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囚绿记教师版

2022-08-07

第一篇:导学案囚绿记教师版

《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 给下列生字注音。

陆蠡(lǐ)嵌(qiàn)着 孔隙(xì)瞥(piē)见 涸(hé)辙 移徙(xǐ) 纤(xiān)细

揠(yà)苗助长

淅沥(xī lì) 婆娑(suō)葱茏(lóng)

猗(yī)郁

蕈菌(xùn jùn)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⑵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⑶婆娑:盘旋(多指舞蹈)⑷葱茏:(草木)青翠茂盛。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3、同义词辨析 固执 顽固

两个词都可做形容词,都有坚持、不肯改变的意思。主要区别:“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语、行为等,可以做动词用,如:固执己见。“顽固”为贬义词,程度比“固执”深:①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如:顽固守旧,顽固不化。②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如:顽固分子。③不易制伏或改变,如:这种病很顽固,要根治不容易。“顽固”没有动词用法。 本课例句:“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二、整体感知

1、释题《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答:“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2、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在下面的括号中各填入一个动词,构成全文完整的结构示意图。

(1-4)寻绿(5-7)观绿(8-12)囚绿(13) 释绿

(14)怀绿

3、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②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③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三、重点分析和解读

1、默读第一部分——寻绿 (1)“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一句话自成一段,有什么作用?(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2)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炎热的特点)

(3)“我怀着满足而喜悦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的理由”有什么作用?(留下悬念,自然的引起下文。)(4)提问: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

- 1

4、第四部分——放绿 (1)、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意味着什么? (“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2)“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5、第五部分——怀绿

(14)“怀绿”,意味着什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板书 怀绿——惦念牵挂)

四、合作探究

1、文章自始自终紧扣一个“绿”字,从寻绿到怀绿,这个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答: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对绿色生命的热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2、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释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答: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导出板书 顽强抗争)

3、作者笔下的绿枝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答: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 “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4、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答:文章写出了绿枝条日见憔损的过程:“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写的非常细致逼真。

- 3

第二篇: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1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1

一、篇章结构

全文十四段,开头一段引出回忆,最后一段结束回忆,照应开头,并抒发对“圆窗和绿友”的怀念。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2~7段):写爱绿。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2~4段):写选择了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

首先写房间的“潮湿”“炎热”,突出选择这个房间的原因是因为可以看到窗外的绿色。这里是侧面写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迷恋和喜爱。第4段直接道明“我”选择这个房间的原因,并且用小伙计的对“我”这样的选择不理解而感到“惊奇”,衬托“我”的选择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第二层(第5~7段):写享受房间的绿色。

第五段直接写“我”对绿的赞美和热爱。首先是一个直接抒情的层次:“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抒发了对绿的强烈的热爱。接下去又通过“移徙”“望着这小圆洞”等一系列动作和心理感受的叙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对绿的热爱。

第二部分(第8~13段):写囚绿。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8段):写囚住绿色。 第二层(第9~11段):写绿色的变化。

一开始它们给“我”带来喜悦,引起我美好的回忆,不久“我”发现它们总是固执地朝着窗外长去,后来“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第三层(第12~13段):写“我”释放了绿色。释放的原因不是“我”的主观意愿,而是外在的时代原因,但释放时“诚意的祝福”,告诉我们作者对绿色的爱虽然失去“自私”,但却又爱得深挚。——当然作者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又不仅仅是这些。

二、内容大意

《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散文里,作者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回忆自己怎样和它们邂逅相遇,它们的绿色怎样使渴求生命、希望、慰安和快乐的自己感到无比喜悦,怎样一往情深地眷恋着它们,竟至把它们从破碎的窗口牵进屋里来,而它们却总是朝着窗外的阳光,由于幽囚在暗黑的屋子里而日渐瘦黄;又怎样在被迫离别的时候,把它们“珍重地”放回窗外原来的位置上去„„回忆之后,作者真挚而热烈地赞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祝福它们“繁茂苍绿”,期待“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文章怅惘、缠绵而又深沉的情致中,蕴蓄着某种耐人寻味的意思。

在《囚绿记》中,作者借助对绿色植物常春藤的赞美,表露了自己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追求光明的圣洁灵魂。作者以“常春藤”为“绿友”,朝夕相处,息息相关,被“囚”的“绿友”,失去了阳光,“好像病了的孩子”,然而“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作者“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之际,作者写“绿”、赞“绿”,显然不是迷恋景色,而是借助绿色的生命,展示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绿色”,既是作者的本色,也是他的散文创作的基本色调。

三、难句理解

要理解文章中一些含蓄隽永、内蕴丰富的句子,就要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要紧扣下文进行分析。

1.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思路提示: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2.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思路提示: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己的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当然,这里的绿是一种象征或双关。

