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面临问题

2022-08-07

第一篇:大学生求职面临问题

中国大学生就业面临六大突出问题

一项对26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面临六大突出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六方面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心理,2009年新年伊始,我们组织对2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金融危机对学生家庭经济、本人思想等方面造成的压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的帮助和期望获得的帮助,毕业生就业的去向选择,毕业生自主创业意向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归纳出六个方面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冲击严重

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用人需求减少相对较少;而小型非国有企业,高新企业、私企、外企以及制造业、IT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相关用人需求明显降低,这将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今年就业异常困难。此次调查与统计信息表明,包括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2009年3月初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20%,进入4月和5月后,预计这项降幅将更大。

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更加困难

长期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和女生一直是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群体。受金融危机影响,这部分群体的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家庭经济困难造成就业压力加大。此次调查问卷显示,91%的学生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自己的就业心理负担加重;55.17%的毕业生感到金融危机对自己的家庭收入产生影响;33.9%的学生有家人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或收入降低影响了生活;27%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其家庭经济收入已构成较大影响;20%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给其带来了无法形容的思想压力;11%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使其对就业的前景更加迷茫。

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毕业生人数增多。以大学生心理普查作为参考,大学每年新生入学约有15%左右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倾向。大学四年级毕业前夕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导致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增大,出现就业心理问题倾向的毕业生人数增多。据调查和个别访问有心理问题的毕业生,他们有的迷失自我,对提供的就业信息置之不理,不出去找工作;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还有少部分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与同学交往,不知道面对就业该如何去做;另外,还有些毕业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差距让他们产生心理波动,难以面对现实。

女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减少,女性学生因此求职困难更大。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公开提出只要男生。今年女生报考研究生人数的急速增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学生面临的求职压力。

毕业生就业思想压力加大

调查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的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40%的同学感到思想压力较大,认为面对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表示比较焦虑。34.67%的毕业生认为金融危机给家庭经济造成明显影响,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就业思想压力,希望尽快就业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这中间有22%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比较悲观。总之,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造成了较大的思想压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无疑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毕业生对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

调查显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大学毕业生普遍有降低就业工资收入期望值的趋向,但选择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人数仍然居多。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畸形聚集现象比较明显。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岗位减少最为明显,求职人数增加与岗位数量降低之间的矛盾导致在这些地区寻找工作更加困难。但是,仍然有不少毕业生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到最后关头不愿放弃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想法,导致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错过了不少好的工作岗位。同时,这也使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进展放缓。

毕业生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缺少了解

此次调查显示,39.76%的被调查者愿意自主创业,而选择不愿意“自主创业”的同学则占到了60.24%。在导致不愿意自主创业的各种原因中,因缺乏启动资金和稳定政策支持的占到了57.08%。结果显示,毕业生对于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了解不够,从而导致信心不足。可见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还需要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等、靠、要”思想倾向危害较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毕业生求职不够积极主动,存在等国家优惠政策、靠学校帮扶、要家长继续供养的“等、靠、要”思想。一些早些年“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高考进校时分数较高,但面对变化莫测的就业市场,他们不能及时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滑入“等、靠、要”的行列。这批毕业生虽然总量并不大,但他们对其他同学的就业选择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同学往往声称要等待更好的就业岗位。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这种思想倾向一旦蔓延势必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大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等一系列次生问题。

如何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时效性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观念教育的重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从更深层次上提醒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加以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的服务和适应能力。

在当前形势下,切实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时效性尤为重要。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部署,我校迅速行动起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调查问卷反映出的毕业生的不同问题,学校逐一研究相应工作对策,一方面解决大学生对就业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岗位求职;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加大毕业生面向基层、西部和煤炭行业就业的引导力度,及时完善由就业指导、创业支持、困难帮扶和心理咨询四个方面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积极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

