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

2022-12-14

第一篇: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前八十回分章节50至100字内容概括

第一回 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 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 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 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 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 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 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杨奉、韩暹不敌曹操,前往投奔袁术。刘备收留吕布,曹操假借汉帝手诏使刘备攻袁术,张飞奉命守城,但张飞却因饮酒而醉倒,吕布乘机攻取了徐州城。

第十五回 孙坚之子孙策向袁术借兵,意图继承父亲遗志,发展大业。孙策攻取秣陵,击败扬州刺史刘繇,收降太史慈。吴郡严白虎企图造反,会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孙策击败。

第十六回 刘备为袁术所逼,不得已求助于吕布,吕布辕门射戟替刘备解围。张飞盗吕布马匹,吕布将刘备逐出徐州,刘备投奔曹操。张绣在宛城夜袭曹操营寨,曹操大将典韦战死。

第十七回 袁术在淮南称帝,同时起兵攻击吕布,陈登前往说韩暹、杨奉,二人背叛袁术,袁术因此战败。曹操发檄使刘备、吕布、孙策三方面合攻袁术,袁术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寿春。

第十八回 曹操与张绣、刘表作战,双方互有输赢。刘备为吕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吕布部将曹性射伤左眼。

第十九回 曹操结连陈登为内应,导致吕布节节败退,据守下邳城。曹操用荀彧、郭嘉之计水淹下邳,城中无粮。吕布部将宋宪、魏续、侯成反叛,献城投降,吕布被三人所擒,曹操下令将吕布处死。

第二十回 曹操将刘备带回许都,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曹操在许田和献帝围猎,意在观察朝臣举动。献帝因为曹操专权而感到不安,将血字诏书写在玉带之中,付与国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 董承将衣带诏给刘备观看,刘备在义状上签字。曹操请刘备前去饮酒,指出刘备为天下英雄,刘备惊得手中竹筷落地。刘备为逃出曹操控制,自愿前去攻击袁术,袁术死于淮南。徐州刺史车胄欲害刘备,但计谋被陈登识破。

第二十二回 刘备复夺徐州后,担心曹操前来攻击,写信向袁绍求救,袁绍命陈琳写檄文讨伐曹操。曹操使刘岱、王忠前往攻徐州,但二将分别被张飞、关羽所擒。

第二十三回 张绣投降曹操后,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但祢衡当众侮辱曹操,使曹操大为不满。曹操使祢衡招降刘表,但祢衡被黄祖所杀。董承向太医吉平吐露心事,吉平在曹操的药中下毒,却被曹操发现,从而使得衣带诏一事泄露。

第二十四回 曹操将董承全家处斩,起兵前去攻打刘备,刘备弃城而走,前往投奔袁绍。曹操攻打下邳,程昱向曹操献计招降关羽。

第二十五回 张辽前去劝降关羽,关羽不得已投降曹操。袁绍听刘备之言,遣颜良前去攻打白马,关羽出马斩了颜良。

第二十六回 袁绍又派文丑去报颜良之仇,但文丑又被关羽所杀。刘备写书欲与关羽联络,关羽得到刘备来信后,毅然决定离开曹操,前去河北寻找刘备。

第二十七回 曹操率部下众将前去为关羽送行。关羽在前往河北的路途中,经历五个关口,守关将有意拦阻关羽,均被关羽所杀。

第二十八回 关羽来到古城,在张飞面前斩了曹将蔡阳,打消了张飞对兄长的疑忌。关羽在前往河北的途中收留了周仓、关平等人,而刘备也终于逃出河北,和关羽、赵云等人一同来到古城见到张飞,兄弟终于相会。

第二十九回 孙策被许贡家客袭击,身受重伤。琅琊宫道士于吉为百姓散施符水,孙策认为于吉妖言惑众,就将他斩杀。孙策因此急火攻心,疮口迸裂,不治身亡。孙策之弟孙权继领父兄基业,在江东招贤纳士。

第三十回 袁绍起七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军中无粮,许攸向袁绍献计攻取许都,但袁绍认为许攸子侄作奸犯科,不予采纳,许攸一气之下投奔曹操,劝说曹操袭取袁绍粮草囤积地点——乌巢。

第三十一回 袁绍粮草被烧之后,军力很快瓦解,曹操在仓亭背水一战,大破袁军,袁绍逃回邺城。刘备在汝南结连刘辟、龚都,欲乘虚攻击曹操,但被曹操用计袭取汝南,刘备败走,在孙乾等人的劝说下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

第三十二回 袁绍病死,幼子袁尚继立,引来袁尚之兄袁谭不满。曹操趁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之时,从中取事,最终袁氏兄弟两败俱伤,被曹操从中渔利。曹操攻破邺城,审配身死,陈琳归降曹操。

第三十三回 曹操之子曹丕在邺城中发现袁绍儿媳甄氏,曹操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杀袁谭,又遣吕旷等人在壶关大破袁绍外甥高干。袁熙、袁尚投奔乌桓,郭嘉劝曹操攻打乌桓,二袁不得已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反被公孙康斩杀。

第三十四回 刘备攻打江夏张武、陈孙,缴获的卢马。蔡瑁屡次设计陷害刘备,但均未成功。刘表在襄阳摆下筵席,请刘备前来主持,蔡瑁想借此机会除掉刘备,但计谋被伊籍识破,刘备从西门逃脱,的卢马一跃三丈,跳过了檀溪。

第三十五回 刘备在筵席上逃脱后,不觉来到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向刘备介绍了伏龙、凤雏。刘备回到新野,一个自称单福的人前来投奔,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了曹仁部队。

第三十六回 单福向刘备献计,袭取了樊城,曹仁、李典败走。程昱告诉曹操,单福只是一个假名,此人真名为徐庶。曹操假借徐庶母亲书信赚徐庶往许都,徐庶临走之前劝刘备前往隆中寻找卧龙先生诸葛亮。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几日后,刘备又前往隆中拜访,遇到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诸葛亮行踪不定。

第三十八回 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草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拜诸葛亮为军师。孙权为报父仇,率兵袭取夏口,用降将甘宁为先锋,攻杀黄祖。

第三十九回 刘表之子刘琦因为后母蔡氏的迫害,向诸葛亮询问脱身之计,在刘琦的再三追问下,诸葛亮终于告诉刘琦如何脱身。曹操派夏侯敦率兵攻打新野,诸葛亮用计在博望坡火烧曹军,大获全胜。

第四十回 刘表病死,蔡瑁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之主。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刘备用诸葛亮之谋,弃城而走,火烧新野,击退曹仁部队。

第四十一回 刘备带领新野、樊城两地百姓来到襄阳城下,但蔡瑁不准刘备入城。刘备带领百姓前往江陵,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赵云在长坂坡舍命救出刘备家眷,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第四十二回 张飞在长坂桥一声大喝,惊退曹操百万大军。事后,曹操率兵追袭刘备败军,路遇关羽率领的江夏士兵,击退曹军。刘备率残兵来到江夏,诸葛亮自告奋勇前去东吴联合孙权抗曹。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面见江东众谋士,诸葛亮和众人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诸葛亮用激将法使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但孙权最终还是犹豫不决,只得将周瑜从柴桑取回商议对策。

第四十四回 诸葛亮巧妙地改动了《铜雀台赋》中“二乔”二字的含义,使得周瑜决定迎战曹操。周瑜向孙权陈说利害,使得孙权决定破曹。周瑜认为诸葛亮的才能对东吴构成了威胁,派诸葛瑾前去劝降诸葛亮,却无功而返。

第四十五回 周瑜夜探曹操水寨,决定用计除掉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曹操派蒋干前来说降周瑜,周瑜邀蒋干共榻而寝,故意让蒋干看见伪造的蔡瑁、张允与东吴结连的书信。蒋干回到江北,将书信献给曹操,曹操下令处斩蔡瑁、张允。

第四十六回 周瑜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黄盖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然后前去诈降。

第四十七回 阚泽受黄盖之命前去曹营献诈降书,曹操派蒋干前去探听虚实。周瑜把蒋干安置在西山,蒋干夜访庞统,庞统向曹操献了“连环计”,使得曹操将全部战船钉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

第四十八回 曹操面对长江,横槊赋诗,刘馥指出曹操诗中不吉之处,曹操大怒,杀了刘馥。曹操开连环战船与东吴交战,部将焦触、张南自告奋勇前去挑战,却被吴将韩当、周泰所杀。

第四十九回 诸葛亮为了治愈周瑜的心病,称自己能够借来东南风,在七星坛上祭拜整日,终于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派黄盖开火船前去烧曹操战船,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损伤大半。

第五十回 曹操从赤壁逃脱,诸葛亮在路上布下数路伏兵,使得曹操部下士兵又折伤大半。曹操中了诸葛亮“虚虚实实”之计,率兵走华容道,却遭遇关羽的伏兵,曹操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第五十一回 周瑜率大军攻打荆州南郡,与守将曹仁对垒。曹仁故意弃城而走,引周瑜入城,却在敌楼上埋伏弓弩手,周瑜中箭坠马,被众人救回。周瑜用计赚曹仁前来劫营,正欲乘虚前去攻城,不料南郡、荆襄都已落入刘备手中,周瑜气得箭疮发作,倒下马来。

第五十二回 周瑜派鲁肃前去向刘备索要荆州,诸葛亮说要等到公子刘琦百年以后才能交换荆州。刘备用马良之计,攻打荆南四郡,诸葛亮设计先占了零陵,又派赵云前去攻打桂阳郡,太守赵范出降。

第五十三回 关羽攻打长沙郡,与大将黄忠展开大战。因为二人对敌方留情,使得长沙太守韩玄认为黄忠结连刘备,正要斩杀黄忠,却被一直对韩玄不满的魏延所杀。孙权攻打合淝,守将张辽识破了孙权的里应外合之计,导致孙权大败,太史慈战死。

第五十四回 周瑜将刘备赚至东吴,欲用美人计困住刘备,但赵云用诸葛亮之计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刘备得到孙权继母吴国太后的认可,吴国太后将女儿许配给了刘备。

