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黄山奇松范文

黄山奇松)

洋思语文课教案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 ③ 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④ 朗读品味,体会黄山松之“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饱经风霜”。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黄山奇松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3分钟)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美文——《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谁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黄山?(交流后出示)一起读:

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3、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特别偏爱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③ 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④ 朗读品味,体会黄山松之“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 (7分钟)

1、出示自学引导

(一):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词。

·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他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板书] [可能读错的字音:枝干 多音字:gān 干脆,不相干gàn 树干 干部 写在书本上]

2、出示生字词及文中四字词语:(检查预习)

誉为 陡崖 玉屏楼 宾客 屹立 卧倒

闻名于世 情有独钟 潇洒挺秀 充满生机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姿态独特 枝干盘曲 千姿百态 神奇秀美 ·这些生字词谁会读? 再请一位。

1 ·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谁来读?(一人一行) 一起读。

3、给你一分钟时间记字形,准备听写词语。

听写词语(玉屏楼 宾客 饱经风霜 充满生机),写在自备本上。

4、以最快的速度对照屏幕,同桌交换批改。 检查反馈:全对的举手。

三、二读课文,理清脉络 (3分钟)

1、出示自学引导

(二):二读课文,快速浏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思考:是什么原因令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

2、谁来说说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段呢? 第三段?

交流问题1后出示:每段大意:1. 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2. 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3. 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一起读

3、那么是什么原因令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

板书:奇( 擦去题目中的“奇”,用红色粉笔写一个大大的“奇” )

四、品读课文,体味黄山松之奇 (20分钟)

1、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黄山松之奇。

2、出示自学引导

(三):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构段方式,用“‖”给这一段分层。

[ 分对则说说理由; 可能有学生分四层则引导: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分别是哪三棵名松?(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你再看看这一小节开头,想一想它是怎样的构段方式?(板书:总 分 三大名松 )]

(出示第二自然段。红色“‖”分层)

3、出示三大名松图片:给大家带来了三大名松的图片,你能认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松吗?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松树,迎客松谁来说? 陪客松? 送客松?

4、出示自学引导

(四):细细品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你从哪些词句中品出了它的神奇?(圈划词句,在旁边写写批注)。

5、交流: (先来看看迎客松,哪些语句让你感到了它的神奇?)

迎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姿态优美:能用文中的语句说说它的姿态美吗?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谁能把它读美了? 师评价: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啊,难怪会吸引那么多游客!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注意加上动作做一做姿态优美的迎客松。 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2 ·枝干遒劲:你知道“遒” 的意思吗?(就是矫健有力) 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迎客松生命力旺盛) 请你读一读第一句,读出它旺盛的生命力。

·饱经风霜:谁知道饱经风霜的意思?(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想一想,这个词一般是用来描写什么的?(写人) (出示饱经风霜的人物头像)这就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谁能用饱经风霜来说一句话?(例:人们那被晒黑的~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 ) 而文中用它来描写迎客松,同学们知道吗,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狂风吹,暴雨浇,雷电劈,骄阳烤,积雪压,但它却仍然是——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一起读好第一句话,表达你对它的赞美!

·如今,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给“乃至”找个近义词?(甚至) 找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代表、象征” 可见迎客松在黄山的地位,在游人心中的地位! 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小结:同学们,迎客松的神奇,就在于它姿态优美,生命力旺盛,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神奇。

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绿色的巨人: (奇在它在岩石上生长竟然如此高大挺拔!生命力顽强!)

·陪同: (拟人)

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独具匠心。游人累了,可以靠着它歇一歇;热了,可以在它树荫下纳凉;下雨了,可以在它身下躲雨,多贴心的陪客松呀!

·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送客松:“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姿态独特,枝干盘曲:与众不同

·天然盆景:“盆景”见过吗?人工培植的常绿植物,借助绳子捆绑等外力进行盘曲,得到人们想要的优美姿态。而送客松的优美姿态却是自然形成的,真是——神奇!

