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程序

2023-02-17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程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程序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1. 目的

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与调查处理,严格事故责任追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XXXXX工程管理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身 或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3. 引用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8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0 号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75 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93 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3 号

《管理手册》HX-GM 《设备管理程序》ZHHX-GP-14 4.责任 4.1工程部

负责管理部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建档工作;

负责建立和完善管理部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管理程序和规定,明确管理职责、权限和管理流程;

参与一般以上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负责一般及以上事故经济损失的审核认定和上报; 跟踪和监督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 4.2办公室 负责管理部行政办公区域火灾事故及由火灾引起的爆炸事故的调查处理和防范整改措施的落实;

负责行政区域火灾事故的建档工作。

负责办理职业病和伤亡人员工伤保险待遇及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工作;

负责事故中党员、干部渎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处理。 4.3项目组

负责及时、准确、如实报告本单位各类事故; 负责参与较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负责在一般及以上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给予配合和支持。负责事故处理意见的落实。 其他部门配合、协助事故调查。 5.程序

5.1 事故的分类、分级 5.1.1事故的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包括生产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设备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等;

(1)生产事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2)火灾事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3)爆炸事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设备事故:由于制造、安装、施工、使用、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设备损坏而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5)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规则或因机械故障等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5.1.2事故的分级

事故等级分为较小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及特别重大事故。

较小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轻伤一人及以上;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 万元以下的事故; 其余事故等级标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 493 号令)执行。 5.2事故报告 5.2.1较小事故

较小事故发生后,发生项目负责人应立即报管理部工程部,管理部应在事故发生后 24 小时内,将《事故快报》报上级单位安全主管部门。

5.2.2一般及以上事故

工程管理部负责人应当立即向区域分公司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机构。同时报告公司安全运营部、主管领导和总部安全生产管理部及建设公司主管领导。

5.3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和有关单位名称; (2)事故的简要经过;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6)事故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员; (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5.4事故补报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事故之日起 7 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管理部应当及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补报,同时逐级上报上级安全主管部门。 5.5采取的行动

管理部在接到生产事故报告后,在按要求及时上报的同时,依照各自职责组织或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 事故调查 6.1事故调查组织

6.1.1较小事故由管理部负责事故调查;一般事故中的重伤事故或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由分公司组织并配合地方政府进行事故调查;对地方政府授权或委托事故调查的,由分公司负责成立事故调查组并组织事故调查;

6.1.2一般及以上伤亡事故,由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组织成立内部事故调查组或委托授权有关人员负责和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

6.2事故调查职责和权限 6.2.1事故调查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 (4)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6.2.2事故调查组权限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 6.3事故调查报告

6.3.1 由本管理部组织事故调查或授权接受委托进行事故调查的,事故调查报告在事故发生后 20 日内完成,并报公司安全运营部。 6.3.2 由地方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的,由所在省市出具事故调查报告和事故处理决定后的10 日内,由管理部将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决定报送公司安全运营部。

6.3.3 工伤事故发生后,管理部按照《工伤认定材料目录》要求,准备和填报相关材料,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20 日内报公司安全运营部; 7. 事故处理与结案

7.1 较小事故和未发生伤亡的一般事故由分公司负责处理,在事故发生之日起的 45 天内处理完毕。

7.2 发生人员伤亡的一般以上事故由公司负责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由内部事故调查组依据地方政府部门下达的处理决定或公司事故调查组调查结论意见对相应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经公司批准后实施;

7.3 事故处理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据事故调查批复的处理意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一般及以上伤亡事故,批复结案后,对事故调查处理决定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决定归档。

7.4 本管理部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并及时收集相关见证资料,将事故处理结果及结案材料报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备案。

集团公司

事故报告管理流程

地方主管部门

建设公司

公司安全运营部

安全生产管理部

分公司

工程管理部

接受报告 接受报告 接受报告 重伤2人及以下 接受报告

一般事故

发生事故

接收并反馈处理意见

重伤2人以上/死亡1人以上

较小事故

组织调查处 理

接收备案 处理报告 自行处理

第二篇: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管理程序

1. 目的

1.1.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事故的调查工作,明确事故调查的职责和任务,制订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本公司内发生的火灾事故、各类伤亡事故(包括员工食物中毒等)以及职业病发生原因等的现场处臵、调查处理及报告管理。

3. 职责

3.1. 3.2. 3.3. 3.4. 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分析和事故调查报告归档。 各部门:保护事故现场并协助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行政部:负责送伤员急救。

人力资源部:负责工伤申报、治疗跟进、伤残鉴定和工伤事故医疗终结。

3.5. 发生事故部门长、当事人及其相关人员必须积极配合调查人员的工作,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根据本程序要求进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4. 内容

