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分析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工商银行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股票分析

——07国际金融 孙茜

中国工商银行于1984年1月1日作为一家国家专业银行而成立,承担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所有商业银行职能,而中国人民银行则正式成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以来曾经历几个阶段,期间由国家专业银行转型为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再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最近的我国银行业重组的一部分,汇金公司于2005年4月向 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财政部则保留了原中国工商银行资本金1,240亿元,中国工商银行于2005年10月28日由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高盛集团有限公司(TheGoldmanSachsGroup,Inc.,或称高盛集团)、安联险集团 (AllianzGroup,或称安联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DresdnerBank LuxembourgS.A.,或称德累斯登银行)、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Express Company,或称美国运通)分别认购中国工商银行A股发 行和H股发行前已发行股份的5.7506%、2.2452%和0.4454%。2006年6月,社保基金理事会也认购了中国工商银行A股发行和H股发行前已发 行股份的4.9996%。

本行在2005年10月28日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改制成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担任本行发起人,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设立后承继了原中国工商银行的所有业务、资产和负债。根据国家关于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接受本行的委托,就本行整体重组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事宜所涉及的本行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在评估基准日2005年6月30日的公允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中国工商银行整体重组改制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中联评报字[2005]第390号),评估结果为总资产609,234,671.08万元,负债583,631,856.28万元,净资产25,602,814.80万元。 财政部于2005年10月21日正式核准了该资产评估报告,并出具了《财政部关于发起设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资产评估审核的批复》(财金[2005]96号)予以确认。

下半年严防信贷入股市,高度关注地产贷款风险

工商银行8月20日公布2009年中期经营业绩,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66.13亿元,同比增长2.7%。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净利息差收窄,天量信贷并未给工行带来高额利润,反而是新兴业务支撑了工行利润增长。

新兴业务发展迅速

工商银行中期报告指出,上半年新兴业务的较快发展,对利润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投资银行、企业年金、银行类理财、银行卡、电子银行以及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等业务发展迅速,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代理基金、资产托管等业务也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复苏而呈现恢复性增长。同时,工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使得资产减值损失大幅下降,科学的成本管理使得成本收入比保持在29.69%的较低水平,也是利润增长的重要方面。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实现收入71.43亿元,同比增长48.1%,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到约25%,在国内同业中位居首位。同时,工行还大力推进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的创新,上半年共成功主承销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和金融债发行项目36个,参团承销项目64个,承分销项目数合计达到100个。上半年主承销发行额达14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0%,其中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项目的发行总额达1394亿元,市场占比为24%。

由于净利息差收窄,工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1160.38亿元,同比下降11.9%,这直接导致工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3%,为1483.52亿元。但实现非利息收入323.14亿元,增加90.92亿元,增长39.2%。营业支出632.86亿元,下降11.4%,保证了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信贷利差收窄、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推出更加适合客户和市场的产品,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才能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平安证券分析师刘英华则认为,息差企稳回升态势比较确定,加之工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保持双降,下半年计息资产收入或有较大增长,将有力提升其利润水平。

风险控制成主调

工商银行半年报指出,下半年将采取五大策略。一是把握国家推出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识别挖掘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抗风险能力强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高的优质企业。二是把握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机遇,大力拓展国际化经营。三是严格控制各项经营风险,高度警惕资产价格泡沫,加强信贷审查,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四是加强流动性管理和预判,在实现资产负债期限合理匹配的同时提高资金营运收益。五是把握市场机遇,创新发展理财业务和贵金属业务,促进与资本市场相关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在满足若干条件的前提下,公司拟就泰国 ACL 银行所有股份向其全部股东发起自愿要约收购。同时,作为自愿要约收购的一部分,公司拟与 ACL 银行的大股东盘谷银行大众有限公司(下称:盘谷银行)签订附条件的《股份买卖协议》,公司同意收购盘谷银行所持的306264561股 ACL 银行普通股,约占 ACL 银行全部已发行股份的19.26%,按照11.5泰铢/股的要约价格及截至2009年9月28日 ACL 银行已发行1088847421股普通股和501605524股优先股的总股数计算,预计自愿要约收购将涉及的总对价最多约为182.90亿泰铢(约合37.18亿元人民币),将以公司的自有资金于自愿要约收购完成时以现金方式支付。

在今年9月29日挂牌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股权转让项目,上周正式尘埃落定。原持有工银瑞信20%股权的公司第三大股东,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将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以2.582亿元的价格正式在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并于上周以2.582亿元的价格成交,而受让方正是原持有工银瑞信55%股权的第一大股东工商银行。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31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3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57亿元、净利润为1.23亿元,公司总资产达到7.83亿元、总负债1.37亿元。而20%的股权转让定价为2.582亿元,实际上相当于把工银瑞信的估值定在13亿元。

此项转让项目成交之后,工商银行所持有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的份额将正式增加到75%。而工银瑞信原第二大股东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持股比例仍保持不变,仍为25%。

对于原工银瑞信第三大股东中国远洋退出工银瑞信的原因,市场人士指出,这应是主要受到国资委对央企非主业投资的监督管理规定的影响,即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不得超过10%。因此,属于国资委的中国远洋需要对投资行为进行清理,尤其是在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等领域。

事实上,中国远洋的“退”与工商银行的“进”并不出人意料。在“综合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下,工商银行不仅对旗下非银行金融公司加大投资力度,更在综合经营和海外收购方面表现抢眼。就在工银瑞信20%股权转让项目挂牌当月,工商银行还正着手对旗下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进行大手笔的增资。在今年9月初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工商银行已经通过了向工银租赁增资30亿元的议案。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虽然程度不同地呈现出好转迹象,但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平衡的特征还比较明显,各种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下半年,工商银行将进一步积极适应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加注重风险控制,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努力拓展盈利成长的新空间,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篇:中国工商银行盈利点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上半年盈利居全球之首

