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中心镇规划

2022-06-23

第一篇:白云区中心镇规划

贵阳市白云区十二五名牌发展专项规划

贵阳市白云区“十二五”名牌发展专项规划(2011年——2015年)

为贯彻《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黔党发【2010】12号)精神,深入推进我区名牌发展战略,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根据《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概述

“十二五”期间,我区名牌发展战略将紧紧围绕贵阳市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实际,重点培育装备制造、铝及铝加工、新材料、化工工业、现代药业等工业产品名牌、培育食用菌、香葱、晚番茄等农产品名牌和餐饮旅游服务业等产业名牌。选取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特色、一定市场前景、追求质量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深入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

二、名牌培育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区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按照我区“十一五”名牌发展专项规划,积极开展了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培育工作,培育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生产的“金属镓”、“碳电极”)、贵州三占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锥形连接钎杆”)、贵阳长乐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的“热扎带肋钢筋”)、中国航空标准件公司(生产的“六角法兰面螺栓”、“内六角螺栓”)等一批影响力大、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贵州省、贵阳市(推荐)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累计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7个,贵阳市(推荐)名牌产品5个。我区的名牌产品已逐渐形成一定规模,促进了我区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尚未形成具有强大资源、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集群,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还太少,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致使名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一些企业名牌意识薄弱,没有把创名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或是只把创名牌等同于广告宣传;一些企业名牌保护意识不强,将原有名牌散失或被边缘化,或是在企业规模迅速扩张中,不注意同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影响名牌效应的发挥等。三是名牌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手段显得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性激励措施,比如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使得部分企业争创名牌积极性不高。四是名牌战略的实施覆盖领域主要还是局限在工业,服务业名牌比重相对较低,农业、旅游业等行业还未推进名牌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名牌效应的整体发挥。

三、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培育原则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要求,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坚持把培育名牌产品与培植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紧紧围绕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总目标,创新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机制,把握名牌培育政策导向,突出科技创新,注重节能减排,

提高我区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我区产业优势,紧紧围绕贵阳市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不断培育、壮大和发展我区支柱、龙头和优势产业,打造一批质量好、知名度高、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争创各级名牌,进一步发挥品牌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2个,贵州省名牌产品10-15个,贵阳市(推荐)名牌产品20-30个以上。

(三)培育原则

1、企业主体原则。实施名牌战略的主体是企业,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名牌意识,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抓质量、求生存,创名牌、谋发展。发挥名牌产品的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

2、质量优先原则。名牌产品的基础是质量。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3、科技创新原则。名牌产品的核心是技术。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术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4、扶优扶强原则。通过“扶优、扶强、扶新”,有意识地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通过发挥这些企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5、梯度推进原则。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计划、有步骤地筛选,确定重点培育扶持的产品,实施分类指导,形成一批争创名牌的产品群体,构筑国家、省、市三级梯度推进、动态发展的培育模式。

6、环境友好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清洁生产,通过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实现节能、降耗、增效,持续减少污染负荷,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培育重点和主要任务

按照全市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结合白云区实际,重点抓装备制造、铝及铝加工、新材料等工业产品名牌,促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突出食用菌、香葱、晚番茄等农产品名牌和餐饮旅游服务业等产业的名牌培育工作,大力发展服务业名牌,加快发展农产品名牌。

(一)重点培育工业产品名牌,突出培育装备制造业名牌。

1、装备制造业

抓住我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依托现有产业物质技术基础,大力整合资源,用

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以南方汇通、贵州中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贵阳白云中航紧固件有限公司、贵州恒华等企业的产品为带动,大力培育我区装备制造业名牌。

2、铝及铝加工业

依托铝资源优势,巩固和发展我区铝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铝的精深加工,新型铝合金材料等,加速产业技术升级步伐,规范与国际接轨的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机制,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重点培育中铝贵州分公司、贵州成黔宝光铝业有限公司、贵州铝厂型材厂为带动的铝及铝加工系列产品和铝工业园区内企业产品争创各级名牌。

