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腊神话看爱情观

2022-08-05

第一篇:从希腊神话看爱情观

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

摘要:古希腊神罗马神话可以说是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源泉和土壤,其中所包含的许多神话

故事传说都生动有趣,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后世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那么根据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类社会的创造者与管理者,神界自然也存在这样的主题。本文中通过与当代人们一些典型的爱情观进行比较,来论述希腊神话故事中所体现的爱情观。

关键词:希腊神话 爱情观

说到爱情,我们多数人会联想到一系列修饰词语,神圣、纯洁、浪漫等美好的词汇,关于爱情的产生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会饮篇》中这样引述道:古代有一种阴阳人,体力过人。宙斯害怕他们向神造反,就将他们剖成两半。剖开的两半都痛苦极了,每一半都迫切地扑向另一半,拚命拥抱在一起,渴望重新合为一体。其实,在希腊神话中,爱情并非如此简单、纯粹,本文就主要介绍希腊神话故事为我们展现出的一幅生动形象,又有些复杂混乱的爱情观念图。

一、注重满足肉体上的欲望。这种爱情是出于人的本能,“爱情来源于一种本能的欲望力量,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情感欲望,现代人由于各种因素往往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欲望表达,但是在希腊神话中这种欲望却可以得到尽情的抒发。爱情为爱而生,是发源于人类内心的最朴实最神圣的感情,源于一种个人情感的诉求。”【1】(宣晓庆 《浅谈希腊爱情神话的艺术魅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第25卷第10期 2008年10月)就像宙斯,作为拥有最高统治权的神,他总是遇到美丽的女神或凡间女子就会产生将其占有的冲动,而最终他都会想尽各种办法满足自己的情欲,在古希腊神话中和宙斯发生过男女关系的女子数不胜数。如此看来,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感情背叛和婚姻背叛也是有依据可循的。还有一个希腊神话中的爱情重情欲的典型证明是爱神的诞生,“克洛诺斯用燧石镰刀割下其父的生殖器,把它扔进翻腾的大海后,这东西在海上漂流了很长一段时间,忽然一簌白色的浪花从这不朽的肉快周围扩散开去,浪花中诞生了一位少女。”【2】(赫西俄德.神谱.)即女爱神阿佛洛狄特。这也充分说明了,性欲在希腊神话的爱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爱情的产生大多与美丽的外表直接挂钩。确实,爱情往往由吸引而生,而无论是神还是人都更容易对看起来美好的事物心动,这一点在希腊神话中也有很明显地表示。如希腊史 诗的“金苹果”案:在人类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上,众神均受邀参加婚礼,唯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受到邀请。厄里斯怀恨在心,在婚礼上将一个金苹果呈现给宾客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在参加婚宴的诸美人中间,天后赫拉在座,她一听见金苹果上的字,便表示这个金苹果是属于她的的,因为她不仅美丽,而且是天后,赋有极大的权利,神与人都一样尊重她。可是在座自命美人的爱神阿芙罗狄忒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也不甘示弱,她们哪三位都自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美人。三个女神互不相让,僵持起来,旁边的其他神害怕得罪她们,都不好做评断,有人提议让由主神宙斯去判断,可是主神很聪明,因为赫拉是自己的妻子。阿芙罗狄忒和雅典娜是自己的女儿。他没办法做主,但是他知道在特洛伊的艾达山,他知道艾达山上,有一个放养牧人帕里斯,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男子,不如请他去判决,以表公平,帕里斯是特洛伊的王子,正在那里替父亲放羊。宙斯还告诉他们,帕里斯是审美专家。三位美丽的女神出现在帕里斯的前面时,帕里斯犹豫不决了,她们提出来贿赂的条件都非常优厚,赫拉允诺他给他无上的权利,并保佑他做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雅典娜愿意赐给他智慧和力量,鼓励他有勇气去冒险,闯出一条英雄般辉煌的路。阿芙罗狄忒答应让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爱上她,并自愿做他的妻子。帕里斯王子想来想去,还是把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忒。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异性的美貌甚至比至高无上的权力、过人的智慧和力量更能吸引人,也因此更容易产生所谓的爱情。