第五十五回 周瑜设计将刘备软禁在东吴,赵云用诸葛亮之计假称荆州告急,刘备带孙夫人一同回

荆州。孙权、周瑜分别派兵拦截,但都被孙夫人喝退。诸葛亮在江边接应刘备上船,令军士高声羞辱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发,昏倒在船上。

第五十六回 邺城的铜雀台完工,曹操与众文武官员在铜雀台宴饮。刘备、诸葛亮对前来索要荆州的鲁肃说必须取得益州之后才能归还荆州。周瑜欲以劳军为名袭取荆州,但计谋被诸葛亮识破,安排四路大军等待周瑜部队到来。

第五十七回 周瑜病逝,诸葛亮前去柴桑吊丧,回程中遇到庞统,诸葛亮告诉庞统如果不如意可去投奔刘备。刘备因为庞统容貌丑陋,将他派往耒阳县处理事务。张飞前去耒阳县视察,发现庞统非凡的才能,终于使庞统受到刘备的重用。

第五十八回 马腾被曹操杀害后,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攻打长安、潼关,曹操与战不利,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几乎丧命。

第五十九回 马超与曹操手下猛将许褚交锋,不分胜负。曹操用贾诩之谋,设计离间马超、韩遂,终于使得二人反目成仇,最终韩遂被马超砍断手臂,但马超也受到曹操大军的攻击,逃往羌中。韩遂率众投降曹操,被封为西凉侯。

第六十回 曹操慢待张松,张松被乱棒打出。刘备敬待张松,张松以西川图相送,愿为内应,共取西川。张松与友法正、孟达约备取川,刘备不忍取同宗基业。经庞统说服,命孔明、云长守荆州,自己与庞统领兵西行。刘璋不听部下劝谏,迎玄德于涪城。

第六十一回 孙权派周善前往荆州取孙夫人和阿斗往东吴,意在令刘备拿荆州换阿斗。赵云追赶周善的船队,夺回阿斗。曹操加封魏公,受九锡,率军攻打东吴,被孙权击败。孙权送给曹操一封书信,曹操收到信后退兵。

第六十二回 刘备用庞统之计,袭取涪水关,斩杀守将杨怀、高沛。刘璋派张任等四人在雒城前下寨,魏延欲夺黄忠之功,破坏预定的计划,导致战败。黄忠救了魏延,斩杀川将邓贤。

第六十三回 庞统急于攻取雒城,在落凤坡被张任的伏兵射杀。诸葛亮、张飞、赵云兵分两路前往西川,留关羽镇守荆州。张飞途经巴郡,用奇计生擒巴郡太守严颜,严颜坚决不降,张飞钦佩严颜的志气,以礼相待,并且用严颜的部队为先锋,提前到达涪水关。

第六十四回 诸葛亮随后也来到涪水关,定下计策生擒川将张任,张任誓死不降,被刘备下令处斩。马超借西羌兵攻打凉州,杀太守韦康,韦康部将杨阜假意投降马超,暗地联络姜叙、梁宽、赵衢,里应外合攻破马超,马超妻小均被杀。

第六十五回 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张鲁受刘璋之托派马超前去营救刘璋。马超与张飞大战一整天,不分胜负,诸葛亮派人前去贿赂张鲁谋士杨松,杨松向张鲁诬告马超欲谋反,使得马超进退两难,刘备趁机劝降了马超,在马超的辅助下攻取了益州,刘璋投降。

第六十六回 鲁肃定计请关羽渡江赴会,意在索取荆州,关羽单刀赴会,最终使得鲁肃之计毫无效果。汉献帝与皇丈伏完密谋杀曹操,事机败露,伏完全家被杀,伏皇后也被曹操下令处死。

第六十七回 曹操率兵攻打张鲁,收服张鲁大将庞德。杨松收受曹操贿赂,献城投降,张鲁也降了曹操。合淝守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齐心协力,在逍遥津大破孙权进攻的队伍,自此张辽威震东吴。

第六十八回 曹操平汉中之后,率部前来援助张辽,孙权与战不利,陈武、董袭阵亡,孙权不得已向曹操求和。道士左慈来到邺都,施展法术戏弄曹操,曹操大怒,欲处斩左慈,却被左慈的术法吓得一病不起。

第六十九回 平原神卜管辂受曹操的邀请来到许都,预言曹操将会在定军山损一大将。少府耿纪等五人决定在正月十五夜谋杀曹操,但被曹操部将发觉,五人全部被害。

第七十回 刘备进军汉中,张飞与曹将张郃对垒,智取瓦口关三寨,使得曹军损失惨重。黄忠自告奋勇前去迎战张郃,张郃被迫逃往天荡山,黄忠进兵天荡,斩杀守将韩浩、夏侯德。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曹操慢待张松,张松被乱棒打出。

刘备敬待张松,张松以西川图相送,愿为内应,共取西川。

张松与友法正、孟达约备取川,刘备不忍取同宗基业。经庞统说服,命孔明、云长守荆州,自己与庞统领兵西行。

刘璋不听部下劝谏,迎玄德于涪城。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魏延舞剑欲杀璋,璋手下人对舞,备璋止之。 孙夫人带七岁阿斗回吴,赵云截江夺阿斗归。

孙权迁居秣陵,治建业,筑石头城,又筑濡须坞,以防曹操。 操尊魏公,加九锡,赐荀(yu)死。

操、权交战濡须,操败;又战,不胜。得孙权书,乃退。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刘备为刘璋抵御张鲁,刘璋以弱兵少粮给备,备怒。 张松通刘备事露,全家被刘璋所斩。 玄德与庞统回涪城。斩杨怀、高沛,得涪关。 黄忠、魏延争破冷苞、邓贤之寨。

魏延被围、黄忠救出;魏延设埋伏,活捉冷苞。 玄德不杀降卒,来去自由,欢声动地。

备放冷苞,冷苞欲助刘璋子决涪水淹备兵,保雒城。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器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玄德防决水,斩冷苞。

庞统不听孔明劝告,不思回军,催备进兵。统至落凤坡,被刘璋部将张任伏兵乱箭射死。 玄备哭祭庞统,派关平请孔明,孔明嘱关公“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张飞使真假张飞计活捉严颜,以礼待之。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严颜使所管关隘守将尽降张飞。 刘备欲攻雒城,劫张任寨而败归。

孔明用计活捉张任,欲取雒城。刘璋接法正劝降书,怒骂法正,使人求张鲁相助。 马超兵败入羌,又被冀城参军杨阜打败,与庞德、马岱投张鲁,鲁大将杨柏与兄杨松不容马超。

杨松又听黄权之言,欲助刘璋敌打备。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马超自告历勇,攻葭萌关捉刘备。

孔明用计败李严,李严说费观降备,备得绵竹。 张飞与马超连战不分胜负。

孔明赶到葭萌关,连施计谋,先使鲁罢兵,又使超降备。马超愿与弟岱取成都。 刘璋出降。备自领益州牧。

玄德听赵云劝阻,不把成都有名田宅赐诸官。 孔明治蜀法重,但对法正之横不责,法正自敛。 云长欲入川与马超比试武艺,孔明以书安抚之。

●第六十六回 关云和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孙权命诸葛谨赴成都讨荆州。孔明设计使谨奔波无获而回,孙权请云长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赴宴,企图杀之。

云长领周仓及八九个关西大汉赴宴,换和上船而归。

操欲起兵南征,从谏作罢,王粲等人欲尊操为“魏王”,荀攸反对,操言其欲效荀(yu) ,荀攸愤疾而死。

操杀与献帝谋已的伏后、伏完、穆顺。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操派兵抄追杀曹兵的杨昂、杨任之后,胜得阳平关,又得南郑。 操计收庞德又得东川。

西川人闻操至,皆惧,孔明以书与孙权,交割荆州三郡,教权领兵攻打合肥,操提兵杀奔濡须坞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凌统奉权命欲败操锐气,与张辽斗不分胜负。孙权部将甘宁带一百人夜至操中军左冲右突,不折一人而回,权深赞之。

甘宁射中乐进面门,救出凌统,凌统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 二处交兵,权伤亡甚大;双方讲和罢兵。

崔琰因阻操为魏王而死。操从贾诩计,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操于邺郡筑魏王宫。左慈以妖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丧命

管辂为曹操卜,皆灵验。

耿纪、韦蛸、金韦、太医吉平之子趁许都正月十五庆赏元宵佳节之际欲讨曹操,不成皆亡。 曹洪,张合领兵到汉中,初战告胜。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巴山张飞以饮酒诱张合劫寨,大败之。合奔瓦口隘。

张飞再次打败张合,与魏延领兵夺瓦口关,张合败回南郑。曹洪令取葭萌关。 孔明派黄忠,严颜往葭萌关打败张合,黄忠、严颜使计得天荡山,张合等奔定军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操亲出征,至蓝田,看望蔡邕女蔡琰,试杨修才。

黄忠从法正步步为营、“反客为主”之计,打败驻守定军山的夏侯渊,俘夏侯尚。 黄忠在法正帮助下,先夺得定军山西一山头,以逸待劳,杀了夏侯渊,夺了定军山。 黄忠烧操粮草,被围,赵云救出,据汉水打败操追兵。玄德,孔明赞子龙一身都是胆。 操命徐晃从斜谷小路取汉水,王平往助。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徐晃不听王平意见,被黄忠,赵云打败,王平降玄德。

操被刘备打败,回到南郑,魏延、张飞已得南郑,操走阳平关。亮以疑兵胜操。

操亲领兵战,备兵大败曹兵,操弃阳平关而逃至斜谷界口,进退两难,杀了杨修,次日出兵大败回京兆。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诸葛引法正等人欲尊玄德为帝,玄德不从。孔明建议暂为汉中王,玄德应允,筑坛于沔阳,时位汉中王。

操派满宠为使,说权攻荆州。 关公大败曹仁,得襄阳,至樊城。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操令于禁解樊城之危,庞德为先锋。

