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课文

2022-07-25

第一篇:语文版九年级课文

语文版七至九年级课文重点生字词

语文版七至九年级课文重点生字词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1.伶仃língdÿng 2.笑柄bǐng 3.恍huǎng然大悟 4.瑟sâ缩suō 5.苦心孤诣yì 6.虐nûâ杀 7.荡漾dàngyàng 8.若有所失 9.天罡güng 10.地煞shà 11.人情世故 12.消遣qiǎn 13.无病而呻 14.风花雪月 15.不能自已yǐ 16.笸箩pǒluï 17.寂寥liáo 18.怨天尤人 19.趋qū之如归 20.嘈cáo杂 21.冗rǒng长 22.望洋兴叹 23.仓皇cüng huáng 24.陶冶yþ 25.萍水相逢 26.乐yuâ以教和hâ 27.煞shà费苦心 28.滑稽jÿ 29.猝cù不及防 30.六神无主 31.撰zhuàn文 32.俗不可耐 33.心血来潮 34.戏谑xuâ 35.言简意赅güi 36.刮目相看 37.盛气凌人 38.微不足道 39.乳臭xiù未干 40.趾zhǐ高气扬 41.大动肝火 42.诽谤fþi bàng 43.索suǒ然无味 44.出奇制胜 45.撰zhuàn文 46.粗糙cū cüo 47.苦心孤诣yì 48.嫌xián恶 49.堕duî落 50.点缀zhuì 51.辍chuî学 52.弄lîng堂 第二单元

1.迁徙xǐ 2.私塾shú 3.任劳任怨 4.妯娌zhïuli 5.不辍chuî劳作 6.溺nì死 7.劳碌lù 8.和蔼ǎi 9.为富不仁 10.节衣缩食 11.炫xuàn耀 12.荤hūn菜

13.揶揄yãyú 14.哽咽gþngyâ 15.造孽niâ 16.蹒跚pánshün 17.憧chōng憬 18..脸颊jiá 19.崭zhǎn露头角 20.名正言顺 21.蓦地mîdì 22.含辛茹rú苦 23.销声匿nì迹 24.浩瀚hàn 25.风尘仆仆pú 26.元勋xūn 27.寥寥无几 28.汗马功劳 29.无边无垠yín 30.斑驳bï 第三单元

1.酝酿yùnniàng 2.呼朋引伴 3.黄晕yùn 4.蓑笠suō lì 5花枝招展 6.嘹liáo亮 7.山麓lù 8.隧suì道 9.竹坞wù 10.山岚lán 11.匾箪biǎndün 12.名副其实 13.穹qiïng隆 14.黑黝黝yǒu 15.烘hōng托 16.密密匝匝zü 17. 铿锵kýng qiüng 18.濡湿rúshÿ 19.头晕yǖn目眩xuàn 第四单元

1.鹤氅chǎng 2.纶guün巾 3.笑容可掬jū 4.麈zhǔ尾 5.抚fǔ掌 6.隐匿nì 7.大惊失色 8.迸bâng裂

9.喜不自胜 10.天造地设 11.滔滔不绝 12.恍惚huǎng hū 13.窸xÿ窣sū 14.发窘jiǒng 15.抽噎yý 16.干净利落 17.孔武有力 18.犒kào赏 19.镌juün刻 20.石碣jiã 21.麋mí鹿 22.瞑míng目 23.蜷quán伏 34.颀qí长 35.拘谨jū jǐn 36.棱lãng角分明 37.骇hài然 38.言讫qì

第五单元

1.沉淀diàn 2.兴致勃勃 3.无穷无尽 4.五颜六色

5.憨hün态可掬 6.虔qián诚 7.心有余悸jì 8.司空见惯 9引人入胜 10.阻碍 ài 11.恐吓hâ 12.濒bÿn危 13.横亘gân 14.磨蹭câng 15.犟jiàng龟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1.奇崛juã 2.枯瘠jí 3.辟bì易 4.犀xÿ利 5.忍俊不禁 6.丰腴yú 7.唾tuî津 8.束缚fù

9.争妍yán斗艳 10.轻飔sÿ 11.隽jùn妙 12.?b>ehú纹 13.憩qì息 14.融融泄泄yì 15.蹇jiǎn劣 16.左顾右盼 17.猥wþi鄙 18.叫嚣xiüo 19.引吭háng 20.三眼一板 21.窥kuÿ伺 22.空空如也 23.蹑niâ手蹑脚 24.不胜其烦 25.分娩miǎn 26.岑cãn寂 27.奢侈shýchǐ 28.翌yì日 29.络luî绎不绝 30.无可言喻 31.优哉游哉 32.绮qǐ丽 33剽悍piüohàn 34.束手无策 35.无济于事 36.伫zhù立

37.凝眸mïu 38. 蜿蜒wün yán 39. 铿锵kýng qiüng 40. 奢侈shý chǐ 第二单元

1.侮蔑wūmiâ 2.失怙hù 3.克勤克俭 4.慷慨küngkǎi 5.引经据典 6.恫吓dîng hâ 7.怒不可遏â 8.危言耸sǒng听 9.沮jǔ丧 10.青黄不接 11.滂沱püngtuï 12.相提并论 13.轻举妄动 14.堕duî落 15..腼腆miǎntiǎn 16.跃跃欲试 17.流连忘返 18.爱不释手 19怡然自得 20.井然有序 21.如痴如醉 22.雄心勃勃 第

