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超做最好的老师 心得

2024-04-23

张艳超做最好的老师 心得(精选9篇)

篇1:张艳超做最好的老师 心得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看到封面上李镇西老师手捧一本语文课本,同样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所以从这一刻起,对李镇西老师的敬意就油然而生。我是带着崇拜感读完这本书的。看李镇西老师从师范毕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一位普通语文教师成长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同时也让我从中得到启发,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有很多产生共鸣的地方,帮助我快速成长。

在序言中,李镇西老师写到“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作家,但后来却当了老师。实话实说,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我是想过离开学校去报社去电视台的,之所以没有走,学生的依恋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 没门路,我才死了这条心。既然只能当老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这样的心理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觉得当一名教师大材小用,离自己最初的梦想差之千里,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李老师这样有很深的领悟,做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中最好的那一个,这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一点。

李镇西老师写到到“在课上批改作业时向学生借红笔,所有的学生都真诚快速的把自己的红笔递过去,还是那位课间向我借过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是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我的手中,在递到我手中之前,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通过这件小事,李镇西老师反思到老师和学生要地位平等。我也曾向学生借过笔,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但是当时我潜意识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因为我是老师。应该真真正正的和学生平等相处,这是我从他身上学习到的一点。

在提高教师的素养一章中,看到李镇西老师列出的他看过的书,整整两页,我真的震撼了。因为看着那么多熟悉的书名,各种类别的名著,我都曾经听说过,粗略的翻阅过,但是很少像他那样认真去读书。看他说他挤时间看书,在出差的飞机上,睡前的台灯下,甚至形成每天不读书都会失眠的程度。我也要养成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每天坚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雷打不动。这是我从他身上学习到的一点。

李镇西老师可能是作为语文老师的缘故,他是一个带有浪漫情节的老师。看到他在见学生的第一面之前,为自己的学生制造惊喜,送给他们每个人一本书和亲笔写给他们的一封信。我被他这样真诚坦白对学生的爱所折服。我也有在课堂上将他写给学生的信借花献佛的读给我的学生,告诉他们我和李镇西老师一样有一颗爱自己学生的心,想让他们每天都有进步,都可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具备浪漫情怀,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我从他身上学习到的一点。

还有一个画面在我头脑中的印象特别深刻,李镇西老师在语文课上每天坚持给学生读名著,每每读到感动的情节他都会转身去擦自己的眼泪。还有一次因为要辞去班主任的工作,面对学生的挽留,他说“我,我,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感情”马上走出教室,因为他已经泪如泉涌。看到李老师在教学中因为学生多次留下眼泪,我想这是因为把自己最真,最多的爱给了学生,给了教师这个职业,付出了自己所有精力,才会感情流露留下眼泪。为学生付出真心,付出更多的爱,这是我从他身上学习到的一点。

这样触动到我的点还有很多很多,李镇西老师写到的培养优等生杨嵩,黄金涛成功的方法和喜悦,转化后进生万同所经历的曲折,以及后来的万同当兵探亲的路上带给他的惊喜,有很多感同身受的点在激励我不断的优化自己,使自己不断的成长,促使我加油成为最好的更好的自己,为成为一个新时代时尚麻辣女教师而不断奋斗!

篇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学习中, 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 郭沫若先生说过:“兴趣出勤奋, 勤奋出天才”;心理学家詹姆士通过调查发现, 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工作能力水平存在着大约60%的差距。因此教学中必须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怎样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呢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培养学习兴趣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情感的诱发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教学心理学家认为, 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 任何教学在教育上都是失败的。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 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心理状态如何, 情绪高昂, 则效果倍增, 情绪低落时, 则效果甚微。因此在教学提问板演中, 切忌责罚、嘲弄、挖苦, 避免伤及学生的感情和情绪, 应多鼓励表扬其正确之处。对待学生的问题要热情、细致、微笑地给予回答, 即使是错误的, 也不应横加批评、指责, 只能耐心引导, 解释。

