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生态农业

2022-11-14

第一篇:福建省永安市生态农业

福建省福安市公安局110指挥调度系统

一期工程报价

一、 调度主机

13万元

1、主控模块

TSW 交换网络板

2块 CLK

时钟板

2块 SIG

信号板

1块 SI

通信板

1块 二次电源板

4块

2、数字中继模块

TDK

数字中继板

2个2M接口(一个接口与邮电局接口相联,另一接口与公安专网相联)

3、调度用户模块

CPU 中央处理器

1块 SLC

用户板(32路)

2块 SIG

信号板

1块

4、模拟中继模块

CPU板

1块 E/M板 (4路)

1块 TRK 环路中继板 (8路)

1块 SIG 信号板

1块 机架(可扩充至512端口)

电缆(工程需要的用户电缆,中继电缆及同轴电缆)

维护、计费、话务台三合一终端

2.5万元

二、 计算机及网络系统

1、网络服务器

10万元 微机服务器发展较快,建议采用市场较新的高配置服务器 系统软件

ORACLE

数据库

NT 5.0 网络设备

100M交换

HUB

网线及工具

2、数字化录音系统

5万元 原装COMPAC586/333/32/4.3G微机 音箱

8路语音卡及相关软件

3、接处警、调度终端两台

5万元 原装COMPAC586/333/32/4.3G微机

网卡及相关软件

4、局长查询系统

2.5万元 原装COMPAC586/333/32/4.3G微机

网卡及相关软件

5、案件管理系统

2.5万元 原装COMPAC585/333/32/4.3G微机

网卡及相关软件

6、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6万元

原装COMPAC586/333/32/4.3G微机

MAPINFO软件 地图矢量化并培训两名技术人员

三、 设备总额

46.5万元

四、 运输、保险及工程费

3万元

五、 总计

49.5万元

六、外围设备

1、一次电源模块(20A)

0.9万元

2、免维护电池(100AH)及电池箱

1.1万元

3、100回线配线架及过流过压保安单元

0.3万元

4、2000WUPS(8小时在线式)

3.2万元

5、HDSL数字传输设备一对

2.5万元

与前一方案比较主要增加了服务器的配置,案件管理系统、局长查询系统等,签合同时可再具体商量。

第二篇:迁安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开发利用在各地区发展也不均衡。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沼气入户率较高,而经济状况一般的地区,沼气入户率偏低,沼气池的利用情况也不均衡。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高的地区,沼气池利用情况较好。沼气原料较少的农户,沼气池利用率偏低。

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自觉性。各级政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科普讲座、举办培训班、农广校、农民夜校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责任意识,增强参与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已建成的为数众多的文明生态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象爱护自己的小家庭一样来爱护、建设 “大家庭”环境。摒弃陋习,倡导新风,自觉投资投劳。引导他们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饮水问题是关系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大问题。政府应在原有饮水解困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饮水解困进度,使困难地区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三)普及与提高并重,加快沼气池健康发展。沼气池建设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也被广大农民认可。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这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在普及率上有一个较快的提高。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地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上下结合、促进发展。二是在普及同时,把管理与利用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方面,沼气日常安全管理要上位,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引导沼气向生产领域延伸,如搞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等。使沼气发展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四)增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治污稳定达标。对于不符合环境评估条件的新上企业,一律不予批准。同时提倡农村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统一进行污染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量,不断提高对整个农村的环境保护覆盖面。

(五)深入开展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对于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要给予严厉查处。同时,要贯彻“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导矿山企业通过封矿回填、恢复植被等方式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二是对原有水土流失区域的治理,要严格按规划,保质保量、达标治理,治理一片、巩固一片,使生态环境在十几年后有一个大的改善。

总之,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的力量源泉从来就植根于广大社会公众之中。在依靠政府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的同时,必须动员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

第三篇:泰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意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跃式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特制定泰安市2009—2013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坚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着眼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以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业龙头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全市国家、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23家和10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2家,其中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38家。预计2008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带动农户70万户,占全市乡村户数的60%,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户均增收2100元。

(二)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坚持以培植6大主导产业和8大特色产品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有机蔬菜、奶业、苗木花卉三大“亮点”, 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村396个;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乡镇18个。奶牛存栏17.1万头;苗木花卉总面

