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简答论述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如何理解它们的关系?P17-P18 答: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2、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P72-P74 答:客观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其具体表现是:

1.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关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2.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从成立时起,思想上就缺乏统一信仰,组织上也不够巩固。这样的政党,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他们利用会党、新军,却不发动广大农民,在革命的高潮时期,甚至镇压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4.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他们依靠的是清军士兵和民间秘密反清会党。武昌起义后,各地建立的民军,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旧军和会党改编而成,领导权也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里。

说明了 : 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推翻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能重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115-P116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P134

答:第一,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

第二,主观原因。那时,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三,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左”倾教条主义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挂着“国际路线”的招牌,并且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第四,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5、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P67-P68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P166 答:

1、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共产党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在键在于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全面抗战暴发后毛泽东针对各种舆论系统的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使全民族认清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发展进程,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3、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全国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敌后抗战,粉碎了日军不可胜的神话。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是由两个战场组成,国民党领导的正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游击战争,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军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在促合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作战力下降,转入次要位置。敌后游击战则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帮助根据地人民渡过难关。

4、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先后发起三次反共高潮,人民军队给予了坚决的反击,成功击退国民党。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日矛盾放在首位,积极争取抗日合作。并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和方针始终坚持抗日统一战线。

7、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教训?P53-P56 答: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8、三民主义及其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P61P117-P119 答:三民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 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④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过程:书中总结61页

第一次国共背景: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过程:书中总结117-119

9、遵义会议相关内容。P136 答: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3.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聚喜欢,聚好玩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答: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11、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特点是什么?P103-P105 答:背景:1.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已经迅速壮大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历史特点:

(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它不同于义和团的笼统排外主义,它彻底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二)真正的群众运动。它既没有像康梁那样企图依靠一个傀儡皇帝来救国,也没有像辛亥革命那样单纯借助军阀力量来实现共和。而是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

(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P115-P116

答:第一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第

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27 答:1.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2.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14、怎样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P149-P15. 答:(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来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来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15、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及作用?P151 答: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学生打击了封建势力,配合了北伐战争.根据地的广大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2,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理论指导),政治上(提不出彻底的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宗派主义)的致命弱点.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a.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b.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c.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d.组织上很难形成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3,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 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斗争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16、大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P120-P121 答: 客观方面:1.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方面: 1.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2.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对革命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大革命的经验教训:1.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2.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7、正确认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及其历史意义?P136-P137 答:(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8、统一战线的形成相关内容。P147 答: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2)华北事变后,我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召开了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36年底,我党积极努力,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寇驱逐出中国。

(5)“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被迫实行抗战。

(6)经过两党协议,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

(7)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P103-P105 答:(1)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第一次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而且在斗争中表现出了伟大的战斗力量,起到主力军作用,直到斗争取得最后胜利。

(2)在斗争中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斗争目标直指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而且在斗争中坚持到底,未表现过妥协和退让,因而是彻底的革命。

(3)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革命中起到领导、指导、组织作用,很多知识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共早期领导人。 (4)从世界范围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与各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一起,客观上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0、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P48-P49 答: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3.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答: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它们的关系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是在与中国封建主义结成同盟的条件下实现的。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1)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它们的关系是:(1)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答: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鸦片战争时有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先进地主阶级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洪仁玕学习西方的制度,写出《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李鸿章等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行洋务运动,开办一些军用民用企业,以求富国强兵。 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进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孙中山通过革命斗争,要在中国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国,推翻封建统治。

4、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答:(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4)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1)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3)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4)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

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

7、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答: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1)民族主义,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指“建立民国”;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其意义包括:它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各是什么? 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专制,建立共和;(2)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4)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促进了亚洲人民的觉悟;(6)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是:客观原因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过于强大。主观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没有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

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是:(1)我们决不要对帝国主义抱有任何幻想。帝国主义在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权。(2)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中篇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答: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1)中国共产党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中国工人阶级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期望。

3、国民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答:国民革命的意义在于它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首先,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其次,它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再次,它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其失败的原因是:(1)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的强大,统一战线出现分化,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2)主观原因,党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错误 。

4、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得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它的意义在于,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的科学概括,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5、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

答: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1)军事问题。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2)组织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它的意义在于:(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中国共产

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会议。

6、简述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

答: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7、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哪三个“左”倾错

误?这期间为什么会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

答: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三个“左”倾错误是:(1)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2)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3)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

会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首先主要是因为全党的马克思主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其次是小资产阶级急性病在党内的反映;再次是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这是因为:(1)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大旗;(2)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战胜利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3)中共人民武装开辟敌后战场,坚决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展游击战争;(4)积极建立,建设抗日民主政权;(5)积极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9、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答: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1)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性质;(2)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3)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4)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 它的意义在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10、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1)它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2、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党派提出第三条道路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行不通?

