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行业分析

2022-07-26

第一篇:医用耗材行业分析

2017-2022年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目录)

2017-2022年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决策分析

报告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综述

1.1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定义及分类

1.1.1 行业定义及范围界定

1.1.2 行业分类方法及主要产品

1.1.3 行业市场产品特点

(1)行业发展周期性

(2)行业市场特点

1.2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地位分析

1.2.1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2 行业在医院经营成本的比重

1.2.3 行业在医药工业中的地位

1.2.4 行业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地位

1.3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产业链分析

1.3.1 行业产业链简介

1.3.2 行业产业链下游分析

(1)医疗服务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2)医疗器械流通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1.3.3 行业产业链上游分析

(1)塑料市场发展运营状况

(2)橡胶市场发展运营状况

(3)棉纺织市场发展运营状况

1.4 次性医用耗材国际市场状况

1.4.1 行业国际市场规模分析

1.4.2 行业国际市场竞争格局

1.4.3 行业国际市场发展趋势

第2章: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1 市场环境对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的影响

2.2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2.1 行业监管体制

2.2.2 行业相关政策解读

(1)近年重点政策汇总

(2)重点政策影响分析

2.3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3.1 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前瞻

(1)国际宏观经济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现状

2)国际宏观经济展望

(2)国内宏观经济分析

1)国内宏观经济现状

2)国内宏观经济展望

2.3.2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瞻

(1)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2)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供需状况

1)供给状况

2)需求状况

(4)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

2.4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需求环境分析

2.4.1 行业宏观需求环境分析

(1)人口总量增长

(2)人口结构变化

1)城镇化对行业的影响

2)老龄化对行业的影响

(3)社会环境变化

2.4.2 医疗机构经营状况分析

(1)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2)医疗机构数量统计

(3)医疗机构服务分析

2.4.3 新医改对医用耗材行业的影响

2.5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技术与专利分析

2.5.1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2.5.2 行业技术活跃程度分析

(1)专利申请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公开数量变化情况

2.5.3 行业技术领先企业分析

2.5.4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第3章: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1 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3.1.1 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概况

3.1.2 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总体特征

3.1.3 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1)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2)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2 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3.2.1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企业规模分析

3.2.2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3.2.3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行业市场结构——按企业规模

(2)行业市场结构——按企业性质

3.2.4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盈利水平分析

3.3 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

3.3.1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进出口状况综述

3.3.2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1)2013年以来行业出口整体情况

(2)2013年以来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3)2013年以来一次性医用耗材内外销比例

3.3.3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进口市场分析

(1)2013年以来行业进口整体情况

(2)2013年以来行业进口产品结构

(3)2013年以来一次性医用耗材国内外供应比例

3.3.4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进出口前景及建议

(1)行业出口前景及建议

(2)行业进口前景及建议

3.4 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3.4.1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竞争结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现有竞争者分析

(2)潜在进入者分析

(3)替代品威胁分析

(4)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5)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3.4.2 国际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1)国际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发展状况

(2)国际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3)国际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4)跨国一次性医用耗材公司在华投资布局情况

3.4.3 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兼并重组分析

(1)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兼并重组概况

(2)一次性医用耗材企业兼并重组动态

(3)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第4章: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4.1 次性医用耗材产品结构特征

4.1.1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产品特点

4.1.2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产品结构

4.2 次性医用输注器市场前景预测

4.2.1 次性医用输注器市场发展概述

4.2.2 次性医用输注器需求规模分析

4.2.3 次性医用输注器市场竞争格局

4.2.4 次性医用输注器废弃物处理收益

4.2.5 次性医用输注器需求前景预测

4.3 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市场前景预测

4.3.1 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市场发展概述

4.3.2 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需求规模分析

4.3.3 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市场竞争格局

4.3.4 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需求前景预测

4.4 次性血液净化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4.4.1 次性血液净化产品市场发展概述

4.4.2 次性血液净化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4.4.3 次性血液净化产品市场竞争格局

4.4.4 次性血液净化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4.5 心脏体外插管类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4.5.1 心脏体外插管类产品市场发展概述

4.5.2 心脏体外插管类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4.5.3 心脏体外插管类产品市场竞争格局

4.5.4 心脏体外插管类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4.6 介入治疗用导管类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4.6.1 介入治疗用导管类产品市场发展概述

4.6.2 介入治疗用导管类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4.6.3 介入治疗用导管类产品市场竞争格局

4.6.4 介入治疗用导管类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4.7 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市场前景预测

