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的特点是

2022-07-09

第一篇:篮球运动的特点是

篮球运动的哲学

摘要: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而决定篮球运动发展方向的若干本质的关系。只有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思考篮球,把握篮球运动的规律与哲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篮球运动的本质。

关键词:篮球运动;规律;哲学 集体性规律

篮球运动是五对五的群团式攻守对抗,团结互助、协同配合是第一要素。齐心协力、密切合作才能完成错综复杂的攻守任务。集体主义是最为明显的规律。进行团队合作,通常在老师的课堂上,老师把我们划分为三人小组,进行传接球练习,并且据此划分四个场地。这显然是为了锻炼我们的集体融合性。

转换性规律

篮球比赛速度快,场地小,攻守转换十分频繁。转换不仅发生在一个队的前场、中场和后场,而且会发生在不同的空间位置。转换有时让人猝不及防。球权是攻防转换的信号,同时也是进攻与防守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进攻结束即为防守的开始,防守结束即为进攻的开始。随着现代篮球运动进一步向高速度方向发展,篮球运动中进攻和防守的转换越来越快,并且界限越来越不明显,防守中蕴涵着攻击性,进攻中也时刻注,合理技术动作和战术打法,就能控制比赛的主动权。转换是比赛的主题。总之,运用转换规律使对方防不胜防或是不能及时应对,也是取得篮球比赛胜利的法宝。

而课堂上老师会从简单都困难进行教学,这是一种难易程度的转换,比如我们上课时,进行三人传接球练习,一开始我们并不懂老师的用意,可是随之老师让我们进行半场训练,原来目的是让我们学习快攻知识,这种难易程度的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篮球运动的哲学思想 进攻与防守的统一

篮球比赛是参赛双方以相同数量的队员,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按照统一的规则所进行的思想作风、身体、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性对抗竞赛。比赛双方通过进攻(控球),努力将球投入对方球篮;通过防守(防球、抢球),力争阻止对方将球投入己在进攻过程中,进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防守是矛盾的次要方面,防守是潜在的;在防守过程中,防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进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进攻是潜在的。如此构成攻中有守、守中有攻的对立统一关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一切行动都围绕这对矛盾进行。进攻与防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进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引起防守水平的进步,反过来,防守水平的进步也必然会推动进攻水平的提高,两者力量不断发生变化,当攻守力量对比出现根本性变化时,双方地位便发生相互转化,新的矛盾取代旧的矛盾,篮球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并且,我们在课堂上也融入了这样的观念,如三人走位的快攻,老师在用石头浅显易懂的画出路线图,并循序渐进的讲述步骤。三人来到篮下,有对面两位进行防守,这样子进攻方的同学有了进步的同时,防守方也有了进步。篮球比赛一攻一守,周而复始。由于每次进攻结束即为防守开始,每次防守结束即为进攻开始,因此,每个队都力求攻守兼备,攻守平衡。实践证明,当前世界篮球强队都能保持攻守平衡,攻守平衡已成为现代篮球技、战术训练构思和确定具体打法的要求之一。

勇猛与智慧的统一

为了防止粗野动作的发生,奈史密斯博士曾把篮球运动设计为没有身体接触的运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篮球运动的发展,强力对抗已成为现代篮球最为明显的特点。力量与灵巧、勇猛与智慧的矛盾统一是现代篮球如此火爆、如此得宠、如此受到社会关爱的根本原因。 勇猛是指粗旷与力量,指积极主动、勇猛顽强,指人战胜自然的能力;智慧是聪明与灵活,指多谋善变、顽强自信,指人们征服自然的气概。

课堂上,老师不仅传授篮球知识而且传授篮球哲学,大学也把篮球运动作为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比如篮球场上的积水,老师会叫我们向学校管理方提意见,这是人格健全的培养,如果,没有人有意识去想想场地安全,那么会不会就会有人因此受伤,并蒙受更大的损失呢? 或许这可能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一智慧能给予我们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深刻道理,或许会铭记心中,并以此对待任何细微至极的事物。在国外,打篮球也早已成为培养人的综合能力的基本方法。勇猛与智慧的统一极大地推动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篮球运动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篮球运动从活动性游戏演变成为可以赚钱谋生的手段,这是奈史密斯博士所始料不及的。运动员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同时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必须发奋凶强、刻苦奋斗、严格训练、提高技艺,如此才能吸引经营者和观赏者。否则,就会被经济规律所否定。运动员在价值规律面前被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由此提高运动水平、职业道德、集体意识和献身精神等等,从而大大推动了篮球运动的发展。而我们课堂上学习的也是这些内容,或许会浅尝而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水平、职业道德、集体意识和献身精神。

