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

2024-05-05

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共11篇)

篇1: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原因:基因选

1、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干细胞的分类:

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

3)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

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篇2: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核移植

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其中动物细胞的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也即动物细胞培养是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基础。

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原理:细胞增殖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动物组织块

剪碎组织

用胰蛋白酶处理

分散成单个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原代培养

原代培养

4.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单层)

要求:培养瓶(皿)内表面光滑无毒易于贴附。

接触抑制:细胞在贴壁生长过程中,随着有丝分裂,数量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原代培养: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特点:10代以内,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目前使用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传代培养:原代培养接触抑制时用胰蛋白酶处理后的分瓶培养称之为传代培养。

细胞株:10-50代,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细胞系:50代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5.细胞培养条件

(1)

无菌,无毒

无菌:添加抗生素

无毒:定期更换培养,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

营养

糖,促生长因子,无机盐,氨基酸,血清,血浆,微量元素

加入血清,血浆的目的:血清,血浆可以补充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

(3)

温度,pH

温度:36.5+0.5

pH:7.2-74

(4)

气体环境

95%空气加5%CO2

O2是细胞代谢所必须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

6.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其特点是:

动物细胞培养:液体培养基,含有血清和血浆

植物细胞培养:固体培养基,含有植物激素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与克隆动物

1.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新的个体。

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原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核移植分类

胚胎细胞核移植: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容易

体细胞核移植: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全能性不容易

3.体细胞核移植过程

(1)供体细胞:10代以内细胞:

原因:10代以内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2)受体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去核卵母细胞

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

体积大,易操作

含有激发细胞核全能性的物质

去核的原因:使后代的性状主要由供体细胞核决定

去核的方法:显微操作

(3)激活细胞的方法: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

(4)获得克隆动物与供核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的原因:

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克隆动物大部分DNA来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但其核外线粒体中DNA来自受体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1.动物细胞融合:是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杂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2.动物细胞融合诱导方法

(1)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

(2)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3)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

3.注意

(1)细胞融合的过程包括细胞膜的融合、细胞质融合和细胞核融合。

(2)在细胞膜融合中体现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其中细胞膜的融合是细胞融合的先导,没有细胞膜的融合就不会有细胞质和细胞得到融合。

(4)动物细胞融合的实质及结束的标志都是细胞核的融合。

4.优点与应用

(1)优点;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应用

(1)细胞融合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单克隆抗体

1.传统抗体的获得:

(1)方法:

①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

②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

(2)缺陷: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比较制备单克隆抗体中的几种细胞:

B淋巴细胞:能产生单一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

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

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专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3.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的技术手段: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增殖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免疫处理:提供B淋巴细胞的动物必须先经过免疫处理,否则不会产生特异性抗体。

(2)诱导融合的方法:

物理法:离心,振动,离心

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

5.仅考虑两两融合的情况,形成的杂交细胞有三种

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

杂交瘤细胞

6.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某种特异性抗体

7.两次筛选的目的:第一次筛选的目的: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第二次筛选的目的:筛选出产生特定抗体杂交瘤细胞

8.获取单克隆抗体的场所

(1)若在培养基中进行杂交瘤细胞培养,则培养液中提取

(2)若在小鼠和其他动物的腹腔中进行培养,则从腹水中提取。

腹腔培养:易于控制培养条件,成本低,但规模小,产量低

体外培养:规模大,产量高,但不易于控制培养条件,成本相对较高

9.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大量制备

10.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作为诊断试剂

篇3: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

个性可以理解为个体生理、心理性状的总和,包括个人观点、需要、动机、责任感和智慧水平等。所谓个性化发展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和要求整齐划一和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课堂内外常常是同一要求、同一作业、同一评价。在同一要求下必然出现一些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学生本来具有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逐渐消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课标要求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研究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把个体差异作为个性化发展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优势智力领域的空间;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使他们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呈现丰富的多样性。[1]本文以高中生物选修III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为例,阐述笔者建立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相关理念。