加强领导,多措并举,构筑高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我校一是抓住中国矿业大学的特色专业优势,倾力与煤炭行业共建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合作平台。去年下半年以来,校领导分别带队,前往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等地走访董事单位60余家,签订毕业生供需合作协议。同时,学校通过走访、电话采访等方式联系企事业单位,掌握人才需求的第一手信息;二是加强就业指导的基础性工作。为毕业生每人发放一本就业指导常识手册,定期出版就业工作简报,同时加大就业信息网建设,通过网络、短信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信息搜集和发布及时与高效;三是强化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力争做到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过程控制和指导帮扶。设立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区值班制度,及时与毕业生沟通;四是实行就业信息员制度。一方面让辅导员及时把握毕业生就业心态,同时反馈毕业生就业状况,确保就业工作安全稳定。

加强引导,转变观念,构筑务实的毕业生创业支持体系一是面对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我校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通过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手段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二是学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学校开设与创业相关的多种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承受压力等,同时开展模拟创业、实地考察企业运作等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三是为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鼓励学校后勤服务部门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可能的设

施服务。依托学校“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的良好平台,为毕业生创业实践构建创业孵化基地。出台有力措施,推动学校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研究生导师为致力科研的毕业生提供助研岗位。

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构筑快捷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抓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是破解今年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力抓手。我校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重点关注女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灾区毕业生、心理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给予资金补助,资助一定求职费用等。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跟踪统计,为其建立动态档案,重点向用人单位推荐。邀请校内外就业指导专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系统培训。

释疑解惑,加强疏导,构筑科学的毕业生就业心理咨询体系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情绪波动较大,家庭经济和本人思想方面的压力导致一些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问题倾向。我校认真研究这部分同学的心理特点,及时开通了毕业生心理短信沟通渠道,通过短信对毕业生产生的诸多心理问题给予帮扶,为毕业生开启心理减压之窗。对就业心理压力过重的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和帮助,挑选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及时提供科学有效的就业心理咨询。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就业办公室

第二篇:大学班级管理面临问题及措施探讨

摘要:近些年来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大学班级的管理逐渐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大学学校而言班级管理的主体就是学生,整个大学学生的管理工作基础就是对于班级的管理,学校整体工作的成败会直接的受到班级管理工作好坏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班级、学校的风气培养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影响。大学学校管理中班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就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来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这是按班级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信息时代;班级管理;解决措施

对于大学而言各项任务开展的最小单元就是班级,同时班级也是对于学习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地方。近些年大学班级的管理在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也在逐渐的提高和完善,但是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在新形势的背景下也是辅导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班级管理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就需要辅导员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1大学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和麻烦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在逐步的优化和完善。在我国目前许多的大学高校中班级的管理都在采用民主的方式来建立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致力于实现班级日常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但是对于我国的大学教师来说年龄逐步的趋向年轻,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缺乏社会的阅历和经验,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会常常出现一些的问题和麻烦,制定的相关班级管理制度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大学班级的管理,甚至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还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大学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1没有形成新的管理机制,管理方式单一

目前对于我国的大学院校来说招生的规模在教育改革不断的推进中在不断的扩大,对于现如今这个现代化信息时代而言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机制已然不能够满足班级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很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现如今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有可能还会对现今大学班级的管理产生影响。在目前我国很多的大学高校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在管理管理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没有结合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来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很多的大学的教师来说虽让说他们在班级的管理中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额大学班级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的机制来进行管理,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方式较为单一,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班级的管理效果差。

1.2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班级缺乏凝聚力

大学院校班级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凡是在目前我国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在日渐的丰富和多样化。手机和网络对于大多数的管理者来说都会利用这些来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交流,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班会召开次数的降低,导致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从而直接的影响到班级的管理,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模糊学生对班级的概念。同时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不够的,很多的教师认识大学生已经到了成年人的年纪了,应该有着管理自身的能力,不需要过多的对班级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很多的大学生来说并没能够实现很好的自身管理,这样一来就会对班级的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使整个班级变得一片混乱,犹如一盘散沙。班级的凝聚力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好的凝聚力才能够构建一个优秀的班级题,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缺乏信任也会给班级凝聚力的培养造成阻碍的作用,从而导致大学班级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进行。

