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所得税汇算清缴

2023-02-10

第一篇:如何做所得税汇算清缴

企业如何做好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自查

汇算清缴注意要点

企业在汇算清缴时要警惕新旧政策衔接环节的风险和对政策边界把握不准的风险,稍有不慎就面临补税、滞纳金和罚款的税务风险,汇算清缴工作中应关注容易出现风险的相关审核要点,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税务风险。

所得税新政策主要变化点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对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办法由原自行计算扣除和经税务机关审批扣除两类改为现行的“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扣除,以“专项申报”取代“审批”。对企业而言,申报手续看似简化,实际税务风险却大大增加,资产损失所要求提供的证据丝毫没有放松反而比原来的更加具体,并且公司应承担真实申报的责任,税务机关保留追查的权力,这就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编制、申报详细的资产损失的内部和外部证据材料,并且正确区分清单申报和专向申报资产损失,同时收集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以方便税务机关检查。对无法准确判别的,建议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以规避风险。

2011年2月发布的《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了发票上财务专用章的使用被禁止,只能加盖发票专用章。企业应自查发票章是否合规,不合规的及时补盖。 同时注意未按规定取得的合法有效凭据不得在税前扣除,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应及时补充完整。

关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是否及时审批或备案

检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是否已取得税务机关审批文件,比如西部大开发15%税率优惠以及两免三减半政策等等(不是全部),按照规定所有需审批的事项原则上均应在纳税申报之前办理完毕。

应逐项检查是否有需备案的事项准备备案材料。需事前备案的有: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加速折旧的,应在取得该固定资产后一个月内备案;以及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和技术转让等等。汇算清缴时需备案的有: 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企业资产损失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等等。

关注是否审批或备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没有申批或者备案的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二是只提出申请但没有接到税务机关出具的接受批准或备案凭证也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三是税务机关批准或接受备案凭证应加盖该机关印章并注明日期。

汇算清缴中资产方面的风险点

检查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已作坏账核销但未办理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的事项。对账龄超过三年、确已收回无望、符合坏账核销标准的应收款项,应准备核销必备资料,以便及时办理资产损失专项申报。对存在诉讼事项的应收款项,应及时根据法院的败诉判决书、裁决书等确定资产损失,办理资产损失专项申报。对账龄

长的应收款项,要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是否存在已吊销、注销、撤销、破产等情形,并及时取得相应证据。

检查其他应收款,尤其要关注股东的借款,对不能及时归还的应要求在年底重新办理借款手续。因为税法规定凡纳税终了后,股东向企业的借款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即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并依据“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关注职工借款,在年底结账前督促其对已发生的费用及时报销,尤其是长期出差在外人员未报的费用,尽量避免跨期费用。

存货资产要点:(1)原材料暂估入账并已投入消耗的情形,注意应及时索取发票并进行账务处理,从而避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其成本不能税前扣除的风险;(2)注意企业所得税法不允许选择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因此在会计上若采用了后进先出法,那么在汇算清缴时也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3)关注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非正常损失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需要做损失专项申报的情形,应搜集相关证明材料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作专项申报。

固定资产自查要点:(1)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除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会计从谨慎性出发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是计提折旧的,也就是说会计上闲置未使用的设备计提的折旧要做纳税调整。(2)注意折旧年限是否低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3)食堂用房、职工宿舍等福利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应计入“福利费”项目。(4)未取得发票的固定资产已经计提折旧是否取得发票以及未取得发票的时间是否超过12个月,根据国税函[2010]79号文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再进行调整。因此如果取得发票后要求调整已计提的折旧,并调整相关应纳税所得额,这一般是按照“调表不调账”的原则处理,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如果超过12个月未取得发票的,必须对原先已经暂估计提的折旧进行全面调整,并补缴纳企业所得税;(5)提前报废的资产,应及时进行变卖处理,并根据相关要求准备证明材料以备专项申报。

汇算清缴中费用项目的风险点

为避免发生汇算清缴风险,就必须正确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对于收益性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而对于资本性支出,则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交际应酬费重自查要点:(1)注意应酬费不等于餐费,自查有无将职工聚餐的餐费计入应酬费;(2)自查有无将应酬费计入会议费,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会议费的列支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3)按照发生额的60%和营业收入的5‰较低者扣除;(4)业务招待费在营业收入的

8.3‰是节税临界点,利用这个点用足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减少企业所得税支出。会议费自查要点:(1)注意发票后面附件证明材料是否齐全,具体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仅仅以票据为会议发票是不可以的,能补充完整的及时补充;(2)由于税务机关非常关注

将招待费变通为会议费,会议中的大额餐费应尽量避免单独开具发票,以免其他证明资料不全时,产生被归于业务招待费的误解。

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非广告性的赞助支出要注意:(1)生产经营无关的非广告性的赞助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应作为调增事项处理;

(2)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是作为广告费核算的,在实际处理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时应注意与相关接受赞助方签订协议,并在协议中约定相关广告宣传的有关内容,并通过拍照方式保留宣传的具体内容等,对取得的相关票据开具的内容应注意不得有“赞助费”的内容。

关注通讯费各地政策差异:税务总局将此项政策的标准制定权交给了各地省级国税、地税,各地规定千差万别,所以应详细查阅本省税务机关制定的标准,以免因政策适用不当产生纳税风险。同时提醒国税函[2009]3号规定,自2011起对企业发放的通讯费补贴明确在福利费列支。还有企事业单位必须事先将本单位通讯费补贴的具体方案报主管地税机关备案,否则一律不得予以扣除。所以建议相应的应对措施是:不建议采用发放通讯补贴的形式,而采用实报实销的形式;建立通讯费用报销制度,明确扣除标准,把通讯费用的支出控制在扣除标准内;以公司的名义统一预存手机费,并且统一开单位名称的发票。

工资薪金资产要点:(1)工资薪金符合“实际发生”及“合理性”(即符合五个原则的)的准予扣除;(2)还应注意明显的工会人员、食堂等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应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工程人员的工资在在建工程中列支;(3)审核工资中是否有支付劳务工报酬未取得劳务发票的,将正式职工与劳务工相区分,没有取得劳务发票的最好到税务机关代开劳务发票,同时注意劳务费不得作为三项经费计提基数;(4)注意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要符合相应条件,同时一定注意要进行“备案”;(5)对跨期计提与发放的工资(计提未发放的,或者发放上年计提的)是否做纳税调整,具体要求跟当地税务咨询。

