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论证报告

2022-09-18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药学专业论证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中药学专业论证报告

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省级特色专业

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一、药学专业概况

药学专业从2006招生以来,发展稳定,逐渐壮大,教学质量在各方面评价良好,毕业生社会满意度高。目前该专业教师6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几年来药学专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团队公开发表论文20篇以上,参编主编教材和论著15部以上,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及院级课题8项以上,并获院级或省级多项荣誉。药学专业2008年为院级重点专业之一,2010年为省级特色专业。作为实践教学部分的校内实验实训室除基础实验室外,专业实验室有药剂实验室、制药工艺室、药物分析室、仪器分析室等,搬进新校区以来药化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和药物分析实验室合用,天然药物实验室与药剂实验室合用,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冲突,严重影响实践教学;中药标本室刚起步,模拟药房及药圃还处于规划中。生物制药专业正在申报中。

2006~2012年药学专业招生情况一览表

1801601401201008060402002006年高职药高2008年2010年2012年

二、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强调的是技能水平,而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验、实训、实习这三个关键环节,其中实验实训操作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规范观念,也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效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实验实训的载体实验实训室,其他方法是无法替代的,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好坏也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产生巨大的影响。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在生产、经营、使用三个岗位群上完成临床合用使用药物,调配处方,药品管理,药品经营、制剂生产,质量控制等任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制定相应的课程,课程分为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和职业技术方向模块等几个方面,后面三个模块的课程实践性都较强,并且不同的模块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根据各个课程的特点建立独立实验实训室,才能较好的完成实验实训教学。

三、实验室建设依据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职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2、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皖教高[2012]7号文)

3、质量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任务书

4、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修订版)》和《五年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拟建实验室项目

1、(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2、模拟药房

3、天然药物实验室

4、中药标本室

5、药圃

6、生物制药实验室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技术系

药物与化学教研室

2012-6-8

第二篇:会计专业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财会电算化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我校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开设保定高级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甚至呈饱和状态,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共1300万,从年龄结构上看,25岁以下者占16%,45岁以上者占14%;从学历结构上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无学历者占76.4%。目前,除国有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相对学历较高,岗位合理外,其余高级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者极少,就连中专学历者也寥寥无几。显然,从我市、我省乃至全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要逐步减少无学历会计人员的比例,提高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这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我校会计专业共有专职教师4名。初级职称4人,平均年龄34岁,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另有财务处兼职教师4名,课承担部分会计实训课程,总体看来,师资配备十分合理,,符合中等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除了拥有精良的教师队伍以外,我校还具备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雄厚物质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了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拟创建财会模拟实训室,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2.为了提高财会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建立了拥有40台先进计算机的专用机房和多个多媒体教室,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等,有力地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专层次人才为己任,要求学生既要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成为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

(一)知识结构及要求

1.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的基本内容;

2.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与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 3.具有财会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知识、财政金融、政治经济学、财经应用文、统计原理、企业管理;

4.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市场营销、经济法、税法、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 5.掌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及财经政策法规等有关知识。

(二)职业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较强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能运用邓小平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具有正确的理解、执行有关财经政策及法规的能力;

3.具有编写财务报告及其说明书的应用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4.掌握点钞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薄、编制会计报表的帐务处理能力; 6.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掌握成本计算及管理的方法,具有理财的能力;

9.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能力。

(三)资格证书

1.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 2.国家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 3.毕业证书。

五、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六、教学计划(附后)

第三篇:《金融与证券》专业论证报告

一、专业申报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提出:

以扩展领域、扩大总量、提升水平为导向,适应产业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服务业。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快推进金融创新,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银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证券、保险机构,加快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企业。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力争各县(市、区)均建立1-2所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创新金融产品,稳步发展证券、期货、信托、金融租赁等业务。

面对金融业大发展的趋势,与金融创新业务、创新产品的发展和金融网点迅速扩张相对比,**市的金融高职教育事业则严重滞后。

首先,从**市金融教育的供给结构来看,教育结构的失衡使金融应用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档。**市的全日制金融教育目前还处于一片空白。日益迅速发展的**金融业,一方面需要为数有限的从事金融研究及管理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前者应由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后者即培养金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然应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完成。目前,**市专门性的培养金融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还没有,无法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一线人才的需要。

其次,从**市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来看,金融机构越来越迫切地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金融专门人才,尤其需要的是金融创新产品推广方面和熟练地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各类金融业务,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金融一线人才,而《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培养目标正是为各类新型金融部门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一线人才。随着加快开发进程,外资金融机构将大量涌入**,**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多样化,