3.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思路提示: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喜悦。

四、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即小见大,是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家旅居古都北平,选下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而联想起那被“幽囚”的常春藤吧。因此,他写下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记述当中。

2.运用了象征手法。文章中写出了绿的特点是蓬勃,向阳、固执。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己见;因为绿使处在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而更深一层的思想,即借助绿色的生命,展示自己向往光明、自由,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精神。

五、语言特色

文章语言优美、清丽,节奏舒缓,忧郁的色彩同表达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陆蠡在《囚绿记》序里说:“我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确实,他作品中的进步的爱国爱民思想,是通过独特的美学处理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读他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作家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而且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种美学效果,与作品把对事物的朴实而简约的叙写和深挚的哲理融为一体,与作家让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从而构成一种深远而浓郁的意境,均不无关系。《囚绿记》的叙述是自然朴实的,描写是简约质朴的,情感也是诚挚而朴素的。作品朴实清新的字句中含有作家的情感血泪,淳厚淡远而又瑰丽的文笔里渗有和谐真醇的诗意。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为祖国和人民的光明、幸福和自由而呐喊的崇高形象和圣洁灵魂,在作家的娓娓叙写中领悟了深长的意味和浓郁的情思。而这些,正是作者散文作品艺术魅力之所在。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第三篇:囚绿记

囚绿记 陆蠡

灵宝市第四初级中学语文组制作 寇晓华

学校审验人:

张瑞瑜

建明秀

预习提示:

1、 搜集有关“绿”的诗句,准备课堂展示。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陆蠡

嵌着

急不暇择

婆娑

囚系

纤细

瞥见

抑郁

移徙

涸澈

3、 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处的环境,从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5、 用 圈点批注的方式标出关键词语、重要句、佳妙句、重要语段。参照《绿》一文“读书动笔示例”,在草稿上写批注的文字。

6、 在自己有疑难的地方做标记。 学习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

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学习重难点:

教学目标

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预习检测

1、 把自己认为需要掌握的生字出示到黑板上。

2、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学习提示: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标记。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交流明确

(1)、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2).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3、品味语言

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 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五、方法总结、畅谈收获

1、 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2、 各组选一代表发言。

3、 教师小结: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

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六、课下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选择生活中你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写一段200字左右短文。

七、板书

《囚绿记》

线索:恋绿择居 ——

囚绿赏玩 ——

释绿祝福—— 思绿情怀

象征: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练习题:

一、写出古诗文中,带“绿”字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一山郭酒旗风。 ——杜牧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二、 词语积累:

瞥见 了截爽直 涸辙 急不暇择 揠苗助长 淅沥 婆娑 简陋 烽烟四逼

三、课文暸望:

《囚绿记》的行文线索是恋绿——囚绿——释绿——念绿,其中囚绿是重点,也是惊人之笔。作者由于恋绿,将长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来“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来比喻葱茏的爱和辛福。”他还发现这“绿友”,“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作者借对绿色常春藤的赞美,展示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与光明、坚贞不屈的精神。

四、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绿》、《囚绿记》比较阅读

(甲)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 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

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乙)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

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

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

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两选文作者对“绿”的感情都是 ,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作适当的批注。

2、两选文对“绿”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都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各选一例并简析。

3、对“绿”的感情是一致的,但二者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它们分别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应怎样做?为什么?

4、仿写句子“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若能 答案:

1、喜爱 我舍不得你;我怎么舍得你呢?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批注略。

2、比喻,示例: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把绿比喻成小姑娘,赋予绿以生命。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写出了绿的可怜。

3、甲文是爱绿而保护绿;乙文是因为爱绿而损害绿。

第四篇:囚绿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味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学习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法学习本文主题,圈点批注法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学习绿色所象征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绿,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濒临绝境的希望。它是多么使人迷醉,让人向往!中国现代散文家陆蠡,他对“绿”情有独钟,痴心的想把“绿”囚禁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优美散文《囚绿记》,感受作者的囚绿情结。

二、作者介绍: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作者情况

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他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即《海星》《竹刀》和《囚绿记》。1942年4月被捕。在监狱里,面对刑审,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即惨遭杀害,年仅34岁。陆蠡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均极短暂,作品也不丰盛,但他卓异的人格和独特的文格都将魅力长存。

三、检查预习情况: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给《囚绿记》的生字注音

嵌(qiàn)瞥见(piē)了(liǎo)截爽直涸辙(hé zhé)移徙(xǐ)揠苗助长(yà)婆娑(suō)猗(yī)郁蕈菌(xùnjùn)

四、研读课文

从字词的掌握情况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下面我们来研读课文。

当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里马上产生一个疑问。我们在第一模块学过“优美的汉字”,知道“囚”是会意字,本意是把一人关起来,它使用的对象一般是人,但作者在这却给文章起名为《囚绿记》是不是有些欠妥,动宾搭配不当?还有疑问就是:他为什么囚绿?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想法?(找同学们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用反复诵读法来学习这篇文章,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各种疑惑。

一读:快速浏览课文,通过解决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1、文章题目是“囚绿”,那文章哪几自然段是写囚绿呢?