积达到23.8万亩。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如泰山区苗木花卉、女儿茶;岱岳区设施大棚、桑蚕生产、中草药;肥城市有机蔬菜、“两菜一粮”;新泰市黄花菜、池藕、覆膜土豆;宁阳县有机蔬菜、双孢菇;东平县大蒜、鸡腿菇等等,已初具规模,带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地市场。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管理,狠抓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有机蔬菜认证基地面积达到22.1万亩,继续保持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出口最多。绿色食品认证基地播种面积18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播种面积达到199万亩。农业品牌建设长足发展,全市农产品商标注册1185件,获得山东省名牌农产品8个。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加快。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户依法成立自主经营、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98个,入户社员25万户,带动农民46万户,覆盖种植、养殖、加工等20多个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从产业发展现状看,蔬菜产业,2008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90.4万亩,总产678.2万吨,其中设施大棚蔬菜基地15万亩,有机蔬菜基地22.1万亩;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47家,加工量达到

70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10%,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2亿元,其中有机蔬菜加工企业近20家,加工量30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4%,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粮食产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37.5万亩,总产289.7万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18.7万亩,总产135.8万吨;玉米播种面积271.4万亩,总产136.3万吨;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67家,加工量达到145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2%,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油料产业,全市花生播种面积71.1万亩,总产19.7万吨;大豆播种面积19.2万亩,总产3.7万吨;规模以上的油料加工企业6家,食用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奶牛产业,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7.1万头,规模饲养比重达80%,各类型奶站发展到111个;培植引进蒙牛乳业(泰安)公司、亚奥特乳业公司、安康生态乳业公司等乳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15.5亿元。畜禽产业,全市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65家,年创产值67亿元、利税5.5亿元,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市级18家,带动农户60多万户;肉蛋奶总产量达到92.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7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2%,畜牧业成为对第一产业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各类养殖小区2640个,规模养殖场(户)4850个,规模养殖畜禽占出栏总量的65%以上;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26个,其中合作社78个,发展社员3万多名,带动农户5万多户。丝绸产业,全市桑园面积11万亩,年发放蚕种稳定在27.5万张以上,2008年产茧9741吨,带动蚕农5.5万户,茧款收入2.09亿元;蚕

茧收购加工和制丝及丝绸产品加工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达8亿元,是全省最大的桑蚕茧生产基地,是全国桑蚕茧的重点优势产区之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68万吨,产值13.6亿元,“三品"认证面积53万亩,取得注册商标的果品31个,省级名牌果品4个,果品贮藏加工能力13万吨,林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5个;肥城市、岱岳区、宁阳县、东平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肥桃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大枣之乡、中国核桃之乡,肥城市被命名为全国经济林生产示范县。苗木花卉产业,全市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23万亩,总产值11.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木材加工产业,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62万亩,木材加工企业及个体加工户发展到544家,木材加工能力 57万立方,主要产品有各类中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木片、家具等,年加工产值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渔业产业,全市各类水域面积40多万亩,其中湖泊25万亩、水库12万亩、池塘4万多亩。渔业养殖和增殖面积达到33.7万亩,总产6.51万吨,产值8.93亿元,渔民人均收入5395元;水产品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5个,产品加工规模1.6万吨,销售收入4.91亿元,利税0.46亿元。发展各类渔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60多个,参加合作组织的渔户达1000多户。

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经济文化强市要求相比,我市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最大的薄弱环节,也成为阻碍和延缓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在精深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等方面档次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业发展仍处在原料产品、初级产品阶段,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远远低于兄弟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认真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制定落实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创新引导推进机制,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再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努力把泰安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农产品基地大市、加工大市和现代农业强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区域化布局创造条件。

坚持自我积累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级资金和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好市级产业化扶持资金,扶大、扶优、扶强,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以科技促发展的原则。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研究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实现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打造品牌,争创名牌,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做到围绕市场进行谋划,围绕市场加快发展,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鼓励引导,促其快速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发展目标。

树立大农业、大食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发展为突破点,推动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全新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模式。

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集群式发展。坚持骨干龙头企业培植与发展中小规模农产品加工群体结合,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增加到50家,过5亿元的20家,过10亿元的10家,过20亿元的2家以上;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出口创汇2亿美元以上;科技型龙头企业达到50家。中小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0家以上,建成农产品加工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300个。