多元化,不仅国有独资的金融机构,而且股份制及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外资及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都将对金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产生极大的需求。

据我们调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新型业态金融机构的出现,在未来的十年,每年可为《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毕业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所以,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院**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开设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文秘、物流管理等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2人。经过多年办学实践,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已具备深厚的基础。其中会计电算化已开办9年,专业教师1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为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及为了充分利用我院**系教师资源,申请开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金融与证券”专业。

二、专业申报的可行性

1、**金融改革创新

**“十二五”期间,将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具体包括:丰富完善金融市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安全、高效、健康的金融体系。壮大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主体金融业,建立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建设创新型金融机构高地,发展物流产业投资基金,丰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开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林权、地权质押贷款等农村金融创新。

以上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发展,将会明显拉动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按照**市“十二五”规划,金融增加值要达到GDP的*%,这需要许多的金融人才。其中,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占**%以上。这为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因此,开设《金

融与证券》专业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础。

2、政府大力支持金融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将是**市金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金融发展与创新较快的时期。首先,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金融创新将日趋活跃。其次,**金融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增强。第三,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加快,外资金融机构及服务产品的进入势必加剧国内金融竞争,将极大地推动**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第四,**金融人才队伍将进一步壮大和优化,从业人员素质也将稳步提高。这就产生了对高素质技能型金融管理与实务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开设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3.我院具有开办《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条件

我院已开办有**市高职高专院校唯一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该专业教学条件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已有专业课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专业课教师中有研究生6人,形成了合理的老中青结合的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了发挥现在师资和实训条件优势,形成金融投资专业群,很有必要开设《金融与证券》专业。

三、申办条件

1、学院基本情况

**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学生规模6000余人。学院开设高职专业30个,是工、农、文、理兼容的综合性职业院校,现有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14人,博士、硕士74人;馆藏纸质图书**万余册,各类型载体文献**万余册,有同方知网电子期刊资源和先进电子阅览室;学院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室28个,设有***研究所、现代制造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电子电气实训中心、商贸物流实训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

2、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院**系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现

有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专任教师13人,另外聘10名作兼职教师。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专业课教师队伍中金融学及经济学方面的有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2人。

3、完备的教学设施

为满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于2012年,学院及政府投资50万元购置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和软件,初步建成了开放性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学校**类专业实训基地用房1,200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00余万元,分布在电算会计实训室、证券投资教学软件室,基本能满足金融与投资专业的教学需要;在实验实训的管理方面,各种仪器、设备、设施和场地的购进、使用、维护的各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了实验实训室财务账簿和日常使用等级制度等管理规章制度。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依托行业企业,以产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为培养金融于投资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4、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优势突出

我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市场的指导作用和协调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校企智力资源等形式,拓展办学道路。

(1)校企共建专业与课程体系

学院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学院领导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16个,新增、调整专业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广泛听取企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使学院开设的专业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体现了为地方经济和支柱产业服务的特征。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时间、考核方式等,力求体现产学结合的内容。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学院依托企业,构建“教学、培训、岗位实习”三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校企双方共同服务。学院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形成了产学研三结合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硬件条件,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找到了出路,达到“双赢”目的。

(3)校企共享智力资源

学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优势,为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提供技术改造服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能人上讲台,从而形成了校企师资互动共享的平台。通过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创立和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根据全国和我市对金融与投资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结合本院实情,实施金融与投资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大力培养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学院将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机遇,从实际出发,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管理、严谨治学,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通信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通信技术专业

论证报告

信息工程系 2010-04-28

通信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一、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

1.开设通信技术专业是三门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信行业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改革开放以来,通信行业迅速发展,通信企业对通信技术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随着3G、NGN、IPTV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及电信行业对国际开放。经分析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通信技术人员至少出现130-150万的人才缺口,我省三年内,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缺口约10000余人/年,三门峡地区及周边区域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缺口约1000余人/年。此外,目前我省通信企业从业人员10万,约60%没有取得从业资格,需进行通信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另外还有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的培训、关键岗位资格培训等等,可见,我院通信技术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非常符合三门峡地区社会工业发展的规划,是对中原崛起第一梯队人才战略的最好响应。

2.开设通信技术专业是我院计算机专业群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我院自2001年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来,目前已经形成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为辅的专业群,相关专业连续三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其中约20%的学生在黄河金三角的通信技术相关岗位就业。就业信息显示,紧紧围绕主干专业,加快专业转型升级,增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满足专业群发展的需要,避免孤立发展,有必要吸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成功经验,创办通信技术专业。