2大学院校班级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建立顺畅的班级内部沟通体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对于大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为学生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地方特色,因此为了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管理者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根据实际的轻快来制定出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建立起一个班级内部的信息沟通体系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2.2抓好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班级的管理来说也是这样的,因此就要想班主任需要引导班级干部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对于大学班级的管理而言是一个基石,能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良好班风的养成起着推动的作用。班规制度只有落实下去,才能使它产生效力。这需要管理者带头遵守这个班级制度,给学生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每位学生都了解班规制度,在他们的心底筑起规则的城墙。例如:老师可以在每天的自习时间中,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让一位同学朗读班规。每天有一位同学进行,这样轮流下去就可以在每位同学的心中形成一种班级规范观念,学生可以达到自觉遵守班规的效果。班规需要班级成员的共同维护,如果出现有同学违反班规或者无视班规的现象,就需要大家主动对他进行教育,让他改正自己的缺点,自觉主动的遵守班级规定。在这种模式的帮助下,可以形成特色的班级文化。同学们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地学习,在班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使自己变得更加闪亮。

2.3建立适合的班级理念,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获得知识的最直接传授者就是任课教师,他们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最多的,与学生的接触也是最多的,因此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作为就需要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各部门的作用,协调配合、相辅相成。现如今的大学生在自尊心和独立意识上都有着更强的表现,所以对于班级管理者来说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管理者在新形势的背景下需要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通过班级管理的不断探索来寻求最为合适的班级管理方式,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思想,增强对学生思想的关心,以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2.4实现学生自制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现如今对于大学生而言环境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制力,在我国大学的自制力普遍都是较差的,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大学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如果说大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自主思维的转变就能够有效的实现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被这些问题所困扰。对于大学生来说管理的效率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就是说要让大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制力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实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让大学生能够以自制力好的同学为榜样、去学习,能够更好的去管理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自制力,从而实现学生对于班级归属感和责任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同其他的集体一样班集体也会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同时也有着共同前进的目标。班集体的稳定和团结会直接的受到班集体中经济利益和权利利益方面内容处理好坏的影响,例如奖学金机制和权利机制等等,奖学金评比的公平性会直接的受到奖学金评比机制的是否完善的影响。学生自制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通过民主管理的很好激发,好的民主管理才能够有效的提升班级体的团结和稳定,让学生能够在班集体中健康的成长和成才。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大学生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热情的提升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民主观念的引导,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主意识。现如今大学生大班集体中更多都是充当旁观者的身份,这对于班级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转变这种观念,让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价值、献言献策来帮助班级的管理和发展,这样一来对于自身的发展也能够进行很好的锻炼,推动学生的自身发展。

3结语

总的来说管理者对于一个优秀的班级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就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就需要创新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推进班级的发展。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实际问题调研报告

知识型的大学生村官给新农村建设带去了新的思维、新的发展观念。大学生村官到基层一线培养和锻炼,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从XXXX年开始,XX就面向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公开招聘“村官”。争对活跃在农村建设第一线服务于“三农”的大学生村官,这支生力军在基层工作面临什么困难与问题,国家统计局XX调查总队对XX县XX个乡镇的“村官”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XXXX年以来,XXXX县全县共招聘大学生村官XXX名,在岗XXX名,占总数的XX%;已离岗的有XX名(其中:XX名考录为公务员,X名外出自主择业),占总数的X%。

