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第二单元

2022-08-05

第一篇:初一语文上第二单元

初一语文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胥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3、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

共11课时

七律 长征

2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2课时 老山界

2课时 草

2课时

口语交际

《长征》节选

1课时 写作

2课时 【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

胥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导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过程]

一、 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

) 磅礴(

) 岷山(

)

.....

2、解释词语。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朗读

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习新课

自主学习: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探究。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合作讨论: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 “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相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

“暖”和“寒”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本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所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吴斐)

2010-8-30

胥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老山界》

[导学目标]

1.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

2.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

3.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4.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过程]

一、 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惊惶( ) 苛( )捐杂税 篱( )笆 骨( )碌 酣( )然入梦 蜷( )缩 闪烁( ) 矗( )立

咀( )嚼 呜咽( ) 澎( )湃 打颤( ) 2.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

A.景观

B.壮观

C.奇观

D.景象

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说说课文根据什么来安排材料的,找出本文的时间、点、任务何中心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

1. 文章花较多笔墨写与瑶民攀谈,是否偏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军翻山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红军战胜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阅读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我们顶着天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所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何明峰)

2010-8-30

胥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长征组歌》(两首)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调虎离山”、“千锤百炼”等关键词语的含义,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讨论交流,理解诗歌语言的高度概括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毛泽东同志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学习革命前辈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黔(

)境

毡(

)

皑皑(

)

扎(

)营盘 ....2.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四度赤水____ 千锤百练____ 野菜充讥____ 白雪铠铠____ 3.朗读诗歌,找出两首诗歌的中心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雪山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没有运用比喻的两项是( )

A.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B.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C.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D.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二、合作探究

1.两首诗歌都运用了环境描写,分别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歌表现出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综合提升

课外积累毛泽东诗词名句,选其中的一至三句作点评。

1.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2.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所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何明峰)

2010-8-30

胥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过程】

一、有所了解

1、了解作者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了解“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自主学习

1、在小组中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可以几个人合作,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语气)

2、划出课文中读不准音和易写错的字,跟同组同学交流。(组长归纳,并互相督促掌握,给予适当的评分,可分为5音5 词,共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你的同组同学简介本文的故事情节。(看谁说的好,后面推荐向全班同学来简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交流。

1、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和同组同学商讨,学会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看谁说得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各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模拟写作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写一段文字,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写在作业上) 【学后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杨松林)

2010-8-30

胥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动作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作文

我熟悉的一个人

我的妈妈

我最熟悉的人就是我的妈妈,她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却有着高尚的品格。

记得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妈妈带我乘的士到学校上奥数课。到学校时,妈妈没有零钱,就给了的士司机100元,的士司机找回了两张20元和一张50元。由于赶时间,妈妈看也没看就把钱放到了包里。 中午的时候,妈妈拿出早上的士司机找她的50元钱准备给我买盒饭吃。突然,妈妈惊讶地发现这是一张假币。我顿时傻了眼,连忙安慰妈妈说:“没关系,我们还可以把这张钱花出去。”妈妈说:“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损失转嫁给别人。”我不服气地说:“那不是让别人坑了我们吗?”妈妈停了一会儿,耐心地说:“如果知道这张钱是假的,咱们还去使用,就违反了国家法令。虽然假币给我们带来了损失,但我们不能去做违法的事,不能因钱而失去良心,失去人格、做那种不讲道德的人。”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好妈妈而骄傲、自豪!

我的爸爸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最熟悉,给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爸爸。爸爸每天很早出去,很晚才回来。别看爸爸这么忙,其实爸爸也很关心我。

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没有盖好被子,着凉了。爸爸知道后,便背着我就往外面走。突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爸爸便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我身上,冒雨把我送到医院。从医院回来,整 1

夜守在我床边。结果爸爸也感冒了爸爸不但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了我很多的关爱,在思想品质上他也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我爱我的爸爸!