在国际金融局势动荡变化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侵袭的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21日发布的2008年中期业绩格外抢眼: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工行上半年实现税后利润648.79亿元,同比增长56.75%,成为上半年全球盈利最多的银行。

位居2007年全球银行业利润首位的汇丰控股公布的业绩显示,受减值准备同比上升58%及北美洲业务亏损近29亿美元拖累,上半年纯利77.22亿美元(约合529.1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倒退29%。“工行上半年的优异表现,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归功于中间业务的强劲增长,以及较好地保持了成本控制水平。”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业绩发布会上说。业绩报告显示,工行上半年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24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03%;上半年各类理财产品销售额达11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资产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增186%,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增长106%。存贷款的稳定增长和利差的扩大,依然是工行业绩大幅增长的主因。2008年6月末,工行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余额达399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50亿元,增长6.8%;客户存款余额753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同业存款80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与此同时,工行在海外投资方面十分谨慎,避免了美国次贷危机对其产生较大冲击。不过,工行上半年“走出去”的步伐则明显在加快:完成了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和澳门诚兴银行79.93%股权;多哈分行、工银中东、悉尼分行的申设已分别获得所在国监管当局批准,开业在即;在纽约设立分行的申请已获美联储正式批准;越南分行申设境外监管报批工作在稳步推进;在香港的工商国际已获颁投资银行业务牌照。“国际化经营的顺利推进为工行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工行行长杨凯生说,下一步工行将继续采用申设、并购等方式,稳步构建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为重点、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辐射中国主要经贸合作地区的全球化机构网络体系,打造境内外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事实上,像工行一样,其他13家中资上市银行上半年盈利也均实现了大幅增长。近日发布2008年中期业绩的银行中,兴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5.44亿元,同比增长79.65%;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132.45亿元,增长116.42%;中信银行实现净利润84.17亿元,同比增长162.62%;深圳发展银行实现净利润21.44亿元,同比增长90.7%;南京银行实现净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125.63%。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均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其中,建行预增50%以上,华夏银行预增90%以上,浦发行、民生银行涨幅均在100%以上。此外,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上半年业绩预计同样会实现较高增长。今年一季度业绩显示,中行净利润为217亿元,同比增85%;交行79亿元,同比增108%;北京银行增长190%。上半年各上市银行盈利实现大幅增长,除利差提高、非利息收入增加等因素外,有效所得税率降低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新的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至25%。在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的下半年,中国的上市银行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对此,一些专家认为,未来受前期信贷质量风险、楼市成交量萎缩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国内银行业大幅增长的势头将面临更多挑战。“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未改,银行贷款发放规模也有所增加,利息收入仍会保持较高增长,同时通过金融创新和加大营销力度,中间业务也有望延续此前的增长态势,因而下半年整个银行业仍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工商银行盈利秘籍:积极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全球面值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考”成绩优异。从昨日公布的工行中期业绩来看,上半年,工行实现税后利润648.79亿元,同比增长56.7%;每股收益0.19元,成为全球最盈利银行。

数据显示,上半年,工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2.44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48.03%,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5.8%,较上半年同期提高1.7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从中期报告来看,工行的存款付息成本同比上涨2.08%,资金成本有所上升。到6月30日,工行不良贷款率为2.41%,较2007年底下降0.3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116.08%,较2007年底提高12.58个百分点,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不是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紧缩银行贷款了吗,怎么银行的业绩还是这么好?国际上的大银行业绩都不怎么样,我们银行的盈利能力会更强吗?”有市民对工行今年上半年的“丰收”公告感到不解。工行对此的解释是,“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各项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同时由于执行新的所得税率,致本行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工行的盈利之所以能够保持高位增长,首先应该归功于其近几年来主动调整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多方面地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努力,降低了经济周期波动对银行盈利的不利影响。

据了解,目前在工行9.4万多亿元的资产中,信贷资产占比仅为45%左右,存贷利差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50%略强。同时,工行中间业务领域开始呈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2003至2007年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7.2%。另一方面,工行在外币债券的投资上一直比较审慎,避免了美国次贷危机对其产生大的影响。而这恰恰是不少国际大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

在昨日举行的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工行行长杨凯生称,继纽约分行获批后,下半年,工行将在迪拜、多哈开设分行,将目光投向新兴市场国家。杨凯生说,下一步,工行将继续综合运用申设、并购等方式,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辐射中国主要经贸合作地区的全球化机构网络体系,打造境内外一体化经营格局。

工商银行指出未来盈利增长点

中国工商银行3日在京召开2006年度业绩发布会,公布了工行A+H两地同步上市后的第一份年度业绩。与此同时,工行高层也廓清了未来的发展思路,指出了未来利润的增长点。

年报显示,2006年度工行税后利润增长31.2%,达到人民币498.8亿元,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18元,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达到15.37%,董事会建议拟向全体股东分派10月份上市后至年末股息每10股人民币0.16元。

综合化和国际化是工行的发展方向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综合化和国际化是工行的发展方向。工行将以投资银行业务为突破,稳固进入资本市场,更加积极地参与财务顾问业务,在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业务创新方面发挥作用,并且要利用香港的投资银行和工银瑞信的资金管理公司来形成内外联动的投行业务。

据介绍,工行投资银行经过四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良好的发展基础。2006年投资银行业务增长达53%,2005年达80%左右。