4.1. 事故发生后现场管理人员应做好如下工作:

4.1.1. 事故发生后,首先立即安排人员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护。 4.1.2. 采取措施制止事故的蔓延扩大,防止二次灾害。

4.1.3. 根据需要,保护事故现场、建立警戒线﹑撤离所有无关人员,并禁止入内;同时第一时间通知安全主任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

4.2. 事故现场处臵

4.2.1. 轻伤事故现场处臵 4.2.1.1. 轻伤事故发生后,现场管理者要立即进行现场包扎或陪同受伤员工到就近医院就诊;

4.2.2. 重伤事故现场处臵

4.2.2.1. 重伤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应沉着冷静,立即将此信息传达至部门主管。部门主管接到报告后应马上赶赴事故现场查清伤员伤势﹐根据需要立即安排人员紧急送往医院或拔打“120”;并派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

4.2.2.2. 安全主任接到重伤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根据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保护工作及向上一级领导进行汇报﹑请示有关工作。

4.3. 事故报告及调查基本要求

4.3.1. 事故发生应立即报告部门长和安全主任,两小时内由部门主管填写「事故现场报告」,经部门长确认后,复印副本交安全管理委员会和人力资源部; 4.3.2. 安全主任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开展事故现场处理及调查工作。

4.3.3. 事故事件经诊断造成员工工伤休假三天以上(不含三天)的,由安全主任组织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处理。调查结果记录于「事故调查报告」并提交给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并通知发生事故事件部门其处理结果。

4.3.4. 事故事件经诊断,如果造成员工工伤休假在三天以内含三天的,由发生事故事件部门进行事故事件调查并进行处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给安全管理委员会,经安全主任确认后交主管副总审批。 4.3.5.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其它事故,如设备事故等,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元以上(含2000元)的由安全主任进行调查;2000元以下的,由事故发生部门进行调查及处理。

4.3.6. 发生火灾﹑爆炸﹑重大环境事故应立即上报总经理。 4.4. 成立事故调查小组

4.4.1.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事故情况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事故调查人员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二是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4.4.2. 事故调查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4.4.3. 调查组人员进行事故调查过程中,任何人不得以任何非正当理由妨碍调查工作。

4.4.4. 事故调查小组应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4.4.5. 重大、特大火灾事故、食物中毒事故、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由总经理或其指定人员,配合政府部门进行调查。 4.5. 事故的调查

4.5.1. 事故调查应当详细了解事故发生经过,重点收集人证﹑物证和事故事实材料。

4.5.2. 事故调查小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事故现场,有关部门、个人应当积极配合和协助保护事故现场。

4.5.3. 事故调查人员应当及时开展调查询问工作,事故责任部门和个人应当主动、如实地提供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

4.5.4. 调查询问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询问笔录应当由被询问人核实后签名或者盖章;调查询问人员也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4.5.5. 调查小组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可根据调查需要传唤有关责任人员。对于当场发现的责任人员,可以口头传唤。对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可以给予违纪处罚。

4.5.6. 必要时,事故调查人员可以对事故现场进行录像、照相。

4.5.7. 现场勘查中发现的有关痕迹物证,提取前、后可以采用录像、照相等多种形式记录,并妥善保管。

4.5.8. 提取物证时须有两名以上事故调查人员,并在提取记录上签名。

4.5.9.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对象的,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4.6.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4.6.1.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4.6.2. 间接经济损失包括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损失价值。

4.7. 事故原因分析

4.7.1. 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

(1) 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 分析伤害方式。按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4.7.2.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确定

4.7.2.1. 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4.7.2.2. 属于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4.8. 事故性质和责任的认定

4.8.1. 事故性质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种。

4.8.2. 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将事故责任分为以下三类:

4.8.2.1. 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4.8.2.2. 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4.8.2.3. 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或管理)责任的人员。 4.8.3. 责任划分

4.8.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

(3)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臵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4.8.3.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或管理)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事故的;

(2)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员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事故的;

(3)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4)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4.9. 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事故防范措施主要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培训三类。

4.9.1. 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又可分为:防火防爆安全技朮措施﹑电气安全技朮措施﹑机械安全技朮措施﹑厂内运输安全技朮措施等。 具体做法有:

(1)减少潜在危险因素,在新工艺开发之初就尽量避免使用危险物质和设备。 (2)降低潜在危险性的程度,将潜在危险性降低到可承受范围之内。 (3)联锁。当出现危险状态时,强制某些组件相互作用,以确保安全。 (4)隔离操作和远距离操作。

