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点及措施

2022-07-28

第一篇:质量控制点及措施

质量目标及控制措施

项目质量目标及控制

一、 质量目标

1、 消除不合格工程,杜绝质量隐患

2、 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

3、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85%

4、 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一次交验合格,观感质量验收为好。

二、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1 全体技术、工程人员充分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发现图纸问题并进行汇总,做好图纸会审,与设计院共同做好图纸会审记录和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工作。

1.2 认真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并通过分次交底会,既口头又书面地向施工单位交底,让施工单位对自己要完成的项目质量予以高度重视。

1.3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找出工程难点,组织质量攻关,研究建筑质量通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1.4 监督好测量、试验、计量等技术保障和复核工作,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

2、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2.1 人员素质控制措施

2.1.1要求施工单位,特别是总包单位要配备强有力的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无论是对施工图纸理解还是对实体工程质量的控制要做到全面和深入。

2.1.2 要求监理单位要配备经验丰富、技术质量把关能力强的总监及监理工程师,要求其严把施工质量关。

2.1.3 片区成立以工程总监为首,工程项目经理具体负责的质量检查小组,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使其在意识上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同时,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多层次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2.2施组、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控制措施

施组、方案控制:严格控制施组、方案上报审核,并以此为控制依据,对施工方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采取考核的方式监督熟悉程度及落实情况,施组方案审核程序按照公司文件规定执行;

技术交底控制:技术交底落实控制采取参加施工方交底会议或询问主要施工人员、技术、质检员督促落实,对未进行技术交底的采取撤换施工方管理人员、停止施工、处罚等措施进行管理。

2.3样板管理控制措施

凡涉及面层且可执行样板管理控制措施的分项工程,在大面积施工前3-7天内先行施工样板并验收,未作样板或样板工程未验收通过的严格禁止施工,项目人员先行编制需进行样板验收确认的分项工程及完成标准,在施工方进场后第一次会议上以书面形式进行下发确认。

2.4过程巡检控制管理措施:

2.4.1项目管理人员根据分管工程每天进行一至两次巡视检查,避免施工过多造 成返工增大影响进度,时间控制在上班后1-2小时,并将巡检结果记录在日志内。

2.4.2 过程检查存在问题及时联系施工单位管理负责人进行解决处理,严重的下 发书面联系函;过程巡检可根据严重程度及问题重复出现次数,采取以下措施处 理:

a.当场返工处理;

b.施工人员不符合要求的当场停止此人施工,更换不合格施工人

员;

c.类似问题重复出现的除返工处理外,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

d.多处出现问题且施工方管理人员检查不到,未进行制止管理的,

采取停工整顿措施进行管理;

2.5 材料质量验收管理控制措施

2.5.1 甲方分包、甲供材料控制

(1)甲方分包工程:由合同签订部门在合同签订前提前对合作单位的

材料资源进行考察,在材料资源、质量符合要求后签订合同;

(2)甲供材料:合同签订前由合同签订部门及专业主管工程师进行厂

家实地考察,材料质量、货源、厂家规模、能力、技术水平符合

要求后签订合同;

(3)施工方采购材料:甲方人员会同监理工程师对其进场材料的资料

是否完整进行检查,每批次材料都要进行实体及外观检查,必要

时,到厂家实地进行考察,确保材料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2.6经济、合同措施:

经济措施: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上报整改方案审核实施,对质量问题不认真整改敷衍了事、拒不整改、未采取措施造成同样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的施工单位,视情节采取经济处罚或暂停拨付工程款措施,直至问题解决; 合同措施:针对质量问题,根据合同条款规定及时出具书面材料,采取处罚、停工、结算扣除费用等措施。

2.7会议管理措施:

根据过程巡检及验收质量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规模不等的会议,解决质量 存在问题,或参加施工方会议监督施工方准确传达质量要求,会议召开具体如下:

(1)定期每周一次例会;

(2)不定期专项质量会议:采取现场会与室内会议两种形式,根据现场

质量问题情况组织召开,不定期会议召开时间为出现问题后当天

或第二天,不可迟后。

第二篇: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钢筋加工与安装质量控制点

1、原材料材质:表面锈蚀、混料、原料曲折、成型后弯曲处裂缝、钢筋纵向裂缝、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

2、纲筋加工:钢丝表面损伤、钢筋剪断尺寸不准、成型尺寸不准

3、钢筋安装: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网片斜扭、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骨架吊装变形、柱子外伸钢筋错位、框架梁插筋错位、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露筋、箍筋间距不一致、绑扎搭接接头松脱、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梁箍筋被压弯、双层网片移位、钢筋遗漏、绑扎接点松扣、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薄板露钩、基础钢筋倒钩、骨架歪斜、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一、原材料材质:

表面锈蚀:

a、钢筋原材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使离地面200㎜以上;库存期限不得过长,原则上先进库的先使用。工地临时保管钢筋原料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苫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

混料:

a、

仓库应设专人验收入库钢筋;库内划分不同钢筋堆放区域,每堆钢筋应立标签或挂牌,表面其品种、强度等级、直径、合格证件编号及整批数量等;验收时要核对钢筋肋形,并根据钢筋外表的厂家标记(一般都应有厂名、钢筋品种和直径)与合格证件对照,确认无讹;钢筋直径不宜分清的,要用卡尺测量检查。 原料曲折:

a、采用车架较长的运输车或用挂车接长运料;对于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绳捆绑;装卸车时轻吊轻放。

成型后弯曲处裂缝:

a、每批钢筋送仓库时,都要认真核对合格证件,应特别注意冷弯栏所写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是不是符合钢筋技术标准的规定;寒冷地区成型场所应采取保温或取暖措施,维持环境温度达到0℃以上。 钢筋纵向裂缝:

a、剪取实物送钢筋生产厂,提请今后生产是注意加强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每批入库钢筋都要由专人观察抽查,发现有纵向裂缝现象,联系供料单位处置或退货,避免有这种缺陷得钢筋入库。

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

a、收到供料单位送来的钢筋原材料后,应首先仔细查看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发现可以情况,如强度过高或波动较大等,应特别注意进场时的复验结果。 冷弯性能不良:

a、通过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以及钢筋外观检查,一般无法预先发现钢筋冷弯性能优劣,因此,只有通过冷弯试验说明该性能不合格才能确定冷弯性能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供料单位告知钢筋生产厂引起注意。

二、钢筋加工: 钢丝表面损伤: a、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2~3㎜;

b、根据调直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 钢筋剪断尺寸不准:

a、确定应剪断的尺寸后拧紧定尺卡板的禁锢螺栓;

b、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间隙以0.5~1㎜为合适; 成型尺寸不准:

a、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合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弯曲类型和相应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弯曲处的弯曲直径、拌距等),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同角度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向两边分画。

三、钢筋安装:

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a、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绑扎网片斜扭:

a、堆放地面要平整;搬运过程要轻抬轻放;增加有绑扣的钢筋交点;一般情况下,靠近网片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都应绑扎牢,而中间部分至少隔一交点绑一扣(易松动的网片,如搬运频繁的情况,应增加绑扣点);在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最好按十字花扣绑扎;在按一面顺扣绑扎的区段内,绑扣的方向应根据具体情况交错地变换;对于面积较大地网片,可适当地用一些直钢筋作斜向拉结加固。 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a、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b、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

骨架吊装变形:

a、起吊操作力求平稳;钢筋骨架起吊挂钩点要预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好:刚度较差的骨架可绑木杆加固,或利用“扁担”起吊(即通过吊架或横杆起吊,使起吊力垂直作用与骨架);骨架各钢筋交点都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用电焊适当焊上几点。 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a、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位移,则应矫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b、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具体方案视实际情况由有关技术部门确定。 框架梁插筋错位:

a、外伸插筋通过样模用特制箍筋套上,再利用端部模板进行固定。端部模板一般做成上下两片,在钢筋位置上各留卡口,卡口深度约等于外伸插筋半径,每根钢筋都由上下卡口卡住,再加以固定。此外,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如固定处松脱应及时补救。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a、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

b、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如屋架下弦、拱拉杆等)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c、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d、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区理解不同,则应讨论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 露筋:

a、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帮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箍筋间距不一致:

a、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有时,也可以按图纸要求的间距,从梁的中心线向两端画线。 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a、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 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a、安装操作时随时互相提醒,应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a、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纵向钢筋,钢筋弯钩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点焊几处;对于有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梁箍筋被压弯: a、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700㎜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的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每隔3~5个箍筋放置一个拉筋,拉筋一端弯成半圆钩,另一端做成略小于直角的直钩。绑扎时先把半圆弯钩挂上,再将另一端直钩挂住扎牢。 双层网片移位:

a、利用一些套箍或各种“马凳”之类支架将上、下网片予以相互联系,成为整体;在板面架设跳板,供施工人员行走(跳板可支于底模或其他物件上,不能直接铺设在钢筋网片上)。 钢筋遗漏: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料绑扎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 绑扎接点松扣:

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绑扎直径12㎜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16㎜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也可利用废钢丝绳烧软后破开钢丝充当绑线。 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