庞德造一榇,抬赴樊城,与妻子生死离别,以表破关公之决心。关公与庞德战百余回不分胜负,庞德一箭射中关公左臂,于禁恐其成,鸣金收兵。

于禁兵屯罾口川 ,关公放襄江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擒不降而死。 关公被曹仁兵放箭射中右臂。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关公不顾箭伤,只要取樊城。 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 ,公全无惧色。 操连东吴,夹攻关公。

孙权拜吕蒙为大都督,夜袭荆州。 孙权放于禁归。傅士仁、糜芳投降孙权。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徐晃大败关平、廖化、关公。关公攻打荆州。荆州土人皆无战心,关公败走麦城,廖化向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求救而不得。 诸葛谨往说关公报降,公不降。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公欲弃麦城投西川,路遇伏兵,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孙权斩关公、关平。 权送关公首级与操,操厚葬关公于洛阳南门,赠为荆王。 备闻关公败亡,昏绝于地。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刘备要为关公报仇,孔明劝阻,教他按兵不动,且与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曹病,华佗欲为手术,曹操疑其为关公报仇,下于狱中而死。 孙权与操书,劝其“早正大位”,操不上当,封孙权宫爵,令拒备。 操死,立其子曹丕为继。

●第七十九回 兄逼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献帝在华歆、曹洪、曹休等威逼下让帝位于曹丕,国号大魏,丕自许昌幸洛阳。 孔明设计使刘备为帝。备欲起倾国之兵伐吴,赵云谏曰不可。

●第八十回 曹丕在众臣劝谏之下,废了汉献帝,自立为皇帝,国号大魏。诸葛亮劝说刘备复兴汉室,刘备再三不从,诸葛亮诈病赚刘备允诺称帝一事。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

第二篇:再论《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内容提要:《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为《红楼梦》版本史上首部以脂本为底本的集本汇校本,是王佩璋从事红学后的第一项学术研究工作。该新校本在版本史上的一大特色,是将校勘成果摘要辑录为一本近50万字的《校字记》单独印行,在《红楼梦》版本史上亦为首开先河。《校字记》客观、全面地反映了《红楼梦八十回校本》的整理校勘结果以及集本汇校的版本特色,同时揭示了各参校本之间的版本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后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多种版本异文参考资料与校勘理念的借鉴。

关键词:《红楼梦》; 新汇校本;王佩璋;《校字记》;版本研究

由俞平伯校订、王佩璋(出版时署名“王惜时”)参校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①(以下简称“俞校本”),为红学史上首部以脂本为底本集本汇校的《红楼梦》新校本。该新校本的一大特色,是将校勘成果摘要辑录为一本《红楼梦八十回校字记》(以下简称“《校字记》”)单独印行。这在《红楼梦》版本史上亦为首开先河,目前为止仅有此一例。笔者之前在《<红楼梦八十回校本>简论》一文中对该校本的汇校缘起、校勘原则、编排体例、出版与影响进行了综合梳理与初步探讨。但限于篇幅,对该校本校勘成果的结晶——《校字记》未能详论,难以全面反映该校本的版本特色与学术价值。本文特对《校字记》试作论析,以就教于方家。

王佩璋与《校字记》

俞校本的正文,为脂评抄本的80回,其校勘结果为单独成册的《校字记》;刻本的后40回作为附录,无校。《校字记》为该校本一套4册中的一册,封面题名为《红楼梦八十回校字记》,共692页,小五号字体,繁体竖排,每页20行(不含书眉),每行实有文字平均占三分之二,整册实有文字共约47.5万字,是该套书中页码最多、分量最重的一册(其他3册平均450页)。按《校字记》每页出18条字词校记来算,合计12500条左右。该套书前80回两册正文共927页(含目录),平均每页出13条字词校记还多,每回平均155条左右。这个数字至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人文版新校本与号称“校注最详”的邓校庚辰本均无法与之相比。

这本近50万字的《校字记》,是从一百多万字的校勘记中摘要辑录出来的。而这一百多万字的校勘记,是王佩璋从北大到文学研究所工作的主要成绩之一,也是她得以成为俞平伯研红助手的主要缘由。1952年10月俞平伯正式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八十回校本》的整理校勘任务;几乎与此同时,俞平伯又开始着手《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的工作。这两项任务,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红学研究中两项重大的开创性工作。为此,文学所领导及时为俞先生择优配备了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助手王佩璋,协助进行《红楼梦》新校本的整理校勘任务。

俞平伯对新校本的校勘高度重视,他在“序言”中说:“这儿可以提起校勘记的作用。有了校勘记,便有踪迹线索可寻,即使不幸我把这有正本‘点金成铁’,或在其他各本中‘看朱成碧’,迷于去取,读者如肯破费一些功夫,就很容易把那遗失的珠玉找回来的。”② 由此,校订者在做校勘记的时候便力求精益求精,由师徒二人分工合作,将一百多万字的校勘记做了两遍。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先由俞平伯将各本的异文校在有正本上,然后由王佩璋写校勘记的初稿,第二步由俞平伯在初稿上斟酌改定文字,再由王佩璋依据改定后的新本子重写校勘记,两遍校勘记写下来约近三百万字。“序言”中说,因校勘记篇幅的庞大,如全部印出,校订者有两个顾虑:为学术研究作资料或许不够详备;一般的读者可能不一定要看这一百多万字的校勘记。最后决定由王佩璋将校勘记中的改字部分摘录出来单独成册,而全部的校勘记则斟酌社会需要再考虑另行排印。

难怪王佩璋当年的同事、著名红学家刘世德先生回忆:“上班以后,恰巧我又和王佩璋同志同在一间办公室。我看到她的办公桌旁堆着两摞纸,几乎和桌子一般高。问明了,方知道是平老校订的《红楼梦》的书稿,以及她所写下的‘校勘记’。”③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王佩璋整理的校勘记稿子就和办公桌一样高,而当时全部校勘工作只完成了不到一半。更难怪俞校本出版时王佩璋署了一个笔名:“王惜时”。这个笔名的含义恰巧暗合了其师当初立志集本校勘《红楼梦》时的话:“将来订正全书非费一番工夫不可,第一要紧是多集版本校勘。……如此人生,太苦迫促,吾辈安得不惜寸阴耶!”④ 此笔名虽然文雅,但未见得十分妥当,因校订者署名为实名,故参校者署名容易被认为也是实名而非笔名,由此“王佩璋”一名从此在她的主要工作成就俞校本上消失了。至后来《校字记》逐渐被舍弃而不再出现参校者署名后,其笔名也逐渐被遗忘。

1963年俞校本二印时王佩璋已离开了文学研究所。俞平伯在“重订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弁言”中说:“《校字记》原由王惜时君写,她现不在这里了;因此重校时便由我自己来改写,又增删了若干条,虽颇费力,恐怕未必能搞得好。”⑤ 俞平伯晚年在《乐知儿语说红楼》一文中重提当年校书之事时感慨:“余年齿衰暮,无缘温寻前书,同校者久归黄土,不能再勘切磋,殊可惜也。”⑥ 那承载着师徒二人繁重工作的一百多万字的校勘记,至今没有机会全部面世。随着《校字记》在整套书中的排列位置渐次后推,之后的翻印本则大部分舍弃了《校字记》。

尽管《校字记》作为该套新校本中的单独一册遭遇了冷落,但作为首部集本汇校《红楼梦》的校勘成果的结晶,是俞、王师徒二人完美合作的具体体现,也是王佩璋从事红学的开端之作与重要成绩,为她之后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料,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功底。

《校字记》与俞校本

《校字记》作为俞校本校勘成果的集中体现,对俞校本面世后的社会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初校订者设定了两项校勘目的,即“新校本的用途”:

一、“整理出一个更接近作者原著的本子来,附有详细的校勘记,以备研究者的参考”;

二、“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本子至少不要讹字满篇,断烂残缺,可供相当范围的读者阅读”,即“我们整理本书的目的,不能简简单单只重研究者的参考,而必须兼顾一般阅读者的需要”,“不妨说它是抄本系统的普及本”。但俞平伯在“序言”中又表达了当初确定这两个目的的顾虑:“我那时怀着两个目的,所以一方面做校勘工作,另一方面又做了审定工作。这个企图也有相当的理由,但做起来就不免顾此失彼,……目的定得太大了,就不够明确切实了。”⑦

从该本面世后的反响可以看到俞平伯当初的顾虑还是相当有预见的。由于俞校本的前两册80回正文已按校勘整理后的文字印出,读者看到的是文从字顺的完整的小说原著,并不像某些新校本在正文中频繁出现古字、异体字以及各种括号和标注等。如不研究版本,或追流穷源、解惑释疑,阅读俞校本时,读者无需再去另一本书中查找某个字在某旧抄本中原为什么字。作为一般读者不仅不一定要看一百多万字的校勘记,对精选出的近50万字的《校字记》也不一定必须要看。故目前三次印刷的俞校本在旧书市场中存量最多的是单本《校字记》,且销量有限。再从后来的以俞校本为底本的翻印本,特别是普及本大多舍弃了《校字记》来看,校订者当初使新校本成为通行的普及本的目的,与有无《校字记》无必然的关系,并不影响俞校本在读者中的好评。如《红学才子俞平伯》一书认为,俞校本相对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新校本,“从文字的通畅与优美而言,是远远胜出一筹的”。⑧ 又如笔者一位年逾九十的长辈,自延安抗大时即读《红楼梦》至今,读过的版本已记不清,却认为最好读的、最顺畅的、耐得住反复阅读的是俞校本。