三、希腊神话中的爱情带有很浓重的浪漫色彩。虽然现代的很多人也常常会用罗曼蒂克来形

容爱情,但据近来的报道,在3000名调查对象中,认为“爱情可以创造一切”的只有710人,其中,仅有7%的中年人和22%的年轻人选择肯定答案。甚至在大学生群体中,“爱情第一”的人也不足一半,只达到了42%。被脱去神话外衣的爱情已经越来越“现实”。在择偶条件的调查中,9成以上的中年人和8成以上的年轻人都将“家庭、职业和收入情况”放在了第一位,只有一半的大学生将“品德修养和性格脾气”列为择偶第一条件。近半的调查对象认为“找个好工作不如找个好恋人”;7成左右的中年人和年轻人认为爱情是现实的,甚至在最富有浪漫气质的大学生群体中也有42%的人认同“现实爱情观”。调查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很多年轻人心中也渴望浪漫和脱离世俗偏见的爱情,但受很多现实的复杂因素阻挠,年轻人对爱情的美好幻想已大大减少。和当代的情况比起来,希腊神话里的神与神,神与人间的爱情观就浪漫多了,或许这也就是神话故事与现实的距离所在了。在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塑造了一位异常可爱的象牙少女雕像以致于爱上了它。每天他都给盖拉蒂穿上金、紫色相间的长袍。盖拉蒂是他给心上人所起的名字。他拥抱它、亲吻它,但是它始终是一尊雕像。绝望中,他来到阿芙罗狄蒂的神殿寻求帮助。他献上丰盛的祭祀品,并且深情地祷告,祈求这位女神赐给他一位如同盖拉蒂一样举止优雅的妻子。回家后,他径直来到雕像旁。就在他凝视它的时候,雕像开始有了变化。它的脸颊开始呈现出微弱的血色,它的眼睛释放出光芒,它的唇轻轻开启,现出甜蜜的微笑。盖拉蒂走向他的时候,皮格马利翁站在那儿,说不出话来。她单纯、温柔、充满活力!不久屋子里响起她银铃般悦耳的声音。他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3】(《希腊神话》)这是一则很令人感动的浪漫爱情故事,皮格马利翁用自己对爱情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神,并最终和心爱的人有了美满的结局。并且,他爱上的是一无所有的的雕像,爱上的只是她的单纯、温柔和充满活力,并不涉及其他世俗的因素,这也充分体现了一种纯洁烂漫的爱情观。希腊神话的浪漫爱情还体现在神与人的相恋中,虽然神是神圣的,甚至是人类高不可攀的,但还是有很多神和人不顾人神间的地位差异,义无反顾勇敢的相爱,“无论是丘比特与凡人普赛克的爱情也好,还是宙斯与欧罗巴公主的浪漫故事也好,最终都在人性的光环中结出了美丽的种子。在这里,人性并没有因为神性而消亡, 我们可以大胆的说,西方的神实质上是人化身的神,他们有神力,却经历着和人一样的情感,爱情在他们眼里和凡人一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人神———有人性光芒的神。”【4】(龚朝红 《植根于文化中的爱情观》)这样的浪漫不仅克服了外部种种因素的阻碍,也奠定了西方文化中爱情至上、爱情平等的地位。

四、希腊神话中的神能做到为爱疯狂。他们对追求爱情的狂热程度达到了令我们一般人类咋舌的地步。就像阿瑞塞莎的故事,阿瑞塞莎阿瑞塞莎是位迷人的仙女猎人,在一次狩猎任务中遇到了河神阿耳法斯,阿耳法斯追随变成了河流的仙女越过小山,跨过峡谷,翻越大山,掠过广阔的平原,甚至愿意与她一起陷入阴间,终于在忍受了阴间的黑暗之后与仙女交汇,得到了她的爱。还有,太阳神阿波罗把仙女丹芙妮追成了一棵月桂树;“宙斯为了爱情,不惜变成动物,宙斯为了与伊俄结合,不惜变成一片云。宙斯迷恋达那厄的美色,化作金雨找到了进屋的路径。他还装成人间女子的丈夫,与阿尔克墨涅结合。为了与塞墨勒约会,宙斯乘着闪光的战车,伴着电闪雷鸣,结果点火把塞雷勒烧成灰烬。”【5】(吕凯等.新拉罗斯神话学全书.第156页);另外还有一个疯狂的典型就是美狄亚,她是科奇斯岛会施法术的公主,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后裔。她与来到岛上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见钟情。她为热爱伊阿宋而偷走金羊毛,抛弃老父和乡土,把自己的骨肉兄弟碎尸万段,杀死了篡夺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为了报复伊阿宋的背叛,将自己亲生的两名稚子杀害,毒死伊阿宋的新欢,伊阿宋也抑郁而亡。可以看出为了爱情,他们甚至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有怎样的后果,只是被一种狂热的主观感情或欲望所支配。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为爱不顾一切的勇气让希腊罗马神话有了感动和震撼一代又一代人类的力量。