绑扎时使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向柱心。

薄板露钩:

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后,如超过,则将弯钩放斜,甚至放倒。

基础钢筋倒钩:

要认识弯钩立起可以增加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出现露钩现象。因此,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 骨架歪斜:

a、按设计规范规定,柱(一般指偏心受压柱)的高度(即截面的长边长度)大于或等于600㎜时,在侧面应设置直径为10~16㎜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的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当柱子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但当柱子截面的短边长度不大于400㎜且纵向钢筋不多于3根时,可不设置复合箍筋),以使大部分纵向钢筋能被套住,位于箍筋转角处。有时图纸上并未按以上规定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或复合箍筋,则在施工时要加上,以改善钢筋骨架的牢靠程度,防止歪斜; b、加强钢筋骨架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a、

绑扎骨架时,先扎牢(或用电弧焊接)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符合图纸要求的尺寸,

再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他箍筋;

b、按梁的截面宽度确定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两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度放几个这种双肢箍筋定为;

钢筋安装中应注意的几个结构构造问题

钢筋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项工程,其施工的正确性和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目前,施工人员主要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下简称《平法》)进行钢筋的安装,如果现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对施工验收规范以及设计规范不熟悉,结构设计总说明不够明确;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技术交底;钢筋安装就会出现一些偏差。下面结合本人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的比较突出、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来加以分析。

钢筋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项工程,其施工的正确性和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目前,施工人员主要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下简称《平法》)进行钢筋的安装,如果现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对施工验收规范以及设计规范不熟悉,结构设计总说明不够明确;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技术交底;钢筋安装就会出现一些偏差。下面结合本人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的比较突出、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来加以分析。

1、梁柱纵筋

《平法》中对框支梁、框架梁、框架柱均有详细的配筋构造详图,可参照选用,这里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顶层端节点处是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应正确选择连接的构造详图,一种是柱纵筋伸入梁内(图1),另一种是梁纵筋伸入柱内(图2),前一种方式柱纵筋伸入梁内与梁上部纵筋搭接长度≥1.5LaE,且至少要保证有65%AS1(AS1—柱外侧纵筋总面积)的柱纵筋伸入梁内,梁宽范围以外的柱纵筋可以伸入现浇板内。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还应分两次截断,两个断点相距20d,当采用后一种方式时,梁纵筋伸入柱内竖直段长度≥1.7LaE,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也应分两次截断,断点相距20d,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视柱施工缝留设位置而定,通常柱施工缝留在梁底或梁底下100mm,多采用第一种方式,当采用第二种方式时,必须把柱的施工缝留在1.7LaE或1.7LaE +20d以下。如图3为某框架顶层梁柱边节点平面,框架柱400×400,两侧对称配2Φ25+3Φ22(柱外侧纵筋总面积为2122 mm2),框架梁250×600,节点锚固采用柱纵筋伸入梁内的方式,隐蔽检查时发现角筋2Φ25未能伸入梁1内(由于梁宽250小于柱截面宽400),只有3Φ22伸入梁1内,其面积百分率仅为3×380/2122=53.7%<65%,不满足要求, 此时应将角筋2Φ25伸入现浇板内,又由于柱外侧纵筋配筋率ρ=2×491+3×380/1.6×105=1.33%>1.2%,应按二次截断处理。

(2)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转换层的托墙梁上部纵筋应按框支梁进行钢筋安装(图4),而不能按一般框架梁来处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下简称《抗规》)7.5.4条第4款规定:“……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 这一条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这种情况下,柱施工缝必须留在外排纵筋的 LaE以下。某一底框商住楼工程,底部二层框架梁(托墙梁)的钢筋安装就出现过错误,由于施工单位把柱施工缝留在梁底,从而造成外排纵筋的锚固长度不满足 LaE要求,最后只得把柱施工缝以下混凝土打掉一段并且焊接加长外排纵筋来解决。

2、 箍筋加密区

框架梁、框支梁箍筋加密范围可依据《平法》构造详图按不同抗震等级选用,一般无多大问题,但框架柱箍筋加密范围常存在较大问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底层柱, 《抗规》新增一条:底层柱根加密区≥Hn/3,Hn为柱净高,柱根是指地下室顶面,无地下室时,应为基础顶面(柱基基顶)起算,实际施工时柱根加密区常没达到这一要求。《平法》40页对上述要求有详图描述。

(2)框支柱、角柱,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所有柱子箍筋都应沿全高加密,但是并非对所有角柱都要沿全高加密箍筋,只有抗震等级为

