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调查报告处理程序

2023-02-17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事故调查报告处理程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事故调查报告处理程序

工伤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义乌市捷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工伤事故调查处理管理规定

1 目的

规范工伤及工伤保险管理,及时、合理地处理工伤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规范工伤事故处理程序,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工伤事故风险。 2 适用对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 职责分工

3.1 总经理负责全面领导公司工伤管理工作。

3.2 副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实施,协作和监督工伤管理工作。

3.3 发生工伤事故班组的厂长负责工伤事故的调查和报告撰写。 3.4 各部门领导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工伤管理工作。

3.5 财务部负责为新入职员工办理工伤保险,根据各部门提供的工伤认定相关资料,按规定给予办理报销手续。

3.6 各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降低工伤事故率,积极配合公司行政人事部及上级领导调查和处理工伤事故,不得瞒报虚报工伤事故。

4 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以国家《工伤保险条例》为准。 4.1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4.1.1 在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4.1.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4.1.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1.4 患职业病的;

4.1.5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4.1.6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4.1.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4.2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4.2.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4.2.2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公司利益、国家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4.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工伤范围: 4.3.1 故意犯罪; 4.3.2 醉酒或者吸毒; 4.3.3 自残或者自杀;

4.3.4 公司明令禁止而造成伤亡的; 4.3.5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 工伤事故处理

5.1 员工发生工伤,部门班/组长应保护现场并在10分钟内通知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分管厂长。由分管厂长和副总经理根据伤情判定去向。割伤、划伤等破皮轻伤在公司进行包扎处理,稍重及重伤由行政人事部安排车辆将受伤员工送到工伤、医保定点医院。情况紧急时班组长可直接拨打120电话联系专业救护车辆运送受伤人员至定点医院。

5.2副总经理指定厂长向财务部借出工伤员工医药费,办理入院、出院等手续。

5.3发生工伤事故班组的厂长在出现工伤当日,做事故伤害调查,了解员工受伤经过,分析事故原因,界定事故责任,并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好《事故调查报告表》。《事故调查报告表》经3名以上证明人签字并填写联系方式后交行政人事部。

5.4 行政人事部按照国家《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般事故应在三日内为工伤人员办理工伤事故登记手续,重特大事故必须在12小时内完成所有申报程序。

5.5 行政人事部根据《事故调查报告表》填写好《工伤认定申请书》,在员工受伤之日起30日内交市人社局作工伤认定(重大事故3日内填写上报)。 5.6 行政人事部负责拟定工伤认定及医疗结束后的处理方案,经副总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

5.7 员工发生工伤后必须到工伤医疗定点机构或公司指定地点进行治疗。如未到定点医疗机构或指定地点治疗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自行承担。

5.8 员工因工致伤无残的,在“医疗终结”后第一时间将医疗证明材料和费用单据上报行政人事部(以便到财务部报销);致残的在“医疗鉴定”一个月后到行政人事部询问结果,配合行政人事部办理所有工伤结案手续。

5.9 工伤认定材料

5.9.1事故人身份证复印件、病历卡或病历卡复印件;

5.9.2医疗发票、用药清单、诊断证明、门诊病历、住院档案、出院证明、CT报告单等一切医院开具的资料;

5.9.3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需提交公安机关的证明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以及其他有效证明;

5.9.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交通事故或者其他意外事故伤害的,需提交 “出差审批表”或者能证明因工外出的原始证明材料;因工外出期间,属于由于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需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裁决书;

5.9.5属于上下班途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需提交上下班的作息时间表,单位至居住地正常路线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或其他有效证明;个人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需提供机动车驾驶证;

5.9.6属于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受到伤害的,需提交单位或者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旧伤复发后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劳动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

6 停工留薪期及停工留薪期内薪资发放标准

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后,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治疗的时间为停工留薪期。 6.1 受伤员工的停工留薪期凭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按人社局相关规定确定。