五、追求爱情自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可以从上文中看到,在希腊神话中有很多浪漫的或圆满或悲剧的爱情故事,但上述故事中都是在我们常人看来比较正常的爱恋,也就是说,在希腊神话中还存在许多畸形恋情,父女恋中有:“厄勒克特拉”情结,阿迦门侬的女儿厄勒克特拉幼年目睹母亲联合情人杀死自己的父亲,待成年后她联合弟弟,为父亲报仇杀死了母亲;母子恋中有:“俄狄浦斯情结”,即忒拜国王拉伊俄斯的儿子杀父娶母的悲剧;同性恋中有:山林女仙卡利斯托发誓愿意永远守在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的身边做侍女,终身不嫁。而宙斯对她一见钟情,但卡利斯托躲避所有的男子,宙斯就变作阿耳忒弥斯的样子与她结合,卡利斯托为宙斯生下了阿耳卡斯。还有兄妹恋、姐弟恋、甚至是人兽恋等等。这些爱情都是不被正常伦理所接受的,但是这也就是希腊神话为了自由追求爱情,抛开一切爱情束缚的特色之处。

六、结语

希腊神话故事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能够对我们后世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谨慎接受这种影响,不能过于盲目,笼统接收。毕竟它所包含的很多观念只能够适应当时的希腊社会状况,和当代我们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却相差甚远。例如,他们对爱情的痴狂完全占据了人的理性,这样很容易使整个社会跟随着人的心理变化而变得畸形。但无论如何,希腊神话中所体现出来的爱情观念,不断探询着爱的本质,为现代人寻找一种自由的心灵支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新形式。

第二篇:希腊神话中盛开的爱情之花

摘要:希腊神话围绕着?N种不同的主题,其中爱情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有华丽壮美的爱情,有凄美悲惨的爱情,有的发生在神与神之间,有的发生在人与神之间。爱情之花,在那个神秘的年代,遍地结果。看宙斯周旋于中美女之间,看爱神丘比特射出一支支爱之箭,看芸芸众生在爱情中沉醉。后世之人在赞叹这些爱情的同时,也发现了希腊神话的爱情观

关键词:希腊罗马神话;爱情故事;爱情观

1.1爱情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

情之所至,死者可以生。这句中国的古语在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国王,他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他对此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爱情,像对待妻子一样打扮象牙少女,并且向神祈求把象牙少女变成真正的女郎。最终,他打动了爱神维纳斯。(王磊等95)只要你奉上最饱满大爱情,超越生死,超越物质,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一如普绪克为了寻求丈夫丘比特的原谅,分谷堆,找金羊毛,去阴间,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维也纳布置三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没有普绪克忠贞的爱情打动了众神,那她也不会化险为夷(郑振铎32)。他们的故事,使我感觉,似乎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世界。

1.2爱情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情之所至,生者亦可以死。爱而不得,由爱而生恨。典型人物就是赫拉。赫拉的爱情花被嫉妒的荆棘围绕。她憎恨每一个与她丈夫有关系的女人,并且利用自己的权力狠狠惩罚她们。她让即将生产的勒托的没有容身之所,让百眼巨怪看守被宙斯变成母牛的伊俄,变成老妇怂恿忒拜公主塞墨勒看宙斯的真身,使得她被闪电烧死。有很多女人都与宙斯有染,她们之中不乏有为宙斯生下孩子的,但很少能够被宙斯接到神殿中生活。很大的原因是有赫拉从中作梗。爱情是一把双刃剑,可使人快乐,可使人痛不欲生。赫拉爱情之箭,为她的爱情铲除荆棘。

还有两个女人不得不提――美狄亚和海伦。海伦没有破坏任何一个人的爱情,但却因为她和特洛伊王子帕利斯的爱情,引发了特洛伊战争(王磊等144)。无数人在这个战争中丧生。爱情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一只名为爱情的蝴蝶,漫不经心地煽动翅膀,大海上就刮起了龙卷风。有句俗话说,虎毒还不食子。美狄亚却可以因为丈夫伊阿宋的背叛,而狠心杀死自己的孩子(王磊等107)。爱情之刃可以隔断世上最深的血缘羁绊,之锋利,之可怕,溢于言表。

