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关系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海峡两岸关系范文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

1949年以前的两岸关系较为单纯,无非是一般的国内关系(如台湾清治时期与台湾战后时期初期或一般国际关系(如台湾荷西殖民时期、台湾日治时期。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海峡两岸一直处于对峙的特殊分立分治状态,今日的海峡两岸关系通常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1997年与1999年,香港与澳门分别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台湾与港澳两地的关系,亦可纳入广义的两岸关系,但狭义上排除在外。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一直牵涉亚太区域情势,乃至世界强权的策略布局与全球安全。两岸关系亦始终在发展、变动: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原时期、冷战时期、苏联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的中国大陆持续发展并逐渐崛起,中华民国亦经历经济飞跃成长与政治民主化及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人的主体意识加强,当今的两岸关系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之一。同一期间,国际政治中多数国家因“一个中国”问题,较少承认中华民国政府而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然而中华民国依然有效统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实际统治权从未及于台澎金马,故台湾问题及其解决仍然是两岸之间以及国际政治上的难题。

今日海峡两岸关系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两岸的双边贸易方面,2011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出口1240.5亿美元,进口452.8亿美元,顺差达787.7亿美元,是长期以来台湾的最大贸易出口和顺差地区,占了台湾全年贸易出口的40%。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台独分子的有意挑唆,使台湾至今仍然和大陆处于既不统一,又不分裂的局面。台湾问题是目前中央政府最核心的问题,大陆政府要发展并壮大,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对于大陆政府来说,无论是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政治角度都必须把台湾统一。

中国现在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在亚洲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的加大,这更增加了美国从经济上遏制中国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成为了美国最后的一张底牌。反观中国大陆,由于要高速的发展经济,那么必然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建立经贸往来。并要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而在这个时候很多国家,特别是亲美国家,就会首先提出台湾问题,并以此要挟中国,中国政府往往为了这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个陈诺,而不得不牺牲很多利益,这也就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巨大软肋。所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由于近年,台湾加速了台独的进程,国内要求解决台湾问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并且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论调也越来越高,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有八成以上的大陆居民认为该武力收复台湾,几乎所有的民众认为应该尽早收复台湾。政府不可能忽视民众的呼声。大陆政府要维护自己的统治,是国内安定也就必须处理好台湾问题。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政府,要加强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必须在台湾问题上做出强硬的态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威信。

台湾能否回归,决定权并不只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政府,更是要看当今世界的格局,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台湾问题的干涉。虽然目前的局势不太乐观,但我们要相信这种局面只是暂时的,随着中国大陆的发展,势必要打破这种格局。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陆还是要加强两岸之间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事。从目前台湾问题的走势来看,由于中国大陆的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台湾经济的萎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必须要与大陆合作才有出路,另外,美国在东亚影响力由于中国的崛起大大减弱,美国也认识到必须和大陆政府搞好关系。大陆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市场,美国不愿意失去这样一个世界的市场,美国就相对放松了台湾问题。这样有利于大陆对于台湾的控制,使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砝码加中。国民党和亲民党这些台湾岛内的在野党为了自己的利益, 他们支持大陆的统一,在去年和今年,国民党和亲名党先后几次来大陆访问,并与共产党进行了多次接触。虽然其目的并非单纯的想维护国家统一,但是这是大陆政府对于台湾问题的又多了不轻的砝码。

总之,伴随着台湾新领导人的上任,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三通政策的推出,让相隔多年的两岸亲人能够重新相见;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使两岸关系更加明朗;两岸的交流频繁、联系的日益密切,使台湾人民对大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当然,在两岸关系不断好转的过程中,少数台独思想严重的当权派和国际反华势力不断阻挠,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和平统一。随着2008年台湾入联公投的失败和陈水扁案的爆发,再到马英九的成功上任,有效地打击了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但西方国家的对台军售,特别是美国的对台军售,成为了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香港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回归大陆,并且保持了经济的快速,香港成功的抵御了金融风暴,由于一国两制的贯彻,使香港政府依然能够保持其在亚洲的经济中心位置,在1999年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使一国两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并且为世界其他国家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提供了一个新的出路。可能有人会说香港和澳门问题能够用一国两制问题解决,那是因为香港和澳门同胞他们都深深的把自己作为中国人来看,他们的文化并没有和中国分开,所以统一以后并没有太多的问题,而台湾,由于台湾政府的台独教育形成了文化上的隔阂,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也是形统而意不统。这个问题,有个台湾的李敖说得非常好,日本在台湾有50年的统治,在这期间不断实行奴化和去中国化的教育,而当台湾收复以后,不到十年间这种影响就消失了。大陆和台湾本是同根生,血浓于水,股子里面还是中国儿女的情怀,我相信,当台湾回归大陆以后,这种思想也就会很快一扫而空。一国两制可以在香港澳门实行,那么也可以在台湾施行。

展望未来,尽管受到各方面的阻挠与干涉,但两岸交流合作深化趋势不可逆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1.两岸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提升;2.两岸文教交流将迈上新阶段;3.两岸政治性议题短期内难有突破;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一一解决的。但只要两岸同胞紧紧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就能开创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何认识海峡两岸关系

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两岸关系显现新的进展机会的配景下,如何严谨归纳表面劳绩,主动供职于故国融合大业。科学发展观是安宁发展两岸关系的根蒂辅导想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激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要左右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天下观和举措论阐明中国百姓党和台湾地域政党政事的本质状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议中国出路、运道的时期已经历去,国民党外乡化的趋向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创立一种新式合营关系的能够性,从而同意可行的对台战略,确实把这种可能造成实际。专家指出,两岸同族应携起手来,共同创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事势。党的十七大讲述建议“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结论彰显了以人工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旨,呈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切内涵,也剖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联贯性。这一论断要求兼顾统筹纠合主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分化“台独”实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遍公共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明等各规模、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完毕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继续上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和平发展”应该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善团结。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从新“在朝”往后,台湾形象产生了巨大积极的转折,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晴和”

再到“春暖花开”的进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杰出的发展势头。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资历了差异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实,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确切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精密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敬服台湾人民的愿望,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长处,领导台湾主灾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宗旨改造,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通俗的民众基础,加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所有统一必必要告竣的工作。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们共同的心

愿,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协商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为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浅谈海峡两岸关系

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2班 付鹏跃

大三下学期学校开了《形势与政策》,这对我们全面地了解、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油很大帮助。当今,我们都关注两岸关系问题,目前又是怎样的呢?

