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化调研报告

2023-03-21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材料产业化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新材料产业化调研报告

乡镇农业产业化调研汇报材料

乡镇农业产业化调研汇报材料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现对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镇现有8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3344户,农业人口12571人,总耕地面积37190亩,人均占有耕地亩。近年来,我镇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日光温室韭菜为主的区域特色,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

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在全市设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先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镇党委、政府为了扬长避短,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菜篮子“工程的号召,从1993年开始建设日光温室,先后经历了“政府投资打建、专业化布局打建、合作社组织打建和农户自发打建”四个发展阶段。经过历年的发展,至目前共打建日光温室4235座,面积6353亩,形成了以和平村、营田村、西湖村、朝阳村、新风村为主的日光温室韭菜种植基地,日光温室面积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17%。其中营田村、西湖村日光温室面积分别占本村耕地面积的%、%,户均占有温棚分别达到座和座。全镇从事日光温室种植的农户达到1980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57%,种植品种从一开始的品种杂,规模小,发展到今天的数村一品的区域规模,亩

均收入突破了万元以上。日光温室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于日光温室种植,全镇日光温室韭菜种植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日光温室产业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农业生产标准化逐年提高。按照优质、高效、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我镇在促进标准化生产、提高韭菜品质、打造名优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新建成高科技无公害韭菜示范园区两个,申报并通过了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立了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积极发挥服务功能,以利益为导向,引导农户发展日光温室,对内服务群众,对外开拓市场,基本上解决了农户卖菜难的问题;建立了统一生产品种、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管理、统一品牌包装、同一产品价格和统一销售渠道的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机制。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镇农业产业化通过多年的发展,面对新时期健康顺利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1、农民耕地分散承包经营成为制约产业化规模发展的瓶颈。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农户零散经营方式已然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上。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现行的土地依法流转,集约化效益及多种经营形式理解不深。因此,农户耕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化规模发展难度增大,成为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2、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是影响日光温室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因素。由于资金短缺,温棚建设分散等因素,日光温室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效益发挥。大部分日光温室仍采用渠灌方式,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渠体冻裂,淹地引发的矛盾纠纷等情况时有发生。经调查,目前只有新

风园区和光明村的700亩温室利用管溉,其余5600亩日光温室急需架设灌溉管线。除新风园区架设供电线路千米,架设卷帘机82台,其他各村个别农户自行架设卷帘机30余台外,各村日光温室片区供电设施配套共需高压线路公里,低压线路公里,变台31台,目前正在规划上报中。另外,1999年以前建造的1000余座一代日光温室规划设计滞后、温棚质量差、产量效益低导致规模优势不明显、全镇发展不平衡。

3、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导致劳动力严重缺乏。目前,我镇的温室韭菜产业已达到户均两座棚的标准,日光温室产业已发展成为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由于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因素,冬季生产周期内,用工高度集中,劳动力严重缺乏也成为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影响韭菜市场运行机制。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生产、交易成本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农户只注重短期利益,这与我镇产业化经营,韭菜市场统一销售机制相矛盾,同时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合作社的运行规范程度也较低,农户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

5、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蔬菜是人的食物来源的一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近年来,全国各地蔬菜农药残留过高,食用蔬菜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已成为我镇温室韭菜产业的第一要务。若出现“毒韭菜”事件,我镇的日光温室产业一夜之间将会面临灭顶之灾,给全镇老百姓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由于我镇目前所使用的农药残留检测设备不够先进,只能对农药所含物质进行定量检测而无法定性检测,我镇的无公害韭菜生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此外,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也成为无公害韭菜种植所面对的难题。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确保韭菜质量安全。

利用各种集会,“三下乡”活动等平台,采取举办培训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1、大力宣传《农民土地承包法》。使农民更深层次的了解农村土地的经营主体和各种流转方式,建立健全土地扭转体系等制度,搭建土地扭转交易平台,鼓励农户进行土地依法流转,解决产业化规模发展土地难集中的瓶颈问题。

2、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通过发放无公害生产资料,张贴标语,安装警示牌等措施,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标准,无公害防治技术,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宣传,在生产基地的醒目位置制作警示牌和标语,随时提醒农户严禁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日光温室建立蔬菜用药档案,如实记录农药来源,用

药时间等。在韭菜灌根期,开展农药使用整治活动,对农户使用的农药严格检查,发现使用禁用的高毒农药的用户,上报上级执法部门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对农药市场积极配合市上执法部门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规经营的蔬菜禁用高毒农药行为,有效降低生产环节农药使用风险。

4、加大韭菜检测力度。合作社检测人员在养根期对生产基地的韭菜逐棚进行检测,在生产期对外销的韭菜逐车进行检测,发现农药残留超标韭菜坚决扣留,予以销毁,严禁外销。

5、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对合作社从事农药残留检测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取得省级以上检测个人资质证书,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能力。同时,争取资金投入,配备精细检测设备,全面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争取资金,增加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我镇日光温室产业涉及7个村,25个