·长长的“手臂”是指——(枝干)。

同样是“手臂”,比较一下,和迎客松伸展的姿势有什么不一样?谁来给大家做个动作?

3 ( 注意:告别 ) 就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加上动作,展示送客松的姿态。

形若其名!不愧是“送客松”! 谁再来读?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迎客松向游人道别时的依依不舍,情意浓浓。 一起读。

4、小结写法:赏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都被深深地吸引,细细比较描写三大名松的语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都用了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 是呀,这样的描写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五、背诵积累 ( 6分钟)

1、这样生动的描写,让我们记在脑海中。

出示:背诵积累:初步背诵第二自然段。(三大名松中可选一两种你喜欢的松树描写背诵,看看提示,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 5分钟后,比谁背得多。) (总写)——(分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出示第二自然段填空,检查背诵 (不熟练的地方可以看看书) 指名背诵一人一节。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 。楼前 。

迎客松 , ,虽然 ,却仍然 , 。它有一丛 ,如同 ,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乃至 。

陪客松 ,如同 ,在 。 送客松 , ,游人把它比作“ ”。它向山下 。好像 。

六、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黄山三大名松的神奇,而黄山松成千上万,可谓千姿百态。想见见它们吗? (幻灯片放映黄山奇松图片)

小练笔:选择你喜欢的几棵松树,模仿课文中三棵名松的写法,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注意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迎客松

热情欢迎

三大名松

陪客松

陪同观赏

送客松

依依不舍

第二篇:黄山奇松

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美文,课文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介绍的黄山四绝之一的奇松,并分别介绍了奇松的三大名松,突出了黄山奇的特点。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自然段先总写游人对黄山的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分别写三大名松,从而突出黄山奇松“奇”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总写黄山松千姿百态、神奇秀美的特点。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形象,并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好教材。

说学情

《黄山奇松》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五年级的学生是属于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对课文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要让学生深层次去理解奇在哪里,还是有点欠缺,这就需要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屹立”、“饱经风霜”来造句。 3. 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黄山奇松三大名松的特点,感受黄山松的美和奇。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我将把了解黄山松的奇作为重点,由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我将把感悟三大名松的姿态美作为难点。 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堂课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质疑启发法。学法我主要运用圈、划、读、悟法。

说教学过程

这一课的教学我预设用两课时来完成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

下面我重点讲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我准备安排四个环节:复习导入、精读感悟、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 复习导入,创境质疑

1. 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誉为,陡崖,屹立 情有独钟,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等,然后请学生借用几个词语来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复习不仅检测了学生上一节课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还在交流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把握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为这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 质疑导入: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导读提示非常明确: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有三大名松,今天你还想知道什么?随后在学生的问题中删选出“三大名松奇在哪里”?成为老师讲授新知的切入点。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直面文本,整体回顾整篇课文。

遵循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方法。

(二)精读感悟

1.精读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引导学生从“天下第一奇松”“四绝”词语中了解黄山闻名于世,人们对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是什么态度,划出文中能概括的词语:情有独钟。引导学生知道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表现在哪?引出下面一句,处处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从这里可以初步感受黄山奇松的特点是潇洒、挺秀。从“处处”这个词可以体会到黄山奇松的多,所以人们对黄山松更加情有独钟。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文字。 2.精读第2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所以我第一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三大名松的图片。第二自然段先是总写玉屏楼前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创设情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三大名松的特点。

第二步是分别介绍这三大名松。这里用到的是总分的方法。 第三步先介绍迎客松时,让学生读一读介绍迎客松的句子,把能概括迎客松特点的词语画出来。

第四步让学生再次读读,找到:姿态优美、枝干遒劲、充满生机、郁郁苍苍、黄山的象征这些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词语的气势。那么文章是怎么具体写迎客松姿态优美、充满生机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它有一丛„„”在这里,引导学生了解比喻句的用法,把迎客松的枝干比喻成主人的手臂,那么为什么比喻成手臂呢,因为迎客松是欢迎游客的到来,正如好客的主人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比喻形象生动贴切。指读多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这位迎客松如此好客的结果怎么样?最后引出迎客松在黄山的地位。是黄山奇送的代表,整个黄山的象征。

