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质量监督局领导

2022-12-10

第一篇:贵州省质量监督局领导

贵州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

毕节

市(州) 金沙 县 安底乡(镇)

村 组

访 问 者:姓名:

单位:

职务:

被访问者: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身份证号:

访谈日期:

一、家庭基本情况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1、您家有几口人?

□1人 □2人 □3人 □4人 □5人及以上

2、您家有几个劳动力(16—60岁)? □无 □1人 □2人 □3人 □4人及以上

3、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

(1)未上学:□1人 □2人及以上 (2)小 学:□1人 □2人及以上 (3)初 中:□1人 □2人及以上 (4)高 中:□1人 □2人及以上 (5)中职以上:□1人 □2人及以上

4、您家有没有常年病人或残疾人? □无 □1人 □2人 □3人及以上

5、您家里有几个孩子读书?

□无 □1人 □2人 □3人 □4人及以上

6、您家有几人在外打工?

□无 □1人 □2人 □3人 □4人及以上

(二)家庭收支基本情况

7、您家有多少耕地和林地(按群众表述的习惯亩填写)? □5亩以下 □5—10亩 □10亩及以上

8、您家每年总收入大约多少(毛收入)?

□5000元以下 □5000—10000元 □10000—15000元 □15000—20000元 □20000元及以上

9、您家收入来源有哪些?(可多选) (1)产业发展

□种植 □养殖 □加工

(2)务工

□就近务工 □县城打工 □县外省内打工 □省外打工

(3)其他 □其他

10、您家每年总支出大约多少?

□5000元以下 □5000—10000元 □10000—15000元 □15000—20000元 □20000元及以上

11、您家支出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可多选) □生活 □生产 □教育 □看病 □其他

12、您家的口粮是怎么解决的?

□完全自产,够吃 □借或买一点,基本够吃 □吃国家季节性粮食救济

13、您家有多少欠债?

□没有 □5000元以下 □5000元—10000元

□10000—20000元 □20000元及以上

(三)家庭基础设施情况

14、您家吃的是什么水?(可多选)

□没有水 □自来水 □深井水 □水窖水 □地表水 □其他

15、您家的电费是多少钱一度?

□未通电 □0.5元以下 □0.5—1元

□ 1—2元 □ 2元以上

16、您家住房的通路情况?

□没有路 □通毛路(泥巴路) □通砂石路 □通水泥路

17、您家的住房是什么结构?

□无住房 □杈杈房、茅草房 □木板房 □砖混房

□钢筋水泥

□危房 □其他

18、您家用什么燃料做饭?(可多选) □煤 □煤气 □沼气 □电 □柴 □其他

(四)家庭成员社会保障情况

19、您家是否享受农村低保?

□没有享受 享受了(□1人,□2人,□3人及以上) □全部享受 20、您家有几个人参加了养老保险?

□无 □1人 □2人 □3人 □4人及以上

21、您家有几个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无 □1人 □2人 □ 3人 □4人及以上

(五)享受惠农政策情况

22、您家享受过哪些惠农补贴?(可多选)

□粮食直补 □良种补贴 □农资综合补贴 □油菜补贴 □扶贫资金 □能繁母猪补贴 □农机补贴 □退耕还林 □培训 □扶贫生态移民搬迁 □危房改造 □儿童营养餐

□小额贴息贷款 □其他

23、如果您是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户,搬迁后,您家获得的收入主要方式是什么?(可多选)

□小城镇就业 □产业园区就业 □重点景区(旅游型)就业 □县城、县城规划区就业 □自主创业 □其他

二、致贫原因

24、您认为导致您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缺资金 □缺产业 □缺技术 □缺劳动力 □缺致富办法

□交通不便 □饮水困难 □家庭成员患重病或残疾 □子女上学负担重 □除常规种植、养殖业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 □其他

