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之路一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我成长之路一范文

网络研修为我照亮成长之路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网络研修为我照亮成长之路

作者:李春玲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6期

网络研修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教学形式。教师在基于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让教师都能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课堂。网络研修为我们教师的成长照亮了道路。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网络研修

网络教学是一种超时间和空间的教学。虚拟空间潜力无穷,它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限制,网络拆除了城乡教育的篱笆,打破了学校建筑的边界,网络教学将使教师从封闭的圈子走向一个无界线的广阔的学习空间,它使教师实现了学习的自由,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网络研修,网络研修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在国家级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中,我聆听了众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六个模块的学习:1. 班主任的每一天。2. 班主任的每一学年。

3. 班主任与每次活动。4. 班主任与每个班级。5. 班主任与每个学生。6.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的班主任工作更上一层楼,特别是学到第六个模块时,更深层次地感悟到班主任的责任重大,班主任不单是学生学习的教育者,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引导者。我们教师要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系统地、有计划地去教育每一位学生。网络研修犹如清风活水,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二、 网络研修让我们的老师增添幸福

网络研修是“信息本位教学”,这包括信息的迅速流动和信息的迅猛增长。因为枯燥常常使我们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可网络研修却能让我们教师增添幸福感。网络构建着一种社会性的学习状态。处于其中的学习者——教师,不仅可使拥有的信息量快速增加,更新的频率加快,而且将刺激着教师的创新意识,保持教师们对信息的敏感。另外,教师的朋友多了,知心的话语有可诉说的人了。彼此之间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声紧紧地将教师们连在了一起。在研修中,教师们建立了友谊。朋友多了,工作变得快乐起来,职业的幸福感也越聚越多。

三、网络研修为我照亮成长之路

网络研修跨时空交流的特征,突破了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性,使我们与异地同行、专家一路同行;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我们一线教师的理论得到促进。记得在国培中,当我学到《小学语文字词的教学策略》这一节课时, 我有些漫不经心,认为自己教了多年,这点知识没问题,就想挂时间吧。可是无意地听,却慢慢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杨凤娥教授谈了字词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他所举的事例正是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我平时教学注重了把词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却忽略了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我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字,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忽略了字义的理解。再次,使我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更清晰,更系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优势得到互补。网络研修实现了教育资源整合,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发挥现有设备的最大潜力,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端人才。在网络平台交流板块,我们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教学案例,与其他教师互相借鉴,发表自己的评价,为我的成长照亮了道路。

第二篇:一年级作文600字读书陪伴我成长

文秘助手()之一年级作文600字:读

书陪伴我成长

我很小的时候,就一边喜欢听爸爸讲故事一边翻看着故事里的漫画人物,我看不懂书里写的文字,不过我觉得书里的漫画挺有趣的。

有一次,我指着漫画书里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一本正经地读着:‘鼠小弟,你的小背心借我穿穿好吗?有点紧哦,不过挺好看的。“逗得爸妈哈哈大笑。原来呀,我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只不过平时听爸妈讲解故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记在脑海里了。笑声过后,妈妈说:”爸爸,你看看两岁多三岁的小屁孩就懂讲故事了,要是再认些字就更了不起了......“我心想:我要马上认识很多很多字,我要看很多很多书,我要接受很多很多人表扬.....从此以后,爸妈就开始教我认字,并买了点读笔让我自己读自己认。我就更加喜爱读书看报什么的,一学就会,一读就记住了,连乘法口诀在我三岁那年就会滚瓜烂熟地背诵了。我爱读唐诗和念三字经,并学着古人读书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给爷爷奶奶听,逗得爷爷笑掉假牙满地找,乐得奶奶捂着肚子笑疼了要。歇后语、猜灯谜、脑经急转弯这些书籍可让我神气了,大人们回答不上我提出的问题,只管叫投降,可把我乐极了。

现在放寒假了,我又到表哥那里借来了《十万个为什么》,我好喜欢这本书,我读得爱不释手,因为我从书中知道了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的,知道了猫为什么爱吃鱼和老鼠,还知道了青蛙呱呱叫的时候为什么会鼓起两个大包.....

我爱读书,我从书中得到了无穷的知识和乐趣!

