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正宪老师评课

2022-06-27

第一篇:读吴正宪老师评课

读吴正宪老师的书有感,上有数学味的数学课

暑假期间,认真读了关于吴正宪老师的两本书。身为特级教师的吴老师依然依恋着她的数学课堂,珍惜着每一次与孩子们交流的机会。讲台上的吴老师以崭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策略,激发着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将我带入了深深的思考。吴老师说过:“让数学课更具有数学味”,即:“夯实数学基础、教出数学味道——数学思想、方法;

教出数学品位——数学的文化历史;

教出数学境界,教出人文精神。”因此,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结构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理想的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智慧型教师。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教研上,都永远不能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做得更好。在今天,有很多需要我们教师做出改变。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话语权教给学生等等。生活的乐趣在于努力奋斗的过程,在于创造,不在于拥有,不在于结果。可能大家都有一种体会,人一旦没事干,就会陷入无聊、空虚、慌乱、苦闷、沮丧甚至恐惧之中,同样也倍受煎熬。难怪说——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起来生活更充实了,心情也会自然的变得畅快了,犹如紧闭的窗子一打开,透进阳光般美丽!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付出的是汗水、心血和智慧;

工作的过程体验的是创造的快乐,是奉献的幸福,是分享的欣慰,是温馨的情谊!人在工作中就生活在一种特定的圈子里,生活在种种关系中,这应是人生的基础,也是生活的要义。

我曾写下这样一段课改感言:在实行课改的今天,当一名教师很幸福,学生是我的最爱!哪怕自己有多疲惫,当走上讲台时,我依然神采奕奕;

哪怕自己有多不开心,当看到学生时,我依然笑若莲花!我与学生一起在课改的路上前行,我与学生一起品味数学之美,与学生一起分享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三尺讲台上,有我的幸福、我的爱。做教师,真好!

一位教师要取得成就,必须要具有奋斗感,只有不断地努力,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那么就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当然除了不断奋斗,教师具有专业感和亲和感同样是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失因素。而一个具有智慧感的教师才是一个更完美的教师。真正的教育世界里,教师付出的全是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得上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教师无论在教育还是教学处处需要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只有具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对教育做出更多贡献,才会让教育事业发挥出更璀璨的光芒。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新课程体现出以下三大课堂教学理念:

1、生活性——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追求教学的真实性,淡化教学的纯艺术性追求,即教学语言滴水不漏;

教学环节天衣无缝;

细节处理独具匠心;

时间安排精确无误;

教学运行波澜壮阔。我们宁要有缺陷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要回归生活,强调对话、交往、互动的生成性教学。

2.发展性——发展性教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关注课堂中愉悦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3.生命性——生命化教学要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做出过这样一连串的追问:“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也许,还可以再列出一百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可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不正是我们新课程苦苦探求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生活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发展性体现了对学生的未来关怀,让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

生命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就会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认同“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一观点,认为要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丰富数学原本具有的意蕴。试想,倘若教师在课堂中只认同数学是一门技术,那么习得、模仿、练习、熟练化势必会成为数学课堂中的强势语言。生活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如何去触摸、领略数学那开阔、丰富、优美、甚而是动人心魄的一面?换一个视角,在我们的课堂中,倘若数学不再只是数字、符号、公式、规则、程序的简单组合,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高贵的精神和品格,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分享数学前行足迹中的创造、超越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和人性光芒,此时的数学,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展现在课堂?

在我的心灵深处,升腾起一种教育的精神和力量,它将使我们的教育生命同青春一样热血沸腾、轻舞飞扬。只怕心老,不怕路长。活着一定要有爱,有快乐,有梦想!