组,200亩以上连片点13个,新规划建设日光温室3500亩以上,基础设施配套迫在眉睫。

1、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水利资金投入。当前,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仍是国家资金投入的重点,对我镇已争取到的节水灌溉项目,已与市水务局进行了前期规划勘察,对已建成的温室基地和新规划的基地将分年度架设管线103公里,新打机井4眼,增加节水管溉面积9300亩,彻底改善温棚冬季浇水的问题。

2、积极争取国家农电网改造项目和农机补贴资金。加强日光温室建设机械化装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前几年架设卷帘机因投入大,日光温室基地分散,农户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全镇还有4000余座温室未架卷帘机,用电需求3000千瓦左右,在生产中,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目前已将日光温室基地用电计划上报电力部门,同时供电所也进行了前期规划。我们应做好国家政策与项目资金的争取和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及

时到位,切实改变日光温室机械化装备现状。

3、规范合作社,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合作社是农民与市场的纽带,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对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保护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运行质量不高,机制不健全,管理流于形式,服务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一是要加强领导,在技术上做好指导,严格按照合作社规范运行原则和建设内容建设合作社;二是在资金上予以扶持,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合作社在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合作社应增加服务规模,做好产销服务,保证农产品质量,保护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发展规划 建设目标

按照“一特四化”的要求,重点围绕日光温室产业的区域优势,狠抓提质增效,

加快推进产业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到2015年,全镇日光温室蔬菜总面积达到1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3万吨,温室蔬菜纯收入达到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 主要任务

1、以光明村、新风村为中心,兴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周边村组,新建日光温室2500座3500亩,全镇温室规模达到万亩以上。

2、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架设卷帘机4000台,架设输电线路公里,新增变压器31台,新打机井4眼,架设输水管线103公里,改造一代温棚1000座。

3、规范合作社运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培训1-2名农产品质量检测员,争取资金购置精准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对温棚蔬菜基地实施全程质量安全检测管理。

五、保障措施

1、抓农民教育管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平台,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农民知法守法,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农民如何利用无公害生产,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收入。

2、抓农产品质量安全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日光温室无公害生产管理,充分利用合作社农药残留检测机制和市场准出制度,狠抓蔬菜质量安全,为日光温室产业保驾护航,保证日光温室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抓市场流通建设

以已形成的韭菜基地区域优势,培养一批有能力,有实力,讲诚信,高素质的流通经纪人,鼓励其创办服务企业,拓展销售市场,提高服务能力,带领群众致富。

4、抓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利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围绕产业发展开展优质服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

术,有效地促进产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六、对市场前景的分析及建议

1、市场分析

每个产品都有一定的市场,当该产品在特定区域市场内达到饱和时,将出现降价销售甚至滞销,对产业发展影响巨大。我镇目前韭菜产业只是反季节生产销售,不是周年生产,产量约万吨,而且品种单一,与市场品种资源配置还有很大差距,市场仅限于新疆、青海等地。据韭菜经纪人反馈的信息,新疆哈密,吐鲁番,托克逊等地已在大规模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基地,随着这些基地规模的扩大,以及所占地利,交通,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势必对我镇日光温室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当我镇日光温室面积达到10000亩后,一个生产周期产量将达到3万吨,日销售量就是250-300吨,对目前的销售市场将产生一定的压力。

2、建议

一是坚持发展日光温室产业,调整品种结构,创建新兴产业,拓展销售市场。

二是打建高质量的温室大棚,引进高效益的种植品种,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教授指导种植。

三是培养一批科技致富能手,带动全镇日光温室产业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材料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按市政协办公室的通知要求,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嵩县地处豫西深山区,全县辖16个乡镇,53.4万人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耕地面积46.8万亩,人均不足1亩,是新世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1、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乡一品”的工作思路,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木植街食用菌、白河山萸肉、饭坡小辣椒、大章黄姜、九店花川、何村小杂果、旧县烟叶、车村夏包菜、桔梗,闫庄黄牛、花生等一批特色产业乡村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基本形成25万亩经济林,17万亩中药材,35万头只优质肉牛肉羊,2万亩烟叶,600万袋食用菌和8万名劳务输出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我县4年新发展中药材11.8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突破17万亩,种药农户达到了3.5万户。全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年经销各类中药材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种药农户增加收入4640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8.3%。

2、龙头企业正在壮大。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35家。其中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年消化中药材2250吨。车村山珍公司、木植街食用菌开发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3、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如车村的中药材市场、木植街食用菌交易市场、闫庄黄牛交易市场、何村小杂果批发市场都已初具规模,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南阳、平顶山等邻近市县,甚至到湖南、湖北等地。我县实施龙头带动,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4、管理机制基本完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县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今后3—5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各乡镇都成立由主抓农业副乡长负责的产业化办公室。目前,全县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5、合作经济不断发展。我县现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23个,建立经济技术服务组织22个,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16个2000余人。其中有40余个中药材专业中介组织和10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于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很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2000--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96元、1530元、1645元、1736元、1924元,比上年增幅分别为5.6%、2.3%、7.5%、5.5%和10.8%,明显表现出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在中药材发展上,虽然种植面积有10多万亩,但10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很少。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3、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一方面嵩县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县内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外,大部分属企业规模小、装备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县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二是企业必须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使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高(技术含量高)、长(产业链条长)的层次发展。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3、抓特色产业培育,扩大生产基地规模。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林业和中药材作为全县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尽快建设一批千亩以上连片林药种植区,发展一批林药专业大户、基地村、重点乡镇,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通过3—5年的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力争两年内建成以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20万亩中药材为基地的豫西中药材种植大县。