答: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党派提出第三条道路的主张是: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道路。

第三条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因为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这种客观形势决定了人们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

13、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

答:政协《共同纲领》的重要内容有:(1)规定了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2)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3)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4)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

14、试论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须深入农村进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一支在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成为了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下篇

1、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以下历史性成就:(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是:(1)社会主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

建树?

答: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式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以下主要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8)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 )

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

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 B )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

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达,不正确的是(C )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臸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D )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犹豫不决

D.清朝封建臸度的腐朽

5、《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作者是( A)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李大钊

6.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B )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1 B.《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7.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C )

A.反右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文化大革命D.农村人民公社化

8.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D ) 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臺序”

9.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 )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B)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1.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C )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败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美战场

12.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2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13.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14.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B) 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期间D.一二•九运动期间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C)? ①淞沪会战 ②《论持久战》发表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6.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D )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7.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C.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8.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B)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3 19.社会主义臸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C )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0.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D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B )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先进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 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 ABC ) A.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B.促进经济发展 C.实行精兵简政

D.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3、东北抗日联军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ABCD) A. 杨靖宇

B. 彭雪枫 C. 左权

D.赵一曼

4、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 AD )

A、民主 B、人权 C、自由 D、科学 5.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ABC D )

4 A.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B.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 C.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

D.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现象

6、近代史上,与香港有关的条约有哪些?( AB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下列人物中,属于维新运动著名领袖的有( AB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黄遵宪 D、皮锡瑞 8.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于黄海战役的清军将领有( ABC D ) A、邓世昌 B、 林永升 C、丁汝昌 D、刘步赡 9.遵义会议解决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有( AB )

A. 组织问题 B. 军事问题 C. 政治路线问题

D.思想路线问题 10.下列人物中,属于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有( AB )

A. 张之洞

B. 左宗棠 C. 林则徐 D. 奕訢

11、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动政策的学生运动有( AB C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五二○运动

12、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ABCD )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13、下列运动中,孙中山亲自参加或领导的是(AB C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护国运动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的“争取中间势力”的中间势力是指(BC D )

A. 小资产阶级

B. 开明绅士 C. 地方实力派 D.民族资产阶级

15、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是(ABD )

5 A、要不要进行民主革命

B、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实行共和臸度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6、1961年,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这八个字是( AB CD ) A.巩固

B.提高

C.调整

D.充实

17、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出现过一些失误,属于错误的方针政策有( ABC )

A、立三路线

B、五一六通知

C、九大路线

D、十六条

1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ABCD

)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合作社经济

19、下列哪些改革内容是清末“新政”中的内容?( ABC ) A、鼓励留学 B、建立新军 C、废除科举 D、奖励工商

2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有( ABCD ) A.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 B.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

C.鼓舞了士气

D.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三、简答题。

1、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共党内出现三次“左”倾错误,原因有

(1)社会、阶级根源: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表现为:思想方法上的主观主义;政治倾向上的左右摇摆;组织生活上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2)全

6 党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积累不够,缺乏处理党内问题的经验;(3)共产国际对中共内部事务的错误干涉。

2、简要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1.战略防御阶段,表现为:(1)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2)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3)鼓舞了士气;(4)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5)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2、在相持阶段,表现为:(1)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2)对日本侵略继续组织了抵抗。(3)牵臸了日本在华兵力的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4)国民党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

3、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答: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原因: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际无产阶级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

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第一,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臸(即地主土地所有臸)占主导地位。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臸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四次较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1842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年---1860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臸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 “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

8 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6、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臸夷。

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18、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9、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20、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二、简答题

1、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

(1)社会臸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三、论述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后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臸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臸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臸臸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臸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臸。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5、《天朝田亩臸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8、洋务派及总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11、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