第三篇: 第一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能力

1、学习知识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2、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知识:

1、知道家庭生活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平等对待,会正确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2、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

(一):我的家庭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目的: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

2、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父母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

3、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幸福的家”

1、

活动准备:课前准备好全家福的照片,收集一些家庭趣事等。

2、

活动安排:教师布置活动安排: (1)、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介绍西下。 (3)、说一件家庭趣事或体现家庭温暖的事。

3、

学生活动。

二、智力回答

1、

刚才介绍的同学中,三口之家的都是谁的家庭?(五口、六口……)

2、在刚才的介绍中,只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有……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的有……

3、你还知道一些特殊的家庭吗 ?

三、知识介绍

(一)、单亲家庭:

1、教师用一则关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的小故事提出话题。

2、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这个孩子很可怜,他缺少爸爸妈妈的爱……)

3、引导: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呢?(多和他一起玩;多帮助他,关心他……)

4、教师小结:这样的家庭叫做“单亲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不象正常家庭中的孩子那样,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所以他们心理很难过。但是,只要我们把他们当成正常的小伙伴,不提另他们难过的事,在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他们也象我们一样幸福。

(二)、福利院:

1、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的资料介绍,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有关福利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特殊家庭”的温暖及其与平常家庭的区别。

2、说一说,你想为这些“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做些什么?(看望他们、捐款……)

四、思考辨析:

1、教师借助刚刚讲到的“福利院”提问,为什么要给孤儿、弃儿建立福利院?

2、学生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每个人的家庭各不相同,但是每个认得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是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构成社会的细胞。

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仿照教科书的样子画出自己的“家庭树”。

六、布置下一节的任务:调查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月收入,并了解他们工作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资料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上节课后的调查结果。

2、讨论以下爸爸妈妈的工作时间、收入、他们的体会,看看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二、全体展示:

1、简单介绍自己的父母的工作、收入。

2、通过调查和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引导

小结: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卜辞辛劳的工作,他们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爸爸妈妈正伟大。

三、说说:

1、通过调查与交流 ,你想对爸爸妈妈上说写什么。

2、简单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谢卡、留言条、自制一份小礼物……)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曹华

第四篇:成长故事--一个老师的成长之路

一个老师的成长之路

在从事教师行业之前,也许我潜意识里一直觉得教书育人,更多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成长的更多是学生。可是渐渐的,我觉得惭愧了。

初次站在教师岗位上,我就“荣幸”升为五年级班主任,从此我走上了爱抱怨的行列。比如,在纪律方面,我经常会抱怨,我班孩子怎样不听话,班干部怎么这么无能之类的;在学习方面,我总觉得自己很有耐心,怎么教不会学生,有些同学作业不是乱做,就是抄袭来敷衍我;在卫生方面,在大扫除的时候,经常有学生不带劳动工具,轮到值日的学生也不好好值日;在安全方面,学生经常打架,班级经常丢失东西.......为这些琐事,有时我都会失眠。在前两个月我一直很纠结,为什么要选我当班主任?

茫然与探索的第一学年过去了,回想这段过程,我慢慢体会到了一些以前我没感受到的东西,突然有些问题我想明白了:比如,周一学生升旗忘了穿校服,有时真的是他们不小心的,可是我却不愿意或觉得理由不充足,而批评他们,总觉得这件事怎么会忘记呢?!可我自己就发生过,刚打电话给某个同事,告诉她我待会儿去她那,把她衣服带上去还她,打完电话,我整理行李时就忘了这件事。隔两天,我再次去她那,去之前我明明想到要把东西带给她,但最终还是忘了,可是我真的不是有意的。比如,我提醒学生完成的作业,怎么第二天还是有好几个同学用在我看来是拙劣的借口,说明没完成的理由,真让人生气?!可是开学初,我自己却在学校前一天通知要升旗,而当天我忘了,我让学生领完书就回家,结果匆忙之下,只有我班学生背着书包在升旗。比如,我觉得平日班级经常有其他班的学生闯班,可班级学生似乎都没人制止,我感觉他们缺乏集体荣誉感,怎么会碰上这样的班级呢?!可是校运会,每一项活动都有人愿意主动出来带领练习,甚至因为组员不够勤快练习,而难过的哭泣,大动肝火,几乎所有组员都很配合;比如,做卫生,经常有三分之一学生没带劳动工具,我觉得怎么会这样,班级不是自己的一个家吗?!可是出乎我的意料,每组分配的任务都能完成的很好,没带工具的同学经常干跑腿的杂事(处理干草、提水、倒垃圾、搬杂物等),班级很少听见抱怨没带劳动工具的同学偷懒..... 比如我没状态上课,会让学生做作业,那怎么能够要求学生每节课都不开小差呢?诸如此类的事,屡见不鲜,可是也常常让我反省。是它们教会我很多,它们让我换位思考,不是不能要求学生,只是多给予信任和包容,如果只是偶然事件,通过交换故事,他能够达到你拟定的要求,我觉得一样可以赞赏。