3、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重点抓好贵州凯科特无缝振臂气囊专用材料、威顿晶磷三氯氧磷和三溴化硼等项目争创各级名牌。

4、化工、建材工业

以贵州亿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隆源建材有限公司等为重点,走循环经济、集群化发展道路,建立精细化工、建材、功能性产品多层次共同发展的产业模式。大力培育化工、建材产品争创各级名牌。

5、特色食品

依托贵阳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我区白酒、糕点、饮料等产品争创各级名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和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培养贵阳渝沁园食品有限公司、贵州金杨油脂有限公司等食品企业争创各级名牌。

6、现代制药业

利用贵阳市地处天然药物资源丰富的黔中产业带为中心,充分发挥发展中药科技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资源优势,走品牌立药的发展道路,加强中药、苗药新产品开发,发展独具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产品,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以中成药为主体的名牌体系。重点培育以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益心舒胶囊为带动的系列产品,培育一批以中药生产为主体的民营企业争创各级名牌。

7、其他产品

将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列入中国名牌重点培育对象。

(二)加快培育发展农产品名牌。

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以白云区牛场乡“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园”和“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种植示范基地为带动,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一批具有我区特色的晚番茄、香葱等名牌农产品,围绕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强品牌策划、品牌营销。发挥名牌带动效应,促进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化。

(三)大力培育发展服务名牌。

通过市场竞争培育形成一批服务业(餐饮业)知名品牌,带动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名牌培育评价工作,积极为打造我区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环境服务。重点培育金凤凰酒店、贵铝宾馆、夏日康桥酒店等餐饮业服务业知名品牌。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引导、帮扶企业争创名牌。

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服务,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区质量振兴办和各成员单位的联动作用,推动名牌培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区质量振兴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把名牌培育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名牌培育创建服务平台,加强名牌创建的服务力度。做好五方面的引导和帮扶:

一是引导企业增强争创名牌的主体意识,在名牌创建中,树立新的质量理念,不断实现管理创新,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二是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时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国内外标准信息,帮助指导企业开展采标工作;三是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计量工作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四是切实帮助企业做好名牌产品的申报、推荐及辅导工作,及时为企业提供法规、政策等相关信息服务;五是依法保护名牌,加强行政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

(二)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名牌发展。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高新技术型企业要大力实施新产品开发计划,以数字信息、网络软件、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高效节能等技术领域为重点,创立一批高科技名牌产品。

(三)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质量赶超和质量攻关活动,提高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

一是要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推行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推行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等。二是重点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要瞄准中国名牌产品的质量水平,制定赶超目标和措施,中小型企业及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要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制定质量改进措施。三是抓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企业人员的质量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员工素质,依靠人才创名牌。四是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增强质量经营意识,不断完善售后服务,由名牌产品向服务名牌延伸。

(四)发挥名牌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发挥中铝贵州分公司、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长乐钢铁有限公司等贵州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发挥我区装备、铝及铝加工、新材料等优势行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名牌。要以主导产品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聚集,搞好上下流产品的衔接,形成关联度紧密的产业链。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在新建项目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培育名牌、引进名牌,努力形成一批产品名牌化、市场国际化、组织集团化、经济规模化的名牌区域、名牌行业。在与外商合资、合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发展民族品牌。

(五)拓展名牌战略的覆盖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名牌评价体系,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的有效实施。

在大力培育制造业名牌产品基础上,引导扶持我区服务业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大力推进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对服务标准化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培育一批服务业名牌,促进我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竞争力,为打造优秀旅游城市,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开展贵阳市名牌农产品培育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实施名牌战略,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形成有竞争能力的都市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体系,促进一批商品化的特色优质农产品重点发展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引导农产品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面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六)制定名牌激励政策,促进名牌战略的实施。