教育因素否定

人们很早就发现篮球运动在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和高尚道德方面有独到之处。儿童少年最初接触篮球,除学习基本技术之外,第一次课就是学习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比如要求打球时尽可能将球传给处于较好位置的同伴;要想自己有进攻机会先为同伴创造机会(掩护);积极主动而不要行为粗野等等。这在儿童少年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一个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种子。随着篮球训练竞赛的深入,日益领悟篮球运动的精神与内涵:即不仅要技术精湛、体能充沛,而且要顽强坚韧、聪明睿智。作风不硬被否定、骄傲轻敌被否定、盲目蛮干被否定、个人称雄被否定、惧怕强队被否定、伤害对手被否定、自信不足被否定、轻视同伴被否定,如此等等。运动员在否定之否定中逐步成长,不但成为球星,而且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你可以不打篮球,但你不能不接受教育;你可以不看篮球,但你不能拒绝欢乐与健康。领悟篮球、领悟体育、领悟文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由于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矛盾而自我发展。篮球运动也是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达到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

曾记得有一次,已经下雨了,场地湿滑,老师仍然赶了过来,并且继续教学任务,之所以课堂上的练习受伤率较低,而课后的体育活动受伤率这么高,是因为课堂上有老师的控制,而对于我们仍然教育我们一些平板支撑的知识,可在场地湿滑时在室内锻炼,极大的维护我们的未来的健康,并且让我们有所选择。这是全方面多领域的教育,以及超越时间界限的教育,让我们养成了积极锻炼的习惯。

总结

课堂上,我们的口号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同时这也是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的“校风”,意思是该团结的时候就要团结,该紧张的时候就要紧张,该严肃的时候就严肃,该活泼的时候活泼。这样才是真正的人格培养,真正的练、篮球哲学。

第二篇:排球运动的特点:

1、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2、技术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3、激烈的对抗性和严密的集体性

4、轻松的娱乐性和高雅的休闲性

198

1、198

2、198

4、198

5、1986五年我国排球女将在世锦赛中获得世界女子排球“五连冠”的记录。

人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叫做启动。影响启动快慢的力学因素有:

1、在启动方向上稳定角的大小,稳定角越大,启动越慢,稳定角越小启动越快。

2、支撑反作用力的大小,支撑反作用力越大,启动越快。

3、蹬地角的大小,蹬地角越小,水平方向获得的分力越大,启动就越快。

人体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叫做制动。

手臂挥动击球时,以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击球动作,称为鞭打动作。 为了便于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而采取的合理的身体姿势称为准备姿势。 从起动到制动的过程称为移动。

准备姿势易犯错误及改正犯法;

1、有意提脚跟,强调脚跟提起是腰、膝、踝弯曲所引起的自然动作的道理。

2、全脚掌着地,提示提脚跟,使其前后两脚前后分开略分大些。

3、臀部后坐。讲清中心靠前的道理,使双膝投影超过脚尖。 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方法:队员面对球网,两脚前后自然开立,左脚在前(以右手发球为例)左手持球于身前,抬臂用手掌平托着球向上送,将球平稳的垂直抛于右肩前上方,高度适中。在左手抛球的同时,右臂抬起,屈肘后引,肘与肩平,上体稍向右转。击球时,利用蹬地、转身和收腹带动手臂挥动,在右肩前上方伸直手臂的最高点,以全手掌击球的中下部。击球时,手指自然张开吻合球,手腕迅速主动做推压动作,使击出的球呈前悬飞行。

正面上手发球易犯错误机器及纠正方法:

1、击球点偏前或偏后;找一个高度为只适合的悬挂物,反复练习向上的抛球;或设一圆圈,使垂直上抛的球进入圈内。

2、转体过大;击固定求,徒手练习挥臂动作。

3、全省协调用力不好;上手抛羽毛球或实心球。 通过手臂或身体其他部位的迎击动作,使来球从垫击面上弹出去的击球动作称为垫球。垫球分为抱拳式、叠掌式、互靠式三种方式。

正面传球易犯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1、手型不正确,行不成半球状;一抛一接轻实心球或自抛自接,接住后自我检查手型

2、击球点过前或过高;击球点过前时多做自传击球点过后时多做平传或平传转自传。

3、传球时臀部后坐,用不上蹬地力量;讲解协调用力的重要性,一人用手压,传球队员做传球模仿连习。

4、传球时上体后仰;两人对传,一传出球,立即用双手触及地面。

5、传球时有推压或拍打动作;多做原地自传或对墙传球,增加指腕力量,体会触球感觉。

排球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比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变化,有效运用技术所采取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

