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五勘查地质设计

2022-08-26

在大学生涯中,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然经历的阶段,这对于大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非常重要,而一份优秀的实习总结能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实习收获。那么,优秀的实习总结该如何撰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实习五勘查地质设计》,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实习五勘查地质设计

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报告

学号:

姓名:习庆

专业:

年级班级:

实习单位: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

一、前言

1、目的和任务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熟悉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出用地质观,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爱好;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师傅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

2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师傅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师傅身边,师傅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初步了解了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是地质实习中传统三大件之一,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是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本次实习,我们通过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复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具体体方法如下:

a)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 180°。例如岩层的走向为60°或240°。

b)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 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即s边)与层面贴紧,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求的倾向。倾向仅有一个指向,只能用一个数值表示,例如岩层的倾向为150°。

假若在岩层顶面还是哪个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长测望标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北针受障碍,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s针亦可。

c)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 测倾角时,将罗盘竖起,以其长边贴紧层面,并与走向线相垂直,用中指拨动罗盘,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倾角的变化界于0-90°之间,如一岩层的倾角为35°。

d) 注意事项 在野外测定产状要素,往往只要测量岩层和一切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并记录下来。记录的格式:岩层的产状为150°∠35°,前者表示倾向,后者表示岩层的倾角。由于走向和倾向相差90°,倾向加或减90°即为走向,上述岩层的走向是60°或240°两个数值。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不记录走向的原因。只有当岩层倾角近于直立时才记录走向。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必须在岩层露头上测量,不能在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分露头和滚石,主要是靠多观察和追索,并善于判断。

另外,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博客网版权所有、岩石能够看到的岩石:闪长玢岩、矽卡岩、闪长岩、片麻岩、正长岩、页岩、泥岩

1.闪长玢岩是中性浅成岩,其矿物成分与深成岩闪长岩相同。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明显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块状构造。常呈岩脉产状,或为闪长岩体边部产出。

2.闪长岩为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其化学成分介于酸性、基性岩之间。

3.片麻岩(变质岩)一般具片麻状构造,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4.页岩是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征也称作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泥土状。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5.石英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

最广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石英块又名硅石,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

三、地质构造

1)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在京娘湖南侧、漳河北岸,可见到不同形状的节理构造。构造

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遇到。②断层:

如果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

(2)褶皱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向斜与背斜

(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京娘湖)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四、矿产资源

察哈尔右旗资源丰富,全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主要矿产品有金、铝、铜、铅、锌、铁、石棉、水晶、萤石、蛭石、海泡石、石灰石、钾长石、石英矿砂、硅石等。特别是钾长石、石灰石、蛭石等资源十分丰富。钾长

察哈尔右翼中旗

石探明储量为76万吨,远景储量为290万吨,属中型矿床。该矿床规模较大,而且矿体出露地面,矿石质地较纯。优质石灰石远景储量1亿吨,含钙量高达55.86%,石英石远储量5000万吨,属大型矿床。

察右中旗矿产资源丰富,目前砂金总贮量350万米3,平均品位1.4克/米3,石灰石伴有质地较高的汉白玉,初步探明储量29亿立方米,此外银、铁、石棉、石英、钾长石、大理石也极具开采价值,铜、铪、锰、水晶、花岗岩、莹石、石墨等有待进一步勘探开发。在长期的实践中,察右中旗以项目建设扩大经济总量,以优势产业促进结构高速确立了以绿色能源、高载能和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框架。绿色能源方面,1996年以来,先后从丹麦、德国、美国引进资金3.9亿多元,安装风机72台,装机容量4.27万千瓦,争取年内总装机容量达到20万千瓦,到2011年达到100万千瓦。届时,辉腾锡勒风电场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风能开发基地。高载能工业方面,依托当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加快高载能项目的引进联合,同步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可望在“十五”末达到100万吨。

五、结束语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在诸多地质构造性质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沿途我们见到了许多地质构造,捡了许多岩石。

实习的日子我们虽然有些累,但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不仅学到了地质方面的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心地质情况,继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资源勘查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资源勘查一班 161201129 陈李智

在王翠芝李晓敏刘羽等老师的带领下,自6月9日起,开始了为期18天的野外地质实习活动,在这几天当中我们去了福州大写旗山校区感受了岩浆的地质作用,在闽江下游感受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参观风景游览区,去观察了那里的复式岩体,在五虎山感受大自然亲切的同时体味了火山沉积地质作用,在山水游乐之间学习到了课本上未曾发现到的知识,轻轻抚摸岩石的那种真实触感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我从未如此的热爱资源勘查专业。

七次实习去了七个不同的实习点,有山有水,有文物,这和我想象当中艰苦的实习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第一天我们去了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的方镜桥头,虽然来上大学一年了但是学校好多地方都还没去过呢,听到方镜桥头还是一头的雾水,和室友一起背上紫金矿业学院的灰黄色小包,一手地质锤一手罗盘,便出发了。因为是在校园内所以大家走路15分钟便到达了集合地点。第一天老师交了我们如何记录野外记录薄,我也画下了人生第一张地质素描图。也在野外记住了第一种岩石——霏细岩。在霏细岩表面发现了大量的模树石。这是一种风化产物,因为其形象似柏树树叶,犹如植物化石的印痕而得名假化石。个人感觉这种模树石应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简单加工以后可做艺术品出售。之后我们又去了南长安山山顶,因为刚下过小雨的缘故地面上显得有些泥泞,但是没有一位同学抱怨泥水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在茂密的植物中穿梭不一会儿,越过几个小水沟。经过一条湿滑小道。在山顶鸟瞰校园。在远处雾气弥漫下,福州大学是那么的迷人。除了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清晰的看到霏细岩与闪长岩的接触面及霏细岩的流纹构造。向四周望去,不管是规模走向还是分支复合现象都看的清清楚楚。

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搭公交车,去了金山寺周围观察了河流的地质作用以及岩浆的流动构造。在蜿蜒山中小道旁,偶然发现了一座隐藏在山路旁的清代古墓,依山傍水,鸟语花香为伴。金山寺是一座明代古建筑,坐落于乌龙江江面。要坐船才能近距离参观这座水中楼阁。在等待渡船的过程中,好多同学按不住寂寞下河去抓小河蟹,貌似有点不太安全。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鼓山之行。因为我们小组选择的徒步爬山。虽说鼓山不算艰险,在将近四十度的气温下背着一大包吃喝去爬山还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们成员小组坚持发扬的地质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喊苦不怕累,尽管汗水打湿了全身的衣服,尽管一次次精疲力尽的倒在山路上,但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全部顺利安全的抵达了鼓山山顶。

最后一站便是壶江岛了,六点钟开始就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爬起来洗脸刷牙,在老师组织的大巴车的运送下,经过20分钟的船程。我们登上了紧紧0.8平方公里的壶江岛。岛虽小,但却隐藏了巨大的民族文化。见识了巨大的紫水晶和妈祖佛像。在江边大家依依不舍的照了合影。短短的实习生活也就此结束。