抽中调查的XX个乡镇中大学生村官有XX名,各乡镇人数分布X至X名不等,在岗的有XX名,占总数的XX%;未在岗或即将离岗的有X名(其中X名考录为公务员、教师等即将离任,X名外出就业),占总数的XX%。XX%大学生村官在乡镇供职。在调查的XX个乡镇中只有X个乡镇有X名大学生村官没被镇政府安排实质性工作岗位,其他乡镇的大学生村官都被抽调到了乡镇政府,并被安排了具体工作;XX%的大学生村官在乡镇兼职。在调查的XX个乡镇中有XX%的大学生村官虽然没被镇上安排具体的工作岗位,但经常被抽调到乡镇从事一些文字材料和一些突击性的工作,他们在村上的工作实际上也只是当一名书记员,搞一些文字材料,真正吃、住都在村上大学生村官一个没有。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普遍存在对大学生村官的偏见。大多数村民认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村里能干啥,混两年就走了,不如来点实际的资金或项目,一般都不重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给他们真正干事的位置和权利,对他们缺乏信任,有的村干部联愿放权给大学生村官独挡一面的机会,怕大学生村官与他们争饭碗,抢了他们的位置,多数大学生村官只能充当“勤务兵”或“书记员”的角色。

(二)大学生村官上任前缺乏系统的培训。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社会经历少、对农村政策不熟悉,只靠岗前的两三天培训,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三)多数村官不能摆正位置,调整好心态。有的认为自己是个村官,属于管理者,不主动与村民打成一片,不能全身心沉入到最基层的农村生产、生活中。

(四)大学生村官选拨尚不规范。相应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考核制度不健全,对村官将来的去向不明确,真正能安于现状或全身心干好当前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少之又少。大学生村官普遍反应工作起来没有奔头,对个人未来考虑得多,村上实质性工作考虑得少,埋头准备考公务员、教师以及寻找新的就业出路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考核机制、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把高素质的人才长期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一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实绩考核。鼓励大学生村官放手干、大胆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有针对性地出台考核机制。如:考核在农村实践研时间、三农工作实绩实效等。二是建立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对在基层干得出色的、愿意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在参加公务员选拔时给予适当加分分值,努力解决好大学未来出路问题。三是大胆放权。让大学生村官真正的成为村班子成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能力,达到锤炼的目的。四是提高经济待遇。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和劳保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解决后顾之忧,让其能安心在农村工作,尽力的发挥才能。五是建立科学的大学村官退出机制。让不适应农村工作且不愿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合理退出,为愿意服务三农的高校有志热血青年腾位置,这样既可为农村招来适用人才,又可缓解大学生村官出口阻塞。

(二)出台创业优惠政策。出台大学生村官相应的农业产业示范创业优惠政策,设立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专项资金,为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和资金支持。通过加大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给足创业空间,鼓励他们创办各类示范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产业示范作用和科技带头作用。

(三)建立大学生村官任职指导机制。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任职指导机制,尽快让大学生村官进入角色服务于三农。一要由乡村要指派专人分层次帮带大学生“村官”,并将乡村帮带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二要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适应农村、融入农村。三要关心和信任大学生村官。让他们大胆去尝试自己的新想法,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四要乡村应充分放权。最大限度地让大学生村官才尽其用,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

(四)建立大学生村官培训机制。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岗中、岗后培训。让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尽快熟悉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新政策,尽快掌握农村工作技巧,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

第四篇:中学生思想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始终坚持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念并加以中国化的创新。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的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也由此显得十分重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与深化,我国建立了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各个中学都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转型期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过程偏误等诸多的问题。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着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

我国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社会条件与环境的同时,也因为社会变革涉及范围和程度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复杂性,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1.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社会尚具有不成熟性、不定型性。经济政治的转型也

促进着社会文化的转型,社会存在多变性的特点,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的主体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2. 消极的社会现象与思想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造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特殊情况都衍生了各种社会腐败和消极现象。这些社会消极现象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极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他们的人生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所有这些都在侵蚀着尚未成熟的青年中学生的思想,并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可能也是困扰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不健全,长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社会本位、集体本位,忽视了对中学生个人思想动机的尊重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缺乏人

文关怀。

1.教育目标定位不当

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往往忽视个性差异,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对于中学生说来,一些政治术语和德育要求过于高深和抽象,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更别说内化为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动机了;为应付检查和考试,他们甚至养成了说空话、假话的习惯。对于教育者来说,由于自身认识不够和思想上并不认同,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中学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实际上却将其臵于首而不要的境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们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取得思想政治课的高分,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这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而沦为可有可无的陪衬。