想起我一位初中数学老师,他选的数学课代表是班级成绩很差的学生,每次数学都不

及格,普通话也说的不好;我高中一位英语老师,他经常在我们英语试卷上写鼓励性的话语,寥寥数语让人觉得温馨;一位高中数学老师,他在我们大学乃至毕业仍然经常打电话,给我们帮助,希望我们能过得好......我想我现在能体会出他们的用意。

在与学生的交流与磨合中,我与他们在共同成长,甚至我学到比学生还多的东西,比如,曾经认为很容易的、被忽略的知识,我重新拾起;比如,我再次获得我的童年生活;他们用事例告诉我,做人做事,不要只看表面。成长与责任并肩,我会和他们一起努力!

第五篇:成长之路

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省中语会十五次年会教师代表苗文芝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与会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春风已绿江南岸,东岳鲜花亦盛开。今天,有幸与各位嘉宾高朋在“造化钟神秀”的泰山脚下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山东省中语会第十五次年会的胜利召开,心潮起伏,激动不已。尤其是能在此和各位专家同仁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对语文教学的一点浅见,更是感到无比荣幸。

往事如烟。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刚参加工作,不缺的是激情,缺少的是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回顾成长之路,艰辛、坎坷,自豪、幸福一起涌上心头。

1995年,初次执教区级公开课,我开始知道板书设计对于帮助学生尽快理清知识结构,迅速把握文本内容的重要性;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明白了先声夺人——一个精彩的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是多么重要。

区优质课、市优质课一等奖,使我这棵“小苗”开始露出尖尖角。2004年10月,我拥有了一次更好的机会——参加省优质课评选。我抽到的课题是科普小品——《莺》。在市教研员、区教研员以及同事们的帮助之下,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正当自己喜出望外的时候,省教研员张老师的评课让我意识到存在的不足。张老师点评到:本节课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之后,运用这些规律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本来是很好的一种做法,体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然而却成了这节课的一个缺憾。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习作”时,对学生的点评,只是注意了鼓励为主,却未注意到学生所写的内容、形式和文章文体的不相和谐。认真思考后我告诉自己:必须着力锤炼自己课堂教学的真功夫!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大缸水,一湖水,甚至做到拥有长流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才是最好的境界。从此,我不敢有半点懈怠。课余时间更加钟情于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从宏观上把握语文教学,从语文的本质看语文教学,乃至从语文之外看语文教学。“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观念从那时扎根于我的脑海。

2006年参加淄博市教学能手评选,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课堂教学必须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要让学生学到什么;二是如何让学生读进文中,置身于中,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作为教师自己首先对文本深入研究,产生独到的见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路。从此,曾经引以为自豪的唱着歌曲导入,以及特意追求课件繁华的形式主义,渐渐被波澜不惊的叙述和简洁实用的课件所代替。我知道,教师的激情不能替代学生的激情,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于是,我更加注意用我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引领学生个人研读、领悟,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多种形式交错,多维互动并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抛设悬念、以石击水的作用,不断将学生的情绪、智慧推向高潮。课堂上交融着的是和谐愉快,飞扬着的是爽朗笑声。“让学生在最轻松的气氛中,以最积极的状态,学到最真、最善、最美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是我们积极寻求的理想语文课堂。

更重要的,教师应当把这份积极心态,轻松气氛引向课外,走向生活。从此,除了课堂教学,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开拓视野。学生谈古论今的多了,动辄出口唐诗宋词的多了。还指导学生走向生活,观察生活,将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惧怕作文的状况有了根本的转变,时不时地会有学生向我报告他们的习作发表或获奖的喜讯。