在经历了两周的野外实习生活,我觉得不仅学到许多野外鉴别矿物分析矿物的能力,更是学到了地质人艰苦朴素的精神,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在地质这条道路上长远的走下去。

第三篇: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编写提纲

近年来,在评审地质勘查报告中发现不少矿权人、地勘单位对勘查设计的编写、审查和执行不够重视,出现目的任务不明确、工程布置不合理、使用手段不科学、工作内容不全面,经费预算不准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勘查规范、标准的执行和勘查报告质量的提高,有些还造成工作量的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为了进一步规范勘查程序,发挥项目勘查设计的作用,提高地质勘查成果质量,评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金属矿产详查设计编写提纲》、《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编写提纲》,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因金属矿种类多,各矿种在成因类型、赋存条件和勘查技术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提纲又不能包罗万象,使用中会有不少问题,请及时向评审中心反映,以便修改完善。 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编写提纲

地质勘查设计是勘查工作可行性的依据,是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规程规范在实践中的体现,也是监督、监理、报告评审的依据,需要投资方、勘查单位、各技术工种共同遵守,勘查设计的编写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并优先做好煤层气和地下热水资源综合勘查研究。提倡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方案要达到最优,要体现“经济上合理、技术可行,环境上允许”的矿业开发总体原则。勘查工作设计是勘查工作指南,是在充分收集和研究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踏勘情况编制,既要满足规范要求又要体现投资人的意图,既要为国家把好资源关,又要为投资人把好经济关。

设计编写完后,勘查单位组织初审,然后由出资人组织相关专家审查或委托有关单位评审通过。

A1前 言

A1.1目的任务

一、项目来源:简要叙述项目来源,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等。

二、目的任务:该节内容分目的和任务两部份编写。目的:主要是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露天)初步设计;企业办证、融资、转让、价款评估等提供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要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同时要与勘查阶段结合起来,不同的勘查阶段目的也不同。任务:根据勘查区以往的地质勘查研究程度,本次工作目的要求,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5.2-5.5和《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等相关规范,同时考虑投资方的要求,写出相应勘查阶段具体地质任务,并注明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

A1.2工作区位置和自然地理:

一、位置与交通

主要叙述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到乡、镇、苏木。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按给定拐点顺序编号,列80坐标表)。交通情况,主要铁路、公路、车站距离等。

同时应说明工作区是否属国家规划区,自治区规划区或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工程分布区等。

二、自然地理

主要阐述工作区地形基本特征,地貌类型及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地表水系(区内及邻近的主要河流,湖泊等的水位,流量、蓄水量等),自然保护区,重要工程设施等。

叙述工作区所属气候带、近3~5年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冻土深度(均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简要叙述地震历史,依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确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值。

概述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环境污染情况

简述当地经济概况,矿山开发的劳动力、水、电保障程度。 A1.3矿权登记情况

主要叙述探矿权发证机关,证号、勘查项目名称、区块面积,探矿权人,勘查单位、有效期及矿证延续情况等。 A1.1勘查区及周边矿权设置、矿井、老窑分布情况

简要叙述工作区及周边设置探矿权、采矿权情况,生产、在建、关停矿井的开采范围,生产能力、排水、瓦斯等内容。

A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A2.1以往地质勘查工作

本节主要是收集勘查区及周边与本次工作有关系的工作成果报告,研究资料按成果报告提交时间顺序列出:报告名称,提交单位、时间,审批单位及文号,资源储量(与本设计相关部份),具体内容:

1、以往区域工作情况:主要是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包括区域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

2、以往地质工作:探矿权范围及周边已进行勘查地区的工作性质、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与本次工作区的空间关系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涉及本次工作区的勘查工作,应附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给以表达。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评述。

3、对已经涉及本次勘查区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如对成因认识的改变并涉及对煤炭资源远景评价的见解应扼要地予以叙述)。

4、对近几年或最近一次勘查阶段工作中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煤突破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应结合本次工作的目标任务加以详述(附研究程度插图)。

对上一勘查阶段工作是否提交报告及评审备案情况予以叙述。

A2.2以往地质工作的评述

重点评述与本次工作设计区相关报告内容,施工勘探工程数量、质量情况,利用现行的规范标准重新评定的质量情况,煤层划分合理性,本次设计是否利用,利用其中那些资料。

A3区域地质背景及含煤特征

A3.1区域地质背景

主要从区域沉积建造、地质构造背景、成煤地质条件分析,在预查普查中作为重点,详查勘探中可利用以前资料作综合,深入的研究,为选区和工程部署提供依据。

重点阐明区域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可做插图)、地层发育情况(区域地层区划和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遥感地质特征;区域煤炭资源分布及成煤规律等。 A3.2矿区地质 该节要充分利用已有地质、物探、钻探、测井资料,详细阐述含煤地层、勘查区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重点叙述成煤环境、沉积演化历史等。 A3.3煤层及煤质

煤层:详细叙述含煤地层的含煤性、煤层特征,包括煤层层数,厚度变化趋势,分布范围,层间距、煤层对比等,对可采煤层重点叙述。

煤质:描述煤的物理性质与煤岩特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可选性,煤类划分、煤的风化和氧化,工业用途评价等。

对主要可采煤层的特征及化验数据列表表示。

A3.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在预查普查中对水文地质条件只作一般了解,但对地表水系、水体 做系统调查,详查勘探中作为重点。

根据已有资料重点叙述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划分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复杂程度类型;瓦斯、煤尘、地温、地压等开采技术条件情况,存在主要问题,为工程部署提供依据。 A3.5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

简要叙述收集的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并对本次工作前景作出评价。

A4工作部署

A4.1总体工作部署

一、勘查手段选择 根据已掌握的勘查区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地形、地貌、基岩出露等情况,结合本次勘查要完成的具体地质任务,选择适合本区实际地质情况的各种勘查手段(地质、物探、钻探、坑探等,并对其合理,有效性进行评述)。

二、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依据已有资料,叙述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及主要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划分勘查类型。确定勘探工程的基本线距。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6和附录D。按其中勘探难度最大的一项,选定勘查工程线距。

三、工程布置原则,根据勘查区地质条件、煤层发育情况及勘查任务,煤炭地质勘查基本原则及勘探线布置原则,综合利用各类勘查工程,做到以较少的工程量完成较多的地质任务,取得系统的资料。实施总体布局,分批施工的原则。

四、具体工程布置方案:依据勘查规范及勘查目的详细叙述勘查线走向线距、孔距,钻孔施工目的等(可列表反映出勘探线号、钻孔号、坐标、孔深、施工目的等),工程布置图内容与列表内容吻合。简要叙述地面物探的勘查线走向、线距、线长、布置目的(列表)。测井基准孔的布置方案、依据、数量、目的等,瓦斯孔、测温孔的布置方案、依据、数量、目的。