姜建清说,工行要进一步深化银行和保险业务合作,探索租赁和信托业务的发展,并要通过加快国际业务升级、发展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包括在海外设置分行、子银行以及符合条件的收购兼并。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有积极影响 工行行长杨凯生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有积极影响。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后,工行所得税的名义税率可从目前的33%降低到25%,这将对工行的税后利润有明显影响。

杨凯生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要提高创新研发费用的扣除标准,这有利于加快工行创新和提高银行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提出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这对引导工行信贷投入政策有重要影响。

依靠产品创新,发展新兴中间业务 杨凯生说,工行将继续保持传统中间业务的强劲增长,并依靠产品创新,发展新兴中间业务。

据介绍,2006年,工行实现160亿元的中间收入,增长达55%,占营业收入比例达9.14%,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杨凯生说,工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最多,交易规模最大、收入总额最高的商业银行。2006年,工行中间业务超过3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四个,其中三项是具有新产品和新业务领域的项目,即投行业务,增长54%,理财业务,增长30%,银行卡业务,增长38%,将继续成为工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重点。

他表示,工行将深化综合业务改革,实现银行证券、银行期货、银行保险和银行同业的大力发展,并扩大其收入。

努力以较低的贷款增长来获取较高的利润成长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说,中国金融体系目前以银行为主导,银行存贷款规模在金融体系中占绝大多数的比重,这导致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失衡。同时,我国银行总资产中,信贷资产高达70%到80%,这是银行体系中存在的另一个失衡。

他认为,这两个失衡是中国金融体系过去产生巨大金融风险的体制性原因,也是今后要防范金融风险所需加以关注的方面。

姜建清说,到2006年末,工行信贷总量贷款余额达到36000亿元,如果以目前10%左右速度增长,3年内贷款余额将接近5万亿元。这是工行在进行结构调整时深刻思考的问题。

姜建清说,2006年工行贷款在总资产所占比重达47%,但贷款余额总量非常大。工行要努力以较低的贷款增长来获取较高的利润成长,推荐存款客户购买理财产品,使客户获得更多收益,银行获得更多手续费。

第三篇:中国影子银行的分析

影子银行运行和风险控制

2014年12月5日 11点22分 来源:银行家

影子银行的内涵

影子银行的概念最早是在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保罗·麦卡利(Paul McCulley)提出的,之所以称之为“影子”,是指“有银行之实,无银行之名”的含义,即指那些游离于正规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信用中介活动却不受严格监管或几乎不受监管的金融实体与金融活动。在中国,影子银行从其具体门类业务的角度定义较为合适:泛指正规商业银行体系、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外的金融中介活动,主要包括: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融资、委托贷款、表外商业汇票、小贷公司、担保典当和地下融资八项。 从影子银行业务运行角度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务存在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受监管较少,或影子银行业务本身具有规避监管倾向。影子银行业务游离于正规金融渠道之外,不受或很少受到专门针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券市场或股票市场的严格监管。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务覆盖了商业银行表外或边缘业务、证券、信托、民间借贷等极其宽泛领域,在现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情况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对其专门监控。监管“漏网”给市场以“规避监管”和“融资创新”的机会,褒贬是非有待历史的检验。 二是资金链条脆弱,“类资产”与“类负债”存在严重期限错配。影子银行资金最根本来源还是储蓄资金,容易受到信贷政策影响,同时影子银行体系为次级贷款者和市场富余资金搭建了桥梁,成为次级贷款者融资的主要中间媒介,在资金的运用上大多存在“期限错配”情况,一旦经济下行或企业陷入较严重困境,势必倒逼影子银行体系的资金链或流动性,同时,影子银行体系也得不到监管层的救助。

三是杠杆率较高。由于中国影子银行受监管较少,并且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进行经营,这也就造成了杠杆率较高;而且,很多融资企业在利用完“正规金融渠道”后再次通过影子银行加杠杆。

四是不太透明的场外交易。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一般较为复杂,隐含的信用担保链条较长,其中许多产品、业务很少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如民间的地下融资、担保典当等,其交易过程较为隐蔽、相关信息难以披露。

影子银行业务结构

从影子银行各构成上看(见图1),理财产品和信托融资所占份额最大,二者之和占比达45%;其次是表外商业汇票与委托贷款,占比分别为21%和19%;至于最不透明的地下融资初步估计占11%左右。

影子银行业务运行模式

考虑到影子银行体系庞大并且运行交错复杂,因此,将其分解为五大块主要业务,了解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情况,然后对这五大块业务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影子银行的“类资产”与“类负债”

依据本土情况大体将影子银行体系分解为五大块业务:银行表外业务、银行其他表外业务、信托融资业务、券商资管业务及民间融资业务,并从这五大块业务产品、资金来源及资金投向分析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类资产”与“类负债”情况(见表1)。

总体来说,影子银行的资金(类负债)主要来源于:储蓄资金、企业闲置资金、居民及利用从银行融资便利的企业或个人从银行套取的低利率贷款资金;资金投向(类资产)主要是:难于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及居民,影子银行大部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另外,以上各业务中,理财产品、信托融资及券商资管业务近些年来扩张迅速;同时,理财产品、信托业务及地下钱庄构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三大块。

影子银行各大块业务运行机制

银行理财。目前银行理财主要分为三类:代客类、债券票据类和外资行的理财。

代客类是指投资人入股集合成一大笔资金后,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偏好设计出投资项目与规模,银行充当资产管理方和投资顾问的角色。

债券票据类:绝大多数是采用“资金池”模式,“资金池”也可具体分为:债券类资金池(目前占绝大多数)、票据资金池及委托贷款资金池。以票据资金池为例:银行方设立一个票据池(央票、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然后向市场募集资金以构筑与“票据池”相匹配的“资金池”,接下来进行“融短投长、滚动操作”盈利,如,银行投资一年期的项目(放贷、债券等)收益率7.5%,然后滚动发售期限在3个月,收益率为5.0%的理财产品,中间获利2.5%。这一类理财产品的定价主要是依据当时市场资金面及同业竞争情况来定的。