4.7.1 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市场发展概述

4.7.2 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需求规模分析

4.7.3 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市场竞争格局

4.7.4 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需求前景预测

4.8 次性医用纺织品市场前景预测

4.8.1 次性医用纺织品市场发展概述

4.8.2 次性医用纺织品需求规模分析

4.8.3 次性医用纺织品市场竞争格局

4.8.4 次性医用纺织品需求前景预测

第5章: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区域市场前景预测

5.1 国内一次性医用耗材区域市场结构特征

5.1.1 行业国内市场结构特征

5.1.2 行业区域市场发展特点

5.2 浙江省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前景预测

5.2.1 浙江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状况

5.2.2 浙江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需求规模

5.2.3 浙江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企业格局

5.2.4 浙江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前景预测

5.3 山东省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前景预测

5.3.1 山东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状况

5.3.2 山东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需求规模

5.3.3 山东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企业格局

5.3.4 山东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前景预测

5.4 江西省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前景预测

5.4.1 江西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状况

5.4.2 江西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需求规模

5.4.3 江西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企业格局

5.4.4 江西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前景预测

5.5 江苏省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前景预测

5.5.1 江苏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状况

5.5.2 江苏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需求规模

5.5.3 江苏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企业格局

5.5.4 江苏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前景预测

5.6 北京市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前景预测

5.6.1 北京市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状况

5.6.2 北京市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需求规模

5.6.3 北京市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企业格局

5.6.4 北京市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前景预测

5.7 上海市一次性医用耗材市场前景预测

5.7.1 上海市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状况

5.7.2 上海市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需求规模

5.7.3 上海市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企业格局

5.7.4 上海市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前景预测

第6章: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

6.1 次性医用耗材企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6.1.1 次性医用耗材企业综合概况

6.1.2 次性医用耗材企业销售情况

6.2 次性医用耗材行业领先企业个案分析

6.2.1 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11)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3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11)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4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11)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5 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6 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7 河南曙光健士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8 江西益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9 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0 江苏康华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1 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2 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3 福建莆田仁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4 浙江玉升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5 浙江灵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6 浙江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7 江苏康进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8 浙江华福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9 浙江欧健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0 常州市通达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1 克林尼科医疗器械(南昌)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2 南京赛尔金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3 双鸽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4 石家庄鸿欣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5 浙江京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6 山东侨牌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7 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8 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9 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30 江西锦胜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第7章: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分析

7.1 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7.1.1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7.1.2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7.2 行业投资机会与建议

7.2.1 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7.2.2 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2)重点投资领域分析

(3)重点投资产品分析

7.2.3 行业主要投资建议

7.3 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7.3.1 宏观经济风险

7.3.2 市场竞争风险

7.3.3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7.3.4 技术风险

7.3.5 行业其他风险

7.4 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7.4.1 行业采购方式

7.4.2 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2)资质壁垒

(3)资金壁垒

图表目录

图表1: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分类

图表2:2012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图(单位:%)

图表3: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支出占医院经营成本的比重图(单位:%)

图表4:2013年以来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走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5:2012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在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占比(单位:%)

图表6: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图表7: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个,%)

图表8: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9: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变化情况(单位:万张,%)

图表10:中国医疗机构门诊量及增长速度(单位:亿人次,%)

图表11:中国医疗机构住院量及增长速度(单位:万人,%)

图表12:医疗器械流通渠道示意图

图表13:2013年以来中国部分医疗器械流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万元,%)

图表14:2013年以来我国塑料制品出口数量和出口价格统计情况(单位:吨,美元/吨)

图表15:我国橡胶制品消费结构(单位:%)

图表16:2013年以来中国棉纺织行业经营效益分析(单位:家,人,万元,%)

图表17:2013年以来我国纱线价格指数变化趋势图

图表18:市场环境对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的影响

图表19:2013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主要经济指标(单位:美元,欧元,日元,%)

图表20:世界主要经济体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单位:%)

图表21:2012年以来中国GDP及其增长情况(单位:万亿元,%)

图表22: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单位:%)

图表23:2012年以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24:2012年以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25:2012年以来中国人口数量及增长情况(单位:亿人,‰)

图表26:近10年全球人口增长率一览(单位:%)

图表27:全球主要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单位:%)

图表28:中国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单位:%)

图表29:1953年以来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变化情况(单位:%)

图表30:我国与世界主流国家老龄化程度对比(单位:%)

图表31:近十年中国医疗机构数量统计(单位:家,%)

图表32:近年中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单位:亿人次,%)

图表33:中国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单位:人次,人,%)

图表34:2012年以来中国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变化图(单位:种)

图表35:2012年以来中国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相关专利公开数量变化图(单位:种)

图表36: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相关专利公开数量分布图(单位:种)

图表37: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相关专利公开数量比重图(单位:%)

图表38:2012年以来中国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相关专利申请人构成图(单位:个)

图表39:2012年以来中国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相关专利申请人综合比较(单位:种,%,个,年)

图表40: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相关专利分布领域(前十位)(单位:种)

图表41: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相关专利比重(单位:%)

图表42: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企业规模(单位:家,万人)

图表43:2007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规模及其变化情况(单位:万元,%)

图表44: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结构(按企业规模)(单位:%)

图表45: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结构(按企业性质)(单位:%)

图表46: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47: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进出口状况表(单位:万美元)

图表48: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出口产品(单位:万个,万台,万双,吨,万美元)

图表49: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出口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50: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内外销比例(单位:%)

图表51: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进口产品(单位:万个,万台,万双,吨,万美元)

图表52: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进口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53:2013年以来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国内外供应比例(单位:%)