一、基于科学分析,对学生个性进行准确剖析

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科学分析是该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个性结构是多层次的,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7种:语言能力、音乐能力、逻辑数理能力、空间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内省能力、人际能力;心理学教材将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又将性格从心理机能上划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从社会生活方式上划分为理论型、经济型、社会型、审美型、宗教型,从个体独立性上划分为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教师需通过上述理论的深入学习,为学生个性的科学分析提供重要的支持。

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类时,除了靠纸笔测量和简单定量测量以外,还需对个性中许多生活情境下的行为进行考察和评价;在对学生气质类型进行分类时,可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如陈会昌等编制的《气质调查问卷》)对学生显露在外及隐含在内的气质特征进行综合考察分类;在对学生类型进行分类时,则可采用行为观察法、自陈测验等方法。

二、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关注课程有关个性发展的内容

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以探究为特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建构他们的生物学知识”,体现了“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一全新要求。在新课程教学的各个模块中,都有许多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依据教学三维目标,结合教参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例如,本节课《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探讨当前热议的转基因安全性话题,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课程。对于新兴事物与新兴技术,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科学地对待,并引导他们通过独立地学习、调查、研究形成对事物的科学态度,可以利用调查报告、辩论、采访等较为新颖的手段进行该堂课的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对学生个性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节课我们设置了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制作一个《转基因食品调查问卷》,由调查小组负责问卷调查实施与结果整理工作;二是进行一场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辩论,设置正反双方。在这两项活动中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正确引导。

三、基于个性分析,做好学习小组建设

通过学习小组的建设,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其个性优势,并在成员合作中相互学习,获得个性发展。一个成功运作的小组并不需要所有组员能力都很“强”,全部由“最优秀”的人组成的小组不一定能够最有效地在一起工作。如果小组希望达到预定目标,需要进行“混合编组”,即在组内配备不同类型的角色,使参与者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取长补短,或扬长避短。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具有多样性,而混合编组保证了这种多样性。例如在本节课中,我们成立了社会调查小组和辩论小组。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分析,对两个小组的成员的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安排如下:社会调查小组2人,其中一人为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多血质性格,独立型的学生,另一人为逻辑数理能力较强,胆汁质性格,顺从型的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中,需进行调查表格的制作,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大规模的调查,在与人接触调查过程中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统计中,又可以对学生的数理逻辑、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总结等能力进行良好的提升。另外,辩论小组各两人,一个为语言能力较强,多血质的学生作为辩论主力,另一个为内省能力较强,胆汁质的学生作为助手。通过两人的配合,实现个性互补,在辩论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并培养学生外向型的性格,且以点带面,激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2]

四、把握教学任务实施,形成科学教育评价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以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从探究的此阶段迈向彼阶段。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也不可因过分强调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放弃引导。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讨论和交流中转变原来不正确的看法,重构新观念,以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外,在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非逻辑性、求异性、发散性等思维品质需要民主的环境。只有在民主的教育环境中,才能保持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探讨,使学生对教师既尊敬又无顾虑,从而心理轻松,自在愉悦,能各抒己见。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如形成性检测结果分析,对学生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做出评价,观察记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或课题研究活动的态度、广度和深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发展个性,提高学习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向注重学习生活化、整合化的知识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而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教学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它是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3]

注释

1[1]叶建中.把握高中生物课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196-198.

2[2]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2):5-8.

