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在管理的应用

2023-06-06

第一篇:erp系统在管理的应用

ERP 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公司ERP管理系统在公司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曾瑞勇

摘要:本文从ERP管理系统的特点结合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内部控制的措施入手,阐述了在公司ERP管理中如何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 关键字:ERP、内部控制、ERP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已经离不开ERP系统管理。而基于E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内部控制有效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地实现。

1、 内部控制和ERP管理的定义。

1.1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1.2 ERP定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公司资源计划,是融合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的管理信息化系统。ERP管理的应用是运用公司先进管理理念以信息化管理手段把公司内的所有资源(人、财、物)信息化、集成化,使其协调动作,从而实现公司最优化管理。ERP系统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或者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的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善了公司内部控制,提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2、ERP管理的特点

ERP 系统管理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原有业务流程,实现流程化、程序化管理,打破部门分割,实现了公司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2.1 ERP管理是协同作业,集中管理。ERP管理的协同作业、数据集中处理极大提高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从而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2.2 ERP管理促使公司趋向扁平化管理。ERP系统管理使得公司管理部门合理设置,部门权责分明,促使公司管理结构趋向于扁平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这有利于提高公司法人治理能力。

2.3 ERP系统管理是流程化管理,它使得公司日常业务流程化,使得公司员工岗位责任明确,形成相互制约,确实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能力。

2.4 ERP管理是系统管理,它大大避免了人为管理的随意性,保证财务控制、预算控制,业绩考评控制的独立性,极大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 2.5 ERP系统管理的开放性(有管理的开放)。

通过对ERP系统管理的主要特点的分析,ERP管理能极大的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3、 运用ERP管理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效率。

我们谈公司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公司的内部控制要素和内部控制措施,一个完善的公司内部控制是离不开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措施与控制手段-ERP的完美结合。

3.1 风险评估,公司运用ERP管理前要对公司的风险(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在ERP实施时重点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纳入公司ERP实施事前的考虑范围。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公司必须制定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在充分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后,实施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并把公司的风险应对策略在公司ERP实施时体现在ERP运用管理中。利用风险评估手段确定公司中关键的业务流程及ERP控制的关键点,对整个流程和内部控制进行评审,确定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把上述关键点体现在ERP实施管理中。 3.2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结合公司ERP系统管理,分析如下:

3.2.1公司的治理结构,比如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分工制衡及其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权限,各机构尽量扁平化,部门的管理职能不能有重叠,即各个部门权责、权限必须分明;

3.2.2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明确,保证信息通畅流动,这是公司ERP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3.2.3ERP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能力。由于ERP 管理下的内部牵制和流程化管理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有效性,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3.2.4ERP管理便于公司文化管理。ERP管理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化管理,使得公司内部每一个机构和职工成为ERP系统的一部分,而促使公司管理趋向扁平化。这利于公司核心文化和管理理念的传递到每一员工,这一点在集团公司中体现的特别明显。 3.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公司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3.3.1 ERP管理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容易实施,避免人为干扰。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它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公司ERP管理流程设计时应重点把握“内部牵制关键点”的设计,在建立ERP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内部牵制关键点,并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3.3.2ERP系统管理提升授权审批控制能力。公司ERP管理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1)授权审批的范围;(2)授权审批的层次;(3)授权审批的程序;(4)授权审批的责任。把授权审批体系嵌入在ERP应用管理中,ERP系统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可避免人为干扰,随意授权。这里特别指出,特别授权一般不适用在ERP应用系统中进行系统管理。

3.3.3会计系统控制。ERP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系统。ERP管理应用下的财务管理系统控制能够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快速和准确记录、归集、分类,进而达到实时控制,条会计系统控制能力。 3.3.4便于实行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2)定期盘点和核对。(3)限制接近。公司ERP管理中的财产保护控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随时调用财产记录,并明确了财产接触的授权人员,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直接接触。

