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与二语习得研究若干问题探讨

2022-12-01

第二语言习得通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1]。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很多, 既有学习者外部因素 (如社会因素、语言输入等) , 又有学习者内部因素 (如学习者策略、个人差异等) 。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得外语学习成为非常复杂的过程。二语习得理论力图揭示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规律, 二语习得只有在学习者获得二语输入时才能形成, 而输入研究主要是从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角度考察语言习得的特征, 揭示语言是如何习得的。

1 语言输入理论

在二语习得领域里, 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式。最早引起语言学界对输入理论重视的当推Krashen的“输入假设”学说, 语言习得与学习是是靠语言的不断输入实现的, 即先有可理解性的输入然后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输入假设主要观点如下:

学习者遵循自然顺序, 通过理解比自己当前的水平稍难一些的输入 (i+1) 自然地习得该语言;可理解输入对二语习得是必要的, 不是充分的;经过简化, 语境和语言外线索的提示能使输入变得更易理解;输出是习得之结果, 而非原因, 学习者输出不直接促进习得。

输入假设明确告诉我们语言是如何习得的。根据这个假设, 人们只要听懂话语的意思, 语言便可习得, 这是学会语言的唯一途径。输入假设的实践依据来源于儿童母语习得研究和应用语言学。

Chomsky对语言输入作过论述, 他说:必须要有丰富的环境刺激才能保证遗传决定的发育过程按照其预定的方式进行[2]。我们把这称为‘触发’……一个系统的功能取决于它的结构, 不过, 要使它的功能起作用, 必须有正确的触发因素。他的语言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倚重于生物和心理因素的。他认为, 人脑中的语言习得装置 (LAD) , 使人习语成为可能;但这套装置要正常运转, 发挥功能, 还离不开外界语言输入的刺激。如果特定时期的语言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某一功能就会处于休眠状态。

输入本身对第二语言习得并不重要, 只有与意义、交际相结合的输入才重要。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习者更易明白语言的意义, 从而使语言输入更有效。如果得到的语码不能被理解, 习得效果就不好, 甚至谈不上习得。要验证这一结论不妨从实验研究着手。实验假设为:调整语言会促进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的输入会促进习得;因此, 语言调整会促进习得。

强调使语码变成学习者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这一点, 要使输入可理解, 关键在于语码调整。简单语码、可理解性和心理适合这三个特征汇合于学习者认知心理发展这一点, 共同体现了对学习者这个主体的重视, 表明语言输入应以学习主体为本[3]。尽管各种语言输入理论有其积极因素, 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主要是过分强调语言输入的作用, 忽视了输出的作用, 在实践上过分强调交际法教学, 忽视了语法教学。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规避输入理论的不足, 才能提高语言输入的效率。

2 语言输入与二语习得关系

在探讨语言输入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是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 研究者对输入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进行了各种探索, 仍然未能就输入在二语习得中所起到的作用达成一致的观点, 主要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主义观点、心灵主义观点和互动主义观点[4]。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Bloomfield和Skinner。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语言就是行为, 语言的习得过程就是行为的形成过程, 而行为的形成则是人们对外界刺激不断做出反应的结果。故此, “刺激-反应-强化” (stimulus-response-reinforcement) 就形成了语言习得的固定公式。以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据的“视听法” (audiolingual approach) 至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依然存在。

与行为主义理论截然相反的是心灵主义学说, 其代表人物是Chomsky和Lenneberg等。他们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 行为主义无法解释儿童母语习得过程中的很多现象。例如:儿童在语言的形成期接受的外界刺激有限, 却能够说出从未听到过的语法意义正确的句子。这一现象是“刺激-反应”学说无法解释的, 然而它却为Chomsky所提出“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根据Chomsky的普遍语法假说, 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语言输入只是“激活” (activate) 语言习得机制, 使之发挥作用。

此外, 相互作用理论把输入主要看作是人际之间交往作用的结果, 它用各种因素 (先天因素与环境因素) 及其变量来解释语言学习过程, 著名人物有美国语言学家Gvon等。相互作用观把着眼点主要放在产生最佳输入的过程, 根据这种观点, 第二语言习得必须有双向交际, 输入与输出是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 积极参与交际过程促进第二语言各种能力的习得, 即使是词法和句法的习得也被认为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3 输入研究存在的问题

Krashen在讨论语言输入时, 似乎更多侧重于外界输入对二语习得的决定性作用, 而较少注意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对于学习者来说, 语言习得是他自身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 他主动选择、同化、顺应输入的信息, 使新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 重新建构[5]。到目前为止, 国外研究者在输入研究中仍将输入限定在口头方面, 即互动过程中的听和说, 并未涉及书面语料, 即读和写。在语言学范畴里, 输入应该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语料。开展阅读研究, 将阅读纳入二语习得范畴是很有必要的。它与口头输入结合起来一定会更好地解释二语习得的速度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6]。目前, 国内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 但是主要在理论综述和经验总结方面, 实验性的研究所占比例很少[7]。在输入的实证研究中所研究语料主要是看护者语, 外国人语和教师语, 二语习得者既包括初学者, 还包括中级学习者和高级学习者, 仅选取这样的语料不足以反映更高级学习者的习得情况。

本文对二语习得中的输入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指出输入理论是重要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 并讨论了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 语言的输入总是大于语言的习得, 更远远大于语言的输出, 因此要重视大量的优化的语言输入。另一方面, 本文认为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也有不足之处, 强调环境因素而忽略了学习者的主动作用, 主要是过分强调语言输入的作用, 忽视了学习者输出的作用, 在实践上过分强调交际法教学, 忽视了语法教学。此外, 输入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各方研究者未能形成一致意见, 更重要的是极少有研究对于输入在何种程度上, 以何种方式影响并作用于二语习得进行深入探讨, 缺乏这方面的实证研究, 在二语习得的输入领域这些问题有待继续探索。

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体系中, 语言输入理论是关键的理论之一。本文借助对输入理论的分析, 主要是对克拉申“输入假设”的分析, 探讨输入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最后针对输入理论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言输入,输入假设,二语习得

参考文献

[1] 王初明导读Vivian Cook Linguistics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麦克米伦出版社, 2000, 1:11-16页.

[2] Chomsky, N.Language&Problemsof Knowledge[M].Cambridge:MITPress, 1988, 1:172-192.

[3] 徐海铭, 语言输入理论与外语学习[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8.4:7-13.

[4] 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230-243

[5] 詹朋朋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主动建构[J].外语界, 2001.3:23-26.

[6] 杨党玲, 李民权.对输入理论的探讨——输入、互动与二语习得的关系[J].外语界.2004.1:69-73

[7] 吴伟英.个案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1999 (4) :70-74.

上一篇: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一篇:二甲双胍在不同医院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