2.教育内容编排不合理

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相对滞后性。首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这些内容往往理论深刻、高度抽象、缺乏具体化和灵活性的实例,这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和接受,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也难见实效; 其次,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就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其理论内容难以解释日趋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与实际脱

节。

3.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应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也包括被教育者。但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由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与说教,偏重认知、注重说理、忽视践行;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大降低。

4.教育评价方法片面

长期以来,分数至上的价值观始终再教育体系评价中位于主导地位,对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亦是如此。只要学生考的分数高,就会认为学生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德育发展目标;学生考的分数低,就会认为学生不符合要求,这种评价方法忽视了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极具片面性。

三、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教师厌教、学生逆反的问题

1.学校的重视不够

由于中学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学校更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取得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表现在:(1)总量上看,思想政治课的总课时量不够;(2)时间安排上,不是在

3、4节,就是在下午,有时还被一些

所谓的主干课程占用;(3)在师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专业的教师教学;即使有专业教师,由于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和培训等得不到保证,教师无心钻研此课程的教学。

2.教师认识上的偏误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转型期社会,普遍的实用主义论和转型期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使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讲得不理直气壮;或是底气不足,对一些实际问题也难以作答。这都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对思想教育认识的不足有很大关系。

3.学生的逆反心理

由于自身心智尚不成熟,以及易受家庭、同龄人、大众传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些中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逆反心理。主要变现在:反感思想政治课,认为其假大空;在犯错受教育时,不能虚心面对;崇拜西方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等等。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教育环境不稳定、制度不健全和教育过程失当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进一步发挥它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出对策,努力促进中学生全

面健康成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我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与生活。这使得高校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迎来了全新的使命和挑战。本文从自己学校的角度分析留学生管理工作上的问题与现状,并对学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近五年来,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数量持续增多并将呈现跨越式增长,我校国际教育学院自2009年成立到2013年,仅四年时间,在校留学生人数从13人迅速增加到近300人,大多来自南亚和非洲地区,留学生的生源地也从原来的3个国家扩展到现在的20多个国家。如此快速增长的留学生数量、条件较差的留学生公寓、留学生管理人员的严重紧缺、校内涉及留学生管理的各部门协调不到位等现状成为我校现阶段留学生管理方面的重大瓶颈,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可能影响留学生正常教学、严重影响我校的国际、影响今后留学生生源和学校整体发展。因此通过研究我校留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使管理者甚至全校师生认识到加强留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为提高我校办学层次、把我校建设成为国际化大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对我校的个案研究,能够为辽宁省内甚至省外高校留学生管理者提供一定参考和思路。

一、我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留学生招生管理现状:(1)招生规模不够,学生种类单一,虽然留学生数量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我校留学生总数相对较少,在省内高校中排名中等,办学层次较低。目前我校留学生教育的层次在逐步提高,由单纯的语言学习扩大到了涉及工科,经济,管理等学科门类。现在我校留学生学历生占据我校留学生数量的主体,尤其是英文授课的本科学历生。而政府奖学金的数量甚少。(2)招生渠道过窄,生源质量不高。目前,我校留学生招生工作还是以互相介绍,留学代理机构主动联系我们,留学生互相介绍等被动形式为主,流于形式,实效性差。这种招生模式过于狭窄,加之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招生生源地过于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国家(加纳、喀麦隆、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几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与我国相比有一定差距,导致留学生生源质量不理想。

留学生招生工作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要把国际学生视为商品,海外国家和地区视为市场的一种市场行为。谁想占有市场,谁想拥有市场占有率,就要有先期投入,加大广告宣传,先入为主,但我校在此方面的投入显然不够。