1.3爱情超越性别,纲常,种族

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是自由的,是奔放的。不乏有的爱情是在同性之中开花结果的。宙斯化作擒获加尼莫德斯,一同在神殿中游玩嬉戏,阿波罗爱上斯巴达王的小儿子--雅辛托斯(郑振铎等17),而后又与赫拉克罗斯的后代塞帕丽苏斯坠入爱河,送给他一头神鹿。面对爱情,他们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爱上了便轰轰烈烈地爱一场。更有不论之爱,俄狄浦斯爱上他的母亲,人畜之爱,宙斯化作天鹅与勒达相爱。

1.4爱情是无拘束的,从不拘于一个人身上

众神之首宙斯,毋庸置疑是多情的。与他有过一段爱情的人或者女神就无法数清。他总是神秘地降临于某个女子身边,没有多长时间又悄悄地抽身离去。他曾化做布谷鸟,千方百计地骗得赫拉与他结婚。但在拥有了最美丽点女神后,仍然将她抛弃在冰冷的王座上。在他的世界里,爱情是一种速食品,来得快,去得也快,爱情从来都不是忠贞的。维纳斯亦如宙斯一般。她嫁给了赫维斯托斯,然而并不忠贞于自己的丈夫,和阿瑞斯偷情,生下孩子。后来她又爱上阿多尼斯,并且在阿多尼斯死后,入冥间和冥后珀耳塞福涅抢夺他(郑振铎等84)。在他们心中爱情似乎是有期限的,时间到了,便厌倦了,于是就寻找另一段爱情,这样无止境地进行下去,爱情也从来不曾消失。

1.5爱情始于情欲

在希腊罗马神话中,爱情似乎就代表着情欲。为什么这么说呢?维纳斯是爱神,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她也是性爱之神。克罗诺斯在把乌拉诺斯阉割后,把生殖器扔在了海里,这时维纳斯就诞生了。这样看来,爱情似乎确实重情欲。连司管爱情的神都是从性欲中诞生

2传统和意义

在各种爱情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似乎是占了主导地位,被拥有,被抛弃的往往是女性。这就奠定了以后希腊女性在男女关系,家庭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在希腊,在进行祭拜的时候,女性必须要穿长裙,不可露出腿和手臂,同时不允许站在神坛的背后,以免冲撞了神。

希腊唯美的爱情故事,还给希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被神包围的希腊,以自由,浪漫著称于世,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给希腊带来了无数的财富。最为著名的还是爱琴海。爱琴海上传说的忒修斯和阿里阿德里涅公主凄美的爱情故事,引得无数情侣来爱琴海,见证他们的爱情。

除此之外,古希腊的爱情观也启蒙了西方文化。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大师都以那些爱情故事为蓝本,留下来了很多名画和雕塑。例如维也纳的诞生,勒达与鹅。这些画和雕塑,已经成为世界瑰宝,为世人赞叹。上文曾提到,古希腊时期,爱情是超越性别的。其中的同性恋就对西方文化影响颇深,成为文学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3结论

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是自由的,热烈的,奔放的,能感天动地,能使人生,同时也能致人死。众神的爱情故事,都很引人羡慕,那么轰轰烈烈,充满奇妙神奇,即使最后两人没能天长地久,落得个悲惨收尾,死后或是化做玉簪花,桂树,或是成为天上的星座。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唯美的形式存在。但是有一点,还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很多神在爱情面前太过偏执,太过极端,使得自己的大好姻缘,落得个镜中花,水中月。在爱情面前,即使万能入神,也无能为力。作为凡夫俗子,还是谨慎处之,不可太过淡漠,亦不可太过执着。

参考文献:

[1]王磊.《希腊罗马神话欣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郑振铎《.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第三篇:从苏格拉底审判看希腊的民主与司法

法学

刘莉莉

04350046 东校区

希腊是一块神气而伟大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千年文明的萌芽,更出现了文明天下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大师,其崇尚的自由民主博爱精神知道着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希腊,这两个字注定了与荣耀相关。诚如著名学者罗素曾经说过:希腊文化,基督教和工业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三大支柱。

希腊文化有如下的特质:

一、希腊人崇尚智慧

希腊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其词源上的造诣登峰造极,更不必说那几个如雷贯耳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扒拉土,亚里士多德和色诺芬。他们的名字在古今都是一面不倒的旗帜。在希腊人的心中,掌管智慧的女神雅典娜神通广大。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希腊人用自己智慧的火光点亮了蒙昧时代的黑暗,走过文明前的甬道,前面一片光明。