课外时间要多关怀、爱护学生。师爱是学生渴求的心理要求。受到师爱后, 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感兴趣。正像心理学家所说的, “教师的信任和爱将鼓起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个性顺利发展的风帆”。“师爱”给予学生无穷的精神动力。另外, 教师幽默的语言、良好的心境、大方得体的教态也影响学生知识的输入, 从而影响教学效率。

二、广泛开展课外活动, 增强学生情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和求学的欲望, 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用在孩子们身上激发出来。”课外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不但深化第一课堂的知识, 而且许多新技术新知识在第一课堂学不到, 却在课外活动中学会了。

1.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 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 激发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充分施展才能, 这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内心心理兴趣深化的灵丹妙药。

2.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批改作业不要伤害学生的信心, 对错误之处作上标记并予鼓励修改。对后进生更要予以鼓励且要面批面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蕙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

3.密切联系家长, 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使他们轻松上阵, 切忌把家访变为告状。

4.制定学习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陈景润立志要在“数学皇冠上嵌进一颗明珠”就是在中学听数学史的故事时立下的志愿。学生有了志愿, 学习劲头就足, 兴趣横生, 也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通过灵活的教法和恰当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受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制约, 起决定作用的动机是内在因素, 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兴趣又来自学生。当前, 课堂教学有两种现象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 对为数不少的后进生不但没给予应有的关怀和帮助, 反而批评指责过多, 使这部分学生见了教师则“敬而远之”, 也就谈不上对这些教师所任科目的兴趣了。后进生之所以后进, 是由于过去基础没打好, 学习新的东西有困难。教师要从他们身上发掘出最微小的积极因素, 发现并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 (2) 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要求过高。什么是一个合格的初中生呢我认为合格的初中生应是在继续学习中不感到困难。教师不应拿能否解答一些难题作为衡量学生章节过关的标准, 更不该把一些深难题作为测验考试题目, 以此来判断学生成绩的优劣。目前, 有部分教师甚至不加分析地拿有关初中知识的中考加试题、中考复习题让初中学生做, 打击了大部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抑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要求过高, 往往直接受到伤害的是班里的大部分成绩后进的学生, 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对数学的学习越加失去兴趣。相反,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恰当, 使多数学生学少一点、学浅一点, 就可以学好一点, 让大面积初中生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上, 就可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基础知识扎实、思维灵活的学生。难道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还愁提不高吗

四、课堂教学中, 巧妙导入新课, 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不同, 它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学习目的越清楚, 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 心理状态就越佳。如讲等式的性质时, 若教师这样导入:我们来学习一下等式有哪些性质。

这样学生出于被动, 学习气氛沉闷, 效果不佳。如果这样引入: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 先让我们做一个猜年龄游戏, 好吗只要把你的年龄乘以2减去1的得数告诉我, 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很快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教整式加减时: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然后把这个两位数减去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 再把所得的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乘以2等于多少结果每个同学的答案都一样, 大家觉得好奇, 要想知道为什么, 我们今天学了这节内容就知道了。由此学生兴趣来了, 劲头也就足了。

五、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设置质疑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1.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多动手, 多动脑, 多观察, 由学生自己得出一些图形的性质。如讲全等三角形时, 可让学生把事先制作好的两个三角形移动叠合比较得出:对应角、对应边相等。讲正方形的性质时, 得到四个角都等于90度, 四条边都相等, 对角线相等平分且垂直, 接着又进一步发现这些性质的关系, 并通过这些性质加深对正方形概念的判断, 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设置质疑巩固加深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不妨给学生一些时间, 引导他们向老师提问题, 引导学生质疑, 帮助释疑, 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如教学长方体时, 在老师的激励下, 学生竟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长方体有六个面, 一个面有四条边, 为什么长方体的棱不是二十四条, 而是十二条”有同学经过一番思考, 找出了答案:“这是因为每相邻的两个面间的两条边叠在一起, 形成了一条棱, 所以六个面的原来二十四条边在长方体中就只有十二条棱了。”这个问题一通, 类似的“一条边有两个端点, 长方体有十二条棱, 为什么只有八个顶点”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更有同学提出了新的想法:不论多少个点, 叠在一起就只能看作是一个点, 不论多少面……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开疑问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更高层次的数学思想。