2.留学生教学管理现状:(1)英语授课教师英语教学水平总体不高,教学质量亟待改善。课堂教学是留学生进行汉语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课堂教学在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促进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留学生数量近几年成倍的增长,而我校的留学生大部分是学习土木、石油、化工等理工科的学历生,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学历生英语授课教师严重不足,使得我们不得不到校外去聘请能用英文教授专业课的老师来我校教学,这也是几乎所有高校都面临的问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齐,那么教学质量势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中外教育模式存在差异,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在国外的学生,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已经习惯在本国自由轻松的课堂环境,不管是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回答问题都是相对自由和轻松的,这样就会和中国传统的、严肃、严谨、认真的课堂环境互相抵触,不乏部分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枯燥、无聊、没有激情,长久下去就会失去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来我校学习的学生大都是零起点的学生,非洲和欧美国家的留学生和亚洲国家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起来难度也不一样,往往到学期末,日韩国家的学生进步更大。

(3) 汉语授课学生在学校的其他学院学习,缺乏管理和沟通。对于我院用汉语授课的学生,他们会插班到学校各个学院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其他学院并没有真正把这些学生当做他们自己的学生,而这些学生的学籍还由国际教育学院管理,两个学院缺乏较好的沟通,使得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3、留学生日常管理现状:(1)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尤其缺少中英文对照的《留学生管理手册》等。规章制度缺失给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学校大部分留学生都是中文零起点的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光靠老师去说了解的并不完全,也不规范,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材料,他们执行起来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科学有效的管理是需要在没有语言障碍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的。

(2)留学生公寓属于单元式住宿,十分不便于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留学生的住宿问题一直是长久以来的各大高校的重中之重。留学生本来就喜爱聚会,对于我校单元式的住宿,这样更不方便于统一的管理,给老师的检查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留学生也不会遵照学校对于集体宿舍的规章制度来执行,容易带来外校人员,加上经常组织派对,又或者宗教信仰者组织一些宗教活动,很容易引起喝酒闹事等事件的发生。在卫生方面也是问题。

(3)对于留学生缺乏心理辅导及沟通,有可能造成心理困惑或突发事件发生。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本来就会有各种不适应。一是语言上的不适应,汉语是历史悠久的表意文字,数量大、结构变化多,难写难记难认,这无疑给众多的来华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学习障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各地的方言众多,这都影响到了留学生日常交流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无法充分融入中国,从而导致不愿与外界交流、自闭等问题。二是由于缺乏沟通导致的心理不适应,因为语言不通和对异国的陌生感,再加上思乡之情,留学生往往会因此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世界而不愿意与人交流。缺乏与同学、老师和环境的良好沟通,留学生会对周围的人、物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甚至焦虑的意识,他们会怀疑自己,怀疑来华学习的意义,怀疑自己有无能力胜任学习,周围的老师同学是否真诚的对待自己,日积月累,埋怨和误解也会产生,留学生会因为小事产生怨恨和敌意,歪曲误解中国文化,最后甚至危害到自身和他人。 (4)留学生课余生活较为单一。留学生在中国,因为语言文化地域环境等各种的差异,不能很好的融入在中国的文化中,所以他们较少参加学校的社团,或是各类聚会,由于课余生活的单一,他们很容易形成小集体,或是自己去酒吧玩乐,给我院留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经常会有打架闹事等状况发生。

二、我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综上所述的三大方面的问题,我们也从留学生的招生,教学和日常管理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我们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以加强留学生的管理工作。