3.开设通信技术专业得到行业专家的普遍认可

为筹建本专业,我们与中国移动三门峡分公司和中国联通三门峡分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并邀请中国移动三门峡分公司总经理杨建军、中国联通三门峡分公司副总经理郭越朝等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与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座谈,专家一致认为我院开设通信技术专业符合三门峡地区通信业发展的需要,是顺应三门峡地区发展潮流的。

因此,无论是社会人才需求,还是专业群发展的需要,通信技术专业都有开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通信技术,是构成现代信息社会三大技术之一,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神经中枢,通信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代表了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通信产业的发展是当今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通信技术人才是我国需求量最大的八大类人才之一。

在移动通信系统方面,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公司的网络覆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中国联通公司号称其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98%,那么基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基站的稳定的工作是我们移动通信系统稳定工作的基础、是移动通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优质移动业务的前提。随着基站在维护和管理方面走向专业化、正规化,大批经过职业培训的基站维护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在2006年,基站建设与维护方面的人才中,维护人员占了60%的比例。基站建设人才需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各个工程公司对3G基站方面的人才大大增加。为了抢占3G基站建设的制高点,未来的人才储备至关重要。

2006年,3G手机的销售量达1亿部,而2008年将翻一番达到2亿部。在3G终端的制造、销售和维修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在3G终端的销售方面,需要大量既具有专业通信知识又具有营销实践能力的人才来开拓市场。伴随3G步伐的加快,市场对通信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出要求不断提高,复合型的通信人才将成为市场的宠儿。保守估计3G有50万人才的缺口,有的专家认为3G能带来100万的就业市场。

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了我院设置通信技术专业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也是完全可行的,随着学校建设的不断发展,办学条件的逐步完善,教师素质及技能的不断提高,通信技术专业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具有实力、有特色、有前景的专业。

三、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为依据而制定的。

本专业培养大学专科层次,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既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有从事通信技术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工作在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现代电器、通信终端等领域的与通信技术相关的产品生产(工艺、调试、检测、维修)、

技术、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2)基本规格 1. 知识结构 : (1)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 ,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 掌握必备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及接口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路、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及通信原理、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

(4) 掌握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电路设计、制作、测量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2. 能力结构 : (1)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借助工具阅读、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2)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具备解读电子电路系统原理图,查阅技术资料,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4) 具有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3. 技能结构 : (1) 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分析、仿真的能力。

(2) 掌握一般电子线路和通信电路的检测、调试、维护和管理的专业知识。 (3) 初步了解通信系统、网络设计分析及安装调试,具备工程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识别能力。

(4) 掌握电信市场调研和进行业务开发的方法。

(5) 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设计、实验调试等基本技能。 4. 素质结构 : (1)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较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3) 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能力。 (4) 具有适应专业岗位,适应工作、生活环境,勇于面对社会竞争,积极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主干学科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持续发展能力课四部分组成。课程修读形式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基本形式,选修又分为限选和任选两种形式。专业限选课是指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所限定选修的课程,学生选择该方向后,必须修完该方向的所有课程,原则上学生只能修读一个专业方向。专业任选课是指学生修读专业课程后再拓展专业知识面时可任意选修的课程,学生选修专业任选课的学分不得低于3学分,专业任选课的开设由专业根据学生需求而定。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参观学习、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劳动实践、暑期专业自主实训、顶岗实训等教学环节。

专业核心课程及简介

1. 电工与电路应用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与电路的基本理论,达到正确使用常用小规模、中规模集成电路,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合理选用有关器件的基本方法,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有关的技术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有电路与电路应用基础,正弦交流电路及其应用,三相交流电路及其应用,简单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及其应用,数字电子电路及其应用,同时也涉及诸如放大、整流、滤波、调制、解调、抽样、 D/A 、 A/D 转换等典型技术。

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著。 2. 计算机硬件与外设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使学生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掌握常见外设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计算机硬件及外设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应该能够制定计算机配置与选购方案、熟练组装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对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维护,以适应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的要求。

本课程选用自编讲义《计算机硬件与外设》主编:鲁晓辉 目前已经完成初稿编写 预计2010年8月印刷

3.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具有程序开发、设计、编辑、编译和调试的能力,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培养学生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技能。

教学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基本输入、输出和顺序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预处理命令,宏定义,复杂数据类型,文件等。

