈在椅子睡着了。我正想靠过去看看,妈妈,您却张开了眼睛。吓了我一大跳,原来妈妈,您明亮的眼睛中布满了血丝,乌黑发亮的头发竟增添了不少白的色彩,整个人显得瘦了一圈,“好啦!终于醒了,饿吗?”直到您关切的声音从耳边响起,惭愧、内疚的心理促使我的鼻子不由得一酸,那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不断往下掉。看到我这般模样,妈妈,您又以为我有什么事,还担心的问:“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我摇摇头,抱住妈妈,泣不成声的喊:“妈,我没事,对不起,对不起您!”那时,妈妈,你什么都没说,只是笑了笑,似乎包含着什么韵意。

妈妈啊!身为儿子的我,现在还不能为您做些什么事,只能深深地对您说一声:“谢谢您,我的好妈妈。”

思路剖析: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体现妈妈对我无尽的爱,体现了妈妈的伟大与崇高,以及我对母亲想真心的说声:“感谢您,我的好妈妈。为有这样一个母亲自豪。

例文

2、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每当看到您头上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脸上的皱纹一天比一天深时。我总想对你说:“妈妈,辛苦你了,我爱你„„”可每次这些话到了嘴边时,我又不知怎么的总咽了回去。今天我就借此机会跟你诉说一下心里话吧。

十二年来,您为我花了多少心血。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您总是一题一题地给我讲解;每当我需要任何的物品时,您总是不顾一切的买给我;在日常生活上你更是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还记得去年冬天里的那天吗?那是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由于你要加班,所以我早已熟睡在暖和的被窝里了。可您呢?回到家不但不休息,而且还在夜以继日的为我织毛衣。原本我是不知道的,是您一连串微弱的咳嗽声把我惊醒的。一开始我很好奇,

21 便从门缝里偷偷地注视着客厅的一举一动。那时我真是惊呆了,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 您为了不惊醒我们,连咳嗽都不敢大声一点,而且还把灯光调得很弱。看到您坐在冰冷的板凳上,身上只穿了一件微薄的毛衣,连您平时那张通红的脸显得憔悴多了,双手也由浅红变成了通红。虽然是这样,可您还在一针一针地为我织毛衣。

我的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泪珠也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我打开房门,一个劲的冲向你的怀里,大哭起来。虽然您的身体是冰冷的,可我却觉得是那么的温暖、舒服。 过了好一会儿,我檫干眼泪,连忙说:“妈,天气这么冷,夜也这么晚了,你快回房休息吧!”您笑了笑说:“好,等妈妈收拾好了就去睡,倒是你,明天还要上学呢!这么晚了还起来,如果睡眠不够就会影响学习的。”虽然你是这么说,可我在房间里看了很久很久,客厅的灯依然是亮着的。那一夜,我脑子里总是闪出你那慈祥的面庞。

从那以后,我知道妈妈为了我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我在学习上更努力了,我最想对你说:妈妈,我爱你!我为有你这样的一位好妈妈而感到自豪。我觉得你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而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儿子。

思路剖析: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体现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了妈妈的伟大与崇高,以及我为有这样一个母亲自豪。

例文

3、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每次放学回家的时候,能不能像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一样,我一回家就能看见你们。可是,我知道这只是我的奢望,每次回家,家里都是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我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你们又去打麻将了。你们知道吗,我是多么不想回家呀!到哪里找个温暖的家多好。

爸爸妈妈,我多么希望晚上睡觉时,你们能陪陪我,给我整整被子。可是,每天晚上,你们都在麻将桌上昏天暗地的„„都是我独自一人在冷清清的屋里,睡在冰冷的床上,你们知道吗,有多少次泪水打湿了我的枕巾。

爸爸妈妈,每当在漆黑的夜晚独自走在家时,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出现在我面前。有时我看到别的小朋友被爸爸妈妈牵着、抱着,我是多么羡慕他们呀。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几年前你们带我玩耍的美好日子。那时,我口渴了,妈妈就给送上饮料;走累了,爸爸就背我一程,我是多么幸福呀!可现在„„

22 爸爸妈妈,我多么希望你们能远离麻将,那样我就又可以得到你们多一些的爱了!爸爸妈妈,我多么希望你们能远离麻将,那样的话,你们又有时间陪我了,我也就不再孤独!爸爸妈妈,我多么希望你们能远离麻将,那样的话,我就有更多的钱买课外书,买学习用品了„„

爸爸妈妈,我真的想对你们说,请你们不要再打麻将了,多留一点时间好好陪陪我吧!