2、作者在囚绿之前、之后又各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类似“囚绿”这样动宾结构的二字词语概括文章其他部分内容,理清全篇思路。

3、通过浏览课文,同学们体会到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绿怀有怎样的情感?(感情基调)

(1——4段):“遇绿”;

(5——7段):“赏绿”;

(8——12段):“囚绿”;对绿的喜爱之情。

(13自然段):“放绿”;

(14自然段):“念绿”。

二读,找出“绿”的特点,体味作者对绿的感情变化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通过回答下面问题体味文章感情变化。

1、绿有什么特点使作者对它如此喜欢?

生命、希望

美、青春

绿色

爱、幸福

渴望光明自由

倔强固执、坚贞不屈

永不屈服

2、这种喜爱之情,文章通篇如湖水般平静还是有层次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文章每一部分是如何体现这种情感变化的?喜爱之情逐层加深,不断变化的。

第一部分,因绿而毫无犹豫地选择了一个矮小潮湿的房间。

第二部分,从作者“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天天望着窗口常绿藤的生长„„·(细节描写)作者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时刻关注常春藤每一个细微变化看出作者对绿的喜爱。

第三部分,作者对绿已经爱的着魔,于是产生自私的念头,想把它独自占有,于是因爱而囚绿。

第四部分,放绿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体现喜爱之情。

第五部分,一年后仍对其念念不忘体现喜爱之情。

教师小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好,文章感情把握很到位,我们把同学们的发言梳理下做个小结:

文章表现的对常绿藤的喜爱之情,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遇绿、赏绿、囚绿、放绿、念绿,作者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对绿的爱。文章最后,一年后还在怀念并“期盼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我与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经历。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步步地把喜爱绿色生命的浪潮向前推进。

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那就是作者对这绿常春藤的称呼的变化:绿影——绿色——绿友。这称呼的变化也充分体现出作者对绿的感情在不断加深。到“绿友”,作者已经把这常春藤枝条赋予灵性,把它人格化,当做自己的挚友,可见作者对它的爱之深。这也回答了我们刚上课时的疑问——为什么题目叫《囚绿记》。看来课文题目不但没有问题,而且很有新意——起的很别致,吸引读者阅读下文。这种写法值得大家写作文时借鉴。

主题探究一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那株常春藤,你接受作者“囚绿”这种表达爱的方式吗?你对爱有什么新认识?请同学们用小练习“爱不是„„而是„„;不是„„而是„„”或“爱不是„„不是„„;而是„„而是„„”来挖掘文章主题,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

如:爱不是占用,而是付出;不是伤害,而是疼爱。

我们用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一句话做总结“爱,不要成为囚”(大屏幕内容)

主题探究二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仅为了表达对绿的喜爱,有没有更深层的涵义?文章还有哪部分值得我们品读、挖掘,我们却没注意呢?请找到这些地方,深层挖掘文章主旨。(提示:我们再结合绿的生命特征以及作者创作背景来挖掘文章主旨。)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写作的特殊背景,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本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从历史课上我们知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更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开始。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共同的心声。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陆蠡作者看到祖国命运想到一年前被自己囚禁的常绿藤,不免感慨万千,写下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大屏幕)

小结:文章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安宁。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通过写绿枝条抒发爱绿的情感,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它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象征)。而作者最后的念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暗示)。我们从中也窥见作者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一文也起到了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三读,品味语言

本篇文章语言纯朴、清新,并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非常优美。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划出自己喜欢的或能打动你的词、句,细细咀嚼、体会。具体语句如下:

1、排比:“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通过排比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2、比喻:“我怀念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运用比喻,抒发了作者对绿的渴望和喜爱。

3、反复:“我开始了解„„我开始了解„„”“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4、拟人如:“有一天„„会和我面生吗?”“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等等

这句话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这句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也表达了作者对胜利地无限期望。运用问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5、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比喻的修辞方法,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珍重”一词,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优美生动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作业: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是我们同学在作文时都比较欠缺的,我们要加以借鉴。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看大屏幕: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仿写“我要借„„来比喻„„,我要借„„来比喻„„”或“我开始了解„„,我开始了解„„”

剩下时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一段或你最喜欢一段。读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重音,细细品味语言,体味作者表达的感情。

第五篇:《囚绿记》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以“作者_____绿,因为它__________。”的形式,概括文中绿的形象特点。