一、二级时才需加密,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往往只说明结构抗震等级,施工人员一般并不了解设计规范有相应要求。高层建筑中主楼与裙房之间设有伸缩缝时,由于主楼与裙房的抗震等级是分别确定的,主楼部分的角柱可能需沿全高加密箍筋,裙房部分的角柱则可能不需要。

(3)特殊部位的柱,一般发生在楼梯间位置和填充墙部位,由于楼梯平台梁支承在框架柱上,往往使相邻两框架柱变为短柱(Hn/h<4),填充墙设置也会使相邻柱形成短柱,这些部位的柱应沿全高加密箍筋。

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一些小墙肢(Lw≤3bw,bw为墙厚,Lw一墙肢长度),应沿全高加密箍筋,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均应沿全高加密箍筋。。

3、 腰筋

腰筋实际上包括三种情况,梁侧面构造筋、抗扭筋、框支梁腰部纵筋。《平法》表示的施工图中,构造筋符号是G,抗扭筋符号是N,两者作用不完全相同,构造措施不一样,须引起注意。

构造筋主要是为防止梁侧面产生收缩裂缝而构造设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下简称《混规》)(GB50010-2002)第10.2.16条的规定比原规范要求更为严格,钢筋用量增加较多,但须注意只有当hw≥450mm 时,才需设置,每侧腰筋面积≥0.1%bhw。其间距≤200mm,hw强调的是梁腹板高度,并非梁截面高度h,严格来讲,《平法》中hw的标注仅是一种近似处理,与规范规定并不相符,《混规》中,对矩形截面hw=h0(h0为有效高度), 对T形截面 hw=ho-t(t为翼缘厚) 。另外,构造筋伸入柱内的锚固长度为15d。

抗扭筋是由抗扭计算确定的,目的是抵抗扭矩产生的斜裂缝,这种钢筋伸入柱内的锚固长度应为LaE(La)。

由于框支梁是偏心受拉构件,其腰部的纵筋可以起到承担拉力的作用,构造上要求直径不小于Φ16,间距不大于200mm,伸入柱内的锚固长度为LaE(La)。

4、悬臂梁纵筋

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有:梁上部第一排纵筋切断和纵筋在端部弯下条件的判断有误,过去设计悬臂梁时,只要满足抵抗负弯矩的要求,除两根角筋通长布置外,悬臂梁施工图中一般将其余第一排纵筋在0.75l处截断,但《混规》10.2.4条明文规定“在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中,……其余钢筋不应在梁的上部截断,……”这里的上部应理解为第一排,原因是悬臂梁全长受负弯矩作用,临界斜裂缝的倾角明显偏小,不允许截断。由于施工人员已习惯过去的做法,当梁上部只有一排纵筋时,仍将第一排中间纵筋在0.75l处截断,今后必须改正这一做法。不应截断的纵筋是否需在端部弯下,视l与hb的关系而定,若l>4hb,则在端部弯下,若l<4hb,不必弯下,但此时必须通长设置,如梁上部纵筋有二排时,第二排纵筋可以在0.75l处截断 (图5或参见《平法》66页详图)。

5 钢筋连接接头

框架梁、柱纵筋连接方法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6.5.3条第

四、

五、六款均有规定,其连接质量控制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5.4条也有具体要求,目前,梁、柱主筋采用绑扎搭接方法已很少,焊接连接、机械连接用得最多,隐蔽验收时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接头位置不对。接头位置要设在受力较小处。施工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力学知识,应当知道梁跨中正弯矩较大,支座附近负弯矩、剪力较大,柱端在水平力作用下弯矩较大,接头应尽量避开这些位置,事先要算好钢筋下料长度,梁上部纵筋接头尽量靠近跨中,下部纵筋(若要焊接)尽量远离跨中(建议设在梁箍筋加密区外且离支座ln/3的范围内)。柱筋接头尽量远离柱端,所有焊接接头均应避开梁、柱箍筋加密区,确实无法避开时,宜采用机械连接。 (2)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这主要是要理解“同一连接区段”的概念,它指的是35d(d—纵筋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的长度范围,凡接头中点位于此长度内的接头均视为同一连接区段的接头,并且要求纵筋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该小于等于50%,如图6,当l1=600mm<35d=35×22=770mm,接头A与上面(或下面)两个接头构成同一连接区段的接头(共3×4=12个),接头面积百分率是12/16=75%>50%,不满足要求 。若l1=800mm>770mm,接头A与上面(或下面)两个接头则不属于同一连接区段,此时,接头面积百分率分别是4/16=25% 和8/16=50%。对机械连接接头,也应改变原来的做法,已经修订的《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将其分为三个等级,I级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受限制,II级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III级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说明钢筋安装必须结合图纸、平法、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来进行。一方面设计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结构设计总说明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重要部位要认真交底,不要仅仅依赖《平法》,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除了熟悉掌握施工验收规范外,还应学习一些设计规范中关于结构构造规定的相关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钢筋安装的正确性和提高安装的质量。