思路剖析:习作情真意切诉说,真的让人感到很辛酸。这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爸妈从来不管她。但她总是默默地学习、生活。从这些习作中,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我们呼唤家庭教育,可又感觉多么的无力、无奈„„对嗜赌的人,孩子的哭声很多时候是听不到的。麻将已抓获了他们的心,他们根本不认为这是什么“赌”,而是田间劳作后的“娱乐”。

例文

4、我的话向谁说

夜深了,一本又一本的书,一份又一份的作业,使我倦眼朦胧,烦恼满腹。有谁了解我想些什么?哦,小白,我可爱的小瓷兔,你夜夜站在书桌上望着我,陪伴着我,你了解我吗?唉,让我说给你听吧,也许你能为我分担忧和愁。

小白,你知道我是很爱妈妈的。可妈妈“望女成才”心切,总是要我念书到很晚很晚。功课负担这么重,苦死了。唉,也许妈妈是为了我好,可是她太不了解我了。

小白,今天我的英语考坏了,回到家里实在没有勇气对妈妈讲。晚上当妈妈知道分数后,她铁青着脸,倒没多说什么,对我的惩罚则是剥夺了我星期六晚上看电视的权利。小白,我悄悄告诉你,我最近都有点不想回家了。

唉,真是太烦了,天天上学、回家、读书、考试。功课紧张,生活单调,总是给我一种压抑的、喘不过气来的感觉。看课外书、电视只能在梦中想想,而现在一个星期唯一的一个丰富精神生活的晚上,也被剥夺了。小白,你说像我这样的生活,乐趣在哪里?

生活需要七色阳光,生活的道路有千万条,可为什么在人们的意识里只有上大学才有前途?为什么我的生活是这样的枯燥乏味?你能告诉我吗?

唉,我多么希望分数不再在老师、家长们的心目中占统治地位,多么希望有一天

23 我可以自由地支配我自己! 小白,你实在可爱,特别是你那雪白的瓷衣裳。我真想也变成你一样的一只小瓷兔,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唉,夜深了,我该去睡了,明儿再见。

思路剖析:忧愁烦恼何处诉?诉于可爱小瓷兔。这构思本身就颇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文中用了五个“唉”,加重了情绪的郁闷感。

五、评议:

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选择学生例交交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六、学生修改后誊抄作文。 交换修改后誊抄。

第四课时

一、日积月累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些名言,它们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事。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释疑。

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放。 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交朋友,说话要算话。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④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4 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⑤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5、熟读、背诵。

二、趣味语文

1、自读这些句子。

2、根据自己的认识,或举例,或造句理解,理解、运用这些由“信”字组成的词语。

3、采用游戏法记忆。

4、练习:读短文,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带“信”的词语。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 )。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 )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 )摄影师会原谅他的。在场的人知道后无不动容,都说这儿的人办事很( )。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三、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同桌互查。

2、学生质疑,选择造句。

3、听写批改。

25

4、课堂练习: ①搭配填空。

维持( )精湛的( )( )的财富 款待( )赞赏的( )( )的情形 耽误( )熟练的( )( )的眼神 讲究( )沉重的( )( )的教导 ②写出近义词。

例外( )抱怨( )鼓励( )赞赏(③写出反义词。

熟练( )沉重( )朴实( )善良(④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照样子写词语。( )不解 ( )不堪( )( 狼吞虎咽 走街串巷( )( )

26

)

)拮据( )

)僵硬( )

上一篇:苏少版第5册美术教案下一篇:网站工作年度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