篇4: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生物选修三模块

【分类号】G633.91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生物科技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更加重视介绍现代生物科技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及其应用,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本模块关于原理和方法的介绍相对详细一些,在配有流程图的同时,还有一定篇幅的文字说明。尽管如此,本模块有些内容较深,难以理解,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本模块的的教学起到了很大帮助作用。

一、Flash动画演示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

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抽象的内容也会变得简单易懂,比如在学习“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一部分知识时,强调需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而在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个过程,然后用Flash动画进行演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不仅能很好地理解,而且记忆深刻。再比如,讲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时,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PCR的每阶段的反应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这比起教师在黑板上大篇幅的“涂涂画画”要事半功倍的多。

二、图片展示现代生物科技的成就以及一些前沿知识

当今世界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生物高科技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代生物科技的成就不断更新,课本知识早就跟不上一些前沿的研究的步伐,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给学生展示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在学习“基因工程的应用”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不仅仅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上已有的图片和知识,还可以借助网络、新闻等,给学生展示近几年的一些成就,比如,可抗癌的转基因"紫番茄",可补钙的转基因胡萝卜,导入了转基因疫苗的抗乙肝西红柿,能发荧光的小型热带鱼——“荧光鱼”。再比如向学生介绍转基因技术在帮人类预防乙肝、糖尿病方面的贡献,这些图文并茂的知识的介绍往往能引起的对现代生物科技的惊叹以及憧憬。

三、视频呈现实验操作和一些生命现象

本模块的教学中涉及到了许多现代生物技术的实验,而在农村高中,学校根本没有能力开展这些生物实验,教师本人也都是在上大学时进行过这些实验,无法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泛泛的空谈只能使得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来。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下载相关实验的视频,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不仅使学生兴趣大增,还可以使实验中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比如在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时,教学时虽然给学生不断地在强调实验过程的无菌操作,但是学生根本想象不来什么超净工作台、什么高压蒸汽灭菌锅,而视频演示一目了然,无须教师费尽口舌长篇大论,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时也可以这样做。

教师职业不仅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在学习“胚胎的早期发育”这部分知识时,虽然教材上只介绍到胚胎发育到原肠胚,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胚胎发育的整个时期的视频,从奔涌的精子到呱呱坠地的婴儿,个体的发育是那么的神奇,学生在感叹生命的神奇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一个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更能能受到母亲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是多么的辛苦!这样的一堂课,始终贯穿着感恩教育,是对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四、纪录片拓展学生视野

本模块的很多内容和现实联系紧密,一些好的纪录片也为教学增彩不少。在学习 “试管婴儿引发的争议”这节课时,给学生播放“老梁观世界----你不知道了试管婴儿”,学生对视频内容非常感兴趣,视频中通过一些名人实例介绍了中国的三代试管婴儿,并且涉及到了相關的“伦理问题”,看完视频再组织学生讨论“试管婴儿引发的争议”就轻松的多。再比如,学习“禁止生物武器”这节课时,课本上的知识并不是很多,对生物武器的危害教师除了用多媒体图文展示意外,还可以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播放纪录片《生物武器》,让学生了解世界大国的生物武器的研究历史以及生物武器的危害。再比如,学习“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发展前景”时,给学生播放凤凰卫视大型纪录片《穿越风沙线》,让学生深刻体验我国大区域内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以及建设生态工程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纪录片了解我国生态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与此同时,我还给学生播放了与生态工程建设有关的纪录片《大美陕西》(节选),学生不时的惊叹: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原来可以这么美!

五、网络图应用于专题知识的串联复习

本模块中每个专题的知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模块知识复习时,细枝末节、相互错综的知识点比较多,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应的网络图,形成网络化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复习《基因工程》时,制作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网络图,联系基因工程的一个概念,两个理论基础,三种操作工具,四个基本步骤,以及基因工程在动植物方面和医疗方面的应用,再加上与蛋白质工程的联系,将相关知识“一网打尽”,帮助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进行联系,在复习中起到很大作用。

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合理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学生和外界沟通的媒介,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能让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生物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峰.走进高中生物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2006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9-130.