总之, 在教学中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法, 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那么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最好的老师永远是最好的学生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在我家,每月都有新书入架。而且,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一处游玩,我必买一本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或是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传记之类的书。可能,我们本地的书店就有,也可能我因此而多花费许多钱。但,就是喜欢。在云南丽江,我逛了那古老小镇的书店。每当捧起那本《云南旅游指南》,就仿佛看到了那柔软的丽江,仿佛又置身于小桥流水梦幻般的景致之中了。除此之外,买书的好处还很多。比如,游览名胜的人可能只有我,但回到家,就会有和我分享更细致风景的人。我姑娘因此而格外爱看书。我今年暑假在南京买的《孙中山传奇》,我还没她看得快呢!人家旅游看景点,她在南京,还要求去图书馆看书。我南京的四爷说,活了70多岁了,没见过这样的孩子。其实,爱看书真的只是一种习惯而已。

作为教师,应该养成看书、学习的习惯。我们的职业需要我们看书、学习。《教育的道与术》《沙与沫》这样的与心灵对话的书,应该是我们的奢侈品,时间充裕的时候,该去拜读的。《读者》《教师博览》之类的杂志也应该放在我们的床头、案边,随手可翻,随时可读。

小时候,常常盲目地学别人,称赞老师是春蚕、是蜡烛,还特别欣赏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看来,我觉得如果用它来说老师,说“侮辱”是太过分了,但起码也是一种轻蔑。我不否认,有人是用它赞扬我们教师的奉献精神,但实在不够准确,实在是外行的称赞。做教师的人,应该有这样的素质:为学生,我们可以奉献自己的爱、热情、知识、方法以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但不能把时间都用在奉献上,而不充实自己。我们的职业决定了我们需要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特别是在当下社会。原因,自不必说,大家的压力已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来到这世界,应该说,是个奇迹。是生命的奇迹,更是世界的奇迹。陶行知说“人生为一大事来”。我们人到中年,也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大事了。身为父母,让我们的孩子成才、幸福是我们一生的大事。但倘若,人生只一件事为最大,该不在于此吧?想了很久,我不敢确定这一大事的方向,但我觉得应该是面对历史或是面对未来说的吧。

对,应该是事业。做教师,注定了我们的平凡,也成就了我们平凡中的大事。看看杜威,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看看我们的先人孔子,看看近代的教育大家陶行知。他们是后来的教育家,但都曾是我们的同行。对他们的赞扬,我们是不是可以避开生物学、物理学的角度,然后借用人们对教师通常的赞誉内容,并借用李商隐的那两句诗?

从事教育工作,注定了我们不会大富大贵,也不会让我们拥有让人艳羡的权势。但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幸福。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让自己远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尘嚣。人的一生,心静最好。我们因为自己的职业而有足够的理由、更多的机会快乐地学习,我们更有可能去乐观地思索、愉悦地实践自己的教育想法。或许,我们一辈子也做不到那些教育大家的程度,但至少我们可以以知识为路径,让自己改变一些人的言行,甚至命运。

人,不是一下子就有了思想的,而在于积累、内化和升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那些特别想当一名好教师的,如果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就需要永远做学生、做个好学生,多学习、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多写自己的东西。

篇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以生活中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诱导学生热爱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分离的。如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衣服打折、球赛记分……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出现在七年级的教材和练习册上。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 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 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 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 交头接耳, 议论纷纷, 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 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 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点燃起他们对数学“爱”的火花, 使“无涯的学海”变成“知识的乐园”。