图表54:一次性医用输注器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55:一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56:一次性血液净化产品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57:心脏体外插管类产品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58:介入治疗用导管类产品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59:一次性呼吸及麻醉用品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60:一次性医用纺织品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61:浙江省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张,人)

图表62:浙江省卫生机构总资产与总收入(单位:万元)

图表63:浙江省一次性医用耗材主要企业及其主导产品

图表64:2017-2022年浙江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

图表65:山东省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张,人)

图表66:山东省卫生机构总资产与总收入(单位:万元)

图表67:山东省一次性医用耗材主要企业及其主导产品

图表68:2017-2022年山东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

图表69:江西省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张,人)

图表70:江西省卫生机构总资产与总收入(单位:万元)

图表71:江西省一次性医用耗材主要企业及其主导产品

图表72:2017-2022年江西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

图表73:江苏省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张,人)

图表74:江苏省卫生机构总资产与总收入(单位:万元)

图表75:江苏省一次性医用耗材主要企业及其主导产品

图表76:2017-2022年江苏省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

图表77:北京市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张,人)

图表78:北京市卫生机构总资产与总收入(单位:万元)

图表79:北京市一次性医用耗材主要企业及其主导产品

图表80:2017-2022年北京市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

图表81:上海市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张,人)

图表82:上海市卫生机构总资产与总收入(单位:万元)

图表83:上海市一次性医用耗材主要企业及其主导产品

图表84:2017-2022年上海市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

图表85: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资产总计居前十的企业格局

图表86: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企业销售收入居前十的企业(单位:%)

图表87: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企业销售收入居前十的企业2(单位:%)

图表88: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89: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业务能力简况表

图表90: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销售网络

图表91: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92: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93: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能力简况表

图表94:2013年以来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95:2013年以来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96:2013年以来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97:2013年以来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98:2013年以来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99: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结构

图表100: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区域分布及增长(单位:万元,%)

图表101: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102: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03: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能力简况表

图表104:2013年以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105:2013年以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106:2013年以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107:2013年以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108:2013年以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109: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110: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地区分布(单位:%)

图表111: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112: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13: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能力简况表

图表114:2013年以来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115: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单位:万元,%)

图表116:2013年以来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117: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

图表118:2013年以来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119:2013年以来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120:2013年以来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略……

第二篇:体外诊断试剂及耗材行业分析

2014-01-22 东兴证券

1.体外诊断试剂概况

体外诊断,即In Vitro Diagnosis,缩写IVD,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样品(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试剂、试剂产品、校准材料、控制材料、成套工具、仪表、装置、设备或系统等等,包括血液检测、尿液检测等等。本报告以体外诊断试剂为核心,并兼顾部分耗材情况,探讨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1.1 体外诊断试剂是什么

体外诊断试剂隶属于生物制品行业,是下属诊断试剂行业中的一个细分领域。 体外诊断试剂是指用于单独使用或与仪器、器具、设备或系统组合使用,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的预测过程中,用于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物)、质控品(物)等,其作用原理为:诊断试剂与体内物质在体外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体液内某些物质——比如糖、脂肪和蛋白质——会和体外诊断试剂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特定的反应,生成特定的产物,消耗定量的体外诊断试剂,而这些是可以被定性或者定量测量出来的,再通过与正常值的对比,从而判断检测对象的生理状态是否正常。

1.2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

体外诊断试剂的分类方法比较多,通常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照检测原理分类,这也是现在的主流分类方法。根据检测原理或者检测方法,体外诊断试剂可以分为生化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分子诊断试剂、微生物诊断试剂、尿液诊断试剂、凝血类诊断试剂、血液学和流式细胞诊断试剂等,生化、免疫和分子诊断试剂为我国诊断试剂主要的三大类品种,目前分子诊断中的核酸诊断占据主要市场,生物芯片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目前由于成本较高,开发难度大,使用量还比较小。

图表 2:根据检测原理的分类

对于以上三种分类,如果从检测端角度来看,其中生化诊断检测项目的检测原理基本相同,主要是利用某些特定的生物化学反应的特定底物或者产物,然后再通过检测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出标的物浓度,从而推算出人体的某些生化指标,如糖、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免疫诊断在原理上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但是检测端的方法就比较多了,检测方式多样化,比如利用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而准确测量抗原抗体结合的放射免疫(放免)、利用氯金酸在特定环境下通过静电作用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的胶体金技术、利用活性酶作为标记物的酶联免疫(酶免)、利用镧系元素(稀土元素)螯合物荧光寿命长的特定进行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和利用化学发光原理和免疫反应原理相结合的化学发光检测(CLIA)。

放免由于对环境污染较大,现在逐渐被其他免疫诊断方法所替代,目前酶免是免疫诊断中比较主流的方法。

核酸诊断是目前分子诊断中的主要部分,另一种是生物芯片技术。分子诊断的检测目标直接是决定生命性状的遗传物质和表现形式,包括DNA、RNA和蛋白质。在具体诊断技术方面,核酸诊断中的代表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此外还有NDA测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DNA印迹技术(DNA blottin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连接酶链反应(LCR)。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等。目前PCR是核酸检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