第五步,我将设问学生,可不可以把黄山奇松的代表和黄山的象征调换位置。引导学生了解两者的关系存在递进因而不能调换。

第六步,让学生总结出迎客松奇在姿态,奇在生命力,奇在好客。并引导他们总结作者在描写迎客松的时候,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方法,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也要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第七步,通过对迎客松的精读,我会让学生用上述的方式,自主学习陪客松和送客松的描写,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第八步,引导学生了解陪客松如同巨人,送客松枝干蟠曲的特点。所以为什么会给三大名松命名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就是因为他们的姿态像是在迎客、陪客、送客。齐读三大名松的文字。让学生总结三大名字的特点,培养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最后,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是总分。引出黄山松只有这三种松吗? 这就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学生齐读,引导学生认识“或”的意思是“有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表现在哪?“它们„„”从这个省略号可以看出,它们的姿态还有很多种,从而又能突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这些黄山松的作用是?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再次让学生有感情的读读这一段文字。

(三)总结升华

课文学到这,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板书引导学生。

1. 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让学生回顾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使文章得到升华 2. 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手法,渗透到写作方法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1.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2.选身边一种景物,运用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写出它的特点。 说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迎客松

情有独钟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黄山奇松》的说课稿,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还会根据学生特点和课堂的生成作适当调整,谢谢!

第三篇:黄山奇松

16

黄山奇松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网络、结合课文语言文字,以迎客松为突破口,感悟黄山松之奇。(姿态之奇、经历之奇、精神之奇)从黄山松成长的艰辛中了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课前准备:

训练学生熟练上网搜索的能力、大量搜集有关黄山及黄山松的资料、做好课前充分的预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录像导入

师旁白: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在黄山上处处可见姿态各异的松树。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黄山奇松》。

二.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齐声读题。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重点是写——黄山松树的奇。

三.学习第一段:

自读本段,交流。以学生自己设计提问、解答的方式进行。

师诱导:谁愿意当小老师提问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

可能的提问有:

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义项选择: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得上的。)

2.黄山以哪四绝闻名于世?

3.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黄山奇松的?

(钟:(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4.黄山奇松都生长在哪里?出示:潇洒挺秀

师小结:大家自学得很好。

练习齐声感情朗读。

过渡:那为人们情有独钟的黄山松树到底奇在哪里呢?

四.整体感知全文:

轻声自由朗读

二、三自然段,思考:

本文写法上你认为好在哪里?——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详写了三大名松,略写了其他千姿百态的松树;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棵中主要写了迎客松,次写了陪客松和送客松。)

根据学生回答形成下表: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次写

陪客松

送客松

略写

其他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展示迎客松图片。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看图诠释:“它有一丛„„宾客的到来。”一句。

模样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次写

陪客松

送客松

略写 其他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请学生网上搜索黄山松艰难生长材料,组织整理后备交流。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展示两松图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填表。

模样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次写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独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 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

一、二两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2 ——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学习第三段:

过渡: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段。

1.展示图文,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抓中心句的手法概括)

模样

详写

主写

迎客松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次写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独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

其他

千姿百态

齐读,感受黄山松数量之众,姿态之多、之奇。

2.赏析排比句的妙处:这是一句什么句式?用排比句好在哪里?可是作者觉得啊用排比句还不足以充分反映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故而又„„

3.练习朗读,表现出黄山松千姿百态。

4.指导“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三大名松中你认为哪一棵用屹立比较恰当?