个人战术细分为个人进攻战术与个人防守战术,而直接把个人战术分发球、一传、二传、扣球、拦网和防守等。集体战术则首先分为集体进攻战术与集体防守战术两大类。集体进攻战术中有多种进攻阵形如“中一二”“边一二”“插上”等。集体防守战术同样有多种防守阵型,如接发球阵形、接扣球阵形,接拦回球阵形,接垫球阵形等。

战术意识的内容:技术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进攻的主动性、防守的积极性、战术的灵活性、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集体性。

战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技术与战术两者之间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没有全面、熟练的技术基础,战术就无从谈起。战术是技术的合理组织与有效运用。技术决定战术,战术可以反作用于技术,对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出尽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四二”配备;“四二”配备是指场上有四名进攻队员和两名二传,队员。四名进攻队员又分为两名主攻和两名副攻,他们都站在对角位置上。其优点是无论怎样轮换,前后排都保持一名二传队员和两名进攻队员,便于组织和发挥攻击力,给对方的拦网及防守造成困难 但对两名二传队员的进攻和拦网能力要求较高,否则就会影响“四二”配备的进攻效果。 “五一”配备。五一配备是指场上五名进攻队员和一名二传队员,全队只要适应一名二传队员的打法,互相之间就容易建立默契,有利于二传队员同一贯穿战术意图。但二传队员在前排时只有两点进攻。要充分利用两次球、吊球及后排扣球等战术变化突袭对方,以弥补“五一”配备的不足。

位置交换的注意事项;

1、发球击球前,应按规则的要求站位,防止“位置错位”犯规。在换位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对方及本方场上队员的动态。

2、发球队员击球后,即可换位,换位应力求迅速换到应到位置,一边准备下一个动作。

3、接发球时,应首先准备接起对方的发球,然后再进行换位,以免造成接球失误。

4、当球判为死球时,应立即返回自己的原位,尤其在对方掌握发球权时更应迅速返回原位,尽早做好接发球准备。 联系信号应力求做到简单、精炼、清晰、明了。

当一传或防起的球不到位,球的落点离网点较远时,由二传或其他队员,把球调整传到网前有利于扣球的位置上进行强攻的打发称为调整进攻。

快球进攻,二传队员将球或快或平传给扣球队员,扣球队员快速挥臂击球,称为快攻。 快球有近体快、短平快、背快、背短平快、背溜、和平拉快以及调整快、远网快、后排快、半快、单脚快等。

战术教学方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分段与串联相结合的方法、二传与攻手相结合的方法、低难度与高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联系与比赛相结合方法。

第三篇:花样跳绳运动的特点

花样跳绳运动具有简便易行、花样繁多、安全性高、娱乐性强的特点。正是由于花样跳绳运动具有以上的特点和优点,且男女老少均适宜参加,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其简便易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场地、器材、实施条件的经济性和便利性上。一根细小的绳子价格低廉且小巧便携,无论是田间小路还是街头小巷,只要地面平整,均可随时随地进行运动和健身。其花样繁多主要体现在花样跳绳运动”摇”与”跳”的组成元素上。花样跳绳运动 主要是由”摇”和”跳”两个元素组成的,”摇”的动作在其摇动圈数、摇绳方向、手臂变化等方面存在着多样性;”跳”的动作在其步伐变化、身体变化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从而使花样跳绳在其运动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出花式多样的特点。花样跳绳运动的娱乐性在于该项目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心理体验和精神享受。花样跳绳运动不仅”娱己”而且”娱人”,”娱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受气候影响而无法出门时,锻炼者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进行自娱自乐。”娱人”则是与人协作进行跳绳或是通过自身或他人跳绳展现给观众并带来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第四篇: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授课教师:张公初级中学陈杰

班级:七(2)班

教学内容:蓝球运动的起源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篮球的起源、特点与价值,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篮球的发展趋势。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非常喜爱篮球运动,可以说对于篮球活动有所熟悉,但是真正涉及到篮球基础知识和技术战术等具体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知识,那就是一片空白,简单的说他们就是为了玩而玩,并没有过多的去深入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以及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欣赏篮球及体育运动美的神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篮球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篮球这项运动的热情。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篮球基础知识发展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教学难点:对篮球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rield)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发明的。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3.05米),把球向篮内投掷,按投中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才逐渐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 当时只是为了给国际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院的学生们发明一种适合室内进行的运动,他的发明引起了积极的响应。最初,他将两个装桃子的篮,钉在学校健身房楼上看台的两端,以橄榄球作为比赛用具,向篮内投掷,后来改为铁制的圆圈,挂上线网。再后来剪开网子下口,成为今天篮框的样子。为了完善篮球游戏,他在1892年制定了13条规则,后逐步修改和增加条款,出场人数也逐渐减少,直至规定每队5人,这才成为现代的篮球运动。】 蓝球运动的发展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 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FIBA)。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在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1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