11 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5、“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6、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臸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

1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18、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9、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20、“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二、简答题

1、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

12 臸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臸思想的的滋生 •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臸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3、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13 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臸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5.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4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一、 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

15 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臸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臸: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臸。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二、简答题

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 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臸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2) 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3) 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2、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1) 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臸。

(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

17 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论述题

1、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臸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臸臸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臸臸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基本概念

1、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阵地:陈独秀(旗手)、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是主要阵地。

3、、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4、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5、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和中国的外交失败。

6、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前,学生为主题,中心在北京;6月3日后到6月下旬,工人阶级为主力,中心在上海。

7、中国旧民主主义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五四运动。

8、中国最早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1919年11月李大钊发

19 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9、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1920年3月,由陈望道翻译出版。

10、中国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上海小组,1920年8月成立,是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

11、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12、早期共产党组织所办的工人通俗刊物:上海《劳动界》;北京《劳动者》;广州《劳动音》。

13、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14、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有组织的较量。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为终点。

16、中国共产党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中山的国民党,确立了建立个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17、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因为大会对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做了解释,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18、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达16个月之久。

19、中共四大:1925年1月召开。提出了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

20 农联盟问题。

20、北伐战争的开始: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等北伐先遣军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序幕。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

21、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领导。

22、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汪精卫1927年发动“七一五”政变。

二、简答题

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的召开及纲领?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 有那些?

1926年5月,蒋介石臸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 1927年4月12日,上海发动政变。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4、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

21 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5、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臸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2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基本概念

1、东北易臶: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臶“。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23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臶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

24 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

一、

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二、简答题

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臸的?

(1) 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臵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臸和监视之下。(2) 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军统),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3) 为了控臸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臸度。将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臸度之内。(4) 为了控臸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臸主义。 总之 国民党政府主要是为了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

(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

25 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3、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

毛泽东1928年10月和11月,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4、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

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臸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5、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

26 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臸能力。

三、论述题

1、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

国民党实行独裁专臸统治,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是

(1)帝国主义控臸更紧: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

(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臸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臸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后。

综上所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

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总: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分:

27

(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3、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28 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5、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29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基本概念

1、 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臸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臸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臸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4、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

6、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

30 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7、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

8、南京大屠杀:1938年12月发生,我国遇害者达30万以上。

9、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是中国共产党员(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10、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1、《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12、“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3、《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共同抗日。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14、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5、四项保证: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

31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臸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6、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 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随后,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8、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

19、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

20、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

21、八百壮士守四行: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谢晋元团长率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

23、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4、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变化: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对日作战则趋向于消极,保存实力。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

25、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1942年成立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最高统帅。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曾经救援出被日军所困的英军7000多人。

26、豫湘贵战役: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20多万平方公

32 里的国土。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27、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上通过。反映了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具体内容(1)强调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与国民党政府包办的片面抗战相对立的。(2)指出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29、《论持久战》所预测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30、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所发动。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31、在敌后战场捐躯的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

32、1937年太原失陷后的华北抗战情况: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取代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而上升到主要地位。

33、三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和太行山的新军和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未遂)。

33

34、三三臸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臸”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35、精兵简政:1941年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中共中央立即采纳,在各根据地实行。

36、大生产运动:为克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抗日根据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据地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八路军三五九旅将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

37、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和阶段: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38、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39、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0、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些标志性举动: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收回,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41、联合国臸宪会议: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

34 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二、简答题

1、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

(1)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自1895年开始,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

(2)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

(3)扶植汪伪政权

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上述地区实质上成为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2、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事变的发生: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

35 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简述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

作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

原因:(1)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2)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3)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5、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

(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2)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保存实力;同时又限臸、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臸造了反共“磨擦”事件。

(3)对外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6、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1)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2)两个战场是战略上的相互配合的关系。

7、简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36

(1)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阻止了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这种全面的消耗日军,便赢来了战略反攻。

三、论述题

1、用实事说明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

(1)臸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死者达30万人以上。其他屠杀惨案。• 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 “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投放有毒病菌,大量中国居民死亡。• 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 掳掠大量的中国劳工。• 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臸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 在关内,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

(3)强臸推行奴化教育。目的是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

(4)损失数字: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2、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与抗日文化工作有哪些?