职工福利费的资产要点:(1)注意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不属于劳保费,而是属于职工福利费,国税函[2009]3号文件将取暖、防暑降温费纳入福利费的范围这一点需要好好把握;(2)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3)2011年第34号公告对企业员工服饰费用的扣除做了明确规定,要点如下:由企业统一制作员工统一着装的可以在税前扣除,如果直接购买的应按“福利费”相关规定扣除,“制作”和“购买”账务处理的区别一定要把握。

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要注意:(1)要把握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不属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应做纳税调整;学历教育还包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参加费用相对较高的培训和学习,比如参加MBA、EMBA学习的教育费用;(2)职工教育经费也存在可纳税调减的情况,广告和业务宣传费也是如此。

工会经费自查要关注:(1)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0号中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可凭合法、有效的工会经费代收凭据依法在税前扣除,自2010年1月1日起,在委托税务机关代收工会经费的地区,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也可凭合法、有效的工会经费代收凭据依法在税前扣除;(2)考虑权责发生制原则,应注意工会收款凭证的所属,严格来讲,本年上缴上工会经费应在上扣除,不应在本税前列支,而作为时间性差异处理;(3)没有工会

专用凭据(工会经费缴拨款专用收据或地税缴款书等缴款证明)列支的工会经费应做纳税调整。

利息支出自查注意以下几点:(1)关联方2:1的债资比(一般企业);(2) 个人借款利息注意下列关键词(合同、利率、票据、个税);(3)投资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不得税前扣除;(4)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34号公告对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做出了说明:既可以是金融企业公布的同期同类平均利率,也可以是金融企业对某些企业提供的实际贷款利率,这一条对企业很有利,注意加以运用。

及时催要已做成本费用但未按时取得的有效凭证。根据34号公告,当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汇算清缴中收入的风险点

会计上收入的确认条件和税法不同。会计注重风险和报酬的转移而税法侧重于税款的征收不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会计按谨慎性原则未确认的收入,而税法规定应确认收入的事项,进行纳税调整防患于未燃,以免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租金收入和利息收入自查注意确认时点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会计一般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而税法按合同约定的付息日期和付租日期确认收入,比如企业的一项长期债权投资,合同约定在到期日一次性还本付息,会计处理时应当按权责发生制分期确认利息收入,而税务则平常不确认利息收入,当债权到期时,一次性确认利息收入。对会计平时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到期时再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不征税收入的自查要点: (1) 审核资金拨付文件和管理要求(财税[2011]70号文所规定的拨付单位、拨付用途),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三个条件同时符合);

(2) 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资产折旧或支出不能在税前扣除;(3)准确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免税收入支出形成的资产折旧或支出准予在税前扣除。

股息、红利等收入的自查要点:税收与会计差异的调整,在成本法下会计确认投资收益,而税法确认为免税收入,需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在权益法下会计按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而此时税法尚不确认收入,需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而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企业会计上作冲减投资账面价值处理时,税法应确认收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但因为是免税收入,同时在相应的申报表栏次做纳税调减。

关注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情况:视同销售收入项目主要关注将货物用于捐赠、赞助、广告、样品、职工福利等;视同销售计税金额的确定是否正确;视同销售流转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范围不一致,处理是否正确。另税法规定销售额和折扣额必须在同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才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征收所得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纳税人发生事后销售折让、折扣时,需要取得购货方税务机关开具的红字发票通知单,据此开具红字发票,冲减退回当期销售商品收入,不符合规定的应做纳税调整。

汇算清缴中负债及利润分配的风险点

账龄超过两年的应付款项和预收账款税法上要求并计应纳税所得处理,但是注意以后支付时可以作纳税调减,这条请关注当地税务是否有特殊规定。应付账款中的暂估入账项目,汇算清缴前是否取得合法发票,对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暂估入账,应结合当期存货和成本的结转,做纳税调整。

关注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是否有增加,增加部分是否缴纳印花税,从而影响当年的企业所得税。

关注未分配利润本是否有利润分配,支付外方股东股息时是否及时扣缴税款。

汇算清缴中的其他风险

关联交易是近来税务稽查的重点之一。要自查关联交易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注意搜集证明自己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相关证据;符合条件的要准时报送同期资料。

公益性捐赠关注点:(1)是否属于均已经发布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名单;(2)2011年7月1日起,国家规定的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分为二种: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本装票),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滚筒机打);(3)要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

国税函[2009]34号【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预缴工作的通知】,原则上各地企业所得税预缴税款占当年企业所得税入库税款(预缴数+汇算清缴数)应不少于70%。根据这条 对于平时计提各项应付款项或预提费用较多、年底未实际结算从而导致当纳税调增金额较大的,应注意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占全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比重可能偏低,主管税务机关可能进行纳税评估。为避免风险此类公司应注意完善平时预提各项成本费用的依据:如合同、协议、公司管理层关于应付花红的方案、资产减值损失发生的计算过程等等。

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的计税基数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三项合计,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房款可在收取当年作为计提基数,以后确认为会计收入时不得重复作为基数。

总之,随着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纳税检查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纳税风险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汇算清缴时应谨慎行事, 尤其要警惕新旧政策衔接环节的风险和对政策边界理解把握不准的风险。为有效防范税务风险,应注意税法知识的随时更新,并与税务机关保持畅通的交流渠道,遇到问题及时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咨询,对于有变化的政策及一些地方政策要及时了解并加以运用。

第二篇:所得税汇算清缴

税务师事务所出具审核报告,提交资料清单:

1、单位设立时的合同、协议、章程及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单位设立时的和以后变更时的批文、验资报告复印件

3、银行对帐单及余额调节表

4、期末存货盘点表

5、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6、享受优惠政策的批文复印件

7、本财务会计报表原件

8、未经审核的纳税申报表及附表复印件

9、纳税申报表

10、已缴纳各项税款的纳税凭证复印件

11、重要经营合同、协议复印件

12、其他应提供的资料

备注:以上资料中的复印件,必须由提供单位加盖公章予以确认

一、补缴上的所得税

补缴上的所得税属于“税前不予扣除项目:各种所得税款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的税款”。

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补缴上的所得税,应调整上的所得税费用;可实际工作中,12月份的会计报表可能在1月10日已报给了税务局,税法规定汇算清缴在年终后4个月内进行,也未明确重新报送经调整后的会计报表,况且账务处理已到了本年的