2、能够抓住文中直接抒情语句简要分析“囚绿”和“释绿”的原因。

3、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背景资料理解文章的主旨(即绿的象征含义以及作者借绿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

2、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

教师查找作者及时代背景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出示同济中学的校标,请同学们讲解其中的含义。

注:教师适当引导,选择绿色的用意。

教师总结:绿色是自然之色,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绿的踪影。看到一株小草,我们就会想到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旺盛生命力;看到一束橄榄枝,我们就会想到它象征着和平与安宁;望见一棵青松,我们又会想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韧与挺拔。今天我们也来欣赏一种绿,是现代散文家陆蠡在烽烟四起,民族危亡的时刻写下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二、 检测预习

1、请学生根据预习,回答:题目中的“囚绿”具体指什么内容?

参考:作者把一株常春藤从破损的圆窗外迁进来,把他囚禁在自己的房间内。

2、那这株常春藤被囚禁前和被囚禁后又与作者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请请快速浏览课文,并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动词。 __绿—__绿—囚绿—__绿—__绿

参考:遇绿—赞绿(爱绿、赏绿)—囚绿—释绿(放绿)—怀绿(念绿、恋绿) 教师过渡语:原来作者和这株常春藤之间发生了如此曲折的故事,那我们倒要来认识一下这株常春藤,看看它是怎样的一种绿?作者又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三、解析课文

(一)、捕捉“绿”之美

1、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种绿呢?又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情感?请阅读课文,圈划文中具体语句,然后补写下面的句子。(出示幻灯片) 句子:

作者_____绿,因为它__________。

2、教师出示范例:

作者欣赏绿,因为它是自然的颜色。

参考示例: 作者了解绿,因为它是自然无声的语言。 作者了解绿,因为它是无声的歌唱。 作者赞美绿,因为它是葱茏的爱与幸福。 作者赞美绿,因为它是猗郁的年华。 作者赞美绿,因为它是爱和幸福。

作者喜爱绿,因为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作者喜爱绿,因为它是青苍的颜色。 作者喜爱绿,因为它是沙漠里的绿洲。

作者钦佩绿,因为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作者欣赏绿,因为它有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二)、寻觅“绿”之情

教师过渡语:

1、师:听了大家的回答,我们发现文中的绿原来这么美,有着丰富的含义,那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要求:请仔细阅读文章8至13节,并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原因。 分析参考:

“囚绿”的原因一:作者喜欢绿,因为爱绿心切,所以“囚绿”。他把绿看作是生命、希望和快乐的象征。具体语句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等。 “囚绿”的原因二:“绿”可以消除作者的孤独与陌生。具体语句有“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囚绿”的原因三:出于一种“私念”。具体语句有“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我要借这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2、师:“囚绿”后,作者为什么又“释绿”? 要求: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其原因。 分析参考:

“放绿”原因之一:绿被囚禁之后,它的尖端总朝着原来的方向,固执,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动。具体语句有“„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放绿”原因之二:“卢沟桥”事件发生,时局动荡被迫南归。具体语句有“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愿它繁茂苍绿”。 师:所以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敬重之爱”。

(三)、触摸“绿”之魂

1、师:人居斗室为“囚”,木处方院为“困” ,能不能把本文的题目《囚绿记》改成《困绿记》?(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提供的资料讨论后回答)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回答。

2、作者相关资料简介 注:由教师介绍

资料一: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陆蠡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日本兵抓捕,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仅34岁。 资料二:《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当时中国大地烽烟四起,正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学创作的作者由此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春藤,于是满怀深情的写下了《囚绿记》。 分析参考:

不能换。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找到“囚人”“绿友”来证明。

3、师:那绿被作者拟成什么人,又想借它表达什么? 分析参考:

“绿” 象征着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

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所以作者借这一株被囚的常春藤,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和对困境中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扬,更寄托了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教师总结全文并板书:

巴金曾用这样的话来评价陆蠡: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在和崇高的灵魂在接触”。的确,今天我们透过这一株常春藤让我们看到了他无限的爱国情思,触摸到了他那崇高的灵魂和那颗黄金般的心灵!让我们用真挚的掌声感谢作家陆蠡,感谢他为我们唱出了一曲绿生命之歌,感谢他为我们谱写了一首爱的灵魂诗篇!

(六)情感体验:

教师过渡语:离开北平,作者依然怀念着他的“绿友”,希望有一天能和它重见。但作者惨遭日军杀害,最终无法相见。假如作者在被囚的狱中又怀念起这位“绿友”,他会说些什么呢?

请揣摩作者当时的情感,以作者的口吻这位绿友说一句话。

上一篇:端午节去哪旅游最好下一篇:大外科护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