一是实行资源配置优先政策。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技术基础工作、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在其他资源配置方面尽可能予以优先安排。对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其发展项目贷款可优先安排财政贴息等。二是实行名牌奖励政策。要根据区政府《白云区名牌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贵州省名牌产品和贵阳市(推荐)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服务业名牌的企业给予奖励;三是实行名牌产品促销政策,政府采购要体现名牌优先,帮助名牌企业巩固市场、扩大市场、开发市场,严禁利用报验、准销证、准产证等手段分割市场。

(七)加大名牌宣传、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大对名牌工作以及名牌产品企业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重视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消费名牌的良好氛围;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名牌产品违法行为,将名牌企业列为“扶优”的重点对象,对涉及这些企业的制假售假案件优先受理,重拳出击,严厉惩处;加强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保护,严禁一切乱评比、乱认定、乱推荐活动,坚决杜绝借名牌评比加重企业负担。

(八)加大质量诚信制度建设,加强对名牌产品企业的动态监管。

进一步引导企业不断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名牌企业质量诚信制度,积极开展质量诚信自律活动,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做质量诚信的典范,为企业赢得信誉,赢得效益。对已取得各级名牌产品的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年度监督检查、日常巡查等方式

督促企业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名牌产品的竞争力,市级名牌要争取省名牌,省名牌要争取中国名牌,中国名牌要走出国门,逐步发展为中国世界名牌。

六、规划实施

(一)政府强力推动,部门狠抓落实。

建立实施名牌战略的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从组织上、政策上、资金上确保本规划的有效实施。区《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委员会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要充分认识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本规划提出的发展重点,掌握我区的名牌产品发展状况和质量水平,制定我区名牌发展计划、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名牌发展计划有效实施。区政府要把名牌战略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选择一部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做好帮促、服务和培育工作,共同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

(二)加强监督考核和分析预测。

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监督制度,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工作。区《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委员会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分析和协调,定期向政府报告规划实施情况;要准确把握白云区的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市场经济形势发展,适时提出对规划的调整方案,报请区政府审议批准。

第二篇:白云山中心校校本教研总结发言

在进一步推进课改进程、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研能力的这一学年中,我校的课堂教学 “教中有研,研中有教”,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研课改迈上新台阶,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在县局教研室的领导、指导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面对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的困难,坚持以转变观念、注重实效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以质量为生命线,在规范中求发展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以实施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继续倡导观念不断更新、方法不断创新、作风踏实过硬、工作细致规范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率先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反思才会进步,总结才会提高,现对我校本学年的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1、为了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扎实到位,卓有成效,成立了分工明确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召开四次专门研究校本教研工作专项内容的学校行政会议。为了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有一个努力奋斗的目标,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中长期规划,并在每学期都制定教科研工作专项计划,在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时突显校本教研的内容。做好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开学初督促各教研组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教研组长检查各学科计划,对计划中的问题及时修正,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教研组、教导处通过教案检查、期中教学进度检查,督促各学科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杜绝教学的盲目性。

2、为了将教研工作抓实抓细,力求将教研活动落实到实处,努力使教研工作辐射到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渗透到每一位教师及教学的基本环节,我校加强了校本教研的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校本教研,如:理论学习、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集体备课、上公开课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常规“五认真”、教学质量评估、校本教研的评价和奖励等。这些建设,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注重过程,落实细节。

1、抓好备课环节,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认真钻研教材,做好教材处理。根据学生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要求恰当运用教材,突出重点,解决关键,突破难点。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1)对照教学计划,检查当前教学进度的执行情况;

(2)明确本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3)研究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4)统一作业布置和单元检测内容;

教案要求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合理并符合学生实际,教具选择合乎教学内容并能为课堂教学发挥切实作用。教案书写格式规范,层次清晰、字图工整,项目齐全。双边活动设计全面、充分、合理。教学后记体现教师反思内容,有助于教师今后教学的改进。

教研组按平时不定期和期中、期末定期两种形式检查教师的教案,查完后及时将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反馈、总结,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