第二,按医疗器械受理和审评的体外诊断试剂,它包括临床血液学和体液学检验试剂、临床化学检验试剂、临床免疫学检验试剂和微生物学检验试剂等共计九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按照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不包括国家法定用于血源筛查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 第三,按药品受理和审评的体外诊断试剂。按照这一分类原则,可将体外诊断试剂分为六大类,包括ABO血型定型试剂(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剂(盒)、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试剂(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试剂(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梅毒螺旋体抗体试剂(盒)和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盒)。

除放免试剂(盒)外,前五种诊断试剂如果用于血源筛查时,按照药品受理和审评;如果用于临床诊断,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前五种诊断试剂如果用于血源筛查则需要进行批批检,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

第四,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分类,根据产品风险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将按照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依次分为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产品,并实施分类注册管理,其中第三类产品注册管理部门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类产品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一类产品为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一)第三类产品:国家药监局直接管理

1.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抗体以及核酸等检测相关的试剂; 2.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 3.与人类基因检测相关的试剂; 4.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试剂;

5.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检测相关的试剂; 6.与治疗药物作用靶点检测相关的试剂; 7.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的试剂; 8.与变态反应(过敏原)相关的试剂。

(二)第二类产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药监局管理 1.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 2.用于糖类检测的试剂; 3.用于激素检测的试剂; 4.用于酶类检测的试剂; 5.用于酯类检测的试剂; 6.用于维生素检测的试剂; 7.用于无机离子检测的试剂;

8.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 9.用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试剂;

10.用于微生物鉴别或药敏试验的试剂;

11.用于其他生理、生化或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试剂。

(三)第一类产品:市级药监局管理

1.微生物培养基(不用于微生物鉴别和药敏试验); 2.样本处理用产品,如溶血剂、稀释液、染色液等。 2.体外诊断试剂产业链情况

体外诊断试剂上游的核心原料包括诊断酶、引物、抗原、抗体等等,此外还有各种精细化学原料,包括氯化钠、碳酸钠和各种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等,这些精细化工品的作用主要是调配诊断试剂的缓冲溶液系统。体外诊断试剂的下游主要是医疗和科研机构,按照用途可以大致划分为医学检测和血源筛查两块。和体外诊断试剂相关的两个平行的行业包括体外诊断仪器和体外诊断耗材两部分。

2.1 体外诊断仪器情况

体外诊断仪器目前以进口产品居多,尤其是中高端市场这一块,国外设备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不同类型的体外诊断试剂对仪器的依赖度也不同,例如生化诊断仪器以开放式居多,免疫诊断仪器以封闭式居多。此外,同种类型的体外诊断仪器自动化程度不同,对于试剂的开放程度也不相同,通常高度自动化的仪器是封闭式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仪器是开放式的。

以生化检测设备为例,生化分析仪是临床生化诊断的主要诊断仪器,也是大多数医院最基本的和必备的检验设备。与手工、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相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检测结果不受操作影响等优势,是生化检测发展的方向。发达国家大部分生化诊断均已实现自动化,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二三级医院高端市场中使用较多,基层医院还处于手工、半自动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存的时期 在我国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市场中,日立、奥林巴斯、贝克曼(奥林巴斯诊断业务被贝克曼收购)三家公司占据了约60-70%的市场份额,其中日立占有约30-40%的市场份额。生化试剂主要用于配合手工、半自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验设备使用。

2.2 体外诊断耗材情况

体外诊断耗材主要指真空采血管,由于静脉血液所含有的丰富病理信息,临床检验实验室常用标本中70%是人体静脉血液标本,真空采血管作为主要的体外诊断样本容器,在诊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真空采血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是循证医学发展的产物。最早的采血管是开放式,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第一代真空采血管采用负压技术,使得整个采血过程与外界隔离,第一代真空采血管的出现是传统采血方式的革命性事件。在第一代真空采血管的基础上,第二代产品在血液样本采集、盛装和转运环节制定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流程,使得真空采血管的规格、材质、抽吸量、添加剂等关键指标有了国际标准。第三代真空采血系统考虑到了血液样本离开人体后的变异作用,这样的变异作用将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所以这一代真空采血管的作用已由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转运装置转变为静脉血液标本分析前变异控制和处理系统。

采血管是血液离开人体后的第一站,血液离开人体过程中和离开人体后,由于活细胞与活性蛋白对环境的变化发生应激反应,致使血液标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生理学性质等发生变化,改变其原始性状,是血液检测面临的主要问题。血液标本发生变异导致检验结果无法确切地说明在体组织与器官之间的真实情况,医疗机构的检验结果可能是一个失真信息的报告,从而违背了循证医学追求的目标。所以针对不同的血液检测项目,要使用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在具体实践中,某些诊断项目,不同的诊断试剂对真空采血管的要求也不同,某些诊断试剂的诊断结果会受到采血管的显著影响。

2.3 下游需求情况

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下游需求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医学检测,包括医院、体检中心、独立实验室以及防疫站,其中医院是体外诊断行业最大的下游需求端;第二类是用于血源筛查,这个领域的需求端主要是血站系统,其使用总量相对较小,但是对于诊断试剂有着较高的灵敏度的要求。

