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教师培训的看法

2022-11-05

第一篇:对网络教师培训的看法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一.选题意义

身为90后,我们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比以往的70后、80后一代更早地接触到互联网,网络对于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也更加大。网络是我们了解外界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近几年,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为我们打发空闲时间的主要工具,尤其是新浪微博成为我们了解时事热点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社交工具使我们参与网络讨论更加方便,也使我们接触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观点,接收到良莠不齐的信息。每当一个事件发生,网络上会出现受人追捧的几个主要观点,网络舆论由此而来。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这把剑的背后人物的真实目的如何,有些时候许多人无法正确辨别,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素质比较高的群体,他们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因此,我们组织了这次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的调研活动。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本次问卷共有100份,分网络问卷30份和纸质问卷70份,回收率100%。网络问卷的调查对象含本校和外校大学生,纸质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生命科学院学生。其中第6,8,10,11题有一两个同学未选择选项,具体题目中有注明。 1.您的性别是( ) A男 B女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本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37人所占比例为37%,女生63人所占比例为63%。由此可以看到调查对象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比男生多了26%,比例较为失衡。

2.您所在的年级是( )

A大一 B大二 C 大三 D大四

由上图我们可以得知此次的调查对象中大二学生占73%,人数最多;其次为大三学生占24%;大

一、大四分别只占2%、1%。各个年级学生的参与比例不太均衡。

3.您经常上网吗?

A经常 B有时上 C不太 D从不

从上面柱状图可以得知,接受调查的100人中有83人经常上网,占83%;15人有时上网,占15%;2人不太上网,占总人数的2%;从不上网的人数为零。由此可以推知大学生上网时间较长,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4.您对从网络上所得到的信息作何看法?

A完全可信 B具有参考价值 C怀疑态度 D完全不可信

从柱状图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网络上的信息完全可信的只有1人,占1%;认为网络信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有86人,占86%;对网络信息持有怀疑态度有12人,占12%;认为网络信息完全不可信的只有1人,占总人数的1%。对接收到的网络信息会产生思考的即占比98%,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不会对网络信息有极端的态度。

5.您对网上的新闻帖子的可信度的评价?

A10%以下 B10%-30% C30%-50% D50%-70% E70%-90% F大于90%

从饼状图可以得知,接受调查的100位同学里认为网上新闻帖子可信度有50%到70%的占41%,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认为可信度是30%到50%的占38%;再次是认为可信度为10%到30%的占比13%;认为网络新闻可信度为10%以下的、70%-90%的、大于90%分别占比3%、3%、2%。可见79%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网上新闻帖子可信度为30%到70%。 6.您认为目前网络言论的自由程度如何? A仍然不够自由,有很多想说的话不能说 B还可以,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 C挺好的,应该保持目前状况

D过于自由了,很多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从柱状图可以得知认为网络言论还不够自由的同学有7人,占7%左右;认为网络言论较自由,但仍需进一步规范管理的有63人,占63%;认为应该保持目前的网络自由程度的同学有8人,占8%左右;认为网络言论过于自由,很多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的同学有21人,占比21%。可以看出约有84%左右的人认为网络言论自由程度较高,需要进行规范管理;有16%的人认为要保持目前的言论自由程度甚至提升网络自由程度。

7.您对于一些网络负面舆论事件持何态度?(单选) (如周久耕事件,李刚事件)

A积极参加讨论 B支持 C抱观望态度 D反对 E无所谓

从饼状图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对网络负面舆论事件持观望态度的所占比例最大,达70%;其次是持反对态度的同学,占比10%;持支持态度的同学占比6%;能积极参与讨论网络负面舆论事件的同学占比5%;还有9%的同学对网络负面舆论事件表示无所谓。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爆出来的网络负面舆论事件,会采取观望态度,不会快速参与支持或讨伐的阵营。

8.您对于一些报道率、发帖数、回帖数、评论数、转载率高的网络资讯是否更加注意? A是 B无所谓 C否

从柱状图的数据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60%左右会对一些报道率、发帖数、回帖数、评论数、转载率高的网络资讯更加注意,40%左右的同学对此表示无所谓或者并不会受此影响。

9.是否在网上发布对时事的评论?