3、4月份,企业不习惯重新编一份上调表不调账的会计报表,而且多数人还是认同“账表一致”,除非事务所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调表不调账;但所得税汇算清缴以及税务审核并不出具经审核的上会计报表,因此,补缴及应退所得税往往是在本年进行账务处理。

企业常见的几种不当处理方法:

1、记入以前损益调整,年末转入了本年利润,而在税前利润(利润总额)中也将其做了扣除;

2、记入营业外支出,同样的是在税前扣除;

3.直接记入所得税科目,虽没在税前扣除,但所得税科目反映的并不是本的所得税费用。

意见:汇算后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在下一的汇算清缴时,不作为税前扣除项目,这样会造成“纳税调整前所得”与企业的利润表的“利润总额”不完全一致;如果为了两者一致,则先做费用扣除,然后再作为其他纳税调增项目填报也可,或者按会计制度规定,以前损益调整直接计入未分配利润科目。

请注意: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会不一致,要与利润分配表结合才能勾稽一致。

二、上多缴的企业所得税,审批后可作为下一留抵

上多缴的企业所得税,在纳税申报表中可作为上期多缴的所得额,或者作为已预交的所得税额抵减。

多缴的企业所得税,同样要调整上的所得税费用,账务处理方面与补缴类似;如果上的多缴的所得税金额,在所得税科目已进行了处理,仅反映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借方,则不影响到本的所得税科目,以及利润分配科目。

如果多缴的所得税,未申请留抵或退税,账务处理则通过以前损益调整,同样不得税前列支。

三、上的纳税调整事项,是否要进行会计处理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予以扣除。

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在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上存在差异。对于因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就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不一致的,不得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企业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应在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计算的利润总额(即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与税法规定就某项收益、费用或损失确认和计量等的差异后,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因此,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调整事项,一般是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的,但也发现有些企业进行了所得税审核后,对于纳税调整事项在下作了账务处理,下做汇算清缴时又要做纳税调整。

四、是否调整下报表的期初数

由于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等规定中,都提到要调整下报表的期初数;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区分重大差错和非重大差错两种处理方法。一般的会计差错(非重大差错)仅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

对于所得税审核来说,只对所得税纳税调整,一般不对报表进行调整,因此下一也不需要调整期初数,如应交所得税科目,在下进行账务处理即可,一般金额并不大,按非重大差错处理,同样不需要调整报表期初数。

五、有扣除限额的费用扣除

由于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是一种标准,依据标准计算出来的金额是准予扣除限额的概念,不是必须扣除的金额。如果纳税人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高于准予扣除限额,按限额扣除;低于准予扣除限额,按实际核算金额扣除。

固定资产折旧、职工福利费、坏账准备等有一定的扣除比例,企业会计处理中的主要错误是,账务上未进行处理,而在纳税申报中作了纳税调减;按税法规定,一些广告费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是可以在以后进行扣除的,这部分则可作为以后的纳税调减。

六、有关开办费的问题

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以及税法对开办费的规定不同,实际中带来了混乱。

的期初数;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区分重大差错和非重大差错两种处理方法。一般的会计差错(非重大差错)仅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

对于所得税审核来说,只对所得税纳税调整,一般不对报表进行调整,因此下一也不需要调整期初数,如应交所得税科目,在下进行账务处理即可,一般金额并不大,按非重大差错处理,同样不需要调整报表期初数。

五、有扣除限额的费用扣除

由于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是一种标准,依据标准计算出来的金额是准予扣除限额的概念,不是必须扣除的金额。如果纳税人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高于准予扣除限额,按限额扣除;低于准予扣除限额,按实际核算金额扣除。

固定资产折旧、职工福利费、坏账准备等有一定的扣除比例,企业会计处理中的主要错误是,账务上未进行处理,而在纳税申报中作了纳税调减;按税法规定,一些广告费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是可以在以后进行扣除的,这部分则可作为以后的纳税调减。

六、有关开办费的问题

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以及税法对开办费的规定不同,实际中带来了混乱。

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筹建期,是指从企业筹建之日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的期间。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

会计规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实务中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小型商贸企业,一般认为不存在开办期的问题,从取得营业执照起开始建账,相关的房租,办证费等,都作为当期的费用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是对开办费在开业一次进入费用,则当年要按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增,在以后作为纳税调减。但是以后可能会出现会计岗位更换或其他原因,不一定能做到纳税调减,而且每年都必须提供纳税调减的依据。

所以,对于众多的私营企业,仍按税法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更方便些。

七、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事项

依据《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主要的内容:正常的管理损失,不需报批,如固定资产变卖损失,不需报批,但提前报废需要报批。人为损失,财产永久性实质损害,政府搬迁损失,经报税务局批准后可税前扣除。

债权重组形成的坏账,单笔金额不大,收款的费用可能大于应收款本身的,由中介出具报告,税务局可以批准(操作时可和其他财产损失中介审核报告一起申报)。财产损失的申报期限为终了后的15天内,一年只能申报一次,所以应及时申报,当年的损失只能在当年申报。

八、预提费用的期末余额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提取准备金或其他预提方式发生的费用余额均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企业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准备金(除坏账准备金外)及预提的其他费用的余额不得在税前列支,企业应在纳税申报时作纳税调整,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一般来说,福利费、工会经费、坏账准备、银行贷款利息等可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提,并按规定可在税前扣除(要符合相关的比例及条件)。其他的如应付工资,严格来说,应是按借方发生额(即实发数)来进行扣除,但实务中如果企业是实行下发工资制度,本年同样有贷方余额,同样可不做纳税调整,其他的如水电费,房租等一般也可按同样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三篇:所得税汇算清缴业务讲座

2010年度税务师事务所工作会议

东莞市国税局所得税科

收入管理

要求:

1、加强对收入全面性的审核。

 了解纳税人各类合同、协议的执行情况,抽查大额收入项目,核实纳税人收入是否存在漏记、错记、隐瞒或虚记的行为。

 运用截止性测试检查收入的准确性、完整性。检查决算日前后若干日的销售清单、销售发票、账簿记录,观察销售收入记录有否跨年度的现象。

 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视同销售收入的申报是否完整。

2、加强对收入合理性的审核。

 加强对收入的同比分析

 对于收入大幅变动的情况,应作出原因分析

3、收入确认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 相关政策:

一、不征税收入

税法第七条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的概念: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

 注意:作为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拨款,原则上不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对企业拨付的各种价格补贴、税收返还等财政性资金,这样有利于加强财政补贴收入和减免税的规范管理,同时与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处理保持一致;