单从使用量上来看,血站系统在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中占比较低,从检测项目上来看,血站系统的检测项目相对较窄,但是从诊断试剂的使用结构上来看,目前血源筛查主要使用的免疫诊断试剂中的酶联免疫试剂,同时目前在推广核酸诊断,而在医院市场中,核酸诊断的使用则相对较少,所以血站系统的体外诊断试剂使用量虽然比较小,但是对于某些特定的诊断试剂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

3.体外诊断试剂市场分析 3.1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现状

体外诊断市场中包括诊断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三部分,其中诊断试剂是占比最大的一块,比例在80%左右,其余20%左右的市场是诊断设备和耗材。2011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的总规模预计在146亿元左右,从2007年至2010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整体增速平稳上升。预计在2014年体外诊断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260亿元,2010-2014年的年均复合增速在21.6%左右。

体外诊断领域中,诊断试剂占比在80%以上,根据预测,2011年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将近150亿元的市场规模中,体外诊断试剂的规模为120亿元左右,占比82%,其中免疫诊断试剂占整个诊断试剂市场的约29%,生化诊断试剂占26%,免疫诊断和生化诊断主要用于临床诊断,二者占全部诊断试剂市场份额的55-60%的份额;包括分子诊断试剂在内的其他诊断试剂占比27%。

体外诊断领域中,诊断试剂占比在80%以上,根据预测,2011年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将近150亿元的市场规模中,体外诊断试剂的规模为120亿元左右,占比82%,其中免疫诊断试剂占整个诊断试剂市场的约29%,生化诊断试剂占26%,包括分子诊断试剂在内的其他诊断试剂占比27%。

2010年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的市场规模将近100亿元,预计2014年这一数据将接近230亿元,4年间的复合增速约为23.1%,略高于体外诊断行业的整体增速。

3.2 全球体外诊断试剂行业情况——核酸诊断异军突起

根据专业机构预测,2012年全球的IVD市场规模将超过560亿美元,2007年这一数字约为420亿美元,5年间的复合增速为6.07%。从全球的增速情况来看,IVD市场基本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

从地区来看,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的IVD市场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VD市场规模体量大,它们占据了全球约3/4的IVD市场规模,但是他们的市场已步入了成熟期,增速较慢,预计2007-2012年的年均复合增速在4%左右,而以中国、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型市场,虽然目前的市场总量较小,但是增速高,年均复合增速在12-16%之间,其中中国的IVD市场规模预计2012年将达到将近22亿美元(约合143亿人民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由2007年的2%上升到4%。

在具体品种方面,如下图所示,横轴为细分品种的市场份额(2012年预测),纵轴为2007-2012年的年均复合增速,球体大小代表细分市场规模的大小。图表中右侧图例是按照CAGR由高到底的顺序排列。我们以10%的市场份额和10%的复合增速为界,将图分为4个区域,我们注意到在IVD行业内没有体量大增速高的细分领域,微生物和分子诊断、流式细胞技术以及核酸诊断是增速最快的三个品种,它们的年均复合增速在10%以上,其中核酸诊断在全部细分领域中,是唯一一个兼顾了市场容量和复合增速的细分领域。

在市场规模方面,快速诊断试剂(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用于糖尿病快速诊断的试剂,以及用于科研和医院系统的快速诊断试剂,二者合计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此外,临床化学诊断试剂的市场份额12%,是第三大细分领域。这三个细分市场的特点是容量大,增速低,其复合增速在5%左右,临床化学诊断试剂的复合增速仅为2%左右。

4.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未来驱动因素

体外诊断试剂作为诊断用药,与一般治疗用药不同,诊断试剂是医生给患者提供诊断方案前的重要参考依据,我们认为诊断试剂行业的扩充将最直接受益于我国诊疗人次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就诊人次上升和卫生费用的提高将是带动行业发展的持久动力,而我国传染病形式的严峻、血源筛查核酸检测工作的推广和行业整合将是未来推动诊断试剂行业发展的直接动力。

4.1 诊疗人次稳步增长,卫生费用增长乏力,结构调整或成为扩容动力

诊疗人次稳步增长是体外诊断行业扩容的最直接动力,2011年我国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超过60亿人次,同比增速接近8%。2004年这一数字为40亿人次,7年间增加了超过20亿人次,我们认为未来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速放缓,但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将使诊疗人次稳步增长。

诊疗人次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影响是显著而直接的,我们将2005年-2011年我国人诊疗人次增速与科华生物和达安基因的业绩增速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具有较好的吻合特征。

我们注意到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从2000年的4600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接近1万亿用了大约6年时间;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接近2万亿元,比2006年又翻了一番,而这次翻番仅用了3年的时间。卫生费用规模的迅速扩张,一方面意味着医疗卫生市场的容量增大,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基数的增大,卫生费用的增速明显下降,201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速仅为11%左右,是历史低点。

我们认为未来体外诊断市场扩容的机会更多地蕴藏在卫生费用的内部调节中。目前的矛盾在于药品费用增长过快,药品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过高。

药品费用方面,2011年,我国的药品费用将近9400万元,同比增长了24%。2009年我国的药品费用大幅增长,随后三年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而同期我国的医药卫生总费用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下滑。