我的姥姥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自己熟悉的人。我当然也有,她就是我的姥姥。姥姥今年六十多岁了,银灰色的头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她个子不高,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非常精神。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蚊子特别多,晚上我睡觉时,怎么也睡不踏实,姥姥看见就拿把扇子为我扇凉驱蚊,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直到早晨醒来才发现姥姥还在为我扇扇子。我对姥姥说:“您一晚上都没睡觉吗?您的身体怎么受的了?”姥姥笑笑说:“没关系!你白天还得上学,我白天可以睡一会儿。”看到姥姥有些发红的双眼我非常感动。

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关心体贴他人,慈祥的老人。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照顾好她老人家。

我的爷爷

我熟悉的一个人是爷爷,他对我可好了。爷爷的脸圆圆的,有点皱纹, 身子胖胖的,腿有点跛,走路就摇摇晃晃的了。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网络麻将和走网络象棋,每次我到他家吃饭的时候,都看见他坐在电脑前,和别人打麻将或者是走棋子。但他一见到我就连忙站起来给我烧饭,连棋子输了也不顾。这说明爷爷非常关爱我。每次爷爷面对我都是笑眯眯的,平常晚上的饭几乎都是他做给我吃的。记得有一次,他已经给我烧好了饭,但我想吃面条,他

就把饭放好,忙给我煮面,等煮好了端给我吃,还嘱咐我一定要吃完,然后爷爷才去看电视。有时候还会过来看着我吃饭,甚至还喂我几口呢。

这就是我爷爷,一个可爱的爷爷,一个我熟悉的爷爷,一个我喜欢的爷爷。爷爷,我真想对你说一声:我爱您!

我的小弟弟

要说起我最熟悉的一个人,那当然是我的小弟弟啦!不信,我就给你讲讲他的故事吧!

我的弟弟今年7岁啦!平时非常爱穿一件白上衣,蓝裤子。他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非常有神。圆圆的大脑袋上长着几根稀疏的头发,活像一个卡通人——唐老鸭。

他活泼好动、顽皮淘气。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贪吃。有一次,我的奶奶买了很多雪糕,这对于弟弟来说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见他右手吃着,左手拿着,一会儿六根雪糕就吃进了肚子,结果,当天晚上他跑了三次厕所。

你们看,这就是我的弟弟,一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我想,你见了也一定会喜欢它的

我的小妹妹

我有一个可爱的小妹妹,她今年三岁了,她长着樱桃般的小嘴,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可爱极了。

我写作业,她也要写,我给她一支笔,只见她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圆圈,我问她画的是什么,她说是糖葫芦,我就在她的圆圈上画了一个棍,妹妹高兴得拿着她的画给姥姥看,得到姥姥的表扬,她得意极了,我们出去玩,她看见树上的鸟窝,就说哥哥你看树上有一

个小球球,我听了,告诉她那是鸟窝,她又说我们去掏鸟窝,我告诉她要保护小鸟,她就不出声了。晚上。妈妈来接我给我和妹妹买了许多的好吃的,她高兴得着捧吃得说着谢谢。舅舅也来接小妹妹回家了,可她不想回家哭的可伤心了,我们就劝她放假再回来,她一边哭一边说再见。

她就是我的小妹妹,爱唱爱跳,爱哭爱笑,我们都很喜欢她。

好朋友小利

小利,他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你们知道他为什么是我最熟悉的人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其实小的时候,我就已经认识他了,我天天和他玩,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有一次,我去他家玩,他家门口是河边路,有很多竹子。我们在门口玩着玩着,我一不小心,被竹叶刮伤了,顿时,鲜血直流,我大哭了起来。小利看见了,急忙跑上楼去拿创口贴和一盆温水,然后再跑下楼来,把我的伤口清洗干净,贴上创口贴。“没事了,我们又可以玩了”小利温柔地说。顿时,我感到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全身。从这里,看出他不但聪明,而且乐于助人。

你们说,这么好的同学,我能不喜欢他吗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模版]

5、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

三、四段。课文第

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

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六段。 2. 选用随堂练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维克多,雨果为纪念伏尔泰百年(1778-1878)冥诞的演说词。为什么要纪念伏尔泰?(他有哪些贡献)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雨果的演说。

雨果,法国作家,父亲是拿破仑军官。

伏尔泰,法国作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奥狄浦斯王》,出狱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

二、整体感知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伏尔泰以猛如雷电的笔写下不朽的文章,提示封建君主的残暴,法官、神甫欺压人民的本质,教导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起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的原因是什么?

伏尔泰的一生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

4、“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其中”两个方面“是指什么?