6.2 员工在停工留薪期内,薪资发放标准为其发生工伤之前的月标准工资。 7 工伤事故赔偿

7.1 符合国家《工伤管理条例》规定可由工伤保险支付的部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由工伤保险支付。

7.2 工伤员工复查、换药、出院等情况不单独派车接送,公司可承担其发生的交通费用,凭发票据实报销。

7.3 处理工伤事故过程中及其他陪送工伤员工去医院的人员所发生的交通费用,由公司承担,凭发票据实报销。

7.4 如因员工本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等原因而发生工伤事故,并且给公司造成了损失的,公司不承担工伤保险赔付以外的责任。

7.5 不能鉴定为工伤的,公司不承担医疗费用及工资待遇,购买意外伤害险的公司可以为其代办理赔业务,理疗费及误工费由保险公司理赔。

8 工伤事故事后对事故当事人的处理

8.1 公司保留追究工伤员工过失所致的财产损失的权利,过失所致公司损失较大的,公司予以辞退,有总经理特批的,按批示执行。

8.2 部门各级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工伤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所属员工出现工伤安全事故的,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部门各级负责人进行处理。

义乌市捷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2016年8月30日

第二篇: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1. 目的

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与调查处理,严格事故责任追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XXXXX工程管理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身 或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3. 引用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8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0 号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75 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93 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3 号

《管理手册》HX-GM 《设备管理程序》ZHHX-GP-14 4.责任 4.1工程部

负责管理部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建档工作;

负责建立和完善管理部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管理程序和规定,明确管理职责、权限和管理流程;

参与一般以上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负责一般及以上事故经济损失的审核认定和上报; 跟踪和监督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 4.2办公室 负责管理部行政办公区域火灾事故及由火灾引起的爆炸事故的调查处理和防范整改措施的落实;

负责行政区域火灾事故的建档工作。

负责办理职业病和伤亡人员工伤保险待遇及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工作;

负责事故中党员、干部渎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处理。 4.3项目组

负责及时、准确、如实报告本单位各类事故; 负责参与较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负责在一般及以上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给予配合和支持。负责事故处理意见的落实。 其他部门配合、协助事故调查。 5.程序

5.1 事故的分类、分级 5.1.1事故的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包括生产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设备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等;

(1)生产事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2)火灾事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3)爆炸事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设备事故:由于制造、安装、施工、使用、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设备损坏而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5)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规则或因机械故障等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5.1.2事故的分级

事故等级分为较小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及特别重大事故。

较小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轻伤一人及以上;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 万元以下的事故; 其余事故等级标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 493 号令)执行。 5.2事故报告 5.2.1较小事故

较小事故发生后,发生项目负责人应立即报管理部工程部,管理部应在事故发生后 24 小时内,将《事故快报》报上级单位安全主管部门。

5.2.2一般及以上事故

工程管理部负责人应当立即向区域分公司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机构。同时报告公司安全运营部、主管领导和总部安全生产管理部及建设公司主管领导。

5.3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和有关单位名称; (2)事故的简要经过;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6)事故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员; (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5.4事故补报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事故之日起 7 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管理部应当及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补报,同时逐级上报上级安全主管部门。 5.5采取的行动

管理部在接到生产事故报告后,在按要求及时上报的同时,依照各自职责组织或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 事故调查 6.1事故调查组织

6.1.1较小事故由管理部负责事故调查;一般事故中的重伤事故或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由分公司组织并配合地方政府进行事故调查;对地方政府授权或委托事故调查的,由分公司负责成立事故调查组并组织事故调查;

6.1.2一般及以上伤亡事故,由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组织成立内部事故调查组或委托授权有关人员负责和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

6.2事故调查职责和权限 6.2.1事故调查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 (4)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6.2.2事故调查组权限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 6.3事故调查报告