药品费用占比方面,2008年药品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约为35%,是近十年的最低水平。但在之后,随着药品费用的大幅增长,药费在总费用的占比明显提升,2011年这一比例达到了42%。

在医院收入和患者消费层面来看,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医院药品收入平均占总收入的44%,药品收入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在消费端,2011年门诊的次均消费中,药费占比超过55%,住院患者中,人均消费中超过40%用于药品消费。

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费在总费用中的占比明显偏高。以2007年数据为例,美国的药费占比最低,仅为12%,占比最高的韩国也不过25%,而当年中国的比例为42%。药费占比下降将是未来我国卫生费用发展的趋势。

从政策层面方面来讲,国务院在今年四月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未来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是调整医药价格,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体外诊断作为确定患者病症的重要手段,我们预计这项费用未来在总费用中的占比将有提升,这将成为未来体外诊断试剂和相关耗材市场扩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4.2 传染病形势严峻,刺激诊断试剂行业发展 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几大类诊断试剂中,免疫诊断试剂是占比最大的一类,约占全部诊断试剂的将近30%的市场份额,分子诊断占比相对较小,大约占4-5%的市场份额。免疫诊断试剂主要用于肝炎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检测和孕检,分子诊断主要用于传染病的检测,它们未来将受益于国家对传染病大力控制而带来的市场扩容。

艾滋病发病人数逐年攀高。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字,2000年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253人,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上涨到20450人,11年增长了80倍;每十万人的发病率由0.02上升到1.53。

而这仅是艾滋病发病人数,由于艾滋病潜伏期较长,所以这个数字没有包括HIV病毒携带者数量,如果考虑病毒携带者,这一数字将更大。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年鉴,2000-2011年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总计在8.7万人左右,而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就已经达到了约70万人。

此外,我国艾滋病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潜在威胁在于男男同性恋人数的上升。目前我国尚缺乏对该人群的准确统计,但是根据网易新闻转引青岛医学院张北川教授的观点,认为目前国内同妻(同性恋的妻子)数量在1000万以上,据此测算男性同性恋者数量至少在2000万上下。2006年由中国疾控中心牵头完成的首个国内男男同性恋调查报告显示,这一群体是艾滋病感染的高位人群,其感染率高达2.2-3.3%(不同城市见的差异),这一感染率是正常人群的1500倍以上。

国务院于2012年发布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根据该行动计划,我国将在2015年底,使艾滋病存活和感染者数量将控制在120万左右。

病毒性肝炎患者数量庞大

我国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患病率较高,2006年至今每10万人的患病人数稳定在100人左右。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估计超过1亿人,从卫生部公布的近几年我国每年检查出乙肝患者数量来看,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我们认为这和近些年我国卫生部门开展的乙肝控制规划工作有关,根据我国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诺,2012年我国的5岁以下乙肝病毒感染率控制在2%以下,而2006年我国的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仅为0.96%。我们预计未来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将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但由于病毒携带者数量庞大,乙肝的控制形势依然严峻。

丙肝是病毒性肝炎中仅次于乙肝的第二大疾病,我们注意到丙肝患者数量增加显著。2008-2011年,我国乙肝患者数量总体下降,而丙肝患者数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7%,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整体增速。

艾滋病和部分病毒性肝炎患病率的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传染病的防控面临着严峻形势,临床传染病检测目前主要使用的免疫诊断试剂,我们认为这将成为未来支撑免疫诊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预计2014年我国的免疫诊断试剂市场规模超过80亿元,市场占比小幅提升,达到36%左右。

4.3 血站系统核酸检测大力推广,或带来市场扩容

我们在上文中指出,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下游主要是临床检验和血源筛查,从总量和种类上来看,临床检验是最主要的消费端,血源筛查主要指血站系统,这一块的消费总量相对较小,诊断试剂使用范围也比较小,但是临床诊断的市场增量主要来自诊疗人次的提升,以及卫生费用的增长,而对于血站系统而言,血源筛查的核酸诊断试点工作正在进行,未来将全面铺开,将带动体外诊断试剂——尤其是核酸诊断试剂的市场规模的扩容。

血站系统的血液检测结果直接关乎临床用血的安全性,最终的检测结果是决定性信息,而临床的检测结果是给医生的参考性信息,所以血站系统对于诊断试剂的灵敏性要求要高于临床的诊断试剂。 目前我国有400多家血站,包括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血站等等,先从献血量和献血人次上来看,1998年我国的采血量不到1000吨,献血人次不到250万人次,到2011年,采血量突破了4000吨,献血人次超过了1200万人次。献血人次的增加意味着血源筛查市场容量的扩大。