二、以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钻研数学

数学充满了“神秘”, 数学充满了“趣味”, 让学生在“神秘”中探索, 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尽量将数学的趣味性以及数学自身的魅力展现给学生, 使他们能尽早地投身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去。

例1:讲述合并同类项时, 可用这样例子:两头牛加三头牛是五头牛, 但两头牛加三头羊就不是五头牛羊了。同理, 2x+3x=5x, 而2x+3y≠5xy。

例2: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 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纸板, 把三个角剪下后摆成一个平角, 并抓住时机进行点拨, 学生自已去发现“三内角之和为180度”这一规律。即“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定理”。类似这种发现法教学, 学生学得愉快, 记得牢固。

三、揭示数学的内在美, 促进学生欣赏数学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爱美之心尤为突出。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中的美学因素, 寓美于教, 以数学所固有的美, 唤起学生的数学美感,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数学美主要体现在简洁的数学语言, 对称的数学关系, 和谐的数学结构, 奇异的数学联系, 优美的板书画上。

例如, 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 可先准备一些蜻蜓、蝴蝶等昆虫标本, 让学生仔细观察, 从中体会出形状美的奥妙, 进而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美的享受, 接着再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或物体的实例, 这样枯燥的数学课即刻变为欣赏课。

四、训练数学的思维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在农村中学, 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 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分析与综合。

分析, 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如解求值题:已知 (a+b-5) 2+ (a-b+7) 2=0, 求 (a2-b2) + (a+b) 2的值。

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

(2) , 经过分析后可发现由 (1) 得:a+b=5, a-b=-7,

由 (2) 得

综合 (1) 、 (2) 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 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2、归纳与演绎。

归纳, 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 找到他们的共同点, 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 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 (或是所学知识) 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 如完全平方公式, 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 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 也就是演绎, 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 并有效地结合起来, 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解决特殊,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

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 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 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 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 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 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分式的性质时可以联想分数的性质,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式与分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五、参与发现、探索研究, 从而使学生体验过程数学

在教学中, 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洁地重演于课堂, 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造的兴趣, 指导学生动手动脑, 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从而使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 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

如, 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先复习“求根公式”, 并指出两根关系 (互为有理化因式或者说根式部分互为相反数) 。

2、指出公式实际上直接反映了方程的根是由系数确定的, 公式就是利用系数而计算出根的表达式。

3、提出相反的问题:方程的系数也被根所确定, 那么又如何用根来计算出系数或表达出系数的某些关系呢?

4、学生探索:一部分学生写出几个熟悉的方程, 求出两根后观察根与系数的关系;一部分学生确定方程的两根α、β构作方程 (x-α) (x-β) =0, 整理后, 观察根与系数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根据有理化因式的特点, 直接利用求根公式相加, 相乘得出结论。

篇5:我最好的老师

主持人:雨 田

怀特森先生是我们的科学课老师。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误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讲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起疑心。

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的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作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篇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以“成功教学”观点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 但读书心态不一, 有踌躇满志的, 有漫不经心的, 有不知所以的,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没有很快适应学习生活, 繁重的功课, 大大提高了的难度、广度、深度, 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 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 有的人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 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 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 而事实上两者并无差异, 即使所谓的差异也只是这些学生懒于思考,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根据这种现象, 我采取循循善诱、个别辅导的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 只要克服缺点, 消除不良因素, 辅之于努力学习, 成绩总会提高的。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 学生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 要做到从简单处着手, 从细微处入手, 平时提问题, 出考卷, 要注意把握好难度梯度, 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 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 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 鼓励他们, 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 培养信心。

二、不断改进教法, 提高授课艺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当今学生特点是好奇, 好新, 好趣, 教育系统论告诉我们, 有兴趣就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敢于创新, 开拓进取, 塑造新型人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因为如此, 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 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 被老思路, 老方法给束缚, 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 一成不变的风格, 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 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 长久, 会使课堂缺少几分吸引力。当今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方法, 同时不断探索研究, 为学生度身量体, 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 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 讲解与练习结合, 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在引导, 妙在开窍, 教之以法, 施之以练, 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技巧, 逐渐步入“我要学”的佳境。