2、深入课堂,指导教学。

组织好各种公开课活动,抓好听课,强化教师间的交流学习。 增强公开课的实效性,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搞好示范课、汇报课和研讨课活动,提供教师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加强了随堂听课的力度,各教研组加强对每个教师的随堂听课,改变以前课前通知,教师精心准备,课后不加思索的情况。这样,有利于加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并且通过这种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效率、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等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听课分平时单独听课和统一听课,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听课任务。一般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中层以上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创建“特色学校”。

(1)我校始终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贯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德建设目标。通过师德建设,逐步使我校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教书向育人转变,教学向教育转变,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形成爱岗敬业的高尚品质和亲生爱生的育人风范。要求每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形成自觉学习的职业生活习惯,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主要做到:

①学习方式: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采用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制定教师研训方案,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培训等活动,所有费用给予适当的补助。

②研究要求:做到“四定”:一定内容,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研究课题自选一本理论书籍,并认真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期刊;二定时间,每位教师每天保证半小时的学习时间;三定要求:按常规做好读书笔(摘)记,每学期交教研组装入教师业务档案;四定交流:每月分学科举行学术交流活动。

③更新观念:第一:“教育是服务”的观念。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以生为本,注重全面发展;第二:“轻负担,高质量”的观念。“轻负担”不是不要负担,是指学生学习必须的也能够承受的压力;“高质量”不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素质、长期效应和潜力后劲;第三:“突出行动研究”的观念。强化科研意识,特别是围绕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开展富有实效的课题研究。教师要及时记录好教学随感,期末整理成实验论文。

④“六个一活动”: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记录袋,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 即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每节课后的教案写一个教学反思;上一堂体现课改要求的公开课;制作一份能反映自己水平的测试卷;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制作一个自己能熟练运用的教学课件。所有资料存档进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⑤做好“青蓝工程”:我们重视优秀教师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他们的结对帮带作用,进一步培养年轻教师,促进教师整体专业化的发展,通过拜师会结成帮教关系,在师徒互动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工作三年以下教师所用的教案必须是详案,超前一周备课,教案必须先经过师傅审阅修改合格后才可以进课堂,所有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优质课评选和说课比赛,骨干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

(2)扎实做好教学研究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深入推进课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改方向。我们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研讨活动。

1、加强同题课的研究。各个教研组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教材教法,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探讨、及时改进,形成了“在实践中研讨,在研讨中实践”的研究氛围。

2、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氛围浓厚,每次活动各组教师热情洋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求每次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活动做好记录。

3、围绕课题,扎实做好研究工作。本学年继续围绕本校实验课题展开研究,注重过程的研究和管理,定期召开会议,研讨阶段性成果,及时总结中期研究成果。

4、积极承办各级教研机构组织的常规教研活动、送教活动。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本学年与长顺罗湖希望小学联手开展教研活动,出色的承办准备工作赢得了参会教师和教研室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增强了城乡学校之间的教研互动与交流,从实际教学活动中发现亮点、寻找不足,有助于指导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更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我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均要求写心得体会,着重写出所参加的教研活动的特色,包括方法、手段、特点、模式、信息等,并谈谈可借鉴的方面和对自己今后教学工作改进的设想。从而使他们抱着一颗真诚的、虚心学习的心态去参加教研活动,而不流于形式、敷衍差事。

5、鼓励教师积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整理写成小论文,积极向有关刊物投稿或参加各类评比。

由于管理到位,工作扎实,我校的校本教研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年,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更面临许多的困惑。但我们坚信在县局教研室的领导、指导下,我们会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我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白云山中心校教科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南,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教育科研为“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走丰富质量内涵之路,致力全面提升学校品味”这一总体思路,根据县局教研室新学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校工作计划要求,紧密围绕创建“科教兴校,科学管理”这一工作重点,树立“科研引路,教学创新”理念,不断丰富“科研兴校”内涵,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推进学校整体发展而服务。

二、工作重点:

1、以加强理论学习为抓手,努力营造理论学习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日常性研究,努力开创群众性研究,常态性研究为主的我校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2、尝试小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妥善安排研究工作。

3、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做好课题阶段成果的转化工作,继续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教研和科研的协调稳步发展。

三、具体工作与措施:

(一)开辟多种渠道,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学习肯定要落伍。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作为教师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教科研理论武装自己。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学校进步发展的逻辑起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下一代。本学期,教科室将结合新课程开展一系列读书学习活动。教师读书活动,坚持“三结合”:

1、集中学习和自己学习相结合。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各项理论。虽然本学年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已经已有多年,但是转变课程观念,构建新课程框架,结合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开展,研究实施策略,还是显得任重道远。因此,本学期我们除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与校课题有关的教科研理论知识,还将协同教导处,围绕学校的小课题研究,组织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新课标和各类教学理论杂志。同时可以结合教研组活动时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网站上学习,青年骨干教师要多上“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学习专家讲座和授课,

2、精读与通读相结合。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开展读书工程,倡导读名著读经典的风尚,在全体教师中继续开展至少精读两本教育书籍的活动,提高教师的人文科学品位。每位教师将学到的先进的理念,前沿的信息,优秀的教法,成功的举措,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融合。

3、读与写相结合。坚持写好学习体会,要求教师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每篇不少于2000字。教师每学期完成2篇学习心得。可以写读书后的心得,也可以运用书中的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故事写。根据教导处要求,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

教师要积极撰写教学随笔,两周一篇,每篇不少于150字。教科室将定期组织教学随笔评比活动。40周岁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完成8篇摘录。

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以“导学、自学、互学”等形式,这样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全面深化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二)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继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老师们尽可能地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学校将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教学行家来校作讲座、指导。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培训活动时,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本学期计划培训一到两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研讨活动、出席观摩交流,促使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

2、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开展各种以教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主题的学术活动,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通过新老教师师徒结对、说课比赛、撰写教育随笔比赛,教育博客评比等形式,引领教师始终关注和直面现实,善于发现、,把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培训与考核、培训与评优、培训与小型竞赛相结合,定期组织座谈交流会,以促进骨干教师的茁壮成长,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不断推动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3、结合各类征文活动,开展校内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征文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三)加强研究讲实效,严格管理求发展

1、健全科研网络机构 职责到位

我们要建立具体完善的教科研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明确教科研工作职责,在校长亲自指导下,由教科室主持日常的教科研管理、组织工作。在教科室下设小课题组,由课题组负责人具体负责下属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我校教科研工作管理网络。教科室将明确子课题组组长的职责,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届时将由组长安排、开展各个子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也将每月召开一次子课题组组长的碰头会,以分析交流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3、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组织课题组长参加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如,例会的准备、一起听课题组成员的随堂课等,参与研讨会等。为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推进名教师,镇级、县级教育能手,县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工程,要求青年教师本学期精心设计一份教案,认真上好一节课题研讨课,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人至少参加一次市级以上的论文比赛,争取获得佳绩。为此,教科室将做好投稿记录。

(三)深化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规范的管理是提高科研实效的保证,是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在强化课题过程管理的同时,做好小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教科室牵头,组织课题组长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1、抓好课题过程实施

(1)坚持教科研过程的规范管理

本学期,教科室将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学校确定的小课题进行规范管理,每月一次组织教科研的专题活动。课题研究组分工到人,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有实验组教师分别承担,实验教师要有计划、有总结、有个案,使教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内涵。从管理中求质量,从管理中求规范,从管理中求发展,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努力,增添教科室的亮点。

推行教科研例会制度。每个课题每个月进行一次例会,以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论文、随笔交流、读书心得教研等为例会内容,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教科室将定期召开子课题进展交流会。各课题要严格执行其相应的课题管理规定,实行课题管理责任人制度,进一步明确各课题组内部的分工与预期成果。做到有研究计划、有经验总结,每次活动有重点、有布置、有准备、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以提高研究效益。