篇5:高中生物选修三总结

(一)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1、精子的发生:睾丸的曲细精管内,初情期开始

变形:细胞核—精子头,高尔基体—顶体,中心体—尾,线粒体—尾的基部的线粒体鞘,其他物质—原生质滴向后脱落

2、卵子的发生:卵巢及输卵管

胎儿性别分化后: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并变成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形成卵泡

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在出生前(胎儿时期完成)

初情期后: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减二中期停——卵子、极体

马狗排卵猪牛羊排卵受精

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3、受精:输卵管内完成(1)精子获能

(2)卵子的准备: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受精:

顶体反应,释放顶体内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穿越放射冠、透明带,(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透明带反应,精子外膜和卵黄膜相互融合(标志着精子入卵),卵黄膜的封闭作用&精子尾部脱离形成雄原核,卵子减二完成,排出第二极体,形成雌原核,比雄原核小,核融合(标志受精卵的产生)

防止多精入卵:透明带反应卵黄膜的封闭作用

4、胚胎发育:卵裂期(透明带内,有丝分裂,胚胎的总体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小)

(1)桑椹胚:细胞数目32个,全能细胞

(2)囊胚:开始出现分化,内细胞团(胎儿);囊胚腔;滋养层细胞(胎膜胎盘)

孵化:透明带破裂,胚胎伸展出来

(3)原肠胚:内细胞团—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原肠腔

(二)体外:

1、体外受精:

(1)卵母细胞的采集:实验动物、猪、羊—促性腺激素处理超数排卵,输卵管中冲取

大牛: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人工培养至减二中期

(2)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假阴道法、手握法、电刺激法

获能处理:培养法(人工配制的获能液);化学诱导法(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溶液)

(3)受精: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

2、胚胎的早期培养:

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血清

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

3、胚胎移植:

(1)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良种畜群迅速扩大,加速了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节省购买种畜费用;胚胎冷冻保存品种资源和濒危物种

(2)基本程序: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同种优秀公牛配种或人工授精。

③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冲卵),胚胎进行质量检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液氮中保存。④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3)生理学基础:

①同期发情处理,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不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联系,可以胚胎收集。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胚胎可以在受体的存活。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4、胚胎分割:

实体显微镜、显微操作仪

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5、胚胎干细胞(ES或EK细胞):

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体外诱导分化:(1)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

(2)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3)饲养层细胞上或添加抑制剂的培养液中不分化,加入分化诱导因子(牛黄酸、丁酰环

篇6:选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2.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

3.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重带、轻带、中带等)。

4.细胞染色法——活细胞染色(健那绿染色线粒体);碘染色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死细胞染色(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甲基绿—吡罗红)。

5.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形成;光合作用[H218O、C18O2探究O2中放射性的来源;14CO2→14C3→(14CH2O)探究C的转化途径];DNA半保留复制(15N、3H、32P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2P、35S);基因诊断等。

6.纸层析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选修1,类胡萝卜素的提取鉴定)。

7.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

8.浓度梯度设置实验——探究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选修1,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佳洗涤效果,探究果胶酶活性的最适条件)。

9.假说—演绎法——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果蝇为材料)。

10.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11.抽样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种群密度。

12.标志重捕法——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

13.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

篇7: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来自原核细胞,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DNA连接酶: E·coliDNA连接酶(只黏性末端)

T4DNA连接酶(黏、平末端也可但效率低)

载体:质粒、入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条件:①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存在复制表达

②一种或多种限制酶切点

③标记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荧光基因)

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人工合成、体内提取)

①从基因文库获取

②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模板、Taq酶(热稳定DNA聚合酶)、原料&能量(dXTP)、引物(过量)

五物混合,加热至90~95℃,DNA解旋,冷却到55~60℃,引物与互补DNA链结合,加热至70~75℃,

Taq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③人工化学合成: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启动子:DNA片段,基因的首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目的基因

终止子:DNA片段 ,基因的尾端

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外源基因,从而将含有外源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复制原点:仅自我复制的需要,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再表达的不需要)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转化: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1)导入植物细胞(体细胞、受精卵)

