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学期高数小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一下学期高数小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重点讨论了"三学期制"实施的意义,以及"三学期制"背景下,如何结合建筑电气专业的行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

第一篇:大一下学期高数小论文

高职高数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文中通过对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及高职教育的目的进行分析,结合高职学生尤其是应用型工科类高职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分别从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探索性教改建议,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前言

高等数学是高等工科院校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工科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高等数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大学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为依据,进而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这样,势必涉及到减少理论学时,当然高数将包含在内。而高等数学服务于后续课程并能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数学基础知识及方法,为达到学时量减少的同时还要能够使得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就要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尽量以够用为出发点,结合学生专业、学生个人水平做出相应调整。

二、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高职高专,随着办学学校数量的增加,招生规模更是空前壮大。面对如此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在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就会出现种种不适应,从而达不到期望的目标值。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职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因此,许多学校对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认识有失偏颇,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作用丢弃一边,大量削减了高等数学的教学课时,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发生冲突,加大了高等数学的授课难度。

2、教学内容单一化。以工科学生为例,几乎是所有高职专业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同,没有从各专业的角度进行遴选,甚至没有与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衔接,对数学学习应用介绍不足,从而使学生认为高数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专业服务没有多大关系,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学习上的放松,主动自觉性较差。

3、扩招的结果,造成学生素质的普遍下降,且层次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相同的教学大纲,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理论知识较差听不懂,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及动力,变成被动学习,另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尤其是准备专升本的学生却感觉教学内容不够,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极难达到预期效果。

4、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抱着进入大学就是进入了保险箱,怎么都能毕业的想法,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是旷课,这样就造成了高数学习过程的不连续性,以至于前面的内容没听,后面跟不上。久而久之,就放弃了高数的学习,最终的结果就是会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进入状态较慢,也影响到本课程的学习。

5、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文理兼收的学生,许多是听取家长的意见选择专业。理科生报考文科专业的学生学习起高数来比较省力,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对于选择了理工科专业的文科考生,大部分都存在着数学底子薄弱的现象,一旦与理科考生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学习高数,就会感觉很吃力,这也是工科中大部分文理兼收学生的现状。

6、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理论学时量的压缩,虽然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但在相对减少学时量的同时想要尽可能多的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教学已解决不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上安排的矛盾。课堂上教师写说不停,总想在规定时间内讲授相对多的知识,教学缺乏互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事倍功半的结局。

三、改革措施

为适应大学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我们应对高数课程的教学做些相应调整。

首先,不能无度的进行课时量的减少。在顺应培养目的,不得不减少学时量的前提下,应依据专业所需,将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讲解。对不同的专业,可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除了必须的基础模块,还可依据专业特点,整合、优化部分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部分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因材施教,进行分级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依据他们的水平及个人意愿,划分出A、B、C班,并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分教材分内容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命题难度以学生的层次同样分出A、B、C卷依次降低的难度标准,这样,任课教师就可根据学生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同时,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就不会出现过去统一标准情况下部分学生因听不懂内容而放弃高数的学习情况,对于另一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可适当增加授课内容以满足他们日后的提升。

再次,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学生总评成绩分成两部分,其中期末考试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应用题,采用半开半闭方式,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平时成绩以学生作业、到课率、课堂表现及小测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在教学手段上,应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将传统的板书配以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技术服务于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环境。教师不必在板书上浪费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讲解中。不但能增加课堂上的信息量,还能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可利用校园网络将每章的小结、复习题、自测题挂在网上供学生复习,借助于网络进行网上答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的产物,并逐渐形成自身的体系和特点。高职教育的性质和对象决定了高数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高数任课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高等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兼具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敏.关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学,2012,09:64-66.

【2】李海涛.浅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9,24:112.

【3】田智,王喜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体会和设想[J].中国成人教育,2006,(5).

作者:行娟娟

第二篇:"三学期制"下建筑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摘 要:本文重点讨论了"三学期制"实施的意义,以及"三学期制"背景下,如何结合建筑电气专业的行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

关键词:三学期制;建筑电气;实践教学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注重学生素质;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1],实施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工学并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景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合一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2]。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培养面向建设、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其中,以就业为导向,施行长短结合的一学年三学期的教学组织形式[3],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二、“三学期制”的学期划分

从2014 年开始学院正式启动“三学期制”。“三学期制”即:秋季学期+寒假+春季学期+夏季学期+暑假,总的教学周数维持在40周,寒暑假的放假时间基本不变。

在“三学期制”的条件下,各个专业理论教学的时间主要安排在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夏季学期。就建筑电气专业,夏季学期的安排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校内车间实训、校外企业学习锻炼等环节的教学;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与专业相关的科技创新、技能竞赛培训活动;维修电工、计算机绘图员、楼宇管理师等各类专业证书的培训活动;知名学者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开放型课堂,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4]。