供研究者参考的校勘目的在俞校本出版之初即受到关注。1961年胡适在复友人的信中,即称许俞校本“在今日还是第一善本” ;“这是一部最好的‘汇校本’,单是‘校字记’就有六百九十多页!”⑨ 大陆学者也相当重视俞校本的学术价值。如多位学者认为:此本“主要是供研究者用的”⑩,“不是通行本,却具有崇高的学术信誉”11,“如果说俞校本主要是面向研究者兼顾一般读者的话,1957人文本则是主要面向一般读者的”12等。孔夫子旧书网有书友评论:“这是红学史上第一次以脂本为底本的校本,虽然普通读者接触此书较少,但在研究者中却名声极大,有其重要而独特的价值”,并成为海外红学家的重要引文。

《校字记》在该套汇校本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俞校本1958年2月初印时,《校字记》作为正文的第三册,位列作为附录的后40回之前。至1963年6月二印(实为增订再版)时,《校字记》虽然仍位列第三册,却在总目录中作为附录一,后40回则降为附录二。1993年11月俞先生仙逝三年后,出版社又调整了该套书的编排顺序,虽然总目录的顺序未变,但版权页的书名排序却将《校字记》调为第四册,位列后40回之后;同时书号与定价也标在《校字记》封底。

1990年,香港中华书局将之前翻印的俞校本中的《校字记》舍去,同时将附录的后40回与前80回合并,更名为《红楼梦》,分上、中、下三册再版。

2000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俞校本为底本,先后出版了《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红楼梦》全二册精装本与《中国古代小说名著插图典藏系列·红楼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红楼梦》两种全二册普及本。此三种套书的编排体例与内容均同香港中华书局的再版本,舍弃了《校字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本中《校字记》的舍弃,作为附录的后40回也摆脱了“附录”的版本地位,与前80回一同成为正文。

本世纪新版的以俞校本为底本的《红楼梦》中,唯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的《红楼梦·俞平伯评点》套书,将《校字记》随正文用红色字体印出,完整保存了下来,同时避免了原《校字记》阅读不便的缺陷。该本后40回亦作为附录,是较为忠实于俞校原本的新本。

俞校本的版本特色

自1791年程高排印120回《红楼梦》至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来经过汇校的本子并不少,其中较重要的可以首推程高本、王评本与亚东本,其底本均为程本系统。亚东本的底本选择则经历了从程甲本系统的道光壬辰双清仙馆本到胡适所藏萃文书屋程乙本的过程。建国后的作家版与人文版普及本底本亦为程本系统,其中作家版因名为程乙实为亚东而招致批评。至1957年人文社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普及本《红楼梦》出版,红学史上的新汇校本底本均为程本系统,读者仍无缘得见脂本系统的普及本。由此可见新校本底本选择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作为《红楼梦》版本史上第一部以脂本为底本集本汇校的新校本,俞校本底本的选择也非一帆风顺,校订者是经过一个反复思考与取舍过程的。最终选定有正本为校勘底本,并非俞平伯的最理想选择。他在“重订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弁言”中谈到:“用庚辰本或用戚本(即有正本)来做校勘的底本,当初原很踌躇,后决定用了有正本,大半为工作的方便起见。决定以后,甚至校完以后,我仍不免疑惑,是否还应当用庚辰本作底本呢?是否错了呢?”13此踌躇与疑惑由来已久,俞平伯在1921年与胡适、顾颉刚的通信中便多次谈到:“近日略翻有正本《红楼梦》,……这个抄本大体讲来是不很高明”“我偶翻有正本《红楼梦》,觉其可以校订刻本者固亦有,但大谬之处颇多,将来订正全书非费一番工夫不可”。14俞校本“序言”中说:“有正本虽是脂本的系统,……拿它跟通行的坊本比来,不见得好,或反而不如,至少也是各有短长。”15俞平伯早年对有正本的看法并非偏见,最终在《校字记》中得到了印证。但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只能以戚本为底本,以脂庚本为主要校本,定为新本;而以其他各抄本参校之,不得已则参考刻本。

这种底本、主要校本、参校本的选择与相互关系,决定了俞校本的版本特色:即用主要校本庚辰本来校订底本戚序本的不同异文;校勘后的本子距离戚序原文已很远,而是基本上以庚辰本文字为主的新校本。这一版本特色具体体现在《校字记》中。

《校字记》的取舍

底本与参校本确定后,改字的原则为“其用法的区别大致如下:对主要的校本(笔者注:指庚辰本)引录得比较详细,多用作改字的根据;对参考校本引得比较粗略,除掉个别的以外,一般不用作改字的根据。”16 由此,凡戚序本与庚辰本不同的文字,绝大部分都进入了《校字记》。现仅以《校字记》的回目部分为例进行论析。17

由于戚序本是一个经过后人系统整理的本子,其回目出现了近10例整体文字或结构不同于甲戌、己庚本的例句。其中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

3、

5、

7、8回是前40回中回目异文最多、最集中的几回。异文基本可以分为三个系列:甲戌本独为一系;己、庚为一系;戚序除第3回外(与列藏、甲辰、舒序同)也独为一系。《校字记》的取舍为:除第3回外其他均从庚辰,无一例从甲戌。如此处理无疑错过了甲戌本独有的、保存作者原意的、优秀的回目,特别是第5回。

二、第41与49回的回目只有庚辰与戚序两种异文,戚序的异文并非像上述几回一样另起炉灶,只是改变了词序与部分用词,而《校字记》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第41回保存戚序本原貌(仅将“老妪”改为“姥姥”);第49回改从庚辰。

三、第65与67回的回目也是只有庚辰与戚序两种异文,不同的是第65回戚序是完全另起炉灶,第67回戚序异文的情况同“二”,《校字记》却统一处理为从庚辰。细析戚序本第65回独有的回目“膏粱子惧内偷娶妾,淫奔女改行自择夫”,虽然文词欠雅,却包涵了较多的正文信息量。如庚辰本为“贾二舍偷娶尤二姨”,文词较雅且与下联对仗,却不含贾琏“惧内”的情节;戚序本下联“淫奔女改行自择夫”,突出反映了早期抄本中尤三姐形象的版本依据,较庚辰本回目“尤三姐思嫁柳二郞”更具版本考证研究价值。笔者浅见,如果是选定庚辰本为底本,不从戚序也说得过去(如红研所校本);既然底本选定了戚序本,对戚本较优的回目异文不妨保留。

四、第80回己、庚无回目,其他版本的回目共有两个系列的异文:戚序与梦稿一系,作“懦弱迎春肠回九曲,姣怯香菱病入膏肓”(梦稿每联少一字);甲辰与程甲一系,作“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甲辰为“丑”)道士胡诌妒妇方”,而《校字记》则选择了程甲本。如此一来,第80回中迎春的情节就在回目中消失了。该回中间一小段与结尾一大段均为迎春的情节,关涉到书中主要人物之一迎春的命运。以上所举戚序本9个整体回目的异文,《校字记》保留了2个,7个从己、庚或他本。

俞校本的校勘重点为校字,兼指改字、增字、删字、钩乙字句而言,共有三项标准:“

(一)择善,

(二)从同,

(三)存真。主要的是择善,从同存真只是附带的。”18 在此原则下,《校字记》的取舍仍然绝大部分从己、庚,有甲戌本的回中则兼顾甲戌。现仍以《校字记》的回目部分为例进行论析。

戚序本的回目中独有的以及与他本共有的字词异文有几种情况:误抄或错别字、习惯用语、实质性的异文。第一项不在分析之例。其习惯用语主要为人称代词,如“外孙”称“外甥”、“刘姥姥”称“刘老妪”等,也不在分析之例,本文主要分析第三项。第15回庚本上联“王凤姐弄权铁槛寺”,戚本为“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校字记》改为从庚,实则甲戌本即为“王熙凤”。第

25、26回戚序全同庚辰,《校字记》却将两回的上联均改为从甲戌,将“姐弟”改为“叔嫂”;将“传心事”改为“传密意”。第30回戚序将庚辰的“椿灵”改为“龄官”,被保留。第47回戚序出现了独有的异文“遭毒打”,《校字记》改为从庚“遭苦打”。第

56、57回回目联对人物的一字定评,戚本均异于庚本。《校字记》采用了两种处理办法:保留了第56回戚本的“识宝钗”,未从庚本的“时宝钗”;将戚本的“试宝玉”改从庚本的“试忙玉”,这是两个很特别的例子。第61回也是一个特例,戚本原为“投鼠忌器宝玉情赃,判冤决狱平儿徇私”,庚本为“投鼠忌器宝玉情赃,判冤决狱平儿情权”,只有两个字的异文。《校字记》却将戚本改为从程甲本“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舍弃了庚本与戚本的“情”字(应该还有甲戌本)。第6

8、74回,《校字记》将戚本独有的异文“闹翻宁国府”和“避嫌隙”均改为从庚辰的“大闹宁国府”和“矢孤介”。第76回,《校字记》保留了戚本的上联“凸碧堂品笛感凄清”,舍弃了庚本的“感凄情”。

再看第

17、18回的分回情况。《校字记》处理为从己、庚回目,不分回,与红研所新校本的处理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对此笔者亦有浅见:如果选定的底本是庚辰本,不分回也罢;既然选定了戚序本为底本,对戚序本分回的整理成果就应予以考虑。况且己卯、庚辰二抄本均有另纸批语“此回宜分二回方妥”,己卯本正文中并有分回的标志,且之后的抄本大部分已分回。作为一部校订整理的新校本,应力求完整、规范与便于阅读。在如何分回的处理方面,新校本尽可以发挥校勘整理的作用。

《校字记》的庞大还有一个原因是甲辰本的录入。俞校本“序言”说,“比较重要的还推甲辰本。虽也是八十回,从脂本出来,却改动的很多”。19 甲辰本与戚本和庚本的大量异文,增加了《校字记》的工作量与难度。但在具体取舍时,《校字记》仍然以甲戌、己卯、庚辰本为主。

综上,俞校本的一万多条字词校记,汇集了戚序、庚辰两本的绝大部分版本异文,由此在戚序原本的基础上校订出了一部以庚辰本文字为主的新校本。这一新校本实现了胡适早年在《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中的一个愿望:“我盼望将来有人肯费点功夫,用石印戚本作底子,把这本的异文完全校记出来。”20