三、帮扶需求

25、您家希望得到哪些扶贫政策的支持? (1)六个到村到户和六个小康建设

□干部结对帮扶 □种植 □养殖 □乡村旅游 □教育 □培训 □扶贫生态移民 □农村危房改造 □农村低保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个人缴费补助 □安全饮水 □提高通电质量 □硬化串寨(户)道路 □ 解决电话或宽带 □村寨建设

(2)其他需求

□转移就业 □小额贴息贷款 □参加合作社 □ 其他

四、本户基本图片资料(与扶贫部门对接上传“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

第二篇:贵州省矿产资源监督检查条例

(2013年1月18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规范矿产资源监督检查行为,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矿产资源监督检查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矿产资源监督检查工作的领导,保障矿产资源监督检查工作条件和经费,建立落实矿产资源监督检查协调工作长效机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矿产资源监督检查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矿产资源的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矿产资源监督检查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维护辖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受理部门应当对检举、控告的内容进行核查,对检举、控告属实的可以给予奖励。检举人、控告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

第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前不得实施勘查、采矿活动。

第六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层级监督,实行重大矿产资源执法监察行为报告备案制度。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纠正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违法或者不当的矿产资源执法监察行为。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其行政区域内对下列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一)未取得勘查许可证勘查矿产资源的;

(二)未取得采矿许可证开采矿产资源的;

(三)超越批准的范围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

(四)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

(五)其他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

—1—

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验、复制有关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问题如实作出说明,采取笔录、录音、录像等方式调查取证;

(三)进入矿山现场进行实地勘测;

(四)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五)发现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有违法行为时,可以依法暂扣其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

(六)对违法开采的矿产品先行登记保存;

(七)对违法的单位或者个人,暂停办理有关的矿产资源审批登记手续;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九条 探矿权、采矿权经批准转让的,应当依法进行变更登记。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结果信息共享机制。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本辖区内探矿权、采矿权登记信息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告知探矿权、采矿权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

第十一条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当采取措施维护其勘查区、矿区范围内的矿业秩序,发现他人在自己勘查区内勘查或者在自己矿区内采矿的,有权进行制止并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报告。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当在地质勘查、采矿现场的显著位置设立标注有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主要内容的标识牌。标识牌式样及具体内容由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二条 采矿权人应当对矿山建设、开采情况进行测绘或者及时采用技术手段在地面展示矿山建设、开采情况。露天开采的矿山应当绘制采剥工程平面图,地下开采的矿山应当绘制井上井下对照图。采剥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井下对照图按照下列规定向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

(一)矿山处于建设期间的,每6个月提交一次;

(二)矿山处于生产期间的,每3个月提交一次;

(三)矿山停止建设、生产的,在停止建设、生产时提交一次;在恢复建设、生产前提交一次。

地质勘查和测绘资质的单位进入涉嫌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矿山进行实地勘测。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进行实地勘测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不得将受委托事项委托他人,不得对外披露有关勘测信息及成果。勘测工作结束后,应向委托人提交客观真实的勘测报告及有关资料。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综合勘测报告及相关证据,审查矿山是否存在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存在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无证勘查、无证开采矿产资源的,乡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及时予以制止并报告县级人民政府。

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配合措施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予以配合。

第十六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开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接受社会监督。执法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不少于两人,并出示有效证件,文明执法。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拒不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证照、资料供其查验、复制的;

(二)拒不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者提供虚假说明的。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在地质勘查、采矿现场显著位置设立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等主要内容标识牌的;

(二)不按规定提交井上井下对照图或者采剥工程平面图的;

(三)拒绝、阻碍国土资源部门或者国土资源部门委托的单位进入矿山现场实地勘测的。

第十九条 从事矿山测绘和实地勘测的单位提交不真实的图件、资料,将委托事项转委托他人或者擅自披露勘测信息、成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

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销资质证书。

第二十条 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 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对其使用的机械、设备,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没收,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行为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矿产资源监督检查职责的;

(二)不配合矿产资源监督检查工作的;

(三)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贵州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贵州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06年09月01日 16时10分 4

贵州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生产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药品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审查、许可、检查的监督管理活动。《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核发、管理及药品委托生产管理按照国家局《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本办法对药品生产的日常监督检查作出具体要求。