二、希腊人尊重理性

恰恰因为对智慧的推崇和对文明的尊个,希腊人更加尊重理性的选择与权衡。德谟克利特曾说:“我宁愿(在几何学上)发现一项证明,而不要波斯的王座。”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苏格拉底才会一遍又一遍的理性反思和追问,试图在逻辑和思考中寻觅出真理所在。

三、希腊人注重自由

自由是希腊人存在之本,也是希腊人留给后世的最重要的礼物之一。在宏观层面上,对自由的追求表现在希腊人最先于其他民族争取到了自由民的身份,同时在对城邦的征战中,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护自己的城邦;在微观层面上,表现在对个体的尊重,尤其是对于个人价值的肯定,与同时代的其他文明不尽一致的是,希腊人并不过于注重集体注意或者是身份关系,相反,希腊人看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表达和自由行动的权利。

其实纵观希腊历史,乍一看,似乎苏格拉底的审判与以上几边均不符合。

恰恰是因为苏格拉底在广场上对真理和智慧的探求惹怒了当时的权贵,而尊重自由的古希腊人却没有给予这位伟大的人一个自由和公平的机会。这似乎是对希腊最大的讽刺。两千多年后,历史学家对于这场审判所做的评价是: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也素的审判和处死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的审判和处死,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

雅典的法庭审判官人数六千,由公民抓签选出,当时雅典人民共有十族,每族选六百人。但审判时,审判官未必全体出席。出席人数自四五百以至上千不等;出席者是偶数,就要另加一人使成奇数,以免投票不能表决。并且,所有的这些审判官任期只有只有一年,一年后将重新选出,而且,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

山盘苏格拉底案件的共五百零一人。是从雅典城中享有公民权的市民中通过随机方式抽选出来的,其中有贵族,有哲学家,但更多的是漂洗羊毛的,做鞋的,盖房的,打铁的,种田的,做买卖的……苏格拉底以渎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被起诉。法庭审理的第一阶段,即顶罪阶段。500名法官,500张票,280票对220票,裁定罪名成立。第二次投票在一阵愤怒的吵闹声中进行,结果很快出来了,360票对140票,决定对苏格拉底处以死刑。也就是说,至少有80名陪审团成员在第一次投票时认定苏格拉底无罪,在量刑时却判处他死刑。

这是希腊历史上灰暗的一天,这个历史定论永远的为雅典城蒙上了一层阴影。可是这样的一天,到底为何而存在。现在,我们将目光移向古代希腊的民主和司法制度,去寻找背后的本质和源源。

从上段中对审判的描述,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端倪。

古希腊的民主,是典型的直接民主,犹如罗马城邦民主制度一般。这种直接民主值得的提倡者首推卢梭,他认为在一个真正自由的国度,一切都是公民亲手来做的,只有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决定公共事务,才是自我的实现。

的确,将个人的意志上升为少数的代表代议政治,到底能反应多少的民意?整个社会被少数精英掌控自然会有少数人暴政的可能。但是公意就一定是对的吗?大众做出来的决策是不是也有多数人暴政的可能?很多年以后鲜花广场上熊熊烈火中的布鲁诺就是最好证明。

直接民主建构的基础如下:城邦非常小,避免公民之间异质的成分出现;公民之间的利益是和谐且大体一致的,所有的公民都有相当同质的特征,包括财产学识等等。这样一种理想形式的民主,在古代希腊的背景下,其实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并非错误。而这种民主一旦往错误的方向上走,恰恰是可怕的。

苏格拉得审判的可怕之处,不完全在于民主,而在于这种直接民主的思想渗透到了司法领域并且与司法制度相结合。导致了遗憾千年的结局。

以现代的司法观念来看,古希腊的司法制度显然是不太合格的。

其一,雅典的司法是一种大众的司法。而雅典的饿法官由抽签从所有的公民中产生,这样的司法不强调法官的知识的专业性,而强调人人的平等,给予每个人掌握权利和表达意愿的机会。雅典的法官任职只有一年,而且终身只能担任两次。这样的法官任职制度,实际上也就否认了法官的专业性。

但是现代的司法理念强调,法官应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应当是精英人物。因为只专属于一个行业的人,才能深切地领会大它背后的精神所在。

其二,而雅典的审判是通过民主的形式进行的,每个作为法官的公民都有投票的权利。审判就是民主的投票,法官的判断在雅典即是大众的评判。这种方式与其说是审判还不如说是由大众舆论主宰的一场闹剧。