1、 从招生方面来说,我们要以“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的原则,进行招生。

首先,我们要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的渠道,必须调动学校内部一切积极因素。例如拓展海外合作办学点,利用校级交流项目招收来华留学生;建立完善留学生招生网站,利用媒体特点进行招生宣传;利用学校人员出国,出访的机会,进行他国实地招生宣传;此外,校长出访建议安排演讲,做隐性招生宣传;广泛联系国外校友,本校外籍教师帮助招生,保持与本校毕业生的联系,拓宽个兄弟院校无竞争性资源共享等等。其次,发挥地区优势,把握我校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招生宣传工作,遵循国家大方针大政策,制定适合学校的招生政策,如我校的石油工程专业就被许多有石油矿藏,但是处于开发阶段的国家的学生所热衷;加强英文精品课建设,发挥点线面的作用,以一门带动一科,以一科带动全校。再次,要重视所在市的政府部门的桥梁作用,以便建立招生渠道。通过所在市的外经委,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招收外商及其家属子女学习汉语。此外,要加强奖学金生的引领作用,开设短期项目,吸引长期学生,学校可以开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短期项目,如针灸,药膳,太极,气功等,先吸引留学生来到中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在保证留学生的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留学生的质量。培养复合型,全面发展的来华留学生,全面控制语言生的规模,提高学历生的质量。

2、从教学管理上,其一,想要促进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水平,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校需要做的是规范,完善留学生任课教师的聘用制度,挑选高素质的教师,每学期由我校组织学生进行考评,优胜劣汰,评教,结果好的老师留下,结果不好的可以给一段时间的观察期如果业务水平有提高,可以继续留用,反之,高校有权解除聘用合同。对留学生教育要做到“不应付、不凑合”。还可以根据我校的自身条件,聘请专家学者为对外汉语教师做讲座,高校教师之间建议互通有无,不要只守着自己的学校,应走出校门,到兄弟院校去听课,听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等等。组织教师分批培训,尤其是英语授课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尽快提高专业课教师英语水平,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其二,前文提到留学生在本国的课堂教学所处环境较自由、轻松与我国传统的严肃、认真的课堂环境相矛盾。在这点上,我院的教师们也可结合国外的授课方式,研究出适合外国留学生的教学模式。美国文化人类学家Oberg在1960年曾提出“文化休克”(cultureshock)的概念,指一个人初次进入异文化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不适。留学生群体较为特殊,他们只身一人来中国一切都是陌生的,难免心里会有落差,情绪会低落,也会比较敏感,心理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与留学生关系最紧密、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教师教授知识的同时人文关怀不能缺失,情感教学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在留学生教育中体现情感教学呢?对外汉语教师应多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疏导和排除消极的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会有显著的作用。针对零起点的学生不要将所有国家混合编班,在分班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国籍,按地域可分两种零起点的班级,根据学生诉求不同安排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留学生,比如在中国很多年,口语不错,但是汉字又不认识,或者类似这种听说读写不在同一水平的留学生,在做教务工作时可以做课程维护,将学生的听说读写分别放进合适他的班级里去,这样有助于留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人性化的管理是如今高校留学生管理所需要的形式。 其三,针对汉语授课的学生,首先充分发挥他们在语言上的优势,尽量让他们帮助在语言学习上的困难的留学生,最好形成一帮一,或者一帮几的学习模式,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适应中国的环境。其次,要充分调动其他学院做好留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召开学院留学生教学联席会议,要提高整个学校留学生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各学院要将这些留学生完全当作自己学院学生进行管理,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改善懒散的学习态度。

3、在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

转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规范留学生工作的前提,是建立良好学习生活管理规章制度的保证。制度是刚性管理的主要体现,是柔性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用监督、惩罚等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人本主义”要求我们高校留学生工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更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者。我们要在管理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爱护人的成长、关心人的生活,应用到留学生管理工作上,就要求我们转变以往以物质优先为主的管理思想,将重心转向留学生群体,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理解他们的文化差异,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我们不仅要从管理者自身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同时还要从被管理者(即留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双向的视角或换位思考的方法,研究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对他们进行管理。要转变管理工作理念,首先要提升管理工作者的素质。除了最基本的解决语言问题外,还应定期安排留学生管理专业人员出国进修,定期为留学生管理人员举办诸如外语、国际法、外管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和法律培训班,提高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我院没有英文版本的留学生管理制度的手册的问题,应该选拔优秀的英语老师组织翻译和校对,让留学生能更全面更具体更准确的理解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也是我院进行所有管理工作的大前提。