4、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下大力气抓好农副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化中介经纪人队伍,鼓励更多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5、加强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重点产业发展。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的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6、强化保障机制。建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以农民专业协会为基础,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协会会员自愿参加的生产风险基金,帮助农民自我保护,调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三篇:乡草畜产业调研材料

**乡草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扶贫办发[2012]46号文件《关于开展富民产业万元增收工程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乡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摸底,结合我乡实际,完成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西南部,距县城76公里,全乡共辖17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4955户,22922人,总土地面积518.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8万亩。境内山、川、塬兼有,梁峁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属温热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近年来,随着我乡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全乡大力实施种草养蓄,目前以养羊为主的草畜产业已经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产业现状

全乡目前羊存栏3.75万只,现有规模养殖户190 户,年出栏1.3万只以上,收入以直接出售为主。通过走访调研,我们认为,**乡进行以养羊为主的草畜产业开发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饲草资源充足。经过县乡近几年大力推广,全乡已累计种植优质牧草9.38万亩,户均约20亩。随着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全乡年均种植优质(粮、草两用)

地膜玉米8万亩。抛开其它农作物,仅上述牧草、秸秆

得以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50万只,若引进先进养殖

技术、配合饲料饲养,全乡草畜承载量还有大幅度提高。

(二)发展基础好。**乡地处**县西南部,雨水相对

充沛,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农民辈辈养羊、户户养羊,全乡羊只存栏基数大,发展养殖基础好。特别是近几年

羊价稳中有升,规模养殖户迅速增加,农民养羊热情高

涨。

(三)效益明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

施农业外,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的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设施农业因其技术含量高,用水

量大,短期内还不被广大山区农民接受。草畜产业作为

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会成为我乡农

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

测算,2011年我乡小麦亩收益为57.5元。若按养羊计算,则收益更高,如某农户2011年占地1亩,新修羊棚一处,养羊50多只,年纯收入近3万元,远远高于其它种植业

的产出效益。

三、存在问题

(一)群众的小农观念不强,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

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养殖规模小,规模养殖户占总养殖户不到4%,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规

模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畜牧科技人员短缺,服务滞后。乡村兽医人员

经费待遇无从保障,人员难以保障,畜牧科技服务作用

发挥不够,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

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滞后,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前期投入资金不足。以某户计划养殖50只羊

为例,从新建羊棚、青贮窖到购买铡草机、草料再到调

回羊只约需资金5万元。大多数农户一时难以拿出这么

多资金,且信贷无门。只能一味等待省、市、县财政、

扶贫投资,从源头上遏制了草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配套服务,营造草畜产

业发展的良好**境。

(二)、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附件:1.**乡陶洼子村良种羊养殖调查

2.**乡陶洼子村养羊大户典型分析

**乡陶洼子村良种羊养殖调查

陶洼子村位于**乡的东南部,东靠木钵镇,南接曲子镇,西邻天池乡,杨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全村共辖8个村民小组,515户,1955人。总土地面积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10亩。

陶洼子村现有100只以上良种羊规模养殖户9户,50只以上养羊户70余户,全村羊存栏6000余只。该村养羊历史悠久,养羊基础较好。

随着近年羊价我稳中有升,该村村民在规模养殖户的带动下养羊积极性高涨,家家户户养羊,已成为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乡陶洼子村养羊大户典型分析

黄国君,陶洼子村陶洼子组人,养羊多年,现有羊场一处,占地约三亩。现饲养本地绵羊180余只,年产羔羊300余只,年实现利润12万元。

王文志,陶洼子村李台子组人,2011年在外务工返乡创业,投资20余万元办起小尾寒羊养殖场,现饲养小尾寒羊120余只,年产羔羊200余只,年实现利润15万元。

第四篇: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材料

关于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汇报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一、工业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和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融合成为经济系统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产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工业作为三次产业互动的核心和枢纽,对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愈发突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可以说,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遵循三次产业演变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支撑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三次产业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带动工业乃至整个国民

1 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工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济南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工作思路是: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着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驱动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发展支撑,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具有济南特色的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352.4亿元,同比增长14.36%;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764亿元、利税5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6%和12.01%;汽车、电子信息(含软件及信息服务)、机械装备三大产业均首次突破千亿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增幅超过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88家(按新口径统计,1639家),其中过亿元企业741家。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79.5亿元,完成计划的48.9%,同比增长12.1%。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4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3.8亿元,利税232.8亿元,利润13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17.1%和14.6%。

(二)突出发展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由于信息及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培增性和系统性等特

2 征,信息产业成为加速三次产业融合的桥梁。我市信息产业涉及元器件生产、硬件设备制造、软件、电子信息传输服务等多个领域。软件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70%左右,独立软件规模实力居全省首位。现已形成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为核心,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多个国家级园区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是长江以北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拥有电力软件、通信技术、动漫、交通软件、服务外包、射频识别等六大产业联盟,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国内首个完全基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构筑的济南云计算中心。浪潮集团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天梭海量存储器、服务器和浪潮华光激光二极管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列第一位。电子信息传输业基础良好,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400G,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光纤主干网、3G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市区和县城驻地,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66.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13.3万户,备案网站3.8万家。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积极成效,产品设计周期缩短75%,生产自动控制率达95%,电子商务营销率达30%,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25%。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两化融合试验市。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