三、重视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 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 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 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 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 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 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 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从尊重、爱护、体贴学生的角度给以引导, 将失败的阴影消除, 将成功的喜悦放大, 将好奇的心理引导至主动探索,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 教师只要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 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 那么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 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 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把握学生心态,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内化过程中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 应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教条性、经典性的内容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中要刻意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 通过问题解决来优化学生的知识功能, 优化教育功能。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现成的知识, 也不应满足于简单地解决一些问题, 而应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题, 促使他们不能仅凭已有知识和习惯就可解决, 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当学生跃跃欲试时, 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反映在课上, 教师要多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情境, 引导学生不断探索, 不断产生思维热点, 不断使你的课产生高潮。当学生在挑战中找到乐趣, 在积极思维中培养了思维的坚韧性, 在“无疑”处发现疑问,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展示数学“趣”味, 激发学习兴趣

如, 讲“三线八角”时, 学生判断不清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我就用两只手比给学生看, 学生觉得新奇, 原来三线八角还可以这样来找, 纷纷效法, 以此促进了注意力的集中, 刺激了思维活动, 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学生在求负数的倒数时, 经常忘记符号, 于是我问“男同学做倒立, 会变成女同学吗”。学生在大笑中就记住了这一知识。有些学生在学习定理时, 不管有无逆定理, 拿来就用。我问“人有两只眼”, 它的逆命题“有两只眼的就是人”, 对吗?学生从这有趣的逆命题中, 领悟到原命题和逆命题不一定是等价关系, 也让学生明白, 一个命题, 要证明是正确的以后才可使用。优美有趣的语言、充满情趣的事例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7:兴趣,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兴趣

中国分类号:G633.41

序论

在乡镇工作已有8年了,乡镇学生的英语程度与城镇间的差异较大,除了小学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能力水平有限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兴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创造机会去发现、挖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论

根据现代课堂教学的改革,“生本”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前提是让他们主动、积极去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学习兴趣。

一、关于单词的记忆

作为教育者,不能只“授人于鱼”,要会“授人以渔”。记英语单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最经常教学生的是联想法记忆。

例1:在学习方向用语east, south, west, north (东、南、西、北)的时候,很多同学背会了四个单词,但却混淆了单词的中文意思,这时就适合用联想法记忆。

第一,告诉学生news这个单词是“新闻”的意思,新闻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所以它分别是east, south, west, north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

第二,让学生联想起地理课上学习的方向顺口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就能很好分清四个单词代表的中文意思。

例2: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单词“family”(家庭),把它拆开来就变成:

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合起来,就是family。

例3:“believe”(相信),但是拆分开来,中间包含着一个be 和一个lie,告诉学生“凡事不能太尽信他人,因为believe中间还有一个lie”等,教师言传身教、多想想记忆的方法,学生耳濡目染之后,也会慢慢地创新出一套自己的记忆法。

二、关于角色的表演

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将课堂模拟成真正的交流场所,学生可根据教师设计得情境选择不同的角色表演,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是增强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学习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Module 3 Unit 2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电台节目,内容包括朗读一篇短文、请明星唱一首歌、体育新闻和天气报道等,学生很踊跃参与,很多害羞的同学都在掌声中从不敢上台到积极准备,最后踊跃表演。学习Unit 1时,我常用的就是扮演、模仿对话中的人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表情、动作或者道具,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关于语法的学习