为了追求最佳教学效果,精心设计的教案,经常会因某个环节的不顺畅,或者某个教学理念的不合理而全盘推翻,从头再来。2008年8月,在山东省中学语文研讨会上执教《我的叔叔于勒》。开始,我曾经有过一种自以为很精彩的教学设计:这是一个个人的悲剧——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试讲时却遇到了许多问题,又是张老师一语点醒了我。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老师从自己的想法入手,全知全能,根本未能很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角度看问题。于是才会在有的班级,上得顺风顺水;有的班级,又进行得枯涩无比。经过推倒重来,反复精心地修改备课稿,最后出现了课堂上精彩的场面。探究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人物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菲利普夫妇中的一个,面对当时的于勒你会如何做呢?”一石激起浪千层,学生联系现实,结合生活,把握心理。对人物的解读再也不是过去单一的、甚至是呆板的,而是多样的、充满个性的,闪烁着学生智慧的光芒。灵动的思维,独特的见解,无不体现着新世纪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人生体验,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听课教师的热情鼓舞的掌声。经过这一次,我深刻理解了: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真正从学生需要出发,引导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让自主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让文本阅读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践行着省教研室提倡的“以学为主”“个性化教学”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各级教研员的不倦指导下,自己各方面又有了进一步提升。执教省公开课《伟大的悲剧》时,对学生发言的恰切点评,赢得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热烈掌声。记得张老师这样解读过有效:“去掉无效的就是有效的”。大家都在追求有效甚至高效课堂,我想,教师少说几句,给学生一个更大的舞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见解,就是课堂有效甚至高效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来,我市教学改革也是如火如荼,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活动建构的教学思想深入我心。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把这些教学思想融会贯通,有效运用,加强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注重学生的展示、交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建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语文学习中搞活动,语文活动中学语文。这一切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历经锻炼,2009年7月,我有幸代表山东省参加了“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这一次,我再次荣幸地站在了一等奖的领奖台上。更让我觉得幸运的是,从备课到上课又经历了一次历练,思想上又有了新的收获:有时候热闹的课堂,却掩盖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因为它缺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而少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在课堂上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才是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同样,设计中的大问题意识也显得如此重要,最好能用一个问题统摄整节课,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而且问题的设置要摆脱肤浅、走向深刻,课堂上要开发运用好教学资源,如背景知识、作者生平情况的资料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出示时机。当在学生理解遇到障碍,非出示不可的状态下呈现出来,才会起到启迪学生“恍然大悟”的妙用。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对于所有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会铭记心头,以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作为回报。我也会一如既往地把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迈向更高的境界。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同理想。相信在各位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此次中语会年会精神的鼓舞下,在我们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中学语文教学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谢谢大家!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划。读一读,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于是就转在这里,希望能够时时激发一个自己的热情,也希望能够与同事共勉。读这位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划,印象最深的当然是他对教育事业的追求,继而就是:这种追求带来的不是“负担”,而是人生的幸福感;第三就是学习,在书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

张建林成长之路

对张建林而言,这一时期,他一方面感觉到了自己的一种巨大的无知,好像前面一块石头突然被移开,看到了广阔而深邃的大海,惊喜,恐惧,茫然,另一方面,则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和引力。

其实任何人都渴望被他人认同,如果说以前张建林试图通过公开课或者发表文章来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的话,那么大家越来越为一种内在的力量所吸引。教育教学本身的吸引力,以及这种探索所带来的思维的乐趣,已经远远超出了外在的奖赏。有些人为什么那么强烈地追求外在的奖赏,往往是出于恐惧,是因为内在的我还不够强大。如果说以前更多的是以孩子为工具的话,那么现在或许才开始真正地面对孩子。

张建林开始听取我的意见,在教育教学上重新开始。 除了吸纳毛虫与蝴蝶的成果,继续深入地做儿童课程之外,他开始写班主任工作日记,每天记录当天的班级故事,也与学生通过随笔互相交流。一开始,他每天要花许多时间来写,记录班级故事,写自己的感受。(李镇西式的)写了一年多以后,因为我的建议,他进行了调整。开始这样写:

今日要事:

l 教室门坏了,中午课间去总务处备案。

l 王磊英语课上频繁小动作,英语老师罚站。

l 陈安琪今天表现极好,测试得满分,短信告诉家长。

l 放学后与陈玲琳家长单独交流,主要是她的写字姿势的问题需要纠正。

l 继续整理第三单元语文知识,为期中考试设计练习题。

l 重读《静悄悄的革命》中关于主体性神话一节,继续读《苏菲的世界》。

今日要事之后,是他对班级里问题学生的持续观察,有时候也记录班级里的突发事件。

专业写作:

专业写作意味着,教师必须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或者教育事件,用专业眼光去搜集相关背景资料,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

真正优秀的案例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对于学生持续的关注以及跟进指导,是案例书写的绝对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案例书写就不是想当然或者“灵机一动”,甚至伪造叙事和强加因果。

但张建林也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一是要读的书实在太多,几乎无从下手。这几年的突然觉醒,让他看到了自己知识结构上的太多漏洞,而团体成员也大体入手,因此只要是好书,几乎是抓住什么便读什么。

二是无论专业阅读,还是专业写作,都有太多的问题困惑不解,又没有办法解决。特别是一些棘手的案例,大家几乎都束手地策。

半年以前,他向我提出这些问题,我给他两点建议。一是抓住基本书目反复研读,二是利用网络资源,比如新教育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QQ群。

专业发展:

资源: 何谓基本书目?

我们认为,在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一些基础性的书籍。这些书籍或者对该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有清晰的梳理阐释,或者集中解释了该领域中存在的重大的、主要的、常见的问题,有助于对该领域的理解。研读这些书籍,是深入理解该领域精髓的捷径。

目前我们推荐的书目中,重点的基本书目有:《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学勇气》(帕尔默)等。

为什么要强调对基本书目的研读?

从目前的教师阅读情况来看,大家普遍喜欢阅读励志类(成功故事)、故事类(教育故事)、案例类(课堂实录)、技巧类(兵法策略)、教辅类(教材解析)书籍。这种过于浅层化,过于追求表层愉悦的阅读,使教师的阅读趋于平面化。平面化阅读的后果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碎片化,浪漫化。更严重的是,教师通过这种阅读,无法形成不同领域的理解框架,思维品质下降,缺乏鉴别力与反省力。

基本书目的研读,意义在于对该知识领域的基本概念进行清理,为进一步理解该学科提供良好的框架,提升思维品质,能够有效地利用基本书目对实践进行反思。例如《给教师的建议》里,对后进生的问题、阅读的问题、教师素养的问题、思维的问题等等都进行了精当的阐释,时至今日,仍然有巨大的反思和指导意义。《静悄悄的革命》则直接针对东亚教育的弊端,对诸如主体性等词语进行了清理,对于反思新课程下出现的主体性神话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对基本书目进行研读?

基本书目不是为了市场需求而炮制出来的流行书籍,因此往往在阅读上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文字上难度不大,但是真正理解把握很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基本书目往往被忽略,阅读也常常流于形式。

新教育专业阅读特别强调基本书目的研读,我们希望实验教师能够精读基本书目,并提出如下建议:

1.反复阅读,坚持批注。

浮躁、急于求成是阅读的大敌,板凳要坐十年冷,对难读的书,许多人连十天都坚持不下来,这是很成问题的。不懂的地方,精华的地方,一定要用笔勾划出来,在旁边注上自己的得失疑问(是不是在专题帖里写读书笔记是最次要的,重要的是书上要有)。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大声朗读甚至抄写背诵最重要的部分,都是十分有效的读书方法。

2.梳理问题,理清概念。

真正的好书,总是旨在解决真实的问题。钻进去读,跳出来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给教师的建议》里,必定涉及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地方是如何阐述的?可以在反复的阅读思考中进行辨析并写成读书笔记。同样重要的是对概念的清理,许多时候流行的错误的对概念的理解妨碍了我们的阅读深度,因此,建议对每一本书中包含的最重要的几个概念进行更为广泛系统的梳理思考。比如《静悄悄的革命》中涉及到主体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这个概念的演变,然后再回到书中阅读,对概念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3.回归实践,加深理解。

