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课

2022-10-12

第一篇: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1)

小学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五单元《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之《扇形统计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材处理,几个方面对我的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教材中《数据处理》安排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各册教材中。在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中,学生将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在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在第二学段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图的优劣,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考虑到扇形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2)在决策与形成猜想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条形统计图和百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扇形统计图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这些图形。

四、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对各种统计图的优劣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点。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我在本节课中,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

3、 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中,我从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布置作业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如创设情境时利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课间活动导入新课,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4、运用探究法。探究的方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探究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5、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教学手段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多媒体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教学手段,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显示其巨大的优势。

就拿《扇形统计图》这课来说,利用多媒体,能清晰明了的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呈现在屏幕上,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快速的准确的找出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激发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力度,可谓“一举三得”。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创设情境

我以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是学生感觉到数学与日程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接着用多媒体展示生活资料,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新旧知识对比,探究学习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出示绘制好的扇形统计图资料,引导学生读图交流,并

1 归纳概括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练习提高

学生在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出示了4道填空题,第一题复习了截止到目前学生学过的三种统计图,第

二、

三、四题分别强调了三个统计图不同的特点,使学生明确了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了三种统计图不同的用途。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一个扇形统计图,带领学生分析题意并依次解决问题。强化了学生利用扇形统计图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同桌互问互答得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中的收支情况,力争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体会数学带给我们的人文性。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绘制扇形统计图这个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也为今后的教学做了铺垫。

七、板书设计

八、教材处理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利用课本两道例题,再延伸两道课外习题作为练习,课本习题留给学生作为课后练习。

以上是我对《扇形统计图》一课所作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3. 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通过测量、绘图、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二、激趣导入

1、脑筋急转弯

一只蜗牛10秒钟从北京爬到了上海,你知道为什么吗?

2、引入新课

(显示地图)我们把960万平方千米的祖国展示在了我们的大屏幕上了,这是把实际物体缩小若干倍画到图纸上。

(显示零件图)像这样的小零件,为了研究方便,常常是把它扩大若干倍后再画到图纸上的。

这些都是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

三、探究新知

1、画一画

请根据信息画图(同桌之间交流讨论画图后全班交流)

2、引导探索

他们画得合理吗?笑笑的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表示100米”

3、自学认一认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4、认识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1:10000所表示的意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00厘米(10000厘米=100米)”

练习理解数值比例尺(课件出示填空题) 强调:(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5、计算图上距离

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m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引导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6、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不仅可以写成数值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一幅图的比例尺。你能说说图中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出示21页台湾岛地图)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判断

五、课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课后作业:

确定比例尺,把自己家里的平面图画下来。 板书设计:

1 1:10000=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0000

第三篇: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课程纲要分享课

【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目标】

1、在情境问题的解决中,产生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和欲望,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交流分享《课程纲要》,帮助学生理清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目标,进行良好的数学思考,学会对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3、引导学生对以往学习进行反思,明确本学期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过程】

一、 谈话交流,感受教材内容。

通过你的提前预习,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二、 内容分类,明确学习目标。

1、按知识领域将全册内容进行分类。 数与代数:比例、正比例与反比例。 图形与几何:圆柱与圆锥、圆形的运动。

综合与实践: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可爱的小猫)

总复习

2、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选择一个单元,了解主要内容,讨论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做好记录。

(2)小组汇报

(3)教师及时评价,并分领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重难点。

三、自我反思,评价激励。

1、结合自己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反思不足,总结经验。

2、同学交流,取长补短。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评价方案。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自评:

(1)每日学生分小组记录每天课堂发言、作业、课堂表现等多方面。

(2)在每日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每周总结,发现自己的进步,弥补自己的不足,明确下周的努力方向。

家长评价:

(3)每周家长结合孩子在家学习方面、习惯方面的表现,进行简单的总结,共同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

(4)教师根据每个月的情况评出“数学之星”。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与应用(阶段评价):

(1)每单元教学内容完成后及时进行知识检测与补缺;期中、期末进行综合知识检测。 (2)重视对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布置和完成情况(每月一个)。 (3)根据单元检测情况和实践活动完成情况每次评出“数学之星”。

三、期末根据“数学之星”的数量多少兑换“爱学习”“会生活”“乐创造”印章。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纲要》分享,你有什么收获,对你本学期的学习有哪些帮助呢?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圆的认识》,下面我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圆心、半径、直径

第五篇: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章节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一) 第2课时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二) 第3课时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三) 第4课时 练习二

二、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一)

教学内容:课本P21页。

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 16×(15÷3) 18÷2×10 13×2×5 72÷(9÷3) 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 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 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 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 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教学目标: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学生独立计算) ⑤ 全班交流

A 12×1/3=4(人 ) 4×3/4=3(人) B 12×1/3×3/4=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四、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课外作业