三、四元单元

1.言归于好 2.水泄不通 3.对峙zhì 4.花团锦簇 5.养尊处优 6.鄙bǐ夷 7.携xiã手

8.嫉妒jídù 9.嬉xÿ戏 10.温馨xÿn 11.翡fþi翠

12.高瞻远瞩 13.津津有味 14.勉强miǎn qiǎng 15.真挚zhì 16.栖qÿ息 17.乐不可支 18.聆líng听 19.咆哮páo xiào 20..翩翩起舞 22.孤苦伶仃 23.家喻户晓 24.忧郁

25.弥mí漫 26.涟漪lián yÿ 27.萦yíng回 28.浩瀚hàn 29.踽踽jǔ独行 30.花团锦簇cù 31.眷juàn顾 32.肆sì意

33.霓ní虹灯 34.姹chà紫嫣红 35. .一泻xiâ千里 36.嘶哑sÿyǎ 37.颤chàn抖 38.豁然开朗 第五单元

1.因地制宜 2.重峦叠嶂zhàng 3.丘壑hâ 4.池沼zhǎo 5.嶙峋línxún 6.镂lîu空 7.别具匠心 8.蔓màn延

9.颠簸bǒ 10.小巧玲珑 11.水涨zhǎng船高 12.贻yí误 13.首屈一指 14.威慑shâ 15.鞭长莫及 16.我行我素

17.先发制人 16.神经中枢shū 19.措手不及 20.招摇过市 21.蛰zhã伏 23.吮shǔn吸 八年级(上) 第一单元

1.浣huàn妆 2.夔kuí 3.滟滪yànyù 4.玲珑línglïng 5.险峻jùn 6.悬崖绝壁 7.古褐hâ苍苍 8.斑斓lán 9.眩xuàn目 10.晶莹yíng 11.参差cýn cÿ 12.谛dì听 13.如诉如泣qì 14.娴xián熟 15.难以捉摸 16.张灯结彩 17.勾勒lâ 18.瞬shùn息万变 19.璀璨cuǐcàn 20.摇曳yâ 21.稍纵即逝 22.深湛zhàn 23.恬tián静 24.逶迤wýi yí 25.安谧mì 26.肃穆mù 27.油然而生 28.潸shün然

29.娓wþi娓动听 30.得天独厚 31.篝gōu火 32.脍kuài炙人口 33.缥缈piüo miǎo 34.濒bÿn临 35.超尘脱凡 36.巉chán岩 37.横空出世 38.砭biün骨 39.容光焕huàn发 40烙lào印 41.喧嚣xiüo 42.倏shū地 43.分道扬镳biüo 44.柳暗花明 第二单元

1.矜jÿn持 2.风度翩翩 3.肆虐nûâ 4大相径庭

5.矢志不移 6.劫后余生 7.夜不能寐mâi 8.功成名就 9.噙qín 10.瞩zhǔ目 11.旗帜zhì 第三单元

1.殉xùn职 2.热忱chãn 3.拈niün轻怕重 4.冷冷清清 5.麻木不仁 6.精益求精 7.见异思迁 8.弄巧成拙zhuō 9.适得其反 10.七月流火 11.圩堤wãi dÿ 12.不假思考 13.头头是道 14.以讹ã传讹 15.约定俗成 16.一劳永逸yì

17.如释重负 18.悲天悯mǐn人 19.循规蹈矩 20.斟酌zhýn zhuï 第四单元

1.聒guō噪 2.恁nân地 3.绰chuî号 4.腌臢ü zü 5.赊shý帐 6.眼棱lãng 7绽zhàn放 8.带挈qiâ

9.兀wù自 10.星宿xiù 11.招徕lái 12.富丽堂皇 13.贿赂huìlù 14不言而喻 15.首当其冲 16.噩耗 â hào 27.耿耿gþng于怀 28.茅塞顿开 29.泰然处chǔ之 30.慷慨kǎi激昂 31.瞥piý 32.尴尬gün gà 33.老态龙钟 34.了如指掌 35.鬼使神差 36.诅咒zhîu 37.倔强juãjiàng 38.咄咄duō逼人 39.阿谀ý yú 40.无动于衷 41.豢huàn养 42.迸bâng裂 43.踹chuài开 44.桑梓zǐ 45.忌讳huì 46.忿忿fân 第五单元

1.万紫千红 2.花卉huì 3.连锁反应 4.刀耕火种zhîng 5.滥砍滥伐 6.意味深长 7.危言耸听 8.与日俱增 9.按部就班 10.归根到底 11.分泌mì 12.摄shâ取

八年级(下)

1.差chüi使 2.狼藉jí 3.簌簌sù 4.栅zhà栏 5.颓tuí唐 6.触目伤怀 7.情郁于中 8.蹒跚pán shün 9.俯拾皆是 10.唾tuî手可得 11.立锥zhuÿ之地 12.背井离乡 13.懵mþng懂 14.寄人篱下 15.陨yǔn落 16.轻蔑miâ 17.讪shàn笑 17.呆若木鸡 18.喋喋不休 19.文质彬彬 20.顽固不化 21. 陨yǔn落 22.歧qí视 23.琐屑xiâ 24荆棘jÿngjí 25.忸怩niǔní 26.叱chì骂 27.厮sÿ守 28.无所事事 29.隘ài口 30.樵qiáo夫 31.摇曳yâ

32.嗫嚅niârú 33.狞níng笑 34.肆无忌惮 35.造谣生事 36.鸡犬不宁 37.作揖yÿ 38.暴躁zào 39.糟蹋züotà 40.南腔北调 41.生吞活剥 42.庶shù务 43.挑拨离间