①农杆菌转化法(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

受损,伤口细胞分泌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Ti质粒上T-DNA(上插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

②基因枪法(单子叶植物)

③花粉管通道法

(2)导入动物细胞(受精卵)显微注射技术

(3)导入微生物细胞

优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对人体无害(大肠杆菌)

步骤:Ca2+ 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①DNA分子杂交技术: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原核细胞)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原核质粒)+有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

②RNA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转基因生物的mRNA+有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

③抗原-抗体杂交: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转基因生物的蛋白质+相应的抗体

④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抗虫抗病的接种实验

篇8: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

一、胚胎分割

1.概念及原理。人教版教材有关 胚胎分割 的概念表述是:“胚胎分割(embryosplitting)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1]78”早期胚胎 学实验证 明,大多数哺乳动物胚胎在去掉早期胚胎的一半以后,其余的部分可调整发 育方向,最终仍可 发育成一 个完整胚胎。但随着发育程度的深入,细胞的组织分化方向越来越固定,调整能力也逐渐减弱,也就是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越低。实验表明,在32细胞期的小鼠胚胎仍具有调整能力,但到64细胞期的胚胎就逐渐失去了这种能力。[2]因此,在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桑葚胚或囊胚期的胚胎。

2.方法。对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具体操作不完全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毛细管吹吸法、显 微手术法、徒手分割法、免疫手术法、四分胚的连续分割法和间断分割法等。[2]通过查阅文献及与人教版教材中的相关表述对比后得知,教材中是以显微手术法为例,即在显微操作仪下,用固定针吸住胚胎,然后用玻璃针或显微手术刀切割,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但这种方法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且显微操作系统价格较为昂贵,在实践中很难得到推广及应用。

二、胚胎性别鉴定

1.概念及意义。胚胎的早期性别 鉴定技术 是家畜性别控制和胚胎移植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胚胎性别鉴定主要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措施来鉴定胚胎的性别,影响出生的性比,这对畜牧业生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方法及原理。胚胎性别鉴定技 术现在已 经有很多种方法,如经典的 细胞遗传 学方法 (又称核型 分析法)、生物化学微量分析法、免疫学方法(包括细胞毒性分析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囊胚形成抑制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核酸探针法、PCR法、荧光原位杂交法)等。[1]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可知,教材第79页图3-23中用到的是经典的 细胞遗传 学方法,其基本原 理是在囊 胚发育时,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且个体较小的细胞,称为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滋养层与内细胞团都由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来,细胞内遗传物质相同,但作为胚外结构,滋养层部分缺损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所以可以通过取滋养层细胞进行胚胎性别鉴定。具体操作时,可在胚胎滋养层上取一小部分细胞,先用秋水仙素处理,固定染色以后检查性染色体,根据染色体中期的谱带差异、Y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判断其性别。这种方法准确率高达100%,但采集细胞对胚胎有伤害,而且要获得高质量的中期染色体分裂相也很困难,要求操作人员有丰富的经验,故不适用于生产实际。

除此之外,教材正文并没有过多介绍有关胚胎性别鉴定的知识。教材第82页的“拓展视野”栏目中介绍了两种性别控制技术,分别是“X精子与Y精子的分离技术”及“SRY-PCR胚胎性别鉴定技术”,而这两项技术与教材正文图中介绍的性别鉴定方法关系不大。

三、插图分析及修改意见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胚胎分割前不一定要进行性别鉴定。若要进行胚胎性别鉴定,可将分割后的一个半胚培养,用另一个半胚作染色体组型分析,待半胚性别确定后,根据其性别和生产需要,决定是否移植。在这样的实验中,半胚的受胎率为50%。[1]另外,有实验资料显示,因胚胎发育阶段不同,切割后的胚胎状况也各有差异。对于教材中的图3-23,将囊胚从胚胎上方偏滋养层边缘处切下(实际操作时,取的是滋 养层外表面的绒毛细胞,避免内细胞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否则会造成污染而导致胚胎无法发育),取小部分滋养层细胞做性别鉴定,这样内细胞团是完好无损的。有资料显示,这样取样成功率较高,切割取样后带有内细胞团的部分会缩成一团,其余部分的胚胎可分别冷冻保存,待鉴定性别后再进行分割和移植。但是经冷冻—解冻处理后会导致胚胎移植成功率下降。[2]