近年来,胡锦涛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06年4月,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他又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的理论基础、现实条件与基本内涵。到了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重申,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框架」。也就是把总书记的指示正式写入全党决议中。这些论述受到海内外各界的广泛认同,对两岸关系在2008年出现重大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已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两岸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并不断深化。胡锦涛在这次讲话中又进一步提出“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论断,并集中论述了两岸关系为什么要和平发展,怎样才能和平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六点具体意见是讲话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涉外事务及军事安全等各个领域,全面回答了两岸同胞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勾画出基本的架构与路线图。

多年来,在民进党执政下,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大搞“台独”分裂活动,大肆推动“去中国化”活动,不断扬言“宪改正名”,企图谋求台湾“法理独立”,让两岸关系陷于最危险的境地。

即使在2008年初台湾领导选举中,在陈水扁当局主导下,同时举行“入联”与“返联”两项公民投票,让两岸关系处在一个严峻的历史转折点上。若民进党获胜,两岸关系将会陷于更为危险的境地,台湾“法理独立”会随时爆发,必将导致台海最大政治危机。即使民进党败选,若两项公投过关,同样会影响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代表国民党参选并当选的马英九,在选前与选后多次表示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不断强调他不会搞台湾“法理独立”,而且扬弃了民进党的“锁岛”政策,走向一条积极、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迎来了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新机遇。马英九当选台湾领导人及在未实现政权交接的空窗期,在海峡两岸关系处在关键性的转折时刻,在两岸相互默契下,实现了台湾“准执政党”国民党高层对大陆的访问与会谈,并在会谈中各自提出了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双十六字方针”。4月12日,台湾萧万长应邀出席在海南举办的博鳌论坛,并实现了“胡萧会”。尽管萧万长是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参加,但他的另一身份是台湾新当选的“准副领导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任台湾准领导人马英九的代表来大陆参加博鳌论坛的,因此这次胡锦涛总书记与萧万长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标志,意义重大。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萧万长时提出“四个继续”,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持台湾同抱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则表示,“政策要开放,态度要务实,步伐要稳键,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才能走得顺,也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利益。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

互利的新时代”。萧万长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是马英九准执政当局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4月29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在会见连战先生时指出,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十六字方针”成为新形势下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海峡两岸“双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三十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主张,从此实现两岸“三通”就成为大陆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主张。尽管多年来,海峡两岸“三通”在艰难曲折的过程中有所进展,实现了了较大规模的通商,实现了局部通航,但却一直受到重重限制,无法实现基本的或正常的直接、双向“三通”,空中通航是有限的“节日包机”,海上通航是间接的,通邮是间接的,通商是受限制的,投资是单向的。然而,这一切在2008年获得重大突破。先是6月中旬海协会与海基会的首次复谈,达成《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让两岸通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接着在11月初两会在台北达成四项经贸合作协议,尤其是《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让海峡两岸基本上实现了直接通邮与通航,也就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直接通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大陆呼吁两岸“三通”近三十年之际,海峡两岸“三通”得以基本实现,是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的重大发展与突破。

2010年3月16日—20日,应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苏宏义邀请,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高级顾问夏兴华率大陆民航高层代表团

来到美丽的宝岛台湾,出席“两岸民航界高层交流座谈会”,共商两岸民航交流合作与直航发展,并实地考察了有关机场设施。交流座谈会上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扩大交流。二是深化合作。三是加强联系。四是培养人才。据介绍,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航空运输定期化以来,大大方便了两岸同胞往来和经贸交流的有序开展,为两岸大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今年2月底,两岸航空公司共运送旅客388万人,平均客座率为77.2%。其中,大陆航空公司运送旅客155万人,客座率为74.7%;台湾航空公司运送旅233万人,客座率为78.9%。运输货物85386吨,平均载运率为69.9%。其中,大陆航空公司运输货物33824吨,载运率为68.3%;台湾航空公司运输货物51562吨,载运率为72%在空中保障方面,共保障两岸直航客货运输航班,以及医疗急救包机、公务班机17902航班、35804架次安全顺利通过海峡两岸空中双向直达航路,节省了燃油8.8万吨,减少碳排放27.5万吨,不仅缩短了距离,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也为全球大气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春节期间,为满足和惠及两岸更多地区民众的实际需要,在两岸双方每周270班的基础上,又批准了两岸航空公司374个往返班次从大陆31个航点直飞台湾的春节加班包机,尽最大努力方便了台胞返乡过节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夏兴华说,实践证明,两岸直接双向“三通”的全面实现,使两岸同胞往来更加便捷,了解更加深入,感情更加融洽;使两岸的交流更加扩大,联系更加密切,互动更加频繁;使两岸经济更具竞争力,为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为两岸和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出席座谈会的两岸民航界高层人士也回顾了两岸民航界不断扩大和深化交流的历程。从1990年台湾5家航空公司联袂开启大陆访问之旅,以及1995年大陆民航首次组团赴台湾参访至2009年底,两岸民航交往交流近5000人次;其中台湾民航来访近4000人次,

大陆应邀赴台近1000人次。各项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取得了空前的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果。大家都希望在当前两岸实现直航的新形势下,继续扩大交流领域,深化合作内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进一步促进两岸民航交流合作与直航发展再添华章。从当前形势我们坚信,两岸问题将走和谐发展路线,那些阻碍统一,想搞“台独”的不会得逞。

第三篇:纵观海峡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关系

【摘要】

通过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前景展望,分析两岸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农产品贸易