先让学生试用“屹立”造句,再同时用上“郁郁苍苍”造句。

5.再读。

七.总结回顾:

1.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地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不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实践活动:

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本文只介绍了一绝。课后请大家借助网络,查询资料,模仿《黄山奇松》,将另外三绝任选一绝写下来,还可以配上图片,通过Email信箱发给我。让老师“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景一览无余。”

板书设计:

20、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17黄果树瀑布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 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 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 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 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 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读一读。

2 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第一段:

1 指名读,理解“杰作”。

2 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 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 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 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 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 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 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 :

1 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斯帝暴页夹撩 2 填空。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齐读1——4自然段。

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 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 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 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 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 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 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 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 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 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1 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5 2 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

1 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 造句。

3 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 { 感受 }舒服极了 灌满 活力 挟来 生机

18莫高窟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

二、三段。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1. 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2.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发音和规范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结构。

重点难点

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8)

1.谈话解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其中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山西省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今天,我们将走进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风采。(板书:14.莫高窟)

2.(放有关莫高窟的音像资料)简单介绍:在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3.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相机小结并过渡。

二、自主识字,了解大意(10)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

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⑵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

三、师生互动,检查情况(7)

1.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相机板书:明珠 智慧结晶 艺术宝库

四、略读

一、四段,感知文章结构(10)

1.齐读第一段,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读中心句并思考:你认为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再读一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默读最后一段用“△”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理位置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

4.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结构,老师相机补充。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二、三段。

3. 感受艺术的美妙,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重点难点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教具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学生之间互评。

2.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5)

1.教师谈话: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抓住了“彩塑”和“壁画”两部分来具体描写迷人的莫高窟。首先让我们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⑴齐读课文第二段,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几尊彩塑?

⑵出示图片(欣赏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⑶学生感情朗读。

2.教师谈话: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让我们走进壁画长廊,去欣赏欣赏吧!

⑴出示“飞天图”及资料卡,让学生欣赏并了解。教师讲述:在所有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上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

⑵引导学生朗读飞天壁画这一部分,想象的景象。

⑶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和这宏伟瑰丽的壁画在那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建造雕刻而成的呢?请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艺术、对人民的赞叹)感情朗读

二、三段。

三、感情读文,感悟中心(8)

1.用“_____”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用“„”勾画出好的词,用“△”标出精彩的段,自己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

2.莫高窟,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莫高窟,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些,你感悟到了吗?把你的感悟讲给大家听听。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0)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更广泛地了解石窟艺术。

3.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

二、三段。

板书设计

简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

艺术宝库

莫高窟 彩塑——神态各异

劳动人民

壁画——宏伟瑰丽

智慧结晶

第四篇: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细读语言,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展开联想,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进行仿写。

3、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2、学习文中的写法,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

课前激活:背诵有关山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题西林壁》

一、复习积累:

1、默写词语:荣誉 陡峭 屹立 俯卧

2、还有些词语需要我们记住:

闻名于世

情有独钟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依依不舍 千姿百态

神奇秀美

3、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

“天下第一奇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二、 赏读奇松:

(一)寻找“奇”

黄山奇松是黄山四绝之一,但是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黄山的松树和其他地方的松树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自读课文

二、三自然段,找到奇在哪里? 全班交流讨论——千姿百态——姿态奇特

板书:姿态奇特

(二)赏读“奇”

黄山松千姿百态,是黄山一大胜景,是黄山四绝之一。请同学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语言赞美一下黄山的奇松。

(三)聚焦三松

1、要想欣赏三松,最妙的观松处是哪里?(毫无疑问,非常肯定)

2、楼前的平地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引导注意是在悬崖上,只有悬崖上的风雨才能锻造出美丽独特的风景。

3、指名读三松的句子。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陪客松„„” “送客松„„”

(1)作为黄山松的代表,三松奇在哪里?