第二章 监督检查职责

第三条 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负责研究制订监督检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负责组织许可检查、有因检查;对市(州、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州、地)局]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各市(州、地)局负责辖区内的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协助省局组织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的许可检查和有因检查。

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市、区)局]根据市(州、地)局的统一部署,配合、参与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的日常检查、有因检查。监督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发现药品生产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同时报告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权限,建立本辖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档案。

监管档案包括药品生产许可证明、每年监督检查情况、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不良行为记录等。

第三章 监督检查内容

第五条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药品生产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况;以及是否符合许可事项规定的条件和要求等。

第六条 监督检查分为许可检查、日常检查和有因检查。省局制订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检查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类药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许可检查包括核发、变更《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认证检查和其他行政许可事项的相关检查。

日常检查是指平时、经常性定期、不定期的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组织药品生产的监督和检查。检查方法可分为系统检查、专项检查。

有因检查仅限于药品生产企业涉嫌违法、违规被举报、投诉或出现药品质量抽查不合格、重大药品质量事故及重大不良反应情况时,省、市、县局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第七条 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受省局委托,承办全省药品GMP认证的技术审查工作。并根据全省药品GMP认证检查情况,在每年的十二月底前向省局提出有关药品监管技术报告,提出普遍存在的因技术性问题而易引起的潜在的药品安全隐患。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八条 省局、市(州、地)局组织监督检查时,应制订检查方案,明确检查标准。实施现场检查时,必须指派2名(含2名)以上检查人员。

第九条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应当向被检查单位出示执法证明文件,一般应进行动态检查。检查人员应如实、全面记录现场检查实际情况。检查人员对知悉的企业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保密。

第十条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向检查人员提供“药品生产质量报告“及检查员要求审查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现场检查的情况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被检查单位,同时向组织监督检查部门提交现场检查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现场检查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检查单位名称;

(二)检查范围和内容;

(三)检查时间;

(四)被检查单位生产设施或人员变动情况等;

(五)缺陷项目;

(六)检查员及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

第十二条 组织监督检查的部门根据现场检查报告,提出检查结论及整改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对严重违法企业,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省局、市(州、地)局针对检查结果,适时实施跟踪检查。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一年内实施跟踪检查一次。

第十三条 跨市(州、地)药品生产企业厂外车间的日常监督检查由厂外车间所在市(州、地)局负责,所在市(州、地)局应将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及时告知企业注册地的市(州、地)局。

第十四条 市(州、地)局应于每年12上旬前将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日常检查总结上报省局。省局根据各市(州、地)局上报的日常检查总结、省药品认证中心提供的技术报告及国家局的有关要求,提出下一日常监督指导意见。

第五章 报告与备案

第十五条 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自觉组织生产,并建立自查、自律制度。根据自查结果,每年对实施GMP情况进行总结,对产品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形成“药品生产质量报告“。

“药品生产质量报告“内容包括:

1、企业组织机构、生产和质量主要管理人员以及生产、检验条件的变动及审批情况;

2、当年各次GMP自查报告及接受监督检查报告;

3、每次检查的整改落实情况;

4、全年生产品种、批号、数量;原、辅料购入及检验情况;

5、全年生产偏差调查及结果;

6、全年销售情况、退货情况及处理情况;

7、全年不合格产品情况及处理情况,特别是不合格药品被质量公报通告后的整改情况;

8、评价及建议。

第十六条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15日内将变更人员简历及学历证明等有关情况报省局备案。

第十七条 药品生产车间、关键生产设施等条件与现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30日内报省局备案,省局根据需要,确定检查类别,组织检查。

第十八条 药品生产企业部分产品的个别特殊检验项目委托检验的,应向省局备案。

第十九条 药品生产企业发生重大药品质量事故的,必须立即报告所在市(州、地)局、省局和有关部门,省局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二十条 药品生产企业因各种原因,原生产场地(或车间)发生变化,不再具备药品生产条件的,应主动申请注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相应范围)及《药品GMP证书》。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经检查发现药品生产企业不再具备药品生产条件的,上报省局、国家局,由原发证机关依法撤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相应范围)及《药品GMP证书》,同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情形之一的,原发证机关应当依法注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并自注销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在实施本办法过程中发现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二十四条 药品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药品生产企业未按照规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