第三篇:质量通病整改及控制措施

竹城一号质量通病整改、防治措施

一、模板工程:

1、模板支承架体系:

1)各户型、各房间的支承架间没有连接成一个整体:要求必须将各户型、各房间等在水平方向最少做二道水平连接;

2)梁模梁底支承架存在独立支杆:要求用两道水平杆纵横相连;

3)下层楼面上50㎝处挑板的支承现采用的是两根木枋独立支承:要求采用三根木枋并将三根木枋用木枋或模板条连接为一个整体;

4)梁底外挑板的支承现为二根独立钢管加木枋支承:要求采用三根钢管支承,三根立杆必须与内部满堂架在纵横方向水平连接二道。 2、模板加固系统:

1)柱墙混凝土平整度及垂直度差、阴阳角不方正,主要是由于柱墙模板竖向现大部份采用四道螺杆加固,螺杆纵横方向间距过大,必须按技术交底要求在竖向采用五道螺杆加固,螺杆水平间距小于等于50㎝;

2)混凝土浇筑后常出现梁中部下沉,主要是由于梁底模板铺设时没有按技术交底起拱,要求梁跨中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2‰~3‰,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3)边梁常出现混凝土浇筑后膨肚现象,主要是由于梁边模在腹部没有加固措施,要求边梁侧模采用加螺杆或用在边模上、中、下各背一条木枋,梁底部用夹扣锁紧,梁腹部用模板斜撑,梁上口用铁丝拉在对面的板模上加固,工人少了在梁腹部用模板斜撑。 4)柱、墙脚移位,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大,特别是楼梯间门洞处墙柱:要求柱墙脚必须打定位筋,梁底模从下部墙柱定位线吊线并回定,墙柱模板安装好后,及时对柱墙的垂直度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及时整改,木枋做背枋净距不大于150㎜,钢管做背枋净距不大于100㎜,背枋要求顺直,厚度一致。

5)楼面吊模缺角吊楞严重:要求吊模不能直接用木枋制安,需在木枋上背模板,吊模需在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才能拆除,

6)挑板平整度差,常出现一头高一头低现象:主要是由于挑板支承体系不牢固,采用独钢管或木枋支承,要求采用三根钢管支承,三根立杆必须与内部满堂架在纵横方向水平连接二道。

7)外墙柱混凝土错台:要求将定位控制轴线标识在外立面上的墙柱砼上,并逐层向上引,边墙、柱模板与下层墙、柱砼搭接200㎜,采用在下层墙、柱的上部距楼板100㎜处预留螺杆加固,竖向必须采用五道螺杆加固,螺杆水平间距小于等于50㎝。 8)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主要是由于木枋厚度不一致,标高测量误差,楼面标高复测后没有调整楼板模板,板下木枋间距大于了250㎜,模板没按规定起拱(特别是客厅模板要按1‰起拱)。

9)柱墙拆模后混凝土起皮或脱皮:柱墙模板必需在混凝土浇筑完10小时后才能拆模。

10)阴阳角等接点拼缝不紧密:阴阳角柱墙梁拼缝、板缝等要拼接紧密,严防漏浆。

二、钢筋工程 1、钢筋制作 1)箍筋平直段过短:严格按规范要求制作,平直段按10d计算下料,制作时先试弯,调整好后再大量制作。 2)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心和倾斜: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切断或矫正得焊接。 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理后再施工。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两分钟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3)梁钢筋制作时成型尺寸不准,特别是次梁面筋两头弯钩的,平直度偏短:制作时首先保证直段长度再确定弯钩段起弯位置(下料时注意弯折时的长度调整值)。 4)钢筋电渣压力焊焊包不均匀:焊接时药渣夹具要安装平,焊接过程中将药渣夹具摇平,焊接时间要根据钢筋大小调整,下压过程中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 2、钢筋安装 1)柱墙主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主筋位移或露筋:在梁柱相接的水平面上,加一道由钢筋制成的卡具固定,量好柱轴线后采取限制位移措施。柱主筋外伸部分再加一道临时箍筋,如果发现撞斜主筋,及时校核纠正。