6.3.1 由本管理部组织事故调查或授权接受委托进行事故调查的,事故调查报告在事故发生后 20 日内完成,并报公司安全运营部。 6.3.2 由地方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的,由所在省市出具事故调查报告和事故处理决定后的10 日内,由管理部将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决定报送公司安全运营部。

6.3.3 工伤事故发生后,管理部按照《工伤认定材料目录》要求,准备和填报相关材料,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20 日内报公司安全运营部; 7. 事故处理与结案

7.1 较小事故和未发生伤亡的一般事故由分公司负责处理,在事故发生之日起的 45 天内处理完毕。

7.2 发生人员伤亡的一般以上事故由公司负责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由内部事故调查组依据地方政府部门下达的处理决定或公司事故调查组调查结论意见对相应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经公司批准后实施;

7.3 事故处理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据事故调查批复的处理意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一般及以上伤亡事故,批复结案后,对事故调查处理决定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决定归档。

7.4 本管理部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并及时收集相关见证资料,将事故处理结果及结案材料报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备案。

集团公司

事故报告管理流程

地方主管部门

建设公司

公司安全运营部

安全生产管理部

分公司

工程管理部

接受报告 接受报告 接受报告 重伤2人及以下 接受报告

一般事故

发生事故

接收并反馈处理意见

重伤2人以上/死亡1人以上

较小事故

组织调查处 理

接收备案 处理报告 自行处理

第三篇: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管理程序

1. 目的

1.1.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事故的调查工作,明确事故调查的职责和任务,制订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本公司内发生的火灾事故、各类伤亡事故(包括员工食物中毒等)以及职业病发生原因等的现场处臵、调查处理及报告管理。

3. 职责

3.1. 3.2. 3.3. 3.4. 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分析和事故调查报告归档。 各部门:保护事故现场并协助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行政部:负责送伤员急救。

人力资源部:负责工伤申报、治疗跟进、伤残鉴定和工伤事故医疗终结。

3.5. 发生事故部门长、当事人及其相关人员必须积极配合调查人员的工作,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根据本程序要求进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4. 内容

4.1. 事故发生后现场管理人员应做好如下工作:

4.1.1. 事故发生后,首先立即安排人员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护。 4.1.2. 采取措施制止事故的蔓延扩大,防止二次灾害。

4.1.3. 根据需要,保护事故现场、建立警戒线﹑撤离所有无关人员,并禁止入内;同时第一时间通知安全主任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

4.2. 事故现场处臵

4.2.1. 轻伤事故现场处臵 4.2.1.1. 轻伤事故发生后,现场管理者要立即进行现场包扎或陪同受伤员工到就近医院就诊;

4.2.2. 重伤事故现场处臵

4.2.2.1. 重伤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应沉着冷静,立即将此信息传达至部门主管。部门主管接到报告后应马上赶赴事故现场查清伤员伤势﹐根据需要立即安排人员紧急送往医院或拔打“120”;并派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

4.2.2.2. 安全主任接到重伤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根据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保护工作及向上一级领导进行汇报﹑请示有关工作。

4.3. 事故报告及调查基本要求

4.3.1. 事故发生应立即报告部门长和安全主任,两小时内由部门主管填写「事故现场报告」,经部门长确认后,复印副本交安全管理委员会和人力资源部; 4.3.2. 安全主任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开展事故现场处理及调查工作。

4.3.3. 事故事件经诊断造成员工工伤休假三天以上(不含三天)的,由安全主任组织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处理。调查结果记录于「事故调查报告」并提交给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并通知发生事故事件部门其处理结果。

4.3.4. 事故事件经诊断,如果造成员工工伤休假在三天以内含三天的,由发生事故事件部门进行事故事件调查并进行处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给安全管理委员会,经安全主任确认后交主管副总审批。 4.3.5.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其它事故,如设备事故等,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元以上(含2000元)的由安全主任进行调查;2000元以下的,由事故发生部门进行调查及处理。