(二)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药品生产车间、新增生产剂型,在《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的时间内未通过药品GMP认证,仍进行生产的。

第二十五条 经监督检查(包括许可检查、日常检查、有因检查),认定药品生产企业达不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评定标准的,省局根据审核结果作出收回其《药品GMP证书》的处理决定或上报国家局建议收回《药品GMP证书》。

第二十六条 药品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国家局的《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处理。

(一)未按照规定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登记事项变更的;

(二)接受境外制药厂商委托在中国境内加工药品,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的;

(三)企业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发生变更,未按照规定备案的;

(四)企业的生产车间、关键生产设施等条件与现状发生变化,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的;

(五)发生重大药品质量事故未按照规定报告的;

(六)监督检查时,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的。

第二十七条 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企业有违法生产药品的,且货值金额在十万元(含十万元)以上的,各市(州、地)局必须及时上报省局。省局视违法情况,或直接组织查处,或指导市(州、地)局查处。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及时将案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于2006年8月8日公布,自2006年9月8日实施。

第四篇: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管理办法[大全]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养;第二条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活动及对其实施监督;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高等级公路是指本省境内按国家标准;本办法所称从业单位是指从事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的经;第四条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防;第五条高等级公路养护实行施工许可、养护监督和质量;第六条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保证高等级公路畅通和运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贵州省高等级公路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活动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高等级公路是指本省境内按国家标准和规范建设的二级以上全封闭和半封闭公路。

本办法所称从业单位是指从事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的经营管理、勘察、设计、监理、咨询、施工、检验、检测、监控、安全评价等工作的单位。

第四条 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五条 高等级公路养护实行施工许可、养护监督和质量保证金制度。

第六条 经营单位应根据管养公路的技术状况,安排足够的专项经费用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保证高等级公路安全运营。

第七条 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管理所需经费在公路车辆通行费中列支。

第二章 管理职责及责任划分

第八条 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监管、分级负责”。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主管全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以下简称高管局)负责全省运行的高等级

公路养护的监督管理。高等级公路管理处(以下简称高管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和高管局指定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的具体监督管理。高管局及其所属的高管处为高等级公路养护的监督管理单位(以下统称监管单位)。

第九条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养护工作由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经营单位)具体负责,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监管单位和经营单位应高度重视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遵循客观、科学和高效的原则,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第十一条 监管单位养护监督管理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公路养护管理法律、法规、规范和政策,负责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制定高等级公路及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检查评定的相关工作制度,努力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公路养护科学管理水平;

(三)负责确定高等级公路服务质量目标,对公路技术状况的评定进行复核,定期对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

(四)负责高等级公路养护规划、计划的初步审查和养护中修、大修工程的立项、设计审查;

(五)负责办理养护工程养护监督手续;

(六)负责高等级公路养护中修、大修、改建工程的交(竣)工验收管理和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七)负责高等级公路数据管理工作和公路养护统计、收费公路统计、交通情况调查的管理工作。收集、汇总、整理、分析公路统计数据和上报工作。

(八)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九)负责组织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业务培训;

(十)协助有关部门对高等级公路从业单位的资质等级、市场准入、信用评价和安全生产许可实施管理,维护养护市场秩序,对养护工程招标投标进行监督;

(十一)参与高速公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对公路及其设施的各阶段设计提出意见和要求,完备公路养护管理及公路综合服务设施功能。

第十二条 从业单位须严格按照公路养护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规定,以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高管局制定的养护管理办法、工作制度的要求,加强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

从业单位在工作中疏于管理,或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公路及桥隧构造物质量安全事故的,从业单位应当承担责任。