三、实施“三学期制”的意义[5]

1、有助于实训课程的集中安排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的两学期制,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穿插、分段进行,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兼顾实践教学,削弱了对实践教学的指导。采用“三学期制”教学组织形式,将全面调整、重新构建专业课程的设置,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使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等环节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提高各类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职业素质[6-7]

“三学期制”注重的是长学期的稳定、连续与短学期的灵活、自主相结合,给学生创造更富有弹性的学习空间。从而能更加自主地参加实践活动、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和参加技术培训等活动,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办学机制

学校和院系可利用短学期聘请相关领域的学者或企业工程师来校讲学。在短学期中,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条件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参加科技协会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身的竞争能力。短学期的设立,使各方面工作的安排更加灵活,为与企业开展各项合作活动、教师培训进修、企业实践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以“三学期制”的实施为契机,加强建筑电气专业实践教学[8]

1、完善实验教学设备

建筑电气特色明显,实验室的体系建设要体现建筑电气的专业特色、学科特色、行业特色。我们现有“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室”,“电工实训实验室”,“电工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可以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性教学环节的教材,由实验老师结合实验室设备仪器的型号编写,指导性强。同时,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在实验课程中开设综合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院系领导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一百多万进行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台的建设,现已进入调试阶段。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由学校与有关单位共同建立,借助企业的人才、技术、设备资源的优势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参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实习等实践的场所。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前,了解、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实际,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和了解工厂、企业管理模式的窗口[9]。校外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对学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们已经建成了与国研电力、济南消防、龙创节能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水平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实习基地的质量,这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基础建设,应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力求完善[10]。

“三学期制”实施以来,学生实习实训的安排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企业的生产情况,合理安排校外实习时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同时实习的现象。企业的相关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企业也从中得到了利益。

3、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顶岗实习是建筑电气专业的专业公共综合实训项目,是学生在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以后,进行的综合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中建筑电气工程图、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建筑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技术、建筑电气工程预算技术等认识的加深。同时,通过一线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能力,缩短上岗适应期,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力争提前就业。

顶岗实习是在企业完成的,并且时间比较长。为了做好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学院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企业“多方联动”的网络管理的模式[11]。我们还实行了“双导师制”,每个学生有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两个导师。顶岗实习期间主要由校外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定期到企业检查,网络、电话、邮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顶岗实习考核根据学生实习的表现和实习周记、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评定。

4、多途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能。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赛经验丰富,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候开放。竞赛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竞赛促进校企交流和校际交流,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实践教学做的更好。目前,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的积极性高,受益面广,获奖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同时,支持和鼓励学生自选课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本专业的多名教师都有过企业工作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使得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的时候既能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又能将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学院每年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教师也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实践锻炼。指导实践教学的老师均为双师素质教师。

五、结束语

在“三学期制”背景下,我院建筑电气专业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行业生产岗位需求为导向,学生为主体,从以上各个方面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为核心目标[12],全面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 2006(12):34-36.

[2]马祥兴.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析[J].教育与职业,第32期:30-32.

[3]李建刚1,王宇勍2,毛君1.三学期制机电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649-651.

[4]郝俊生,方莉,赵永祥.以“三学期制”的实施为契机,構建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2-14,17.

[5]李兴光.浅谈高职院校实施一年三学期的必要性[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年 6 月,第2 期( 总49 期):9-12.

作者简介:

王连飞(1978.11-)女,汉族,山东平度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自动控制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连飞

第三篇:文科高数课程有效测评的实践探索

【摘 要】毋庸置疑,文科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效度的高低与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正相关,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晴雨表”。本文从该课程考试的有效性所折射出来的问题来探讨教学改革。为此,在深入分析考试效度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索了从课程定位与文科高等数学课程考试目标的逻辑依赖性,从操作层面上提出了一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定位 考试目标 考试效度 考试信度

大家知道,测验的目的主要就是检查前一段时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可以说,测验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即将进行的“教”的设计和“学”的方法。然而,文科高数测验的效果却不完全是这样,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的情况并不一定与考试成绩的高低相对应,即考试效度低,且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远远大于在理工科专业测验数学时所发生的概率。应该说,这是当前文科数学教学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且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从实际结果来看,它影响了许多学生刻苦学习高数的热情,严重挫伤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对提高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一 对文科高数测验效度、信度内涵的认识