2)墙柱钢筋间距不均匀:主要是由于浇筑混凝土前没有将柱墙定位箍绑好,浇筑混凝土时没有及时校正钢筋,绑扎钢筋时又不校正导致。

3)板负筋间距不匀、保护层过大、负筋钩向上:要求板负筋全部满绑,马登间距1000㎜,护筋人员及时跟踪并修整。

4)梁底箍筋浇筑混凝土后露筋:要求梁垫块间距1000㎜一个。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或振捣间距过大: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为300~400mm ,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10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60秒,使砼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2、混凝土表面开裂:要求在砼浇筑后3~5小时内,初步用长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铁滚碾压两遍,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以控制砼表面龟裂,在终混后及时进行养护。 3、楼面混凝土平整度差:要求利用柱钢筋上的水平,采用广线将柱、墙钢筋上水平连通,浇筑好一块板面检查一块,及时调整砼的表面标高,将砼表面平整度控制在±5㎜以内

4、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浇筑后在强度达到1.2MPa(12个小时)以前,不允许有人员在上面踩踏或安装模扳及支架。砼浇注完毕,在其上部刚可行人时,就立即淋水养护,要派专人养护,特别注意头三天养护要勤,每天浇水不能少于5次。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5、柱墙混凝土根部凿毛时间过早,在根部形成一层松散的混凝土:砼浇筑完后,强度达到3MPa(24个小时)后才能进行凿毛工作,不能在砼还没终凝时就凿毛,以免将下部砼凿松。

6、柱墙混凝土脚根烂根:要求在浇筑混背靠前对柱墙脚根用1:2水泥砂浆座缝,振捣时一定要将振动棒插到底

7、蜂窝、麻面:要求浇筑混凝土前现淋水将柱、墙、梁、板模板充分湿润,混凝土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为300~400mm ,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10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60秒,使砼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8、混凝土出现质量缺陷时修补的地方与其它地方颜色大不一致,效果很难看:修补用水泥要在商砼站去拿,要加粉煤灰,水泥砂浆要先试配,调成终凝后与原混凝土颜色一致,24小时后要对修补地方打磨,不要将一个点的问题修补成一个面的问题。

四、砌体工程:

1、水泥砂浆搅拌时渗入过多砂浆王:渗入过多砂浆王会导致水泥砂浆标号降低,砌筑后墙体沉降量大,抹灰后墙面容易开裂,砂浆配合比及砂浆王渗量严格按要求施工。

2、门窗洞口顶部标高不一致:砌墙时将整层楼的1米控制线弹在墙柱上,用此控制线控制门窗洞口高度。

3、砖墙灰缝大小不一:要求在砌筑时严格按技术交底设皮数杆拉线砌筑。

4、干砖上墙:砖必须在砌筑前提前一天淋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 cm为宜,

5、门窗过梁支承长度不够:过梁需支承在两端墙上不少于25㎝(20㎝),对过梁交叉时一方的支承长度不够时,可采取两根过梁都现浇或将两根预制过梁交叉处都打除10㎝再将搭接部位现浇砼处理。

6、构造柱混凝土顶部浇筑不满:严格按技术交底中构造柱模板顶部做簸箕口,多出的砼在浇筑三天后打除。

7、开始砌每片墙时,没有将接合部位楼面或地面清扫干净并冲水湿润:容易导致外墙在此处渗水,砌筑时严格要求工人先将接合部位楼面清扫干净并冲水湿润。

8、转角及交接处要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如留直槎需加拉墙筋,未则此处抹灰后容易开裂。

9、外墙错台:外墙砌筑时必须从上部吊通线,严禁每层以梁吊线确定边线砌筑。

10、外墙窗洞上下错位:外墙砌筑时上下窗洞必须从上部吊通线砌筑。

江西二建竹城一号项目部

2013年8月

第四篇: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措施

第十一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本合同段的工程质量,并贯彻执行国务院交通部和省政府关于开展公路建设质量活动年的要求,在公路建设中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推动工程项目开展全员质量教育、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制,实现本合同段工程质量一次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及优良率达85%以上的质量目标,特制定以下措施。

1. 建立建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见“质量管理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实行施工质量领导责任制,坚决执行“内业指导作业,试验指导施工”的技术管理准则,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工作质量上保证工程质量,组织生产施工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增强质量意识,对A3段项目经理部的工程技术人员明确其分工与岗位职责,做到各负其责,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及相关工作、相关环节积极配合,本项目实行TQC管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质量管理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亲自抓质量,组长即项目经理,是本标段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2. 加强质检部门管理,增大质检控制力度。质检人员落实到位,项目 经理部设专职质量检查负责人1名,各施工段和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1名,各施工点设兼职质检员;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议等精密测量仪器和采用先进检测仪器加强测量与检测工作,保证结构和路基等各项分工程指标达到工程质量标准及设计、施工规范要求。