现代的司法强调法官独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不得干涉法官的审判。这种司法独立也是建构在法官的专业性上的,正是因为法官本身是一个精英才能从事的行业,其背后的法理思想及社会的价值需要深刻的理解,所以才需要排除舆论的干扰,或者说,排除民意的干扰。 其三,审判团是由民众抽签决定的。而这一抽签必然不能保证审判团成员的公正与无私。当大审判团组成之时,苏格拉底就应该预见,他已经在劫难逃了。因为,在这个审判团中,有多少他曾经将对方诘驳的亚口无言的人,有多少被他证明为一无所知的人。这些人恨他,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而正是这些人,现在是以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官的身份坐在审判席上,他们将决定苏格拉底的生死。

在现代司法中,强调的是法官的公正性。因为只有法官无自己利益混杂期间才能以公心听,才能不偏不倚。正是因为民主产生的陪审制度,导致法官的组成有了太多的利益偏向,在审判之前就已经有了定论。

当民主遇上司法,矛盾产生。

民主要求的是就自身利益进行权衡和表达,而司法却要求判断。

任何人都可以看清自身的利益和取舍。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当审判苏格拉底的501名法官坐在席上的时候,他们心里想的并不是法律或公证,一开始涌现在脑海里面的,是苏格拉底是他们的敌人,曾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或苏格拉底是他们的朋友或亲人的老师,曾给过他们如此的恩惠。正如像柏拉图那样追随苏格拉底的青年决不会投票表决苏格拉底有罪一样,那些被苏格拉底嘲笑过的所谓智者也决不会投票表决苏格拉底无罪。民主的司法已经不是理性的判断,更不是基于法律的决定,它只剩下多数人的声音存在。

判断是需要理性的,但是民主决定的感情却蒙蔽了人们的双眼。理性被感性掩盖的时候,剩下的东西就只有道德与情感。苏格拉底恰恰是输给了人们的情感。

在生命的最后,苏格拉底还是清醒地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在劝说之下坚决不逃狱,以自己的生命坚守了法律的信仰和对民主的尊重。这并不是一场公正的审判,甚至不是一场理性的审判,但是人性的光辉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此绽放。或许,这就是希腊人更加值得自豪的一点。

希腊的文明,更多的不是存在于那些残存的建筑,雕刻和瓶画,更多的是他给我们遗留下来的精神与寄托。这是一种口口相传的类似神话一般的文化,更加是希腊的大师们和平民们心中的对真理的信仰和对宇宙的敬畏。也是由于这种信仰和敬畏,希腊人勇敢的承认了他们在千年前犯下的错误,重新将苏格拉底回归到大师的地位,将其捧上神坛。

或者也正是由于此,美国人谦虚地将第一艘飞到月亮上的航天器命名为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美国难道没有杰出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吗?但是在古希腊源远流长的文化影响力面前,连骄傲的美国人,也不得不仰视。

参考文献:吴永泉译《回忆苏格拉底》

色诺芬著《公共论丛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三联书店

后记:因为专业的关系,近来在看法律和民主相关的文章,所以论文选题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选了这个。细看来可能和我们的课不完全重合,望老师体谅。

第四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记得小时候我们都是神话故事陪伴长大的,什么«封神榜»,«西游记»,«宝莲灯»等,现在还对最早版本的«宝莲灯»的主题曲印象深刻,是刘欢唱的«天地在我心»。其中的“拥有你的爱,相信我会创造奇迹。”让我颇有感慨。过了这么多年,这首歌的旋律还是那么的熟悉。所以人家说一部好的影片或是歌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个也许也是我们国家注重文化建设的原因吧。貌似扯远了,就是说我们小时候接触的大多数是中国神话,在读初中的时候我记得我们书上选摘过两篇希腊神话。那么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呢?我相信读过的人都会有感觉。那么我就谈谈我的感觉。

首先我想谈谈我印象最最深刻的,也可以说是比较俗套的一个情节,那就是好多电视,小说都会有的某位神仙因为产生了七情六欲而被惩罚以及因此展开的一系列的故事的情节。譬如宝莲灯里的三圣母,西游记里的天蓬元帅等等。但是希腊神话里的宙斯却是一个风流人物,他的子女一大堆,而且生母基本不同,他有自私的一面,他也像人一样有欲望。而我们中国神话里的神却是完美的,无情无欲的,是美德的化身。其实这个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那么多要推翻前朝统治的首领喜欢给自己蒙上一层神话的面纱,像刘邦出生时的祥云,甚至鸿门宴里使项羽对刘邦更不放心的是旁人说的一句话“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我估计那个人是找当时有名的算命的看的。就一个中国神话,能带动这么多的副业发展,怪不得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呢。所以这两种神的人性体现应该算是一个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区别。从民主方面想,也许这个也是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外国的民主传统却历史悠久的一个原因。