综上所述,对于囊胚期的胚胎,可选择直 接分割或进行性别鉴定以后再分割。所以教材中这幅插图上 的箭头标示是有失准确的,上下两条路径看上去是逻辑上的并行关系,这难免对学生造成困扰和误解。胚胎性别鉴定内容虽不是教学重点,但既然在教材中提到,就不能表述含糊。因此笔者建议,关于这一小节内 容,应该在文字部分说明:在胚胎分割技术中,性别鉴定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取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时,由于未损伤到将来发育成组织和器官的内细胞团,故基本上不会对胚胎发育造成影响,性别鉴定后的胚胎可继续用来分割;或者把插图修 改一下(如图2),在图3-23中“取样滋养层”和“用分割针进行胚胎分割”两图中间加一个箭头,并把上面“性 别鉴定”一路 的箭头用 虚线表示,以此表明性别鉴定不是每次胚胎分割前都必须进行的。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

篇9:高中生物选修1的实验教学研究

[摘 要]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是我国普通高中首次开设的生物选修模块之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高中生物选修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基于此,主要通过对实验材料的获取、实验完成的条件和操作实践三方面的研究来探讨高中生物选修1的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选修1 实验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117

一、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获取实验材料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需要完好的实验材料,这些材料往往受到教材内容编排、地方性和季节性等因素的限制。

本地农村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有野生的,也有人工栽培的。动物有驯养的,也有野生的。因此,农村是一座丰富的生物资源库。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获取相关的实验材料,

如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所用到的主要材料——葡萄,在本地就可以随做随取;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实验流程中的配制卤汤所用的香辛料在本地的种类很多,如胡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且很容易获取;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所用的萝卜、黄瓜、豆角等也容易获取。农村学生从小就与插秧、割麦、摘果等农村劳动有接触。且田边地头都长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学生接触它们的机会多,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比较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好本地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选取选修1中很多课题的实验材料,以促进选修1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改善不利条件,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由于实验课费力费时费钱,且效果不明显等原因,许多学校不愿意开设高中生物选修1的实验课。在高中生物选修1的实验教学方面,农村高中所面临的困境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落后,实验器材欠缺;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职实验教师。实行课改后,很多教师超负荷工作,没有足够精力来组织实验教学;上完必修3后学生已分文理科,很多学校都开始忙着高考备考,无心顾及选修1教学。因此,按课程标准来完成选修1实验教学的少之又少。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有效开展高中生物选修1的实验教学,成为目前普通高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

笔者认为,

生物教师首先要备好课:备新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对于这些基本功,要做到心中有数,力争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在每次实验课前应亲自动手,熟悉实验的全过程,规范自己的操作,一举一动都要做好学生的榜样,把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向学生讲清楚,使实验教学按要求顺利完成。每一次的实验,应该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严明的思维习惯。另外,实验之前生物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预习,选出实验小组长,帮助教师在实验前准备材料用具,实验时协助教师等。

由于实验步骤有时候比较复杂,可采取让学生边看教科书边分步操作的方法。实验后指导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与教科书的图或参考数据作对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分析自己实验失败的原因。在实验中常出现部分学生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的现象,教师要引导他们分析原因,指出取材、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加强教师的实验指导

1.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中一些直接影响实验效果的关键步骤,教师需精心指导,并让学生反复练习。比如显微镜和放大镜是生物实验中使用较多的仪器,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在真正使用时有充裕的时间观察标本,提高实验效果。