1.测验效度的核心元素

尺子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没有人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重量。这是因为人们知道尺子对测量物体长度这一目标来说是有效的,但对测量物体的重量这一目标是无效的。可见,测量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人们是否明确测量目标。效度是指实际测量到的与所要测量的目标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要提高文科高数测验效度必须首先解决两个核心的问题:(1)本测验要明确测量的目标到底是什么;(2)采用何种方式对所要测量的目标能测到多好的程度。如果一个测验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则其有效性必然是低的。本文依据当前文科高数实际教学情况,重点探索以下两种类型的效度:(1)效标效度:效标效度是指在一定的考试(测验)目标下用某次测试的分数与同学科、同内容标准测验的分数的相关系数来衡量的效度。(2)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在一定的考试(测验)目标下用测验内容对预定目标范围的知识和能力反映程度来衡量的效度,是指测试题目与测验目的、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程度。

2.测验信度的基本概念

信度是指使用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使用两份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测验分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简言之就是测验结果的可信度、可靠度,即考分的一致性。显然,一份试卷的测试结果如果缺乏信度,就没有使用价值,同时它也弱化了考试的公正性,正如前面所述的教、学的情况与测试结果相关系数低就是典型的一例。

以上仅仅是对文科数学课程考试效度与信度的概念进行粗线条描述,但如何提高效度与信度,特别是如何建构有利于提高文科数学考试效度与信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或称教学环境)则需要在更深层次上进一步探索。

二 与文科数学课程定位相匹配的考试目标

如何确定合理的文科高等数学考试目标?应该说,这是提高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之一,它绝不是想当然的事,因为它具有明显的教学导向性,为此,必须要从文科高数课程定位到文科高数课程教学观,再到文科高数课程教学设计,最后落脚于文科高数课程考试目标。然而,我们深入考察一下当下我国一些高校文科数学考试的真实情况就不难发现:首先,文科高数考试目标很模糊。其次,由于课程定位不明确,导致教学设计没有确定的方向,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很强的随机性,特别是教学方法既与课程目标不相符,又与教学对象不相称,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概率就很小了。既然教学可能是低效的,那么确定课程考试的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当然也就不存在试卷的高效度和高信度等问题了。因此,当前文科高数考试有效性低的原因绝非仅仅是教学管理严重滞后所导致,至于考核方式单一化(套用理工科高数考核方法)等只不过是问题的外显表示而已。因此,“治病要除根”,要使得文科高数考试有效,就必须有明确且与课程定位相对应的考试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课程定位开始,逐步推进,进行逻辑建构。这就是开设文科高数应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是应遵循的“硬”规律,否则就谈不上考试的有效性。

尽管对文科数学考试目标问题需要进行认真、仔细的探索与研究,但有些问题在笔者看来是明确的,必须予以关注,为此可把它概括为所谓的“三个不变和一个变”的原则。对于“三个不变”又可把它归类为三个递进的层次,即:

第一层次是注重核心知识考量的原则。毋庸置疑,它是学好高数的基石,否则就是无源之水,但它区别于理工科,有其显著的特征:(1)具有综合、全面和归纳性质的问题,旨在考量学生是否真的理解数学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2)尽量地设计简单、明了且“恰到好处”的问题,旨在让学生自己回答,并且一般能够回答,回答后学生自己有“已经初步掌握”的感觉,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层次是注重思维训练效果考量的原则。其显著的特征是:在一定的启发条件下学生应该沿着什么样的思路深入分析问题,即思考的路径问题,且对其解答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问题。考量这样的问题,旨在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做“学问”,而不是仅仅在做“学答”,它揭示的知识背后的数学思维问题,最终使学生有点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1)此类问题应进行适当分类,如是形式逻辑思维或辩证逻辑思维,还是非逻辑思维,在试题设计中渗透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且最好要有一定的比例搭配;(2)正因为是文科高数,所以绝不能陷入过度的烦琐计算或过多的隐含条件,或过度的技能技巧之中,这是文科数学考试永远都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层次是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其显著的特征是:(1)只有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次的基础上,才能对第三层次进行有效考量;(2)必须是联系实际的问题,拓宽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从社会、历史、文化等中了解数学,寻找相关的数学概念、法则和技巧,并发现问题;(3)强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具体要求就是: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等。这就是数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运用量化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

至于“一个变”原则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才的理解会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当然教育对人才规格的设计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无疑,由人才观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观发生变化→文科数学课程定位发生变化→文科数学课程目标发生变化→文科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发生变化→文科数学考试目标发生变化。

其次,不同地区的高校、不同类型的高校(研究性高校、教学研究性高校、技能型高校等)对人才规格的设计必然不同,从而对文科数学课程的定位当然不同,另外,不同的文科专业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同,导致文科数学考试目标也不同。