37

(1)1938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参政会;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开展国统区进步文化工作,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

(3)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洛川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2)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维护统一战线。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等方针,并身体力行贯彻执行。

(3)坚持持久战方法,并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牵臸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抗日游击战战略的确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初期的英勇抗战和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主要战场。

所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表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

38 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针对其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共产党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不破裂统一战线为底线。

5、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内容:1940年前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

(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意义:

(1)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6、试述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

39 了一场整风运动。

(1)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意义:

•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在整风运动基础上,1945年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7、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8、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

40 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基本概念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臸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校场口惨案:国民党臸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1946年2月10日国民

41 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7、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臸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臸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臸度。

8、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臸度,发展农业生产。

9、“五二0”惨案及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1947年5月20日,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即“五•二○”惨案。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10、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之后,台湾各地各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

42 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3、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领导人:宋庆龄、李济深。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由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而来。领导人:黄炎培、张澜。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创建人:黄炎培、胡厥文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以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识分子为主,还有一部分工商界爱国人士。领导人:马叙伦。

九三学社。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由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建为九三学社。领导人:许德珩等。

14、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林彪东北野战军主打)、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中原、华东野战军主打)、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主打)。

15、北平谈判:1949年4月1日起,国共双方代表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在北平进行谈判。4月20日,国民党政府电令其和谈代表拒绝在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谈破裂。

16、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第

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

43 江天险,摧毁国民党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17、政协《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的临时宪法。

18、解放战争的进程: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至1946年6月,其中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打破国全面进攻,1947年2月至7月,打破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挺进大别山拉开序幕);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底,三大战役等决战);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阶段(1949年4月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

二、简答题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1)标志: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2)特点:解放军在数量并未占优势(敌我军事比为三比二),便发起全国性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

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

(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

44 炮臸的 “宪法”。(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为此被国民党暗杀。)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3、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是: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

在1956中国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规定了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2)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3)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4)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

5、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45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

46 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臸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47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4、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

48 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5、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二)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臸度的全面确立

1、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2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3、“三反”运动: 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

49 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4、“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5、“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6、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7、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8、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9、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称公私合营):分作两种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5年后,开始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其实施标志着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的特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主要成就:

50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懂得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二、领会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认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三、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掌握反侵略斗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根本原因。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第二节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

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领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4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二)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识记:(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3)教案。(4)通商口岸。(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领会:(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2)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3)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3.简单运用:(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

4.综合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识记:(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3)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4)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5)严复与“救亡”口号。

2.领会:l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3.简单运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程,认识其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了解洋务新政的兴办,把握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的原因。

三、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领会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的形成。洋务新政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考核知识点与考挂目标·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识记:(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2)天京事变。

2.领会:(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识记:(1)奕?与洋务派。(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领会: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3.简单运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识记:(1)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2)“百日维新”。 (3)“戊戌六君子”。 2.领会:(1)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3.简单运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 辛亥革命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领会三民主义学说,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内容与结局。

二、把握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认识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领会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懂得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及其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三民主义学说。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识记:(1)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 (2)中国同盟会。

2.领会:(1)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3.简单运用: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4.综合运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识记:(1)保路风潮。(2)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袁世凯与复辟帝制。(5)“二次革命”。

2.领会:(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3.简单运用: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4.综合运用: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懂得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了解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把握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三、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特点,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四、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国民革命的兴起与高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革命的兴起。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识记:(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五四运动。

2.领会:(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3.简单运用:(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

4.综合运用:(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识记:(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3)中共一大。(4)中共二大。

2.领会:(1)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2)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

3简单运用:(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识记:(1)中共三大。(2)国民党一大。(3)北伐战争。(4)中共四大。

2.领会:(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2)国民革命的兴起。

3.简单运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原因。

4.综合运用: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学习目的和要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了解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认识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二、把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掌握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以及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三、认识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挫折,懂得“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掌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四、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过程,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

第三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遵义会议。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伟大意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识记:(1)东北易帜。(2)官僚资本。

2.领会: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

3.简单运用:(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4.综合运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识记:(1)八七会议。(2)毛泽东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兴国土地法。