3.3.5 ERP管理是信息化、流程化管理,这提高公司的预算控制效率。公司ERP管理使公司管理趋于扁平化、流程化,这使得管理的高层能快速实施预算管理,这一点是其他管理系统无法比拟的。它极大提高的预算控制的效率,进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3.3.6提升运营分析控制能力。公司ERP管理下,由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借助ERP运营分析工具,提高了运营分析控制能力。

3.3.7完善绩效考评控制。公司依靠ERP管理系统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能快速、准确对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避免了人为干扰的因素,这一点在集团企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ERP管理系统设计是流程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把上述控制措施有机融入到ERP管理中,这有利于内控控制措施的实施,避免了过多的人为干扰,提高了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能力。

3.4 ERP系统管理提高了信息与沟通能力。

信息与沟通是指单位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在公司ERP管理中,数据的记录、传递信息化管理,有力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用性,为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提供有力保证,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这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

3.5 ERP系统管理提高内部监督。

由于ERP管理流程化管理下,内部业务一环扣一环,使得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很容易被发现,这有利于内部控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4、ERP管理下的内部控制的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基于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公司应根据ERP管理的流程化管理结合内部控制措施设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ERP管理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关键要建立岗位分工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关键点;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权利、义务和工作范围;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并根据上述要点设计合理的流程化管理。下面以“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为例子进行说明: 4.1岗位分工控制

4.1.1在ERP系统中建立和明确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销售部门(销售)、财务(收、退款)、仓库(出库)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4.1.1在ERP系统中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分别设立,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4.2授权审批控制

4.2.1在ERP系统中明确审批人员对销售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未经授权人员不得经办销售与收款业务。 4.2.2在ERP系统中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4.3销售与发货控制

4.3.1在ERP系统建立销售预算管理制度,并确立销售管理责任制。

4.3.2在ERP系统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和赊销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这一点必须结合授权审批实施。

4.3.3在ERP系统明确规定销售谈判、合同订立、合同审批、销售、发货等环节的岗位责任、职责权限及管理措施。

4.3.4在ERP系统建立销售退回管理制度。销售退回须经过授权销售主管的审批。 4.4收款控制

4.41销售收入及时在系统中进行销售结算并在ERP系统中记录。

4.4.2在ERP系统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4.4.3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款项。 4.5 定期检查ERP系统中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及其关联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发现以纠正,完善ERP管理的内部控制。 4.6所有的销售与收款业务必须在ERP系统中完成。

5、ERP管理下应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由于ERP系统管理的开放性和数据的集中管理,外部人员和未经授权人员较为容易获取数据信息和系统容易遭受人为攻击,所以,ERP管理下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如下:

5.1ERP系统开发、维护与应用必须有明确授权,且开发、维护与应用层授权不能重叠。

5.2加强计算机病毒控制。由于ERP系统开放性,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容易遭受破坏,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以维护ERP系统安全。 5.3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培训,降低道德风险。

5.4 加强网络安全控制,包括:硬件设备安全控制、系统软件安全控制、信息安全控制、系统入侵防范控制、交易安全控制,以保护ERP系统应用安全。 结论:ERP 系统管理全方位改变公司的管理环境和管理理念,并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在公司管理实践中,若能把公司内部控制与ERP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公司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ERP 系统平台承载内部控制,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1. 成善学.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总会计师,2010. (03) 2. 吕华.ERP 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思考[J]. 时代经贸,2008,(12)

3. 丁传云. 借助ERP的集成平台_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 财经界(学术版),2009(07) 4. 冯伟. 在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探析. 中国总会计师,2009(07) 5. 戴世青. ERP 系统条件下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10(05)

第二篇: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1,2)

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1) 在财务管理日趋细化、的要求日渐提升的今

天,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激烈竞争的社会。从内部来说,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增长。客户对于商品的选择从满足基本需求到追求个性化需求,为了适应这个需求趋势,企业同样要改变其生产模式,必须探求新的方法以解决新经济环境中提出的新问题。ERP所提供的新的工作平台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必备条件之一,它能全盘掌握企业信息,并能清晰地提供决策所需资料的数据处理系统。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将帮助企业的财务领导在理念、技术、方法的运用等多方面进行革新。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ERP系统的运用自然有其优势,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也应该注意相关问题。

