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外胡水库和金坑岭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浦江县外胡和金坑岭两座水库自投入运行以来,很好地发挥了以耕地灌溉、饮用水供给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功效,但近年来,由于水库生活排污以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等多方位因素的影响使水体受到了污染,藻华现象时有发生,已经对浦江县农村饮水安全乃至城市供水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村民中埋下了不安全的隐患。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关于“巩固提升农村的饮用水安全”的精神,保证浦江县农村供水安全,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本文对这两座水库展开水质现状监测分析,并实地调查分析水库外源污染源和内源污染源,研究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和整改措施,以降低污染源对两座水库水质的影响,也为当地政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对外胡和金坑岭水库水质现状进行检测分析得出,除总氮和总磷以外,两个水库的其它各项水质指标均较好,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准。分别采用单项指标法、加权综合评分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两个水库进行富营养化程度评价,三种方法评价结果均表明两个水库均属中-富营养类型;对比国内部分水库发生水华现象时富营养化指标监测值,外胡和金坑岭水库的水质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富营养化控制标准,因此外胡和金坑岭水库也存在着蓝藻大量爆发的潜在危机。二、对外胡和金坑岭水库外源污染源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两个水库氮的来源主要为点源污染中的生活垃圾以及面源污染中的化肥,磷的来源主要为点源污染中的畜禽养殖以及面源污染中的化肥。在外源污染源中,农田过量施用化肥,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以及畜禽养殖废物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库是外胡和金坑岭水库主要的外源污染因素,必须在这几方面进行综合防治。三、对外胡和金坑岭水库内源污染源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两个水库的底泥中氮、磷含量较高,而底泥淤泥量在水库总库容中占比较大,所以底泥是水库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对外胡和金坑岭水库进行清淤,既能增加水库的蓄水能力,又可以改善水库水质,从而彻底解决困扰水库底泥内源二次污染的问题。四、对外胡和金坑岭两个水库水质治理的最佳方案是采取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应结合水库当地环境进行综合考虑,结合社会经济因素选出最佳的治理技术工艺,建立健康的水库生态系统,同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外胡和金坑岭水库水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外源污染源;内源污染源;综合防治

学科专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水库概况

1.2.1 外胡水库概况

1.2.2 金坑岭水库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水质现状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2.1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水质监测布点方案

2.1.1 水库采样断面布设

2.1.2 水样监测点的具体布置

2.1.3 采样时间及检测项目

2.2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水质现状分析

2.2.1 水温和pH值

2.2.2 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2.3 总氮和总磷

2.2.4 各类重金属指标

2.2.5 其它指标

2.3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2.3.1 单项指标法

2.3.2 加权综合评分法

2.3.3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2.4 小结与讨论

3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污染源外源分析与研究

3.1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点源污染分析

3.1.1 生活污染

3.1.2 畜禽养殖污染

3.2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面源污染分析

3.2.1 农业生产污染

3.2.2 水土流失

3.2.3 大气沉降

3.3 小结与讨论

4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污染源内源分析与研究

4.1 外胡水库及金坑岭水库底泥环境质量现状

4.1.1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底泥监测布点方案

4.1.2 底泥检测结果与分析

4.2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底泥淤积量核算分析

4.2.1 水土流失测算法

4.2.2 流域土壤侵蚀计算模型法

4.2.3 网格测算法

4.3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清淤的必要性

4.4 小结与讨论

5 外胡和金坑岭水库水质富营养化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5.1 削减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措施

5.1.1 农村生活污水的防治

5.1.2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

5.1.3 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防治

5.1.4 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

5.1.5 水土流失的污染防治

5.1.6 其它污染源的防治

5.2 控制内源性营养物质释放措施

5.3 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综合防治

5.3.1 微生物与生物膜法修复技术

5.3.2 生态床与浮岛技术

5.3.3 生物操纵技术

5.3.4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5.4 小结与讨论

6 结语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上一篇:政府绩效审计发展论文提纲下一篇:金融支持下的农村经济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