 对于一些国家重点支持的政策性补贴以及税收返还等,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需要,有可能也给予不征税收入的待遇,但这种待遇应由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来明确。

2、财政性资金的概念

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减免和返还的各种税收,不包括出口退税款 (1)财政性资金应计入当年收入总额。

 国家投资(增加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直接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不计入当年收入总额

 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不计入当年收入总额 (2)其中符合条件的部分可作为不征税收入

 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 金融危机期间放宽:财税[2009]87号 执行期限: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问题:我市企业取得的“科技东莞”补贴、高新技术企业补贴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 从三个方面判断:

 资金的来源: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取得资金拨付文件;

1  资金的用途:规定专门用途,有专门的管理办法或管理要求;

(不是因为……原因而取得,而是必须用于……用途)

 资金的核算:必须对该资金及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核算 没有单独核算的,不得作为不征税收入 (3)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差异

 不征税收入不是税收优惠,免税收入是税收优惠;

 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的折旧、摊销的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而免税收入可以;

 不征税收入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的部分应计入第6年的收入总额,而免税收入的调减是永久性差异

 免税收入要办理优惠备案手续,不征税手续准备资料备查 问题:

不征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利息是否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 一般情况下,不征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利息等收入应当并入收入总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 另有规定的除外:非营利组织的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免税收入。

二、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

1、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非营利组织证书并不能直接享受免税优惠 税法上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目前社会上非营利组织的概念有所不同

取得非营利组织证书->向财政、税务部门申请免税资格认定->办理优惠备案->符合条件的收入可作为免税收入(财税[2009]122号)

2、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的范围

 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收入;

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  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 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三、租金收入

1、《实施条例》第十九条: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2、国税函[2010]79号: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3、开票问题:营业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冲突

(1)营业税方面在一次性收取租金当年就要确认收入,所以发票已开具。但这时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虽然开具了发票,但不需按照发票全额确认收入。

(2)对于承租方,虽然第一年取得了全额发票,但是不能一次性扣除费用,而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9条的规定,分期摊销。

(3)如果合同约定第一年免租金,但租金提前一次性收取的,仍然可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四、资产处置所得税处理

原则:以资产的所有权的性质和形式是否转移作为判断的最根本依据。与增值税、营业税的视同销售有差异。

2 问题: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是否视同销售?

作视同销售处理,被投资企业以评估后的公允价值作为计税基础 补充:超市、百货销售的购物卡何时确认收入? 省局意见:《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确认的条件之一即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商业企业取得的出售购物卡、积分卡的收入,在企业能够可靠计量将要发生的成本的情况下,会计准则允许其作为收入确认。在总局尚未明确之前,暂与会计处理一致。

税前扣除管理

一、税前扣除项目遵循的基本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实施条例第九条: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新税法第八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可以扣除。---强调“实际发生”

 按权责发生制扣除的费用是实际发生的费用,其发生金额是准确的,可以确定的。

2、预提费用

 可准确确定金额的预提费用

(1)按照合同约定预提的应交付的费用,包括租金、利息等,在约定的付款期内的,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超过付款期没有支付的,在实际支付时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但如果超过合同规定的付款期仍未支付的,不得继续预提,年度申报时应将超过付款期未支付的部分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待实际支付时再按实扣除。

一般来说,根据合同预提到纳税年度12月止的预提贷款利息、场

地租金等准予税前列支,其他预提费用或者超过纳税年度预提的费用需要纳税调整。

(2)以上预提费用扣除应当提供两个凭据:一是证明业务确实发生,二是金额确定。在未取得发票之前,可以凭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等核实。

(3)在付款后当年度汇算清缴期前仍未取得发票的,需进行纳税调整。 (4)税法规定,在支付时才能扣除的项目: 税法三十四条(支付或发放的工资薪金)、三十五条(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费、支付的补充养老、医疗保险费)、三十六条(支付的按规定可扣除的商业保险费)、四十一条(拨缴的不超过限额的工会经费)、四十六条(参加财产保险缴纳的保险费) (2)不能准确确定金额的预提费用

除金融保险企业外,其他企业的坏账准备金不得扣除 例外: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四项成本费用可按预算的金额先扣除(国税发[2009]31号文三十条、三十二条)

举例:甲企业2009年5月1日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贷款期限为5年,5年后一次性还本付息。2009年度按规定的利率预提30万元的利息。

 2009年度上述30万元的财务费用已在利润总额中扣除;  上述30万元的利息尚未支付,尚未取得发票;

 这30万元的利息在2009年度汇算清缴时可以税前扣除 ;

 如果5年后,该企业支付利息时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则不得扣除利息,应当重新调整以前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

2、相关性原则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费用可以税前扣除。 换言之,凡是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一律不得扣除。

 企业代替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不得扣除。

3 国税函【2005】715号第三条:根据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现行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个人支付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 建筑公司或房地产企业为其他单位或个人负担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不得扣除。  企业发生的回扣、贿赂等非法支出不得扣除。国税发【2000】84号  担保连带责任支出:

(一)原则上不得扣除。

(二)但企业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担保连带责任支出可以据实扣除。(办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报批手续)

 企业购买的车辆或房产过户到投资者个人名下的,视同对投资者的分配,不得税前扣除。

国税函【2005】364号

 税金的扣除:

(1)纳税人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和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等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发生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可以扣除; (2)增值税(准予抵扣的增值税不得扣除):按规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税应当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或费用税前扣除。

3、合理性原则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成本费用等可以税前扣除。 问题:接待客户在本地住宿作为差旅费扣除是否合理?