一、ERP环境下财务管理系统与传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差异以及存在的优势

ERP系统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综合集成管理,具有集成度高、信息处理及时等优点。同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着诸多差异。

首先,会计科目不同。在ERP系统中,会计科目由集团总部进行统一设置,分公司以及子公司无权进行修改,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财务数据是按业务发生的性质进行统一组织的,有利于系统编制合并报表。对于往来类和成本费用类科目,可采用辅助核算模式,突破了传统财务管理系统设置多级明细科目的思路,更有利于进行数据集成控制。

其次,数据范围和采集方式不同。由于实施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改善,信息集成不仅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录入,更重要的是信息集成有效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高了。另外采集和处理的信息相当广泛,它不仅采集和处理财务信息,而且还采集和处理非财务信息,供各相关部门享用,数据的一致性可以消除数据的重复和冗余。

再次,会计凭证生成方式以及会计信息输出方式不同。不同ERP系统中,业务部门完成诸如采购入库和销售等工作的同时,财务系统中会自动根据预先设置,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则可直接进行审核,如发现错误则通知业务人员进行修正。这样可保证发生业务的同时,财务情况也能同时反应。在会计信息输出过程中,它将大部分业务数据都是以原始的、未经处理的方式存放,大部分处理是记录业务的个体特征和属性,分类、汇总、余额计算都放在查询输入过程,可方便进行组合查询,准确生成所需财务报告数据,比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处理数据更为简单方便。

总之,ERP财务系统节约了会计凭证的生成时间,能及时查询和汇总子公司或分公司业务和财务信息;缩短了财务会计报表的生成时间,内部报表和分析报告形式更加多样化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舞弊行为。同时,财务业务一体化,也为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能够将资金控制点设置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节约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ERP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综合集成管理,具有集成度高、信息处理及时等优点,但是ERP财务管理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财务人员在应用时也应该注意,保证ERP系统在企业中的良好运用:

1、要注意初始数据的正确性

ERP财务系统属于数据集成系统,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信息处理及时、集成度高,减少了重复录入的工作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采用ERP系统下数据录入途径唯一,大部分财务数据直接来自于销售、采购、生产等业务子系统,财务人员无法控制原始数据的正确性,一旦原始数据出现错误,就将影响所有信息使用者。

(1)对于采购系统,ERP采购管理作为整个ERP的一部分,对外它联系各级供应商,对内它连接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直接涉及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传递,对公司整个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采购部门的原始数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影响到成本的核算以及销售系统中应收应付工作,一个基本点出现错误,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着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因此,采购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以后财务数据的录入工作,需要密切注意,毕竟采购是整个系统的初始关键环节。

(2)对于成本控制系统,企业计算成本目前一般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计算,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初是为了提高制造费用向产品分配的精确性,因而作业成本核算的难点主要是制造费用分配到作业形成作业成本以及作业成本向目标产品的分配。ERP系统中的作业成本计算并不那么简单,用信息系统来实现它是比较复杂的成本归集和分配的过程。在ERP作业成本控制系统中,计算作业成本要输入某特定期间的资源成本、成本动因数量、产出量和其他数据。资源成本的数据可以从ERP系统中的财务系统中取得,对于无法从财务系统中取得的数据可以手工输入,这样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成本动因是资源成本向作业,作业成本向成本目标分配的依据,所以成本动因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作业成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ERP成本控制系统中,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初始数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财务数据是否正确,成本计算是否合理,也就影响着销售系统的运行,进而影响到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因此,财务人员在输入或者调取数据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尽量避免失误,保证整个ERP财务系统有效运行。

(3)对于销售系统,应付账款是企业处理从发票审核、批准,支付到检查和对账的业务,应付账款系统同ERP其他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采购系统录入的采购发票可以传入应付账款管理子系统,通过应付账款子系统进行应付账款的核算,应收账款系统录入的销售发票和其他应收单据同样可以直接与应付账款管理