(2) 针对我校留学生的公寓问题,首先还是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后勤集团和保卫处为辅,构建三位一体的留学生公寓综合管理体系平台,三个部门保证密切联系,理清责任,发挥合力,共同把留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做好。其次留学生管理部门与保卫处联手,严厉杜绝公寓内的安全隐患,提高留学生安全意识。对于留学生的暂时不理解,管理部门要耐心,说服教育,使其适应目前学校公寓现状,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为留学生提供良好服务,营造和谐公寓氛围。再者,留学生管理部门定期对留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在尊重留学生不同宗教信仰的同时,淡化其宗教意识,维护校园的稳定。由管理部门定期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爱护公寓的公共设施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营造一个安静、卫生的生活环境。严厉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宿舍由管理部门给予奖励,对表现差的宿舍给予惩罚措施。在留学生内部成立班委会,由留学生管理部门联合后勤集团和保卫处定期召开留学生代表座谈会,充分给学生机会反应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我校可以适当对留学生加大投资力度,满足留学生的饮食需求。综上所述,留学生的公寓管理需要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以及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为了提高我校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公寓管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留学生管理部门人员和公寓服务人员的素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不断加强留学生公寓管理的理论研究,为创造和谐的留学生公寓不懈探索。 (3) 加强文化差异上的包容,促进文化交流。从上文提出的问题和现状我们不难知道,留学生来到一个陌生国度,语言上心理上都面临巨大的不适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真正融入中国文化的氛围中,积极结交中国的朋友,消除留学生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文明的灿烂和博大精深。其次,在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中,文化习俗上的差异总是存在的,但它们必定有共同的交集,有着为各种文化所认同的道德标准。自古以来,中西文化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道德素质的教育与实践却是两者之间共同的主题。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寻找并抓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点,对留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我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尊重、包容、换位思考一直是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强调的重点。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下,留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标准方面有时会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同,甚至产生矛盾、冲突,因此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多站在留学生的角度考虑,努力习惯那些我们还不习惯的处事方式,但这并不是要求我们背弃自己的原则。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同时具有坚定的立场与处事方式灵活性的基本素质,做到学习上严格要去,认真帮助;文化上积极影响,不强加于人;生活上认真管理,适当帮助。最后我们应该加强留学生与我们的沟通交流,可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机构,聘请有经验的跨文化心理咨询师,对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留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定期为留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及时疏导和排除心理问题。

(4)安排、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感化教育,为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搞好课堂教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把课堂教学和参观、旅游、文体等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从书本上学,而且在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学,在实践中运用。比如看杂技、欣赏京剧,学习书法、游览名胜古迹等等,这些活动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还可以丰富语言班的活动内容,满足学术等方面的需求。对比较内向的学生,我们创造条件,请来学院的中国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对子,有任何困难留学生都可以寻求到及时的帮助。同时我们要求学生间交流也尽量用中文,帮助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语言环境,使留学生更轻松的掌握我们的文化,适应我们的习惯。营造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既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留学生真诚的理解、关怀与信任,又起到了对留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化教育,对留学生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来华的留学生会越来越多,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艰巨。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衡量高校国际化标准的基本要素。本文是就我校的留学生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希望在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上起到一定作用,从而有效推动留学生规模不断壮大。我们必须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从一点一滴做起,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全面提高留学生管理的师资力量、管理能力、设施设备,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性大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苏东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01(2) 【2】刘辉 间性文化观中的留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5 (7) 【3】阎升光,王卓 以人为本,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 2012(6) 【4】付萍,马翠翠 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 2013(2) 【5】黄彩云,潘倩 我国高校中留学生管理问题及其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 2013(4) 【6】Oberg K.Cultural Shock: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Envir-onments ].PracticAl Anthropology,1960,(7).

【7】卓娅.安尼瓦尔 浅谈高校留学生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 2011(10) 【8】季乐 细微处见态度——谈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J].内蒙古财经学院报 2008(3)

上一篇:大学生近视调查报告下一篇:大学生农村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