 凡属于接待客户发生的住宿费、餐费、旅游门票、赠送的土特产品、礼品等应当作为业务招待费核算并税前扣除。

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释义:企业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税务机关要求企业提供证明其真实性合理性的证明时,企业应当能够提供,否则不得扣除。

4、税法优先原则与遵从会计原则

 企业所得税法第21条及国税函【2010】148号:

1.如果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法不一致的,应当按税法规定予以调整。 2.如果税法没有规定,但财务会计制度有规定的,应当按财务会计制度执行。

5、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 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的费用及利息应当计入有关资产的,通过折旧方式或摊销方式税前扣除,不得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扣除。

 企业为生产需要经过12个月以上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完工入库)前发生的借款利息,应当计入存货成本,完工后计入财务费用扣除。

思考:甲企业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支付的利息应当计入在建工程的成本;但该工程由于缺乏资金,2009年10月份停工。直到2010年6月份重新开工。 问:停工期间发生的利息应当计入在建工程的成本还是计入财务费用? 税法没规定,跟会计规定 会计准则:

在建工程发生非正常中断期间的利息支出自中断之日起三个月内仍旧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的成本,3个月后计入财务费用。

二、扣除凭证的合法性

1、外购货物或劳务必须依据发票才能税前扣除;非购销业务发生的支出不得依据发票扣除,只能依据收款方开具的收款收据或收条(白条)及相关证明作为税前扣除的凭证。

2、国税发【2008】88号:企业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税前扣除。

 虚开和代开的发票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4  发票管理办法及国税发【2006】156号:必须加盖发票专用章或 财务专用章,盖其他任何章均无效。

 国税发【2008】80号:企业取得的发票的付款人必须为企业的全称,否则不得作为税前扣除的凭证,也不得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凭证。

3、境外发票的扣除问题

 1.境外发票可以作为税前扣除的凭证。

 2.但税务稽查时,如果对境外发票有异议的,可以要求企业提供境外公证机构或境外注册会计师的证明,不能提供证明的,不得扣除。

(发票管理办法第34条)

4、个人发票的扣除问题

个人的发票属于个人的消费支出,一律不得税前扣除。

5、财政部门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或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等:只能开具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不得开具货物或劳务,否则不得扣除。

6、评估报告作为凭证的情形:

 《公司法》第27条:企业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必须对非货币资产进行评估,并按评估价值作为双方的交易价格。(强制性)

 如果企业发生对外投资、合并、分立等涉及到非货币资产投资的,应当出具评估报告及相关部门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税前扣除的凭证。

7、特殊情形的扣除问题

 合同违约金的扣除:相关合同(要约定违约情形和违约金额)、违约情形发生的情况说明、付款凭证和收款方开具的收款收据

 房地产企业支付的拆迁补偿费依据下列凭证可以扣除: (1)被拆迁人签字收款收据或收条

(2)当地政府规定的拆迁补偿费标准的文件

如果房地产企业超过规定标准支付的拆迁补偿费需在税前扣除,还需要提供: (3)被拆迁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被拆迁户的门牌号码

(5)被拆迁人与房地产企业签订的拆迁补偿费协议等。

(征管法第21条、发票管理办法第21条、营业税细则第19条)

 共用水电表的问题

(1)支付水电费的单位向其他单位收取水电费,按销售水电费开具发票给对方作为税前扣除的凭证(增值税纳税人)。

(2)如果不属于增值税纳税人而无法开具发票的,应以租用合同、电力和供水公司出具给出租方的原始水、电发票或复印件,和经双方确认的用水、电量分割单等凭证,据实进行税前扣除。(但增值税不能抵扣) (企便函【2009】33号)

 股东车辆问题(私人汽车用于企业) 股东车辆属于个人消费支出,原则上不得扣除任何成本费用。但如果股东与企业签订车辆的租赁协议,按下列办法处理:

(1)与车辆的使用直接相关的费用可以扣除,但费用凭证必须开具给企业:路桥费、燃油费、修理费、财产险、美容费等

上述费用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

(2)与车辆本身有关的费用应当由股东个人负担,不得在企业税前扣除:如折旧、养路费、车船税、强制性保险等。

5 (3)支付给股东的租赁费必须凭地税局代开的发票在租赁期限内均匀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7条)

三、相关政策

(一)工资薪金

1、扣除范围和标准:

(1)当年计提并且实际支付的,允许在汇算清缴时扣除;

(2)当年计提但在次年汇算清缴前实际支付的,视为申报年度支付,也允许在汇算清缴时扣除;

(3)当年计提但在次年汇算清缴前还没有支付的,不允许在当年度汇算清缴时扣除,应在以后实际支付年度按照相关规定税前扣除。

2、合理性的判断:

重点关注其是否已在地税部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注意:税法中的工薪支出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职工薪酬存在差异。税法中“工薪金总额”支出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企业会计准则2006—职工薪酬》中明确规定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社保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因此,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三项费用时,应按照税法规定的工薪支出金额计算。

3、代扣代缴手续费收入:

(1)发放给办税人员作为奖励的,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款。

(2)如果改变了用途,则应当按服务业——代理业税目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4、企业发放给职工个人的通讯补贴的扣除问题

省局意见,在未有新的规定前,通讯补贴计入职工福利费扣除。

注意:年度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表中22栏各项必须填写完整,无论是否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5、支付给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金 允许扣除。

 国税函【2001】918号、企便函【2009】33号

6、向退休人员发放的生活补助费一律不得税前扣除,属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 企便函【2009】33号

(二)职工福利费

依照国税函【2009】3号 的规定

1、与原规定比较发生变化:

(1)国税发【2000】84号:将职工食堂作为非生产性机构进行税务处理,其相关费用直接计入成本费用扣除,但自2008年1月1日起必须计入福利费扣除。

(2)国税发【2001】39号:企业发放给职工的住房补贴、住房提租补贴直接计入成本费用扣除,自2008年1月1日起应当计入福利费扣除。

(3)交通补贴、冬季取暖补贴、夏季降温费,以前的财务通则计入成本费用直接扣除,从2008年起计入福利费扣除。

(4)企业自2008年起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商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不计入福利费项目扣除,而直接计入成本费用项目扣除。

2、国税函【2009】98号:企业不得预提职工福利费(会计上新财务通则2007年1月1日

6 起不得预提),以前年度提取的福利费可以继续挂账,以后年度发生的福利费应当先冲减福利费的余额。冲减后不足部分才能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扣除。

3、职工饭堂费用扣除问题

企业自办饭堂购买食品的费用支出列入福利费,原则上未取得合理合法票据的不可在税前扣除。

问题:员工旅游的费用能否在税前扣除?