子系统进行应付冲应收的核算,应付账管理子系统生成的往来账款凭证可以传递到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与应付账款管理子系统中的应付票据可以进行相互传递。从应付账款系统可以看出应付账款系统与各个系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同理,对于应收账款,销售系统录入的销售发票可以传入应收账款管理子系统;采购系统录入的采购发票可以直接与应收管理子系统进行应收冲应付的核算,应付系统录入的采购发票和其他应付单据同样可以直接与应收管理子系统进行应收冲应付的核算;应收管理子系统生成的往来款凭证可以传递到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与应收管理子系统中的应收票据可以进行相互传递。销售系统中应收应付账款控制着企业的成本以及收入,是整个企业财务系统的核心环节,应收账款系统同应付账款密切相联系,同时它们同采购系统、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密切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财务供应链体系,因此,如果初始环节的数据出现错误,就会使整个资金链条断裂,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这样的问题。

为了保证财务初始数据的正确性,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以控制,可以加强内部各个部门的及时沟通,要关注数据的准确性问题,减少出差错的概率,要注意时刻保留纸质原始凭证,在对账过程中,要及时同原始凭证进行核对,要保证两套账本保持一致,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要注意整个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下,大多存在的是手工方式的财务控制行为,而目前的ERP财务系统改变了原有的财务运作模式,企业固有的财务控制流程必然随着ERP的引进而发生变化,如果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所需要的财务控制环节以及方法,就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内部财务控制缺失的风险。在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出纳只有权限查看与银行存款以及现金相关的账簿,毕竟都是原始记账凭证,只要有人进行管理,严格内部控制,就会使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保持有效。在ERP系统下,账簿查询仅仅是一个查询功能,在计算机操作环境下运行,输入不同的科目作为查询条件就可以查询到各个相关科目的账簿信息,如果在引进的过程中忽略或者系统不支持科目的数据权限控制,那么出纳就可以通过整个系统查询到其他会计科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内部控制就会失效。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这一内容,分析手工状态下的内部控制如何运行,然后财务部门要全面整理系统启用以前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保证内部财务控制整体有效运行。

3、要注意财务人员分工以及权限的设置问题

ERP坏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要求对现有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是一种管理创新,同时它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操作能力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其次,在ERP环境下,财务人员的角色发生变化,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下,会计人员直接处理的业务逐渐减少,但是需要接触到整个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要学会处理好整个系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另外,财务人员还需要利用整个系统进行财务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注意一系列问题,ERP系统改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与权限,这就有可能阻碍ERP的实施进程,对此,财务人员应该积极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而不能对此有所抵触。其次,企业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掌握ERP系统的基本操作、运用技巧以及ERP

理念的财务人员也很可能会流失,这部分掌握ERP系统的复合型人才的流失,短期内不会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培训费用来说对企业可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因此,企业必须密切注意这一点,在做好相关培训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要让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企业管理者要对分工的变化以及权限的配置问题同财务人员及时沟通,避免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企业管理人员要及时记录在ERP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知识,要及时存档管理,在人才出现大量流动时不令企业陷入被动的局面。

三、结论

通过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为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便利,ERP财务系统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扁平,信息沟通更加合理,实施后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多的是体现员工的意识理念上跟上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升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ERP财务系统为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密切注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ERP财务系统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第三篇:MES系统功能在ERP系统中的应用

很多的人认为有了ERP系统,MES系统就不用引进了,这种观点对吗。我们知道ERP系统是生产计划管理层,而MES处于ERP系统和生产执行层的中间,是制造执行系统。很多的企业,ERP系统和MES系统是一起引进的。因为每一个ERP项目都需要一个MES功能。 MES系统的功能很多都是要靠ERP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的。理由有很多,下面就来具体的看看原因。

