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线与间隙刷在牙周维护期对菌斑控制的有效性比较

2022-11-30

牙周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 危害性大, 是造成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牙周炎的系统治疗中, 维护期治疗是牙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而牙周炎早发多发位点主要在邻面, 因此, 维护期治疗中邻面的清洁不容忽视, 尤其是对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 多有邻间牙龈退缩, 邻间隙较大, 但单纯刷牙法只能去除70%的牙菌斑, 对邻面有效性的清洁往往低于颊舌侧, 牙邻面菌斑的清除主要依赖于牙线、牙签、牙间隙刷等辅助工具等[1], 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本实验比较在对于中重度度牙周炎患者维护期治疗中坚持使用牙线与间隙刷对菌斑控制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随机选择门诊诊断为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02例, 男性50例, 女性52例, 年龄18~62岁, 平均年龄38岁, 习惯使用右手者, 由同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牙周专科医生进行基础治疗后进入维护期的患者, 牙龈无红肿, 增生, 无粘膜病, 无不良修复体、龋齿, 天然牙不少于20颗, 牙齿排列无明显异常, 近6个月无全身及口腔局部用药史, 全身情况良好, 无影响牙周组织的系统疾病 (糖尿病等) , 无吸烟史, 牙齿邻接点接触或分开不超过1mm, 牙间隙刷可通过。

1.2 材料

每组进入试验的患者使用统一牙线或间隙刷, 另外使用统一的牙膏和牙刷, 均由高露洁公司提供, 并定期更换。

1.3 方法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 将初诊患者分成中度及重度慢性牙周炎2大组:中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 也可有脓;牙周袋深度≤6mm, 附着丧失3~5mm 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1/3, 但不超过1/2;牙齿可能有轻度松动, 多根牙的根分叉可能有轻度病变。重度:炎症较明显或发生牙周脓肿;牙周袋>6mm, 附着丧失≥5mm, 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1/2;牙齿多有松动, 多根牙有根分叉病变[2]。每组再各自分为2组:人工竖刷法+Bass法刷牙合并使用牙线组;人工竖刷法+Bass法刷牙合并使用牙间隙刷组。实验前给每位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强化牙线或牙间隙刷正确的使用方法, 经基线检查后3、6、9个月复查:探诊出血指数 (BOP) , 牙周探针深度 (PD) , 每牙检查颊舌侧的近中、中央、远中6个位点, 临床附着丧失 (CAL) 。每周联系患者进行一次口腔卫生宣教强化, 及时收集患者反馈信息, 解决相关问题。所有操作和记录均由由同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牙周专科医生和护士完成。

2 结果

共有98例患者按要求完成本次实验, 2例失访, 1例出国, 1例中途退出。97%的患者反映牙线较间隙刷使用困难, 96%的患者反映后牙区较前牙区使用困难。各组, 3、6、9个月复查时, PLI、BOP、PD均较基线明显改善, 且前牙区较后牙区菌斑百分率改善明显, 但9个月后指数有所反弹。中度慢性牙周炎组, 牙线及牙间隙刷对临床改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重度慢性牙周组, 前牙区无明显差别, 后牙区牙间隙刷较牙线组临床改善明显, 但无统计学意义。检查结果通过SPSSPC 1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用配对t检验比较观察位点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的变化, 用成组t检验横向比较32组间患牙各项指标有无差异。具体见表1, 表2。

3 讨论

牙齿的邻接面由于龈谷薄弱区的所在, 局部抵抗力较低, 由于部位的隐蔽不易清洁, 所以牙周病易始发于此[2]。此项研究表明牙线及间隙刷作为口腔卫生维护辅助邻面清洁方面没有差别, 与Noorlin Ishaka/Trevor L.P.Wattsa等研究结果类似[3], 患者表示后牙比前牙使用困难, 且因后牙解剖特性, 多为多根牙, 根面凹, 根分叉等, 因此后牙清洁较前牙困难, 有效性更差, 而对于根分叉区及根面凹, 牙线的菌斑清除效果较间隙刷差, 尤其对于中都牙周炎患者较中度牙周炎患者牙龈退缩及根分叉病变可能更严重, 对邻面根面凹及根分叉区牙间隙刷效果更佳。因此临床上根据患者牙周具体情况给与恰当的指导, 牙间隙刷用于较宽的牙间隙、暴露的根分叉区牙列最后牙的远中邻面、根面凹 (例如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等区) 、根柱区、舌侧畸形沟、邻面有固定桥和放卡环的位置;根据清洁区域不同分直型或角度型, 一般2~3周更换刷头, 现有新型电动间隙刷, 使用方便[4~6。]牙线可去除80%的邻面菌斑从而显著降低龋患及防止牙周病[7]。牙接触紧密的部位反复强行使用牙线亦有可能破坏牙间的紧密接触, 增宽牙间隙, 增加垂直嵌塞的可能。另外, 该研究受患者使用牙线或间隙刷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 有患者表示牙线使用较牙间隙刷困难, 尤其后牙区, 对此类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此研究结果表明, 牙线及间隙刷的使用在牙周维护中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摘要:目的 牙线与间隙刷在牙周维护期对菌斑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比较。方法 门诊102例患中重度牙周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进入维护期的患者;按中度及重度分2大组, 每组各自再分:人工竖刷法+Bass法刷并使用牙线组;人工竖刷法+Bass法刷并使用牙间隙刷组, 经基线检查后3、6、9个月复查:探诊出血指数 (BOP) , 牙周探针深度 (PD) , 临床附着丧失 (CAL) 。结果 各组3、6、9个月复查时, PLI、BOP、PD均较基线明显改善, 中度慢性牙周炎组, 牙线及牙间隙刷对临床改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重度慢性牙周组, 前牙区无明显差别, 后牙区牙间隙刷较牙线组临床改善明显, 但无统计学意义。讨论牙线及间隙刷作为口腔卫生维护辅助邻面清洁方面没有差别, 在牙周维护中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关键词:牙周病,菌斑,牙周维护,牙线,牙间隙刷

参考文献

[1] 徐燕, 潘有炳, 张黎, 等.刷牙方法与牙线的使用对牙菌斑控制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3, 24 (4) :355~356.

[2] 曹采方.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168.

[3] Noorlin Ishaka/Trevor L, P, Wattsa.A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Ease of Use of Dental Floss and Interproximal Brushes in a ndomised Split Mouth Trial Incorporating an Assessment of Subgingival Plaque[J].Oral Health Prev Dent, 2007, 5:13~18.

[4] 农晓琳, 蒙宁, 王大章, 等.牙邻面的清洁及清洁用品[J].广东牙病防治, 2003, 11 (1) :74~76.

[5] Daniel, Harfst.Mosbu’s dental hygiene concepts, cases, and compentencies[J].2002:378~386.

[6] Jills.nield-Gehtig, Donold E.willmam.Foundations of periodontics for the Dental Hygienist[J].2008:273~279.

[7] Michele Leonardi Darby, BSDH, MS.Dental Hygiene Theory and P ractice, ED2[J].2003:360~384.

上一篇:生态文化视阈下福州榕树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下一篇:节能环保背景下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