新《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六条:企业不得承担属于个人的下列支出: (1)娱乐、健身、旅游、招待、购物、馈赠等支出。 (2)购买商业保险、证券、股权、收藏品等支出。 (3)个人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支出。 (4)购买住房、支付物业管理费等支出。 (5)应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

财税【2004】11号 、国税函[2004]329号

 属于个人消费支出,不得税前列支 (个人名义取得发票报销的)

 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的雇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应计营销人员当期工资薪金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则作为工资薪金在税前扣除

 属于对公业务招待,应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 属于疗养等卫生保健支出,应在福利费中列支

(三)职工教育经费

1、职工教育经费的列支范围详见财建【2006】317号,可以列支11项内容。主要还是针对与岗位培训有关的内容。

2、注意:企业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学位教育的学费应当由职工个人负担,不得计入企业的教育经费。

如果企业为职工报销上述学费不得税前扣除。

3、自2008年起,企业不得预提职工教育经费。但会计上仍旧可以预提。

4、国税函【2009】98号:企业以前年度教育经费的余额,应当继续挂账,以后年度发生的教育经费应当先冲减余额,冲减后不足部分才能计入成本费用,按规定标准扣除。

(四)工会经费

1、自2008年起,企业不允许预提工会经费,但会计上仍旧可以预提。

2、准予扣除的工会经费必须取得财政部门监制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没有取得专用收据的,即使不超过规定标准也不得扣除。总工办发【1999】41号

(五)捐赠

1、条件:必须取得财政部门监制的捐赠票据或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才能按公益性捐赠扣除,否则不得扣除。

2、范围: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取得公益性捐赠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

3、准予税前扣除金额的计算:申报表附表三第28行第2列=会计利润*12%+准予全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

提醒:捐赠货物需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不如捐赠现金

(六)利息

1、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支付的利息可以据实扣除。

2、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支付的利息不超过同期同类贷款利率部分可以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注意: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是指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不包括浮动利率。

国税函【2003】1114号: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包括浮动利率。但该文件建立在人民银行允许商业银行上下浮动20%基础上,而人民银行从2004年10月29日起取消了浮动利率的上限。

3、利息的扣除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1)首先考虑:准予扣除的利息支出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

(2)其次考虑:是否存在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国税函[2009]312号 ) (3)向关联方借款利息支出还需考虑扣除规模的限制(财税[2008]121号)(若该关联方不拥有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则不受规模比例的限制,可等同其他非关联企业处理。 ) (4)向自然人借款利息支出还需考虑:(国税函[2009]777号)

4、比旧法的变化:

(1)内资企业取消了向关联方借款超过注册资本50%部分的利息不得扣除的规定。

(2)新增存货利息资本化的规定。条例第37条:企业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需要经过12个月以上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的利息支出,在完工前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完工后计入财务费用扣除。

(3)企业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行债权支付的利息可以据实扣除。 (4)对外资企业,利息的扣除自2008年起不需要税务机关审核。

(5)思考:甲企业和乙企业属于M企业控股的企业,甲企业向银行贷款后转贷给乙企业使用资金,并按银行利率收取利息。则:

 国税函发【1995】156号:单位或个人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的,应当按“金融保险业”税目缴纳营业税。甲企业向乙企业收取的利息应缴纳营业税,可以开具发票;  但财税【2000】7号及国税发【2002】13号:集团公司或核心企业将银行贷款转贷给下属企业使用的,如果不提高利率收取的利息免征营业税,不开具发票. 思考:如果M企业向银行贷款后转贷给乙企业使用,按银行利率收取的利息免征营业税。则乙企业依据什么凭证税前扣除? (1)M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证明 (2)M企业与乙企业签订转贷协议 (3)M企业开具给乙企业的收款收据等

(6)房地产开发企业:企业集团或其成员企业统一向金融机构借款分摊集团内部其他成员企业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可以在使用借款的企业间合理的分摊利息费用,使用借款的企业分摊的合理利息准予在税前扣除。

(七)租金

1、规定:(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

(2)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如果经营租赁的三年合同约定第三年一次性支付租金,虽然第一年没有收到发票,仍然可以税前扣除。如合同约定第一年

一次性支付租金,也仍然按三年均匀扣除。

2、法人企业内部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利息、租金等一律不得扣除。 (因为汇总纳税)

3、租金需凭发票扣除。

4、其他:福利房费用问题

8  企业的福利房无偿提供给职工居住使用,税务机关要核定租金收入缴纳营业税、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

 折旧费应当计入企业“福利费”项目,受工资总额14%的限制。

 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地税局还要核定租金收入后,并入职工的当期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

问题:企业承租房产,在合同中约定租金开具发票的税金由企业承担,该部分税金能否在税前扣除?

(八)固定资产折旧

1、固定资产折旧范围与会计准则的不同:

(1)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会计上允许提取折旧,税收上不允许扣除。 (2)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固定资产,会计上也可以提取折旧,税收上不得扣除。

2、国税函[2010]79号: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

省局明确:若当年度汇算清缴期内未取得发票且投入使用未满12个月,其所提折旧暂不调整,待取得发票后,再做调整。

补充:若12个月后仍未取得发票,则按已取得发票的部分确认计税基础并对已提折旧进行调整。

3、企业购买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由税务机关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是否进行过大修理等因素合理确定尚可折旧年限。

4、如果设备使用到期后确实没有剩余价值,可以确定其预计残值率为0,只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即可。

5、申报表填报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填报综合折旧年限,理解上可以是平均折旧年限。意义不大。

(九)保险费用

1、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保险费用可以税前扣除。 (1)基本医疗保险: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8%; (2)基本养老保险: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20%; (3)工伤保险:不得超过上年度工资总额的2%; (4)生育保险: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1%; (5)失业保险: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2%。

2、企业按规定为职工缴纳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可以税前扣除。 (1)补充养老保险: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5%; (2)补充医疗保险: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5%。

3、保险费用扣除的原则

(1)带有强制性和基本保障性的保险费用均可以扣除。(如交强险)

(2)企业为本企业的财产在商业保险机构购买的财产险可以扣除,但为职工个人购买的财产险不得扣除。

(3)企业为投资者及职工个人在商业保险购买的人寿险不得扣除。但随同机票等购买的航空意外伤害保险等可以作为差旅费杂费税前扣除。 企便函【2009】33号 建议:直接发工资。

4、除特殊工种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其他明文规定的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9 (1)特殊工种人员包括:

A.电动作业;B.金属焊接;C.切割作业;D.起重机械作业;E.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F.登高架设作业;G.锅炉作业;H.压力容器操作;I.制冷作业;J.爆破作业;K.矿山通风作业;L.矿山排水作业;M.其他经贸委批准的特殊工种人员。

 《特殊工种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2)按保险公司开具的发票据实扣除。

可扣除的商业人身安全保险费,其依据必须是法定的,是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企业自愿为其投保而无国家法律法规依据的不得扣除。例如《建筑法》规定,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煤炭法》规定煤矿井下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