从业单位应自觉接受监管单位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

第十三条 经营单位在养护工程招标文件或委托合同中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及行业的规定对从业单位的资质条件、信用情况、质量安全目标、安全及畅通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确的要求。

经营单位不得对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租赁、材料供应、检验、检测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公路养护法律、法规和养护管理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随意压缩工期。

第三章 养护监督

第十四条 高等级公路服务质量相关指标及要求:

(一)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应满足MQI≥80;

(二)二级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应满足MQI≥70。

第十五条 公路养护工程按其性质、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和改建工程,作业内容详见《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

第十六条 高管局应编制公路养护监督费用计划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批准后执行。公路养护规划和养护工程计划由经营单位编制,报高管局初审,经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批准,按规定组织实施。

公路养护工程计划编制时应遵循“先重点、后一般,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对国家高速公路网、省高速公路和具有重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公路养护工程、抗灾抢险工程,要优先安排。

第十七条 公路养护工程预、决算的管理按照现行相关预算编制办法和预算定额执行。

对于公路养护中修、大修工程预决算的审查,为发挥监督单位和经营单位的作用,方便操作,实行养护工程费用超过100万元(含100万元)的养护工程,由经营单位报高管局初审,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审批;养护工程费用50~100万元(含50万元)的养护工程,由高管局审批,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备案;养护工程费用50万元以下的养护工程,由经营单位自行审批,报高管局备案。

第十八条 公路养护工程费用超过100万元的项目,经营单位应按照《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实施招标投标(应急抢险工程除外)。不具备自行招标条件的经营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接受监管单位的监督。经营单位应按照小修保养工作内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制定合理可行的《小修保养实施细则》,严格实行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及时、经常地做好小修保养工作,保障高等级公路处于良好技术状况。

第十九条 监管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高等级公路从业单位的资质等级、市场准入、信用评价和安全生产实施管理,从业单位资质应报监管单位备案。

第二十条 监管单位在职责范围内履行养护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养护管理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三)纠正养护管理中违反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监管单位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一)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人员、经费的落实情况;

(三)公路检查、评定工作的开展情况;

(四)养护计划执行和养护工程管理情况;

(五)养护工程质量情况;

(六)公路技术档案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情况;

(七)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和执行情况;

(八)其它应当监督检查的情况。

第二十二条 监管单位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应当作如下处理:

(一)以书面方式通知从业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发现影响主要结构安全的隐患或隐蔽工程重大质量缺陷时,应责令相关单位停止该工序或作业区的施工,并立即进行整改;

(二)发现实体质量抽检指标不合格时,应责成经营单位对相应工程部位进行检测,对确定为不合格的工程,经营单位应负责修复或报废。

被检查单位应当立即落实处理决定,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检查单位。责令停工的,应当经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第二十三条 监管单位应当建立从业单位信用档案,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登录在养护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

第二十四条 监管单位应当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教育培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监督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与监督检查对象有利益关系的监督人员应当回避。

第二十五条 监管单位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及时受理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和监督检查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和投诉。

第二十六条 监管单位应加强数据管理工作,完善公路数据指标(包括属性数据和电子地图),对现有基础数据内容进行准确性校对、修改。督促经营单位按时报送公路养护统计报表和收费公路统计报表,经营单位统计报表必须真实、准确。

监管单位应建立健全公路及桥隧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大力推广应用公路及桥隧信息管理系统。

经营单位应及时向监管单位提供公路及桥隧技术档案。 第二十七条 经营单位应当在完成养护中修、大修工程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之后,到监管单位办理公路养护工程养护监督手续。五十万元以上的养护中修、大修工程养护监督手续在高管局办理,五十万元以下的养护中修、大修工程养护监督手续在高管处办理。

小修保养养护监督手续一年办理一次,经营单位必须于年末到高管处办理次年的养护监督手续。

未申请办理养护监督手续的养护工程,不得办理路政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经营单位办理公路养护工程养护监督手续时,应当向相应的监管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公路养护工程养护监督申请书;

(二)施工图纸及工程概况表;

(三)养护工程立项以及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文件;