小结

作为《红楼梦》版本史上首部以脂本为底本集本汇校本中的一册,《校字记》不仅是俞、王师徒合作的典范,同时客观、全面、详尽地反映了《红楼梦八十回校本》的整理校勘结果以及集本汇校的宗旨与版本特色,同时揭示了各参校本之间的版本关系,特别是己、庚系列与蒙、戚系列的版本异文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校字记》以择善、从同、存真三者并用的校勘原则,奠定了俞校本择字定词的基本风格,受到学界与读者的赞许,并为后人整理校勘新校本提供了较详尽的参考资料与校勘理念的可贵借鉴。

注释:

①(清)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一版一印、1963年二印、1993年三印。

②(清)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序言”第25页。下引该校本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只标注引文页码。

③刘世德:《文章千古事,品德万人钦》,《文学遗产》 1991年第一期。另见《红学探索——刘世德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45页。

④《俞平伯和顾颉刚讨论〈红楼梦〉的通信》,《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辑,第228页。

⑤(清)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红楼梦八十回校本》,“重订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弁言”第5页。 ⑥俞平伯:《乐知儿语说红楼》,见《红楼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页。

⑦(清)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序言”第

13、

17、28页。

⑧王湜华:《红学才子俞平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

⑨宋广波编校注释:《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第480、482页。

⑩吕启祥:《〈红楼梦〉新校本校读记》,《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3辑,第241页:“国家出版社虽然也排印过脂评系统的本子,如俞平伯先生据戚序本所校的八十回校本,但主要是供研究者用的,印数不多。”

11 沈治钧:《俞平伯校书史事钩沉》,见《红楼七宗案》,第377页。

12 宋丹:《试论〈红楼梦〉日译本的底本选择模式》,《红楼梦学刊》2015年第3辑,第323页。 13(清)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红楼梦八十回校本》,“重订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弁言”第4页。 14《俞平伯和顾颉刚讨论〈红楼梦〉的通信》,第2

27、228页。

15(清)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序言”第21页。

16(清)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序言”第21页。

17以下例句均见《红楼梦八十回校字记》第1—3页。

18(清)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序言”第21页。

19(清)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序言”第15页。

20 胡适:《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见宋广波编校注释《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第280页。

说明:

2016年1月1日在中国古代小说网所发为原稿,并非发表时的定稿,特向读者诸君致歉。现将发表时的定稿重发,请以此次刊出者为准。

第三篇:《红楼梦》第二十回书友读后感集锦

《红楼梦》第二十回【书友读后感】集锦宝黛—其实他没那么喜欢你李泽琪

初看《红楼梦》第二十回时脑海中涌现一部电影《其实你不懂他的心》(又名《他没那么喜欢你》)。如果说宝黛之间有美好的爱情,那么黛玉一定是情到浓处;而宝玉的情我一直不能确认,纵然他曾经在袭人面前坦诚对黛玉的心意,却始终没能在自己的未来中添上黛玉的身影;纵然在那个时代那个表面风光的家族里难以表露真情,却仍然没有为那个寄人篱下的女子争得一丝美好。在我看来,爱是情到浓时的责任,爱是明天的我有你的承诺,从这点来看黛玉许是错付了女儿深情,她的妒意她的骄纵都在言明宝玉是她的唯一,那么宝玉呢?居然在安慰黛玉时说起了逻辑。

现在再仔细想想宝黛之间的情,也许称不上爱情。古往今来的读者们沉醉于他们共度西厢记的耳鬓厮磨,共枕眠时的情意切切,然而宝黛之间的情也仅此而已。无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罗密欧和朱丽叶》,他们都为对方抗争过,承诺过,甚至牺牲过。就这点而言,宝黛也许是年少时玩伴朋友之间青春懵懂的小暧昧,可以称得上初恋这点小事。我想,倘若后来两人生活安好,结局美满,提起当时的这段时光一定都会嘴角微翘,各自祝安吧。我轻贱我的,与你何干陈薇

《红楼梦》第二十回里,赵姨娘携子贾环姗姗出场。贾环与莺儿玩掷骰子玩,为一二百钱银子耍赖,被莺儿耻笑一番,索性就地打滚又哭又闹,被宝玉劝回,他只得灰头土脸地回到自己的亲妈赵姨娘那里。赵姨娘询问事由,贾环编造事实,“同宝姐姐顽的,莺儿欺负我,赖我的钱,宝玉哥哥撵了我来了。”听到这句颠倒黑白的话,赵姨娘连想都不想,脱口而出:“谁叫你上高台盘子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这没意思!”这哪里是骂贾环,分明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身为姨娘,虽然被贾政宠爱,那不过沦为了生育工具,在贾府里的地位尚不及宝玉房里的丫头,她卑;身为人母,不能管教自己的孩子,亲儿子叫别人“妈”,叫自己“姨娘”,她苦;出身下贱,既不读书又不识字,在贾府里光鲜照人的女人圈里,处处显出自己的野性,她俗;虽说“帮理不帮亲”,可贾府上下哪个不是“帮银”的“帮银”,“帮亲”的“帮亲”,想借女儿之势提拔下娘家人,又被拒绝,她怨;人都说“母凭子贵”,偏生下个不讨喜的儿子,女儿倒是争强好胜,显出几分能耐来,倒连自己亲妈都看不起,时不时划清界限,她恨。

纵有万般委屈,谁人知,何人晓,她又能怎样?恨,难下咽,在肺腑周绕数圈后变成一股股黑水从口腔里喷出,杀伤力为零,倒是弄得自己污溃不堪,自己闻不到自己的臭,顶着满身粪水四处招摇,挑拨是非,一个趔趄跌倒在地,众人指点着,耻笑着,再次把她推到臭水沟里。她愚蠢,挣脱无力,只能滚在臭水沟大叫:“我轻贱我的,与你何干?”“妒”之奥义艾斯尼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情痴”,描写事件,未见褒贬。本回中李嬷嬷的耍性子,贾环的委屈,赵姨娘的恨,情感中的“妒”算不算一种“痴”呢?对“欲求”的痴。退一步是“含酸”、“啐笑道”,进一步是“摔帘子”、“迁怒于人”。“妒”是看到落差,“妒”是guilty pleasure,“妒”是岔路口。天妒红颜(英才),妒又不是妒,是对完美的追求和对残缺的遗憾,在强烈与稀释的情感之间,不稳定的状态。讲“礼”之人与讲“情”之人田秀秀

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作者将王熙凤和林黛玉放置在不同事件与人物互动之中,对两个形象各有刻画,我们也可从“礼”与“情”的角度对比一下。 在王熙凤处理贾环的事件中,作者称其为“正言弹妒意”,“弹妒意”即是借训斥贾环批评了赵姨娘的妒意,同时作者认为王熙凤的处理是“正言”,那作者笔下王熙凤是如何“正言”的呢?从两者的身份关系来看,王熙凤是主子,赵姨娘是“梅香拜把子”辈儿的奴才,王熙凤对赵姨娘的评判行为在身份关系上是合乎尊卑之礼的。从批评的内容上来看,“他现在是主子,不好,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先是指责赵姨娘尊卑不分越职干预;“反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的。”“自己又不尊重,要往下流里走,安着坏心,还只怨人家偏心呢。”——又是指责赵姨娘不守本分人格卑劣,王熙凤之批评合乎事实,所训之语合乎人礼正道。从批评的方式上来讲,王熙凤疾言厉色,毫不顾忌情面,直戳赵姨娘心肝,又有敢言直言之“正”。在这一场“正言”批评中,王熙凤所秉持的是礼,这“礼”让赵姨娘与贾环皆不敢出声。同时在劝解李嬷嬷的话语中,虽不免捧与哄李嬷嬷之嫌,但我们从言辞来看,王熙凤讲的还是“礼”,是规矩,“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两段互动中侧面塑造的王熙凤是个讲“礼”之人。 再观林黛玉的互动表现,因宝玉从宝钗那里来,便“冷笑”、“赌气回房”、“作践坏了身子,我死”、“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完全不顾及宝玉的赔笑;宝玉“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一番道理解释与表态更是让黛玉听着别扭,甚至听出了完全相反的意思。晚间不等宝玉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又是“死活凭我去罢了”,只急得宝玉“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此语说的清晰明白,两人关系有理又有礼,但黛玉未满足,看见黛玉所求的并不止于这合乎理与礼的关系。接着啐道:“我为的是我的心。”直到听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才真正劝解到黛玉的心里。此处“你的心、我的心”除了指亲密友爱之外,是否也直接表明了二者间的爱情呢?这段互动中,我们看出在与宝玉的关系之中,黛玉所求的不止于合乎礼的亲密互动,而是宝玉对自己的完完全全的情、真真正正的宝玉的“心”,是一个极讲“情”之人。俗常生活中的暗流涌动

莎莎

《红楼梦》第二十回,题名《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所述之事,乃是最为平常的大户人家日常生活之景。元宵过后,贵妃省亲那般“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事暂歇,合家老小此时方才真正“过节”,除去主子整日看戏吃酒斗牌,就连丫环嬷嬷们也是开了赌戒,趁着年节之下戏耍赌钱。但人闲烦事多,这一回中,闲人闲事,拈酸闹醋,在本是最应无事之处,却也闹出不少细碎的麻烦。从谋篇布局来看,这一回设计在省亲大事件之后,一起一伏,既是节奏的调节,也由此处平淡过渡,暗流涌动,伏下日后的种种事端。