本课程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设计》,谭浩强著。 4. 通信原理

本课程介绍数字终端编码技术-语音信号数字化、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PCM30/32 系统、准同步数字体系( PDH )、同步数字体系( SDH )、数字信号的传输。其中数字传输系统包括 :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基本理论、基带传输的线路码型、基带数字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再生中继传输性能分析、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 HDSL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本课程选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信原理》,丁龙刚编著。 5. 现代通信技术

本课程介绍同步数字体系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通信技术领域的基本技术。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所学通信基本理论串接起来,形成 “ 全程全网 ” 的通信系统概念。 本课程选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通信技术》,孙青华著。

6.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交换的基本原理,交换技术的分类及交换技术的演进过程; 2.各种交换单元及交换网络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电路交换系统的硬件、软件结构及程序控制原理; 4.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5.ATM 交换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6.IP 交换技术;7.光交换技术。

本课程选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劳文薇著。 7. 移动通信技术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移动无线信道信号传输特征,以及适合此信道的调制技术。介绍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组织方式以及第一代(模拟)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介绍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将来从事移动通信网的系统设计、网络优化和相关技术的开发打下基础。

本课程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金明著。

五、专业筹建情况 1.专业定位准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通信行业需要大量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尤其需要具有一定通信工程能力、通信系统维护能力、设备检修能力的实用技术型人才。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及对毕业生的就业调查,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可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如下:

(1)通信施工工程的安装、调试、维护岗位

(2)通信相关产品(如3G)的检修、测试、营销岗位 (3)通信终端产品售后服务的技术主管岗位 (4)通信业公司的网络运营岗位 (5)各类通信制造公司的技术岗位

因此,通信技术人才就业面广, 在通信相关单位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工程施工、系统维护、设备检测及维修、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网络运营、设备生产及调测等都是通信技术人才的发展方向。

2.专业群发展完善

我院信息工程系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已经发展成熟,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设以来,在学院率先实施了“2+1”和“岗位主导·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被评为院

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多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通过与省内外企业合作,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特色之路。计算机类专业就业率高,专升本上线率达到100%,专业群的健康发展为通信专业的开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学校现有条件充分 (1)实训条件

我院拥有校内电工电子实验室、EDA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数字电子实训室、手机维修中心等等,目前基本能够满足该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的需要。例如通信专业开设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能够在电工电子实验室完成;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的技能培养能够在网络工程实训室完成等等。学校建有三十多个多媒体教室,充分满足专业教育教学的需求。

我院与中国移动三门峡分公司和中国联通三门峡分公司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确立了校企双赢的办学模式。专业依托移动、联通公司进行教学、实习、实训,核心课程由企业的技术专家在企业内部为学生讲授,让课堂走进企业(如通信工程设计与案例、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等课程的讲授、实训都在移动、联通公司的基站和机房内完成);学院可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资格培训、配合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发。

(2)师资情况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名,其中硕士4人,在读硕士7人,教师学科类型齐全,学历层次较高;副教授1人,讲师4人,均为双师型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梯队分布合理。另外2009年引进全日制研究生两名,分别是通信专业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能够胜任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聘教师5人,均是中国移动三门峡分公司和中国联通三门峡分公司的技术专家,他们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

(3)图书资源

我院拥有与专业相关的图书15000余册,图书资料中的电子电路技术类、通信理论类、通信工程类、设备测试维修类等相关图书资料比较齐全,学院开通了中国知网,并与中国移动三门峡分公司和三门峡市图书馆签订了图书资源共享协议,丰富的资源能够满足师生查阅需求。

4.就业前景良好

截止到2009年8月底,计算机类专业已毕业学生达到1000余人,在豫西地区从事通信相关行业的有近200人,比例达到了20%。与本地通信行业专家座谈,了解到三门峡市及周边地区通信类相关岗位缺口较大,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计算机类专业与北大方正、华硕电脑、罗技科技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渠道。

综上所述,我院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拥有丰富的校内外软硬件资源和层次较高、分布合理的师资队伍,能够较好地完成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第五篇:酒店管理专业调研论证报告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酒店管理专业原名宾馆管理专业,始创于1996年,是全国范围内较早创立的职校专业之一。酒店管理专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将在中国举行,中国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预计到2010年,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将成为职场上炙手可热的高薪阶层。国内酒店从业人员,以高薪阶层为多。酒店管理人员在中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酒店、旅游业将成为招远服务产业的支柱。

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旅游发展目标: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业新吸纳就业50万人,到2010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酒店业是经济产业,也是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对服务、管理的要求很高,因此酒店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但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旅游业还处在迅速的外延扩张时期时,酒店人才的质量需求也就基本上为