Take a sweeping view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two sides of the

cross- strait Abstract: The history, pattern and current status ,prospe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two sides of the Straits are analyzed,and the problem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two sides of the Straits are pointed out.Accordingly the counte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two sides of the Straits are proposed. Key word: cross- strai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大陆和台湾地区先后加入WTO以来,农产品贸易关系日益密切。祖国大陆为造福台湾地区农民,深化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先后两次对部分台湾地区农产品实行进口零关税,推动两岸农产品贸易深入发展。由于农产品贸易是两岸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纵观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对比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过去、分析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现状、展望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前景,有利于明确两岸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推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一.回顾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过去

对外贸易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发动机, 它不仅影响了台湾经济发展的方向,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的变化。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一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自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5—2001 年。此阶段两岸农产品贸易波动较大,并且呈现下降趋势。第二阶段: 2002—2009 年。台湾地区对贸易政策的一些调整促使两岸农产品贸易较快增长,扭转了入世之前逐年下降趋势。以上显示,两岸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但在两岸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还比较小,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

二.分析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现状

(一)当前两岸贸易关系格局

首先,2001年以来两岸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并有扩大趋势。据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两岸贸易中祖国大陆保持大幅逆差相反,两岸农产品贸易中台湾地区一直是逆差,贸易逆差还有扩大趋势。

其次,两岸农产品贸易虽有所发展,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自加入WTO后,农产品贸易已成为两岸扩大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自2003 年起大陆已跃居台湾十大进口市场的第4 位。然而,进一步统计分析却发现,两岸间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相对缓慢,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占各自农产品贸易的比例也很低;即使是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甚至是加入WTO 后的今天, 两岸农产品贸易在台湾农产品贸易中的份额仍徘徊在5 %左右,而台湾农产品只占大陆进口农产品的1 %左右,这与双方巨大的市场需求还相距甚远。

再者,两岸农产品贸易结构基本形成,优势产品增长较快。从产品结构看,在两岸10 多年的农产品贸易中,台湾出口至大陆的农产品,已从单纯的农产品及其制品发展到兼有农产品及其制品以及种植用种子、种苗及果实等,初步形成了以皮及制品、其他农耕产品、木材及制品、花卉及其种苗以及种植用种子、胞牙及果实等为主的农产品贸易出口结构;而台湾自大陆进口的农产品结构,似乎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以植物性中药材、木材及制品、皮及制品、水果及其制品、其他农耕产品等为主的进口结构。这与两岸农业发展的现状及优势所在是相对应的,基本体现了比较优势原则。

此外,两岸农产品贸易互惠与竞争并存,新的贸易格局即将形成。由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语言相通、地理相近,两岸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产品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潜力。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在台湾生产已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逐渐转移到大陆投资生产再出口到国际市场,使台湾农产品传统出口市场逐渐为大陆所替代,由此两岸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新的竞争关系。

(二)当前两岸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海峡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然而由于农产品贸易本身的敏感性与海峡两岸关系的特殊性,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面临一系列障碍与问题。其中主要包括政策性限制、农产品检疫检验、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两岸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与长期存在的走私问题等,皆影响了海峡两岸农产品正常贸易秩序与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也未能实现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当前海峡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制度性障碍问题。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并没有遵守WTO有市场开放与最惠国待遇原则规范,而是受到台湾当局大陆经贸政策的限制,严重影响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大陆对两岸农产品贸易没有特别限制,基本上采取鼓励与开放政策。尤其是2005年以后,大陆出台一系列惠及台湾农业的政策措施,其中对台湾部分农产品采取单方面的零关税进口政策。目前加上ECFA 对台湾18种农渔产品的零关税进口,大陆对台湾农产品零关税进口项目达到52项。但台湾方面对两岸农产品贸易采取“出宽进严”的政策,即对台湾农产品向大陆出口采取鼓励政策,而对大陆农产进口采取严格的管制政策。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后,受到民进党的强烈反对与牵制,不但未再开放大陆农产品进口,而是更多的向大陆推销台湾农产品,广泛参加大陆举行的农产品交流会与展销会,促进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出口。可以说,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已成为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最重要障碍。

第二,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与食品安全问题。农产品与食品安全问题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影响巨大。台湾在农业安全与食品安全考虑下,一直将大陆视为“疫区”,禁止进口大陆禽畜产品,影响到大陆优势禽畜产品对台出口。近年来,在两岸农产品贸易中,与农产品安全相关的食品安全争议事件不断,冲击两岸农产品贸易,既影响台湾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大陆农民利益。其中较大事件如大陆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严重影响大陆农产品对台出口。在台湾公布的“不安全进口产品资讯网”信息中,大陆不安全产品一直名列首位,结果造成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陆产品在台湾市场形象不佳,信誉不高,被视为伪劣或“黑心产品”,影响两岸农产品贸易。。不少学者提出许多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但如何落实与执行这些协议,仍需要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如何加强执行力。

第三,海峡两岸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早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的重要问题。台湾方面多次向大陆反映台湾农产品商标在大陆被抢注及出现假冒台湾农产品等问题,已引起大陆方面的重视,并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其中,2006年大陆明确了严格区分“台湾产地水果”与“台湾品种水果”,以保护台湾产水果的权益。

第四,海峡两岸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问题。两岸农产品贸易是两岸产业优势互补与市场需要的重要体现。不过,两岸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内部消费与需求外,也积极扩大外销,让农民或农业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由于大陆农业生产规模大,成本低,竞争力相对较强;台湾农产品质优价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加上两岸农产品的外销市场相对集中,而且许多农产品同质性高,尤其是水产品、花卉等,自然会产生竞争,台湾对此竞争十分担忧。,也有部分农产品是两岸优势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尤其是由于大陆生产规模大,单位成本低,呈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未来海峡两岸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还会持续下去,而且会继续呈现“陆强台弱”与“陆升台降”的基本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及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合作,是海峡两岸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五,海峡两岸农产品走私问题。走私的存在,关键在于两岸农产品存在较大的价差,而且台湾当局持续严格限制大陆农产品进口的政策,破坏了正常的市场机制,影响正常的农产品贸易,必会造成农产品走私。例如,台湾当局严格禁止许多岛内没有生产、而生活又必须的大陆农产品,就会造成这些农产品需要的紧张,自然会出现走私,以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尽管台湾当局对大陆农产品进口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但在台湾市场到处可以发现所禁止的大陆农产品在销售。两岸农产品走私是台湾当局政策管制的重要结果。只有进一步的开放与规范,遵守市场机制与市场规律,创造良好的农产品贸易环境,才能减少农产品走私,才能保障双方正常贸易利益与农民利益。