A经常 B偶尔 C 很少 D从不

从饼状图的数据分布可以得知,经常在网上发布对时事评论的同学仅占2%;偶尔在网上发布对时事的评论的同学占比27%;很少在网上发布对时事评论的同学占比最多,为44%;也有27%的同学从不在网上对时事进行评论。

10.你对网络色情、暴力内容的看法如何? (如艳照门事件等)

A即便是经常浏览,也不算什么,网络需要自由,无所谓 B偶尔可以看看,但是需要引导,不应该影响学习生活 C任其自由发展 D属于违法行为,坚决抵制

从柱状图的数据发布可以得知,认为应该坚决抵制网络色情暴力内容的同学占比最多,为49%左右;其次是认为可以偶尔看看,但不应该影响学习生活的同学占比36%左右;约有15%的同学认为可以任其自由发展,无所谓。

11.网络舆论会影响您的情绪吗?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不会 D不清楚

从饼状图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同学当中55%的同学的情绪有时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其次有35%的同学表示情绪不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3%的同学的情绪经常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6%左右的同学不清楚情绪是否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

12.若要规范或净化网络上的舆论,您认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可多选) A让谣言的发布所在的网络公司进行辟谣,降低谣言所造成的影响 B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发布客观正确的信息

C网民应遵守网络的文明公约,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网络交流 D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控制

此题是问卷调查中唯一的多选题,从图中可以得知:有78人认为网民应遵守网络的文明公约,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网络交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68%的人认为应该让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发布客观正确的信息;再次是56%的同学认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控制;所占比例最少的是A选项--让谣言的发布所在的网络公司进行辟谣,降低谣言所造成的影响,这项措施实际上也很难实行。

三.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1.调查对象中的男女比例没有控制好,从第一题的结果可以得知,女生占比超出男生26%,这对问卷中的其他问题的收集结果有一定影响。女生较男生更加感性,这一问题在11题得到的结果表现的尤为明显。

2.调查对象中的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各个年级的比例不够均衡。大二所占比例太大,达73%;而大

一、大四所占比例太小,仅为百分之一二。

3.从

3、11题调查结果来看,接受调查的100人中有83人经常上网,占83%。大学生上网时间较长,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当中55%的同学的情绪有时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可以知道大学生对网络依赖性较大,网络舆论也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不管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是否有利,这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现象。

4.从第

4、

5、题的调查结果来看,80%左右的同学认为网络信息包括新闻帖子的只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信度大约50%左右。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网络自由程度较高,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说明大家也比较理性地看待当前的网络环境。 5.从

8、9题的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同学会对网络讨论程度较高的新闻资讯进行关注,但是在关注中他们大多采取观望态度,真正参与度较低;对于时事,70%左右的同学都较少在网上发布评论。

6.从

7、10两题的调查结果来看,对于网络暴力色情内容,半数左右的同学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对于负面舆论事件,超过半数同学采取观望态度。对于此类事件,感觉大家稍微倾向其自由发展。

四.解决方案和对策

1.对于第

1、2个问题,应该将调查对象中的男女比例控制为1:1,各个年级参与人数设为1:1.5:1.5:1左右才算合理。可以在大

一、大四两个年级中增加人物采访的活动形式。 2.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多参与校园活动,发展自己更加生活化的兴趣爱好;高校社团组织也应该多宣传组织类似文明上网、科学上网的活动。 3.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控制,净化网络环境。

4.采取权威性组织认证机制,由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发布客观正确的信息 5.网民应遵守网络的文明公约,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网络交流,政府及各高校也应该加强网络文明方面的宣传。

6.高校政治教育也应该多增加网络时事评论的环节,使得大学生多关注时事新闻。

第二篇:对问题教师的看法

1 、职业适应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这一问题,心里曾经有很多想法,很想说出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自己也曾把自己当做问题教师,觉得自己不能适合教师这个队伍,不能适应这个社会,消沉过、彷徨过。最终又活了过来,原来,适应职业竟然是一个如此简单的心理过程,现在我把自己的感悟说给大家听。

首先,我要总结出现职业适应问题的原因。

1、知识方面的不自信: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好: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具备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你才能很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

2、教学经验的不足:这是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而言,自己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说起教学经验,却无从谈起,尤其是教小学,你最起码的懂得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你得会说小孩话,否则就算你讲的头头是道,孩子也不会听懂。

3、是来自领导方面的压力:幸运的会遇到好的领导,他们会站在一个长辈的角度或者大哥哥大姐姐的角度,耐心的引导你去尽快的适应教学这个工作,倒霉的遇到不好的领导,他不去站在一个老教师的角度去引导你,启发你,相反,他会抓住你的一点点不足,像搞文化大革命一样一竿子打死你,新上任的教师一开始就遇到这样的领导是最倒霉的。