2.教会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时,先要向学生交待观察、记录、分析的任务和目的。例如,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过程中需要适时观察发酵液的颜色、体积、液面等微小变化来初步判断发酵的程度,这一步很关键,最后再用化学方法等加以鉴定。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和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学生的观察很重要。

3.教师演示关键实验步骤

受教材篇幅的限制,高中生物选修1教材中并没有介绍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知道原理,但对整个过程如何操作,却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教师补充,演示关键实验步骤。比如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过程中发酵瓶的冲洗和封闭充气口;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装瓶的步骤;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装坛的步骤。

高中生物选修1的实验教学在农村中学的实施还是有很多的局限性,随着以后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及教师对教学的优化与改善,相信定能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实验教学。

篇10:高二选修三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作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

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标准>>、<<模块指导意见>>,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安排,努力把握好新课改方向,掌握授课难度、范围,扎实做好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工作,切实做好会考复习工作,为学生全面通过会考而努力钻研教学。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

1、课程标准对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的界定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时间和探究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内容包括5个专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以及《生态工程》。

知识方面: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让学生了解这些现代技术的原理、操作过程和在社会上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力方面: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压力较重,疑难问题力争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吃透。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和实例,逐步培养学生整理笔记、课下及时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解答问题时规范学生用准确的专业术语表述和书写;努力纠正文科生的认识问题,引导他们不能凭借个人的喜好听课,确保阶段性目标——会考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三、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截止到期中考试,生物教材的新课将结束必修第三册教材,截止暑假将完成选修1的教学任务。此过程要立足教材、用好<<课程标准>>、<<模块指导意见>>,努力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另一方面结合具体主干知识、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加强横向联系,将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措施

为了切实搞好本学期的教学,拟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模块指导意见>>,加强落实“生本思想”,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有积极性主动寻求发展,使生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了解科技新进展和懂得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的主渠道。

2、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研究,注重学生、教材、教法的研究。及时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模式。积极稳妥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树立以教研求发展,向教改要质量的思想确立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和管理。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次由专人负责主备,其他教师协助补充,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各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市、县两级的各种教研活动,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生物学科的新信息,课改的新动向,达到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的目的,为我校高二生物教学把准方向,尽量缩小与城区同等学校的差距。

4、切实抓好会考复习工作,争取早结课,留出时间充分复习,尤其是对各班学习不是很努力的学生,更要分外关心,使他们有通过会考的决心和毅力,争取全员过关。通过对会考知识点的全面复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培养做题的质量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学 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要积极同科组教师互听互学,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6、对于理科学生,要抓住会考复习的机会,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理解透彻,为高三的复习扫除障碍。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谈心,加以指导和鼓励,主动配合年级、班级做好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疏导工作。

篇1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 知识点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基因工程又叫?基因工程的操作水平? 2.基因工程中用到的工具有?工具酶有?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主要来源?作用特点?切割后的末端有?切割的化学键为? 4.DNA连接酶分为哪两类?起作用时分别有什么特点?连接的化学键是? 5.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运载工具是?使用这一工具的目的是? 6.作为运载体的条件是?

7.常用的运载体是?其它运载体还有? 8.比较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为哪几个?哪个步骤是关键步骤? 2.什么是目的基因?获取方法有哪几种? 3.什么是基因文库?分为哪几种? 4.获取目的基因的有关信息有哪些?

5.PCR技术是什么?PCR的原理?需要怎样的条件?(引物、模板、原料、酶角度、加热角度回答)

6.基因表达载体又叫?(重组DNA或重组运载体),其组成是怎样的? 7.什么是启动子和终止子?标记基因的作用是? 8.基因表达载体的功能是?

9.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又叫?是指?

10.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是哪种?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 11.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具体操作程序怎样?

12.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的方法怎样?原核生物的哪些特点适合其做受体细胞? 13.目的基因的检测内容有哪些?(分子水平3点及个体水平)分别怎样检测? 14.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关键是?