三.展望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前景

随着两岸关系的重大改善发展, 特别是大陆给予台湾经贸方面的政策和优惠措施正逐步发挥效应, 由此迈出了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历史性步伐; 当前, 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紧密联系日渐凸显, 新形势下, 两岸同胞更应抓住历史机遇, 立足平等互信互惠双赢的合作目标, 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农产品特性要求, 进一步完善合作政策与利益机制,扩大两岸优势互补领域的深层次合作, 求同存异务实推进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更加健康稳步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密切沟通完善两岸政策与机制建设。为充分彰显大陆真诚为台湾同胞谋福祉的心意, 也利于促进两岸水果贸易优先化、常态化,建议大陆在已开放的22 种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基础上, 继续放开其余的21 种水果。建议大陆水产品出口企业, 加快与国际市场水产品质量标准的接轨, 积极开展水产品和加工产品的相关认证检验; 加快对现有的码头、直航点以及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建设, 以尽快构建两岸水产品物流体系。加快两岸金融、信息、人员、贸易协商以及贸易争端解决的机制建设, 以更好地服务与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加快构建两岸检验检疫的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既有效控制疫病, 又利于快速检疫的两岸农产品检疫机制, 优质服务高效运作。

第二,两岸联手求同两岸应站在为民众谋福祉的战略高度, 求同存异。消除违反WT O 规则给予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建议台湾当局应放宽大陆农产品进口台湾的限制, 当然, 考虑若干农产品项目短期内可能造成对台湾农业的冲击, 台湾可启动! 特殊农产品保障机制, 逐步增加大陆农产品进入台湾的数量。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 双方应紧密联手起来, 高瞻远瞩选择具有资源与经济优势的部分区域与产业进行合作, 设立点对点的关税自由贸易区。加快两岸产业深度合作, 尽快考虑将台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纳入两岸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以此直接带动两岸农业上、下游产业发展, 形成产业分工、专业化协作, 以更多利益惠及农民。

第三,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互惠互利共创双赢。加快大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农产品物流平台和批发中心, 尽力为台湾农产品进驻大陆市场提供便利化服务, 同时, 也为加速两岸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完善有利于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法规制度建设, 各种法规条例的制定既要有助于规范指导两岸农产品贸易的运行, 又要因地制宜时俱进, 便于地方、企业和个体操作可行灵活把握。努力为台湾农业企业、台农到大陆投资创业提供便利优惠, 加快台湾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引进与合作,积极借鉴台湾农会、合作社和农业产销班的经验、模式, 加快提升大陆农民产销合作组织的制度建设。在顾及台湾小农利益的同时, 也要充分关注与惠及大陆农民的利益, 应尽快设立与提供专项基金和融资便利, 并构建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采取适当方式尽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与教育素质。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两岸农产品贸易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潜力,进一步拓展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深度与内涵,千方百计协助台湾农产品打开大陆市场,促进海峡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岳云,董宏宇.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农业投资合作[J].中国农村经济,2003(7):65-69.

[2]蒋颖.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依存度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3):24-28.

[3]陆云. 两岸农业经贸关系的检讨与展望.加入WTO 的两岸农业:投资、贸易与合作.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14. [4]中国台湾网: 《台湾地区对进口大陆商品的有关规定》

第四篇:海峡两岸关系新局面及其前景 (jiejian )

盐城师范学院考查试卷

2010 - 2011学年

第一学期

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 《形式与政策》

试卷

班级 10(8) 学号(8位) 10313843 姓名 季龙 得分

海峡两岸关系新局面

1、2008年春以来新局面的表现

总体来说,自去年以来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变化。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初步形成良性互动,促成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以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 中断近十年的两会商谈得以恢复,建立起两岸双轨协商机制,“双十六字方针”的确立,陈云林赴台是两岸关系的一个历史性跨越,马英九对两岸关系定位与两岸政策的重大突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

经济上喜中有“忧”。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形势出现重大变化,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商谈得以恢复,并先后在北京与台北举行了两次“会长级会谈”。 六月在北京进行的两会商谈中,双方达成两项重要经济协议:一是海峡两岸达成周末包机协议,使得两岸空中通航由过去的“节日包机”变为“周末包机”;二是双方达成《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协议》,大陆居民得以正式赴台旅游。但是,由于受到多种政策限制与旅游费用偏高的影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尽管获得政策上的重大突破,但在效果层面却未达到台湾方面的期待。海峡两岸将就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继续进行协商,以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带动台湾经济增长。

2008年11月初,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访问台北,在台北举行了一年之内的第二次“陈江会”,实现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尤其是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等经济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基本实现。

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15日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

分析人士说,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启动,标志着两岸交流更加紧密、关系更趋缓和,并为台海地区的合作、和平、和谐铺设了光明之路。

15日8时05分,迎着绚丽的曙光,大陆东方航空公司的MU2075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首度沿“截弯取直”的台湾海峡空中双向直达航路飞向台北。