篮球运动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规则在不断地更新,技战术也逐步得到提高。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提高。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高大队员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但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1956年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了限制区,增加了30秒和干扰球规则。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在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8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攻守对抗,同时,技术全面、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队内的作用举足轻重。

如今,篮球运动在全世界开展得极为广泛。奥运会篮球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NBA、等一系列重要赛事,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比赛的胜负,更为重要的是欣赏运动员精彩的表演,并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近年来,我国的篮球运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成功举办了CBA、CUBA、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全国高中篮球联赛,而且国家队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值得赞赏的是:姚明成为2002年NBA“状元秀”,目前效力于休斯敦火箭队。此外,诞生于美国街头的“三对三”篮球,在我国也受到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吸引了众多人员的参与。

第五篇:篮球专项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情况的研究

前言

篮球运动的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一种室外的小游戏,现在已经上升为一种国际比赛,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争夺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随着篮球技术的提升,规则也在逐渐的完善,从而使篮球运动更加正规,更易推广,但是即便如此,在篮球运动中出现的损伤还是屡见不鲜。如今篮球运动也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每个高校必不可少的专项训练课程,而大学生从事篮球运动发生身体损伤时,会给以后的训练、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同

[1]时在心理上有可能留下阴影,因此,通过研究找出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

因,并研究其易损伤的部位,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防运动损伤,这对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延长运动寿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损伤发生率的分析

在我院08级运动训练的篮球专业的196名学生中,经统计193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表一,得知有167学生曾在篮球运动中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损伤率高达86.5%。篮球的活动形式为篮球专项课训练、课外篮球体育锻炼、比赛。从表二可以看出,在各种活动形式中占致伤比例最大的是比赛,占75.4%(126人),其次是课外篮球体育锻炼发生的损伤为19.2%(32人),在篮球专项课训练受伤比例为5.4%(9人),篮球运动激烈的运动项目之一,学生的竞争性与好胜心强,同时学生内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比赛时导致受伤的人数较多[2]。

表一:学生是否在篮球运动中受过伤

受伤人数(人)受伤学生的比例(%)

167 人

表二:篮球运动各种活动形式中学生受伤情况

比 赛课外篮球体育锻炼篮球专项课训练75.4%(126人)19.2%(32人)5.4%(9人)

86.5%

2.2 运动损伤原因的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综合性、围绕高空展开立体型攻守对抗的活动性游戏,具有激烈的竞争性、猛烈的对抗性、浓厚的趣味性等特点。篮球专项课上,学生在快速激烈的争夺控球权和夺分的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潜在威胁就比较大。

2.2.1 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引发运动损伤

经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得知,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导致运动损伤的比例为24.7%。准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减少运动时肌肉的粘滞性,从而加大关节的运动幅度,是人体从相对安静的状态进入紧张活动状态的过渡阶段[3]。在课堂上,在进行锻炼之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所以在课堂上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就相对较低,但是在课外的篮球运动时,由于运动训练的学生有一定的篮球基础,性格比较开朗活泼,所以对运动前的热身比较轻视,从表四可以看出,仅有8.3%的学生经常在运动前热身,有24.6%的学生偶尔的进行热身,而有67.1%的学生从不做准备活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缺乏准备活动的概念,轻视准备活动对减少运动损伤的作用,再者,学生在进行热身活动的运动量和强度也不足,不能使身体达到最佳的状态,出现肌肉僵硬,动作不精确等现象,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经调查资料表明,准备活动不足时造成运动损伤最主要的原因。

表三:篮球运动中引起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比率

引起运动损伤原因比率(%)

准备活动不充分24.7

错误的技术动作15

违反比赛规则16.8

疲劳18.6

精神紧张5

场地器材5.3

自身素质10.6

气候与环境

4表四:学生在篮球运动前热身情况

经常热身偶尔热身从不热身

8.3%24.6%67.1%

2.2.2 因错误的技术动作而引发运动损伤

经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得知,因错误技术动作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学生为15人,在所有受过伤得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为15%。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都在学生刚学习新的技术动作之后不久,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只是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学生并没能达到动作的动力定型,也没有完全的动作概念,动作掌握的节奏也不稳定,或在学生进行比赛时,由于年轻气盛,为了比分在情急之下,做出某些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从而会做出一些错误动作而造成运动损伤。