一:ERP上微小的变动会造成大影响.ERP级别上的策略和市场改变造成的影响几乎是生产级别上的变动的10倍。因此,应该专门制造一个生产系统,用于管理生产过程中产量和生产速度的变化。

二:ERP不是车间级产品。尽管ERP系统包含着生产执行的功能,但目前没有一个ERP系统可以实现每生产一件就更新一次的功能。车间生产系统和ERP系统对“实时”的解释不同:ERP是从典型的企业战略管理角度上解释,而MES则是生产过程的实时概念。生产系统需要作为一个满足客户,监管机构,供应商以及内部员工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无缝的整体。这,显然更适合MES的概念。

三:供应链需要在战略或商业级以上的层次整合起来。如今,公司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两个公司之间的事了,而是两条供应链之间的事。这也意味着提高效率不仅要从战略或商业层面上进行改善,而是要从整个供应链改善。信息整合只能从车间级开始的各个层次开始整合起来。只有具备及时,准确的信息流。供应链才能高效的运转起来。

四:ERP所提供的信息和生产人员所需的信息不同。不同需求的员工不仅信息不同,而且所需信息呈现的方式也不同。传统的ERP项目的界面是为那些分析,决策者设计的。在生产部门中,由于变化更快,应该更快的呈现这种变化。生产过程中,通常不会去分析过时的静态数据,而是会去分析正在发生的信息以及趋势。不同职位的人,需要的信息种类不同,系统呈现的方式也就不同。

五:对于企业的生产中,很多的时候ERP系统扮演的计划的制度者,而MES系统则是一线的主管,从决策层来领取生产计划,交给MES系统执行,将生产中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计划层。前者用来策略制定,而后者则是操作层面上的东西。知道怎么做的人给知道为什么的人做事,知道为什么的人需要知道怎么做的人实现他们的想法。这是一种很重要的互相依存的关系,因此企业在实施MES系统时,最好是MES和ERP系统一起实施。

文章来源:乾元坤和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红蜘蛛SEO推广交流群 342761987

第四篇:浅谈ERP系统在公交机务中的应用

屠伟文

摘要: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随着现代公交的快速发展,公交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升级,公交企业引进ERP管理系统将对公交企业的转型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本论文将从公交ERP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阐述ERP系统对公交安全管理带来的作用。 关键词:公交ERP管理系统、信息化、公交机务

2012年是江苏省公交优先发展实施年,是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公司确定的公交转型升级年。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重点目标,坚持创新管理,推进转型升级,在打造“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和谐公交”的征程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常州公交发展方向的定位是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管理体制,这对百年历史的公交系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这同时给各公司车辆保修资料信息的传输等带来了极大的效率。传统的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所形成的多部门组织模式, 靠的是各专业管理人员的手工操作,其数据不能共享。碰到实际问题要层层汇报,信息沟通迟缓, 错失最佳的处理期,使企业的效益降低 20世纪后期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极大的冲击。为了更好地在市场经济中生存, 就必须积极引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更好地使传统型企业转变为现代型企业。

一、公交ERP管理系统简介

智能公交ERP系统采用微软最新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开发平台,多层框架结构,web service 技术,Brower /Server模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以满足数据量大、分布广、实时性强,安全稳定的系统要求。系统模块化设计,分为调度指挥系统、运营管理系统、机务管理系统、计划统计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人事劳资系统、总公司查询系统等,这些系统中设置了相关部门的子系统。

二、公交ERP机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首先, 引入先进的ERP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公司实现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控制,并且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常州公交已经实现了各管理部门间的连网, 建立了公司的网络管理系统。公司局域网提供的数据可供公司各职能部室和各营运分公司浏览查询。另外,公司还建立了常州公交集团公司网站,为宣传公司状况、动态等以及创造更多商机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最近OA办公系统的正式启用,各分公司保修厂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交换数据,真正做到能动态反映各基层的情况。