6分钟后,伴着期盼的目光,台湾复兴航空公司的332号航班从台北松山机场腾空,也第一次沿双向直达航路前往上海。

8时47分,这两架执行两岸空运直航的首班包机在相隔3000尺的空中相遇,乳白色的烟迹汇合成两岸关系交往史上的新节点。

在东航航班离地后,上海区域管制中心与台北区域管制中心通过直通热线电话,进行历史性的首次直接对话,互致问候,建立直接交接程序。

上海区域管制中心管制运行部主任钱海生和台北区域管制中心值班主任季亮,相互表示己方的直航保障工作已准备就绪,愿密切配合,加强交流,以确保飞行安全并合作愉快。

经过约1小时40分的飞行,东方航空MU2075航班满载乘客,顺利抵达台北桃园机场;复兴航空332号航班则安全降落上海浦东机场。

当天开通的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西起浙江省东山,东接东亚经台湾至东南亚的B576主干航路,能够有效缩短台湾至大陆北部和中东部城市的空中飞行距离。

据两岸民航部门测算,经这条“截弯取直”后的新航路,北京和上海至台北的飞行距离比绕经香港,单程分别减少1100公里和1000公里左右。

15日开始启动的两岸常态客运包机,大陆方面共有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南京、成都、沈阳、深圳、武汉、昆明等21个航点;台湾方面共有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8个航点。

今后,双方每周七天共飞不超过108个往返班次,并视市场需求适时增减班次。自此,大陆和台湾的“两岸一日生活圈”终成现实。

同日11时,在漫天飞舞的礼花和彩球的掩映下,万吨巨轮“新烟台”号满载装有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化工产品、食品等的集装箱,离开天津港,驶向台湾基隆,执行穿越台湾海峡的两岸海上直航首航,航程预计48小时,比过去绕航大约节省1天时间,可节省燃油140吨。

而大约45分钟前,可装载货柜1200只的台湾长荣海运公司所属的“立敏轮”,在响彻云霄的汽笛长鸣声和喷涌而出的送行水柱中,驶出台湾高雄港,乘风破浪,不再辗转日本港口,而直接经台湾海峡前往天津,预计19日抵达。这是从台湾出发的首艘两岸海运直航船舶。

当天上午,两岸另有多家海运公司也先后发出各自的两岸海运直航船舶。今后,大陆63个港口与台湾11个港口间将构建起一条繁忙的直达“黄金海路”。

据有关部门测算,按照两岸年贸易额1000亿美元、年运输量7000万吨计算,两岸海上直航后,每年可减少运输时间11万小时,降低运费1亿多美元。

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也于当天正式启动。9时许,在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出生在台湾的81岁的郑坚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投出一封寄往台湾的家书。

新中国成立前夕,郑坚从台湾来到大陆求学,1949年两岸隔绝后,郑家离分两岸。“现在两岸终于实现直接通邮,我可以最快速地把中药寄给在台湾的妹妹了。”郑坚说。

这封具有历史意义的直邮家书搭乘华航的C17952班机,约17时45分抵达台北。这架班机共载有从北京收寄的266公斤、164件邮包。

北京市邮政公司副总经理丁前亮带领员工,也当场向台湾同行邮寄了30封新年贺卡及16个装有北京特色食品的包裹。

当天9时17分许,台湾中华邮政公司董事长吴民佑寄出第一封快捷邮件给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刘安东,这是首封从台湾寄往大陆的快捷邮件,当天下午即送达。

此前,两岸间的邮件最快也要大约三天才能到达。两岸直邮后,航空邮件将由国航、台湾华航和长荣航空执飞。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两岸“三通”的议题就此提出。

经过两岸同胞30年的苦苦等待,直接“三通”今朝终成现实。大陆主要门户网站的有关评论、留言、跟帖在直航启动短短几小时内就达数万条。“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牢牢记住”„„

海峡两岸的多名高级官员出席当日直接“三通”的相关启动仪式。两岸媒体也争相报道这一历史性的场景。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主持高雄港两岸海运直航首航仪式时表示,两岸“三通”启动象征两岸和解,不再走对立冲突的路,希望两岸能够共谋和平繁荣。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出席两岸海上直航(天津港)首航仪式时说,实现“三通”后,两岸关系将迎来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北京的台湾问题专家徐博东说,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加重威胁两岸经济的情况下,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有助于两岸共克时艰、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更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全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大陆客来台限制将进一步松绑。台当局观光部门透露,近期将修正大陆来台组团人数从十人下修为五人,自由活动时间从原本的五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一,在台时间也由十天延长为十五天,“其实已等同于自由行。”

两岸今天全面“大三通”,未来观光发展备受期待,但大陆客来台须团进团出饱 受批评,也被视为大陆客来台人数不够多关键。“陆委会副主委”傅栋成与“观光局业务组组长张”锡聪都说,过去大陆客来台自由活动时间及人数限制较多,最近可望通过两会协商放宽,“观光局”估计,在限制松绑及平日包机开放后,农历年前陆客人数可望倍增,下阶段预估每日来台可达一千人。

“观光局”表示,新制实施后,台湾旅行业者在行程包装上将更自由多元,下阶段将主打天数较短的深度旅游,可吸引更多大陆客赴台旅游。

过去大陆客来台人数因航班、航点受限,人数一直不如预期,今年七至十一月大陆客来台人数平均每日约

三、四百人。“观光局”统计,今年十月来台观光的旅客中,以大陆市场成长六成五最高,二次“江陈会”协议两岸每周对飞一百零八班平日包机,航点从五个扩充为二十一个,预估观光成长空间还会大幅提升。

“观光局长”赖瑟珍指出,来台大陆客的省份及组团设限,近期都会进一步开放。“陆客人数预估到年底可呈倍数成长,达每月两万人,平均每日七百人,并将平日一千人、周末三千人作为下阶段目标。”

海运直航的效益更可观,“陆委会”表示,平均每航次节省航行时间约十六至二十七小时,节省运输成本15%至30%。“陆委会”表示,空运直航后节省飞航时间约十三至六十四分钟,航空公司估算,燃油成本将可较现行飞航方式节省约40%至45%,总计航空公司及旅客节省之时间及成本,估计每年约达新台币三十亿元以上。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 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23日将从四川成都双流机场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专机飞往台湾,为台湾民众带去大陆同胞的殷切祝福。

2005年5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大陆同胞将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