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哪写方面?(3个,17页第三个自然段)。2.抗虫基因是?来自? 3.培育抗虫作物的有点是?(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4.什么是基因治疗?分为哪两种?

5.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将?与?重组在一起的 6.基因芯片的原理?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蛋白质工程是指?其基本原理是?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

3.蛋白质工程方法制成的电子元件的特点?

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原理是什么?

2.不同的细胞全能性的比较。(分三个角度:①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③分化程度高低的细胞)3.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4.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需要的条件。

6.什么是外植体?愈伤组织?什么是人工种子?紫草素是从哪个结构中提取的? 7.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

8.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是什么?终点是什么?意义是? 9.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

10.去除细胞壁的方法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11.什么是微型繁殖技术?特点是? 12.什么是脱毒苗?怎样培育的? 13.比较杂交与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工程

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最基础的技术手段是? 2.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原理是? 3.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4.什么是细胞贴壁?什么是接触抑制? 5.什么是原代培养?什么是传代培养? 6.为什么选用幼龄动物的组织或胚胎?

7.如何使组织分散为单个细胞?这说明细胞间的物质是什么?能不能用胃蛋白酶? 8.制成细胞悬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培养细胞的培养瓶或培养皿应具备什么条件? 9.贴满瓶壁的细胞要如何处理才能继续培养? 10.细胞培养50代以后有什么变化?

1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是?(4点,注意理解4点内容)12.动物细胞培养时如何保证无菌无毒环境?(3点)

13.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为O2和CO2,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14.动物细胞培养基中特有的成分是?为什么要加这种成分? 15.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否都要形成个体?

17.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能产生一个个体吗?为什么? 18.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怎样?原理是什么?

19.动物体细胞核移植为什么必须先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核?用到的具体技术有? 20.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最少说出3点)

21.什么是细胞融合?何为杂交细胞?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什么?

2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哪些?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诱导手段区别是? 23.生产抗体的传统方法是什么?缺点是?

24.写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并能准确描述一次注射、二次筛选、三次培养是什么? 25.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 26.单抗制备的两个关键步骤是?

27.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是?生物导弹中瞄准装置是?炸药是?

胚胎工程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1.胚胎工程的概念。2.精子的发生场所、时期。

4.精子变形时细胞核、高尔基体、中心体、线粒体及其他物质分别变为哪些结构? 5.高尔基体、线粒体转变为其相应结构的原因是什么? 6.卵子发生的场所是?什么是卵泡?形成的时间是? 7.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的时间是? 8.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的时间是? 9.受精的标志是?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 10.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是?

11.受精作用的场所是?准备阶段包括?这些阶段具体过程是? 12.受精作用过程中的顶体反应是指?穿越的结构有? 13.受精作用过程中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 15.受精作用之后的胚胎发育包括哪几个阶段?

16.胚胎发育过程中从受精卵到原肠胚胚体的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7.哪一个胚体的细胞属于全能细胞?含有的细胞数目大约为多少? 18什么是内细胞团?什么是滋养层细胞?分别发育为什么? 19.囊胚腔在哪个胚体?原肠腔在哪个胚体?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1.不同动物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是不一样的,请分别举例说明。并进一步说出采集后的操作。2.精子的收集方法有?

3.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精子获能的方法及过程。4.体外受精作用的完成必须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5.胚胎的早期培养中,培养液的成分有哪些? 6.不同动物胚胎移植的时间不同,请分别举例说明。7.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以检查?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1.胚胎移植的概念。

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是?(4点)3.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怎样?

4.对供体牛和受体牛的要求分别是什么?胚胎移植时应发育到什么阶段? 5.胚胎移植的方法包括? 6.胚胎分割的概念。

7.胚胎分割移植的时期、注意事项是?。

上一篇:我再也不胆小作文下一篇:16字励志六班班级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