(姿态各有特点,名字由来,饱经风霜,生命力奇强) 补充介绍迎客松:位于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海拔1670米处。树高9.91米,胸径0.64米,胸围2.05米,枝下高2.54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

在人名大会堂的安徽厅有一副巨画就是迎客松,它生活在悬崖绝壁之上,经历风雨的洗礼,成就一种独特的风景,这是生命的奇迹,黄山奇松,展示的是中国人的热情,中国人坚韧不屈的性格。

三大名松成了黄山的代表,迎客松更是黄山的象征。引读:迎客松热情好客,成为——乃至——,更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 (2)三松的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抓住主要特点,有详有略,运用比喻拟人)

三、介绍奇松:

我们欣赏了黄山的奇松,谁来做小导演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山的奇松。、

小组分工,扮演导游和游客。导游介绍三松,游客赞美三松。 邀请游客,小组结合,介绍全文。

四、总结全文:

黄山奇松,姿态奇特,生命力奇强,难怪徐霞客称赞—— 我的祖国,山川秀美,这是我们的骄傲。

五、不知作业:

每一个生命,每一株植物,都有它的奇特,用你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奇特的魅力,仿照黄山奇松的写法,介绍一棵植物,相信也能写出你独有的风采。

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总—分—总

千姿百态—— 姿态奇特 抓住主要特点

饱经风霜——生命力奇强

第五篇: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西湖》、《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并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

二、三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发挥充分的想象,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

四、教法学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质疑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观看课件,探究问题。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可见黄山景色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感受黄山美丽的风景,感受黄山奇松独特的魅力。(板书:黄山奇松)

2、(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荣誉

陡崖 遒劲

宾客

玉屏 盆景

屹立

卧倒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情有独钟

姿态优美 (2)口头填空:

黄山被誉为(

),以(

)“四绝”文明于世,但人们对(

)更是情有独钟,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是(

),在这里可以看到黄山的三大名松。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 . 自由朗读,认识三大名松。(课件出示三棵松的图片) 师: 这就是三大名松,你能辨别出屏幕上的这三大名松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生读、画) 师:同学们,读完后,现在你能辨别这三棵松了吗?请你们前后桌间讨论:哪棵是迎客松?哪棵是送客松?哪棵是陪客松?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讨论、汇报) 师: 在这三大名松中,人们对哪棵松的评价最高?(生说)(出示迎客松图片)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生说句子,并齐读:如今,这棵„„) 迎客松:

1、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2、学习句子:“迎客松„„生机。”

A、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

B、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一千多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是一棵多么顽强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学习句子:“它有一丛„„象征了。”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5、这棵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更是整个黄山的象征。人们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

(设计意图:教师再引导学生得出迎客松的地位奇特,由词语表象到文本内涵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6、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 (不屈不挠 生机勃勃 热情好客)

7、这么美的迎客松,这么奇的迎客松,这么热情好客的迎客松,你们愿意将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谁背得最快最熟练。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阅读教学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力的凭借。阅读教学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注重在语言诵读中体会人文意蕴,学生在诵读中再现作品的形象,与作者、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陪客松:

1、过渡: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到黄山后,接着陪客松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2、现在,请找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一起读一遍。

3、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欣赏“绿色巨人”,感受它的高大。)

4、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5、朗读训练。

送客松:

1、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瞧,这就是送客松,觉得它长得怎样?找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默读。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想象一下,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告别的话)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4、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齐读第二段)

(三)欣赏画面,驰骋想象

1、同学们,在玉屏楼上除了能看到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外,还能看到许多姿态不一的奇松。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4、想象说话: (多媒体出示欣赏黄山奇松)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设计意图:读说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促使学生有感而发,为写作打下基础。通过图片的播放,增加形象性降低了想象说话的难度。)

5、小结:同学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三段。

(四)角色表演

师:欣赏完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你觉得黄山松怎么样?你喜欢吗?请同学选择一种你喜爱的黄山奇松,上台来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或展开想象说些迎接或告别的话,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觉得好的地方要夸夸他,觉得哪儿不足提出来帮助他。

大家好,我是导游×××,欢迎大家来到风景如画的黄山。你们看,这是—————————————— (五)总结全文

美丽的黄山,是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是全世界的奇观;梦幻般的黄山,是大自然的骄子!黄山正敞开双臂欢迎我们!正如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所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寒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上一篇:绘本团员范文下一篇:护理学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