五、施工顺序:根据勘查任务,依据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由疏到密,先进行煤层气勘查,然后为煤及其他有益矿产同时勘查,并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施工顺序,边施工、边研究、边调整。

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成煤地质条件有重大变化或其他原因,严重影响勘查工程布置和勘查效果的,要及时做好项目设计变更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需向业主(或其委托的项目管理单位)提交设计变更申请书、补充设计书,待批复后实施。

变更材料必须以书面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上报,书面材料应加盖公章。

煤炭资源勘查项目设计变更申请报告应主要包括(编写要求):

一、项目概况

二、前期工作情况

三、变更事由及具体变更方案

四、相关附图、附表

A4.2工作安排

该节主要叙述在总体设计指导下,每个安排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A5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章对各种勘查技术手段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的叙述,技术要求严格按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并根据勘查区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同时明确相关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便于实际操作。 A5.1测量工作 根据勘查区的具体需要,编制测量工作方案,参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中 A5.2地质测量

该项工作包括地质、地貌、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测量,依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中4.4.2~4.4.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DZ/T0175-199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附录D和附录G要求编制。 A5.3钻探工作

该节包括岩芯、煤芯采取率、终孔层位、孔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封孔等在施工中具体要求,参照煤田钻探规程(煤田地质总局),《煤田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T1042-2007,《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中4.4.5等编制。

在已满足规范对勘查阶段控制的工程量后,应写出预留适当钻探工程量及其理由。 A5.4水文地质钻探与抽水试验

该项工作一般在详查及以上勘查阶段安排,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及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的通知(80)煤地638号文。部署直接间接充水含水层抽水试验孔并形成勘探线,(抽水孔数、试段、抽水方法、采样等)。编制单孔、群孔抽水设计书。

A5.5工程地质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附录B3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中13条要求,对应勘查阶段,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满足2~3条剖面线的要求。具体工作量包括工程地质编录孔数,岩样孔数,取样数量,测试项目等。 A5.6地面物探和地球物理测井工作

一、地面物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首先明确地面物探的目的任务,简要叙述地面物探的工程布置、精度及质量要求、提交的主要成果等方面。

对于地面物探工作,要求单独编写专项工作设计,作为总体设计的附件。在编写专项工作设计过程中要按总体设计要求解决的地质任务和相关的规范要求详细编写(编写提纲参照相关规范规定)。

二、测井

基本要求:编制前应广泛收集、研究施工区及邻区的测井、地质、水文、地面物探、钻探等有关资料;应充分考虑地质需要,并尽量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以扩大地质应用范围,提高综合效益。

(一)地质任务、工作量及质量要求 依据勘查阶段和勘查区实标的地质情况,结合准备采用的物性参数方法,明确测井解决的地质任务,表明设计的测井工作量和质量要求(全孔质量、煤层质量、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质量)等。

(二)对以往测井工作的评价

以往在勘查区开展的测井完成的工作量、仪器设备、物性参数方法、原质量、存在的问题等,并利用现行规范标准对质量重新进行评价。

(三)区内地质物理特征

充分利用施工区及邻区的测井、地质、水文、地面物探、钻探等有关资料,依据准备开展的物性参数方法,对勘查区内的煤层、含(隔)水层、其他有益矿产和岩性的地球物理特征(导电性、放射性、密度、波速、自然电位特性等)进行叙述。

(四)测井方法试验

明确试验孔的数量、孔位,表明试验的目的和内容。

(五)测井物性参数、方法、技术条件及技术指标

首先要表明采用哪些测井物性参数,每种物性参数解决哪些地质问题,或相互配合解决哪些地质问题。各种测井物性参数方法如何测量。明确每种物性参数方法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指标(参照相关规范具体、细化)。

(六)资料处理与解释要求 要求开展哪些资料处理方法,做哪些分析。对于采集后处理的资料做哪些解释,解释的精度和质量标准以及要求是什么。最后编制哪些成果图件。

(七)仪器设备的配备

依据物性参数方法和技术条件及技术指标,配备哪些仪器设备,设备的性能如何控制等。 A5.7采样化验工作

该节应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中B

1、B4-

3、B4-4,附录C、F1和F

2、F3,煤、泥炭规范实施指导意见中

11、

12、

14、

15、16条款以及《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煤地字656号等具体要求。写明采样种类、数量、规格,分析项目等。可按勘探线,钻孔号、测试内容分别列表。

A6主要实物工作量

该章列表叙述:可分测量、地质测量、地震、钻探(包括水文工程地质孔)、测井,岩矿测试样品等大类列出,并将各大类工程项目细化进行统计,内容包括单位,工作量等。统计项目、工程量要具体。

A7组织管理及技术措施

A7.1组织管理

该节主要反映出完成该项目必需有的行政、技术组织,从项目开始组织到项目结束全过程的组织结构。 A7.2项目人员组成 保证项目正常实施,应具备技术人员的组织结构,列表说明,内容包括姓名、年令、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 A7.3量保障措施

在掌握《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

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0078-9

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

3、《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等文件基础上、编写具体岗位负责制、检查制度。以及单位的质量体系认定情况。 A7.4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编写保证安全生产注意的安全问题,检查制度,要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A8预期成果

提交与设计阶段相符的地质报告、附图、附表,提交相应的电法、地震勘查报告做为附件。

A9经费预算

该章参照《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分下列内容编写。

A9.1项目编表说明 A9.2预算编制方法及附表

设 计 附 图

1、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

2、区域水文地质图、矿区水文地质图、剖面图

3、煤炭资源勘查设计工程布置图

4、岩煤层对比图

5、设计地质剖面图

6、理想钻孔柱状图

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预算图

8、与本设计有关的其它图件

设 计 附 件

1、勘查任务来源文件:提交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

2、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3、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适用规范(略)

第四篇:工程地质勘查专业顶岗实习大纲大全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2011届毕业生

顶岗实习指导书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2010年12月

毕业生顶岗实习注意事项

1、2010年12月6-9日分专业召开学生会议,向学生讲清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将《顶岗实习注意事项》、《顶岗实习大纲》、《毕业论文指导书》纸质资料发给学生,将《顶岗实习注意事项》、《顶岗实习大纲》、《毕业论文指导书》、《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模版》、《顶岗实习鉴定表》的电子文档发给学生信箱中。

2、班长负责统计学生联系信息表(学生姓名、电话、Eail、实习地点),交指导教师,学生手中要有指导教师的联系方式表(姓名、电话、Eail),每个学生要与班主任、指导教师至少联系两次,报告自己的情况。

3、顶岗实习时间:2010年12月15日--2011年5月20日

4、每个学生,务必于2011年3月10日前选好论文题目,交指导教师审题(合格后的填入论文题目登记表中,由指导教师负责)。

5、学生于2011年5月29日返回学院,5月30日9点前将毕业论文(设计)、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鉴定表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原件一份装学生档案,复印件一份系部保存)交指导教师审查。指导教师结合顶岗实习报告和顶岗实习鉴定表单位鉴定情况评定顶岗实习成绩,合格者在顶岗实习鉴定表中填“合格”。