(四)养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文件副本;

(五)养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营业执照及资质证书复印件;

(六)《施工保畅方案》、《安全施工方案》和《事故救援预案》。 第二十九条 高等级公路养护工作应注重养护生产作业安全,减少对通行的影响,对确需全幅或半幅封闭交通施工的养护工程,除紧急情况外应在项目开工前15天,发布相关信息。高速公路、国道上的断交施工信息应及时按照规定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第三十条 高管局按月暂扣经营单位公路通行费收入的1%的费用,作为公路养护质量保证金,并按汇总计算。公路养护质量保证金将作为以下费用的来源,剩余的公路养护质量保证金于次年第一个月返还经营单位。

(一)经营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未按照部颁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养护的,由监管单位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收费。责令停止收费后30日内仍未履行公路养护义务的,监管单位指定其他单位进行养护,费用由经营单位承担,列入公路养护质量保证金;

(二)经营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收费公路终止收费后,未及时拆除收费设施的,由监管单位责令其限期拆除,

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费用由经营单位承担,列入公路养护质量保证金;

(三)经营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的六种情形之一的,由监管单位责令其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其罚没费用列入公路养护质量保证金;

(四)经营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由监管单位责令其改正,并处履行绿化、水土保持义务所需费用一倍至二倍的罚款,其罚没费用列入公路养护质量保证金。

第三十一条 对公路及桥隧构造物养护管理工作薄弱、技术状况评定不规范、安全隐患突出的单位,应进行通报批评。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三十二条 公路自然灾害及桥隧垮塌事故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指挥协调下,由经营单位具体负责,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第三十三条 经营单位应制定《公路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桥梁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和《高速公路长隧道、特长隧道救援防灾应急预案》,明确信息上报、分级响应、交通保障与恢复、事故调查等工作的职责和程序。应急预案应报监管单位审查备案。

具体的养护管理单位还应单独制定针对重要路段、特大型桥梁和长大隧道的应急预案。要特别对技术状况为

四、五类的桥梁,超过使用年限的危旧桥梁和危险的涵洞,以及评判为A级的隧道,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外,还应分别制定应急交通组织方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交通组织工作井然有序。 第三十四条 经营单位要建立公路和桥隧构造物运营预警制度。尤其在进入汛期后,要建立、健全公路巡查工作制度,加大巡查频率,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对可能因山洪暴发、坍方、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危及公路和桥隧构造物运营安全的,要制订相应的抢险应急方案,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三十五条 一旦出现险情,监管单位要督促经营单位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及时设置限载、限速或禁止通行等警示标志及相应安全设施,组织人员对车辆进行分流,并逐级向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和当地政府报告,协调好各方关系,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三十六条 公路险情在实施处置前,经营单位要派专人在交通封闭的路段昼夜管护,密切监视灾害状况,严防发生次生事故,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三十七条 经营单位接获公路和桥隧构造物突发事件的信息后,应立即逐级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处置工作。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按相关规定逐级续报有关情况。

第三十八条 发生以下突发事件,经营单位应在接获有关信息后立即报监管单位和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一)公路及桥隧损毁中断交通的;

(二)大型、特大型桥梁及隧道出现严重病害危及桥隧安全的;

(三)车辆或船舶与桥梁设施相撞,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九条 监管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员、物资、资金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第四十条 监管单位应监督、配合经营单位每年不少于一次针对高速公路长和特长隧道可能出现的火灾及交通事故的实地救援及防灾演习。经营

单位应制订周密的救援计划,其它各种设施应与消防救援设施紧密配合。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二0一0年三月

第五篇:贵州省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全省生态环境安全,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市(自治州)、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单位的领导干部;各类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生态环境损害领导干部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和生态环境监管、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违反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

第四条生态环境损害领导干部问责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权责一致的原则。

第五条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问责的情形

第六条各级党委、政府在组织领导和决策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实行问责:

(一)制定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相违背的文件及规定,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中出现重大失误或者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或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辖区内环境质量明显恶化,影响群众健康,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四)因监管和防控不力,导致本地区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不力以及不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导致群体性事件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五)连续两年未完成本地区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造成环境污染或不良社会影响的;

(六)擅自变更已批准实施的城乡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生态红线保护管控区规划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或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依法对辖区内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事业单位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八)对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露采矿山,未完成限期关闭和逐步退出任务,未督促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的;

(九)不按规定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者擅自变更保护区范围的,或者不按规定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排污口的;

(十)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力,导致环境保护部对本地区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的;

(十一)对群众反映强烈或者上级机关督办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不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或久拖不决、处理不力,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

(十二)限制、干扰、阻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监督管理和对破坏生态环境案件进行查处的;

(十三)谎报、瞒报有关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信息,迟报、漏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第七条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职能的部门在监督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实行问责:

(一)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规定擅自审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

(二)不按规定对违法排污单位进行查处,或者支持、放任已被依法停产整顿、关闭的严重污染环境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

(三)违法批准缓缴、减缴、免缴排污费及水土保持费等相关规费的;

(四)不依法履行职责,取缔淘汰落后产能不力的;

(五)在山区、河谷区、陡坡区等水土流失易发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建设项目,没有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擅自审批,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或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对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砂、石、土、歼石、尾矿、废渣等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的;

(七)违反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或按规定应由上级机关审批的建设项目,擅自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或恶劣社会影响的;

(八)擅自批准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宾馆等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或恶劣社会影响的。

(九)对依法应当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生态环境违法违纪案件不移送,致使应当受到追究的人员未受到处分、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其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责的。

第八条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实行问责:

(一)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直接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负有领导责任的;

(二)偷排或篡改、伪造数据,逃避监管的;

(三)不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防治污染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擅自投入生产,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

(四)向对生态环境有较大损害,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发放贷款的;

(五)发生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故,不及时报告或者隐瞒不报,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

(六)擅自闲置、拆除或者不正常使用环境保护设施造成环境污染的;

(七)擅自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

(八)擅自在城乡建设规划区内开矿采石、挖沙取土、掘坑填塘等改变地形地貌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或恶劣社会影响的;

(九)擅自更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的生产工艺流程,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

(十)对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

(十一)拒绝、阻碍行政执法机关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行政执法机关对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

第九条有其他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造成严重生态破坏或恶劣社会影响,应当问责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章问责的方式及问责结果的运用

第十条问责方式:

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本条所列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视情况合并使用。

第十一条具有本办法第

六、

七、八条所列情形,并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因损害生态环境问题,两次以上(含两次)被问责的;

(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二条具有本办法第

六、

七、八条所列情形,并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十三条问责的情况,应当作为被问责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一)受到问责的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二)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领导部,根据问责情形至少一年内不安排职务,期间可酌情安排从事临时性、专项性工作;至少两年不得担任高于原职务层次的职务。同时受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三)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领导干部,重新任职的岗位,应当根据问责情形、工作需要和个人综合情况考虑,可低于原职务层次安排,也可安排担任与其原职务层次相当的领导职务或者非领导职务。不得担任原任职务或者原任职务监管部门的领导职务,一般不安排担任党政正职。

(四)对拟重新任职的,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第四章问责的程序

第十四条对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部门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2009]25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对因检举、控告、处理重大事故事件、监督检查、查办案件、审计或者其他方式发现的领导干部应当进行问责的线索,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权限和程序,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二)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领导干部应当进行问责的线索,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三)问责决定机关可以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问责建议,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讨论作出问责决定。

(四)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者由问责决定机关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第十六条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的同时,向问责决定机关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予以采纳。

第十八条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十九条对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当制作《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代问责决定机关草拟。《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的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二十条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问责的领导干部的有关问责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且将办理情况向问责决定机关报告,向问责建议机关回复。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及时将被问责的领导干部的有关问责材料归入其廉政档案。

领导干部问责情况应当及时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问责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二条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三条被问责的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巧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二十四条被问责的领导干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敢作为勇担当心得体会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全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