3. 规范技术管理程序,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项目,均需制 定完整的施工方案、工艺和保证措施,经总工程师(技术主办)审查,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以严格的技术管理程序保证工程质量。在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总工程师(技术主办)带头、分管工程师组织及现场施工人员参与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并明确工程的特点、工艺、质量难点以及技术规范要求、质量检验标准,认真熟悉施工图及实施性施工方案等,生产班组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4. 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钢筋、水泥、土工材料进场时应有质保书, 并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抽样试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砂、石料产地来源由试验室到料场察看(监理旁站),取样检验合格并报总监办试验、审批后方可进场;砂、石料进场后,按规定进行批量抽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标准实验,由工地实验室进行试配,并报总监办中心试验室进行平行试验,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5. 严格工序质量控制程序(见“质量检查程序图”)。任何分项工程工 序交替前,由项目负责人和工班长进行自检后,移交下一工序施工。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质检人员、分项负责人、工班长一起对上道工序检查验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并按质量监理签证程序,配合好政府质检部门、业主的检查及监理抽查工作。分项检查中发现的有关质量问题,由专职质检员向施工员提出口头或书面整改意见,施工员必须认真执行整改,按规定做好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记录,并经有关人员签证,由专职人员填写施工日记。

6. 定期进行质量大检查。每月一次由质检工程师主持进行质量大检 查,专职兼职检验员参加,必要时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主要内容:

(1) 全面检查当月工程质量,掌握质量动态; (2) 检查施工原始记录是否齐全,有无及时签证; (3) 检查原材料、砼强度等有关试验资料;

(4) 通报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对有关质量问 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7. 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对技术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考 核。对施工流程不熟悉、工艺不精通的人员加以强化训练;对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技术、施工人员坚决予以撤换,以保证工程能及时、优质地完成。

8.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做到“三检”“四按”“五不准”,即: (1) 三检—自检、交接检、专业检; (2) 四按—按图纸、按规范、按标准、按工艺;

(3) 五不准—方案不合理不准开工,土石方不试验不准上路,材料 不合格不准进场,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工序,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不计量结算支付。

9. 严格把好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交接的质量检测验收 关,并严格执行质量监理签证程序,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工序和施工项目,必须坚决返工,直至符合标准要求为止。对于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现场施工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及时与监理部门、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认真听取各单位意见,更加详细的领会设计意图和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接受监督指导,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程质量。

10. 在质量与进度、成本相矛盾时,以质量第一为指导,做到质量

和进度有机结合,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任务。

第五篇:论文题目: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单位: 论述人: 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目录

一、 原材料材质

二、 钢筋加工

三、 钢筋安装

摘要: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钢筋加工与安装质量控制点:

1、原材料材质:表面锈蚀、混料、原料曲折、成型后弯曲处裂缝、钢筋纵向裂缝、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

2、钢筋加工:钢丝表面损伤、钢筋剪断尺寸不准、成型尺寸不准。

3、钢筋安装: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网片斜扭、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骨架吊装变形、柱子外伸钢筋错位、框架梁插筋错位、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露筋、箍筋间距不一致、绑扎搭接接头松脱、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梁箍筋被压弯、双层网片移位、钢筋遗漏、绑扎接点松扣、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薄板露钩、基础钢筋倒钩、骨架歪斜、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关键词:材质、加工、安装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一、原材料材质: 表面锈蚀:

a、钢筋原材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使离地面200㎜以上;库存期限不得过长,原则上先进库的先使用。工地临时保管钢筋原料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苫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 混料:

a、仓库应设专人验收入库钢筋;库内划分不同钢筋堆放区域,每堆钢筋应立标签或挂牌,表面其品种、强度等级、直径、合格证件编号及整批数量等;验收时要核对钢筋肋形,并根据钢筋外表的厂家标记(一般都应有厂名、钢筋品种和直径)与合格证件对照,确认无误;钢筋直径不宜分清的,要用卡尺测量检查。 原料曲折:

a、采用车架较长的运输车或用挂车接长运料;对于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绳捆绑;装卸车时轻吊轻放。 成型后弯曲处裂缝:

a、每批钢筋送仓库时,都要认真核对合格证件,应特别注意冷弯栏所写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是不是符合钢筋技术标准的规定;寒冷地区成型场所应采取保温或取暖措施,维持环境温度达到0℃以上。 钢筋纵向裂缝: a、剪取实物送钢筋生产厂,提请今后生产是注意加强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每批入库钢筋都要由专人观察抽查,发现有纵向裂缝现象,联系供料单位处置或退货,避免有这种缺陷得钢筋入库。 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

a、收到供料单位送来的钢筋原材料后,应首先仔细查看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发现可以情况,如强度过高或波动较大等,应特别注意进场时的复验结果。 冷弯性能不良:

a、通过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以及钢筋外观检查,一般无法预先发现钢筋冷弯性能优劣,因此,只有通过冷弯试验说明该性能不合格才能确定冷弯性能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供料单位告知钢筋生产厂引起注意。