44.精兵简政 45.彷徨pánghuáng 46.袖手旁观 47.不知所措 48.义愤填膺yÿng 49.赎sú罪 50.煎熬jiün áo 51.摇摇欲坠 52.销声匿迹 53.幸灾乐祸 54.骇hài人听闻 55.蜕tuì变

56.毛骨悚sǒng然 57.蹂躏rïulìn 58.令人发指 59.逝者如斯夫 60.褴褛lánlǚ 61.凶神恶煞 62.蛊gǔ惑 63.寻觅mì

64.惨绝人寰huán 65.人海茫茫 66.人事沧桑 67.截然不同 68.高山仰止 69.千古绝唱 70.牝pìn马 71.鸿篇巨制 72灭顶之灾 73.疲惫不堪 74.唯命是从 75.孤注一掷zhì 76.黑魆魆xū 77.岿kuÿ然不动 78.优柔寡断 79.目眩xuàn 80.怯懦qiânuî 81.扣人心弦 82.鸦雀无声 83.震耳欲聋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1主宰zǎi 2虬qiú枝 3秀颀qí 4 婆娑pïsuō 5妙手偶得 6无边无垠yín 7坦荡如砥dǐ 8潜滋暗长 9恹恹yün欲睡 10旁逸斜出 11纵横决荡 12锤chuí炼 13晕yùn圈 14楠木nán 15涸辙hãzhã 16.淅沥xÿlì 17揠yà苗助长 18.陆蠡lí 19.猗yÿ郁 20蕈xùn菌

21.甬yǒng道 22.澎湃pãngpài 23.浮想联翩piün 24.枝柯ký 25.韶sháo华 26.禀bǐng赋 27.荒诞dàn 28.馨xÿn香 29.槲hú树 30.惴惴zhuì不安 第二单元

1.舀yǎo水 2. 蘸zhàn 3.荤hūn菜 4.阔绰chuî 5.笔砚yàn 6.颓tuí唐 7.附和hâ 8.惋wǎn惜

9.不屑置辩 10.羼chàn水 11.绽zhàn出 12.打折shã 13.戳chuō穿 14.皲jūn裂 15.挑剔tÿ 16.脱臼jiù

17.雄赳赳jiū 18.温文尔雅 19.锲qiâ而不舍 20.冥míng思苦想 21.彬彬bÿn有礼 22.捺nà 23.噗pū 24.咂zü 25.煳hú 26.舐shì 27.绰chuî号 28.狡黠xiá

29.哽咽gþngyâ 30.谩màn骂 31.谄媚chǎnmâi 32.霹雳pÿlì 33.喷嚏tì 34.擤xǐng鼻 35.干瘪biþ 36.饱嗝gã

37.瞟见piǎo 38.茶盅zhōng 39哆嗦duōsuō 40光彩熠熠yì 41战战兢兢jÿng 42茶卤lǔ 43呵斥hýchì 第三单元

1.玄xuán虚 2.渺miǎo茫 3.地大物博 4.怀古伤今 5.埋头苦干 6.为民请命 7.舍身求法 8.诓kuüng骗 9.虎视眈眈dün 10.老谋深算 11.自刎wþn 12.无稽jÿ 13.死心塌地 14.马南邨cūn 15.给jǐ事 16.校jiào定 17.前呼后拥 18.泮pàn宫 19.深奥ào 第四单元

1.难辞其咎jiù 2.咫zhǐ尺 3.珍摄shâ 4.悖谬bâimiù

5.苟gǒu同 6.同捐前嫌 7.巧言令色 8.未雨绸缪chïumïu 9.瞬间shùn 10.逾yú越 11.把晤wù 12.东隅yú 13.毋wú庸赘言 14.厝cuî 15.盍hã 16.时不我与 17.束装就道 19.熟稔rþn 20.希冀jì 21.豁huî达

22.诀juã窍 23.宣泄xiâ 24.瘦骨嶙峋línxún 25.倚yǐ马万言 26.疮痍chuüngyí 27.涅槃niâpán 28.鸡皮鹤发 29.萌mãng发 30.擅shàn自 31.纽niǔ带 32.忐忑tǎntâ不安 33.不可思议 34.蕴yùn藏 35.恍huǎng若 36.晨曦xÿ 37.瞥piý见 38.箱箧qiâ 39.眼花缭乱 40.不可名状 41.荡然无存 第五单元

1.趿拉tüla 2.珍馐xiū 3.文绉绉zhōu 4.说媒拉纤 5.绫罗绸缎 6.兵荒马乱 7.化干戈为玉帛 8.咂摸zümo 9.凌líng乱 10请帖tiþ 11.揿qìn钮 12.驽钝núdùn 13.赐cì教 14.自娱yú 15.伊yÿ始 16.闭门羹gýng 17.深居简出 18.充耳不闻 19.才疏学浅 20.痛心疾首

21.礼贤下士 22.无事不登三宝殿 23.大而化之之谓圣 24.惭怍zuî 25.勾勒lâ 26.阑lán珊 27.怡yí然自得 28.颓垣yuán断壁 29.神聊海吹 30.金碧辉煌 31.龙盘虎踞jù 32.奄奄yün一息 33.筱xiǎo白玉霜 34.褡裢dülian