受“2012年省英语语言村”培训的启发,我总结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语法方法。一是口诀法,编一些趣味性的口诀或顺口溜,让学生更容易去记忆。在记忆名词用法时,名词单复数不变的有Chinese, Japanese, sheep, deer(中国人、日本人养绵羊和鹿),以o结尾加es的有“英雄喜欢吃马铃薯和西红柿(hero, potato, tomato),有意思(es)”,不规则变化名词的口诀有“老鼠的牙齿咬了男人、女人和小孩的脚”(mouse, tooth, man, woman, child,foot)。二是顺口溜记忆法。初一的学生主要是掌握be动词的用法,为了方便记忆,我把它们编成这样的顺口溜:“I用am, You用are, is 用于他(he)、她(she)、它(it),单数is,复数are,不可少也不可差。”学生做起题目来就简单多了。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时觉得快乐、轻松,而且“不难、易记、有意思”。

四、关于作业的布置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化“腐朽”为“神奇”,变“厌烦”为“乐趣”。我们的作业不只限制于抄抄写写,可以灵活地进行变通,如:

1. 动“口”作业——听说表演。我们课后可以尝试模仿课文录音,小组合作用他们所理解的方式去分角色扮演,必会学有所得。总之,just try to “Open your mouth”。

2. 动“耳”作业。坚持每天听课文录音、英文广播及电台、英文歌曲、英语故事,如“If you’re happy”、“Lemon tree”、 “Auld Lang Syne ”等。

3. 动“眼”作业。平时可以播放一些学生推荐的、较简单或幽默,并带有中英字幕的小电影,像《冰河世纪》系列、《汤姆历险记》等,这些无形、无心的小“动作”,也会潜移默化进入学生内心,让学生放松心情并带来快乐!

五、关于考试

考试是实实在在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分数是无情的,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也没有一点人情味,它不像英语演讲,不论得分高低,得到的都是掌声和鼓励。而笔试中,错了就必须扣分,留给孩子的都是遗憾和打击。只要有进步,一定表扬、鼓励,激励组员努力奋斗,摆脱自己的最低分,毕竟,没有人是愿意拖后腿的。

六、关于练习和试卷的评讲

我觉得“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是锻炼学生的一个宝贵机会,让他们过过当“小老师”的瘾,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得出答案,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从自身角度出发反思、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尽管有些学生的评讲并不那么“到位”,甚至会引得哄堂大笑,但大家的参与是主动的,学习的热情是高涨的,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在评讲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的时候,教师得“站”出来 “伸张正义”, 及时纠正错误。

七、结论

篇8:激励是最好的老师

一、情感激励——隐形的教育力量

教育是一种需要感情的社会活动, 爱是教育的真谛, 情能感动人, 更能激励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情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至关重要。真实的情感是教育的驱动力, 是决定教育效果的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其中, 尊重和信任是教育最宝贵的情感, 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动力和精神动力, 激发其潜能。

二、语言激励——彰显教育魅力

教育是语言与心灵的融通, 语言是传播情感的媒介, 语言彰显教育的魅力。语言激励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与交往精神有促进作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语言激励的作用下, 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引发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并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交流。

三、氛围激励——让教育成为一种文化

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集体环境熏陶, 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用心创设激励情景, 让班级和教室充满激励的元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版报栏、宣传板等, 在营造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荣誉栏、学习园地、评比台等, 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得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天地, 传递正能量。创设激励的校园环境, 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会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共鸣。以优秀校友命名的图书馆、校园路等会充分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营造学生自主发展、自主体验的良好氛围。

四、榜样激励——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自己

篇9: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因为在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做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你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先生说道。毕竟,正当传看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保留下来吗?怀特森先生描述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何等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也没有起疑心。

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定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一定正确的。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提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差不多能够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所有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便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学到了一种与知识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错了的勇气。

阅读思考:

1.在《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中,“红裙子”贯穿全篇。因此,从结构上来说,它是文章的______;从内容上来说,它象征着______。

2. 在《独享“体罚”的秘密》中,“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从“照例”和“著名”两个词语能看出什么?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

上一篇:收成完小“三爱三节”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贷款总结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