4、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如今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他们的理论是:既然老师拿着高薪就应该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主,希望老师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博士、硕士、、、、、、殊不知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食人间烟火,他们也需要休息。更何况孩子的水平也还分个三六九等,把孩子的不成材全归结到老师的身上,似乎不是很合理。

5、队伍的不正之风:出现职业适应问题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队伍的不正之风,俗话说一条鱼混的满锅腥。就是这个道理,有人乐于搞集团组织。顺我者兴、逆我者亡。小官不大,总希望有人给他溜须,不会来事的就不得翻身,干多的不如不干的。等等、、、、、、面对这种种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

1、首先要强化自身的文化素质,在知识上做到迎刃有余。

2、教学经验上多虚心向老教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3、无论是什么样的领导,我们只要做好自己。有一句话说得好:‘无欲则刚’。一个人如果没有当官的私欲也就无所谓怕哪位领导,一定要相信正义。

4、社会方面的压力完全可以不去理会,俗话说众口难调,用沉默去对待,微笑着去生活。

5、面对集团的不正之风,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要相信‘日久见人心’这句话,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别人所左右的了的,只要对得起工作,对得起学生就行了。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做的总结,也许说的不尽完美,或者有点歪理学说。但是我却自豪地说:我现在活得潇潇洒洒,自由自在。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嘛!活出自我,就对了。

第三篇:我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教育事业也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革、发展、创新、完善……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模式与学习生涯中,我深切地感受着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作用和意义,但与此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当代教育弊端问题之所在。现代教育问题层出不穷,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读死书,死读书”感触很深,从小到大,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看你学习的好与坏都是从你的考试成绩来看,换言之,无论你是否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你的考试成绩好,那么你在别人的心中就是个有前途的人!我能明白我们年中国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根深蒂固,始终难以得到改变。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从不敢奢望能凭我一己之力,改变中国教育现状,只能去深刻认识这些问题,了解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我们所缺失的品质,作为一个师范专业学生,这些我们所缺失的品质,就是未来我的教学过程不断要要为我的学生创造的。

中国的教育问题太多太多,想着想着,可能我们整个中国的教育就错洞百出了,而我们每个接受中国所谓素质教育成长起来,俨然成了时代发展的牺牲品,我不持这么悲观的想法,我相信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会自己思考,纵使中国教育如何毒害过你,你只要想改变自己,一切皆是有办法的。而如今的人们常常将自身的成就不高归结于受学校教育,我不否认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如果将自己的失败全归结于别的事物而不从自身原因找起。那么你有再优越的教育条件,或许你生命中的任何一次失败,你都会到处找理由,须知,中国教育问题绝不是你一无所成的理由。对于中国教育事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无能为力,过多的去评判中国的教育的是与非,未免过于愤世嫉俗了,所以我更愿意去谈谈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作为一个师范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一定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吴玉章先生,以"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的献身精神,"一贯有利于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这样的精神品质是崇高的、神圣的,“一贯有利于人民,一生有利于青年”是吴玉章先生的一生。几年前、或者十年前,我从未想过要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甚至有些反感教师这个职业,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走来,我在学校待得累了,不想我未来的人生都在学校里度过,学校的生活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累“。小学的时候,唯唯诺诺,老师就是上帝,记得我们默写语文课文的规矩是错几个字就把课文抄几遍,还记得我曾经课文默写少写了一句话,结果把课文抄了30遍,一直抄到放学同学们都走光了我还一个人留在学校里抄。数学老师让我画了一百遍直角,画完交给她看,她说要各个方位的直角,我画得不对,瞬间又被打回原形,回去重新画,又是一百遍。英语老师说英语单词、词组听写没通过的,每错留个撕一页英语书,我又很荣幸地中招了,那天我们几个没通过的同学拿着我们的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自己的书,我很干脆地撕了,有几个女生哭哭啼啼不愿意撕,也不知道后果怎样。一桩桩的血泪史,让中学的时候,考试后试卷批改完统计成绩后,老师会气势汹汹地抓着试卷走进教室丢在讲台上,吼道:”看你们考得是什么东西,连隔壁班都比不过!“瞬间班级里鸦雀无声,每个人端正地坐着,听老师咆哮。一桩桩的血泪史,让我觉得教师是一个很可怕的职业,在这些老师的教育下,我还能有今天,我真的很感恩了,我不想成为像我老师这样的人。后来,高考结束要填志愿,再家人的”威逼利诱“以及成绩太糟糕的情况下,最后只能沦落到非温医即温大师范的境地了。既然最后选择了师范,那么我就要忠一职爱一职,认真去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这个岗位上,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曾经受过的毒害,不会发生在我的学生身上。当我进入大学进入这个专业,我才发现,我要学习太多太多,距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我还需要做太多,太多。