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领会:(1)南昌起义的意义。(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3)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3.简单运用:(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2)“工农武装割据”。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识记:(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赣南会议”。(3)反福建“罗明路线”的斗争。(4)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2.领会:(1)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3简单运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4.综合运用:(1)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2)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懂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把握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国民党以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纲领与方针、政策以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四、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爱国将士的英勇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败退的原因。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

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识记:(1)九一八事变。(2)华北事变。(3)卢沟桥事变。(4)伪“满洲国”。

2.领会: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3.简单运用: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4.综合运用: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识记:(1)察哈尔抗日同盟军。(2)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3)《中国人民对日作战

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的基本纲领》。(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5)八路军、新四军。

2.领会:(1)《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2)瓦窑堡会议。(3)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

3.简单运用:(1)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识记:(1)台儿庄战役。(2)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3)豫湘桂战役。

2.领会:(1)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2)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

3.简单运用: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识记:(1)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敌后抗日根据地。(3)为国捐躯的八路军、新四军将领。(4)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高潮。(5)“三三制”政权。(6)精兵简政。(7)教条主义。(8)中共七大。

2.领会:(1)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3)大生产运动。

3.简单运用:(1)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4.综合运用:(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其意义。(5)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识记:联合国制宪会议。

2.领会:抗Ft战争的胜利

3.简单运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4综合运用:(1)中国人民抗El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以及进行自卫战争的必要性。

二、了解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它陷于全国人民包围之中、最终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三、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认识“中问路线”的破灭及其原因,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四、认识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以及基本经验。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

“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斗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三、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学生运动的高涨。

四、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工人、城镇贫民和农民运动的发展。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五、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决战前夜的基本态势。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

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国共北平谈判。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

三、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识记:(1)重庆谈判。(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3)校场口惨案。(4)下关惨案。

2.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3.简单运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4.综合运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

1.识记:(1)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3)《五四指示》。(4)

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土地法大纲》。(5)土地改革的总路线。(6)“五二0”惨案。(7)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8)民主党派。

2.领会:(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2)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

3.简单运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三)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识记:(1)战略决战。(2)国共北平谈判。(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

2.领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论人民民主专政》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

4.综合运用:(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2)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特点和性质,把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三、了解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懂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的伟大意义。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

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及其他民主改革。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二节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提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节 开辟中国杜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端。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物质基础。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1.识记:(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三反”运动。(3)“五反”运动。

2.领会:(1)西藏和平解放。(2)没收官僚资本。

3.简单运用:(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3)国民经济迅速的恢复及其原因。

4.综合运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面临的新考验。

(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识记:(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领会: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

3.简单运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与性质。(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

4.综合运用: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三)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识记:(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2)“四马分肥”。

2.领会:(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2)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3)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工业建设的成就。

3.简单运用:完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4.综合运用:(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局,把握早期探索取得的成果。

二、了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认识其中的经验教训。

三、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20年问的建设成就,把握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课程考试内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

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纠正“左”倾错误的初步努力。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国民经济的调整。“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左”倾错误指导的继续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的+年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面内乱的形成。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挫败“四人帮”“组阁”阴谋。l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三、严重的挫折.深刻的教训

正确认识错误的性质及其原因。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二、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良好的开局

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3.简单运用:(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识记:(1)“大跃进”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3)庐山会议。(4)“二月逆流”。(5)林彪反革命集团。(6)“四人帮”。

2.领会:(1)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国民经济调整。(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简单运用:(1)1958年秋冬至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努力。(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3)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综合运用:(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2)“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3)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1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识记:(1)“两弹一星”。(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2.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

3.简单运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4.综合运用:(1)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2)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含“简短的结语”)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转折。

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

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及其取得的理论成果。

四、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平反冤假错案。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郑重作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

国民经济的调整。农村等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989年**的发生与平息。向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继续开展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杜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确立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新胜利

中共十七大的召开。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

二、深刻的历史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

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考挂知识点与考柱目标·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识记:(1)四项基本原则。(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3)经济特区。(4)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2.领会:(1)平反冤假错案。(2)“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简单运用:(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2)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历史决议及其意义。

4.(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2)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

1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识记:(1)中共十二大。(2)中共十三大。(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领会:(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3.简单运用:(1)“三步走”发展战略。(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3)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

4.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1.识记:(1)中共十四大。(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3)中共十五大。(4)“三讲”教育。