3 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服务于

一、

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以提升和完善城市物流服务功能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资源配量,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全市物流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370.8亿元,增长20.1%,增加值占全市GDP和三产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8%和14.8%。物流从业人员达31.8万人,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20.48%。6家企业入选全国物流百强,盖家沟物流基地已发展成为全国示范性物流基地和全省最大的陆路物流产业集聚区。今年一季度,全市物流及相关产业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22.2%;物流货物总量8030万吨,增长15.5%,货物金额3092亿元,同比增长15%。

(四)大力推进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和申报工作,全市90%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204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48家。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层次迈进。深化与大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山东大学、济南大学服务济南行动计划,培植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中心产业联盟,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功举办5届信博会和6届科交会,搭建了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累计达成合作协议1100余项,形成了具有济南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三是大力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大行业服务力度,

4 浪潮、二机床、九阳、时代试金的4个项目被认定为山东省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大力支持工业设计软件推广应用,协同科技等部门对中创、华天国产三维CAD软件推广工作给予每年300万元的支持,全市16家重点制造业企业签署应用协议,开创了政府买单扶持工业设计软件市场推广的国内先河。

三、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工业发展水平仍处较低水平,对

一、三产业发展带动性不足。工业经济是经济网络的主干线,服务业是经济网络的纽带。没有工业的发展,就没有服务业的繁荣。济南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城市,其城市定位决定了必须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但由于政策环境和发展定位问题,工业经济相对其它城市发展缓慢,导致了城市工业竞争力的相对弱化,对

一、三产业的带动能力严重不足。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时,第三产业应居主导地位,但在工业化初级和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应居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工业化整体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中后期,济南市工业发展也处在中期后半段,自2006年开始,济南市第三产业总量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呈现出“三二一”结构,并且“十一五”时期一直保持这一结构。济南市产业结构呈现

三、

二、一的结构并不表示济南市经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发展不充分而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的表现。2006年全市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9.5%,而同期烟台、青岛分别为55.6%和47.6%,工业对全市的贡献率高于我市16.1和8.1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工业增

5 加值1352.4亿元,列全省第7位,虽然增速较快但总量排名仍有持续下滑的趋势。在工业化进程中,第

二、三产业比例倒挂,表明济南工业落后是真正的落后,三产发达是相对的发达,产业结构演变呈现非均衡性。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工业的发展。我市工业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企业正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压力,急需提供金融、研发、信息、物流、营销、管理等方面服务,这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较为迟缓,不能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仍以交通运输业和金融服务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服务领域狭窄。其中,对

一、二产业发展具有较大拉动作用的现代物流、技术研发、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二是生产性服务的内部供给现象严重,外部化、专业化发展不足。工业企业大多将产品研发、市场调查、产品宣传、物流运输和售后服务等非核心业务保留在企业内部,这种“大而全”的企业发展方式严重挤压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导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

四、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新信息、新能源、新医药及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一

6 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大集团大项目为支撑,以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努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形成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抓好重大项目落实。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进一步落实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和项目责任制,抓好重点工业项目的推进工作。按照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储备力度,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进企业合资合作,加快推动工业用地分配方式调整,探索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工业用地实施办法,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使用效益,促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项目落地。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标准和技术三个技术支撑平台,重点打造“世界交通装备物流之都”、“全国商贸物流总部基地”和“华北钢铁物流基地”三大优势品牌,积极培育机械制造产业链物流、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物流金融四大增长点,大力发展综合、产业链专业化、城乡服务专业化三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第四方物流,逐步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服务产业。

三是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紧紧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生产服务、管理决策、研发创新三大主线,在交通装备、机械制造、建材、冶金、煤炭、电力等10大行业普遍应用CAD/CAM/PDM/CIMS/ERP/SCM等信息技术,建设两化融合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制造业服务化等生产性服务业,

7 推动企业更加协调地开发利用材料、能源、信息三重资源,培植10家省重点示范企业和30家市重点示范企业,提升行业信息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四是健全完善新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的建设,基本建成宽带、高速、多媒体城域网,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适应两化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做好新城区网络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快主城区信息管线的综合改造。推进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完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加强无线电行业监管力度。继续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安全评测、应急响应、身份信任和容灾备份等基础设施建设。

8

第五篇: 光伏材料产业园项目年终总结报告

一、光伏材料宏观环境分析二、2018 经营情况总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2019 主要经营目标 五、重点工作安排六、总结及展望

尊敬的

xxx 公司领导:

近年来,公司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建设行业领先标杆。

初步统计,2018 年 xxx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724.31 万元,同比增长 23.75%。其中,主营业业务光伏材料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10743.94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4.44%。

一、光伏材料宏观环境分析

(一)产业背景分析

2018 年光伏产业总体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硅片环节的过剩尤为突出。截至 2018 年 2 季度末,全球硅片总产能超过 160GW,年化产能利用率仅有74.6%,低于上下游的多晶硅和电池片环节。