6、2011年5月30日—6月1日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7.特别强调:不论在任何地、何时进行实习,都必须注意安全,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顶岗实习》大纲

适用专业:工程地质勘查编写单位: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学时数: 十四周时间:第六学期

一、顶岗实习的性质、目的

顶岗实习是在学完理论课之后,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训练,也是顺利完成毕业环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毕业实习,达到如下目的:

1、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更好的结合实际,通过实习,对地质各生产环节建立全面的系统概念,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

2、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熟悉专业工作的内容,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投入实际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去。

5、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收集有关资料。

二、顶岗实习方法

1、实习方式: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进驻到实习单位的科室或区队跟班实习,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概况,组织形式、业务范围、管理模式等;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矿井生产、矿井通风、矿井安全;熟悉本专业技术人员今后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掌握各项工作的程序及工作要点、方法;熟悉各项措施、规程、组织、计划和设计等目的完成程序、方法及项目内容。

2、在实习期间学生应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为毕业论文 (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实习结束后返校撰写毕业论文。

3、实习日记:实习中,学生应将每天的资料搜集内容及时记入实习日记,对于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可由实习单位的师傅或指导教师给予解答或解决。

4、实习报告:在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提交书面实习报告,说明实习的过程、实习的时间、目的、方法,资料搜集的结果,总结实习收获。实习指导教师应该在实习结束后及时评阅实习报告。

5、实习成绩:实习成绩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出勤情况、学生学习态度、教师对实习内容的考核以及实习所在单位的反映,按四级制记分评定,即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将实习单位出据的实习证明及实习单位对实习期间的表现交到所在系。实习成绩的评定内容如下。

(1)优秀:模范执行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没有事假、病假、出满勤,无迟到早退现象,能与师傅搞好关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协助师傅做一些力所能

及的工作,受到师傅好评,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能积极协助带队老师做一些实习管理工作,实习日记认真、内容丰富,实习鉴定全面,实习报告内容达到实习大纲规定的要求,园满完成实习任务,实习鉴定在200字以上,实习报告在5000字以上。

(2)良好:模范执行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没有事假,病假、出满勤、无迟到早退现象,在跟班实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协助师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参加实习单位的政治学习,服从领导,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能认真撰写实习日记,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内容基本上达到实习大纲的要求,基本上完成实习任务。实习鉴定在200字以上,实习报告在4000字以上。

(3)及格:能遵守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病假极少,无迟到早退现象,能参加政治学习,跟班实习,与同学团结友爱,与师傅关系较好,实习日记在三分之二以上,能撰写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文字在3000字以上,实习报告内容大部分满足了大纲的要求,基本上完成了实习任务。

(4)不及格:有矿工现象;有迟到早退现象;违反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日记少于三分之二,实习报告低于3000字;不认真实习,受到师傅批评;不接受指导老师的领导。

三、顶岗实习时间

20年 月日~20年月日

四、顶岗实习内容

1、查阅实习矿井或勘探区地质资料(包括文字和图纸两部分);

2、参与矿井或勘探区部分地质工作,学习地质工作方法;

3、了解实习单位急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确定毕业论文选题;

4、围绕毕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

五、顶岗实习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毕业实习大纲,明确毕业实习的目的及内容。

2、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实习单位操作规程》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尊重当地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

3、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保证实习期间的安全。安全问题是实习中要注意的首要问题,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做到“三不伤害”,即实习中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同时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4、执行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件、实习笔记、日记及有关资料及数据不得丢失泄密。

5、实习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实习态度,学生应在短时间内与自己的实习指导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建立起较好的关系。工作中要积极主动,遵守纪律,服从实习安排,对重大问题应事先向实习指导人反映,共同协商解决,学生不得擅自处理。

6、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要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学习,密切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配合,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

7、遵守实习单位的工作和生活制度,学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到达实习地点,实习结束后立即返校,在实习未结束前,不得提前离开实习单位,更不得擅自离开工地外出游山玩水,在实习期间不得安排与实习无关的参观,否则严重处理。实习期间一般不准事假,特殊情况要取得实习指导人和学校的同意,病假要有县级医院医生证明。

8、生活上要艰苦朴素,不得有任何特殊,要珍惜粮食、工具和材料等,要爱护公物,坚持原则,不准搞不正之风。

9、实习生逐日写实习日记,指导教师不定期检查,凡实习中有突出收获和体会者可提前写出实习报告。

第五篇: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 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

2009年10月22日

关于公布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的

通 知

承担省地勘基金项目勘查单位:

陕西省2009第一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任务书业已下达,兹将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和预查、普查工作要求及各类矿产勘查设计书编写提纲、预算编制要求(详见附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在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公布,请编写设计书时参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

2009年10月22日

附件1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是项目施工、监督检查、监审和成果验收的依据,兹对项目设计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一、工作程序

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制。

1、明确任务

勘查单位须根据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的任务书,结合勘查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该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前的准备工作。

2、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

设计编制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研究项目立项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时的专家意见,还应根据编写设计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3、设计文字及图件编制

编写设计书时,项目负责人必须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订详细的设计提纲,组织设计编写人员按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完成设计书文稿编写和图、表的编制。

二、基本要求

1、必须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 1

操作性。

2、对于跨项目,在编制总体设计的同时必须编写工作方案。

3、设计书编写要符合相关规范、技术标准和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齐全。

4、设计书编写要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集思广益,技术手段的选择要适合本勘查区的实际,力争用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好的成果。

5、勘查项目设计应讲求经济效益,按有关要求编制设计预算和项目预算编制说明;还应根据预算定额或标准提出各工种人员的合理配置及组织计划。

6、项目设计书必须符合任务书的要求;如有较大变更,应报项目管理办公室批准后按批准后的任务书编写设计书。

7、设计书中的技术方案编写应按照各专业技术要求执行。

8、工作方案中物探、化探工作量大的项目需分别编写物探、化探专业的施工设计书。

9、经费预算参照附件11格式及要求进行编写。

三、设计书格式按后附执行

文本使用Word文档,排版格式:章为三号黑体、居中,节为小三号黑体、靠左,正文为小4号宋体;附表使用EXCEL格式;附图使用MAPGIS格式;插图、插表、附图,按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格式编排。

附件2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预查工作要求

矿产资源预查相当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所划分四个工作阶段中的预查阶段,是对具有一定工作基础、找矿潜力较大的地区,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踏勘、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Ⅲ-Ⅱ级异常查证工作,对有希望的远景区进行少量地表工程揭露,圈定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成矿远景区和矿产地。条件具备时,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1+3342),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

工作目标

1、初步查明工作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

2、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可供普查的矿产地和进一步工作建议。

3、

对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进行总体评价,估算经稀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3342)