我认为教师最需要做到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为我们揭晓的处理人际关系的真理,我在《百家讲坛》讲中华文化系列后,有深刻的感触。这不仅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真理,也是我们处理师生关系的重要法则。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我们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我们不可以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我小学被老师的罚抄了那么多遍课文,那么多个直角,我相信未来的我绝不会让学生做这样的事。再比如现在我们的体育签到,在这周我顺利得完成了45次签到,一次签到包括一次签到、签退,那么就意味着我这学期已经90次跑到操场或者体育馆打卡,但是我从来没有因为这签到,在操场上运动过一个小时。这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浪费时间,每个周一到周五的三点半就有大批的人涌向操场,骑车的、成群结队走的,还有就是签到处排起的蜿蜒曲折的长队,那个队伍可比世博会排队看沙特馆的人多得多,如果让体育签到成了我们温大的校园文化,那么我觉得太过可笑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作为一个师范专业学生,未来成为教师,为自己提出来的最关键的一点要求。

教师需要读书多读书,读书广。一个事物、一个东西或是一个知识的有用或者没用不是能轻易界定出来的。我经常听到同学讲:“这课听了又没什么用,反正以后也用不到”。有时候,我觉得这样的话很肤浅,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有用或者没用轻易界定出来的,有这样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可能这个你今天觉得没用的东西,到了明天,或许就成了你需要的知识了。作为一个教师,更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只顾着专业内的那点柴米油盐,那么注定只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读者协会举办的一次活动是指导老师专题讲座,主题是《教师语言的艺术魅力》,其中有部分会员是非师范专业的同学,他们一味地议论:”让我们环本专业的来听教师语言的艺术魅力,简直是酱油喝醉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释,语言的艺术不仅存在于教师这个职业,人与人的交流都是需要语言艺术的,今天你多懂一点,那么你明天就比别人更优秀一点。我始终相信专业的书籍,今天不看,明天也会看,如果有用我们迟早会去看,但是课外的知识今天错过了,可能以后也不会记得要去看,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生活很忙碌,但是接下来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忙碌,人们总是想等我空闲下来再去补充知识,我想说我们很难是有机会空闲的,如果我们总是在等待我们空闲的那一天,可能永远等不到。多读书、读书广是我对自己的忠告。

曾经我对教师这个专业没有任何好感,我觉得教师有时候很虚伪、矫情,十几年来,我在学校的教育之下,没有任何自由,所以我不想从事这个职业,不想继续留在学校。但是现在我既已经选择了它,那么我就会认真对待他,大学的这一年多里,我很深刻地感受到师范专业的不容易,要学得太多太多。教师教育并非表面那么容易,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未来的我是否是走上讲台我不敢断言,但是在大学这四年里,我会让自己掌握教师教育专业的技能,以及让自己有一颗博爱、宽容的心,能真诚、宽容地对待我的学生以及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13112314146 13生科 张冀英

第四篇:普通教师对督导的看法

普通教师看督导评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督导在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在推动学校改进和发展、保障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普通教师,通过观察和了解每年的各级督导评估活动,谈谈自己对督导评估的看法。

一、当前素质教育发展与督导机制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使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主要问题表现在: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行为还在不少学校存在,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没有转化为教学行为,陈旧的学生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栉栲,落后的教学手段也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强的保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是摆在教育督导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逐步形成了一套利于学校发展、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督导评估模式与机制。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教育督导的有效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进行‘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教

育督导工作只有全面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才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努力。

1、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导向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探索促进一切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教育督导不仅在对防止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事情发生、纠正某些偏差方面,而且在对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保持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素质教育按其规律发展等方面,有保驾护航的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2、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评价功能。素质教育在全国已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各地各校实施程度和进展情况如何,需要对素质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区分评定、搜集信息、提供证明、表扬成绩、批评不足。通过教育督导评估,可以鉴定出各校在素质教育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从而为以后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调控能力。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清楚的问题,产生一些“误区”,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及时地加以调整、修正和解决,教育督导把发现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误区”等,反馈给有关部门,督促其改善教育领导管理工作,组织力量对难题集中攻关,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推进。