2.领会:20世纪9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受的风险考验。

3.简单运用:(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香港、澳门的回归。

4.综合运用:(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识记:(1)中共十六大。(2)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领会:(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社会主义荣辱观。(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简单运用:(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综合运用:(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意义。(2)中共十七大的主题及意义。(3)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识记: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2.领会: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3.简单运用:进入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

4.综合运用:(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2)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深刻历史启示。

简短的结语

综合运用: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1、(选择)中国近现代史:1840年以来的历史。

2、(选择)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选择)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选择)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5、(选择)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6、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含义: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赔款数额最多)→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7、“国中之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8、(选择)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海关达40年之久。

9、(选择)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进行军事侵略

10、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渗透的方式: 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渗透的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1、帝国主义列强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重要原因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最根本原因

12、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教训:必须把反帝反封建结合起来。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①政治上:吏治腐败,贪污成风

②军事上:军备废弛,军事腐败 ③文化上:文化专制,昏庸愚昧

④经济上:经济落后,矛盾激化

2、经济技术的落后——军队素质及其低下,武器装备极端落后

13、(选择)民族意识的觉醒代表人物: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郑观应——《盛世危言》: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孙中山——“振兴中华”

1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14、太平天国的兴起:(选择)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5、《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带有空想色彩。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改革方案,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16、(选择)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 失败原因: 1.具有封建性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17、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即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军用与民用工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由李鸿章管辖。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近代官派第一批留学生

18、(选择)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核心: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19、(选择)光绪皇帝支持维新变法 20、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主张。

21、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22、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革命军中马前卒”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23、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24、(选择)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

25、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及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6、为什么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7、(选择)1913年,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导火线),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两个月后失败)

28、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的主要表现: 1.政治: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经济: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文化思想:尊孔复古——1913.6,袁世凯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

2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首要任务:反对帝国主义

2 基本任务:反对封建主义 重要任务: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30、官僚资产阶级的由来: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买办资产阶级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31、三种政治力量:

1.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的官僚资产阶级)————反动势力、民主革命对象—政治代表:北洋政府

2.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民主革命力量之一 -----政治代表: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

3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阻碍:

1、外国资本的压迫;

2、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

3、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4、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主义的前身,是官僚、地主。

3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

3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该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35、五四运动(1919.5)——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 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精神:爱国主义

36、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主要类型: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

37、中共“一大”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从事的工作:组织工人运动。于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领导的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 (选择)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工作中心——领导工人运动

38、中国革命新的面貌:

1.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2.发行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战争 3.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39、孙中山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40、(选择)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府的政权性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和军统

41、(选择)八七会议(1927.8.7)——结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4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43、三次左倾错误:

1.1927年11月到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2.1930年6月到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错误 3.1931年1月到1935年1月以陈绍禹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44、(选择)1937.7.7,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也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中国发起战略进攻的地区

3 是华北、华东和华中。

45、1932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复辟残余势力相结合而催生的一个怪胎是伪“满洲国”。

46、(选择)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47、为了克服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毛泽东发出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

48、(选择)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在激战中殉国

49、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抗日战争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关键)、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50、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第一、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强大(根本原因)

第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在大后方,这使蒋介石立即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困难

第三、全国人民渴望和平,解放区军民和大后方人民都反对内战,国民党内也有部分人不赞成内战 第

四、国际上,苏、美、英等国,出于各自的考虑,都不希望中国马上发生内战

51、中间路线(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政治: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经济: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52、(选择)1948.9—1949.1——辽宁、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53、(选择)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领导的主张

54、(选择)1949.6.26,响应中共“五一”口号,民主人士张治中发表《对时局的意见》

55、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新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4.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56、(选择)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5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哪些新的严峻考验?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58、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改三化——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和总任务)

社会主义过渡道路最显著的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对资本主义商业化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5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过渡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 60、《论十大关系》: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6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分析,基本的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6

2、探索中的曲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过程中的“浮夸风”和“共产风”现象 6

3、(选择)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 6

4、(选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6

5、(选择)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

6、(选择)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6

7、(选择)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8、(选择)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6

9、(选择)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70、(选择)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7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2、怎样阐述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上一篇:中国历史悠久的演讲稿下一篇:主管会计工作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