(六)九年级下

1休憩qì 2举止泰然 3黯然失色 4困厄â 5扼â制 6震摄shâ 7迤逦yǐlǐ 8废墟xū 9甲胄zhîu 10停滞zhì 11琥珀hǔpî 12顶礼膜拜 13秾nïng丽 14阴霾mái 15蹩biã脚 16孤陋寡闻 17阴晦huì 18聚族而居 19猹chá 20弶jiàng 21脚踝huái 22獾huün猪 23嗤chÿ笑 24惘wǎng然 25恣睢zìsuÿ 26珠烁晶莹 27撂liào 28讷讷nâ 29憨憨hün 30鹿砦zhài 31磕磕ký绊绊 32煞有介事 33露出马脚 34狡黠xiá 35挑衅xìn 36声嘶力竭 37大名鼎鼎 38嫣yün然 39不一而足 40比比皆是 41惬意qiâ 42骨骼gã 43笨拙zhuō 44手舞足蹈 45新陈代谢 46神采奕奕 47适可而止 48醴酪lǐlào 49不了了之 50钻牛角尖 51花萼â 52萌蘖niâ 53今非昔比 54相安无事 55吞噬sì 56无所适从 57韬tüo光养晦 58洋洋大观 59梵fàn高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科学与艺术课文全解 语文版

12.科学与艺术

作者借为《科学与艺术》一书作序的契机,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两个相同之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红字注音

皆(jiē) 婵娟(chán) 结晶(jīng) 奠定(diàn)

2、形近字

┏遍(biàn)普遍

┏跨(kuà)跨越

┏狭(xiá)狭窄

┣蝙(biān)蝙蝠

┣挎(kuà)挎包

┗偏(piān)偏僻

┗胯(kuà)胯下

┗峡(xiá)峡谷

3、多音字

┏(mì)神秘

┏(bǎ)把持

┏(diào)调动

秘┫

把┫

调┫

┗(bì)秘鲁

┗(bà)花把儿

┗(tiáo)调笑

4、词语解释

【潜 意 识】又称下意识。心理学上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映。

【婵

娟】指月亮。

【咏

诵】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的颂读。

【抽

象】从许多事物中传诵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它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自然定律】自然科学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一定条件下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联系。 【结

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奠

定】使稳固,使安定。

5、文学常识真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他是著名的____家,____获得者。 (2)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__________》:_______,今人不见古时月。

(4)苏轼《__________》中表美好祝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李政道

物理学 诺贝尔奖

(2)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3)《把酒问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4)《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

【明确】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 等。2004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问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2、题目解说

【明确】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科学家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

3、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4、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所谓的“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过的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的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5、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三个为部分。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2 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2)结构图表

┏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 提出论点 ┗共同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 开门见山

┏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科学与艺术 ┫ 具体论证 ┗科学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 举例论证

┏科学和艺术的普遍性不完全相同 ┓

┗ 综合论述 ┗科学和艺术都需要智慧、情感

┛ 道理论证

三、深入探究

1、谈谈本文运用的例证法及其作用。

【明确】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概莫能外。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2、写作特点分析 【明确】

(1)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本文逻辑性很强,本文先提出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然后分别论述“艺术”和“科学”的两个方面,而对这两个方面的论述又都是先论述创造力,再论述普遍性,最后再综合论述艺术和科学的相同点。这种条理分明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2)摆事实,讲道理,高屋建瓴,分析精辟。

文章第

9、10自然段就是先讲道理,再摆事实,论证了科学的普遍性。第9自然指出“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第10自然段举例论证第9自然段的观点,然后举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了“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既用典型实例证明了科学的普遍性,也对读者进行了一次近代知识的教育。

3、讨论下列问题:

(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3 【明确】

①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分析: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②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分析:“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 (2)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明确】

①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②科学的普遍性的句子: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分析: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3)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

【明确】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类。

四、课内阅读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地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和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4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语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根据上文简要说明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上是一致的。

2、作者引用李白的诗歌,列举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证明了什么观点?你还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3、作者说“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你能举出实例证明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吗?

4、在同一个自然段中找出与划线的句子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摘抄在下面,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大致相同的句式。

5、末段“一个硬币的两面”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

1.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2.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3.如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4.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因为两句话是比较科学家和艺术家相同的方面,采用大致相同的句式有助于说明问题,便于读者理解。

5.比喻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通俗易懂。

第三篇: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课文全解大全

教学

25.诗词六首 课文全解

1、《关雎》:本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的苦与乐。

2、《蒹葭》: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像、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爱悦之情。

3、《黄鹤楼》:本诗抒发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情景,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情。

4、《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通过湖水、云脚、新燕、乱花、浅草、柳阴,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5、《相见欢》: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6、《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借“出猎”抒发了作者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报国热情。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颢(hào)

裘(qiú)

荇(xìng) 寤寐(wù mèi)

蒹葭(jiān jiā)

芼(mào)

萋(qī)

跻(jī)

溯洄(sù huí)

好逑(hào qiú)

晞(xī)

湄(méi)