第一: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第二: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三、品味语言。

结合课后习题三

四、小结:

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五、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 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 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4.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5.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 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2课时)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 激动。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4.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 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 术的探索和追求。

5.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 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 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 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6.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 心”? 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9.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

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作业

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1、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 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 ——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四篇:2017新版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9.1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是那么的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样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引起感情共鸣。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这几篇课文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

《秋天的怀念》记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无私而伟大的母爱,寄寓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散步》的题材及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从中可以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从中,我们也可以读出中年人在家庭中乃至社会中承担的责任。

《散文诗两首》都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欢乐;有母亲的保护,又是何等的幸福。《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写陈元方的聪颖机智的,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父子亲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能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自觉培养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继续学习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整体感知文意,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掌握粗读、圈点勾画的阅读方式,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揣摩、品味文章中富有哲理和语言优美的语句,培养初步鉴赏、阅读散文、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学会正确处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和纠纷。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 继续学习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 学会通过揣摩、品味文章中富有哲理和语言优美的语句,培养初步鉴赏、阅读散文、诗歌的能力。

3. 初步掌握粗读、圈点勾画的阅读方式,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范围。

4. 引导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

四、课时安排

《秋天的怀念》两课时,《散步》两课时,《散文诗两首》两课时,《世说新语》二则两课时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主题学习

名人风采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主备人:双堠小学 居丽娜 赵鹏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 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 、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 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出文章大意。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品质。学习和课外收集到的名人故事的学习,体会到名人身上的种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

4. 体会作者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查阅、搜集、整理每课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预习:2课时 课内:2课时

拓展阅读与实践:2课时 写作:2课时

一、二课时 指导预习

主备人:双堠小学 周连爱 王成林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这一组课文,读通读顺,不懂的字音互相请教。 2.自学生字词。

3.快速默读,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二、小组交流:

一课一课地逐一完成以下任务。 1.小组内讨论、概括课文内容。

(1)《灰雀》讲述的是__、___和___之间的故事? (2)《小摄影师》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3)通过读《奇怪的大石头》你知道这块巨石是从哪儿来的吗? (4)《我不能失信》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____的故事?

2.这四篇课文当中,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和宋庆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她)?

三、全班交流:抽查个人,评价小组。

1.逐篇指名概括每篇课文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初读感受。

2.在你的学习生活中都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通过本节课学生对本单元的四个名人故事有了大体的了解,课文大体内容以填空的方式呈现很好。

不足之处: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很多学生仍理解存在困难,导致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

再教设计:课下让学生预习好字词,课上进一步检查、回顾。

第三、四课时 品读感悟 主备人:双堠小学 曹弘 陈香连

一、预习交流

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知道这几篇课文中讲了哪几位名人?

二、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从列宁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在组内与同学交流。

2.这些话中那些词更能体会到列宁的优秀品质? 3.在组里交流,有感情地读一下。

三、反思学法、提升能力

在《小摄影师》一课中,从高尔基身上你又学到了写什么?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完成本课的学习。

1.在高尔基身上你又学到了写什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知道的?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抓住高尔基的动作、语言) 2.这两篇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有哪些共同特点?如果去掉描写列宁和高尔基的动作、神情和语言的句子,你有什么收获?

四、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2.分享名人名言。

五、举一反三

用学到的方法学习《我不能失信》和《奇怪的大石头》。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课上通过读、模仿及理解,学会了通过动作、语言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特征。

不足之处:课上学生课文读的不通顺,导致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大意。 再教设计:以后课上应加大阅读的训练,让学生边读边尝试着去理解课文大意。

第五、六课时 拓展阅读与实践 主备人:双堠小学 高盼盼 英晓芳

一、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主题丛书“五彩的童年”》中“名人伴我成长”、“迷人的风采”“品名人增智慧”“群星闪耀”四组中的文章,自己选择其中的5篇文章重点阅读,其余篇章可以略读。

二、梳理阅读

1.自主阅读篇目,完成每篇文章主要内容和感受深的句子两项作业。

2、整合品读 三 、主题提升 阅读一系列的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到文章中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朗读和感受)

四、语言积累

抄写语言优美的句子和感受深刻的句子。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课上学生了解了一些名人故事,体会了文中一些语言描写的妙处,感受了如何用语言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

不足之处:很多学生课文读的太生涩,不能概括出课文大体内容;同时一些学生也不会找有优美的句子。

再教设计:平时应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加的学生的阅读练习。

第七、八课时 习作 主备人:双堠小学 季怀秀 邢庆娜

1.结合学习的课文,说说自己在写作方法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品质) 2.确定人物特点。从自己的朋友、同学、师长中选择一位,回忆一下曾经 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然后选取一件能反映出他(她)优秀品质的事情。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可以给予好的建议。 4.全班交流。 5.动笔写作。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通过书写及评论学生学会了用动作、语言及神态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课上小组交流的很激烈,学生也学会了很多表现人物的方法。

不足之处:很多学生评论别人的文章头头是道,可真到自己写实,却心中无事可写,猪耳挠腮。

再教设计:课下让学生多读例文,同时加大写作练习。

上一篇:辞职报告可以如何写下一篇:产业园循环经济规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