主要工作内容

1、系统收集区内已有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及矿点、矿化点等成果资料;对与成矿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初步优选重点评价的找矿预测区;配合遥感解译工作,编制区域中大比例尺地质矿产图及其他综合性基础图件。

2、编制项目工作设计书。

3、开展野外工作:①对已知矿点、矿化点、矿化线索,蚀变带及物化探异常进行全面踏勘检查,实地了解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条件,并开展区域类比工作; ②根据工作程度和地质条件,选择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测制地质、物探、化探等典型剖面和地质矿产路线调查,开展中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测量工作;③筛选物化探异常并择优开展Ⅲ-Ⅱ级异常查证;④

对有希望的矿化地段进行地质填图及相应的地表工程揭露和采样测试,并择优进行少量深部工程验证,编制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图; ⑤对矿化特征、矿体赋存状态、分布范围等开展研究,初步了解其矿化特征和成矿远景;⑥对矿石物质组分和选冶性能进行初步对比研究,对其工业利用意义做出初步评价;对新的矿石类型,应采集初步可选冶样品进行选冶性能研究。

4、开展综合研究:利用GIS技术,对取得的成果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修编区域地质矿产图和矿化地段的各类图件;进行成矿单元划分和成矿远景区圈定,并划分远景区类别,总结区域成矿模式和评价准则。

5、了解远景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开发的经济意义作出概略研究评价。

6、根据上述成果,进行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总体评价,提交可供普查的矿产地,估算经稀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或3342)。

附件3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普查工作要求

矿产资源普查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而进行的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其目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和找矿信息,以一种或几种矿产为普查对象,运用有效技术方法在选定的普查区内大致查明成矿地质背景,寻找、发现与评价各类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矿化点和矿点,对有远景的矿产地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或矿体(层),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的矿产资源评价,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工作目标

1、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及成矿远景。

2、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

3、进行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4、大致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5、在完成上述工作要求基础上,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详查区范围。

主要工作内容

1、系统收集矿区内已有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和矿点、矿化点资料以及综合研究等资料,全面掌握以往工作程度。

2、开展地质填图和物、化探工作,测制大比例尺(1:2000-1:10000)矿区地形地质简图和相应的物探、化探图件。

3、对矿层、矿带(矿化带)进行较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和采样分析,圈出矿体、矿化体、矿化蚀变带以及氧化带的空间形态或分布范围。

(4)选择主要矿体布置深部工程控制剖面,并进行工程施工。 (5)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试验研究及选矿试验,如有同类型矿石的相关资料可进行类比研究。

(6)根据工作需要,可在普查矿区外围开展中大比例尺物、化探和矿点检查工作,以发现新的矿产地或同类矿床。

(7)通过上述工作,对普查区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作出总体评价,提出可否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4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预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1.2 目的任务

包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及重点、预期成果等。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2.1 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情况

按先后简要介绍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扫面、区域物探(包括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调查及科研等情况,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对已经涉及本次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 2.2 以往矿产勘查工作

按时间先后扼要叙述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性质、工作程度、已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项目有关的矿区,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 2.3 对以往地质工作的评述

结合本项目的目标任务,对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加以评述,提出适合本区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手段。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主要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说明工作部署的依据。 3.1 区域地质背景

重点阐明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及地层区划,并较详尽叙述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含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同时阐述区域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和遥感信息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环境的关系。

3.2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已知典型矿床、矿点、矿化点等成矿信息,阐述区域矿产分布、矿化类型及其矿化特征,分析重要矿化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围绕区域成矿条件,重点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矿产分布,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3.3 勘查区地质特征

重点叙述勘查区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

特征,同时对矿床类型及远景作出分析。

阐述勘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3.4 勘查区矿产地质特征

根据勘查区已知矿点、矿化点等成矿信息,阐述区内矿产分布、矿化类型及其矿(化)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品位、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重要矿化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总结成矿模式及成矿规律。必要时叙述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技术特性。

第4章 工作部署

4.1 总体工作部署

(1)总体思路或部署原则

根据项目任务书和区域地质矿产特征,广泛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尊循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综合找矿与综合评价的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

(2)总体工作部署

按照项目任务书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在对前人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勘查区地质矿产特征和初步分析成果划分不同的地质矿产工作区,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总体部署,包括各种地区矿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设计的编写、区域地质调查、面积性物化探扫面、各类矿点检查和异常查证,成矿条件研究等;阐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探线布置依据、勘探间距的确定、各类资源/储量的工程控制程度;提出分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况,并附相应的工程部署图。说明预期新增资源/储量、提高工作程度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附资源/储量估算图。

4.2 工作安排

为便于指导野外施工和工作任务的考核,应对的地质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着重说明本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探矿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顺序,并附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4.3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 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 5.2 地质填图

通过填图,大致查明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各类物化探异常、矿化带及矿(化)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主要控矿因素。研究地表矿体的产状、走向变化;对采矿遗迹和老窿进行调查,收集矿体、矿化体的资料。 5.3 槽井探工作

说明各类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 5.4钻探工作

重点说明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工作量,施工顺序及质量要求。一般只投入少量钻探工程,用于验证异常,了解矿带(体)的深部延伸。设计中应明确对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作量、施工顺序及技术质量要求。设计

施工剖面图可另报。 5.5 坑探工程

本阶段工作一般不布置坑探工程。确实因条件限制不宜布置钻探,可布设少量坑探工程。设计中应说明对坑探工程的技术质量要求及施工目的。 5.6 物、化探工作

根据工作任务、物性前提,选择有效的物、化探方法进行方法试验和应用。重点说明物、化探工作的地质任务及工作地区、工作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叙述所采用的各种物、化探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范围、面积、采样密度及施工顺序。比例尺及取样方法,要根据勘查区特点进行选择,并按有关规范技术要求执行。面积性工作费用达10万元及以上者应编制专业设计。 5.7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

若采可选性试验样品应单独编制采样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说明勘查中对矿石可选性资料获取方法。 5.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及其要求。

5.9 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收集其他开采技术条件资料,并做可行性评价的 11

概略研究。

5.10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执行DZ/T0078─93和DZ/T0079─93),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拟采用的方法。 5.11 专题研究建议

结合勘查中需要解决的找矿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专题研究建议。

第6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7章 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7.2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7.3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7.4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8章 预期成果

1 新增资源/储量

2 新发现矿产地和提交可供普查基地 3 提交成果时间

附件

1.交通位置图(可附插图) 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图

3.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矿产图 4.中大比例尺区域物化探异常图 5.中比例尺重要远景区地质矿产图 6.大比例尺矿区地质图及物化探图 7.总体工作部署图及其分图

附件5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普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主要工作任务、预期成果(跨项目应增加工作任务)。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坐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2.1 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情况

简要介绍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遥感地质、科研等情况,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 2.2 以往矿产勘查工作