基本书籍往往揭示了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真谛,那些论述在不同的教育实践中显现,我们要在阅读的时候验之于实践,对自己以及他人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现象进行思考。这里面最有用的,是运用书籍中的精彩分析,对许多流行的错误观念进行清理。这种清理都可以写成一篇篇很优秀的读书笔记呢。

4.相互参读,寻根溯源。

大师们的论述往往有许多相通之处,那些最杰出的著作往往有着大致相同的哲学心理学背景,在不同的基本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常常能够察觉其中内在的一致之处,这是非常迷人的时刻。其实这种内在的一致性,潜藏在我们已经推荐的几本书中,已经有网友察觉到了背后的一致性,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将更加理解这一点,而理解这一点,意味着我们或许有足够的能力阅读更高层面的书籍。

在基本书目研读方面,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也会提供相应的服务,我们将为所有基本书目编写导读手册并提出相关使用建议,同时,也可以借助专业发展QQ群,以及优秀网友的阅读笔记来进行研读。

回顾张建林15年的职业发展,究竟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支撑起张建林的三个要素分别是:阅读、写作以及共同体。核心则是对教育教学的持续不断的反思和职业认同。

专业阅读:专业阅读地图+基本书目研读+读书会(专业阅读QQ群或者学校读书会) 专业写作: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教育写作(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师生共写随笔)+问题诊疗共同体(专业写作QQ群)

专业发展共同体:日常研课+读书会+问题诊疗共同体

假如张建林的人生重新开始,他十五年的职业发展所达到的成就能否缩短到五年完成?

我们假设一个理想的环境,张建林会得到以下支持:

1.学校内部共同体的支持(包括硬件支持和软件支持,比如提供必要的书籍以及场地、时间等)。2.更大范围的新教育共同体的支持(包括课程资源支持,阅读地图和案例库的支持,网络共同体的支持)

那么,在学校指定的导师的指导下,张建林的前五年的专业发展清单可能如下:

第一年

专业阅读:

必读书籍如下:《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小学课堂管理》(温斯坦)《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孩子们,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与黎明共舞――新教育晨诵本》(马玲编)毛虫与蝴蝶推荐书目(读低中高三段中的一两段,视情形而定)前四本学校赠送,建议在书上直接做批注,毛虫与蝴蝶推荐书目每个班级书柜里都有,学校图书馆也有,可以自由借阅。

他还可以选读下列书籍:《汉字密码》(唐汉)《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心平气和一年级》(薛瑞萍)《教师人文读本》(商友敬等编写)《教师专业阅读地图》(魏智渊主编)《另类教育叙事——解读一个题为“干国祥”的教育文本》(干国祥著)

订阅或经常浏览的报刊:《语文知识》《南方周末》《散文选刊》 专业写作:

1、建议张建林写读书笔记以及描述班级突发事件,不作要求。

2、每次听课和研课都要写教学反思,字数不限,尽可能简明扼要。

专业发展共同体:

1、日常研课:学校为张建林指定了专门的导师(一个导师带两个弟子,三人构成小共同体),原则上每周听导师课不少于两节,导师每两周听一节张建林的课(这些都是底线要求)。每次听导师的课都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学校有专门指导如何听课的文件,供老师揣摩),并写出教学反思,建议利用课间与导师开展简短的讨论。(如何讨论,导师会依照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要求给予不断提示)每逢导师听课之前,必须把教案提前交给导师并做简短交流,下课与导师继续讨论,并写出教学反思。

2、读书会:每两周有两个小时的读书会,一般安排在学生放学后,参加读书会的老师,学校有相应的误餐补助。第一学期读书会重点讨论的书是《小学课堂管理》。资深教师会现身说法,用本校的许多实例来解读课堂管理。在这里,大家会交流许多实用技巧。

3、问题诊疗会议: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会议中最重要的版块就是问题诊疗。每周由一位老师提出一个典型案例大家进行讨论。案例会提前印发给大家,并要求每个人都做批注并思考案例后的问题。经常性地,学校会聘请专家参与问题诊疗会议并进行总结。在第一年,原则上不要求新教师提供案例,但是新教师会从中学到案例书写的基本方法。