2006年1月6日,国家林业局宣布两只赠台大熊猫遴选结果出炉。1月28日,通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一亿多人次观众投票

“团团”“圆圆”成为两只赠台大熊猫的乳名。“团团”是雄性,生日是

2004年9月1日;“圆圆”是雌性,生日是2004年8月30日。

但是,民进党在台当政期间,长期以种种理由阻挠、拖延大熊猫入台,致使“团团”和“圆圆”长期未能和台湾民众见面。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原居住在卧龙的“团团”和“圆圆”受到惊扰。6月18日,“团团”和“圆圆”被转移至雅安碧峰峡基地,得到精心呵护并很快康复。

2008年8月,台“农委会林务局”宣布,经“熊猫项目审查小组”对台湾相关动物园的实地勘查和审查会议决议,台北市立木栅动物园获准接收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

2008年12月23日,“团团”“圆圆”将入住台北市立木栅动物园。在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检疫期之后,它们有望在春节前后与台湾民众见面。

2008年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先后达成六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开创了两岸经贸关系制度化协商的新一页。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冲击,两岸贸易增长放慢,台商对大陆投资有所减缓,大陆台资企业面临的经营、转型升级的困难加大。

三、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前景

1、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民进党的反对与压力下,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也受到影响,经贸、文化等相关政策的开放程度与推进时效也大打折扣。尤其是两会签署的四项经济协议在“立法院”审议受到民进党的阻挠,未能及时通过,预示着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协议仍会受到民进党的牵制与干扰,未来两岸关系仍将在挑战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

第一,“台独”分裂势力仍极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阻碍和一系列复杂问题。

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获得重大改善,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取得不少重要成果。然而,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过程中,在岛内有一种不和谐的声音,有一种不可忽视的破坏力量,在干扰与阻挠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失去政权后的民进党,作为岛内最大的反对党,未能深刻自我反省,也没有认真检讨错误的两岸路线与政策,反而走上了一条更为激进“台独”与“反中”路线,扮演了破坏与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角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破坏力量。

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以大陆“三鹿奶粉产品事件”为借口,在岛内掀起所谓“反黑心,反中国,顾台湾”的一系列抗议活动,不仅发生了引起海峡两岸高度关注的“张铭清被推打事件”,甚至民进党还公开策划了反对与抗议陈云林的访台活动,制造了严重的警民冲突流血事件,成为2008年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中最不和谐的一幕。

民进党作为反对党,对于海峡两岸两会的协商,本来可以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可以对台湾的执政党的大陆政策依民主法制程序进行监督,而不是采取民粹的、暴力的方式进行抵抗,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如果不能务实的提出可行的两岸政策主张,不能提出符合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利益的两岸政策,而是采取非理性的抗争手段,则背离主流民意,让自己的两岸政策边缘化,永远得不到多数人民的支持,也就无法重新执政。两岸问题,既是民进党挑动支持者的敏感议题,也是困扰民进党发展的重大挑战。依目前形势观察,在短期甚至较长时期内,民进党仍然走不出以对抗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思维,仍然在坚持台湾独立的政治立场下,

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阻碍力量。

第二,国民党的积极作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马英九上任后,经过半年多的“磨合期”,马当局党政关系、行政运作渐趋顺畅,执政基础较前巩固。在两岸关系方面,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马英九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受到民众普遍肯定。但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马当局“拼经济”仍面临巨大压力。马英九上台后,筹组“财经内阁”,以“拼经济”为首任。但因党政关系、行政运作不顺畅,尤其是受国际金融风暴冲击,马当局的执政绩效不彰。

首先,岛内经济不进反退。陈水扁8年执政导致岛内经济积重难返,而2008年7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台湾经济,导致台湾出口大幅下滑,企业倒闭数量持续增加,失业率随之升高。9月底,台“主计处”公布的失业率高达4.27%,创近3年来新高,台股也从马英九上任时的9000余点“跳水”至4000点。11月中旬,“主计处”数据显示,台经济第三季度增长率为-1.02%,预估年增长率为1.87%,创2001年以来新低纪录。马英九坦承,“633政见”(即经济年增长率达到6%、失业率降为3%、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美元)可能要到第二任期届满方能实现,使之前对改善经济寄望过高的民众大为失望,马英九施政满意度因此不断下滑。TVBS民调中心11月份的民调显示,高达60%的民众不满意马

“拼经济”的表现。

其次,马当局的执政能力和风格饱受质疑。为扩大群众支持基础,马上任之初秉承“党政分离”、做“全民总统”等理念,刻意与国民党保持距离,启用多名偏绿或社会人士出任“阁员”,其“蓝绿通吃”的做法引发党内人士及支持者高度不满。马提名的“监察院副院长”沈富雄、“考试院院长”张俊彦等被党籍“立委”封杀,更是重创马英九形象。为落实“双首长制的宪政理念”,马“退居二线”也被讽刺为“二线宅男”、“缺乏政治头脑”。以“行政院长”刘兆玄为首的执政团队在处理油价、“阁员”绿卡、勘灾等问题上政策反复、混乱,则被民众批评为“眼高手低、缺乏施政能力”。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民众对马团队的失望,加上民进党的极力唱衰,导致中间选民、甚至泛蓝支持者不满情绪不断升高,马的满意度持续下降,就职

一、两个月后民意支持度从70%左右的高点大幅下跌至40%以下。尽管8月陈水扁海外洗钱案爆发后,马的满意度一度出现回升,但随着金融风暴负面效应不断显现,马的满意度难有明显改善,不满意度则持续维持在50%以上。

第三,台湾问题中的国际因素:以美国为例

众所周知,没有美国的介入,就没有所谓的台湾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博弈,主要是与美国的博弈。朝鲜战争之后,美国改变其对台战略思路,公然介入台海局势,对蒋氏父子改遗弃为利用。及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才作出了必须的战略修正,“中国必将统一,但不是现在”,是1978年美国检讨分析对台政策之后的结论,这个结论至今不仅影响着白宫和五角大楼对华政策的决策思维,同时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台湾朝野政治势力思考和阐述两岸关系政策的价值判断和政策思维。最新的例证是,马英九的“终极统一论”,民进党的务实派近年来的思考出发点和阶段性结论的获取,其实也或多或少折射出类似的思考痕迹。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因素无时不在,只能正视,无需回避。九