单说一个“妒”字。此回中妒者甚多,先有李嬷嬷妒花袭人,言语中句句夹枪带棒,“小娼妇”“狐媚子”等语词将李嬷嬷在宝玉这里“失宠”的失落之情袒露无遗。十二三岁,正是儿童向少年的过渡期,李嬷嬷作为宝玉的奶妈,不仅原本有身份有脸面,而且有这一口奶恋着,幼时宝玉想必是整日依偎在怀。如今宝玉长大,血缘上的母亲王夫人还未曾察觉出变化(实际上,日后的袭人提醒、金钏之事才令王夫人真正感觉到母亲的危机),李嬷嬷却最先感觉出了疏远,她的这一点愁绪无处消解,只好无事闹将三分,将一腔怒火全部倾泄向袭人。曹公不仅善于谋篇布局,更深谙人性,善于遣调人物,铺排场面。李嬷嬷只有对花袭人泄愤,才足以惊动黛玉、宝钗乃至凤姐前来求情解围;也唯有花袭人,才会有应对漫天脏水却毫不反击的举动,她也不依此而求得宝玉陪伴安慰,甚至在宝玉陪伴时主动要求他去别处转转。试想如果这是晴雯,想必会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口舌恶战。 紧接着是晴雯妒麝月。宝玉陪伴俨然第二袭人的麝月守着屋子,为她篦头,惹来因输钱而不爽的晴雯几句奚落。脂砚斋有大段对此处的点评,颇为精妙,“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妒愈甚”,因而女子尤其是尤物之妒,是可以为闺阁生色的。同时脂砚斋又认为,宝钗袭人之流并非毫无妒心,而是“高诸人百倍”;晴雯的妒意,由自她的真性情表露,因而也为她日后离开宝玉埋下伏笔。

再往后是贾环、赵姨娘对宝玉、正房正室之妒。原本是贾环和莺儿戏耍的耍赖之举,却因莺儿不留心的比较牵扯出了贾环的伤心。贾环将自身的一切遭遇都归结为“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而赵姨娘更是自轻自贱,责骂贾环的言语却是句句指向自己,实在是可悲可叹。凤姐一句道破其心机“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着实是可怜更兼可恨。

最后是黛玉对宝钗之妒,期间暗含对湘云之妒。这一妒源于无依无根之人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也源于黛玉对宝钗样样皆好、合家老小皆喜欢欣赏之的敏感和恼怒,对比黛玉进府时“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的谨小慎微、思虑周详,宝钗似乎毫无思虑就取得了全府上下的喜爱。别人的看法黛玉可以暂时不顾,宝玉的态度却是黛玉最为在乎,也因宝玉一向让着她,她也才能将这所有因妒意而生出的烦恼全部倾泄向宝玉,并在反语中激出宝玉的真心,以换得自己的片刻安心。以往我认为,黛玉的悲剧是命运悲剧,此时再细读细究,亦是性格悲剧。

总之,这一回处处看来琐碎俗常,却是暗流涌动,隐含着几处伏笔。曹公最为称道并在书中得以反复印证之处,就在这“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之上。然而,将前后章节连缀起来,却也不难发现曹公的败笔——时间安排上的混乱与前后无序,从元宵省亲到众人过节,再到大姐出痘、宝钗生日,直至二十二回结尾处的灯谜谶语,时间的铺排有诸多不合理之处。这一点不独是我,早已有许多读者发现,然而瑕不掩瑜,即使有些许错乱之处,读者也将其归为全书未尽的缘由上,想必如果曹公在世再有十年,《红楼梦》中的诸多微瑕都可一一化解吧。分寸感是人生的智慧体现书彤

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亚里士多德

这句话套用在这一回弹妒意上也非常合适--任何人都会嫉妒,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表达妒意,可就难上加难。为何李嫫嫫、赵姨娘由嫉妒心理印发的情绪化表达引起大家的反感鄙夷,而林黛玉的嫉妒心理印发的表达反而会让人觉得她活的真实有趣?既生瑜何生亮,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由嫉妒又会引发的各种情绪化问题,合理的表达就是俏语谑娇音,哈哈。闲谈贾环小于

贾环在红楼梦书中前期出现的次数并不甚多,曹公着墨不多,却把一个心理失衡、缺少疼爱的孩子展现于世人面前。贾环与宝玉同为儿子,但是身份悬殊。宝玉是嫡子,贾环是庶子。宝玉集万千人宠爱于一身,后有“活凤凰”之语,贾环只在赵姨娘面前能讨得一点温情。

本回目中贾环与莺儿掷骰子,既输钱又输人。莺儿嘲讽他“一个作爷的,跟丫头争输赢,连我也看不上”,又说“宝玉以前输了偌多,也不在意”,贾环本就有嫉妒之心,又逢不公正对待,自然心中火起,辩解“众人都喜欢宝玉,嫌弃我不是太太养的”。从贾环的生存环境入手分析, 第

一、贾环是姨娘之子,且非长子或独子,因此在家族中不受重视。

第二、书中也未明写贾政管教贾环之语,只在招呼众姊妹与宝玉入住大观园时闲闲提起一句,贾环人物猥琐,比之宝玉的飘逸潇洒相差甚远,因此不难发现贾环不入贾政之眼。但可笑贾政既为父亲,宝玉是管不得的,管了惹众怒。贾环在可管理范围内,贾政却不管,置孩子教育于姨娘和私塾手中。 第

三、赵姨娘心术不正,总期待惹出些祸事延及宝玉,好让贾环坐稳独子之位,保证以后这荣国府的家私都是她与她儿子的。有这样歹毒心肠的母亲在前指引,难保贾环不走向歧途。

第四、贾环自身的问题。贾环在贾府私塾中读书只为了每月固定的点心钱,并无靠八股文章发迹之想法,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积极目标的人。又因没有人给他传递正确的信息,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心理误区,他始终徘徊在庶子、身份低微、无人疼爱的环境中。

第五、王夫人有意打压。书中虽未明写王夫人对贾环的态度,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不会对妾生的孩子抱有好感,除非这个孩子抛弃自己的原有立场,完全倒戈(对比探春)。妾与正室争夺丈夫的爱,争夺家庭的管理权,妾之子一旦成为家族继承者,正室的境地就会异常尴尬。王夫人对贾环而言只有嫡母身份,却无管教之实。 第

六、胞姐的态度。窃以为,探春对弟弟贾环是疼爱的,但碍于身份以及她对王夫人的忠诚,探春不便表示,也因此探春要人前人后撇清她与庶母胞弟的关系。贾府的居住格局限定她的活动范围,初时随贾母住,既而入大观园中,贾环随庶母居于外围。亲情关爱在细节中、在点滴中。 在以上这些外界环境影响之下,贾环的心里充满阴霾。 反思我们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表现,是否不够关心孩子?是否过度关心孩子?是否强权威压于孩子?是否有自我心理问题而不自知,却因自己影响孩子?教育非一家一户的小事。想要教育孩子,需要一个村庄、一个城邦的帮助,需要大家善意的对待。王熙凤正言弹妒意的得与失管窥

《红楼梦》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算是本回一场大戏,在矛盾冲突中生动逼真的展现了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让相关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王熙凤的出场一以贯之的让人拍案叫好,在短短的几句对话便“把个老婆子撮了去了”,让赵姨娘“不敢则声”、贾环“诺诺”……出手不凡,一路走来接连化解两场矛盾,其泼辣、干练可见一斑。可联系上下文仔细看来,在处理赵姨娘的问题上也并非那么完美,可谓有得有失。

从“得”处看来。她干净利索地处理了“偶遇”的麻烦。言语中“打压”赵姨娘、“笼络”贾环手段并用,对贾环更是“恩威并施”,教训完吓唬、吓唬完再给钱,“打一巴掌给一颗糖”。特别是在短短几句话中,王熙凤精准迅速的找到了其行为语言的合理性,拿出了气势,这也便是“正言”的本意。

详细分析如下:

一是赵姨娘言行不合时宜。一句“大正月”在本回接连出现了4次(王熙凤对李嬷嬷、赵姨娘各说1次,宝玉对贾环、林黛玉各说1次),可见其是普遍的共识,和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叫老太太生气不成?“,套用到赵姨娘身上丝毫不显例外。

二是赵姨娘言行过分失当。“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虽然是数落贾环的话,可以分明句句冲着赵姨娘落到实处。“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更是其真实写照。面对王熙凤有理有势的训斥,自然哑口无言。 三是赵姨娘言行有失身份。在传统等级下,赵姨娘本身的“家生的”、“妾室”身份,即便是作为生母,主仆仍有别。并不在礼教必然上拥有对“主子”的教育权,更遑论“大口啐他”。 从“失”处看来。

一是有矫枉过正之嫌。赵姨娘的心病在“妒”上,这既与其本人的见识和教养有关,也与整个家庭氛围的不合理、不健康有关,甚至可以说是不平等、不公平的社会问题造成的,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因此,此类问题在“大正月里”,大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是有进退失当之过。赵姨娘纵有不是,也是在私室里的牢骚。并未在公开场合公然挑战礼教权威,挑战王熙凤的理家之权。对于这种偶然在“窗子底下”听及的是非,大可“一笑而过”。晚辈身份、被借至二房协理家事的身份都决定着此事无需上升为正面冲突。

三是有物极必反之险。一味的弹压,不给任何发泄的机会,并不利于其“嫉妒”情绪宣泄的疏导。滴水不漏的语言风格、盛气凌人的架势,理亏词穷又身份低微的赵姨娘自然只有“不敢侧声”的份,但却为二人的积怨种下了恶果。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而弱者的回击必定不止是轻描淡写的流于言语这么简单。后文中理家刻薄的恶名、迟发月利银子的闲话、“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的大冲突都与此有关。与此同时,王熙凤与贾探春之前若即若离的关系与此也不无关系。后文中一旦抓住协理家事的机会,必定拿其“做筏子”。 窥一斑而知全豹。以上既是特殊的就事论事之说,也是普遍的问题所在。王熙凤性格特点、为人处世方式、协理家事的管理风格都与此有关。 宝钗深深隐藏的妒小索

在前期精读的时候,我将这一回的关键词提炼为“妒”,因为这一回的谩骂、讽刺、哭闹、训斥、表白和玩笑皆因嫉妒的情绪而起,这一回出现的人基本都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妒”字牵扯,唯有一个默默的以冷眼观察这一切,这就是宝钗,她怎么可以做到这么冷静和贤淑,仔细品读我觉得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只不过继续以她的冷香丸压抑和掩盖罢了,其实她内心的“妒”火也在燃烧。