其次,引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顺应了机务系统改革的要求,并且引发新一轮改革。机务系统是为各营运单位服务的一个重要部门。其信息管理主要包括:车辆小修报修管理、车辆维修材料费用管理、发动机管理、轮胎管理、在用车辆百公里油耗管理、编制合理的保养计划,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则是主攻课题。信息化的着眼点已不仅是如何设计软件来提高效率,而是尽可能将各级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大大减少传统的管理层次,组成精简的管理机构。因此,公司建立了数据信息化平台,在此平台上共享信息资源,把这些相对独立的管理内容和程序,通过信息化处理后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

小修报修管理是机务系统管理的一个难点, 也是管理工作的重点。首先是确定信息传递的内容:报修车号、报修项目、报修人、报修时间、检修人、检修完成时间以及工作人员。车辆报修实行现场电脑报修, 工作人员打印一式二份报修单,一份交报修人,一份交检修人。如果该检修项目在三天内曾报修过,电脑会自动有“重复报修” 提示,并在报修单上显示。当检修完毕, 工作人员将检修信息及完成时间输入电脑, 就完成了一项报修及检修工作。

小修报修系统软件还提供各种类别数据分析查询功能。此数据为各营运分公司、物资供应公司、保修厂提供了全面、有效的数据。保修厂可以通过检修人员的数据分析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进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生产情况,调整生产任务,提高修理质量。物资供应公司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数据分析,进行材料费用研究,为公司控制材料费用提供有效及时的数据。各营运分公司可以通过对分公司所属车辆的数量,进行材料费用、营运费用分析,及时调整营运生产任务。分公司各车队分散在市区各线路终点站, 因此给机务管理更增加了难度。过去,车辆报修信息至少二天, 甚至于要三天才能反馈到分公司,给正常营运带来一定影响。现在能做到每天更新数据,并对当天的数据进行分析, 指导营运,达到了及时、正确、全面的要求。

在这套软件中还设计了各类车型、各种项目、一定时间检修内容等数据统计功能,产生月、季度报表,这为技术部门进行质量和车辆运营状况分析带来很大的方便。

修理材料费用的管理是机务系统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该项目的特点是能将领用材料的车辆、领用人及时反映出来,可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又能把该材料的生产单价反映出来, 制约了在采购材料中的一些不良倾向。还能将各车型、各分公司的原始费用总额和千公里的材料成本统计出来,并打印成各种有关报表。该项目使用后, 公司的修理成本一直处于低平态势, 为实现成本管理目标提供了依据。

保养计划的编排对于安全行车、正常营运秩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保养工艺规范要求和各级保养的间隔里程,保养计划的编排是把每天车辆实际行驶里程输人本软件系统。现在每周编排一次保养计划,保养计划编排好了之后在网上发布,保修厂根据保养计划制定生产任务, 营运分公司也可以及时的安排车辆进场保养,保证车辆营运正常。

编排保养的里程数据来自于每辆车每天行驶里程的积累, 发动机管理和轮胎管理的里程统计均可使用此数据,真正实现数据共享。

综上所述,ERP信息化管理,能使定性概念转变为定量分析,从凭经验判断转变为用数据说话来引导决策,使决策更具准确性、前瞻性。同时,实行电脑信息化管理,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熟悉企业营运状况的专业化电脑技术人才队伍,提高了企业内管理人员的索质,完善了机务系统管理,进一步深化了机务系统改革。信息化管理是当今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在新旧管理模式的交替时期,我们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信息管理,使机务系统管理真正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ERP系统在我国印染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生意社3月14日讯

我国印染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课题,而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除了先进的设备仪器等硬件条件之外,先进的印染企业管理则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条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印染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规模化、效益化的发展要求。而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代表了更为先进的方向,其中,典型的ERP系统在许多行业中已经被成熟的应用。特别指出的是,ERP系统在纺织生产和服装生产中也已成功的应用,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印染企业的ERP系统应用是大势所趋。

1.ERP系统在印染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1.ERP系统简述

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是面向供需链的集成管理,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软件为载体,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简要说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并最终实现对企业资源信息的管理。