4.3.6. 发生火灾﹑爆炸﹑重大环境事故应立即上报总经理。 4.4. 成立事故调查小组

4.4.1.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事故情况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事故调查人员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二是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4.4.2. 事故调查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4.4.3. 调查组人员进行事故调查过程中,任何人不得以任何非正当理由妨碍调查工作。

4.4.4. 事故调查小组应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4.4.5. 重大、特大火灾事故、食物中毒事故、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由总经理或其指定人员,配合政府部门进行调查。 4.5. 事故的调查

4.5.1. 事故调查应当详细了解事故发生经过,重点收集人证﹑物证和事故事实材料。

4.5.2. 事故调查小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事故现场,有关部门、个人应当积极配合和协助保护事故现场。

4.5.3. 事故调查人员应当及时开展调查询问工作,事故责任部门和个人应当主动、如实地提供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

4.5.4. 调查询问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询问笔录应当由被询问人核实后签名或者盖章;调查询问人员也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4.5.5. 调查小组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可根据调查需要传唤有关责任人员。对于当场发现的责任人员,可以口头传唤。对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可以给予违纪处罚。

4.5.6. 必要时,事故调查人员可以对事故现场进行录像、照相。

4.5.7. 现场勘查中发现的有关痕迹物证,提取前、后可以采用录像、照相等多种形式记录,并妥善保管。

4.5.8. 提取物证时须有两名以上事故调查人员,并在提取记录上签名。

4.5.9.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对象的,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4.6.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4.6.1.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4.6.2. 间接经济损失包括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损失价值。

4.7. 事故原因分析

4.7.1. 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

(1) 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 分析伤害方式。按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4.7.2.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确定

4.7.2.1. 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4.7.2.2. 属于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4.8. 事故性质和责任的认定

4.8.1. 事故性质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种。

4.8.2. 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将事故责任分为以下三类:

4.8.2.1. 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4.8.2.2. 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4.8.2.3. 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或管理)责任的人员。 4.8.3. 责任划分

4.8.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

(3)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臵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4.8.3.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或管理)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事故的;

(2)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员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事故的;

(3)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4)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4.9. 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事故防范措施主要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培训三类。

4.9.1. 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又可分为:防火防爆安全技朮措施﹑电气安全技朮措施﹑机械安全技朮措施﹑厂内运输安全技朮措施等。 具体做法有:

(1)减少潜在危险因素,在新工艺开发之初就尽量避免使用危险物质和设备。 (2)降低潜在危险性的程度,将潜在危险性降低到可承受范围之内。 (3)联锁。当出现危险状态时,强制某些组件相互作用,以确保安全。 (4)隔离操作和远距离操作。

(5)设臵薄弱环节,在设备或装臵上安装组件,当危险因素达到一定值之前该组件启动,将能量释放保证安全。

(6)坚固和加强,增加安全系数,加大安全裕度。 (7)警告牌示和信号装臵。

(8)封闭,就是将危险物质和能量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4.9.2. 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臵。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4.9.3. 安全教育和培训措施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9.4. 安全技朮类防范措施在制定后,措施实施部门应该对防范措施实施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4.10. 事故的处理

4.10.1. 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处罚,处罚的形式主要有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4.10.2.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应先由事故责任部门负责落实。

4.10.3. 对于重伤、死亡或非伤亡的重、特大事故,总经理应组织、主持召开事故现场会,与会人员应包括事故责任部门相关人员及各部门长。

4.10.4. 事故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发生后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改进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处理不放过。”的原则进行,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4.10.5. 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已经调查完毕的事故处理结果,以「事故调查报告」的形式通报全厂,教育员工,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4.10.6. 安全主任对处理结果和防范措施进行跟进并确认。

4.10.7. 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事故调查所有文件及记录的归档保存。 4.11. 与外部机构的联系