尽管面临过剩,由于新产能的生产成本较既有产能有明显优势,2018 年硅片的产能仍在大举扩张,其中单晶硅片从 46GW 增加至 73GW,同比增长60%,增量主要来自隆基、中环等龙头企业的扩张,多晶硅片从 98GW 增加至 114GW,同比增长 17%,主要来自金刚线改造带来的切片产能自然增加。

“531 新政”之后硅片行业的开工情况,除了晶科、阿特斯等一体化企业维持满产之外,第三方硅片企业的开工情况都有不同程度下滑,赛维、昱辉等二三线企业下滑尤其明显,多晶硅片厂商旭阳雷迪直接退出市场。

为了加速构建规模壁垒,一线龙头加速扩产以巩固市场地位。以单晶硅片市场为例,近年来隆基、中环两大龙头的总产能占比已从 2015 年的50%左右迅速提升至 2017 年年底的 70%以上,预计还将进一步提升。

目前多晶硅片基本没有新增产能,考虑市场出清和硅耗下降因素,普通菜花料的需求未来几年几乎没有增长,同时国内多晶硅产能扩张之后, 菜花料供给还在持续增加,菜花料预计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从 531 后的产业链价格波动也可以看出,多晶用的菜花料降幅显著高于下游其他环节,而单晶致密硅料降幅和下游其他环节基本一致。

(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但并非所有的工业都能 给地方经济带来发展,比如耗能过大的污染企业不仅影响当地老百姓 的生产生活,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制约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因 此,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淘汰产能落后的企业,严禁环保 不达标的企业生产。我市通过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绿色”工业发 展之路,是以实际行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加 强新型工业建设步伐的有关战略部署,时时处处彰显了环保低碳理念,

不仅给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促进了地方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源于环境保护领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 点、保护生态环境活动的总和,是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约束下的 可持续发展。广义的绿色发展包括存量经济的绿色化改造和发展绿色 经济两方面,覆盖了国民经济的空间布局、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消 费模式,也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重要方面。发展绿色 经济、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和框架,要从工业、农 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全面推动,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向劳动力密 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狭义的工业绿色发展包括绿色生产制造过程、产品绿色化、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企业绿色化等。推进清洁生产管 理服务的载体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互联 网+”清洁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清洁生产管理服务的模式创新, 对于大型企业,继续发挥其清洁生产引领示范作用;对于行业、工业 园区和集聚区,探索开展清洁生产整体推行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加 大政策支持力度,尝试清洁生产义务诊断等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清洁 生产中心、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向市场化方向 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

xxx 十三五发展规划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在稳的前提下,有所进取、以进求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正从房地产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过渡。要实现支柱产业的平稳切换,一方面要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继续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因此,从宏观政策调控的逻辑上看,未来的投资机遇也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明年下半年,将重新步入上升通道,而其背后的推动力,必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投资已经到了最好的介入期。undefined (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扩 大投资的重要主体,吸纳劳动力和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体制创新和机 制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产业环境分析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 年世界太阳能大会上可再生能源机构 IRENA 发布的《光伏的未来》提到,为解决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预测光伏装机量到 2030 年达到 2840GW,2050 年全球装机量为 8519GW。为达到这一目标, 需要太阳能新增装机速度从 2018 年 94GW 提高到 2050 年年装机 372GW,装机量增速将从 2018 年 2%增长到 2030 年的 13%再到 2050 年的 25%。而作为 光伏行业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根据《中国 2050 年光伏发展展望》的数据, 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 2025 年达到 730GW,2035 年达 3000GW,2050 年 达 5000GW,届时光伏发电将作为中国第一大电源,占全国总用电量的40%,光伏市场未来增长可观,前途不可限量。

正是在此预期之下,头部企业早已进行布局,尤其是进入 2020 年以来, 纷纷进行大规模扩产,其中晶科投资 350 亿,隆基投资 287.85 亿,东方日升 286 亿,通威投资 235 亿,晶澳投资 123.3 亿,五家投资合计 1282.15 亿,占总投资 2155.87 亿的中 59.47%,占总投资额近 60%。且这些企业均投资上下游及相关产业,晶科投资电池片和组件,隆基投资硅棒、电池片、组件和边框,晶澳投资晶棒、电池片和组件,通威投资晶硅和电池片,东 方日升投资电池片和组件。待未来几年全部投产后,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 增加,更具话语权。

在这份投资清单中,投资总额近 2156 亿元,组件产能扩产幅度最大, 各组件企业扩产投资总额达 1074.33 亿(有企业投资电池和组件的总额未分别列出),占总投资超过一半。仅扩产的组件总产能就已经超过 220GW,再

加上现有产能,组件产能更高(后边陆续相关文章论述)。预计未来还会有组件企业再度扩产投资,同时会有新的竞争者出现。

在整个光伏市场景气比较高的情况下,可能某个环节产品超过 24 个月价格不变。但当外部环境变化时,类似 2018 年“531”政策出台的环境, 全产业链价格会出现雪崩式下降,一定会出现从上到下的大洗牌,进行全产业链重塑,届时会有大而不强的企业倒下,甚至出局,正如光伏十几年来不断上演的“光伏魔咒”,将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格局。