按时间先后扼要叙述以往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项目有关的矿区,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 2.3 对以往地质工作的评述

结合本项目的目标任务,对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加以评述,提出适合本区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手段。

第3章 区域及工作区地质

3.1 区域成矿条件

围绕区域成矿条件,重点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矿产分布,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3.2 工作区地质特征

重点叙述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同时对矿床类型及远景作出分析。

阐述勘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3.3 矿体地质特征

包括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品位、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

必要时叙述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技术特性。

第4章 工作部署

4.1 总体工作部署

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部署原则,阐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探线布置依据、勘探间距的确定、各类资源/储量的工程控制程度;提出分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况,并附相应的工程部署图。说明预期新增资源/储量、提高工作程度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附资源/储量估算图。

4.2 工作安排

着重说明本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探矿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顺序,并附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4.3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

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 5.2 地质填图

说明填图范围、面积、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方法的选择。要说明与矿化带、含矿层、矿体有关的岩石、围岩蚀变、含矿构造带及其它地质现象的观察内容和图示方法。 5.3 槽井探工作

说明各类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 5.4钻探工作

重点说明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工作量,施工顺序及质量要求。 5.5 坑探工程

说明坑探工程的施工目的及技术质量要求。 5.6 物、化探工作

说明物、化探工作的地质任务及工作地区、工作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叙述所采用的各种物、化探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范围、面积、采样密度及施工顺序。

物化探工作量较大时,应编制专业设计,技术要求按有关规范执行。 5.7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缩分系数(K值)的确定、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

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说明勘查中对矿石可选性资料获取方法。对于组分复杂,矿物颗粒较细,在国内尚无工业利用成熟经验的矿产,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 5.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及其要求。 5.9 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做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 5.10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执行DZ/T0078─93和DZ/T0079─93),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拟采用的方法。 5.11 专题研究建议

结合勘查中需要解决的找矿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专题研究建议。

第6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7章 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7.2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7.3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

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7.4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8章 预期成果

1 新增资源/储量

2 新发现矿产地和提交可供详查基地 3 提交成果时间

附件

1.交通位置图(可附插图) 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图 3.1:20万-1:5万区域地质图 4.1:5万-1:5千物化探异常图

5.1:1万-1:2千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工程部署图) 6.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7.资源/储量估算图

附件6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地球物理勘查专项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计划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工作区坐标范围和预期成果等。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工作区交通位置及自然、人文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概况,仅叙述与野外作业、生活有关的部分。要特别说明野外作业的通行和森林条件,自然与人文障碍物、干扰源和与作业有关的地方法规(如青苗、牧场和森林赔偿等)。

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

2.1 以往区域地球物理勘查和科研工作情况

简要介绍各种比例尺区域化探、区域物探、科研等情况,并对其物化探成果作简要叙述。

2.2 以往矿产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情况

按时间先后扼要叙述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方法、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工作方法的可行性。对以往工作效果、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勘查的关键性问题和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加以评述,提出适合本区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或手段。

第三章 工作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点

3.1 地质特征

简述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特征、岩浆岩、构造、矿产。简述待查矿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

3.2 岩矿石地球物理特征

详列以往或邻近地区或类似条件的物性资料和干扰因素。并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能解决什么地质-矿产问题及解决到何种程度和存在什么天然和人工干扰);若工作区以往进行过相同或类似方法的勘查工作,应描述矿体异常特征及干扰体异常特征。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及技术指标

4.1 工作部署及依据

含测区选择/比例尺和测网选择/精测剖面布置等。测区选择要满足有足够正常场做对比要求;比例尺和测网选择要满足发现最小有意义及测线垂直主构造线方向等要求;精测剖面要布置在异常地段且满足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还应说明与地质工作、化探工作的衔接关系或配合关系。 4.2 实物工作量

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4.3 进度安排

含野外、室内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 4.4 工作方法技术选择及依据

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岩矿物性特点和测区自然景观条件等选择科学、先进和适用的物探方法。当方法的有效性不能确认或某些技术不能肯定时,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试验或写明开工前进行试验,依据实验结果选择方法与技术。工作方法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4.5 质量检查工作与要求

检查工作要均匀(时间、空间)分布。明确检查比例、检查方式方法、检查工作量及超差处理原则等。

第五章 资料整理、处理与解释推断

5.1 数据处理方法及做图方法

说明每一种处理方法的目的、依据和效果。应有资料处理后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要求。编图方法与误差要求。 5.2 解释推断

含定性、定量反演。定性解释应贯彻每一个编号异常都要解释的原则和室内对比与野外现场踏勘相结合的原则。凡有定量反演可能性的资料,均应进行定量反演。定量反演方法的选择应列出依据。应有定性、定量反演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要求。 5.3报告编写

含报告编写要求、报告内容格式(参见相应规范)及预计提交成果。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写要求(附件11)”预算,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七章 组织机构及质量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7.2 人员组成

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 7.3 质量保障措施

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技术质量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所采用的培训措施等。

第八章 预期提交成果

主要阶段性和最终成果资料内容(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提交时间。

附图:

1、 交通位置图(可插图)

21

2、 物化探工作程度图

3、 以往物化探异常图(1:50000-1:5000)

4、 工作区地形地质图(附工程部署图)(1:10000-1:2000)

附件7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地球化学勘查专项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1 目的任务

简述项目来源、任务、工作范围、工作起止时间及有关要求。 1.2 工作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景观条件

简述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交通等(附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2.1 地质特征

简述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特征、岩浆岩、构造、矿产。简述待查矿 22

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 2.2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简述工作区以往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物探、化探、遥感调查等工作程度,并对其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予以评述。 2.3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工作方法选择

简述工作区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等,并重点阐述区域化探扫面的异常特征及异常检查结果等。选择工作方法的依据及有效性。

第三章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1 野外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包括野外工作布置(附野外采样点位布置图),采样介质、深度、粒级、样品重量及样品加工等方法技术和质量要求。 3.2实物工作量

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3.3 野外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方法、检查工作量、误差要求及质量问题处理办法等 3.4 样品管理及送样分析 3.5样品制备

室内样品加工、制备等。 3.6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包括拟分析的指标及选择依据、分析方法等; 3.7分析质量要求

包括检出限、报出率、精密度等,以及分析质量检查及质量监控方案。

第四章 异常的评价和查证

4.1 异常查证方法及查证程度问题

包括异常筛选、评价方法的选择,异常查证的目的、查证方法及查证程度和最终成果等。

23

4.2 异常检查结果

提交的异常查证图件、结果及简报等

第五章 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

5.1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依据、方法及处理误差等 5.2 图件编制方法

编图方法及提交的原始和成果图件等。 5.3 报告编写

含报告编写要求、报告内容格式(参见相应规范)及预计提交成果。

第六章 组织机构及质量保障措施

6.1 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6.2 人员组成

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 6.3 质量保障措施

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技术质量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写要求(附件11)”预算,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八章 预期提交成果