2、形近字

┏蒹(jiān)蒹葭

┏溯(sù)上溯

┏坻(chí)水坻

┏萋(qī)萋萋

┗谦(qiān)谦虚

┗朔(shuò)朔气

┗抵(dǐ)抵挡

┗凄(qī)凄凉

多音字

┏(cī)参差

┏(cēn)参差

┏(tí)提醒

┏(qí)骑马

差┫(chà)差不多

参┫(cān)参加

提┫

骑┫

┃(chāi)出差

┗(shēn)人参

┗(dī)提防

┗(jì)铁骑

┗(chā)差别

3、词语解释

【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 【

】水中的陆地 。 【君

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的通称。

教学

教学

】配偶。 【

】寻求,择取。 【

】思念。 【

】转动。 【

】使……快乐。 【蒹

葭】蒹,获;葭,芦苇。 【苍

苍】茂盛 的样子。 【伊

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

洄】逆流而上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 【

】流,指直游的水道。 【

】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

】登,上升。 【采

采】茂盛的样子。 【

】弯曲。 【

】刚刚开始。 【乱

花】指色彩缤纷的花朵。 【

】使……迷乱。 【

】刚刚。 【行 不 足】游玩不够。 【

】锁住,笼罩。 【一

番】一种。 【

】聊且,姑且。 【

】一人一马称一骑。

【倾

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

】定将。

【空

余】只剩下,只留下。 【悠

悠】闲静的样子。 【历

历】分明的样子。 【萋

萋】草盛的样子。

4、文学常识

(1) 《黄鹤楼》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是___,____,____,_____。

(2)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居士。

教学

教学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居士,为________之一。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5)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___________。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

(7)《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崔颢

黄鹤楼

岳阳楼

鹳鹊楼

滕王阁

(2)白居易

香山

(3)苏轼

东坡

唐宋八大家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二、课文学习 《关雎》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贵族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诗经》写法主要为“赋、比、兴”三种,三者的区别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经集传》)“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2、题目解说

《关雎》在《诗经》中位于卷首,《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教学

教学

首,以明教化。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他篇章也是如此。

3、 整体感知 (1)

文章结构图

┏ 好逑 ┓ 雎鸠 ┓

┃ 求之 ┃

┣窈窕淑女 ┫

┣ 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感情 荇菜 ┛(起兴) ┃ 友之 ┃

┗ 乐之 ┛ (2)诗词赏析

诗的第一章(第一节),先用起兴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接着就进入了正题,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第二节),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还是以“兴”写起,长短不齐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窈窕淑女”,就应当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小伙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正如孔子所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4、诗文翻译

对对双双的鱼鹰水鸟, 在那沙洲上呱呱啼叫。 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 多情小伙要和她相好。 长短不齐的水上荇菜, 顺流水漂浮左右摇摆。 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 醒来梦中都向她求爱。 向她求爱得不到回应,

教学

教学

日夜想念她坐卧不宁。 相思情长啊夜也长啊, 害得人好苦睡如翻饼。 长短不齐的水上荇菜, 两手不停地左右采摘。 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 弹琴鼓瑟好让她喜爱。 长短不齐的水上荇菜, 两手不停地左右拉扯。 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 敲钟打鼓好让她快乐。

《蒹葭》

1、 题目解说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2、整体感知 (1)文章结构图

┏ 苍苍

┏ 宛在水中央

┓ 蒹葭 ┫ 凄凄 → 起兴┫ 伊人 宛在水中坻 ┣爱悦

┗ 采采

┗ 宛在水中沚

┛ (2)诗词赏析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教学

教学

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

3、诗文翻译

深秋的芦苇啊莽苍苍, 清晨的白露啊变成霜。 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 她正在隔水的另一方。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 道路啊阻碍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找她, 仿佛她又在那水中央。 深秋的芦苇一片片啊, 清晨的白露啊没晒干。 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 她正在隔水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 道路啊阻碍难登攀。 顺流而下去寻找她, 仿佛她又在那沙洲间。 深秋的芦苇啊花灿灿, 清晨的白露啊没全干。 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 她正在隔水的那一岸。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 道路啊阻碍又绕弯。 顺流而下去寻找她, 仿佛她又在那小岛间。

《黄鹤楼》

1、 作者简介

教学

教学

崔颢(?—754)唐诗人。汴州(现在河南省开封市)人。开元进士,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其《黄鹤楼》诗,相传为李白所倾服。有《崔颢诗集》。

2、题目解说

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抒情。当仕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混然天成的浩歌,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3、整体感知 (1)文章结构图 起 → 用典引出黄鹤楼 承 → 感慨仙人已去 转 → 描写登楼所见 合 → 抒发思乡之情 (2)诗词赏析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颇有影响。李白所做的《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两诗都明显地摹学此诗。其《鹦鹉洲》诗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据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辛文房《唐才子传》)历代论诗者对此诗交口称誉,如严羽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沈德潜以为“意象得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都给此诗以高度评价。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一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这首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确实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4、课文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教学

教学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钱塘湖春行》

1、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今陕西渭南县),曾官太子少傅。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卖炭翁》就是其中的一首。

2、 背景资料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3、整体感知: (1)文章结构图

┏观景之所 →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平云低

┣ 对西湖赞美之情 ┣所见之景 ┫ 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 乱花迷人眼 浅草没马蹄

┛ ┗更胜之处 → 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诗词赏析

这首歌咏西湖的诗,旨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要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为此,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

一、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

二、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诗人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诗中写水、写云,写莺、写燕,写花、写草,无不如此。试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才能”两个字眼,是多么富于动态,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前面六句中,诗人已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则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这里怎样可爱,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而外,未作任何形容,全凭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更是难能可贵。

教学

教学

4、课文翻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相见欢》

1、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毒死。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题材与意境上也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原有集,已散佚。后人把他及其父(中主)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2、背景介绍

选自《南唐二主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975年亡国降宋,后被毒死。煜,念yù。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3、整体感知 (1) 文章结构图