2.2.3 因违反比赛规则而引发的运动损伤

从表三得知,违反比赛规则引起运动损伤的比例为16.8%,从表二得知,比赛中受伤学生比例为75.4%,可以看出,比赛是受伤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比赛中由于有规则的限制,从而使篮球项目的激烈竞争性与对抗性有一定的尺度,但是,有些学生的规则意识差或侥幸心理、或意气用事而做出违反规则的动作,就容易在激烈的对抗中产生损伤。

2.2.4 因疲劳与精神紧张而引发的运动损伤

疲劳、精神紧张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由它们引起学生运动损伤所占比例分别为18.6%和5%。可见疲劳所产生的运动损伤率比错误技术动作的损伤率还高,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运动疲劳之后,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慢等现象,大脑中存在的动作轨迹在现实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较容易发生损伤。而对于错误动作的产生阶段,学生的运动速度相对较慢,运动幅度也相对较小,所以产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也就相对疲劳状态小一些。在进行比赛时,学生易精神紧张,从而使得运动神经在支配肢体完成相应动作时协调能力受到影响,大脑的反应也会受到干扰,就比较容易在对抗时受到伤害。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相对较少。

2.2.5 因场地器材因素而引发的运动损伤

从表三得知,因为场地器材而使学生受伤的比例为5.3%,在吉林体育学院的篮球场地为水泥和木板场地,学生上课都是在室内场馆的木板场地,水泥场地为学生课余时间练球的地方,不平、过光滑或过粗糙的场地,或造成学生起跳或落地时重心不稳以及地面缓冲力小,此时如果学生再受到水平方向的力,就使学生受伤的地方多为倒地时的身体擦伤和关节的扭伤。篮球课的器材也就是篮球了,在运动时,如果篮球充气过足,就会引起学生的指、腕关节受到伤害,但是受伤的可能性也是相对较低。

2.2.6 因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因素而引发的运动损伤

身体素质是学生参加运动的基础,但是由于步入大学之后,学生个人支配时间变得较自由,除了每周的三节专项课,其他训练时间都没有确切的规定,从而使得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而在完成强度较大、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就容易造成损伤,经调查得知,由于自身素质引起运动损伤的比率为10.6%。然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就害怕大强度和大运动的练习,对练习就产生畏惧和消极的应对的心理,不肯主动的去练习,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只会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

2.2.7 因气候与环境而引发的运动损伤

由于气候与环境而引起损伤的比率为4%,吉林体育学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隶属东北气候,秋季和冬季的室外温度相对较低,从而使得学生运动前的热身不足,导致肌肉的粘滞性高,关节的活动受限较大,所以该时期损伤较常见。

准备活动不充分、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比赛规则、疲劳以及自身身体素质差是引起我院08级篮球专项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的主要原因,占86.7%,运动训练的学生受过一定的专项训练,对专项知识和运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随意性比较大,没有充分的热身或身体还没有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就投入激烈的篮球运动中,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情况发生较为普遍。

3 篮球运动易致伤动作及易损伤部位的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身体素质、技巧、智力为一体的紧张、激烈的并直接与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要求必须在激烈的攻守对抗中完成各项技术动作,是一种瞬

息万变的运动。因此篮球运动中损伤是难免的,而主动预防损伤,比发生损伤后再去治疗更为重要,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我们能够愉快的投入到运动中,现对篮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作如下分析。

3.1 篮球运动易致伤动作的分析

篮球运动损伤部位统计表五。调查结果表明,发生损伤较高的部位,均与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和性质有关。居于损伤前六位的是:踝关节、掌指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腰部、大腿。

3.1.1 踝关节韧带的扭挫伤

篮球运动的踝关节韧带损伤在篮球运动损伤中占大部分。由于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强,跑跳频繁、高空争夺激烈、攻守变换快。如跳起投篮、“盖帽”、抢篮板球、抢断球等动作都要求运动员不断起跳,不断改变身体姿势。由于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的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技巧的不熟练,以及防御反射和灵敏性迟钝等原因,因此在起跳被动下落时,就极易造成重心不稳,在加上碰撞,落地缓冲动作不正确或场地不平踩到别人脚上,极易站立不稳而造成踝关节的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外侧较多,内侧损失也时有发生,重者还伴有跟腱断裂和骨折[4]。受伤后踝部出现肿胀疼痛,并逐渐延及踝关节前部,轻者活动受限、重者不能着地,伤处明显压痛。

上一篇:粮食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利润核算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