(5)设臵薄弱环节,在设备或装臵上安装组件,当危险因素达到一定值之前该组件启动,将能量释放保证安全。

(6)坚固和加强,增加安全系数,加大安全裕度。 (7)警告牌示和信号装臵。

(8)封闭,就是将危险物质和能量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4.9.2. 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臵。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4.9.3. 安全教育和培训措施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9.4. 安全技朮类防范措施在制定后,措施实施部门应该对防范措施实施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4.10. 事故的处理

4.10.1. 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处罚,处罚的形式主要有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4.10.2.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应先由事故责任部门负责落实。

4.10.3. 对于重伤、死亡或非伤亡的重、特大事故,总经理应组织、主持召开事故现场会,与会人员应包括事故责任部门相关人员及各部门长。

4.10.4. 事故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发生后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改进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处理不放过。”的原则进行,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4.10.5. 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已经调查完毕的事故处理结果,以「事故调查报告」的形式通报全厂,教育员工,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4.10.6. 安全主任对处理结果和防范措施进行跟进并确认。

4.10.7. 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事故调查所有文件及记录的归档保存。 4.11. 与外部机构的联系

4.11.1. 安监部门的联络工作

4.11.1.1. 发生重伤以上(包括重伤)的事故,由安全管理委员会在24小时内,先以口头形式或书面报告给“深圳市坪山新区安全生产执法大队”(以下简称“执法大队”),同时必须保留现场。执法大队查看并对现场拍照后,可根据其指示,整理现场。

4.11.1.2. 事故发生后,安全管理委员会必须做出书面的“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交给“执法大队”。执法大队根据事故起因的严重性作出相应的整改及裁决指令书后,并按其要求进行对应的整改行动。 4.11.2. 社保部门的联络工作

4.11.2.1. 人力资源部收到「事故现场报告」后,填写相关资料上报社会保险管理局申请工伤认定。

4.11.2.2. 社会保险管理局确认是因工受伤,开具工伤认定书。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受伤治疗等有关费用的报销。

引用记录

5.1. 「事故现场报告」

5.2. 「事故调查笔录」 5.3. 「事故调查报告」 5.4. 「事故登记表」

XX 公司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九日 5.

第三篇: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起到了更规范、更具体的指导作用,解决了原有法规、标准规定模糊、程序不清的问题。为了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各类伤亡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特制订本程序。

一、事故报告阶段

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或逐级报告至公司总经理。公司有关人员应当于1小时内向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安监部门或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2小时以内同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监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同时通知公安、劳动保障、工会、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事故单位发生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应立即上报事故情况。

二、事故调查阶段

事故调查由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授权、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进行,事故调查组由人民政府、安监、主管部门、监察、公安、工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视情况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组成员如与调查的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调查组组长由市政府指定。

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①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②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③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④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⑤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取证是完成事故调查过程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事故现场处理。为保证事故调查、取证客观公正地进行,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现场要进行保护,事故现场的处理至少应当做到:(1)事故发生后,应当救护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二)事故有关物证收集。通常收集的物证应包括:(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3)重要物件应保持原样;(4)对危害健康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三)事故事实材料收集。事故事实材料收集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等;(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4)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5)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二]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2)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包括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6)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四)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在事故调查取证时,应尽可能对所有受害人及证人进行询问。同时也要对事故发生前的现场人员以及在事故发生之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的人员进行询问。要保证每一次询问记录的准确性。询问见证人、目击者和当班人员时,应采用交流的形式,不应采用审问方式。

(五)事故现场摄影、拍照及事故现场图绘制。[一]事故现场摄影、拍照。在收集事故现场的资料时,可能要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摄影和拍照来获得更清楚的信息。(1)显示事故现场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2)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等;(3)事故发生现场全貌;(4)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二]事故现场图的绘制。对事故发生地点经过全面地研究和照相之后,通常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绘制事故现场图。(1)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坐标、伤亡人员相对于地理位置点的位置;(2)确定涉及事故的设备散落构件的位置并作出标记;(3)查看和分析事故发生时留在地面上的痕迹;(4)必要时,绘制现场剖面图。事故现场图的形式,可以是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提交的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1)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事故抢救情况;(3)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4)事故发生的原因;(5)事故的性质;(6)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7)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8)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注明单位、职务并签名);(9)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报告报送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这项工作即告结束。

三、事故处理阶段

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工作。事故处理的任务,主要是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落实防范重复事故发生的措施,贯彻“四不放过”原则的要求。所以,事故调查是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基础,事故处理是事故调查目的之实现和落实。

提交的事故调查报告经市政府批复后,有关机关应当按照市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它法律、行政法规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规定的罚款幅度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007年第13号令)不同的,按照较大的幅度处以罚款,但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罚款。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有两种以上应当处以罚款的行为,应合并作出处罚决定。