寂寞 → 离愁 → 在心头 → 抒发亡国哀思 (2)诗词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西楼”,是斯人对景伤怀之处。由“无言独上西楼”的描写,已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索。“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俞平伯《读词偶得》)为整首词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染上一层凄凉暗淡的底色。

月如钩。

点明时间是夜晚。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之景。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点明季节是秋天。这是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是使人愁而更愁之景。“寂寞”与首句的“无言”“独上”相应。“寂寞”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锁”者,非“深秋”,亦人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人“以我观物,教学

教学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上片三句,首句写出词中人“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

二、三句摹画其人所见楼外之景。孤独的身影融于凄清的景色中,寂寞哀愁之情一句更甚一句。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写的全是词中人的眼中之景,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正面所要表达的离愁已呼之欲出。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因“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以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更胜一筹,只有对离愁确有体验、深有感受的人,才能将离愁说得如此真切、如此深刻。

别是一般〔一般:一种〕滋味在心头。

这是一句不借助比喻的白描,似乎并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却道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此句饱含辛酸,是极沉痛的伤心语。

下片四句,点破题旨,直抒离愁。

后人一般认为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所作,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人们往往联系李煜身经亡国之痛的遭遇来评析这首诗。如“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下半阕,满腹离愁,无语可以形容,故朴直说出。‘别是’句尤为沉痛,盖亡国君之滋味,实尽人世悲苦之滋味无可以比者,故曰‘别是一般’。”“因不敢明抒己情,而托之闺人离思也。”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这些评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这首词的内涵。

这首词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是由于它对“离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写。诗人把抽象的难以言状的“离愁”,写得很形象,道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结尾一句写离愁“别是一般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即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这首词写情极其深切而自然,语言朴素如同白话,毫无雕琢痕迹,这既出于诗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

教学

教学

词中的语句“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常为后人所用。“剪不断,理还乱”,现在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现在人们常说“别有滋味”“别有一番滋味”,即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而来,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4、课文翻译

默默无言独自走上西楼,(今晚的)月亮残缺如钩。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这如丝般千头万绪,但又割不断,理不顺的,就是离愁。(这时的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悄然爬上心头。

《江城子.密州出猎》

1、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舒宜等摘引他的某些诗句,说他诽谤新政,被捕入狱。释出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元年(1068)回京做了翰林学士等官。不久,出任杭州等州知州。绍圣元年( 1094)因为“元祐党人”,先后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海南的琼州(海南岛人直至徽宗即位1100)年,才遇赦北归。次年病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在他历任地方官时,作过一些抢救河险,兴修水利,救济灾荒等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苏轼的创作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辨析说理,精到透辟,富有气势,后人有“韩潮苏海”之说。他的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意境深邃,富有情味。他的词摆脱崎丽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沁人耳目,又不拘格律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

2、背景介绍

苏轼在宋代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整体感知 (1)文章结构图

出猎场面 → 气势盛大┓

┣ 报效国家壮志 报国之志 → 豪迈奔放┛ (2)诗词赏析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聊且要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教学

教学

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这就在大幅度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算差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晏殊的《浣溪沙》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在创立自己的风格。

4、翻译: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托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畅饮酒,胸怀宽广胆气壮。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只盼望有手持符节的来云中,但不知朝廷何时才能派遣使臣似冯唐?到那时,我定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朝着西北瞄望,箭箭射向天狼。

三、深入探究

1. 理解体会下列问题:

(1)赏析“此地空余黄鹤楼”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句。 析:空余:含昔日之人乘鹤已去而如今不在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仙人在此登仙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再之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傍晚之时,太阳已下山,站在黄鹤楼上对着一片苍茫的暮色,全然看不到家乡在何处,望着江上弥漫的烟波,更加使人忧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人们运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教学

教学

析:“剪不断,理还乱”,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繁和难解。现在人们运用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3)苏轼《江城子》中“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析:“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2、 写作特点解析: (1)《关雎》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正如孔子所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蒹葭》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

(3)《黄鹤楼》

①这首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确实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②巧用典故,意象富于变化。 (4)《钱塘湖春行》

这首七言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5)《相见欢》

教学

教学

析:这首词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是由于它对“离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写。诗人把抽象的难以言状的“离愁”,写得很形象,道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结尾一句写离愁“别是一般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即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这首词写情极其深切而自然,语言朴素如同白话,毫无雕琢痕迹,这既出于诗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

(6)《江城子.密州出猎》

①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在创立自己的风格。

②运用故,语句凝练,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四、课内阅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____;优哉游哉,____。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___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有词类活用现象,请找出并加以解释。

2.把诗中空缺的诗句填全。 3.本诗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4.给本诗划分层次,并指明层意。

5.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1、友:动词,亲近、交好;

钟鼓:敲钟击鼓;

乐;动词,使…欢乐。

2.略

3.对偶

4.第一层(前4句):小伙子听到路鸠的鸣叫唤起要同漂亮姑娘结为夫妇的心思。

第二层(第5句至12句):姑娘采摘落莱刻画小伙子对姑娘的日夜追求和思恋。

第三层(第13句至20句):描写小秋子决心追求这位姑娘的欢乐热烈的情景。

5.描写青年男子对漂亮姑娘的恋慕与追求;兴。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教学

教学

老夫聊发少年狂,在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报答太守深恩,全城百姓跟随着太守,一起看孙郎射虎。

B、满城的人都跟着我这位太守出来观看打猎,为了答谢百姓的情意,我可要像孙郎样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C.为了报答满城的百姓,太守随百姓一起亲自射虎,同时还看孙郎射杀猛虎。