同学们做几张分数、整数卡片,和一些加减乘除符号。同学们之间互相玩卡片做计算。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成交量”的问题,呈现不同解题策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一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学会解决方法。

2、通过画图正确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尤其是帮助理解“1+1/5”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画图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教学重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体会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春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第十界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为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用画图理解题意

师:大家看这个数学信息(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增加了1/5,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增加了1/5,就是增加了第一天的1/5,把第一天看作单位1或者把第一天的成交量平均分成5份,增加的部分相当于这其中的一份)

师:同学们理解了吗?同学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随着老师的描述来想一想:第一天的成交量是50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增加了第一天的1/5应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你的头脑里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画图的方法把这些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完整的表示出来。现在开始。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请大家看这几位同学画的。(实物展示)这是哪位同学画的?你来说一说画这图是什么意思?(生说)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画图想出了很多方法,老师也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的(课件展示)我是先画一条线段来表示第一天的成交量50辆,再画第二天和第一天同样多的部分,我们看比第一天增加了1/5,就把第一天平均分成5份,增加部分就相当于其中的这一份。最后求的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

2、列式解答

师:大家理解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做完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1)生独立列出算式(2)小组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

生1:先求第二天增加多少辆,然后再求第二天一共成交了多少辆?即50×1/5=10(辆),10+50=60(辆)

还可以列综合算式:50+50×1/5=60(辆)

生2:先求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倍(先求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即1+1/5=6/5,然后求第二天成交了多少辆?(用第一天的成交量乘第二天是第一天的6/5倍)即50×6/5=60(辆)

师:这位同学你能结合这个线段图来解释一下1+1/5求的是什么?(生说)

师:同样多的部分是第一天的1倍,增加的部分是第一天的,合起来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就是,这种做法也就是求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师板书)

综合算式是:50×(1+1/5) =60(辆)

师:还有别的做法吗?(从图中看出第一天中5份对应着50辆车,第二天有6份,因此先求出1份数,然后求出第二天的数量,即50÷5×(5+1)=60(辆))

3、体会运算定律在分数中的应用

师: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第一天的成交量为单位1,都是求第二天的成交量。不同点:两种算法不同

师:这两个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这两种不同的算法答案是一样的,而且他们是有联系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

师生总结:整数乘法运算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三、练习:拓展应用:

两天的门票收入一共是多少?

小记者花喜鹊报道:本次举办的车展会取得了很大成功,前往参观的动物络绎不绝,成交量也创新高。据了解,车展会第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达960元,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1/6。

大家对本次车展会好评如潮,我们期待下届会更好!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27页

教学目标: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3月22日)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都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小刚家的用水情况。

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数量分析,探究新知。

师: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的用水量吗?

(出示例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估一估

师:我们先来估一估,哪个月份用水少?哪个月份用水多?(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根据)

2、画一画(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估计了一下八月份的用水量,到底估计的是否正确呢?分析之后才能判断。引导学生思考:“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用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2)全班交流。

请画线段图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作图步骤。

师:你对他的分析有什么建议或者补充吗?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先画八月份的用水量?明确是九月份和八月份在比较,把八月份的用水量看做单位“1”,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即把八月份的用水量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的水。

引导学生注意:九月份比八月份少的那段要用虚线表示,在线段图中标出已知数量,用“?”标出要求的数量。

3、写一写(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多媒体展示)

师:线段图形象清晰的表现出了题意,从线段图中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师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换彼此的做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等量关系。 汇报交流:

八月份的用水量×(1-1/7)=九月份的用水量 八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吨数=九月份的用水量

4、算一算(利用等量关系计算)

让学生尝试着选择上面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找两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1-1/7)x=12 6/7x=12 x=14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方法二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 X-1/7x)=12 6/7x=12 x=14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请学生说算理,1-1/7表示什么?乘x又表示什么? X-1/7x表示什么?师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5、查一查

你能对你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吗?

生自由检验,指名说说检验的方法,然后检验刚才上课时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和解释。

6、尝试练习

把题目中的“比上月节约了1/7”改为“比上月多用了1/7”,问题不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再画一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计算。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检验。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根据我们的分析和数量关系式,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一般可以用列方程来解决此类问题。

三、 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淘气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28页练一练

1、

2、3题

引导学生画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从而利用方程进行解答。

四、全课总结,情知共收。

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4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1.第1题 说说图意,列式计算。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2.第2题 第3题 分析已知信息。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3.第4题 计算 注意运算顺序 4.第5题 解方程

5.第6题、分析已知信息,计算水资源拥有量,再进行比较。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6.第7题 先画图再计算 7.第8题 稿件字数

分析题目的条件,独立完成。 8.第9题 血液中有多少水?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四、课外拓展练习。 敬请选用《名校课堂》相关习题。

上一篇:八年级下物理教学反思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