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与教育技术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动,内容更加翔实,内涵愈加丰富。新课标梳理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大概念,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凸显“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专业路径。作为指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吃透和利用好新课程标准是顺利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作为未来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来源,师范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备受瞩目。本研究首先构建了一个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结构的“杠铃”模型,该模型从能力构成领域、工作范围领域、教学活动过程领域三个层面全面而系统的描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的结构。然后,根据“杠铃”结构模型设计和编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专家审议的方式对初始指标进一步完善,并运用熵值法求取各级指标权重。最后,设计调查问卷,以河北省内4所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为样本,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调查研究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的真实发展水平,得到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还需要提升的结论,并从宏观社会政策层面、中观师范院校层面、微观师范生自身层面给出了提升教育技术师范生师范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建议。本研究共包括七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绪论部分作为整个论文的前言对本研究作了简要概述,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这一部分阐述了该研究所依据的理论指导,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胜任力模型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并阐明了以上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意义。同时,界定了本研究中“教育技术师范生”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的概念。第三部分:“杠铃”模型的研究与构建。这一部分主要根据对教师访谈结果和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在借鉴其他学者关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了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第四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杠铃”模型为依据,编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审议的方式完善初始指标,并通过向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发放咨询问卷得到教师对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意见,采用熵值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第五部分:实证研究。选取河北省内4所师范院校参加过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师范生为调查样本,通过向师范生发放自评问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教育技术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结论。第六部分:提升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的建议。针对教育技术师范生信息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从宏观的社会政策层面、中观的师范院校层面、微观的师范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教育技术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的建议。第七部分:研究总结。进一步归纳了本研究的结论,并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和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和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现状;提升建议

学科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标对师范生提出新要求

1.1.2 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2.4 研究思路

1.3 研究价值

1.3.1 理论价值

1.3.2 实际价值

1.4 文献综述

1.4.1 教学能力的结构相关研究

1.4.2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相关研究

1.4.3 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研究综述

1.4.4 文献简评

2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1.2 胜任力模型理论

2.1.3 建构主义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教育技术师范生

2.2.2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

3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

3.1 模型构建的前期调研

3.1.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编码系统

3.1.2 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理解

3.1.3 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的需求

3.1.4 调查结论析出

3.2 “杠铃”模型的提出

3.3 “杠铃”模型的分析说明

4 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4.1 指标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4.2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4.3 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4.3.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一级指标框架

4.3.2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指标的分析

4.4 基于专家审议的评价指标的验证

4.4.1 调查方法与目的

4.4.2 调查样本分布

4.4.3 各观测指标的详细统计结果

4.4.4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果析出

4.5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4.5.1 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步骤

4.5.2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求解

4.5.3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分析

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实证研究

5.1 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5.2 调查对象的选取

5.3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5.4 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分析

5.4.1 问卷的信度分析

5.4.2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5.5 基于模糊评价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5.5.1 模糊综合评价法简述

5.5.2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5.5.3 师范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实证评价结果分析

6 提升教育技术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的建议

6.1 社会政策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支持与保障

6.2 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支持与保障

6.2.1 转变师范院校与教师教育的观念

6.2.2 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习体系

6.2.3 建立师范生“双导师”制

6.2.4 加强激励措施

6.3 师范生应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6.3.1 积极关注新课改,把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6.3.2 构建“学习型团体”,促进能力提升

6.3.3 重视教学研究和反思能力的提升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传统医药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国建筑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