本回一开始,宝钗看到的是宝玉和黛玉在一张床上嬉笑打骂,这样亲密无间的举动刺激了宝钗,于是她才有讽刺宝玉前日省亲盛会上忘记典故的一说,而且还不是简单的一提,将宝玉忘记典故的场景来龙去脉说得很是清楚,这就是在提醒黛玉--我和宝玉也有不为人知的关于典故的小故事。

在回末湘云出场后,黛玉因吃醋转身回自己房里,宝玉赶紧跟上去宽慰林妹妹,二人正争辩的不可开交,宝钗适时进来“推”走了宝玉,曹雪芹的下笔真是字字值得推敲,“推”字将宝玉的不太情愿与宝钗的故意为之刻画出来,而且宝钗找的借口仔细琢磨也太虚情假意,后文宝玉又来找黛玉表白的时候,湘云直接进入黛玉的房间喊道:二哥哥,林姐姐。可见湘云对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基本一样,起码此时此地她是想和这两个人一起玩笑的。这就更显得宝钗之前推宝玉时说史大妹妹只在等宝玉一个人太假了。她太着急了,一个“推”和一个不太高明的借口就让宝钗的“妒”露出了马脚。恩情易忘,恨意难消王小东

《红楼梦》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李嬷嬷这个角色又一次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说起这个李嬷嬷,也着实令人讨厌!你看她所言:“把你奶了这么大,到如今吃不着奶了,把我丢在一旁,逞着丫头们要我的强”——《第二十回》。“我不信他这样坏了。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比这个值钱的,也是应该的。难道待袭人比我还重?难道他不想想怎么长大了?我的血变的奶,吃的长这么大,如今我吃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气了?我偏吃了,看怎么样?”——《第十九回》这位老嬷嬷,爱管人,爱占小便宜(偷吃枫露茶,酥酪),仗着小时候奶过宝玉的情份,倚老卖老,她赤裸裸的利用对宝玉的爱进行道德绑架,时间久了,这种沉重的爱只会让宝玉想要逃离,她的付出感是抹杀宝玉对她好感的首要原因(以上文字抄录《付出感才是谋杀人类情感的首要元凶》)。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宝玉与李嬷嬷的关系僵硬,李嬷嬷固然有很大的原因,那么,宝玉呢?第八回当宝玉醉后听茜雪说枫露茶被李嬷嬷吃了以后,大发脾气“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做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如此之语,虽是醉话,但是也反映出了宝玉的薄情,对于曾经吃李嬷嬷的奶(我的血变的奶)而长大的宝玉来说,过去的恩情已经离自己很遥远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看管他的李嬷嬷,偷吃了他枫露茶的李嬷嬷,偷吃了他留给袭人的酥酪的李嬷嬷是非常可恶的! 由此,我在读书会的时候想到“恩情易忘,恨意难消”——宝玉对于李嬷嬷对他的育养之恩早已感觉是一种负担,想要摆脱;而对于李嬷嬷的错误耿耿于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否只会成为我们挂在嘴上的一句名言?

赵姨娘的可怜可悲及可恨胜火如蓝

红楼梦中对女子的描写大多有可爱精彩之处,可这赵姨娘好像是个例外。凡她出场的戏码总要兴风作浪闹腾一番。她有一股气使她不甘寂寞,一有机会就要出场。可她每次出场却没有好事。那是一股什么气呢?那是一股妒意怨气。她“半奴半主”的身份使她没法定位自己的位置。她是主子吧,可她出身低贱,丫鬟下人看不起她,王熙凤骂她更是不留情面。自己还要干些杂活。她是奴仆吧,又为贾政生了一儿一女,古代母以子贵,自己还颇得贾政偏爱。所以她的这股气既无法满足,又无法消除。她生出种种事来,为了挣个“地位”和“尊严”,可到最后,反倒更加没了“地位”和“尊严”,最终落得个暴病而亡的下场。她的这股妒意怨气没有得到有效的排解,最后就发泄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骂女儿和儿子如此口不留情,使得女儿不认她,儿子软弱无能不争气。即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亲人,如此可怜可悲又可恨。

。。。。。。。。。。。

第四篇: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至八十回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1、请简述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未知是计,造饭安歇。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军士飞报火起,曹仁还言是造饭不慎所致。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133字)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2、请简述刘备携民渡江 [评论:这是最以体现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 当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备被迫向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之民“虽死,亦愿随使君!”于是,刘备不顾众将反对,坚持认为“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他沿途收留难民,扶老携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携民南行”的悲壮一幕。如此撤退,显然有违于“兵贵神速”的军事原则,便却使刘备赢得了民心。 3.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第

41、42回

曹操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几千士兵和数万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曹军四下涌来,赵云把刘备小儿子阿斗裹在怀中,出生入死,终于杀出重围,回到刘备身边。当赵云把阿斗递到刘备怀里时,刘备却把阿斗摔到地上,说为这儒子,差点损他一员大将。赵云见此大为感动,一生尽忠蜀汉。(135字)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江津口 4.张翼德大闹长坂桥(这是《三国演义》是最能体现张飞“勇猛”的片断。)

为给兵败势危的刘备赢得喘息之机,张飞当阳长坂桥上仅凭身边二十余骑布成疑阵,自己则在大队曹军赶来之时,倒竖虎须,圆睁环眼,紧握蛇矛,稳稳地立马于桥头,用三次大喝,喝破了曹操身边将士夏侯杰的肝胆,当场倒撞马下,并使曹操大惊失色回马而走,刘备得以脱身。(123字)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5.诸葛亮舌战群儒 (这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外交故事。)

在曹操拥兵南下的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意在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有力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并最终智激孙权周瑜,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统一战线。(125字)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6.简述周瑜的反间计(或“蒋干盗书”“蒋干中计”)

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充当曹操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周瑜正担心新降曹的蔡瑁和张允助曹训练水军,便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酣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急于立功的蒋干和生性多疑的曹操果然中计,蔡张被杀,周瑜反间计大获成功。(137字)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7.简述苦肉计

黄盖行苦肉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唱反调。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8.请简述“连环计”的故事(120字左右)

(连环计就是让敌人本身牵制本身,然后再去谋取。用一条计谋使敌人本身牵制本身,再用一计进攻敌人,两条计谋结合起来运用,就可以或者许摧毁势力壮大的敌人。) 赤壁之战前夜,庞统向周瑜献连环计,瑜预设使蒋干邀庞统到曹营。操与统同观营寨,又共论兵法。统巧舌如簧使操爱护。统乘机提出:大江中风浪不群英会最新走势图息使北兵易生疾病。可将巨细船配搭,首尾用铁环连锁,铺阔板以便行走。操闻之大喜,派人连夜制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这为周瑜火攻曹军提供有帮助前提。(138字)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9.请简述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故事

赤壁战后,周瑜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刘备驻守地小物薄的公安,不利发展。于是刘备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非但不借,反利用联姻软禁刘备。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鲁肃从抗曹战略出发劝孙权暂借荆州。刘备借得后,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133字)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10.请简述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孙权向刘备讨还荆州遭到拒绝后,周瑜向孙权献上“美人计”;用孙权之妹为饵,将刘备骗到东吴,逼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让刘备择日就亲,并给赵云三个锦囊,教赵云依次而行。结果,刘备一行人按照锦囊中的策划,私会乔国老,智激孙夫人,其后又再气周公瑾,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133字) 11.请简述三气周瑜的故事 第

51、

55、56回

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却被诸葛亮抢先夺去,火气攻心,箭伤破裂;瑜本想假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这一机会,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亮让赵云依锦囊行事,使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再次生病;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取荆州,被诸葛亮识破,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 (138字) 12.请简述“风雏理事” 鲁肃、孔明各作荐书劝庞统投奔刘备。统见了备未出示荐书。备因统貌陋且长揖不跪而不悦,便让统任耒阳县令。统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备大怒,让张飞去讯问。张飞见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欲问罪。统便在不到半日间将百余日所积公务尽皆剖断,曲直分明,令人叹服。张飞的力荐和鲁孔的荐书让统被重用。(140字)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13.请简述曹操割须弃袍

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逃脱。(129)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14.请简述张松献图

听说张鲁要来进犯,刘璋无策。张松自告奋勇去许都,想说服曹操攻打张鲁,准备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不料曹操欺负张松相貌猥琐,不予礼遇。张松在归路上,赵云得命等候在路上迎接他,张松得到刘备的厚待,就把私自绘制的西蜀地图献给了刘备,然后和法正、孟达共同做内应,引刘备入西川。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15.请简述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依张昭之计教周善乔扮商人潜入荆州,谎称国太病重,要孙夫人带阿斗回东吴探望,以便用阿斗换荆州。孙夫人中计不告而别。赵云得知阿斗被带走,便驾小船拦截,跳上吴船夺过阿斗,但船已到江心,进退不得。恰逢张飞巡哨赶到,跳上吴船杀了周善,抱起阿斗与赵云一起回船,放孙夫人独自一人回到江东。(139字)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16.请简述庞统之死

刘备在军师庞统辅佐下,夺取涪城,斩了冷苞之後,与庞统分兵进取雒城;出发前,庞统马失前蹄,刘备让他换乘自己所骑白马;庞统走小路,行至一地势逼窄之处,听说此地名叫「落凤坡」,大惊,急令退军,却被埋伏於此的张任军认作刘备,乱箭射死。(113字) 17.请简述张飞义释严颜

孔明令张飞领兵讨巴郡,太守严颜坚守不出,欲等张粮尽自退。张见状,下令二更吃饭,三更拔寨,欲假意绕过巴郡。严得报,领兵伏于小路欲堵杀张。不料张令一兵士扮己押粮草先过,其从后杀来战十余回生擒严。严视死如归,张见严面不改色,甚敬之,亲解其缚,请其上坐,低头便拜。严感张恩义,乃降。(137字) 第六十六回 关云和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18.请简述关云长单刀赴会

