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第十五课

2022-08-19

第一篇:历史八年级第十五课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十五课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 十五 课 无义则乱

教学目标:

1、理解“无义则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无义则乱”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无义则乱”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无义则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孔子的伦理观念里,义是人们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节制机制,义以“只当如此做,不当如彼做”的判断形式,過制主体的行为向恶的方向发展,并把它导向善。因此,义的缺失将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孔子认为,如果没有义的节制,某些被人称赞的品质、性情也会失去道德的价值。例如,孔子认为勇是构成君子人格的要素之一:“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但他又认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这就是说,只有受义节制的勇才是善的,否则,勇反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恶。又如,孔子教导学生要“敬事而信”,“主忠信”,但同时他又认为,忠信必须合于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不合义的忠是愚忠,不合义的信是小人之信。

如果没有了义,就连勇、忠信这样的品质也会失去道德价值,其他自不待言。

二、新课教学

1、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

《列子·说符》

语译:做人不顾道义,只会吃喝,就是鸡狗了

2、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交:一起,同时。②征:争取,取。

语译: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人家!您不远千里而来,将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孟子回答说:“君王!何必谈利!讲求仁义就行了。君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家族有利?”士人和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上上下下都在争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3、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极,则侵夺而致仇怨。

(宋)程颢、程顾《二程集・周易程氏传・益》 注释:①昏:惑乱。②蔽:受蒙蔽。

语译:利益,是众人所共同需要的。只想着对自已有利,这种危害是极大的。欲望过多,就会使心灵感乱而受蒙蔽,忘记义理;追求太多,就会发生侵夺,并且导致怨仇产生。

4、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尽心下》

语译:孟子说:“不相信仁德、贤能,那么国家就会空虚;不讲礼义,那么朝野上下的秩序就会混乱;没有清明的政治,那么国家的财政开支就会不够用。

三、思考讨论

1.阅读四则选文,结合社会现实的具体事实,说说如果失去了“义”,将会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什么危害?

2.阅读下面“延伸阅读”中孙叔放讽谏楚王的故事,说说芈叔为政为什么“不义”?楚王纳谏后楚国能称霸诸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延伸阅读

孙叔敖论“不义为政”

楚王让芈(mi)叔担任地方官,芈叔收的赋税最多。楚王知道后非常高兴,就在朝堂上称赞芈叔,把他奉为百官的榜样。

令尹孙叔敖听说了这件事,仰天大笑。楚王见了,很不高兴,说:“令尹对我有什么不满意吗?为什么不告诉我,反而在朝堂之上羞辱我呢?”孙叔敖回答说:“我是楚国人,我的老家有一个池塘,乡人用它来谋取利益。有一个吴国人经过楚国,看到里面养满了鱼鳖,就对乡人说:“我擅长捕鱼。”我的那个老乡听了很高兴,于是马上给他准备渔网、船、桨等捕鱼用的器具。但那个吴国人却向我老乡的池塘跑去了,说:‘我在这里捕鱼。’我的老乡很生气,皱着眉头说:‘我还以为你能捕捞江河里面的鱼来帮助我呢。如果是这样,我池塘中的鱼本来就归我所有,哪里还用得着你呢?而现在,楚国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是您的子民。芈叔作为当地的官员,从来没有听说他出台什么好的政策吸引邻国的老百姓来这里,反而从大王您本来就有的财物中掠取过来增加他的税收,这其实是在挖大王腿上的肉来喂大王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大王的大臣们都可以做到,不只芈叔一个。而现在,大王您在朝堂之上夸赞他,号召大臣们向他学习,大臣们因此都会仿效他去做,这就会被敌人所利用。这是国家的忧患啊。”

楚王听了,恍然大悟,说:“说得很好。”于是,很快罢免了芈叔,并且在全国下令说:“各地官员,如果有谁仿效芈叔搜刮我的百姓,增加自己的税收,就要受到刑罚的处置。”命令一出,楚国的百姓们都很高兴。几年后,楚国就称霸诸侯了!