D、向满城的人报告、要跟随太守,一起观看孙郎射杀猛虎。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可以看出词作者什么样的个性特征? 3.这首词的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参考答案〗

1.B

2.直率、风趣。

3.上阕:描绘了一幅人物众多、场景壮阔、气氛热烈的太守出错图。

下阕:抒写自己渴望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点明游西湖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为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是通过哪些景物描绘西湖风光的? 3.怎样了解“渐”“才”二词之妙用?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 通过“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等,描绘了西湖风光。

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和“才”两个词为副词,在诗中既富于动态,又形象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教学

第四篇:九年级上册诗词名句赏析(语文版)

九年级(上)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联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之“诗中有画”特色。“大”字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烟”写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熄火台燃起的那股狼烟显格外醒目,称之“孤”字极言景物单调。“长河”指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其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圆”,落日,又加是“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直”一“长”一“圆”,似几何图形展现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所以叹之为“千古壮观”名句。

2、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洒家”

首句互文见义。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冷的景象。给人地种深邃的朦胧之美。

“夜”点明时间。“秦淮”指明地点。“近酒家”指灯红酒绿之地。此句是叙事,交代第一句的景色是夜泊秦淮之所见,并点明诗题“泊秦淮”、“酒家”则开启下句,因为酒家多商女。

前两句写景,叙事,为下句抒情作铺垫。

3、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句一语双关,既是咏叹历史上南朝的覆亡,也胡其现实的针对性。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之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后句一“犹”字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即将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境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借用典故,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朝统治者,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融比兴与象征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明知无望与痛苦仍要作不已的追求的殉情精神。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在极端伤感中透出热烈和执著,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两句一说内心感受,一说外部表情,并运用谐音、成功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两相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5、李商隐《无题》的诗眼是什么?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以首句“别”字为通篇的“诗眼”,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久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所爱女子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

6、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前句写出无力挽回逝去的春天,表现了对春光消逝的惆怅情怀;后句表明燕又归来,似曾相识,但这一“归来”表明又过一年,照应上阕的“去年”,是以燕又归来,表达了对时光已逝的伤感。

7、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8、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9、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此联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流亡到剑门关以外的四川,生活极为艰辛的杜甫,忽然听到了官军已经收复了叛军的老巢河北东北部地区能不惊喜吗?刚一听到消息,就老泪纵横,洒满了衣衫。 一个“满”字跟“初”照应,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极大喜悦,突出诗人的爱国情感之深。这里的“泪”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八年来诗人忍受千辛万苦的泪,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是惊喜交加,百感交集之泪。

“剑外”“蓟北”两个地名,表明相隔数千里之遥,“忽传”表现消息来得突然,又极为迅速。“初闻”是刚一听到之意,“涕泪满衣裳”尽写悲喜交加,酸甜共涌之态。

10、赏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即”、“便”二字都表示短时间,重复使用,就更准确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渴望还乡的急迫心情和想象之中归途的神速。而且,同义词复用又起着错综变化的美感作用。一个“穿”字形象地写出了巫峡地势的险窄和水流的急速。一个“下”字具体地反映了我国从西向东,由高而低的地形。一个“向”字直接点明了洛阳是诗人的最终目的地。一幅疾速飞驰的画面闪现在我们面前。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11、《滁州西涧》之景?之寄托?

景(以情写景,情景交融):隐蔽沉静的野草生长在涧水边,岸上茂密的树林里有黄鹂啼鸣。傍晚带雨的春潮流水更急,无人问津的野渡小舟自然摆横。

寄托:寄托了诗人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时水急舟横。因为诗人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为中唐的黑暗政治而忧虑,为百姓生活的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好像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常有淡淡的忧伤。

12、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前句告诉我们,这是江南的梅雨季节,家家都在雨中度过,那是很难捱的日子,单调而寂寞;后句写已经是夜晚了,池塘里蛙声四起,而且只能听到蛙声,更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这两句用平易畅达的语言,描绘出江南夏夜的常见之景,表达了一个孤寂者深夜等待客人,客人不至的特殊感受。

13、赏析“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前句点明诗题,使

一、二两句的景物描绘有了着落。与客原有约定,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黄梅时节家家雨”的缘故。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心态之好,语句平易自然,体现了清淡平易的诗风。

后句绝妙,主人是准备和客人对弈来度过这漫长的梅雨之夜的,然而却迟迟不见人来,无意间手拿一颗棋子在棋盘上敲,也不知敲了多长时间,又不知有多轻多重,竞震“落”了“灯花”,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这里面有急,有所气,有失落,有无奈,都在无意的敲中流露出来。堪称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14、赏析“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充分表现女主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性格。“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的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意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惊世之作)

15、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既是感慨,也是控诉。“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言简而意深。

16、赏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向西北方的汴梁(北宋都城)望去,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此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失去感到惋惜。

17、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能遮住北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它是不可阻挡的。也是诗人其志。

18、赏析“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第五篇: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愚公移山》《列子》(语文版九上)

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迂:绕远。) 句译:他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②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 (毕:用尽。险:险峻的大山。指:直。) 句译: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这险峻的大山,让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③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以:凭。曾:竟。如„„何:把„„怎么样。焉:哪里。) 句译:凭你的力气,竟连魁文这座小土山也难挖平,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要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在哪里呢?