血站的血源筛查检测项目包括乙肝(HBV)、丙肝(HCV)、艾滋病(HIV)、梅毒、转氨酶(ALT)、血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根据从今年6月1日开始执行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与2002年版本显著区别在于,对于乙肝(HBV)、丙肝(HCV)和艾滋病(HIV)的检测都增添了核酸检测的方法,而在2002年的规程中,这些项目的检测都使用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为何要开展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相比于ELISA检测,可以显著缩短窗口期,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下表中,黑色数字是ELISA检测方法的窗口期,红色数字是NAT方法的窗口期,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NAT方法的检测窗口期明显低于ELISA方法,换句话说,以HBV病毒检测为例,献血者如果在感染病毒的第17天献血,ELISA方法无法检测出来,应为该方法的窗口期为21天,而采用NAT方法就可以检测出阳性,因为该方法的窗口期为15天,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卫生部自2010年开始启动核酸检测(NAT)试点工作,一期共有15家血液中心参加。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共完成核酸检测将近230万人份。根据我们的统计,在试点完成的这将近230万人份的核酸检测中,诺华和罗氏占据了将近80%的份额,国产试剂占比相对较小。正如我们前文所阐述的一样,血源筛查的检测试剂比临床检测试剂的灵敏度要求要高,目前进口产品在灵敏度和稳定性方面占有优势,所以诺华和罗氏的产品在NAT试点工作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NAT方法与ELISA方法相比,最主要的优势是灵敏度高,这对于血站系统的血源筛查尤为重要,但是NAT方法的劣势在于其相对较高的成本、操作复杂和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相比之下,ELISA方法虽然在灵敏度上逊于NAT方法,但是其成本低,可以实现高通量检测,并且操作简单,此外,ELISA试剂的选择余地也相对较多。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未来的检测将是ELISA+NAT,它们不存在相互取代的关系。如果采用两种检测方法,那么从检测准确性角度考虑,两种方法不会选择同一品牌的诊断试剂。从目前试点推广的情况来看,诺华和罗氏占据了明显优势,但是我们认为未来NAT全面铺开后,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将逐渐提高。科华生物、达安基因和浩源生物等公司将在这一领域占领自己的一块新阵地。

试剂行业中增速最高的一个细分领域。受益于我国未来对传染病控制的加强,血液筛查领域的核酸诊断推广,未来我国的分子诊断领域将实现高速的增长,预计2010-2014年的年均复合增速在26%以上。

4.4 行业整合,由分散走向集中

2005年全球前18名IVD企业占据了72%的市场份额,2007年前16家企业占据了76%的市场份额,而前四大IVD企业——罗氏、西门子、雅培、强生——占据了全球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IVD行业的集中度在继续提升,尽管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注意到,大型制药企业在不断地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2006-2007年西门子频繁出手,斥资超过150亿美元先后收购了DPC、拜耳(诊断)和德灵的诊断试剂业务,这也帮助西门子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IVD生产企业。2009年贝克曼收购日本奥林巴斯诊断业务,时隔两年,贝克曼库尔特便被丹纳赫公司以68亿美元价格收购。作为IVD行业龙头的罗氏公司也没有停止收购扩张之路,2011年罗氏以1.19亿美元收购了德国PVT公司,进一步巩固了IVD行业龙头地位。

与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情况类似,我国IVD行业属于新兴产业,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根据IVD专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约300~4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家,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约20家,企业普遍规模小、品种少。

我们对国内IVD市场情况进行了粗略统计,我们统计了国内IVD行业主要公司2011年的收入情况,经过我们粗略的统计,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的集中度明显偏低。科华生物、匹基生物和达安基因等15家IVD龙头企业,2011年收入之和仅占当年我国IVD市场规模的33%,而在前文中我们看到全球市场中,前5大企业就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份额。我们认为我国IVD行业未来将通过并购实现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实力雄厚的医药企业也可能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IVD领域,例如人福医药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收购北京巴瑞,从而进入IVD领域。

第三篇:广告耗材行业市场对比

所属大行业市场规模对比

·IT外设耗材体为消耗品,市场潜力大,而墨盒、打印喷头、硒鼓等打印机内部消耗品呗原装厂家申请的专利多大千项以上,国内珠海多个厂家被EPSON、Canon诉论多次,损失巨大。

·而作为耗材中的打印纸、膜、片、布类不仅专利争议少,耐斯均有自己技术和专利,不仅可发展国内市场,出口也无阻碍(**已为两家500强厂家提供OEM合作)

·出口取代原装品牌市场目前空间很大,欧美的经济萧条,更需质优价廉的替代品。

第四篇:打印机耗材成本分析报告

一、原始的打印方法存在一下优缺点:

优点:

(1)打印机体积小,现场分布较均匀,打印文件便捷易取;

(2)每年统计的打印耗材(A4纸张、墨盒)基本在正常的范围波动内;

(3)根据2011年的打印耗材(A4纸张、墨盒)统计,成本花费约30240元; 缺点:

(1)项目部现在的打印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耗材用品(墨盒、A4纸张)不能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取,领取人员杂乱,不能做到专人专领;

(2)现场打印机分布分散,打印耗材得不到统一控制,而且不可以双面打印,扫描速度慢,纸张墨盒浪费现象严重;

(3)打印机属于精密仪器设备,有些零部件容易损坏,当管理人员使用不当时,不尽造成打印机零部件损坏而且送修过程耽误正常的打印工作,维修费用积少成多,长此下去致使打印成本越来越高;