农产品加工规模快速膨胀。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70%以上,并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高端消费、终端产品的延伸完善,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由2008年的15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以上,增长233%。

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特色规模。到2013年,全市建成优质专用粮食基地播种面积35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播种面积300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130万亩,用材林基地7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桑蚕基地20万亩。上述种植基地全部达到500亩、1000亩、10000亩连片规模发展标准,设施农业发展到30万亩,全部达到冬暖式或四面采光棚标准。畜禽养殖基地发展达到600处以上,全部

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渔业生产基地达到17万亩,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水产养殖标准。

农业标准化水平有明显提升。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0个以上,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4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26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农产品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成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区乡镇达到20个左右。

农产品市场体系、品牌建设有大的突破。产地市场建成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56处,专业市场26处,建立覆盖城乡的农产品销售网络。销地市场力争本地农产品、食品进入外地100个大中城市和30个国家(地区)。建立网上市场,50%以上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大小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到5000家以上,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0万人。争创中国名牌农产品2—4个,山东省名牌农产品20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1685个。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市级农业科研机构达到全国同级同行业一流水平。改革完善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搭建全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中等国家水平;市级龙头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省、市级龙头企业全部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主要农作物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8%以上,畜禽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农民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依托龙头

企业,每年新发展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到2013年发展到2000个,入社社员达到85万人以上,70%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市场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收入占人均年收入比重达到75%以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流通、运输、储藏、耕作、灌溉、生资供应、技术服务等专业化经济组织逐步实现社会化。

三、产业化发展重点

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抓产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催生一批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性专业组织,带富一批农户、带活一方经济。着力培植“10大产业链”。

(一)蔬菜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示范工程为总抓手,积极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品种,加大引进、培植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力度,大力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在巩固扩大国际市场有机蔬菜占有份额的同时,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销售比重。到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40万亩,总产700万吨。有机蔬菜认证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总产100万吨。

2、基地区域布局。建成以夏张、边院、汶阳、伏山等为中心的3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以良庄、房村、华丰、楼德等为中心的20万亩大棚菜基地;以王庄、桃园、宫里、谷里等为重点的20万

亩早春土豆基地;以伏山、东疏为中心的黄瓜制种基地;以泉沟、西张庄、堽城为重点的10万亩泰山系列食用菌基地;以岳家庄、鹤山为重点的5万亩泰山池藕基地;以汶南为重点的3万亩黄花菜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到2013年,全市蔬菜加工企业达到100家,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加工量占蔬菜总产量的60%。

(二)粮食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稳面积、保总产、抓优质、强加工”的思路,以实施“农产品竞争力提升计划”为载体,突出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地方名特优杂粮生产,推进粮食精深加工力度,力争在粮食食品加工、饲料加工转化、工业用品深加工上实现大的突破。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20万吨左右,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30万吨左右。

2、基地区域布局。以沿汶河、泰肥宁平原乡镇为重点,建成2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150万亩专用玉米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巨龙、雪菱、富世康、弘兴等粮食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粮食的加工转化率和深加工能力,带动我市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和档次不断升级。到2013年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90家,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

(三)油料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食用油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促进优质专用花生和大豆的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加强基地与龙头企业密切协作与利益联结,实现企业与基地农户的互惠双赢。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总产稳定在4万吨。

2、基地区域布局。建成以新泰、宁阳山区、丘陵和东平平原、山区为主的100万亩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光大油脂公司、茂福祥粮油公司、汇通油脂公司等大型油料加工企业,走兼并联合、招商建厂、参股入股等路子,不断膨胀企业规模,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和质量。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食用油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加工油料作物达到18万吨,占全市油料作物总产量的80%,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四)奶牛产业链。 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奶业富民工程”为抓手,以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奶牛合作社为纽带,全力推进奶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狠抓奶牛良种改良,提升奶业品质,开发乳品精深系列加工,做大做强乳品产业。到2013年,奶牛存栏发展到30万头。

2、基地区域布局。奶牛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和市高新区铁路以东区域,奶牛品质进一步提升。

3、龙头企业发展。巩固提高蒙牛乳业(泰安)公司、亚奥特乳业公司、安康生态乳业公司等乳品加工业,开发乳品精深系列加工,到2013年,鲜奶日加工量达到1400吨,年销售收入35亿元。