其实这第二个是由第一个衍生出来的,就是神仙的责任与目的。中国的神好像是为了某个任务而被造出来的,风雨雷电四神就是为了制造天气的,太上老君是用来炼丹给孙悟空偷的,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反正给人的感觉就是为天下而生的,他们是被造出来是带着使命的,努力构建上古的和谐社会。所以他们不允许有私欲,不允许有个人主义。但是在希腊神话里经常会有战争是因为欲望引起的,宙斯就是领头者。也就是说中国的神仙很公式化,他们很纯粹地是为苍生而活,这应该也是长期处于压迫的老百姓所想的精神寄托。希腊神话里的神却是为自己而活,随便为世人活一下。

还有一个是我个人觉得很明显的一个差异,就是希腊神话里的神的名字太难记了,我只记得了宙斯和赫拉,而且那些神的名字和职位经常对不上号。中国神话就不一样了,那些神往往没有名字,大家多以他们的职位相称,你知道二郎神的名字叫什么?也许你会说二郎神不就叫二郎神,不就是这个叫法?其实他叫杨戬,这下有人要说“哦,二郎神原来是叫这个名字,封神榜里头不是有吗?”由此可见,当神变成神以后人们就会忘记他的俗名。就譬如和尚出家以后用法号不用俗名的理一样,可能这个也是超脱尘世的一种方法。这就是一个不同了嘛,就像中国很多当政者就喜欢别人叫他官名,原来爱耍官瘾也是有渊源的。

毫无疑问地,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还有待于我们再去用由表及里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因为别看这么简单的只是神话故事,它们背后代表的是东西方文化以及历史的体现,所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通过对东西方文明的学习、思考以及老师对双方文化的详细讲解对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上便是我对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差异的看法。

第五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比较研究

吴恺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①摘

要:神话是一种原始文化积淀,是各个民族在发韧时期的精神遗存。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作为两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发源和民族精神的深沉积淀,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本文从中希神话的神人形象以及神话体现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探究了导致中希神话异同的文化背景因素。 关 键 词:中国神话; 希腊神话; 比较; 文化背景

The Comparison of the Myth between Ancient Chinese and Ancient Greece

Wu Kai (Marxism Institute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bei, China) Abstract: Myth is a kind of deposit of the primitive culture; it is the spirit heritage of different nations from the primitive period. As two great resources of ethical culture and accumulation of ethical spirit, Chinese and Greek mythologie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mythology of the two great cultures and explor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like the images of god and man, the ethical psychology and spirit behind the mythology, etc. Key words: Chinese myths;Greek myths;Compare;Cultural background 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神话作为一种辉煌的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在其漫长的生成过程中,由于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条件、历史背景、宗教意识、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的巨大差异,使得不同民族神话的具体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历来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特质的体现,本文试图从中希神话的相似点、差异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因素等几个向度对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做一比较研究。

一、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相似之处

① 作者简介:吴恺(1980—),男,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科学社会学。联系电话:13667156089;E-mail:johnson123616321@163.com;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210号博文花园1-2-101;邮政编码:430070。

- 12

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2]76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与此不同的是,希腊神话中除了蛇发的墨杜萨、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鸟身人首的海上女妖塞壬,半人半马的克戎,半人半羊的潘神外,其余基本都是神人同形。希腊诸神是将人自身理想化而想象出来的形象,具有健康完美的人的体形。古希腊俄林波斯众神和凡世的战争英雄都是相貌英俊、仪表堂堂的美男子。古希腊诸神的形体都是按照人的原型塑造出来的,并没有因为要赋予其超人的力量和地位而脱离现实进行主观想象。不论是美丽绝世的赫拉,还是引起10年特洛伊战争的海伦,其形状都和人类相似。

(二)“高尚的神”与“人格化的神”

除去外形塑造大不相同外,中希神话对神的性格刻画也有很大差别。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一般勇于牺牲,积极进取,重视人的社会责任,重视伦理道德,体现出高尚的品质。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神农炎帝为民治病“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盘瓠杀敌护国,智勇双全;夸父追赶太阳,渴死之时,“弃其杖,化为邓林”;大禹为防治水患,造福人类,终年操劳,鞠躬尽瘁,“三过家门而不入”;炎帝的女儿为大海所溺,便化为精卫,发誓填平东海,不让它再为害后人;愚公移山终生挖山不止,以羸弱渺小之身,去挑战高耸入云的太行和土屋两座大山,他们都志在为世人谋取福利。