二、2018 经营情况总结

2018 年 xxx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724.31 万元,同比增长 23.75%(2441.66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光伏材料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10743.94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4.44%。

2018

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2672.11 3562.81 3308.32 3181.08 12724.31 2 主营业务收入 2256.23 3008.30 2793.42 2685.99 10743.94 2.1 光伏材料(A) 744.56 992.74 921.83 886.38 3545.50 2.2 光伏材料(B) 518.93 691.91 642.49 617.78 2471.11 2.3 光伏材料(C) 383.56 511.41 474.88 456.62 1826.47 2.4 光伏材料(D) 270.75 361.00 335.21 322.32 1289.27 2.5 光伏材料(E) 180.50 240.66 223.47 214.88 859.52

2.6 光伏材料(F) 112.81 150.42 139.67 134.30 537.20 2.7 光伏材料(...) 45.12 60.17 55.87 53.72 214.88 3 其他业务收入 415.88 554.50 514.90 495.09 1980.37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2018 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3232.26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556.16 万元,增长率 20.78%;实现净利润 2424.20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38.68 万元,增长率 10.92%。

2018 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12724.31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10743.94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4.44%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23.75%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2441.66 利润总额 万元 3232.26 利润总额增长率

20.78%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556.16 净利润 万元 2424.20 净利润增长率

10.92%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238.68 投资利润率

53.62% 投资回报率

40.21% 财务内部收益率

25.40% 企业总资产 万元 21462.66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9.96%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8577.27 资产负债率

29.24%

三、行业及市场分析

(一)行业分析

光伏产业,简称 PV(photovoltaic)。我国 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

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超导、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储存,太阳能+蓄能几乎可以满足中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

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光电转换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5 年 8 月 19 日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同比增长 30%。同时,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普遍好转,国内前 4 家多晶硅企业均实现满产,前 10 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

15%,进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的 29 家组件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 6.5 个百分点。

2018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个办法加强了对光 伏项目的管理力度,减少了补贴金额。但是随着今年 531 新政的来临, 10GW 的分布式指标规模可能所剩无几,今年后续需求视各开发商交补而定。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的细节将大幅度影响 2H18-2020 的需求状况。分布式光伏发展环境较好的省份较有利,而不好的省份会比较艰难,之后的分布 式光伏将会遭遇寒冬。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在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只是处于世界的下游水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掌握电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提纯技术,该技术被国外的大企业所垄断,因而国内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很高。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一般发电成本的数倍, 也因此造成无法广泛普及。

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 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产业 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 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

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全球变暖以及能源价格的高企,倒逼日本这样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将光伏产业放在了国家发展的优先地位。日本经济产业省运用各种措施,发展本国的光伏产业,包括“新阳光工程”、“5 年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计划”和“住宅光伏系统推广计划”。相关资料显示,日本经济产业省在 1993 年开始实施“新阳光工程”,布局建立日本本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太阳能市场。通过一系列的政府资助和相关研究、开发、示范,在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此过程中,日本不仅 拥有了多家世界顶尖的太阳能公司,为 50 万户家庭安装了太阳能屋顶系统, 同时,日本也结束了对屋顶系统的政府资助,光伏产业完全具备了和其他 电源竞争的能力。

(一)市场预测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自身产业配套及技术成本等优势,不断获得国际竞争先机。在“十三五”期间,使用光伏材料的光伏发电年平均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 2000 万千瓦,累计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可达 1.5 亿千瓦。

2017 年在领跑者项目、光伏扶贫和分布式项目带动下,国内光伏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巴黎气候协议已经生效,也将推动光伏发展。但考虑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电力需求放缓,弃风、弃光高居不下,我国政

府下调对光伏的补贴力度等因素,2017 年新增装机规模相比 2016 年将有所减少,预计 2017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 25GW 左右。目前,光伏产业已经完全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并且发展速度非常快,考虑到中国正在尝试以招标来制定补贴电价,竞价上网一定是未来必然的趋势,势必推动高效产品产业化,同时,领跑者计划的实施,有利于通过市场化竞争引导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从而倒逼光伏企业在保持产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提升。

2017 年,全球光伏应用市场快速发展,全年新增装机 73GW,同比增长 37.7%,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303GW。传统光伏应用市场如中国、美国、日本等继续领跑全球,新兴市场如印度、拉丁美洲各国及中东地区发展迅速。

中国市场受上网电价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抢装影响,2017 年光伏新增装机达到 34.54GW,同比增长超过 128%,连续四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

用于支付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缺口连年扩大, 其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未能实现应收尽收。虽然,2017 年中国已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提高至 1.5 分/kWh,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规模增速远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补贴需求。