五、积累与感悟 1.汉语中有许多与“义”有关的成语,请査阅“义不容辞”“义正辞严”“仁至义尽”“背信弃义”“义薄云天”这五个成语的意思,写在积累本上。

2.“不义”表现为伤害生命、破坏自然、扰乱社会、败坏文化、推崇暴力等,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义”之举?联系现实,遇到不同的“不义”之举你会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第二篇:《哲学与人生》第十五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 说教材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三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创造人生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2 能力目标:培养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尊重个性,全面发展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理解和掌握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观点,有利于认识人生发展的丰富内容,认识和把握人生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教学难点----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这是因为中职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人生阅历也不够丰富,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会比较困难。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 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再从教学过程上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 导入新课

以自由与约束为主题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处理自由与约束的关系,,,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用这种情境讨论法展开新课,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 讲授新课

新课内容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准备运用情境教学法,以丰富的事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3步来完成

1 现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关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互为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

2 设置情境,展示案例“坚持真理被烧死的科学家——布鲁诺”,引出: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3 读书后交流:怎样认识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积极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法,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优化实现教学目标,而且锻炼了学生了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新课内容2:人的全面发展

1 提出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哪些内容?”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这样,采取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2 设置情境,展示案例《老鹰的再生》引导学生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既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也需要个人的追求和努力。

练习:结合案例《神童退学的启示》,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加深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然后运用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刚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三 拓展延伸

结合案例《张立勇的故事》,组织学生分析张立勇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的。

步骤四 小结及作业

课堂小结,可以把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巩固知识点,是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工作完成以后,我会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小结,然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教材第160页的体验与探究进行思考和分析。

步骤五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追求全面、简明、清晰、直观,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第十五课 面对洪水如何自救

第十五课

面对洪水如何自救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了解洪水的危害。

2、学习躲避洪水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3、掌握洪水来临时的自护、自救方法和技能,提高防范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第四篇:第十五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我主要丛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2、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种主要的工艺品中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3、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二、教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和思想才能表现出来,最终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得到教育和审美享受。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这也会对促进课堂气氛和提高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学法:

课堂中组织讨论,教师提供大量的古代工艺美术作品,让学生赏析、品评,进行自主性学习。经过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知识,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出示部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及图片、仿制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工艺品属于哪些品类,哪些同学来进行分类?

导入本课。

(二)新授:

环节一:首先丛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加以介绍,然后分别论述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在这里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对世界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二: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提出问题。

1、丝绸有哪些分类?

2、谁来赏析一下《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这两幅丝绸艺术品。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概括总结,以着两幅丝绸作品为例,重点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环节三:青铜器这一节,引导同学们分析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器艺术作品,让学生找出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环节四:陶瓷一节,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几朝代的瓷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同时感受到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环节五:玉器这一节,学生对这种艺术品类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在这里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玉器的丰厚文化内涵,并分析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这两件作品。

环节六:小结:总结本课四个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四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五篇: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复习课

一复习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2、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正确把握好奇心,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3、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二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认真背诵自己未掌握的问题,15分钟后检查。

1.为什么要创新?(如何理解科技发展靠创新?)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②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③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2.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推动了科技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好奇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好奇心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不过,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好奇心怎样发展为创新?

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5.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①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正确把握;②要善于观察,这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③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先导;④要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⑤要做好知识积累,知识是创新的前提;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6.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①要“敢于想”。 ②要“能够想”。③要“善于想”。

7、如何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

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

8.为什么说知识是创新的前提?(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①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迸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

②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复习自主

学生自背,同桌互背,老师抽查。

15分钟后,通过举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四拓展应用:

探究活动一:

材料一:世博会又被誉为“人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

它使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文化在这里聚会、碰撞。梳理历届世博会,

即可发现人类历史上有很多重大发明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材料二:在以“鼓励创新、普及新能源知识和低碳生活理念”为主题的第四

届中国尚德创意大赛上,宁夏14岁的王旺说,那天,他在操场上玩,跑过升旗

台,忽然想到老师近来常在课堂上讲的“低碳生活”,而眼前这个升旗台如果能

改成太阳能升旗装置,就可以省电省煤,减少污染。于是,他和同学成立了研发

小组,物理课上学的变阻器,劳技课上学的轮轴,都派上了用场。在这次创意大

赛中,他发明的太阳能升旗台,成为最抢眼的一个亮点。

1、请你指出新技术、新文化以及重大科技发明的内在本质。

2、请你谈谈对这一本质的认识。

3、王旺同学的创意作品给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创新。

2、认识: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

之,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变迁的脚步,甚至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

