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观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2022-09-13

作为意识层面的教育观念, 因其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目前的教育领域, 更新教育观念几乎涵盖了教育生活、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还是教育实践工作, 抑或教育决策活动, 更新教育观念都不可回避。教育观念的更新, 既是目的又是过程, 就其实旨而言, 就是追求和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1 观念、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观念属于人的观念意识范畴, 在理解教育观念之前, 有必要先了解观念的涵义。观念是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中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基本观念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角度揭示了观念的物质从属性, 即观念是人对物质世界的一种认知结果,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观念既可以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感性认识, 也可以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理性认识。作为感性认识, 它是对具体事物的一种直觉、经验性的把握和总结, 这种把握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作为理性认识, 是人在对外部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性把握, 具有系统化、体系化、概括化的特点。

以上对观念进行了分析之后, 教育观念的涵义呼之欲出。教育观念即指不同的教育主体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问题所形成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教育观念作为一种观念形态, 既可以被主体意识到, 也可以是处于潜意识水平, 不被主体所察觉, 并且这种潜意识的观念形态, 无论对个人或社会来说, 都有很强的稳定性, 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并不是所有主体关于教育问题的认识都可以称为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一旦形成, 就具有了指导和调节主体行为的功能。在判断过程中, 有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分。教育观念一旦形成, 往往成为主体进行判断时的一种评价标准。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观念层面上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物质及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内容及手段层面的现代化、观念层面的现代化, 在这三个因素中,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深层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观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只有在教育观念上由传统转换到现代, 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

2 教育观念存在的三种形态将做以下阐述

2.1 理论形态

理论形态的教育观念是一种外显观念, 一般以成文形式出现, 有明确的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在教育理论研究者、专家、学者的学说、主张和著作中。理论形态的教育观念不依靠仅凭个人的直觉或感性经验而得到一些表象和感受, 它是在一定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基础上, 经过理论者的深入思考, 通过理论分析, 用特定的概念、范畴、术语表述出来的, 是对教育现实的抽象、概括和超越, 是对教育终极价值的理解和追求。教育观念往往是在批判教育现实种种弊端的基础上, 对社会科学和教育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一种合乎目的的价值判断, 表现为价值对事实的超越, 具有鲜明的未来感和方向感。

2.2 制度形态

制度形态的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一定时期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指导思想等文件中, 是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正式要求和规定, 是一种外显的教育观念。制度形态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实践进行引导、调整和管理的主要指导思想和依据, 直接左右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方向。制度形态的教育观念并不一定是主流观念, 只有当其真正反映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价值需要时, 才可能成为主流教育观念。就实施方式而言, 制度形态的教育观念具有强制性。就其地位而言, 它一般是为统治阶级认可、倡导的, 是以规章、条文的形式加以制度化、规范化的, 体现了当权阶级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价值取向, 体现了国家意志, 因此具有合法性。

2.3 社会心理形态

社会心理形态的教育观念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主要体现在社会大众的教育实践中, 它不同于理论形态的教育观念的理性化、制度化教育观念形态的规范化, 它主要是个人与教育发生直接联系时所获得的感性经验基础上而形成的, 或者说是在社会生活中经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反映的习惯性表现, 是经验的、自发的, 也是不系统的、零散的。

3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内涵分析

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社会在摆脱旧的形态过程中, 人们对教育现象所发生的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心态、价值、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是一种标准选择性的变化过程。这种标准选择的过程主要是指对传统与当代两种思维模式及实践模式的价值判断后的选择、重构与发展。

教育观念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处于社会心理层次的个体教育观念和处于社会意识层次的社会教育观念。个体教育观念是一种经验总结性的、自发的精神状态。由于影响个体教育观念形成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个体教育观念呈现多元化。在影响个体教育观念形成的诸多因素中, 包括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在内的社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它往往促使个体的教育观念与其达到一致, 个体教育观念由此呈现出被动附属的特性。社会教育观念反映的是一个时代总体的价值取向, 具有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三方面的制约因素。即社会教育观念既能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主流价值取向, 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及某一历史时期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程度。

4 构建现代化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内含着人们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及其对教育需求的认识, 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规定性的影响, 决定人们对教育的态度以及支持、投入的力度及方向。教育观念是教育实践的主动制约性因素, 错误、片面的教育观念, 既误导教育实践, 又抵触新的、科学的教育理论。因此, 更新教育观念, 构建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从教育观念的结构上看, 核心的、决策性的教育观念主要是指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教育目的观。

4.1 塑造现代化的教育价值观

价值观在教育观念中处于核心地位, 对主体教育观念具有规定性的影响。教育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以往对教育价值的思考主要是基于教育是促进个体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因而在教育价值的实际选择中, 人们常常倾向于将两者对立起来, 或者认为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是教育最理想的价值, 强调教育要促使人得以完善、和谐的发展, 培养完美的人格, 并认为这是教育的本体价值, 或者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强调教育的功效在于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即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当这两种论调使教育发展处于两难境地时, 又出现了协同论教育价值观。这三种教育价值观都没能构建出完善的教育价值结构。

现代教育要走出困境, 完善自我, 就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价值观, 确立教育的主体地位, 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梯形价值结构系统。促进受教育者发展的价值属性是教育价值结构中的基础部分。促进社会发展所显示出的价值属性是教育的引伸价值。这二者是教育价值统一体的两个发展方向和层面。

4.2 现代化的教育功能观

教育功能是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的保障。教育功能表现为对人的发展和对社会发展两个层面, 其中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功能, 通过人的发展对社会施加影响表现了间接的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现代化的主要努力目标就是建构一个整体的, 系统化的教育功能结构观, 全方位、整体地发挥教育的职能和作用。

以往教育功能的实现, 基本上局限于政治的教化、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来培养人才, 对社会发展方面强调的是“适应”和维持。实现教育功能观念的现代化应突出教育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意识。

在现代民主社会, 现代教育因其具有开放性、超前性、先导性的特点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既影响个体的发展方向、潜力及人格的完善程度, 又与社会发展速度、文明程度及社会的人文环境等直接相关。因此, 树立教育功能力度“决定性”观念也是教育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4.3 现代化的教育目的观

教育目的确立是对教育价值的确认, 在客观上规定教育的发展方向、内容等。以往的教育目的观呈现两种状态, 一种理想主义突出人们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因其价值判断过于理想化而丧失现实性和可能性。另一种基于社会学价值取向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教育目的观, 因其过于功利化而使教育丧失了最普遍的、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求。现代化的教育目的观最基本的目的是将人由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 在此基础上培养“工具人”, 而它的最高目的则是培养“审美人”。

国家发展、民族进步, 教育必须成为先行者。教育发展, 核心是观念, 只有在观念上从传统切换到现代, 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

摘要: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既有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 又蕴涵着对教育理想状态的追求。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对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意义重大, 不可或缺。

关键词: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价值,教育功能,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 王铁军.教育现代化论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 邵广侠.教育观念现代化探悉[J].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1, 6.

[4] 张燕.关于更新教育观念的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 2002, 2.

[5] 刘美其.对现代化教育观念和制度的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 6.

上一篇: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中技能大赛的推动作用下一篇:探讨圆环折线点式幕墙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