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外资行主要通过开发“结构化产品”代理客户在国内外进行投资,投资方向有固定收益的债券类,也有不同风险程度的金融衍生品,如:期权、期货等。 信托融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业务:

银信合作业务:银信合作的模式主要有:渠道合作、信用增级、产品合作 ,股权投资模式。但其本质在于银行绕过贷存比、信贷额度等约束曲线向企业贷款。银行将募集来的理财资金交给信托公司,以信托贷款的形式贷给银行指定的企业等。如某企业需要贷款,可以依信托平台将项目打包成理财产品,利用银行的信用优势进行代售,然后,银行将所融资金交托给信托平台,并以信托贷款的形式贷给相应企业,信托平台收取服务费。

政信合作业务:信托公司与各级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开展的业务合作,地方政府对还款做出承诺或以地方政府的债权收益作为融资标的。自2008年国家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启动后,地方政府为配套中央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地方融资平台并以其为主体进行融资,其中信托业务是其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

房产信托:目前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其运行机制是信托公司主要通过开发信托产品向银行融资,然后信托公司将所融资金贷给房地产商,信托公司从中获取服务费,这就避开了监管,并且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此类资金来很多是源于银行理财产品。

券商资管业务。2012年末,券商资管1.5万亿元的规模中,集合理财整体规模稳定在0.2万亿~0.3万亿元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占比也不大,券商资管规模膨胀主要得益于定向资管的银证合作,其规模已逼近1万亿元大关。银行将理财资金以定向资产管理的方式委托给券商资管,进而银行信贷规模由表内转移至表外,从而规避了监管部门对理财资金运用的限制,这实际上是银信合作模式的翻版,是影子银行的新渠道。

民间融资。主要通过地下钱庄、小贷公司及典当担保进行资金融通。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个人或套取银行贷款等;资金主要投向个体私营的中小企业及个人等。其中,80%担保公司的主要对民营及外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收取费用;小贷公司通过向银行及民间融资后,包装成阳光化的贷款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委托贷款。它是指一些有剩余资金的企业将其在银行存款向指定的企业或项目企业提供贷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是充当存款和借款企业间的中介,自身并不提供资金。本质上是一个企业向另一企业放贷。受托的金融机构在整个过程中只负责信用调查、代发、监管和回收,同时收取手续费,不对贷款风险承担责任。

表外票据业务。银行的表外票据业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间的同业存款,目前最主要的业务涉及承兑与贴现。部分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有的通过转贴现以套取利差收益,有的以票据转贴现卖断并买入返售,逃避贷款规模监管,有些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甚至成为了其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的工具,自主性和灵活性强,监管对其无效。

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定性分析

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主要体现为:

首先,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现阶段居民储蓄资金形成某种诱导,由于影子银行体系内的资金价格高于正规银行体系内的利率水平,许多居民的储蓄转而通过理财、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小贷公司等流入影子银行体系,这就从源头上分流了银行业传统的资金来源。

其次,由前面分析可知,影子银行的资金最主要是来源于正规的银行体系,并且业务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影子银行受到的约束少,资金运作自由,但由于影子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很多资金运用存在着“期限错配”等问题,决定了影子银行流动性链条的脆弱性,一旦融资主体、信用中介或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是断裂,势必倒逼过来冲击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稳定。以理财产品为例,若理财产品是结构性的,支付利息与标的资产相匹配,那么资产负债管理是安全的。但是目前许多资产担保的理财产品,并无明确的资产作为担保,而是以资产池为标的,这样资产池现金流入与利息支付时点并不匹配,就容易造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的复杂性,一旦资金池规模缩减导致融短贷长不能持续,商业银行有可能陷入兑付困难。

其三,由于影子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经营之间的联系密切,一旦游离于监管体系外的影子银行业务发生损失,必定波及关联度高的商业银行,即使损失不大,也将对银行的声誉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定量分析

前文已经对中国“影子银行”中理财、信托等六块主要业务的运行机制、业务规模进行了分析与测算,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总体规模在28万亿元左右,六大主要业务占影子银行业务的比重见表2。整体上看,表外商业汇票、理财产品、信托融资、券商资管等业务,为商业银行资产表外化提供了“通道”,通过这些业务渠道绕开相关限制与监管,扩大了资产投向,但同时增加了银行呆坏账率发生概率;民间融资业务中大部分资金主要来自于民间的借贷,与商业银行关系密切基本是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业务等,影响相对轻;而委托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仅起到中介的作用,对银行的资产的影响很小。

综合考虑信托、理财、券商资管及表外票据四项业务的主要投向、业务间联系等因素,这四项业务对商业银行呆坏账影响的资产规模约在8万亿元左右;民间融资在2万亿元左右;委托贷款对商业银行呆坏账影响近似为零。因此,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呆坏账有影响的资产规模在10万亿元左右,约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6%,也可以理解为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呆坏账的影响(“贡献率”)为7.6%,进一步地,根据影子银行中各业务占比可测算出各业务的“冲击系数”。

如果采用“影子银行资产转化为正规银行表内资产计算呆坏账”的方法,那么,由影子银行业务造成的呆坏账大约在1000亿元左右,而目前中国正规银行体系的呆坏账大约在1.3万亿元左右,占比约7.7%,因此,目前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总体冲击仍在可控范围。

风险控制的“三防”措施

针对影子银行的特点及对商业银行影响,建议在如下三个方面加强防范:

一是防信用风险。一方面,影子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自由度高,其资金投向往往是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受经济周期、宏观政策的影响较大,这就造成了影子银行内在信用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大量地通过银行表外业务开展,银行实际上为其中很多业务提供了隐性担保,银行为此也承担隐性担保责任,如:理财产品。

二是防流动性风险。目前,市场对影子银行普遍比较担忧的是其传导的流动性风险。而中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来源于:“类资产”与“类负债”的“期限错配”、交易不太透明及风险管理能力弱等方面。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正规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错配是建立在稳定的存款吸收机制之上,而影子银行并无存款吸收机制。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对表外业务加强风险管理,明确资金投向并作出严格的风险评估,如:信托产品、资产池等。

三是防声誉受损。商业银行在进行表外业务创新时,对开发的金融产品运作风险要有较为充分的估计,同时,严格防范商业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以维护商业银行良好声誉。

第四篇:中国银行发展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明朝末年出现了类似银行的钱庄和票号。鸦片战争后,一些外商银行纷纷进入我国开展金融业务,并凭借其特权攫取了巨额的利润。我国境内第一家银行是1845年英国人设立的丽如银行,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作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开始营业。 20世纪30年代,统治旧中国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简称“四行二局一库”)为主体,包括省、市、县银行及官商合办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此外还有一批民族资本家兴办的私营银行及钱庄,其中约三分之一集中在上海,但多半规模不大且投机性强,在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即银行不划分专业系统,各个

中国商业银行的结构分析

在分析市场结构时,传统的产业经济学一般性地将产业结构特点分为产业集

中度、产品差异化及进入壁垒等因素,从这些因素来看,我国银行业呈现出高度

集中化、产品服务差异小、进入壁垒高等特点,这些特点是由长期以来我国的政

治及经济体制特点以及历史发展水平决定的,但也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而

处在高速的不断变化当中。绝对集中度 CRn 指标的含义是指某一方面市场上排在前位的 n 家企业占比

整个行业的值在应用该指标来分析银行业时,可以从资产、存款、贷款、中间业务量、 收益甚至是税收总量来衡量。根据计算可以得知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逐年下降,特别 是一些关键年份如银行业不良资产剥离、股改、入世等则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

但银行业发展到目前阶段仍呈现出较大程度上的集中,市场竞争较不充分。这依

然是由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及银行业历史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政府出于控制重要的

金融资源、以此来直接影响经济运行,并维持金融行业稳定的需要,我国银行业

市场集中度在银行业改革之后并没有明显改善,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会受制

于体制不能得到降低。相对集中度指标 HHI 指数又称赫芬达尔指数,该指数从计算单个企业相对

市场规模的地位,进行加总得到。从资产规模来看,中国银行业 HHI 指数逐年下降,市场集中度也逐年降低。具体来看,1995 年始,银行业呈现出高度的集中化,这一阶

段尚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银行业市场尚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市场上竞争尚不充

分,直接表现为资产过度集中在四大国有银行。2003 年前后,银行业资产 HHI

指数开始低于 1800,市场从理论意义上的高寡占型步入了低寡占型。在这一阶段,

各股份制银行逐渐完成了全国布局,自身经营水平与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

发展,开始更加全面的参与了与国有大银行的市场竞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2002 年开始,银行业股改开始,四大行开始对庞大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这一过

程也直接对银行业资产及贷款集中程度产生了负向的作用。然而,中国银行业发

展到目前,仍处于寡占型的阶段,截止到 2010 年,资产、存款、贷款三项 HHI

指标值仍然没有向下突破 1000,即理论意义上的充分竞争市场,这是由社会主义

特色市场经济决定的,国家通过掌控金融行业进而掌控经济的重要经济命脉,可

以说,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仍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即低寡占

型的竞争市场。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阶段中,一个显著的特点的外生性行政干预相对于 发达国家的市场更为严重,如作为银行主要的产品价格的利率至今尚处于规定范

围内浮动的状态。另外,国家对于银行开展业务的范围、方式及收益等均有严格

的管制。加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宏观的经济金融环境尚不宽松,这就

决定了中国银行业产品差异化将更加集中的体现在主观差异方面。银行业处于国民经济的关键环节,资金的调配和融通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讲

都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此,不同于其他行业,在任何国家银行业市场的发展

历程中都受到相对其他行业更多的行政干预,由此形成的政策壁垒也更多。对于

市场准入,政府会设置更多的准入条件,会作出资本金、持股结构、审批手续等

方面的一系列更为苛刻的要求,以此来提高准入门槛,进而形成准入壁垒。对于

银行退出壁垒,则基于审慎进行批准,以此来限制银行退出对银行业甚至国民经

济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如挤兑潮引发的信任危机,进而引发大规模的经济崩盘。

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根据市场环境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它由市场结构决定,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组织调整行为。而根据我国银行业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把其分为政府行为、竞争行为、组织调整行为来分析。2.1 政府行为我国对银行业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管的过多、过死。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原因决定了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承担政府下达的一部分计划性任务。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划开设分支机构,行为受地方政府偏好影响较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接了太多的政策性业务,即使这些业务无利可图甚至造成亏损。例如,近几年政府出台的助学贷款方案。商业银行对这种高成本、低收益的业务兴趣索然,却又不得不接受这种业务。在广州、北京等地一些商业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0%。这种“政府请客,银行买单”的现象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资产,降低了银行的利润率。2.2 竞争行为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定价即利率是由中央银行确定,各个银行没有定价权,只是有部分浮动定价权。这就使得银行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服务质量的竞争。银行业服务质量的竞争主要有分支行的密度、自动提款机的分布密度、全国的通存通兑清偿能力以及员工的素质和服务设施的质量。此外,由于质量信息也是不对称的,且银行业的产品主要是经验性产品,客户搜寻该产品信息的效率很低,所以,银行的品牌和信誉则成为很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各个银行努力打造品牌形象的原因。银行业缺乏定价权还导致了个体银行的价格行为和市场竞争弱化。进而导致部分银行竞争手段扭曲,经常利用回扣、拉关系、赠物等形式进行竞争,结果出现了局部过度竞争和非正当竞争。2.3 组织调整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主要以产权关系的变动为主要特征,主要是企业的合并行为。从我国的银行兼并重组情况看。这种兼并的决定和方案一般都是由央行做出的,而且都属于横向兼并。比如号称我国银行兼并重组第一浪的国家开发银行兼并中国投资银行一案,在兼并的决策与过程中,不乏有浓重的政治和行政的色彩。