3.启示:①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②要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

不舍,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③我们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五达标检测

1、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这说明()

A.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

B.爱因斯坦完全是依靠强烈的好奇心取得巨大成功的

C.有了好奇心就会在学习、科学上取得成功

D.任何好奇心对我们的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

2、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告诉

我们,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

A.学会独立思考B. 摆脱思维定势C.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D. 敢对权威结

论提出质疑

3、“神舟”顺利升空并成功返回;“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正式启动;世界第一个

SARS疫苗在我国研制成功„„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能说明以下观点,其中

正确的一组是()

①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③发展科学技术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代科技革命以空间技术为核心B.生命科学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C.空间技术是当代科技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D.信息技术引导着众多高新

技术领域的变革

5、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科学的本质是竞争②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

提③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④创新思维的先导是知识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②③④

6、人人都有好奇心,那么()

①好奇心没有好坏之分;②有了好奇心就有可能有所发明创造;③好奇心转化

为兴趣, 进而发展为志趣,才有可能取得成功;④有没有好奇心照样能当科学

A.①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7、要开发自己的想像力,就要()

①敢于异想天开 ②能够想 ③善于想④敢于想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8、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

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说明()①想象是创新的先导②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力的伟大想象③

人类文明在想象的神奇力量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④只要想象就一定能成功

Α.①②③Β.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小张等三位同学是某校八年级(1)班的学生,他们喜欢课余时间在一起看一

些科普书籍,讨论问题,进行科技制作,参加实践活动。最近,他们申报的科技

制作项目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事例告诉我们()

①创新就在我们身边②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多读科

普书籍是创新的唯一途径④青少年只能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

的发明创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说明()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②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 ③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④必须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再发展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说,今后将努力建设100个左右在重点学科领域

具有明确稳定的主攻方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并从中扶持20个左右能够引领国内外学科发展的优秀队伍。下列观点与材料相

符的是()

①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②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腾飞的

关键所在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提高我国科技实力的唯一途径④.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探究活动二:

材料一: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中国科学院关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决定继续深入实施知识

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材料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所谓优

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死记硬背,没有创新,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某校学生在“科技活动周”中,拟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设计】⑴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并设计两种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

【活动宣传】⑵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知识链接】⑶为什么要“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畅谈感悟】⑷钱学森的话对中学生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⑴主题: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③勇攀时代高峰,争做时代新人;紧扣创新主题即可

活动形式:①邀请有关专家做科普专题报告; ②开展科技小制作的比赛与展览活动; ③开展科技创新主题板报或手抄报比赛; ④观看有关影片、阅读有关书籍等。

⑵标语示例:“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感受现代科技,建设美好家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⑶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近20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基因测序、载人航天等方面硕果累累,但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⑷钱学森的话告诉我们:考试成绩要好,但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①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②想像是创新的先导,我们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像的翅膀,做到:敢于想;能够想;善于想。

③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④努力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⑤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13.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从2001年首次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至今,我国已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冬生和王永志等7位院士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殊荣。

材料二:2010年2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进步要依靠人才,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三点启示,也是这次表彰大会的重要精神。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结合上述两个材料拟定一个能概括上述两个材料内容的标题。

(2)某班同学在学习了上述材料后,准备就“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一次演讲活动。假如你也参加这次活动,你的演讲将涉及所学的哪些知识?

(3)材料二中的三点启示和精神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围绕着科技、创新、人才来拟定标题即可。

(2)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3)我们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立志做祖国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六、课后反思

思品复习课一方面应结合学生特点,由教师帮助构建宏观知识体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学习知识。或者让学生在

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但这可能会耗费更多的课上时间。在复习政治生活时把行为主体列出来,然后再把与主体相关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另一方面重视小角度知识体系,在筛选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帮助理解掌握知识点。政治有很多单个知识点涉及很多小知识点,在课堂练习,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中,可以板书呈现这个知识点的体系,从而让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反复比较鉴别小知识点的过程中筛选出适合本题的知识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也可以弥补部分参考答案不完整的缺陷,从而让学生不迷信标准答案,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思维能力。

上一篇:乐山市司法行政系统下一篇:绿色环保手抄报资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