ERP系统的应用丰富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2]:第一层次即ERP管理系统,其作为一个基础平台;第二层次是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各环节、各机台都纳入该系统;第三层次是在各生产机台上配置的,用于工艺参数自动测控的数字化设备,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

总的讲来,ERP系统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的一体化管理的管理系统。ERP系统的核心思想就在于对于供需链的控制。

1.2.印染企业ERP系统中的管理思想

深刻的理解ERP系统内在的管理思想是企业了解ERP,选择ERP,用好ERP的关键。尤其对于具备实施ERP系统条件的印染企业在开发实施ERP系统时,将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理念注入ERP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紧密结合了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发出的ERP系统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在具体实施时能减少企业调整适应的周期。

在ERP系统的IT外衣下,蕴含着长期积累和吸收的管理思想。[3]ERP系统不是程序开发、数据库链接和硬件网络等IT技术的简单组合,其正真的核心是基于IT技术手段所要实现的是对于企业所有资源的整合与控制。

现代印染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企业订单呈现小批量、多品种、速交货的趋势,二是企业组织生产所需原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三是印染加工工艺流程长,工序多且各个环节联系紧密,四是印染企业多为外向型企业,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管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复杂。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印染企业在生产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参数,需要频繁的信息交互。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交流不畅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提高效益,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由此,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快速平稳传递的需求是发展ERP系统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驱动力。

目前企业管理中对于供应链和需求链的管理,许多企业更加倾向于通过管理来实现成本控制,即更为注重供应链的管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误区。悉尼工商管理学院的DavidWalters的研究指出,供应链管理与需求链管理之间的联系相当脆弱,尤其是对于需求链的管理实际上对于企业而言更为重要。ERP系统的建立,同时强调了对于供应链和需求链的管理,无疑更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1.3.ERP系统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当前,ERP系统已经逐渐由大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向中小规模、传统产业转移,印染产业的上游纺织企业及下游服装企业都在ERP系统上有了成功的实践,ERP在印染行业中正处于应用推广阶段。

1.3.1.中、日、韩印染企业管理比较

中日韩三国的印染企业的生产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层次,三国的印染产品也各有特色。目前中国在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日韩企业在印染新产品的开发上却更为擅长。尤其要指出的是,日韩的印染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升级,而中国印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比较分析得出,三者的管理还有深层次的差异。

日本印染企业管理严谨而系统化。以日本PAKARGB印染公司为例,其厂房布局合理,采用自动库房设计既节约了空间又使得产品摆放更为整齐。同时为了有效利用热源,高温高压染色机另外套上保温层,提高保温效果。不仅仅是严谨管理,日本印染企业的系统化管理也十分突出。拥有百年历史的泷定名古屋株式会社在资料保存上也很有特色。该企业的资料的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世界的流行面料(包括当时的中国纺织品样本),虽然时间久远,但资料中的布样摆放依然平整有序。

韩国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普及化、实用化。数字化技术是韩国染整业技术领先的关键,韩国的印染企业中有针对化验室、生产车间使用的诸多数字化管理设备,最有特色的是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设备能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正是以上的基础使得韩国印染企业实现了减员增效,同样一个日产10万米的印染厂在中国需要300左右的员工,而在韩国只需要100左右的员工,用人是中国同类企业的1/2~1/3左右。

中国印染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与日韩同类企业相比尚有一段距离。客观的说,许多印染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企业依靠国家政策和政府保护的思想浓厚,开发市场的意识薄弱,决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6]中国的印染企业在企业管理的严谨化、系统化上还不尽如人意,许多企业单纯的以绩效管理作为管理手段往往存在很大的质量控制上的隐患。同样的情况下,韩国印染企业却在管理中推行员工收入与个人产量脱钩,避免因赶任务而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在数字化设备的应用上还达不到普及和实用的程度。

1.3.2.中国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分析

目前中国的印染企业已经具备实施ERP系统的基础,实施ERP系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基础平台的ERP管理系统,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技术水平,存在的差距较小。见诸报道[7-8]的深圳中冠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开发的“深中冠ERP系统”和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的ERP管理系统都体现了中国企业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增长。