第二篇: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暑假即将开始时,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读一本书,因此,我有幸拜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在吴老师的评课中,老师们感悟着吴老师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体悟这什么叫“专业的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智慧地读课堂”。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吴老师的评课关注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评课,以学生的视角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二是注重与教师的对话,使教师在交流与思考中互相启发,提出好的观点、好的方法,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着又是智慧的奉献着。三是注重方向引领,评课不应仅仅着眼于一节课在技术层面的设计,更要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使评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教师生涯的9年里,如何将单调的数学科变得有趣生动,如何让数学课演绎成故事课等。怎么知道上好一节课呢?一直是深深困扰我的难题,我为之努力,可仍旧雨里雾里。迫切需要专业的指点。而吴正宪老师本书中精彩的点评,既“好吃又有营养”,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就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

读完《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第一辑,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总是机械的教给学生书本上已有的知识,却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教出来的效果也许并不差,但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只是一味的教,学生只是一味的学。读完这一辑,吴正宪老师告诉了我,课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展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成功,享受到幸福。

二、要读懂学生,充分的信任学生。

读完《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第二辑,我深刻的体会到读懂学生的重要性。教学是一门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可能准确的把握了教材的内容,但没有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去主动提出问题。简单的说我们忽视了交流。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的喊学生回答答案是什么,却忽视了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没有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就很难擦出智慧的火花。我们不能一味的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学生,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知道他的知道”。

三、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会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

在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第三辑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真有才”与“好失落”——评丁凤良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这一课。在这堂课里,丁老师对一学生的回答评价为“你的话不多,总是非常精要”。学生听了以后感到“我真有才”。对回答什么是直径的女生评价道“对称轴今后我们会学到”,学生听后“好失落”。不同的鼓励和评价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而在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的是学生五彩斑斓的思考,我们应该认真倾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并用心给予回应。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当学生的回答与我们的思考不着边际的时候我们甚至说了重伤学生自尊的话。读完这本书,我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是很难弥补的。一句简单的鼓励,一个赞美的眼神都会传递给学生无限的活力。

看完这本书,我真切的感受着吴老师的教育机智和人格魅力,今后我将注意把自己的听课体会及对教学的见解和感受与同事们分享,在评课交流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第三篇:《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读后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早就对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钦佩不已,业余时间我认真研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这本书,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读起来那样亲切,又感觉那样实用。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石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 ,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拜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成功的优秀教师真是要有“人格做背景”,要有高尚的师德、锐意改革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 广博深厚的教学功底。掩卷而思,我想对自己说,也想对教师说:请为学习的脚步搭台,请你利用环境、把握机遇,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因为是它让你战胜自我,超越别人;心灵震撼之余,我又上网研读了关于吴正宪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还把它整理到自己的博客中。并暗自告诫自己,从现在做起,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依托自己的专业,学习相关技能。

第四篇:吴正宪老师感悟

“触动——‘有营养’的东西都不好吃?坚守——‘有营养’的数学!创造——‘好吃’的数学!兼得——‘有营养、好吃’的数学!”

“我们要思考在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一生中只有一次的快乐童年而收获多多。”

“坚守‘有营养’的数学不仅要坚守多年来数学教学的规律,还要坚守儿童数学的规律!”

“创造‘好吃’的数学,‘好吃’的数学也就是给孩子们良好感受的数学。”

“‘好吃’的数学可能不那么严谨系统,但是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数学才是最美的数学;‘好玩’的课堂可能不那么尽善尽美,但是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

“教师要创造‘好吃’的数学,首先要改变自己习惯了的教学理念,要明白智慧不等于知识。”

“怎样创造能使孩子们儿时学习幸福,又使今后能长远发展的数学教育呢?我想只有在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孩子们的童年奉献出‘好吃’又‘有营养’的兼得数学。”

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而主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一、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于乐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讨论交流的机会和气氛,构建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进行充分的交流,并给予及时激励,如热情的话语,赞许的目光,亲昵的动作,来增强学生交流的自信心,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学生在交流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引导,这样才能发挥交流的最大作用,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的交流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善于交流