4、教育督导对素质教育有激励功能。这种激励是通过强化正确的教育行为,否定不正确的教育行为来实现的。通过肯定性评估,使从事素质教育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获得一种成就感,即使在多方面“压力”下甚至“困

境”中也能坚持改革,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通过否定性评估,帮助某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明确不足,转向素质教育。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对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进行推广和表彰,也可以通过对某些热衷于搞应试教育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批评来激励前者,鞭策后者。

三、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激励作用

(一) 强化办学基准评估活动,能有效地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自主办学的意识,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方向,自行选择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行研究确定自主发展方向,允许和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它更加有利于调动各类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校了解自身发展变化的轨道,看清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促进学校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最优整合,帮助学校树立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重点,优化发展的对策,促进学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开展发展水平评估活动,为学校的自主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1、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修养、情感态度、学识能力、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很大的教育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学校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模式,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甄别的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等,在教师的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在考核时间上,采取期末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分为几个方面,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成绩、附件、多角度表彰的其他项目。在考核办法上,采取学生评议、教师互评、学术组织评议、家长评议、学校考勤、领导抽查、学生考试等方式。学校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制度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深入进行的关键性环节。我国现行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对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评价功能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考察;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过于强调量化评价,对质性评价不够重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正是针对传统学生评价的种种缺陷而提出的。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在过程的,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

3、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校长评价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校长就必须有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找准自己的办学目标。

学校的发展目标体系主要由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两个方面构成。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将来多长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则是学校希望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当然其中很多内容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但考察一所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本校学生的整体特色。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是否适当、合理,要依据四个方面的客观因素,即社会的客观需要、学校的发展的客观水平、学校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发展目标的实现,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大小和时间设置,也取决于学校实际的发展能力如何。学校发展的能力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与校本培训能力、争取社会支持能力、教科研氛围与能力、校本课程建设,校本教研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等。学校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大小,是当前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反映,主要表现为学校可以获取的物力、财力、人力、智力等资源支持的多少。学校发展当然是需要条件保障的,一所学校只有符合社会需要,与政府、社区以及学生家长等维持一种良好关系,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在考核指标上,督导将校长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开展评估,校长的素质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学校的自主办学积极性会空前高涨。

4、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评价制度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想成才,首先成人,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因此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识。在学生的品德素养评价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他们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在校内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教育形式:(1)将班会上成团体心理辅导课(2)在班里建立小小咨询台(3)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4)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开展“学校生活论坛”(5)将品德养成于社会活动中;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性评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1)“激励性评语(2)特长生评价(3)家校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我评价;(4)鼓励学生写激励日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等。

5、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信息技术评价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大力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将是信息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它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促

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教师对学生减负的一些看法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的机械重复性作业,很久以前就成为了社会、家长关注的问题。教育部曾提出有关规定,教研部门曾提出具体要求,到了学校更具体到什么样的作业该留,什么样的作业不该留,每个年级每天的作业时间是多少等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这样一系列的工作做下来,“减负”工作有了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能忽视,学生没价值的“苦学”问题还很严重。

这里我们不否认有老师的责任心因素,但是我们更不能回避教学水平才是作业泛滥真正的“病根”,这从越优秀的老师留的作业越少,可他们教出来的学生能力却强、成绩却好便可以得到佐证。

要想把教学质量提高上去,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这是毋庸质疑的道理,这就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一定要透彻理解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把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地利用起来,每节课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清清楚楚,而且想办法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真正学会。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有真功夫,要下真功夫。可是实际情况却大多不是这样的,我们听课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课上,由于分析太杂、讲解太多,无效的劳动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学生该做的练习还没做完、该写的字还没有写全、该背诵的文章还没有背会,下课铃就响了,这时,老师往往轻松地说上一句:“课下我们把它做完!”

试想,所有课上该完成的都到课下去做完,那学生的作业不多才怪!如果老师的教学水平上去了,真正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所有当堂该完成的任务都当堂完成,学生课后只是做一点必要的巩固和练习,怎么会作业那么多?习惯于“题海战术”和“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方法应该让它成为历史了!

给学生的减负实际上是对老师的加压,而一部分老师的教学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怎么办?惟有学习、研究、实践、提高,如果教师群体都达到既有责任心又有教学水平的高度,那么“减负”这个问题也就应刃而解了。

上一篇: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下一篇:动物疫情的认定主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