5、国税发【2003】45号:企业为职工补缴保险费用允许在补缴的当年直接扣除。

6、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1)首先不能采用商业保险的形式

(2)企业年金是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形式。

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 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所在地区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的1/12,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6 。 )

 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应当确定企业年金受托人,选择具有资质的帐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

 企业年金与补充养老保险不得重复扣除。

7、注意:

(1)企业为任职或受雇的全体员工实际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在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准予扣除。如果只是提取了未实际支付,不可扣除,需要进行纳税调增处理。 (2)如果只是部分员工参加补充保险,而不是全体员工都参加补充保险,不能使用职工工资总额作为扣除基数。 (3)《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2〕18号)规定,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由企业或行业集中使用和管理,单独建账,单独管理,用于本企业个人负担较重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药费补助,不得划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也不得另行建立个人账户或变相用于职工其他方面开支。

(十)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1、支付给行政机关的罚款、司法机关的罚金及被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没收财物的损失,一律不得税前扣除。

2、因违背经济合同支付给对方的违约金、罚款、滞纳金、诉讼费、银行罚息、土地闲置费等均可以据实扣除。

(十一)手续费及佣金

注意:除支付给个人的手续费及佣金外,必须通过银行转帐方式支付,否则不得扣除。

(十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1、下列费用可以作为研发费用税前扣除,但在计算加计扣除时不得作为计算基数:

(1)研发活动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

(2)研发人员的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

(3)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房屋建筑物的折旧或租赁费 (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的维修费和维护费

10 (5)研发成果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评估费。

 财企【2007】194号、国税发【2008】116号

2、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得扣除的费用不得作为加计扣除的计算基数 。

3、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进行技术开发支付的开发费应当作为委托方加计扣除的计算基数,受托方不得加计扣除。

4、116号文取消了以前“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的开放性规定,将研发费用的范围严格的限定在列举的八类费用中。而且,从有关部门和母公司取得的研究开发费专项拨款需从总研发费用中扣除。

5、研发费用应设立专账核算,从不同会计科目中准确归集技术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

6、中介机构应做的工作: 一是提醒企业按时办理备案申请;

二是注意关注企业有无准予备案通知或税务机关有异议的反馈意见; 三是核实企业是否按照文件规定设置研发费用明细账,正确归集年度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

要求:办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备案的企业应提早报送备案资料。2009年起已经科技部门鉴定的项目可不必重复鉴定。

7、做好企业账册辅导: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中规定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范围,要比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范围宽泛。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企业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应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的规定提供有关资料,但在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应严格按照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的规定提供备案资料。

目前,一些研发企业没有按照文件规定设置研发费用明细账,对相关费用列支不标准,不规范,导致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合理确定各类成本、费用支出,因而企业不能享受研发费用扣除的优惠政策。为此,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准确归集和核算研发费用。

 一是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研发费用管理制度,企业应按照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相关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并按研发项目设立项目台账,按照国税发[2008] 116号文件附表的规定项目,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

 二是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个研发活动时,应按照不同开发项目分别设置明细科目和项目台账,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额。

 三是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核算,准确合理地计算各项研发费用支出。

(十三)资产损失

1、不需报批的资产损失:

(1)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销售、变卖、转让资产的损失;

(2)达到或超过剩余年限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损失不需要报批,提前报废必须报批; (3)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不需要报批,非正常损失必须报批。 正常损耗:应当遵循行业规定(需要提供相关资料证明)。

(4)达到或超过剩余年限正常死亡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不需要报批,提前死亡必须报批 (5)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股票、基金、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等进行投资发生的损失不需要报批。

(6)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其他资产损失。

11  上述以外的资产损失,属于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2、注意:

 中介机构应帮助企业做好自行计算扣除资产损失的确认工作;

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如无法准确辨别是否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该向税务机关提出审批申请,以降低涉税风险。

3、对于固定资产损失,要求审核其已计提的折旧是否正确,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预计残值率;

4、无形资产的损失扣除参照国税发【2009】88号的精神,提供相关资料报批。包括: (1)确认损失的依据(包括鉴定意见等); (2)无形资产成本的依据,入账依据; (3)损失计算的依据;

(4)涉及责任认定赔偿、保险理赔的依据等。

(十四)差旅费和误餐补助

1、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五十二条: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该扣除办法明确了差旅费可以作为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但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 在目前国家并未明确差旅费具体规定的情况下,企业对发生的这项费用,仍应该按照国税发〔2000〕84号文件的规定,在真实、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归集和列支,待具体文件出台后再行调整。

2、交通费和住宿费在规定标准内凭据报销,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可实行定额包干。

3、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 需要提供相关的凭据,同时不能人人都有。

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重点:审核其真实性和合理性。

筹办期

1、在每年12月31日前尚处于筹办期的企业,不参加当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但应进行年度申报(零申报)。应报送资料:企业年度所得税申报表(主表);年度财务报表。

2、开办费的扣除

新税法未列明开办费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则可以选择在开始生产经营年度一次性扣除;也可以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少于三年的期间摊销。(与会计准则处理一致)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3、筹办期业务招待费的扣除 目前倾向性的一个做法:企业在筹建期间进入开办费的不得在税前列支的项目,应在摊销开办费第一年的年终一次性调增应纳税

所得额。企业在筹建期间进入开办费的业务招待费,应在摊销开办费的第一年,与当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合并,在按当年营业收入准予列支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内据实列支;超过限额的年终应一次性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注意:规定应由投资各方负担的费用。如投资各方为筹建企业进行了调查、洽谈发生的差旅费、咨询费、招待费等支出。我国政府还规定,中外合资进行谈判时,要求外商洽谈业务所 12 发生的招待费用不得列作企业开办费,由提出邀请的企业负担。

4、筹办期间利息收入的问题

目前的处理:财务费用科目中反映的利息收入(先冲减发生的财务费用)和投资收益科目中反映的利息收入需要单独申报。

问题解答

1、对个人报销通讯费并取得个人抬头发票的处理

(1)取得发票抬头为员工个人,是由客观原因决定的,某些支出,发票抬头只能开员工个人而无法开具给企业。

(2)相关的支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应该由企业负担。即根据收入相关性原则,从根源和性质上来说个人费用是为企业取得收入发生的必要的支出,应由公司承担。 不予税前扣除。

2、租房承担水电费并取得房东抬头发票的处理

如果不能取得付款方为企业全称的发票,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3、医疗费

 未列入社会统筹医疗保险的医疗费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

 参加社会统筹医疗保险的超出社保支付部分作为补充医疗保险费列支(建立制度)