为弱化光伏行业对补贴的依赖,以价格倒逼光伏产业技术升级、成本下降,年末发改委再次下调光伏标杆电价 0.02-0.1 元/kWh。与陆上风电一

并调整 2016 年和 2018 年标杆电价不同,此次调价暂未明确 2017 年后的光伏发电的标杆电价,体现了继续扶持光伏市场发展的政策导向。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成本逐步降低。2017 年,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企业加大工艺技术研发力度,生产工艺水平不断进步。骨干企业多晶硅生产能耗继续下降,综合成本已降至 9 万元/吨,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 100kWh/kg,硅烷法流化床法等产业化进程加快;单晶及多晶电池技术持续改进,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 19.5%和 18.3%,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异质结(HIT)、背电极、高倍聚光等技术路线加快发展; 光伏组件封装及抗光致衰减技术不断改进,领先企业组件生产成本降至 2.8 元/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 8 元/瓦以下,度电成本降至 0.6~0.9 元/千瓦时。亟待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持续投入,推动我国光伏制造向光伏智造转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对市场投资的带动作用,统筹利用多种资金渠道,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基础工艺及关键理论研究。同时,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的持续、滚动支持,特别是对具有开创性的 长期基础科研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相关项目细化前期评估、延长支持年 限、降低劳务支出、严格验收标准,做到专款专用、务求实效。

综上所述,《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电力发展“十三 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 规划》等多个重大产业政策及颁布与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光伏材料产

业的发展。同时,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明年首要任 务,充分说明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力度松不得。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 实好这一精神,才能更好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做到调速不减 势、量增质更优。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我国经济运行稳字当头, 态势良好。展望明年,稳增长任务依然相当繁重和艰巨。当前世界经 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 改观,国内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 上升等旧矛盾与新问题交织,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经济风险显现。应对这些“成长中的烦恼”,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不行,经济增长失 速也不行。没有稳定的经济增长,就难以解决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 入和完善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就难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方式转变。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 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018 年光伏产业总体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硅片环节的过剩尤为突出。截至 2018 年 2 季度末,全球硅片总产能超过 160GW,年化产能利用率仅有74.6%,低于上下游的多晶硅和电池片环节。

(二)进一步促进节能清洁发展

充分认识做好“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加快,能源消费增速放 缓,资源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逐渐衰减。但必须清醒认识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刚 性增长,资源环境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节能 减排依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各地区、各部门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 怠,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下 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采取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将节能减排工 作推向深入。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但并非所有的工业都能给地方经济带来发展,比如耗能过大的污染企业不仅影响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制约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淘汰产能落后的企业,严禁环保不达标的企业生产。我市通过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绿色”工业发展之路,是以实际行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加

强新型工业建设步伐的有关战略部署,时时处处彰显了环保低碳理念, 不仅给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促进了地方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源于环境保护领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 点、保护生态环境活动的总和,是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约束下的 可持续发展。广义的绿色发展包括存量经济的绿色化改造和发展绿色 经济两方面,覆盖了国民经济的空间布局、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消 费模式,也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重要方面。发展绿色 经济、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和框架,要从工业、农 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全面推动,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向劳动力密 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狭义的工业绿色发展包括绿色生产制造过程、产品绿色化、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企业绿色化等。推进清洁生产管 理服务的载体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互联 网+”清洁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清洁生产管理服务的模式创新, 对于大型企业,继续发挥其清洁生产引领示范作用;对于行业、工业 园区和集聚区,探索开展清洁生产整体推行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加 大政策支持力度,尝试清洁生产义务诊断等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清洁 生产中心、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向市场化方向 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提质增效与发展速度相结合,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结合,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 年世界太阳能大会上可再生能源机构 IRENA 发布的《光伏的未来》提到,为解决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预测光伏装机量到 2030 年达到 2840GW,2050 年全球装机量为 8519GW。为达到这一目标, 需要太阳能新增装机速度从 2018 年 94GW 提高到 2050 年年装机 372GW,装机量增速将从 2018 年 2%增长到 2030 年的 13%再到 2050 年的 25%。而作为 光伏行业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根据《中国 2050 年光伏发展展望》的数据, 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 2025 年达到 730GW,2035 年达 3000GW,2050 年 达 5000GW,届时光伏发电将作为中国第一大电源,占全国总用电量的40%,光伏市场未来增长可观,前途不可限量。

五、2019 主要经营目标

2019 年 xxx 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 2544.862 万元,同比增长 20%。

六、重点工作安排

2019 年 xxx 公司将重点推进光伏材料产业园项目实施。

(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

由 xxx 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光伏材料产业园项目”主要从事光伏材料项目开发投资,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光伏产业,简称 PV(photovoltaic)。我国 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 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超导、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储存,太阳能+蓄能几乎可以满足中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

(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光伏材料产业园项目选址于 xxx 经开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 xxx 经开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

(三)

“ 三线一单 ” 符合性

1、生态保护红线:光伏材料产业园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三)项目选址

xxx 经开区 (四)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27793.89 平方米(折合约 41.67 亩)。

(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64.14%,建筑容积率 1.1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8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97.16 万元/亩。

(六)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27793.89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17827.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1685.03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20101.25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2477.06 平方米。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595110.92 千瓦时,折合 73.14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15711.02 立方米,折合 1.34 吨标准煤。

3、“光伏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595110.92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15711.02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74.48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23.52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0.79%,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x 经开区发展规划,符合 xxx 经开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1540.4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8215.66 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 71.19%;流动资金 3324.7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81%。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23206.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17581.08 万元,税金及附加 204.28 万元,利润总额 5624.92 万元,利税总额 6605.05 万元, 税后净利润 4218.69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2386.36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