二、打印机租赁管控方案:

优点:

(1)以租赁的办法来实现项目部现场打印管控,首先省去了信息管理组对打印机的日常维护工作;

(2)依靠专业人员对打印机进行维护管理,免费提供维护服务;

(3)采用统一的文印管理不仅控制了打印耗材而且杜绝了打印纸张的浪费现象,省时省力;

(4)提供ISA记账管理软件免费,通过使用双面,多页合一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纸张使用量以及更多的减少费用;

(5)两年后商家提供免费维护服务,设备归属权为项目部所有; 缺点:

(1)一年之内各个月份的打印量不同,低峰期纸张用量会在20000/月左右,按照商家提供的30000/月,剩余纸张将不会延续到下个月使用,当月高峰期纸张用量出现时,会超过商家提供的30000/月,超出部分按照0.07元/张来计算,成本输出有点偏高;

(2)厂商采取的月服务费用为2454元,一年下来为29448元,相比较原始打印方法成本略低;

三、耗材成本计算:

原始打印方法:办公室加上现场办公区共10台打印机,以2011年为例,办公室打印低峰期在3月份大约需要8个碳粉墨盒,A4纸张 大约4箱 ;

现场办公室打印低峰期在 3月份大约需要6个碳粉墨盒,A4纸张 大约3箱

碳粉单价100左右,A4一箱160元;

办公室(100*8+4*160)*12=17280元;

现场办公区(100*6+3*160)*12=12960元; 这样一年下来总计算为:30240元; 综上所诉,原始打印成本与租赁成本基本持平,出于打印机硬件成本的考虑,在不购买商家的打印设备情况下,采取租赁的形式更节省耗材。

第五篇: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结合医用化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研究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 医用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1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当今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 已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网络通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集成了多种信息媒体的一种先进的交互式教学手段[1]。它能使教学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把文字、图形、图像、音乐、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使静止的图文动态化,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化,使所教授的知识更加系统完整。

近年来,基于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医用化学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由以前的“粉笔+黑板”模式转变为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的活动。现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医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医用化学教学的特点

《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医学、影像医学、麻醉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劳动保护等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基础课。每年大约有2000名学生学习该课程,涉及面比较广泛。本课程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医用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医用化学课程是向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的全貌、分支、基本原理以及现代化学研究的前沿状态等的课程。该课程特别强调现代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增强医学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方法、基本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好医学课程及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化学基础。因此,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用化学教学在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如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在面对众多不同专业和知识背景的学生时,如何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对丰富的化学基础知识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并且能够初步掌握科学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医用化学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多数高校的医用化学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集体授课制,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信息传递是单方向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造成学生被动地吸收[2]。由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学时数少、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等较多的弊端,教学内容缺乏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衔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专业特色脱节;理论讲述与实践锻炼脱节。

因此,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对该课程进行必要的建设和改进,就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

2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2.1 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便捷,弥补了教学过程中文字教材的不足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授的教学信息,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源泉。传统医用化学教学,是以固定教材为主,而且为了保持教材稳定性,往往一套教材一般使用几年,知识比较陈旧。多媒体教学技术打破了教材的单一形式,使教学内容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文字、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的教学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将超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穿插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互联网上的信息是一个取之不竭的“信息海洋”,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根据个人需要,灵活地选择学习材料和工具,扩大了医用化学教学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2 教学信息的直观性,强化感知,提高教学效率

医用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抽象、难于理解成为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如溶液相关理论(酸碱、电解质、胶体)、化学反应的理论(能量、速率、电化学)知识系统性强且抽象难懂;而物质结构(原子、分子、配合物)部分主要讲述微观领域的知识及规律,其概念的抽象性及微观模型的复杂性难于演示,使得该课程的学习成为学生口中的“天书课”“头疼课”。

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对教学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具有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过程分解等特点,克服学生的认识障碍,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化学的原理,对抽象的概念、理论等知识点作形象生动的描述,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难懂的原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更好的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在实验教学方面,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技术(动画、视频等)实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模拟,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加深对实验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主观感受,适应课堂教学及个体化学习。

2.3 教学方式的交互性和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促进个别化教学的实施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由于学生多、学时少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很难针对每一同学的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索性的认知,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交互性强、界面友好、使用灵活等特点,突破时空的局限性,为实现教育的个别化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医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理论观点的讲解是通过实验的总结得出来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也离不开实验。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原因,很难在课上进行实际的演示实验,同时对于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及黑板图示,此类问题普遍存在于本学科的教学当中,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

多媒体课件是数字化的教学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性的学习平台,通过实验的数字化演示,很容易观察实验现象,并直观地了解微观原子之间的作用机理,准确地掌握操作的注意事项。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自主而不拘束,活泼而无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的认知能力。

3 结论

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点,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式、交互型、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对于提高医用化学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中,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摆脱了板书教学,但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在某些地方仍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只有正确、合理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满足现代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需求,提高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文恒.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3,(3):79.

[2] 邢英莺,朱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3):427-428.

[3] 韩清林,贺国庆,鲁忠义.教育原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272.

上一篇:英语近义词组辨析下一篇:一元二次方程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