④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簸箕和土筐运土石。) 句译:愚公于是带领儿孙中几个能挑担子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⑤ 始龀,跳往助之。

句译:这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帮助他们。 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句译:他们运土石,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⑦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句译:你也太不聪明了。

⑧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句译: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竟连山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⑨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固:顽固。彻:思想的改变。不若:比不上。) 句译: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没法开窍,竟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也:表判断,是。而:可是。苦:担心。) 句译: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⑾河曲智叟亡以应。 句译: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⑿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句译:拿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个情况。 ⒀帝感其诚。

句译: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⒁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陇断:高大的山。) 句译: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的阻隔了。

《马说》韩愈 (语文版九上) 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句译: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

②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句译:所以即使有好马,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③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 句译: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要吃完一石粮食。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句译: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④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句译: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且:尚且。等:一样。) 句译:想要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鞭打、驱使。以:按照。食:通“饲”,喂。材:通“才”,才华。而:却。通:通晓。) 句译:驱使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而使它的才华施展出来,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⑦ 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句译:他们还拿着鞭子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好马!” ⑨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句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吧。

《与朱元思书》吴均(语文版九下) 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句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山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②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句译: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随水漂去。 ③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句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④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句译:江水全都是青白色的,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⑤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句译:游动的鱼儿和江底的细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箭:比箭还快。奔:马一般飞奔。) 句译:湍急的江流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汹涌的波浪有如骏马飞奔。 ⑦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句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的阴森森的树木。

⑧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句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急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⑨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句译:鸟儿们此唱彼和,声音是那样的美妙和谐。 ⑩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句译: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地叫个不停,山中的猿猴也不停地鸣叫。

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鸢:老鹰。戾:至。经纶:筹划。反: 通“返”,返回。)

句译:那些想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⑿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上:在上面。) 句译: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语文版九下) ①家贫,无从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致:买到。假借:借。) 句译:我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到书来读,于是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句译:我抄写完毕,(赶快)跑着(把它)送还主人,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句译: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因而有机会博览群书。 ④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句译:我到了成年的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句译: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⑥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降:减。辞色:温和的言语态度。) 句译: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的温和的言语态度始终没有减退过。 ⑧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句译: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 ⑨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句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 ⑩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次。) 句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⑪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略无:一点也不。慕艳:十分羡慕。) 句译:可是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⑾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句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人。 ⑿未有问而不答,求而不得者也。

句译:没有任问题得不到解答,没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满足的。 ⒀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句译: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

⒁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句译: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不能养成良好道德品行,不是天资低下,而是他们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⒂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句译: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⒃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句译:他写了一封信作为见面礼,言辞非常流畅、通达。 ⒄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句译:我同他分析、论辩问题,他总是言语和缓面色平和。

⒅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亲,父母。故:特意。) 句译: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我特意讲讲求学的艰难来告诉他。

《出师表》诸葛亮(语文版九下) ① 此诚危急存亡这秋也。(秋:时候。也:表判断,是。) 句译:这确实是形势危急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②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句译: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 ③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开张:开扩。光:发扬光大。) 句译:陛下确实应当扩大圣明的听闻,用来使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光大。 ④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句译:您不应当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忠心规劝的道路。 ⑤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句译:赏罚褒贬各个官员的标准,不应当有差别。

⑥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良实:忠良信实。志虑:思想。简拔:选拔。)句译:这些人都是忠良信实,思想忠诚纯正的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⑥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裨:弥补。阙:缺。益:好处。) 句译:这样做就一定能够补救缺失,防止疏漏,收到更多的成效。 ⑦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句译:这样做就一定能使部队团结一心,把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安排得当。 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的原因。也:表判断,是。) 句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原因。 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和遗憾。)

句译:先帝没有不对桓帝、灵帝的昏庸感到叹息,表示痛心和遗憾的。 ⑾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句译:这些人都是忠贞贤良能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⑿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句译: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卑鄙:低微鄙陋。顾:拜访。) 句译:先帝不因为我低微鄙陋,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我。 ⒁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句译:我因此感动激奋,就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

⒂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年矣。

句译:后来遇到严重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时刻奉行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21年了。

⒃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句译: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⒄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句译:让我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恶凶顽的敌人,恢复汉家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 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句译: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和效忠陛下您的职责和本分。 ⒆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询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句译:陛下也应当亲自多加考虑,向他们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认识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河中石兽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句译: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尊石兽一起陷入水中。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句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带走呢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句译:按照他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句译: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句译:这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常理就主观地推断吗?

(6)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句译: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

伯牙善鼓琴(课标要求)

(1)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句译:钟子期说:

“好啊!山高呀像泰山。” (2)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句译:您所听到的那(曲子里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到的一样。 (3)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句译:开始弹奏大雨琴曲,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 (4)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句译: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能点明它的情趣。

答谢中书书(课标要求)(语文版课本题目《答谢中书》)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句译: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句译: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句译:傍晚太阳快要落山,潜游水中的鱼竟相跳出水面。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句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它的奇异的人了。 (5)实是欲界之仙都。 句译:实在是尘世中的仙境。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想吹也。

句译:林泽之中浮动的雾气、空气中飞动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句译:鹏鸟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向上看天一样罢了。 (3)去以六月息者也

句译:(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啊。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句译:这只鹏鸟啊,它在大海上运行,将要飞到南海去。(或:这只鸟,将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里。)

《富贵不能淫》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句译:富贵不能使他的心志惑乱,贫贱不能使他的节操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句译: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3)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句译: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教学相长》

(1) 教然后知困。

句译: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句译: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句译: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4)故曰:教学相长也。

句译: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5)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句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6)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句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句译: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

上一篇:医师转正鉴定评语下一篇: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