4、网络共同体:学校鼓励教师参与网络共同体,特别是新教育中自发的或者有组织的一些专业讨论的QQ群以及博客群等,遇到校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新教育相关项目负责人咨询。更重要的是,一群青年人可以通过网络相互激励。学校也建议青年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中建议个人阅读或者写作专帖,记录自己的阅读之路或者教育生活,这很重要。

其他重要工作:

1、按学校儿童项目负责人的安排做好晨诵和整本书共读的日常工作。新教育研究中心和学校儿童项目负责人有比较多的联系,全国各地毛虫们好的晨诵资源经过研究中心和学校儿童项目负责人的双重整理筛选后可供直接选用。这些资源还包括给家长的信、便条等等。

2、青年教师必须在学校论坛或者教育在线网站为自己的班级建立班级主题帖,用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记录班级的日常生活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日常交流。

第二年(经过一年的磨砺,张建林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小学的教学生活,并能够初步控制住班级。)

专业阅读

必读书籍如下:《学校是一段旅程》(托灵·芬瑟)《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经典·童心·编织——新教育儿童课程之整本书阅读》(干国祥编) 选读书籍如下:《语法答问》(朱德熙)《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读书课》(干国祥著)名师课堂实录(例如窦桂梅、薛法根、王崧舟、支玉恒„„)《老师如何和学生说话》(吉诺特)《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专业写作:

1、充分利用第一年问题诊疗会议获得的经验,开始写班主任日记,进行日常记录,特别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持续跟踪。

2、除日常教学反思外,争取拿出两个经典课案,包含资料搜集、备课、上课、评课,丰富学校的课例资源库。

专业发共同体:

1、 日常研课照常进行。

2、 问题诊疗会议要争取提供一个供讨论的案例。

3、 读书会讨论的重点书籍将是《给教师的建议》和《儿童的人格教育》,其中有一次将是自己在导师的协助下主持并做中心发言人。

4、 协助年级组编写学科学习标准,并尝试设计高质量试题与导师讨论。

其他重要工作:儿童课程与班级主题帖继续进行。 第三年 专业阅读

必读书籍如下:《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学勇气》(帕尔默)《儿童纪律教育》(费尔兹)《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深度语文》(二册,干国祥著)

选读书籍如下:《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特别的女生撒哈拉》(爱斯米·科德尔)《大学人文读本》(夏中义主编)《教育漫话》(洛克)《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逃避自由》(弗洛姆)《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专业写作:

1、尝试比较熟练地写作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能够提供三两个比较成熟的案例,对案例资料搜集、案例书写、案例分析框架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逐渐向专业杂志投稿。

2、研究一定数量的经典课例,并继续尝试写作比较成熟的课例并引入理论分析。

专业发展共同体:张建林能够主持日常研课、问题诊疗会议、读书会以及学科标准。

至此,张建林应该能够成为学校里的骨干教师,具有独立承担或主持多种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

第四年 专业阅读

必读书籍如下:《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学会教学》(阿兰兹)《教育的哲学基础》(奥兹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

选读书籍:《论对话》(伯姆)《被压迫者教育学》(弗莱雷)《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爱的艺术》(弗洛姆)《人间词话》(王国维)《近距离看美国》(林达)《如何阅读一本书》(艾德勒)《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订阅或者借阅报刊:《读书》《书屋》

专业写作:1.能够针对不同的德育专题进行研究,并在大量阅读相关论文和参考书籍的前提下写出专题论文,比如叛逆儿童的教育问题等。2.能够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系统梳理阐述,并写成论文。

专业发展共同体: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和主持主题研讨会。 第五年 专业阅读

必读书籍:《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后现代课程观》(多尔)《课程与教师》(佐藤学)《有效的学习型学校――提高学业成就的最佳实践》(Richard DuFo)《西方教育心理学简史》(高觉敷等)

选读书籍:《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凯西·玛考尔蒂)《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科学史》(丹皮尔)《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斯威布)《动机与人格》(马斯洛)《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西方哲学史》(罗素)

专业写作:整理出版个人专著 专业发展共同体:成为共同体内专家 至此,张建林应该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

上一篇:图纸设计制度范文下一篇:武安方言笑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