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绩效分析

3.1 产业利润率据中国银监会最新统计资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为0.28%,不良贷款率为10.11%,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利润率为0.65%,不良贷款率为4.51%。这说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远高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率远低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这说明,国有银行集中度虽然高,利润率却很低,这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可见,我国银行业规模的形成与绩效无关,其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不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在经营目标方面以政府目标为主,作为商业银行的最本质特征的盈利性目标则退居其次。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的股份制银行是由法人或自然人拥有所有权的银

行。它们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运营模式确立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基本上做到了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完全分离;在经营决策上更具有自主权,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更为严格的审

核制度,从而大大降低了不良资产率,提高了经营效率。3.2X效率与非效率X效率也称内部效率,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X非效率。是用来描述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使企业在每一产出单位水平上达到低成本,该企业就实现了X效率。这一概念是由莱宾斯坦最早提出来,他认为,垄断企业如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X非效率。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采用的是与行政区划分相对应的、多层次的分支行体制。传统的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组织体系过于庞大,管理幅度窄、管理层次多、信息传导不畅影响了决策反应的灵敏性;基层分支机构设置的密度太高,导致对客户的交叉服务、重复服务效率低下;内部职能部门多,通常有20~30个部门,且不论业务量大小,都要求上下级行对口设置,致使不少职能交叉重叠,由此带来管理人员过多,管理成本高昂,远远超过了最适度的组织规模,并制约和影响银行

业务的发展,造成X非效率。而我国股份制银行从一开始就按照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确立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生存发展的行为目标指引下,管理严密,机制灵活,从而达到了X效率。 公共政策和规制政策

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制度和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 具 体 体现 。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关系到我国四化建设成败 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就经济领域来说,搞好这场改革的前提,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增长。要实现这个要求,关键在于加强宏观经济的调 节和控制,即宏观要管住,微观要放活 。目前我国的银行政策就是围绕和为贯彻执行上述总要求服务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控制和调节方面的任务和政策方针,重点是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稳定货币的关系,既要提供适量的货币,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又要制订正确的信贷、利率和外汇政策,调节资金流向,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平衡。与此同时,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保证经济的振兴和增强企业的活力 。银行规制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密切相关,货币政策能否实现其预期目标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银行规制的有效性,反过来,货币政策对银行业规制的有效性也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对银行规制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剥离出来,成立银行会后,二者的关系必须理顺,加强银行规制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业规制方面的主要职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银行业体系稳定;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管理人民币流通;制定和实施汇兑规则!外汇资本流动规则;统一管理支付结算工具,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转;监督管理外汇市场!货币市场!黄金市场,协调并监控金融业各市场间的风险防范和关联活动;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负责社会征信体系建立和完善;负责金融业的综合统计制度的制定和汇兑,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银监会在银行业规制方面的职能:制定和实施有关银行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实施对银行业的规制,维护银行业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审批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对银行业实施现场和非现场规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审查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报表!数据,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并按国务院有关规定予以发布;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存款类金融机构紧急风险处置的意见和建议,上报国务院批准执行"此外,各商业银行总行具体负责对所属分行进行规制,5商业银行法6规定,商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独立法人,但其分支机构并不具备法人资格,职能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相应的业务,总行负责其民事责任"主要的规制措施有:稽核!检查分支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建立健全本行现金管理!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以及对存贷款!结算!呆账坏账等各项活动检查!稽核制度"

第五篇:中国工商银行年报分析[范文模版]

一、 公司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年10月28日,本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日,本行成功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 通过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该行已经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行列,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该行通过16,648个境内机构、239个境外机构和遍布全球的1,669个代理行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分销渠道,向411万公司客户和2.82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国际化的经营格局,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该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创造价值”的经营宗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品牌内涵不断丰富,“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消费者首选的银行品牌和全球最具价值的金融品牌。

二、 资本金状况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包括以下内容:

1、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按照投入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资本公积,包括股票溢价、法定资产重估增值部分和接受捐赠的财产等形式所增加的资本。它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盈余公积,是商业银行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是商业银行自我发展的一种积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金的50%)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中尚未分配的部分,在其未分配前与实收资本和公积金具有同样的作用。

2、附属资本:商业银行的贷款呆帐准备金、坏帐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五年及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

贷款呆帐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从事放款业务过程中,按规定以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用于补偿可能发生的贷款呆帐随时的准备金。

坏帐准备金:是按照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提取,用于核销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损失。

投资风险准备金:按照规定,我国商业银行每年可按上年末投资余额的3‰提取。如达到上年末投资余额的1%时可实行差额提取。

五年及五年以上的长期债券:属于金融债券的一种,是由商业银行发行并还本付息的资本性债券,用来弥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足。

2011 2010 2009 股本 349,084 349,019 334,019 资本净额 1,112,463 872,373 731,956 核心资本净额 850,355 709,193 586,431 附属资本 271,830 174,505 172,994 资产质量指标(%)