与日韩同类企业相比,中国印染企业最大的不足在于管理的第三个层次,即在各生产机台上配置用于工艺参数自动测控的数字化设备数量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由此导致在信息化管理中不能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印染产品生产的重演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保持产品质量稳定的工艺参数有几十个之多,要将这些参数控制在工艺允许的范围之内,单纯的依靠人力是很困难的,这项工作由计算机取而代之是必然的选择。

此外,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印染企业在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上的某些不足。ERP系统作为信息交互的平台能使整个企业生产管理类似于一个供需链,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如果同时配备数字化的设备更能实现管理者对各类信息和数据参数的实时掌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适应小批量、多品种、速交货的生产方式,为减少用工、降低生产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中国印染企业应用ERP系统的进展与前景

2.1.中国印染企业ERP系统开发的背景

中国的印染企业开发应用ERP系统主要是为了应对由于先进设备的快速增长与信息化严重滞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包括:生产能力快速增长与信息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印染色彩的高要求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的矛盾;先进设备与技术参数的矛盾;印染装备技术快速扩展与管理能力提升缓慢的矛盾。

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正是基于解决以上诸多矛盾的需求,而且ERP系统中各个模块化子系统能针对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2.2.印染企业ERP系统发展的各阶段

ERP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由调研开发ERP管理系统到整个系统运行自如,需要经过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阶段、MRP(Materialrequireplanning)阶段、MRPⅡ(Manufactureresourceplanning)阶段、ERP阶段。

MIS阶段,企业需大量的采集原始数据,该阶段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要具备查询和汇总等工作的功能。尽管MIS处于ERP的起始阶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不高,但该阶段是一切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Rong-RueyDuh等对于台湾一家实施ABC管理系统进行ERP管理的纺织企业的长期观察研究表明,如果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采集,ERP管理很难发挥实效。

MRP阶段,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管理,旨在借助计算机实现对生产、订单、库存的管理,满足企业根据订单展开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还能方便企业掌握物料需求信息和实际库存信息,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目标。

MRPⅡ阶段,在前一个MRP系统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的管理,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功能。此外,还要将财务系统纳入该系统,在企业内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系统。ERP阶段,该阶段高度整合前面各个阶段的功能,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ERP系统将企业内封闭的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对接,实现对整个供需链的全局控制,成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平台工具。

目前,具备一定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印染企业多数处于MRP与MRPⅡ阶段,一些规模型企业正处于向ERP系统过渡阶段,少数企业已经实现了ERP系统管理。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顶级的印染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基于ERP系统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而规模型企业正努力构建ERP系统,现有的MRPⅡ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于此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也开始选择MRP或者MRPⅡ系统来进行企业管理。整个印染行业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上形成一个金

字塔模型,特别是底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层次的提高抬升了中国印染行业整体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2.3.印染企业ERP系统的发展前景

ERP系统是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所以ERP系统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中一个具有指向意义的发展阶段。当然ERP系统除了主要的构成不变之外,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

在2000年,ERP概念提出10年之后,美国研究机构GartnerGroup再一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ERPⅡ。ERPⅡ强调协同商务,在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在同行业范围实现一体化和协同化的运作方式,企业可以提高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收入,增加灵活性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ERPⅡ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我国印染行业的产业链完整,区域化集中优势明显,使得全行业在未来实施协同商务模式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此之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整个印染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有更大的提升,实现以ERP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3.结语

总而言之,ERP管理系统在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ERP系统实际上与印染企业的距离并不遥远。它是实现管理者管理思想的重要工具,而非一些人所鼓吹的“万能钥匙”。ERP系统的实施,为企业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只有赋予了管理者智慧的ERP系统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其整合控制供需链的核心作用。ERP系统能通过规范程式革除印染企业管理中的许多积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系统注定要走下神坛为中国的印染企业所用。

上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古代奇遇记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