五、九六台海危机逐渐平复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以及13亿中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捍

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有进一步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今年开春,当陈水扁提出“废统论”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恰恰在华盛顿访问,中美双方就此危机问题进行过协商,启动预防发生危机的协调机制。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分析家认为,中美双方显然已经扮演了协合又分工的角色,一前一后分头进击,颇有默契。

国际观察家指出,目前,中美两国拥有前所未见的高度战略默契。首先,在于进入21世纪后,美中双方具有愈来愈多的共同利益,国务卿赖斯说,美中关系目前是后冷战以来最好的时期,故处理美中重大利益具高度共识;这个结论和她的前任鲍威尔是一致的。胡锦涛主席去年在美国与布什会晤时,呼吁中美两国共同维护台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这一次围绕陈水扁“废统论”诱发的危机,以及危机的管控和危机的处理过程,美国的表现并不尽人意,关键点不在于他对陈水扁没有足够的制约和管束能力,而在于美国不可能在此时完全放弃台湾,或者完全放弃继续借用和利用台湾牌牵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这就是美国留有的一手,而这样的留有一手,就给陈水扁频频要价的可乘之机。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观察台海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是美国一再坚持国统会和纲领没有被废,只是中止运作与适用;二是美国要求陈水扁亲口说出“陈七点”,再度向美重申过去的承诺,华府甚至要台北“改正记录”;三是陈水扁承诺不改变现状,不排除两岸未来发展任何形式的关系(即包含统一选项),以及遵守宪法规定的宪政程序。这些都是北京现阶段所需要看到的,对于美国在牵制陈水扁的能力评估,相信北京还需要作出更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毕竟这还只是第一次.

2、前景分析

近期:2009年,海峡两岸关系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两岸高层互动会持续进行,民间交流与交往会进一步扩大外,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将会持续接触与协商,预计下一个“陈江会”仍将是新一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头戏。在2008年两岸通航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两岸金融往来与合作问题、产业合作与对接问题、双向投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两岸能源合作问题、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合作问题等将成为主要讨论议题,预计两岸经贸合作协商将会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与突破。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仍会持续,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普遍大幅下降,会继续影响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岸贸易仍将呈现低增长或负增长,台商对大陆投资可能持续下滑。但两岸经贸互动将持续增强,经贸协商与经贸合作将会取得新发展。2009年,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互动将更为频繁,将会展开一系列的不同层级的会商与会谈,就两岸关心的金融合作、双向投资、投资保护、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农产品检疫检验标准、能源合作等展开新一轮协商。尤其是两会将举办新一轮的“陈江会谈”,有望签署新的经济合作协议。甚至不排除两会及有关部门就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以推进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发展。 两岸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开放将成为2009年两岸协商的重要议题。两岸金融领域的政策与合作严重滞后,影响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深化。预计两会将就两岸银行或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金融机构相互参股与并购、资本市场开放、金融监管、货币清算以及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等议题展开讨论,预期将会取得重要进展。大陆企业有望实现赴台投资,改变目前两岸单向投资格局。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逐渐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热点议题,台湾方面也在加快制订相关具体政策,预计2009年上半年会正式出台,两会也会就此议题展开

协商,大陆企业将会直接赴台投资,实现两岸双向直接投资。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有望获得大幅增长。2008年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效果不如预期,两岸对此进行了检讨,逐步采取了一些新的改善措施,调整旅游路线,降低旅游费用,减少相关政策限制,尤其是在直航实现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热有望逐步出现

目前,岛内的台独势力依然嚣张,民进党等绿营政党正摩拳擦掌,试图为两岸交流进程设置障碍,以期影响马英九政府的稳定执政。除此之外,美国也不愿意看到两岸过于“亲密”,不愿意看到自己在台海局势中的地位和角色受到挑战,为此极有可能采取一些离间或间接阻挠的措施。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隐忧,两会应该未雨绸缪,将这些问题都考虑在内。台湾海基会则应提醒马英九政府,在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制定一些长远计划和战略,以扭转多年来绿营“去中国

化”

给台湾新一代年轻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让更多的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和中华民族产生认同。

远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挑战。除了岛内反对党的干扰外,海峡两岸关于台湾国际空间的安排与参与问题仍将是一个主要的争议焦点,随时会影响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同时,国际金融海啸与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海峡两岸贸易与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冲击越来越大,成为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另一挑战。

大陆坚持以人为本,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一道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雄伟步伐,必然强有力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第五篇:两岸关系

习马会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迈出了两岸高层互动往来的关键性一步,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开辟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前景。此次会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今后两岸各层级的交流互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力。这也充分说明,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完全能够通过建立和加强高层沟通,增进互信,明确方向,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此次会面成果:

一是聚焦“九二共识”,巩固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领导人再次确认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它规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维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根本基石,两岸双方应坚持共同政治基础毫不动摇。

二是坚定两岸和平发展的信心,构建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和平发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当前需要不断拓宽和平发展的道路,添加和平发展动力,拓展和平发展的空间,创造更多和平红利,造福两岸同胞。

三是建构两岸新互动机制,健全完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设立两岸热线,加强沟通,避免误判,降低风险,有效管控分歧。大陆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想法和感受,将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情况下,透过两岸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大陆的国防建设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出于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需要。

四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大陆方面积极回应、照顾台湾对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期待,聚焦基层民众与青年群体的需要,愿意优先与台湾同胞分享机遇,大陆欢迎台湾参与亚投行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大共同利益蛋糕。

五是加强两岸情感纽带,实现民族复兴。两岸同属中华文化、都为炎黄子孙,都期待振兴中华民族。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民族振兴的那一刻,台湾同胞定然不能缺席。未来应扩大文化教育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弘扬抗战精神,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荣耀。