不良贷款率(7) 0.94 1.08 1.54 拨备覆盖率(8) 266.92 228.20 164.41 贷款拨备率(9) 2.50 2.46 2.54 资本充足率指标(%)

核心资本充足率(10) 10.07 9.97 9.90 资本充足率(10) 13.17 12.27 12.36 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 6.19 6.11 5.76 加权风险资产占总资产比率54.58 52.85 50.24 2011年12月末,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730.11亿元,比年初的水平减少了2.30亿元,但是比第三季度末的水平环比增加了15.6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4%,比年初的水平下降了0.14个百分点,但是比第三季度末的水平环比增加了3个基本点。

2011年年末工商银行计提了318.32亿元的贷款拨备,年化的信贷成本为0.44%;比去年同期的水平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季度末的拨贷比维持在2.51%,预计未来的拨备政策将保持稳定。

三、 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人民币储蓄;外币储蓄;储蓄旅行支票;外汇借款;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入;发行金融债券等;

负债总额 14,519,045 12,636,965 11,106,119 客户存款 12,261,219 11,145,557 9,771,277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1,091,494 922,369 931,010 拆入资金 249,796 125,633 70,624

项目 2011年 2010年

平均 利息收入 平均收益 平均 利息收入 平均收益 余额 /支出 率/付息率% 余额 /支出 率/付息率

负债

存款 11,364,657 188,650 1.66 10,385,487 140,518 1.35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

放和拆入款项(3) 1,389,833 32,809 2.36 1,129,238 15,503 1.37 已发行债务证券 150,578 5,357 3.56 86,375 2,992 3.46 总计息负债12,905,068 226,816 1.76 11,601,100 159,013 1.37 非计息负债 574,991 406,471 总负债 13,480,059 12,007,571

人民币百万元

2011 年与2010 年对比

项目 增/(减)原因 净增/(减)

规模 利率

负债

存款 15,937 32,195 48,132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

入款项 6,127 11,179 17,306 已发行债务证券 2,279 86 2,365 利息支出变化

24,343 43,460 67,803 利息净收入变化

40,627 18,388 59,015 2011 年末,总负债145,190.45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820.80 亿元,增长14.9%。

2011 年末,客户存款余额122,612.19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156.62亿元,增长10.0%。从客户结构上看,公司存款增加4,574.40 亿元,增长8.4%;个人存款增加6,002.02 亿元,增长11.4%。从期限结构上看,定期存款增加5,487.24亿元,增长11.2%;活期存款增加5,089.18 亿元,增长8.8%。

四、 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短期、中期和长期人民币和外汇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外汇转贷款;住房开发贷款;具有专门用途的贷款;消费性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票据贴现;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认购业务;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出;项目贷款评估和信用等级评定等; 资产运用

2011年末,总资产154,768.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182.46亿元,增长15.0%。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简称“各项贷款”)增加9,983.91亿元,增长14.7%;投资净额增加1,836.34亿元,增长4.9%;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增加4,791.57亿元,增长21.0%。从结构上看,各项贷款净额占总资产的49.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投资净额占比25.3%,下降2.4个百分点;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占比17.8%,上升0.8个百分点。 资产运用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11 年12 月31 日 2010 年12 月31 日

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 7,788,897 — 6,790,506 — 减:贷款减值准备 194,878 — 167,134 — 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 7,594,019 49.1 6,623,372 49.2 投资净额 3,915,902 25.3 3,732,268 27.7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2,762,156 17.8 2,282,999 17.0 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

机构款项净额 478,002 3.1 248,860 1.8 买入返售款项 349,437 2.3 262,227 2.0 其他 377,352 2.4 308,896 2.3 资产合计 15,476,868 100.0 13,458,622 100.0 贷款

2011 年末,各项贷款77,888.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983.91 亿元,增长14.7%。其中,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8,116.64 亿元,增长13.1%,增速比上年回落3.8 个百分点。

按业务类型划分的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11 年12 月31 日 2010 年12 月31 日

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境内分行贷款 7,313,436 93.9 6,450,670 95.0 公司类贷款 5,215,605 66.9 4,700,343 69.2 票据贴现 106,560 1.4 117,135 1.7 个人贷款 1,991,271 25.6 1,633,192 24.1 境外及其他 475,461 6.1 339,836 5.0 按期限划分的公司类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11 年12 月31 日 2010 年12 月31 日

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占比(%) 短期公司类贷款 1,764,558 33.8 1,350,106 28.7 中长期公司类贷款3,451,047 66.2 3,350,237 71.3 合计 5,215,605 100.0 4,700,343 100.0

按品种划分的公司类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11 年12 月31 日 2010 年12 月31 日

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占比(%) 流动资金贷款 2,000,392 38.4 1,514,918 32.2 其中:贸易融资 729,407 14.0 488,730 10.4 项目贷款 2,696,187 51.7 2,659,093 56.6 房地产贷款 519,026 9.9 526,332 11.2 合计 5,215,605 100.0 4,700,343 100.0

公司类贷款增加5,152.62亿元,增长11.0%,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期限结构上看,短期公司类贷款增加4,144.52亿元,增长30.7%,占全部公司类贷款增量的80.4%;中长期公司类贷款增加1,008.10亿元,增长3.0%,增量占比19.6%。从品种结构上看,流动资金贷款增加4,854.74亿元,增长32.0%,其中贸易融资增加2,406.77亿元,增长49.2%,主要是继续支持生产流通领域企业的信贷需求;项目贷款增加370.94亿元,增长1.4%,主要是继续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建设;房地产贷款减少73.06亿元,下降1.4%,主要是本行根据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主动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