4、固定资产折旧

 新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了各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折旧年限只要不少于最低折旧年限的都可以。但一经确定不得更改。

 如果会计折旧年限长于税法最低折旧年限,纳税申报时可以进行纳税调减。 固定资产的确定跟从会计的相关规定。

5、租用村委会厂房无发票问题 必须取得发票方可税前扣除。

6、在本公司工作的外籍人士工资由境外关联公司代付问题 未实际支付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7、母子公司间提供服务支付服务费的扣除问题

母子公司间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服务费用准予扣除。需要签订服务合同或者协议才能税前扣除,同时母公司应作为营业收入申报纳税。

8、将成本为80万元的产品用作广告宣传(市场价100万元)

 首先,该产品视同销售,视同销售收入100万元,视同销售成本80万元;广告费以取得的广告费发票为依据扣除。

 同样,外购礼品用于业务招待,一方面,填列视同销售收入栏和视同销售成本栏,另外,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9、企业将资金无偿让渡他人使用

(1)无偿将资金让渡给他人使用的涉税问题。

 公司之间或个人与公司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无偿借款),若没有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不缴纳营业税。由于无偿借款无收入体现,因此也不涉及企业所得税问题。

 但若借贷双方存在关联关系,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利息收入并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2)将银行借款无偿让渡他人使用的涉税问题。

 企业将银行借款无偿转借他人,实质上是将企业获得的利益转赠他人的一种行为,因此税务部门有权力按银行同期借款利率

13 核定其转借收入,并就其适用营业税暂行条例按金融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 A公司将银行借款无偿让渡给B公司使用在所得税方面不核定收入。但同时,其支付给银行的利息与取得收入无关,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税所得额。

10、经营期12年的外资企业取得30年土地使用权的扣除问题 该土地使用权应按受益期与使用期孰短确定摊销年限,即为12年

11、内资房地产企业2007年预售收入缴纳的税款的税率差问题

由于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收入缴纳的税款属于实缴而非预缴税款,不存在税率差的退税问题,完工时只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

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在应纳税所得额中进行调整即可。

12、房地产企业公共配套设施费的预提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公共配套设施尚未建造或尚未完工的,可按预算造价合理预提建造费用计入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此类公共配套设施必须符合已在售房合同、协议或广告、模型中明确承诺建造且不可撤销,或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配套建造的条件。

13、外资企业两年内未支付的应付款的税务处理

新税法暂未明确“两年”的时间,只表述为“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根据财务制度的规定去确认,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应予确认:

1、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2、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计量。

14、国税函[2008]264号的适用问题

 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是国家税务总局对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一个补充通知,2007年度汇算清缴时可以适用。但对其在新法下的效力,在没有明确之前,应该按财税[2007]80号与新条例的规定执行。

 财税[2007]80号第三条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 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汇兑收益作为其他收入计入收入总 额。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 可以看出,财税[2007]80号与新条例的规定是不冲突的,也就是说,只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实际处置或结算非货币性资产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而汇兑收益是要计入当期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征税的。

15、已享受两免三减半优惠的外资企业,如果经营范围发生变化,转为贸易型企业,视同经营期结束,如果未满十年的话,应补征已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16、财务软件的摊销 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注:要办理优惠备案手续。

第四篇:新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鉴证报告

所鉴字【201 】第 号

有限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对贵单位201 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进行鉴证,并出具鉴证报告。贵单位的责任是,及时提供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和纳税资料,并保证其真实、准确、完整和合法,确保贵单位填报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其他税收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并如实纳税申报。 我们的责任是,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业务准则》等行业规范要求,对贵单位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实施鉴证,并发表鉴证意见。

在鉴证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鉴证材料的证据资格和证明能力,对贵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及纳税资料等实施了审核、验证、计算和职业推断等必要的鉴证程序。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鉴证证据是充分的、适当的,为发表鉴证意见提供了基础。现将鉴证结果报告如下:

经对贵单位2014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事项进行鉴证,我们认为,本报告后附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已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其他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填报,在所有重大方面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贵单位本纳税的所得税纳税申报情况。部分数据摘录如下:

1.利润总额:

元;

1

2.纳税调整增加额: 3.纳税调整减少额:

4. 减: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 5.纳税调整后所得: 6.弥补以前亏损: 7.应纳税所得额: 8.适用税率: 9.应纳所得税额: 10.减免所得税额: 11.抵免所得税额: 12.应纳税额:

13.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 14.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 15.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16.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 17.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具体纳税调整项目及说明详见附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鉴证报告说明》。 本报告仅供贵单位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使用,不作其他用途。因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与执行本鉴证业务的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税务师无关。

税务师事务所 注册税务师

日期:2015年3月25日

附送资料: 1.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鉴证报告说明 2.2014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3.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复印件

第五篇: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模版)

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

1、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12月份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未经审核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缴款书、所有季度纳税申报表及税票、发票使用情况汇总表。

2、科目余额明细表---列至最末级。

3、损益类科目总账以及明细表。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明细。营业收入以及营业成本、生产成本按照月份提供明细,2010年1月收入明细。

4、2009年、2010审计报告以及调整分录、2009年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报表。

5、银行对帐单(全年或年末)复印件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现金盘点表;存货盘点表、固定资产盘点表。

6、业务招待费明细(按月列明)、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按月列明)、福利费明细、教育经费明细、工会经费明细、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7、销售成本倒扎表,应付账款帐龄分析表,其他应付账款明细帐龄分析表,存货差异分摊表。

8、1—12按月份公司人员人数及工资表以及五险一金计提比例。

9.长期投资、短期投资、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合同复印件。

10、公司章程、验资报告(含增资报告)、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如有变更,需提供变更前后的。技术监督局代码证书、银行开户许可证(核准件)。

11、如为特殊行业,需提供特殊行业执行的相关行业会计制度。(可选择提供)

12、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13、如享有税收优惠政策,需提供减免税相关批文。

14、如有已经报税务机关备案的税前扣除项目,需提供相关项目复印件。

15、如有重要经营合同需提供:如房租合同、供销合同、大额买卖合同等。

16、如有关联企业,需提供关联企业名单。

17、如上一有审核报告,还需提供上一中介机构出具的纳税鉴证报告。

18、如为高新技术企业,需提供高新技术企业审批表。

上一篇:如何做好汽车美容行业下一篇:人教版第一册美术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