再次,文科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决定它所面对的是文科各个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有各自的知识结构、数学基础和对数学的期望倾向,所以文科数学教学活动是一项主体更为自觉的复杂活动,也是主体在一定环境下思维建构的一个动态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众多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每个环节中的一系列活动,由此不难得出,文科数学教学的动态性比较强,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具有动态性和过程性。显然,如前所述的那种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成绩处理简单化、评价单一化、考试内容统一化等是不符合文科数学教学规律的,亟待改革与创新。

三 提高考试效度与信度的策略与实践

1.文科高数考试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对目标比较单一的测验来说,信度和效度是一致的。因此,只要是高信度,一般就能同时保证高效度。然而,对于检测目标较多且不甚关联的异质性测验,特别对于文科高等数学考试来说,则应既重视信度,又重视效度。甚至当效度太低时,可不惜损失些信度来保证效度。

信度度量的是考试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而不涉及结果是否合理的问题;效度则针对考试测量目的,重点考查测量结果的有效性。二者之间的差别之一在于所涉及的误差不同,信度测量的是随机误差的影响,效度则是反映由于测量了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量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2.提高效度的具体措施

在前面大量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如果仅从操作层面上来考量效度,那么影响文科数学考试效度的实际因素是:从学校方面来看,许多高校对文科专业开设高数课程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甚至有些高校完全是出于从众心理来开设文科高数课程,导致对该课程的定位不明确;从教师方面来看,因为学校对高数课程的定位不明确,所以教师对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和考试目标模糊,甚至是纯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教师对课程目标和考试目标模糊,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就更加模糊,而且大学生本身数学基础就参差不齐,各级各类高校、各种专业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差别较大。这样,一方面,由于课程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是滑向理工科,就是随意选取,缺乏方向性,再加上考试目标不明确或不恰当,就很自然地发生了对文科学生完全按理工科要求、方式、方法进行考试的现象。另一方面,还是由于课程目标不明确,各个高校的文科数学教学方法和水平也相去甚远,而且文科高数既不像高中数学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规范,也不像大学理工科有相对统一的水平考试标准和相对固定的课程教学模式,从而很难确定文科数学考试的参照标准,当然也就很难界定某次考试与标准考试之间的相关系数了,效标效度就自然低了。

既然找出了主要原因,那么就可以“对症下药”:首先,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来考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法,特别是不同的高校到底适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素质才是人才,而不是“一刀切”,对文科学生开设高数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能起到何种作用,最终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这是最重要而且必须明确的,因为它决定了不同类型的高校对于文科高数的课程定位、教学模式、考试目标、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其次,要加强相关主体间的沟通与联系,因为不同的高校对于文科高数的定位、文科高数的课程目标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套用,它也绝不是拍脑袋或照搬工程,它需在学校总体定位的前提下统筹社会用人单位、同类型高校的领导、教育专家、教师、学生等相关人员的具体要求,并进行认真研究;再次,尽管文科高数与理工科高数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绝不能抱着理工科的一切不放,因为它毕竟是文科高数,它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需要区别对待和深入探索研究,因此,文科数学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依据学校所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务处或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文科高数课程定位来深入研究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依此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生学习的多元评价方法、学习效果反馈方法、考试组织形式和方法,最后落脚于与课程定位相称的最终考试目标,可见,开设并实施文科数学教学绝非易事,而是有许多迫在眉睫的事需要去探索和研究,任重而道远。

从具体的操作实践方面来探索:一方面,应注意:(1)选择合适的效标(同类高校、同学科大类的相关专业可共同协商制定),这一点是重中之重,同时制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方法,正确使用相关公式;(2)精心编制考试量表,尽量避免较大的系统误差;(3)设计合理的考试组织形式和方法,控制随机误差;(4)最大可能地创设与文科专业相适应的应试环境,为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水平创造条件等,旨在提高考试的效标效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先对文科高数课程的定位、课程目标、教学主要内容和考试目标等有透彻且全面的了解,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然后与拟定试题进行系统比较,以便掌握试题是否能代表所规定的内容,具体方法步骤如下:(1)确定或界定内容总体(包括对数学思维素质度量的内容),并描绘出有关知识与技能的轮廓;(2)将既定的考试总目标具体化为不同层次的考试目标;(3)确定每一层考试目标在整个考试中的比重(注重能力考核),并做出尽可能详细的描述;(4)确定分层次后的考试目标与考试具体内容之间的对应,以便把每道题所测的知识与技能与考试总体的纲目进行比较;(5)制订评定量表,从各方面对考试参数做恰当评估。此举旨在提高考试内容的效度,至于其他效度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新编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刘存侠、高安民.教育统计与测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王龙.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J].大家,2010(10)

〔责任编辑:林劲〕

作者:王龙

上一篇:动物行为学综述小论文下一篇: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