(2)提高各类教科研用表记录的及时性。

教科研用表,是为了准确记录教科研工作中的各种信息,为研究工作提供客观有效的证据。本学期,要求各课题组成员,每月写好一篇教科研心得,一共4篇。要求课题组成员及时记录,及时总结,提高科研用表记录的准确性,并以此作为期末教科研考核的依据之一。课题组负责人记录课题组工作手册时应该要详细具体。

(3)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各类公开课活动:示范课、教研课、汇报课、等。课题组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突出课题研究要深入课堂,以课题研究的要求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打造精品课。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课题组长要明确本教研组的研究课题。课题组要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围绕学校的主课题,落实研究方向。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要把课题研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问题等内容。

(4)教科研工作渗透进日常工作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语文、数学、英语要在备课本上认真制定计划,要求每位教师,以课堂和日常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使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析研究的措施,总结得失,写好教育随笔,以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课题只是一个平台,思考和分析才是本质。因此,倡导课题组成员养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习惯。

(四)提供有效平台,促进交流推广

1、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教学博客,教师每月将自己的一到两份教科研成果上传展示出来。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随笔通过博客上传。学校积极宣传,发动教师参加各类论文、案例等科研成果类比赛,做好有关信息的传递与反馈,鼓励教师向外投稿,并进行投稿登记,力争多出成绩。学校根据制定的教科研奖励条例,及时奖励。

2、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的活动,做好教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四,营造文化校园,打造精品校园文化

追求精致,雅致,有文化,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形成系列,形成主题。

五、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2、个人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3、对各课题组长进行培训。

4、围绕课题上好一节“创建预验收课”

十月份:

1、子课题进展情况交流会。

2、结合创建聘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

3、围绕课题上好一节“创建预验收课”

4、开展“教育科研进课堂”沙龙活动。

十一、十二月份:。

1、小课题进展情况交流会

2小课题实施总结与汇报交流。

3、做好学期教科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4、完成本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5、教师教育教学随笔评比

教科室 2011.9.6

第四篇:蓝天街道白云社区关于建设老年服务中心的申请报告

蓝天街道白云社区关于建设老年服务

中心的申请报告

神华准能物业公司:

蓝天街道白云社区坐落于准能公司办公大楼的西南,白云商场以西,辖5个住宅小区,总人口2876户7946人,大部分为准能公司职工家属。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748人(空巢老人有423人),占总人口9.4%。是蓝天街道办事处老龄化较高的地区。为了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拟将白云社区旁边,准能物业公司的闲置车棚(占地面积约320㎡),改建为白云社区老年服务活动中心,原产权不变更。望贵公司给予大力支持为盼。

准格尔旗蓝天街道办事处

白云社区居民委员会

二O一一年八月一日

第五篇:留隍中心镇规划

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

虽然隍镇具有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但从目前经济发展仍处于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近几年发展速度缓慢的现实出发,根据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丰顺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五年打基础、十年跨越式发展、二十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隍镇建设成为拥有美好山水生态景观、适宜工作、生活、居住的繁荣城镇。 在2002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44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为6:4的基础上,20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7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3:7。 近期:2004-201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0%,201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2.6-3.0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各占一半。

中、远期:2011-20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8%,201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4.0-4.5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4:6;20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约达7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3:7。

2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的空间模式

工业化、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工业化起步阶段到加速阶段,工业是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发动机。

2.1力争加快通过工业化起步期,进入工业化起飞期

目前,隍镇尚未进入工业化的起步期,但从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隍镇所具有的发展条件来看,隍镇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方能推动全镇经济的较快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力争在规划期完成工业化的起步期,到规划期末,进入工业化的起飞期。在这一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一般以增长极与点轴发展模式相结合,即首先强化增长极的集聚式发展,并随着增长极实力的逐渐壮大,增强沿发展轴集聚与扩散的力度,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增长极发展的关键,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主导产业。

2.2以“一极、三轴、四点”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根据对隍镇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确定规划期隍镇社会经济的空间发展战略采取:增长极与点轴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由现状建成区和环市、市郊、