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酒宴招待关羽。席间埋伏刀斧手,如其不从,便欲杀之。关羽仅带数名随从,轻驾小舟,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至江边才放手道别。刀斧手见鲁肃被困,未敢轻易下手。关羽顺利回到荆州,东吴智讨荆州的计划破产。(133字) 19.请简述得陇望蜀

曹操平定汉中地,汉中太守张鲁投降,士气大振。主簿司马懿和刘晔皆建议宜当乘势起兵攻打西川的刘备,以绝后患;以为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曹操却认为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并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遂按兵不动。(110字)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20.请简述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粗中有细)

曹将张郃守着险隘不出战,张飞每日醉坐山前辱骂。诸葛亮命人送好酒给张飞。张飞布置了魏延等奇兵,让其他士兵大饮,还令二小卒戏相扑。张郃怒而下山劫张飞营寨,一枪刺中的是穿张飞衣服的草人。张飞率伏兵出,张郃退守瓦口关。张飞探得路径,令魏延佯攻,自己率五百轻骑从小路攻其后背,夺了瓦口关。(139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21.请简述"杨修之死" 杨修是曹操的行军薄,为人恃才放旷,曾多次触犯曹操之忌:他看出曹操书“活”字于门上是嫌门太阔,看出曹操中杀侍卫是假装的,他参与曹植、曹丕的皇位之争并触怒曹操。最后,杨修在曹操兵驻斜谷时由“鸡肋(lèi)”号令预知曹操退兵之意,因而让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名杀害。(124字)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22.汉中争夺战

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 发布鸡肋军令。 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23.刮骨疗毒

关羽率军攻打樊城,臂中毒箭,不能运动。名医华佗提出需用尖刀割开皮肉,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方可治愈。关羽一面与马良弈棋,一面请华佗动手。华佗命人捧盆接血,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术后,关羽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137字) 24.关羽大意失荆州

关羽拒绝和东吴联姻,孙权大怒,拜吕蒙为大都督,攻取荆州。关羽为防东吴守将吕蒙,留下重兵把守荆州。后来,吕蒙采用陆逊之计, 诈称有病辞职麻痹关羽。关羽果然中计, 轻视陆逊,便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吕蒙派士兵伪装成客商。骗过关羽的守军,顺利白衣渡江,招降对关羽不满的傅士人、糜芳。趁关羽毫无防备,骗开了城门,攻破荆州, 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25.败走麦城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关羽被围麦城,孤立无援,拒绝诸葛瑾的劝降,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王甫担心有埋伏,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马忠活捉,孙权斩杀了关公关平。(关公死后,孙权将赤兔马赐于马忠,赤兔马数日不食而死。庆功宴吕蒙被关公阴魂索命,七窍流血而死。)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26.关羽之死

关于进败退到麦城后,他从小路突围前往西川。王甫劝他走大路,关羽说小路就是有埋伏,他也就不惧怕。王甫见他不听,便与关羽哭别。关羽率关平等二百余骑,从麦城北门冲出,遇东吴兵四面杀来,将关羽等人用绊马索绊倒,关羽被马忠活捉。孙权斩杀了关公、关平。 细节提示: (1)关公死后,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于孙权,孙权赐于马忠,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2)孙权占了荆州之后,设宴嘉奖吕蒙,不料吕蒙被关公阴魂索命,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27.华佗之死

曹操为建殿砍伐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噩梦惊醒后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不见效。华歆荐华佗,操立马差人将华佗请来。华佗认为操病根在脑,需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去病根。操疑华佗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将华佗收监拷问,使其屈死狱中。华佗所著《青囊书》也因此失传。(133字)

第五篇:语文附加名著选读之《红楼梦》(第十一至第二十回)

一、复习题(1-10回)

1. 读《红楼梦》判词,猜猜都是谁?

①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画后也有四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②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有欲啖之意。其下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泉。 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④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红楼梦》中门子拿给贾雨村的“护官符”,填写四大家族的姓氏。 “护官符” 使用了怎样的语言技巧?体现了四大家族怎样的特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林黛玉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简述能表现这一典型性格特征的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述“探微恙互看金玉”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简述凤姐对贾瑞设计的相思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秦可卿死后,她的丫鬟名宝珠者,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贾珍以孙女之礼殓殡。

B、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C、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D、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E、在元春省亲的宴会上,宝钗建议宝玉把“绿玉”改成“绿蜡”。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贾元春是荣府的二小姐,因为德才兼备,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秦业将智能逐出,将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

D、秦氏死前给凤姐托梦。凤姐心中似戳了一刀。宝玉听说秦氏死了吓了一身冷汗;

E、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前来庆贺。

B、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

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D、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作一首,深感遗憾。

E、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送给了湘云。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B、宝玉秦钟去凤姐处坐。随贾琏送黛玉的昭儿从苏州回来,言林如海九月初三日已殁,凤姐说 “宝玉,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

C、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妆狐媚”“配小子”,袭人气哭。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袭人喂药。待袭人睡后,宝玉给秋纹篦头,睛雯讽刺,宝玉说她“磨牙”。

D、元春自幼为祖母教养;与弟宝玉情同母子。省亲那天,元妃见贾母“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宝玉,三人有话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E、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府大兴土木,修造园林。贾蔷要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贾琏有犹豫之意,贾蓉示意凤姐为之说好话,贾琏方允。

三、简答题

1.王熙凤精明能干,要强逞能。《红楼梦》中许多地方表现了她的治家才能。尤其是第十三回、十四回“协理宁国府”,更是突出表现了她的才干魄力、威重令行。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熙凤权诈机变、心狠手辣。小说第十

一、十二回“毒设相思局”就刻画了她那“明是一把火,暗里一把刀”的机心和手腕。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熙凤既是贾府的管家,又是贾府的蛀虫。若用“欲壑难填”一词来形容她的贪财好利,亦不为过。小说第十五回“弄权铁槛寺”就深刻地表现了凤姐贪婪的性格。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贾元春是《红楼梦》中唯一正面塑造的宫中女性形象。“元春省亲”深刻地写出了这一人物的表面上的极其尊贵与内心的极度悲苦。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楼梦》中宝黛第一次争吵出现在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并对林黛玉的这一行为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述“良宵花解语”这一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附加名著选读之《红楼梦》(第十一至第二十回)答案

一、复习题(1-10回)答案

1.答案:①贾探春②贾迎春③贾元春④秦可卿。

2.答案:①暗示了妙玉的命运。②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3.答案: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于是刘姥姥高兴地对凤姐说了上述这番话,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

4.答案: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贾)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使用了夸张、比喻、谐音、双关等语言技巧。体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富贵、豪奢、权倾四野、地位显赫、相互勾结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权势者们肆意侵吞民脂民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黑暗现实。

5.答案:进贾府,送宫花。第三回,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的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众人见笑。第七回,写周瑞家的替薛姨妈给贾府众姐妹送宫花一事,当送给林黛玉时,林黛玉正在宝玉房中,周瑞家的笑着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宝玉便说:“什么花儿,拿来给我看看。”而林黛玉问是单送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林黛玉当时心下就“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6.答案: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

7.答案: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8.答案: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熙凤假装会意,约贾瑞晚上到西边穿堂,再把东边门锁上,腊月天寒,贾瑞白冻一晚,回家又遭祖父贾代儒责罚。但贾瑞邪心未改,凤姐又约他到房后小过道里头的空屋子里等候,并派贾蓉、贾蔷在贾瑞等候时捉弄贾瑞。贾瑞羞得无地自容,吓得魂不附体,并给贾蓉、贾蔷各写了一张五十两欠契,还被泼了一桶尿粪,回来就病了 。后不听跛足道人之言,正照风月宝鉴,一命呜呼。

9.答案: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二、选择题答案

1、AD(A、丫鬟名瑞珠D、贾政非但没夸宝玉,还骂宝玉为“畜生”“无知的业障”“无知的蠢货”)

2、BD(B、“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D、凤姐吓了一身冷汗;宝玉心中似戳了一刀。)

3、AE(A、贾母没来E、本来要送给黛玉,但黛玉说是臭男人的东西,不要)

4、CD(C、宝玉给麝月篦头D、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

三、简答题答案

1.答:东府蓉大奶奶秦可卿去世,贾珍求凤姐协理丧事。待王夫人应允之后,凤姐先摆出宁国府存在的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2.答:宁国府贾敬寿筵,王熙凤赴宴时遇到本家兄弟贾瑞。此人见熙凤貌美如花,邪念顿生,并一再用言语撩拨。后来回到荣府后,贾瑞又几次三番去找熙凤。王熙凤哪里看得上他。于是便设下一计,引贾瑞上钩。先是大冬天约他半夜到“西边穿堂”见面,让贾瑞在那里冻了个半死,后又约他到另外一处,却安排了贾蓉和贾蔷去敲了他一百两银子,然后又骗他淋了一身一头的尿粪,结果贾瑞大病一场,最后终于命丧黄泉。在这件事情中,贾瑞固然行为卑下,而王熙凤也显出了她的心狠手毒。

3.答: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4.答: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第十八回)

5.贾宝玉在大观园试才题对联中,大展风采,一时高兴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给了小厮们。林黛玉知道后,以为宝玉把自己送他的“荷包”也给了小厮们,就赌气回房,把原来正替宝玉做的香袋儿“拿过来就绞”。后来经宝玉解释,她方知那“荷包”宝玉一直珍藏在怀里,可还是生气,最后禁不住要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的赔不是。咋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小性儿”,但只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性儿”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的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

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的自尊心。(言之成理即可)

6.袭人是个非常正统的女人,整日劝宝玉“巴结向上”。 但因宝玉“放荡驰纵,任情姿性,最不喜务正,每欲劝时,料不能听”,这天可巧有赎身之论,便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情深意切地规劝宝玉,要宝玉将平日里三类“不成话”的行径一一改正。

上一篇:怀来沙城小学入学条件下一篇:互联网时代的幼儿教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