润率 48.74%,投资利税率 57.23%,投资回报率 36.56%,全部投资回收期 4.24 年,提供就业职位 301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十三)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7793.89 41.67 亩 1.1 容积率

1.14

1.2 建筑系数

64.14%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97.16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17827.00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31685.03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477.06 绿化率 7.82% 2 总投资 万元 11540.44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8215.66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2383.81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20.66%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3388.76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9.36%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2443.09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21.17%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71.19%

2.2 流动资金 万元 3324.78

2.2.1 流动资金占比

28.81%

3 收入 万元 23206.00

4 总成本 万元 17581.08

5 利润总额 万元 5624.92

6 净利润 万元 4218.69

7 所得税 万元 1.14

8 增值税 万元 775.85

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04.28

10 纳税总额 万元 2386.36

11 利税总额 万元 6605.05

12 投资利润率

48.74%

13 投资利税率

57.23%

14 投资回报率

36.56%

15 回收期 年 4.24

16 设备数量 台(套)

114

17 年用电量 千瓦时 595110.92

1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15711.02

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74.48

20 节能率

20.79%

2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23.52

22 员工数量 人 301

七、总结及展望

1、引导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加强市场调研,顺应需求升级要求,创新营销模式,深耕细分市场,拓展发展空间。鼓励中小企业加

强工贸结合、农贸结合和内外贸结合,利用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 提高市场拓展效率。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十三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巩 固;单位产值能耗逐年下降,高技术产品增加值占比显著提高,结构进一 步优化;年均吸纳新增就业 800 万人左右,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得到发挥。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型中小企业对国家创新能力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业 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发明专利和新产品开发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互联网 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 涌现;与大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能力持续提高,在创新链中发挥更大 作用。培育一批可持续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素质进一步提 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 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 一步提高。完成不少于 5000 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250 万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育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者和一大批具有工匠精 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中小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 化。简政放权、商事制度和财税金融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企业负担进一 步减轻,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经营环境更加公平,对外合作更加务实,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扶持和培育 300 个国家小型微

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000 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支持中小企业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进行研制生产,提供特色化、含有地域文化元素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特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等。

2、项目场址周围大气、土壤、植物等自然环境状况良好,无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文物景观等环境敏感点;项目承办单位对建设期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进行综合治理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程度较小,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措施有保障。项目配套条件成熟。投资项目在项目建设地内组织实施,实施地周边道路四通八达,原料及产品运输方便,项目建设区域内配套建有完善的水、电、气、通讯工程设施等有利条件。

3、近些年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积极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国土空间格局得到明显改善。但值得 注意的是,我国雾霾频发、水土污染等问题依然严重,森林覆盖率仍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这种状况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日益增长的生态需 要。这要求不同区域按照国土空间美丽的内涵规定和国家顶层设计,根据 区域自然禀赋和人文底蕴,准确定位主体功能,具体确立环境美丽的内涵 和评价体系,统筹规划国土空间的合理综合利用、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生 态化开发与保护,致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优化美化。同时, 根据《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6-2020 年)》等所设立的目标,结合各

地实际层层分解和优选细化,科学规划绿色工程项目,遵循艺术设计与绿 色设计规律,因地制宜地绿化美化村庄,建设区域、市域和城市绿道以及 平原农田、江河防护林和碳汇林,推进山地造林、丘陵增绿、草原保护、滩地兴林,实施石质山地、砾石戈壁、废弃矿山和采矿塌陷区的生态化改 造,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的大幅提高;在湿地恢复和崩岸治理以 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加大力度,促使自然湿地和自然保护 区面积扩大、品质提升。由此彰显各地独特的生态活力,满足特定时空人 民群众的需要,进而由点及面、延展升级,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环境。表征制造强国的一些指标,如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制造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制造业全员劳动 生产率、销售利润率、信息化发展指数(IDI 指数),2016 年与 2012 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制造业研发创新,2015 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 2.01%,近五年来首次超过 2%。在推进智能制造中,一批试点示范企业通过实施制造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 20%、运营成本降低 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 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 20%、能耗降低 10%,充分显示了这些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勇立潮头的精神。同时, 这些企业还带动了尚处在工业 2.0 和工业 3.0 阶段的制造企业。应该指出, 在实施《中国制造 2025》中,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不论国有、民营抑或内资、外资,都积极参与其中。不少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自动化业 务因此而有大幅增长。国外品牌的智能制造装备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也是

有目共睹。以工业机器人为例,2016 年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销量42963 台,同比增长 25.2%,与上相比,增速加快 19.1 个百分点。平面多关节(SCARA)机器人销售 9553 台,同比增长 51.9%。两者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分别为 78.5%和 88.7%。与其说是企业的性质或是《中国制造 2025》的指向性而影响其市场准入,不如说是企业的实力与服务水平影响其在中国的市场状况。

4、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自身产业配套及技术成本等优势,不断获得国际竞争先机。在“十三五”期间,使用光伏材料的光伏发电年平均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 2000 万千瓦,累计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可达 1.5 亿千瓦。

上一篇:校长国旗下讲话演讲稿下一篇:校长论坛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