西洞、上湾等1区4村构成的隍镇区,培育其为镇域经济增长极;以省道S334线和新堤路镇区以南段为镇域主发展轴,以新堤路镇区以北段、以镇区西南经富足、高华、九河到新堤路的半环形路为两条副发展轴,重点发展沿线的溪南、高华、九河、葛布等四个中心村。形成以镇区为增长极,4个中心村为增长点,沿三轴辐射的空间发展格局,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2.3努力建设“一江两岸” 景观的山水生态城镇

隍、东镇区隔韩江相望,北有隍大桥,南有规划远期建设的隍新桥沟通。韩江沿岸堤防建设要提高标准,实现绿化、景观、对外交通、防洪的多功能化,为隍、东形成“一江两岸”的镇区景观创造条件。隍镇区道路系统中的东西向道路应与韩江沿岸新堤路形成有机交汇,通过道路和沿“中排”的绿轴,将韩江景观引入镇区,使镇区建设与周边的山地、韩江景观相互呼应,创造美好的山水生态城镇。

3产业发展策略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现状、及影响未来发展的外部、内部环境,为实现本规划所制定的隍镇2004-2020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以“青榄强镇”战略的实施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镇区工业园规划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商饮服务业;以日益繁荣的市场和工业的发展、日益提高的人力资源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导各村居民向镇区、向中心村集中,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全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1以“青榄强镇”战略的实施,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充分利用国家大幅降低、并在今后几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业。隍镇是个耕地少、山地多的山区镇,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在大力保护耕地、挖掘耕地潜力,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质粮食品种的同时,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山地经济。通过培育、产业化经营优势林竹、果木品种,特别要在加强“隍青榄”品种抚育更新的同时,加强其适宜种植条件的调研,保持并提高青榄品质,科学扩大青榄种植面积,加强“隍青榄”的品牌运营,提高种植效益。以青榄种植为核心,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产业化、基地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实现镇政府确立的“青榄强镇”的发展战略。

3.2大力发展小水电、农矿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隍镇目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除3个小水电站外,仅有几个小规模的粮食、竹具、石材、砖瓦、瓷厂。但隍镇较丰富的农林、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较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具有发展农林、矿产加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条件。所缺

乏的是技术和资金,从而,只能生产初级产品,而无法获得加工收益。如本镇盛产的优质青榄,目前均以鲜果销售,由潮州加工;本镇出产的瓷土,也主要由潮州加工制瓷;本镇剩余农村劳动力大量前往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区务工经商。但本镇拥有众多海外侨胞,也有部分通过经商已积累了较可观财富、或成为某一行业强有力经营者的外出人口,可以通过他们引进资金和技术、或吸引他们直接投资。目前,本镇尚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正在积极招商开发中。规划通过镇区工业园的规划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招聘技术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使本镇的大宗产品、优势产品能与潮州相应产品的加工业形成协作关系,吸引相关的加工业来隍设厂生产,或形成隍初加工、潮州深加工的协作关系。只有通过工业化,建立隍镇区与镇域、与周边镇的产品加工协作关系、或劳动力吸纳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作为中心镇的集聚辐射作用。

3.3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商饮服务业,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善于经商,是潮汕民系的显著特点,这在隍镇区表现的也非常显著。目前,隍虽然统计上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本镇旅游资源条件也不是很优越,但由于地近人口稠密的潮汕平原,本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众多,而且已有部分高收入人员、或知名企业家。这些人员的频繁往返,回流的资金,使隍市场相当繁荣。因而,隍镇具有利用地缘、人缘、亲缘关系,充分利用良好生态环境的优势,充分发掘军塘湖、万江古庙、沿江古榕、妈宫、古渡等旅游效应的潜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促进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隍镇从现在的“水果生产基地”,逐步向“水果生产和小水电、农矿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基地、潮汕后花园”等多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带动全镇及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之小议下一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