较之中国神话,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具有高度人格化的特点。无论是在《神谱》或者是《伊利亚特》,希腊诸神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吃喝、恋爱、生育等生活的需要,品性有的正直、勇敢,有的奸诈、胆怯。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更多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而非超越人类、造福人民。如乌拉图思为保永久统治想把自己的孩子重新挤入母腹,该亚唆使最小的儿子将父亲砍杀致残。再比如,宙斯爱上了美丽的少女欧罗巴,赫拉吃醋了,于是她把欧罗巴变成一头美丽的小母牛,让牛虹追着她四处逃跑;爱神阿弗洛狄特与战神阿瑞斯私通,被丈夫火神赫维斯托斯发觉,于是火神把他们围在一张网里,送到众神那里,引得他们哄堂大笑;在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亚的传说中,希腊将领俄狄墨德斯的长枪刺得爱神失声喊叫,鲜血淋淋,逃到奥林匹斯山上伏在母亲的怀里痛哭流涕。当然,希腊神话中也有为民除害的英雄故事,如阿耳戈英雄的故事、特洛亚的故事等等。但这些人物的行为动机更多是用

- 4

出现了神话中的人兽合一的形象。同时,由于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中国神话就是氏族社会母权的产物,所以受女性崇拜的影响很大很深。而希腊神话诞生于父系氏族时期,成型于公元2世纪,当时正处于荷马时代或者英雄时代,距离远古的图腾时代已经很遥远,人们的智慧越来越得到展示,对兽的崇拜渐渐趋于消失。所以希腊神话中除个别神身上还有图腾的影响外,大多数神都是以人的外形出现的。它们具有人的形态、人的性格、人的感情。古希腊人是按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的,他们把神和英雄看作是最美丽、最健壮、最聪明和最有力量的。而男性由于自身生理方面的原因,更加符合上述特征,这也是为什么希腊神话中体现出了对男性神崇拜的原因。

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东临茫茫的沧海,西北是广袤的沙漠,西南高耸着险峻的青藏高原。这种半封闭的生存状态,使得中国文化与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文明几乎是隔绝的。中国的农业文明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特征,这种农业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固定在极其狭小的范围,无需与外界接触和交往。由于这种农业经济的长期影响,使中华民族注重和顺应自然节奏,尊重自然规律,并形成了中华民族封闭的农业文化心态,即以农业为安身立命之本、固守家园、安土乐天、祈求平安、重稳求实和不愿冒险的文化心态。这种重稳求实和不愿冒险的农业文明是一种内向型的静态文化。这种文化心态使得中国人趋于内向,对异质文化持保守封闭态度,占生活主导地位的是精神修养,崇尚的是理想的伟大人格,倡导的是个体与群体的和谐交融,于是便造成了中国神话高度伦理化的倾向。这种伦理化倾向使得人们更注重神话的教育意义,而忽视了对神话本身科学系统的归纳,只求善而不求真,这不仅阻碍了统一神话体系的形成,而且也限制了神话的丰富性,所以中国神话数量有限,篇幅较短,零散且非系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伦理为基础的文化氛围使得中国神话中的神明善恶分明,人类的创始主神往往被塑造为以善举和美德博得赞誉的圣人。

而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沿岸以及爱琴海诸岛,处于开放型的海洋环境,多高山少平原,海湾岛屿较多。特定的地理条件使得古希腊的经济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航海业发达。商人们从事商业活动要求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进行贸易,实现人、财、物的自由流动,以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接触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容易形成一

种海纳百川的开放文化心态。这种生存环境和文化心态造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幻想、敢于冒险、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他们在文化上则体现为外向型心态,标举个性张扬,尊重私有财产。所以,希腊神话以注重个人权利为价值理念,希腊诸神极富鲜明的个性,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等人性的优点和弱点,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总之,神话作为文学艺术的发源地,其思想理念融汇在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作为原始人类思维结晶的艺术瑰宝,神话不仅表现了原始初民追求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境界的努力,而且通过对生命原委曲折的想象性描述,为人类精神文明宝库提供了珍贵遗产。所以,对中国和希腊神话异同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两个民族在深层心理和文化机制上存在的差异性,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化底蕴本身对神话形成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中西比较文学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3]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4] 古斯塔夫·施瓦布著,曹乃云译.古希腊神话[M].北京:译林出版社,1996.

上一篇: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下一篇:诚信是金公开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