数量需求所淹没,技能条件成为酒店企业用人的主要标准。这样,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没有引起各类学校的充分重视,以至出现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却培养相同层次人才的现象。但随着21世纪酒店业经济向深度发展,人才质量问题很快引起了酒店企业的重视。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对酒店人才的数量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对毕业生的需求将会成倍增长,但是,由于对酒店人才的多渠道供给,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显得更为紧迫,需要突出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把立即可以进入操作岗位作为选择人才的重要条件。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方向)所进行的调查表明,酒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是具有职业技能,而是由突出技能条件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转变。

作为地方职校,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招远作为烟台市的重要城市,随着城市规模日新月异,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围绕着“黄金”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这都为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截止到2009年底招远市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4300人,星级饭店已达5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来看,当前餐饮业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64%;高中及中专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31%;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4%;本科学历的点总人数的1%,很多餐饮企业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领班的学历在中专以下;厨师中有中专学历的也不多,大专以上的极少;餐饮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虽有不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大多数是学财会、工商管理等专业,餐饮管

理专业人士少之又少。通过走访,不同规模的酒店是非常欢迎拥有较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毕业生。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懂管理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刻不容缓。

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模式

1、实施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

酒店管理专业坚持实施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企业实习1年,其中在校的第

二、

三、四学期每学期有四周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学校学完所有的课程之后,进入企业实习,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担任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与学校指派的专业老师共同担任实习指导工作,全面培养学生素质,逐渐实现由学生向 “员工”的角色转换。学生在实习期间,定期参加企业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课程并接受考核。本专业实践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63.6%,其中生产性实习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80%。

2、与欣源黄金大酒店合作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与欣源黄金大酒店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指引下与企业紧密结合,采用校企联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具有领先水平的欣源黄金大酒店岗位标准体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德能并重,学以致用,以德为先,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来促进其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市场竞争力强,能胜任不同星级酒店不同管理层次与服务岗位。

学生通过带薪顶岗实习及就业,培养和锻炼了职业技能,成功实现了工学交替,为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奠定了基础。

3、在高星级酒店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及就业

酒店管理专业开办时即成功开拓了第一个校外实习基地——欣源黄金大酒店。此后,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将逐年增加,目前本专业已拥有4家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绝大部分是星级酒店,并与这些企业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为本专业提供了全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求。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和锻炼了自身的职业技能,成功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保证了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毕业时学生可坐“直通车”就业,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零过渡”,实习一年的工作经历计入工龄。

4、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酒店管理专业成立了由各星级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广东省政府参事参与的、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保持动态交流,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与修订以及实践教学等各种教学环节进行指导和严格把关。酒店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了严格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实现校企对学生的共同管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定期派专业教师去酒店在工作和生活上指导、关怀学生,并写出工作总结;学生在岗位上进行实践操作,由岗位管理人员对其专业技能进行指导并评估。

5、校企互通、专兼结合,构成“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截至2010年6月,本专业有校内专任教师3人,有2名专业教师获酒店管理培训师资格证书。本专业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比例达到了50%以上,形成了以企业专家为核心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在学生顶

岗实习过程中,由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与指导。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条件

酒店管理专业已有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学提供全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把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落到实处。本专业计划建成环境真实化、设备先进化的集现场教学、实训、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体系,实现教学与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学与培训的有效统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规划

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产学合作效益显著,能够辐射与带动相关专业群,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社会与酒店行业认可度高,为招远旅游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对区域经济和酒店行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能够为学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省级重点专业,并最终把酒店管理专业打造成为与国际酒店职业教育接轨的、具有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综合性、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品牌专业。

1、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有较高的酒店管理专业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事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营销策划、酒店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酒店接待服务工作,能适应未来国际酒店业发展的国际化、综合性、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建成一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整体队伍达到6

人,“双师”素质的教师人数达到13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80 %以上,建成兼职教师人数与专任教师人数比例达到1.5:1以上的兼职教师库;

3、创新符合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 按国家工学结合精品课程标准,建设4门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鉴定和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一体的适合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按工作过程进行设计改革。

4、建成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教材体系,积极引进国际酒店业前沿知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双语教学;

5、建成环境真实化,设备先进化,集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酒店管理实训基地;

6、开创国内、国际相结合的校外实习网络;

7、建立校企合作各项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依托“人才培养质量全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完成共同管理和考核工作;

8、带动本专业群建设,对我省其它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建设起示范作用;

9、创建酒店管理专业培训包;

10、学生规模:在校生人数达到150人。

招远市高级职业学校2010年3月

上一篇:中组部援藏援疆文件下一篇:志愿者服务业务手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