二、钢筋加工: 钢丝表面损伤:

a、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2~3㎜; b、根据调直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

钢筋剪断尺寸不准:

a、确定应剪断的尺寸后拧紧定尺卡板的禁锢螺栓;

b、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间隙以0.5~1㎜为合适; 成型尺寸不准:

a、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弯曲类型和相应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弯曲处的弯曲直径、拌距等),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同角度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向两边分画。

三、钢筋安装: 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a、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绑扎网片斜扭:

a、堆放地面要平整;搬运过程要轻抬轻放;增加有绑扣的钢筋交点;一般情况下,靠近网片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都应绑扎牢,而中间部分至少隔一交点绑一扣(易松动的网片,如搬运频繁的情况,应增加绑扣点);在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最好按十字花扣绑扎;在按一面顺扣绑扎的区段内,绑扣的方向应根据具体情况交错地变换;对于面积较大地网片,可适当地用一些直钢筋作斜向拉结加固。 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a、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b、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 骨架吊装变形:

a、起吊操作力求平稳;钢筋骨架起吊挂钩点要预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好:刚度较差的骨架可绑木杆加固,或利用“扁担”起吊(即通过吊架或横杆起吊,使起吊力垂直作用与骨架);骨架各钢筋交点都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用电焊适当焊上几点。 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a、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位移,则应矫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b、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具体方案视实际情况由有关技术部门确定。 框架梁插筋错位:

a、外伸插筋通过样模用特制箍筋套上,再利用端部模板进行固定。端部模板一般做成上下两片,在钢筋位置上各留卡口,卡口深度约等于外伸插筋半径,每根钢筋都由上下卡口卡住,再加以固定。此外,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如固定处松脱应及时补救。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a、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 b、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如屋架下弦、拱拉杆等)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c、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d、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区理解不同,则应讨论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 露筋:

a、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帮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箍筋间距不一致:

a、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有时,也可以按图纸要求的间距,从梁的中心线向两端画线。

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a、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 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a、安装操作时随时互相提醒,应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a、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纵向钢筋,钢筋弯钩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点焊几处;对于有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梁箍筋被压弯:

a、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700㎜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的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每隔3~5个箍筋放置一个拉筋,拉筋一端弯成半圆钩,另一端做成略小于直角的直钩。绑扎时先把半圆弯钩挂上,再将另一端直钩挂住扎牢。 双层网片移位:

a、利用一些套箍或各种“马凳”之类支架将上、下网片予以相互联系,成为整体;在板面架设跳板,供施工人员行走(跳板可支于底模或其他物件上,不能直接铺设在钢筋网片上)。 钢筋遗漏: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料绑扎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 绑扎接点松扣:

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绑扎直径12㎜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16㎜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也可利用废钢丝绳烧软后破开钢丝充当绑线。

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

绑扎时使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向柱心。 薄板露钩:

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后,如超过,则将弯钩放斜,甚至放倒。 基础钢筋倒钩:

要认识弯钩立起可以增加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出现露钩现象。因此,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 骨架歪斜:

a、按设计规范规定,柱(一般指偏心受压柱)的高度(即截面的长边长度)大于或等于600㎜时,在侧面应设置直径为10~16㎜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的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当柱子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但当柱子截面的短边长度不大于400㎜且纵向钢筋不多于3根时,可不设置复合箍筋),以使大部分纵向钢筋能被套住,位于箍筋转角处。有时图纸上并未按以上规定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或复合箍筋,则在施工时要加上,以改善钢筋骨架的牢靠程度,防止歪斜;

b、加强钢筋骨架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a、绑扎骨架时,先扎牢(或用电弧焊接)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符合图纸要求的尺寸,再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他箍筋; b、按梁的截面宽度确定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两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度放几个这种双肢箍筋定为; c、在骨架绑扎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四肢箍筋宽度的准确性,发现有偏差应及时纠正。

上一篇:专科护士述职报告下一篇:质量管理体系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