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变化和对策

2023-03-06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 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 网络化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角色的定位, 并加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 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 教育观念的变化。

传统教学工作中, 教师处于中心地位, 教与学以教师为主体, “传道, 授业, 解惑”使得教师具有知识权威的身份, 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围着教师转, 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在现代教育认知规律的影响下,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注重知识自主建构过程的理念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现代教育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当今社会,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者大为扩展的视域内, 教师不再是求知的惟一源泉, 在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前, 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自由意识与批判态度显现, 超越传统与制度约束的创新精神得以突显。一个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已跃然眼前。教师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变化

从组织形式讲, 传统的单一的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正向多元的组织形式转变。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远程教学的实施表明课堂教学已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教室中, 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形扩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对课程教学作出安排。实施柔性的教学计划, 学生可以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专业基础、研究方向和水平,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 使因材施教进入一个新阶段。也使终身学习成为现实。从教学手段讲,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技术保障。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 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 不仅可以用文字、语音协同描述, 还可以用三维虚拟现实过程:对于不可视的变化。无法触摸的物体或有危险的场所, 甚至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事件, 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去展现, 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它改变了某些教学原则, 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 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 使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增加为四个要素。

第三, 教师职能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的工作内容是备课、讲课、批改作业, 解惑答疑、组织复习考试等。是所谓“一本教材, 一本教案, 一批作业”。课上三尺讲台, 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口讲手写完成教学任务。在现代大教育的教学模式中, 由于学习的媒体、内容、时空以及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师的工作内容也得以大大的延伸和扩展, 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导学”这一新课题。或进行课程设计、或教学研究。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 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认知水平基础上, 依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 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 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自主完成学业。二是进行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 为学生设计好学习的时间、形式、地点和学习条件, 指导学生选择哪些媒体和怎样利用这些媒体。使学生在总的教学要求和大致统一的教学进度安排下, 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形式和媒体, 自己决定学习顺序、进度, 个别化地、自主地完成学习内容。三是教学研究成为比传统教学更加突出的工作内容。要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研究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的最佳组织形式等,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四, 师生关系的变化。

教育信息化、信息多元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变革。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 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 教师工作重点将不再是传授知识, 那种教师“对”学生的绝对师生关系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 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的平等关系。学生可以在网上与教师探讨问题, 提出质疑, 对某类课题进行研究, 可以参与自己兴趣所至、能力所及的课题研究, 形成以网络人际互动为主的“非群体化”活动。教师在启发、教育学生的同时, 也同样可以获得新信息, 得到新启发, “生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第子”这种新型的“合作者”关系, 使教学相长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在网络教育中, 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得以张扬, 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范围更加宽广, 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 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 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 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这样, 师生之间追求知识的过程也是精神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他们彼此相互理解和认同, 相互接受和汲取, 创设着民主、平等与开放的教育氛围, 在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创造, 相互证实自己的价值。

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给教师的从业素质带来了严峻挑战, 同时, 也给教师的自身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教师只有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应答其挑战, 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才能成为现代社会中合格的新型教师。我认为要适应上述角色的变化,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要从与时俱进的高度认识当今教师角色变化的必然性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要认识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的必要性, 不断地用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完善自己, 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尽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 但是教师仍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帮助、适时调控。因此有必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成为新时代的学者型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完全备知识能力结构的教师必须一:精通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 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与掌握:二: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科学人文知识, 这样才能开阔视野:三是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 有较强的思维观察、抽象概括、积极实践和创造能力:四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 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掌握网络环境下下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技能, 培养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软件开发的能力, 成为现代教育中真正的行为主体。同时, 教师应具有有效把握教学情境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 不仅能预期自己的教学行为, 还能根据学生的行为及时调整并最终导致教学目标的完成:能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陈述问题, 引起学生各种思考, 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获知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推论学生知识的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的建构。

(2) 完善教师的人格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揭示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最具教育意义的, 不是客观的知识, 而是教师自身, 是教师的人格!只有具有和谐人格的教师才能造就一代人才。“百年树人”只有教师爱心的奉献, 执著的追求, 和对社会、人生一种积极、正确的理解才能产生一种触及心灵的影响, 使认知、交往和审美真正影响人的发展,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信息时代是创新的时代, 主体创造性的勃发使创新教育成为时代主旋律。现代教师极为重要的品质, 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将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杜绝思维缰化, 重视学生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 小心呵护学生即使很幼稚的想法, 撤除人为设置的禁区限制, 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一个能唤醒学生创新潜能的教师, 必然自身也具有超越意识和创造能力。他能够自我判断, 自我发展, 自我觉察新事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出创造性教育智慧。是谓“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3) 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 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水源”一碗水和一桶水的理论已过时。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 知识迅速更新, 仅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不能适应人一生发展的需要, 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应该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一桶水相对于一杯水的容量已不能满足网络化学习社会中学生的需要, 而应该是一塘水、一江水, 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活水源”。因此, 教师只有不懈地追求真知, 立足较高的知识平台, 扩展视野, 使知识体系更加丰富, 才能通过“授之以渔”, 而达“认同其理”, 使之“学高为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显示的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 对真理世界的不断探索, 也会给学生以直接的心灵震撼。学生从教师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精神生命力, 从而引起其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浓烈的求知欲望, 实现其学习质的飞跃。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教育, 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机遇,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理应做好准备, 迎接挑战。我相信:一片壮阔的风景即将在我们面前展开……。

摘要:网络环境下, 人们的教育观念更新了, 教师的教学方法, 工作职能, 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为适应这种变化, 我们应该积极应对。

关键词:网络,以人为本,创新

上一篇:构建“四型”行政文化推动行政效能革命下一篇: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