包括提交的阶段性和最终成果内容、类型(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提交时间和新发现矿产地等。

附图:

1、 交通位置图(可插图)

24

2、 化探工作程度图

3、 地质矿产图(含化探异常点、带)(1:50000-1:5000)

4、 工作部署图(1:10000-1:2000)

附件8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煤炭资源勘查项目

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预期成果。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类型、水系、覆盖情况、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供水、供电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1.5生产矿井与采空区

25

叙述工作及邻区的生产、在建、停闭矿井(露天)及小煤窑的建设、生产、煤炭资源利用及其它有关情况,包括井型能力、开采煤层、开采水平(或深度)开采范围及面积,探明煤炭资源量、保有煤炭资源量、累计采出量和采空区分布与范围等。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煤田发现以来到本次勘查期间进行的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历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主要成果、地质报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时的评价等。

第3章 区域及工作区地质

3.1 区域地质 3.1.1区域地层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层分区及地层层序(插表:区域地层简表)。 3.1.2区域构造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插图:构造纲要图)。 3.2 工作区地质 3.2.1工作区地层

简述工作区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古生物组合等。叙述工作区含煤地层的厚度、岩性、物性、古生物、岩相、沉积特征及其在走向和倾向的变化。 3.2.2工作区构造

叙述工作区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变化。叙述各种构造发育的一

26

般规律。 3.3 煤层

叙述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煤层层数及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煤层间距及变化特征。 3.4 煤质

综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宏观和微观煤岩特征、变质程度等;综述各可采煤层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简述煤的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 3.5水文地质

3.5.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普查设计只对勘查区所在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做扼要叙述;

详查设计扼要叙述勘查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区域地下水的补、迳、排等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区域内与勘查区水文地质有关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与煤层的相互关系,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量、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特征。 3.5.2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

普查设计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较为详细地叙述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特征;

详查设计重点叙述影响矿区规划和开发的主要水文地质条件。 3.5.3供水水源

扼要叙述勘查区内及邻近生产矿井的供水水源情况。 3.5.4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27

收集并叙述勘查区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有关井巷、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数据和管理维护现状;概略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类型。 3.5.5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倾向

收集并叙述勘查区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有关井下瓦斯监测数据、等级和瓦斯管理状况;

叙述勘查区内瓦斯成分、含量及分带情况;

根据勘查区内与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煤尘的有关资料,说明勘查区内煤层煤尘爆炸性;

根据勘查区内与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煤层自燃有关的资料,说明勘查区内煤层自燃倾向等级。 3.5.6地温

收集勘查区内与临近生产矿井、小煤窑的有关地温资料,说明勘查区有无热灾现象。 3.5.7环境地质

收集勘查区内与临近生产矿井、小煤窑的有关情况进行简述。说明勘查区环境地质基本特征,环境地质现状;

收集叙述勘查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第4章 工作部署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

28

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 4.2 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选用正确的勘查方法,阐述各勘查手段的选择及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勘探线(地震测线)的布置依据、工程线距的确定、各类资源/储量的工程控制程度等。 4.3 工作安排

说明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内容、工作量安排及施工顺序等情况。 4.4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工作部署及相应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勘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 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程、规范要求执行。主要包括: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起算依据、使用的仪器、方法,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及技术要求;

阐述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的使用仪器、方法;

简述采用地形图的比例尺、来源。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 5.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

叙述填图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相关规程、规范等;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

29

提出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成果验收;

说明槽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 5.3钻探工作

叙述本次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钻孔结构和采用的钻探工艺;根据现行煤田钻孔全孔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分项说明煤层、岩芯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封闭等技术质量要求。

其中钻孔封闭要求说明封孔层位、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量检查等。 5.4 地面物探工作(二维地震)

说明物探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阐述地面物探地质条件、采用的物探工作方法、工作范围、面积、工程量布置原则、工作流程图及施工顺序等;

叙述地面物探野外工作采用的仪器设备、参数选择、设计工作量及其质量要求;

叙述室内资料处理方法、采用的仪器设备、软件、设计工作量和质量要求;

叙述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和成果精度; 说明地面物探专业地质报告的提交和验收要求;

物探工作应编制专业设计,技术要求按有关规程、规范执行。 5.5地球物理测井工作

30

说明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工作区煤岩层物性特征、地球物理测井的工作方法、仪器设备和参数选择;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测井曲线选用种类;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设计的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量; 叙述煤层、岩层、断点、含水层及其它方面的解释原则;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煤层测井成果质量、钻孔测井质量技术要求。 5.6水文地质工作(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水文地质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填图及其质量要求;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

叙述勘查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本次勘查工作中水文钻孔布置及工程量和质量要求;

叙述本次勘查水文地质钻孔止水和抽水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方法、设计工程量和质量要求;

叙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工作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要求。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依据、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其技术要求。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瓦斯勘查工程和采样点的分布、设计工程量及其质量要求。

31

5.7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缩分系数(K值)的确定、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等。 5.8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做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 5.9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5.10专题研究

说明结合工作区所确定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科研必须与勘查工作密切结合,解决勘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命题。

第6章 资源/储量估算

叙述各可采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的确定、块段划分原则、资源/储量的分类、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及各类资源/储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

在叙述时应插入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第7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8章 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

8.1 组织管理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人员组成及分工;

32

8.2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8.3工期及进度保障措施 8.4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8.5文明施工

第9章 预期成果

主要包括:

1、估算新增资源/储量;

2、基础资料成果;

3、提交勘查区地质勘查报告;

4、地震勘探专业报告;

5、提交成果时间等。

附图

1、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2、区域地质工作程度图;

3、勘查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4、勘查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5、工程布置及采样点分布图;

33

6、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7、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附表

1、煤层综合成果表

2、资源/储量估算及汇总统计表

附件9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油页岩资源勘查项目

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

34

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预期成果。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类型、水系、覆盖情况、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供水、供电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以往进行的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历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主要成果、地质报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时的评价等。

第3章 区域及工作区地质

3.1 区域地质 3.1.1区域地层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层分区及地层层序(插表:区域地层简表)。 3.1.2区域构造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插图:构造纲要图)。 3.2 工作区地质

35

3.2.1工作区地层

根据以往资料,简述工作区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古生物组合等。 3.2.2工作区构造

叙述工作区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变化。叙述各种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 3.3 油页岩层

根据掌握资料,叙述含油页岩地层的分布及其组合特征、可采油页岩层数、总厚度、间距及变化特征。 3.4 油页岩品质

根据以往资料,综述各可采油页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评述其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 3.5水文地质

3.5.1工作区水文地质概况

扼要叙述区域及工作区水文地质特征。 3.5.2供水水源

扼要叙述工作区及邻近生产矿井的供水水源情况。 3.5.4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收集勘查区内以往地质成果数据,简述区内工程地质特征。 3.5.5地温