1、学会倾听。

学生要善于倾听老师的发言,也应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尤其是一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往往表现出两种情形:一是事不关己,漠不关心;另一种就是随意否定或打断别人的话,而总是举着小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这些都不利于交流的深入。因此,课堂上的“倾听”习惯是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的,而课堂语言的评价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听懂了他的话吗?懂了你再说给大家听一遍”,“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呀!”等等。教师通过这些话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要对发言者有礼貌,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不插嘴,要听出他人发言的要点。使学生在学会倾听的同时,学会理解与宽容。

2、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在交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多,而有的学生发言机会少。为此,教师要调动那些发言少的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说”是表达的一种主要形式,却不是唯一形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有的时候语言的表达跟不上思维,出现他们想到了却一时说不出来而“急死人”的场面。这时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画图、学具或非文非图的代号就成了好帮手。培养学生会用多种形式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和建议,只要合适就是好的。多一些肯定和鼓励,使每位学生都学会表达,善于表达和惯于表达。

3、学会反思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教授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学习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和学习策略,是对自己思维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是一个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唯有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自己的原认知水平。例如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样想出来的?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下次再遇到这个问题,我会这样思考了吗?他们的想法都正确吗?结果可信吗?计算有无错误?推理是否严密?有无疏漏?繁简如何?方法能否改进?我都明白了吗?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吗?还能提出不同见解和值的探索的问题吗?

如果有疑问,应该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是害羞,默不作声;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有说完的要勇于补充。学会反思,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让学生感受到我要向别人学习。

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深入交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科学思维的焦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问题,并把握好出示问题的时机和方式,才能促使学生深入交流。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问的有趣,能吸引注学生,使学生能进入所创设的情境。问题要新、奇、难度适中,问在学生的疑难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交流的兴趣。提出问题后,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对预先准备的一些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果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感到突然,说明问题难度太大或表达不清楚,教师就要恰当地给一些提示,或灵活补充一些辅助性的问题进行过渡。如果学生对所提的问题不以为然,或不经过认真思考就纷纷举手要求回答,说明问题容易,也要迅速进行调整,增添难度大一些的问题。总而言之,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和提问方式时,既要注意课前的充分准备,又要注意课堂的随机应变,确保交流的深入进行。

“教学之动、贵在引导”,通过老师有意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交流。通过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教学的资源,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丰富自己的信息量。知识在交流中实现增值,思维在交流中实现碰撞,情感在交流中实现互融。

第五篇:观吴正宪老师《估算》有感

真的很珍惜能有此次研修机会。从中能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思路方法,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可谓是受益匪浅。

听吴正宪教师《估算》一课我认为是一种享受,课堂上吴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积极互动、大胆提问并能讲述自己的想法,学生完全沉静在学习的快乐之中。现就吴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视频估算1是这节课导入的部分。吴老师引导学生就估算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就此进行讨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也大胆积极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吴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的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学生的提问激发学生对估算的求知欲望和浓浓的兴趣,也为整节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有一位同学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意思一样的问题,教师:“重复的问题就不再提”。我觉得虽然这位学生提了相应的问题,学生难免心理有些气馁,没有被老师认可而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我认为此时应该及时的鼓励该学生,虽然问题意思相同,能大胆积极的举手提出问题都是很棒的!

视频估算2是这节课的探索过程部分。由于视频模糊了一点,吴老师设计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的解题步骤看不清楚,可谓是有点遗憾!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时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避免课堂上出现尴尬的局面,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学习的过程也是积极活跃。吴老师很尊重学生的想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给予肯定。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围绕学生的活动为主,更多的让学生答题讲述自己的想法及解题的思路,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视频估算3是这节课的练习提升部分,吴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结合实际,间接的回答了视频估算1学生提出的问题,(1)我们为什么估算?(2)估算有什么好处?(3)生活中有什么好处?

吴老师的这节课我反复的看了好几遍!看完以后再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慢慢挖掘比较,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认识自己的不足才会有进步吧!总而言之这节课有很多的亮点,都是我值得学习。

上一篇:典型案例学习体会下一篇:单位卫生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