票据贴现减少105.75亿元,下降9.0%,主要是本行根据资产负债组合管理需要,结合全行信贷投放情况,主动调整票据贴现业务规模以实现信贷均衡投放。

投资

2011年末,投资净额39,159.02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36.34 亿元,增长4.9%。

投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11 年12 月31 日 2010 年12 月31 日

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占比(%) 债务工具 3,911,633 99.9 3,727,086 99.9 非重组类债券 3,402,795 86.9 3,322,915 89.0 重组类债券 397,996 10.2 402,321 10.8 其他债务工具 110,842 2.8 1,850 0.1 权益工具 4,269 0.1 5,182 0.1 合计 3,915,902 100.0 3,732,268 100.0 非重组类债券34,027.95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98.80 亿元,增长2.4%。从发行主体结构上看,政府债券增加1,297.95 亿元,增长17.8%,中央银行债券减少5,020.41 亿元,下降42.4%,政策性银行债券增加3,406.79 亿元,增长34.8%,其他债券增加1,114.47 亿元,增长25.8%,主要是报告期内央票到期,同时本行适度加大对政策性银行债券、政府债券以及优质信用债券的投资力度;从剩余期限结构上看,1 年以内期限档次的非重组类债券减少4,825.77 亿元,下降44.8%,占比下降15.0 个百分点,1 至5 年期限档次的非重组类债券增加4,154.44 亿元,增长28.6%,占比上升11.2 个百分点,5 年以上期限档次的非重组类债券增加1,470.13 亿元,增长18.6%,占比上升3.8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本行把握债券收益率曲线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适时调整投资策略,在保证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适度加大中长期债券投资力度;从币种结构上看,人民币债券增加1,010.66亿元,增长3.1%,主要是由于本行把握人民币债券市场走势,保持人民币债券投资适度增长;美元债券折合人民币减少160.39 亿元,下降23.5%,其他外币债券折合人民币减少51.47 亿元,下降19.3%,主要是由于本行适时减持部分外币债券所致。

五、 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人民币现金结算、转账结算;国际结算;代理业务(代收代付;代理企业债券、股票、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行、清算、兑付、托管;黄金现货买卖、交易清算、实物交割、租赁黄金、黄金项目融资;黄金清算交易;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保险;代理保管有价证券、有价物品;出租保管箱;代理政策性金融业务或其它金融机构业务等);人民币及外汇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业务(资信调查;资产评估;金融信息咨询;行业信息网服务;开立人民币存款证明);外汇中间业务(进口开证;进口代收;汇出汇款;来证通知;议付;托收;汇入汇款;结汇;售汇;旅行支票;代客外汇买卖;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担保;外汇存款证明;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币兑换;为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开立周转金账户);融资类和履约类担保业务;商人银行业务(融资顾问和银团贷款安排;企业财务顾问;企业海外上市);个人理财服务;投资基金管理、托管和销售;其他受托和委托资产管理;企业资信评级及其它中间业务等。

结算业务:2011年实现对公人民币结算量1,35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5.2%,保持市场领先。

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2011 年,境内分行国际贸易融资累计发放96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5%;国际结算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10,728 亿美元,增长37.1%。

资产托管业务: 2011 年末,托管资产总净值35,3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8%,是境内唯一一家托管资产规模超过3 万亿元的银行。 代客资金交易: 全年完成代客结售汇及外汇买卖量5,65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5%。稳步开展本外币结构性存款业务,加强标准化套期保值类汇率、利率风险管理产品推广,丰富产品线,扩大客户规模。全年完成代客结构性衍生产品交易量1,067 亿美元,增长49.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 2011 年 2010 年 增减额 增长率(%) 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 25,410 19,160 6,250 32.6 投资银行 22,592 15,506 7,086 45.7 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 21,264 14,858 6,406 43.1 银行卡 17,268 13,687 3,581 26.2 对公理财 9,269 6,886 2,383 34.6 资产托管 5,892 3,385 2,507 74.1 担保及承诺 5,101 3,029 2,072 68.4 代理收付及委托 1,376 979 397 40.6 其他 905 518 387 74.7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09,077 78,008 31,069 39.8 减: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7,527 5,168 2,359 45.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01,550 72,840 28,710 39.4 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业务收入254.10 亿元,比上年增加62.50 亿元,增长32.6%,主要是信用证、贸易融资等业务增长较快,人民币结算和代客结售汇业务保持平稳增长。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225.92 亿元,增加70.86 亿元,增长45.7%,主要是投融资顾问、企业信息服务和常年财务顾问等业务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并购重组和股权融资等品牌类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收入 212.64 亿元,增加64.06 亿元,增长43.1%,主要是个人贷款服务、个人贵金属、个人银行类理财以及私人银行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银行卡业务收入 172.68 亿元,增加35.81 亿元,增长26.2%,主要是银行卡发行量和消费额增长带动消费回佣和结算手续费收入增加。

对公理财业务收入 92.69 亿元,增加23.83 亿元,增长34.6%,主要是对公客户理财类业务增长带动。

资产托管业务收入 58.92 亿元,增加25.07 亿元,增长74.1%,主要是委托类资产规模增加带动托管收入快速增长

六、 报告期经营成果

报告期末,本行境外机构(含境外分行、境外子公司及对标准银行投资)总资产1,247.29 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90.02 亿美元,增长64.7%,占集团总资产的5.1%,提高1.4 个百分点。各项贷款655.25 亿美元,增加210.88 亿美元,增长47.5%,各项存款491.34 亿美元,增加133.76 亿美元,增长37.4%。报告期税前利润13.7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

上一篇:中国改革开放感想下一篇:中国名人经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