4.11.1. 安监部门的联络工作

4.11.1.1. 发生重伤以上(包括重伤)的事故,由安全管理委员会在24小时内,先以口头形式或书面报告给“深圳市坪山新区安全生产执法大队”(以下简称“执法大队”),同时必须保留现场。执法大队查看并对现场拍照后,可根据其指示,整理现场。

4.11.1.2. 事故发生后,安全管理委员会必须做出书面的“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交给“执法大队”。执法大队根据事故起因的严重性作出相应的整改及裁决指令书后,并按其要求进行对应的整改行动。 4.11.2. 社保部门的联络工作

4.11.2.1. 人力资源部收到「事故现场报告」后,填写相关资料上报社会保险管理局申请工伤认定。

4.11.2.2. 社会保险管理局确认是因工受伤,开具工伤认定书。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受伤治疗等有关费用的报销。

引用记录

5.1. 「事故现场报告」

5.2. 「事故调查笔录」 5.3. 「事故调查报告」 5.4. 「事故登记表」

XX 公司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九日 5.

第四篇:工伤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推荐)

工伤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根据国务院75号令、建设部3号令、河南省省政府8号令:

1、轻伤事故由企业自行调查处理;重伤事故由企业组织调查处理,事故上报市建委安监站备案;

2、重伤以上工伤事故发生企业应于事故发生后尽快上报市建委或安监站、企业主管部门。

3、发生死亡1人以上重大事故市建委上报由省、市人民政府组织调查处理。

4、安监站接到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建委领导,并上报建设厅,并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指导企业处理伤员救治,保护现场,提取证明材料,配合调查处理。

5、

三、四级重大事故由市建委牵头组织,

一、二级重大事故由市政府或舌耕建设厅组织联合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一般情况下30天内写出书面死亡事故调查报告;同时企业组织对工伤事故的善后处理。

6、企业依据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按“四不放过”原则提出工伤事故处理意见,报企业主管部门和市建委,市建委上报省、市安监局批复同意后实施并归档结案,并按规定统计上报。

7、由事故发生企业及项目经理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受伤人员评残、保险理赔等项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处罚。

第五篇:工伤事故报告制度及事故处理程序

工伤事故报告制度

1、发生事故后派专人保护好事故现场,如因抢救伤员和排险必需移开物件时应作出标记。

2、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取证完毕,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

3、发生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部有关领导,项目部应根据事故受伤人员,受伤大小上报宜昌市安全监督站及保险公司。

4、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经过以详细书面材料形式1小时内向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公安部门报告。

伤 亡 事 故 处 理 程 序

一、发生伤亡事故后要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失措,要有组织、有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危险,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都有责任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排险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出标记。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要严加保护,要求现场各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及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结果时的原来状态,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2、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取证完毕,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

二、发生事故及时报告

1、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领导,企业对受伤人员歇工满一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要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并应及时上报。

2、企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在一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向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劳动、公安部门报告,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转报各自的上级管理部门。

3、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未划清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

三、组织调查组

1、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的单位领导人,应立即赶赴现场帮助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

2、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

3、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该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该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及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特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事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四、现场勘查

在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必须现场勘查,现场勘查的主要内容:

1、作出笔录。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现象勘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现场勘查的起止时间、勘查过程;能量逸散的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序等;设备损坏或异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位置;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等情况;重要物证的特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

2、现场拍照、方位拍照、全面拍照、中心拍照、细目拍照、人体拍照。

3、现场绘图:建筑的平面图、剖面图;事故人员位置及疏散(活动图);破坏物的立体图或展开图;涉及范围;设备或工器具构造简图等。

五、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1、查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

2、分析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4、事故性质通常分三类

a、责任事故:就是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b、非责任事故: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或在科学试验过程中因科技条件限制而造成的事故

c、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以既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

六、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七、写出调查报告

八、事故的审理和结案

1、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90天内结算,特殊情况不超过180天。

2、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3、事故资料归档。

上一篇:水工隧洞施工组织设计下一篇: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