两岸领导人会面成功举行,开创两岸领导人见面的先河,必将带动台湾发展,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引领世界和平。“两岸领导人会面必将载入史册,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根本政治基础。1992年,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促成了1993年4月两会领导人“汪辜会谈”,推进了两岸协商谈判。2008年5月,两会互致函电,同意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近9年的商谈。2014年2月,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实现负责人互访会面。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两岸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加,各领域交流合作空前发展,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条件。

“九二共识”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其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清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而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针对岛内一些人竭力否定“九二共识”,并将此曲解为所谓的“国共共识”,习近平指出,“九二共识”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这一郑重表态,既厘清了“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又体现了对台湾各政党、团体一视同仁的态度。

会面中,马英九对“九二共识”历史事实也进行了回顾,明确表示,“九二共识”的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方对意涵表述的内容完全不涉及“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因为这是台湾现行规定所不允许的。

两岸领导人共同对“九二共识”的确认,进一步夯实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政治基础,有利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和台海和平稳定。

两岸关系能在7年之前走上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关键在于双方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有深化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是两岸关系之锚,锚定了才能任凭风波起,稳坐钓鱼船。反之,否认“九二共识”,反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首次两岸领导人会面中,不仅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马英九更以大篇幅回顾“九二共识”历史,发出“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的呼吁。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介绍双方闭门会谈的情况时还称,习近平重申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希望台湾各党派、团体坚持“九二共识”,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人民绝不认同。马英九则重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不是“一中一台”,不是“台湾独立”。

可以说,两岸领导人面对面重申这一共同政治基础,是双方对“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要性的再次确认,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也更具权威性,对两岸未来的稳定发展更具重要意义。

其次,共同重申和平发展道路,为两岸关系“指向”。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节点,正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两岸关系风风雨雨的66年一再证明,两岸之间要和平不要对抗、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和解不要分歧、要尊重不要敌视,“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

在习马发表的公开讲话中,习近平充分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道路让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成果丰硕,两岸同胞生活和平安宁;马英九以具体数据和实实在在的事例证明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并表达继续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意愿。在闭门会谈中,习马两人又对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道路有高度共识,并在一些具体问题有良好互动,包括加强交流对话、增进政治互信、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探讨推动解决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各种难题,同时管控好矛盾和分歧,设立两岸热线等,并一致表达相互尊重两岸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意向。

总之,两岸领导人在两岸关系处于重要节点时刻所举行的这次关键性对话,为两岸关系指明了方向。广大台湾同胞认为,“习马会”让他们吃了“定心丸”,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更有信心。

再次,共同重申加强交流合作,让和平发展“接地”。

任何政策选择都必须“以民为本”“以人民利益为依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密不可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也是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因此,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实现两岸互利双赢,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干扰。

在此次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会面中,习近平强调,他与马英九两人坐在一起,就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马英九也表示,要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并希望目前两岸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马还强调,此次会面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此外,双方在闭门会谈时也谈及攸关台湾前途与台胞切身利益的亚投行与“一带一路”等问题,并形成积极共识。

因此,两岸领导人重申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为两岸同胞共谋福祉,让这次历史性会面更“接地气”,更受民众拥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就更具民意基础,更有可持续性。

其四,强调同谋民族伟大复兴,让和平发展“通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以来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夙愿。振兴中华需要两岸同胞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同心协力,团结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此次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时,习近平强调,海峡两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选择;希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马英九也提议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并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

两岸领导人的讲话,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共同目标,即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共求振兴中华,同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让这次会面的意义得到升华,即“习马会”不是为了一己一党一方之利,而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远大理想。民族理想高于天。

总之,这次“习马会”所取得的成果,完全可用“定锚”“指向”“接地”“通天”八个字来形容。有了这八个字,就可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当然,“习马会”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更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能共同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张志军专门就此次重要会面接受记者采访,介绍相关情况。他表示,即将举行的两岸领导人会面将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有利于两岸双方增进互信,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张志军表示,实现两岸领导人会面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的态度始终是积极开放的。过去7年多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并增进互信,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丰硕成果。两会协商签署了23项协议,解决了关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给两岸同胞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好处。两岸各领域交流蓬勃发展,密切了两岸同胞感情。两岸协商处理有关涉外事务,减少了内耗。受这些成果鼓舞,两岸许多同胞和海外侨胞呼吁两岸领导人举行会面,共商推动两岸关系更大发展之计。

张志军介绍,国台办和台湾方面陆委会在2014年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后,一直就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持沟通,努力促进两岸各领域各层次人员的交流互动,期间曾提到两岸领导人会面问题。前不久,我和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时,再次谈到这个话题,就此进行了初步沟通。双方都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此后,双方经过密切协商,就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一致。

张志军表示,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岸双方共同迈出这一步非常不容易。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从激烈军事冲突,到长期尖锐政治对峙,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才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两岸同胞开始交流往来。本世纪的前几年,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两岸关系一度濒临危机。在两岸关系紧张动荡的时候,是很难想象两岸领导人能够面对面坐在一起的。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实现,来自于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

张志军强调,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见面时互称“先生”,是经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安排在新加坡举行。

张志军介绍,两岸领导人此次会面,将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探讨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等重大问题,以维护和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会面结束后,两岸领导人还将共进晚餐。

张志军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再度处于重要节点,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两岸同胞期望台海保持和平稳定,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并结出更多惠民硕果。两岸领导人在这个时候举行会面,是两岸双方顺应两岸同胞心愿和时代潮流共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将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

张志军说,1993年4月,在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1992年达成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基础上,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建立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进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2014年2月,国台办和陆委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开辟了新的两岸沟通管道,妥善处理和解决了两岸交往中的许多问题。

张志军强调指出,两岸领导人实现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开辟两岸关系发展新空间。这将有利于两岸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管控矛盾分歧,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也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相信一定会得到两岸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上一篇:会议创新方案范文下一篇:河童之夏影评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