四、事故结案阶段

按照市政府批复的事故调查报告,有关机关和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报调查组牵头单位,事故调查组及时予以结案,出具结案通知书。事故结案应归档的资料有:(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2)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4)技术鉴定或试验报告;(5)物证、人证材料;(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7)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8)发生事故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9)处理结果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10)有关事故通报、简报及文件。

第四篇:建筑工程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E OHS/EJB34-04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修改状态:0

1、目的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事故,以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的生产安全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

3、术语和定义

3.1采用GB/T19001-2008;GB/T 24001-2004;GB/T28001-2001标准及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3.2事件:是指职业健康安全中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包括: 3.2.1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引发的事件;

3.2.2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按规定要求搭设或无防护措施而引发的事件; 3.3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包括: 3.3.1造成人员疾病、伤亡的事故; 3.3.2造成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故。 3.4 事故等级: 3.4.1一般安全事故

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下的安全事故。 3.4.2较大安全事故

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安全事故。 3.4.3重大安全事故

是指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安全事故。

4、职责

4.1项目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责部门,负责本公司范围内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参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2 综合管理部负责本公司范围内职业病的统计、调查和防范工作。 4.3 法规监督部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4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事故报告、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协助主管部门调查和处理工作。

138 E OHS/EJB34-04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修改状态:0

4.5 发生事故时,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应参与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5、程序

5.1事故报告

5.1.1事故发生后,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要求,受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部领导或安全管理人员,迅速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预防事故扩大;同时,为了调查事故、查清事故原因,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对于为了抢救伤员或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破坏事故现场的,应做好事故现场的标识或留下照片)。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应急措施等。

5.1.2发生轻伤事故时,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班组长及安全员或现场负责人;发生一般事故及以上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现场负责人立即报告项目管理部和公司分管领导,项目管理部和公司分管领导根据事故性质逐级上报(上报时限为1小时内)。

5.1.3 如果公司职工被确认患有职业病后,该职工或其亲属立即向公司综合管理部报告,综合管理部根据具体情况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和防范职业病的再次发生。

5.2 事故调查

5.2.1 轻伤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现场负责人组织生产副经理、主任工程师、安全员分包方负责人等进行调查,并在十日内将事故处理情况报项目管理部备案。

5.2.2一般事故(指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由公司分管生产副总经理领导和组织相关单位人员组成公司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包括:项目管理部、综合管理部、法规监督部、现场负责人等。事故调查组的工作程序: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2.3根据事故性质,一般事故(发生二人以下死亡事故)以上事故由公司领导配合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进行调查。

5.2.4当出现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时,由公司分管生产副总组织项目管理部、综 139 E OHS/EJB34-04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修改状态:0

合管理部、法规监督部及现场负责人等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根据公司有关奖惩规定,提出事故处理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在十日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2.5如果公司职工确认患有职业病后,综合管理部会同项目管理部等成立职业病调查组,对职业病的发病原因、病情、防范或应急措施等提出书面报告,报告应在十五日内作出,报分管副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

5.3事故处理

5.3.1对轻伤事故的调查处理,由现场负责人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责成事故发生单位处理。

5.3.2对于一般事故(指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由公司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事故责任分析会,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责成事故单位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由项目管理部监督、指导,项目经理部具体落实整改措施。

5.3.3对于一般事故(死亡)以上事故,由建设主管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提出事故处理意见,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落实处理措施,并完成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期间,公司范围内所有施工现场进行停工整顿,制定纠正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以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6、相关文件

6.1《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6.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 6.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6.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7 记录

7.1《事故调查报告》

140

第五篇: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发生因工伤亡事故的企业,应在事故调查人员到达现场后,提供与事故有关的如下材料:

1、 事故单位的营业证照及复印件;

2、 有关经营承包经济合同;

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 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5、 安全培训材料及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6、 《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安全施工许可证》;

7、 伤亡人员证件(包括特种作业证及外地进京务工人员就业证、身份证);

8、 劳务用工注册手续;

9、 事故调查的初步情况(包括:伤亡人员的自然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分析等);

10、 事故现场示意图;

11、 案件调查人员要求提供的与事故有关的其他材料。

3、调查组的一般加程序

(1)明确事故观场的范围,并组织人员响现场保护工作。

(2)召集有关人员了解事故情况。

(3)收集并查阅发生事故设备的有关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等方面的资料和记录,将了解的情况形成文字与图片。

(4)对事故现场进行周密详细的调查。

(5)进行必要技术检验和鉴定。

(6)根据调查资料和技术检验与鉴定资料正确地综合分析事故的性质与过程、事故的原因、破坏的形式,事故的责任。

(7)提出事故处理的意见

(8)提出预防发生类似事故的措施

(9)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10)按规定,将事故调查报告报安全监察机构的主管部门

上一篇:诗歌鉴赏古诗基本知识下一篇:施工进度计划监理意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