收集以往勘查资料,简述勘查区有无热灾现象。

36

3.5.6环境地质

简述勘查区环境地质基本特征,环境地质现状;

收集叙述勘查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第4章 工作部署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 4.2 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选用正确的勘查方法,阐述各勘查手段的选择及勘查工程布置原则。 4.3 工作安排

说明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内容、工作量安排及施工顺序等情况。 4.4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勘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 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程、规范要求执行。主要包括: 阐述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的使用仪器、方法;

37

简述采用地形图的比例尺、来源。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评价用图是否满足本次勘查需要。

5.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含工程、环境要素)

叙述填图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相关规程、规范等;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 提出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成果验收;

说明槽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 5.3钻探工作

叙述本次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钻孔结构和采用的钻探工艺;分项说明油页岩层、岩芯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终孔层位、钻孔封闭、采样等技术质量要求。

其中钻孔封闭要求说明封孔层位、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量检查等。 5.4地球物理测井工作

说明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工作区煤岩层物性特征、地球物理测井的工作方法、仪器设备和参数选择;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测井曲线选用种类;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设计的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量;

叙述油页岩层、岩层、断点、含水层及其它方面的解释原则;

38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油页岩层测井成果质量、钻孔测井质量技术要求。 5.5水文地质工作(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水文地质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填图及其质量要求;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

叙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工作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要求。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依据、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其技术要求。 5.6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缩分系数(K值)的确定、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等。 5.7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做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 5.8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5.9专题研究

说明结合工作区所确定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科研必须与勘查工作密切结合,解决勘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命题。

第6章 资源/储量估算

叙述油页岩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的确定、

39

块段划分原则、资源/储量的分类及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在叙述时应插入油页岩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第7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8章 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

8.1 组织管理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人员组成及分工; 8.2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8.3工期及进度保障措施 8.4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8.5文明施工

第9章 预期成果

主要包括:

1、估算油页岩资源/储量,提供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区块;

2、基础资料成果;

3、提交油页岩调查报告;

4、提交成果时间等。

附图

40

1、调查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2、调查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3、工程布置及采样点分布图;

4、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5、各可采油页岩层的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附表

油页岩资源/储量估算及汇总统计表(可以在文字中插表说明)

41

附件10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地下水勘查项目

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及重点、预期成果。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水文地质、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应对工作区缺水现状、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需求,包括工作区产业结构、主要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加叙述。

简述勘查区内生产水井、民井的有关情况。说明勘查区环境地质基本特征,环境地质现状;

叙述勘查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

42

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二章 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程度

以往区域基础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遥感地质、矿产地质、石油地质、地表水资源、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水源地勘察、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

分析测区内存在的问题,编制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图。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阐述。

第三章 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3.1地质概况

工作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及大的构造类型和特征。(插表:区域地层简表,插图:构造纲要图)

3.2水文地质概况

叙述勘查区所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及工作区地下水类型,说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类型、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控水构造其变化;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位标高、水量、水质、水温,地下水埋藏类型、水力性质;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扼要叙述勘查区域与地下水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和河流、水库等概况。简述地下水、地表水动态变化。

3.3工作区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包括尚未查清的含水层分布、特征,地下水系统边界、地下水补给途径、排泄通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地下水水质等水文地质问题。

43

第四章 工作部署

4.1 总体工作部署

介绍重点勘查区缺水现状、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可行性论述,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部署原则,阐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精度和工程布置依据、提出分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况,并附相应的工程部署图。说明预期新增水资源量、提高工作程度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附水资源量估算图。

4.2 工作安排

着重说明本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深部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顺序,并附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4.3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五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简述本项勘查设计采用的调查方法、精度要求以及侧重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对水文地质测绘、遥感解译、水文地质钻探、物探、野外试验、资源计算等各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5.1水文地质测绘

主要指地貌、地层构造、水点调查和水文调查,根据工作精度、不同勘查性质和地区提出调查内容和要点。另外根据勘查任务不同,可增加缺水现

44

状调查内容。

5.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

叙述填图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相关规程、规范等;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 提出填图精度的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

5.3水文钻探工作

叙述本次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钻孔结构和采用的钻探工艺;根据现行水文钻孔全孔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分项说明说明主要勘探孔类型和地质技术要求,包括设备、钻井方法、钻孔结构、钻孔垂直度、循环液、钻孔取芯、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止水、洗井、抽水试验及水文测井等。附设计柱状图。

其中钻孔封闭要求说明封孔层位、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量检查等。

5.4物探

包括地面物探和水文测井两部分内容。详细说明布置的物探手段执行的技术规程、采用的物探仪器设备、主要测量参数、提交的资料和技术质量措施等。

其中。水文测井应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测井曲线选用种类、含水层测井成果质量、钻孔测井质量技术要求。

5.5 试验工作

主要指岩水样采集与测试,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解野外观察内容,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工作流程、观测的数据参数、提交的资料和技术质量措施,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等。

45

5.6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5.7资源评价

包括水资源量评价和水质评价两部分。水量评价包括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根据勘查性质和精度拟采用的评价方法以及取得的资源量精度(A、B、C、D级);水质评价包括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及生活饮用水水质、工业用水水质和灌溉水质评价等,提出具体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七章 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7.2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7.3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7.4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八章 预期成果

1 项目的最终提交的报告、图件及信息系统。

46

2 分阶段提交的报告和图件。 附图: 1.交通位置图

2.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图 3.区域地质图 4.区域水文地质图 5.地下水勘查工作部署图

附件11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查要求

依据中地调函[2006]60号和陕政办发[2008]128号的有关规定,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提出如下要求:

一、项目设计预算是项目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项目设计书中以独立章节编写。

二、项目设计预算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结业证书的专业人员编制,并在预算表中“预算编制人(签章)”处签章;“预算审 47

核人(签章)”,由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审签。

三、项目设计预算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组成。

四、预算编制说明的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预算编制依据、采用的费用标准及计算方法、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需要说明的问题等。项目预算中有其他经费来源和外协经费支出的,应予以重点说明。

1、项目概况: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所属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实施单位、项目编码、目标任务、工作区基本条件、实物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起止年限、经费来源渠道、总费用及经费安排等。

其中工作区基本条件包括工作区范围、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情况、交通情况等。

2、预算编制依据:项目立项论证(评估)阶段的专家审查意见、项目任务书、项目技术设计方案、《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及工作区的实际资料和规定、工作区技术条件等。其中工作区技术条件包括困难类别、地质复杂程度、航(卫)片可解程度、地形等级、岩石级别、地区调整系数等。

3、采用的费用标准及计算方法

3.1 采用的费用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7年3月15日颁发的《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财建„2007‟52号)中规定的标准。对于《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3.2 计算方法:预算表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技术方案中设计的实物工作量和相应的单位预算标准预算,凡属内业工作的计算公式为:费用预算=工作

48

上一篇:四星级酒店标准价格下一篇: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