(五)畜禽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稳步发展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突出发展肉鸭、肉鸡为主的肉禽生产,强化具有特色优势的东平湖麻鸭和毛皮动物养殖,努力完善市场体系,提高畜产品产出率、商品率、加工转化增值率、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形成产加销、贸工牧一体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到2013年,全市肉蛋奶总量达到119.2万吨,年均增长5.2%;畜牧业产值113.6亿元,年均增长6.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生猪存栏达到162.3万头,出栏量达到289.8万头;肉禽存栏达到1400万只,出栏肉禽8000万只;肉牛肉羊存栏达到185万头(只),东平湖麻鸭存栏达到40万只。规模以上畜禽及配套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175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主要集中在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肉禽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五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到2013年,全市肉鸡存栏800万只,出栏4500万只;肉鸭存栏600万只,出栏3500万只。肉牛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五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尤其沿汶河两岸以及山区、丘陵周边饲草饲料丰富的地域,形成商

品肉牛肉羊经济带。到2013年,全市肉牛存栏量达到9万头,出栏3万头;肉羊存栏量达到176.6万只,出栏281万只。禽蛋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平湖周边的老湖等沿湖乡镇东平湖麻鸭的主产区,到2013年,全市麻鸭蛋产量4000吨。

3、龙头企业发展。畜禽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重点膨胀猪肉、禽肉、牛羊肉、禽蛋四大主导产业。到2013年,畜禽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到46家,年销售收入达到90亿元。饲料、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在膨胀泰安六和、众成、联航、吉利等饲料生产龙头企业和山农大药业、泰安鲁星药业等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扩大加工生产能力,提升经济效益。到2013年,全市饲料、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达到46家,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其它畜牧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商品畜禽养殖、种畜禽生产、畜产品运销、皮毛绒加工、观光旅游园区等,使其成为畜牧产业化综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到2013年,其它畜牧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3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 (六)丝绸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巩固提高,积极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展桑蚕生产、建设现代蚕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我市桑蚕业平稳健康发展。桑园发展以每年2万亩面积速度递增,到2013年,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20万亩,蚕茧产量力

争实现2万吨,带动农户8万户,蚕农增收5亿元。规模以上蚕茧及丝绸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优化桑蚕产业区域化布局,建成岱岳区、肥城、新泰、宁阳、东平为重点、泰山区适度规模发展的优质桑蚕茧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现有集中产区基础上形成桑蚕茧生产优势产业区域,依托各级丝绸公司及各制丝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进茧丝绸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重点丝绸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一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泰安泰山成通制丝有限公司、泰安市泰银制丝有限公司、泰安华泰丝绸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使之做大做强。通过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桑蚕生产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带动丝绸产业的提升。到2013年,全市蚕茧及丝绸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均达到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七)特色经济林产业链。 

1、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培植发展干鲜果品加工、贮藏企业为核心,以优质果品基地开发建设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为纽带,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和加工增值率。到2013年,全市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3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达到80万吨,贮藏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5家,贮藏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占总

产量的比例达到50%,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重点培植“9大特色经济林”基地。一是核桃基地。以东平县为重点,并在肥城、新泰、岱岳区和宁阳适度规模发展,五年内核桃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二是大樱桃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肥城市大樱桃集中产区为重点,面积发展到10万亩。三是桃基地。肥城市桃树规模面积超过10万亩,全市桃总面积发展到20万亩。四是板栗基地。以岱岳区为中心,在泰山景区、徂徕山一带因地制宜发展,板栗面积稳定在26万亩。五是大枣基地。以宁阳县为主,大枣总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六是苹果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为重点,苹果总面积达到15万亩。七是泰山大红石榴基地。以泰山区、东平县、新泰市为重点,总面积达到5万亩。八是柿子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泰山区为中心,柿子总面积达到5万亩。九是泰山优质茶及中药材基地。以泰山、徂徕山周边地区为中心,发展优质泰山茶及中药材基地,打造泰山“四大名药”品牌。优质茶面积及中药材基地面积发展到2万亩。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水果贮藏保鲜、罐头制品以及果汁加工厂;丘陵山区重点发展贮藏冷库以及核桃等木本油料系列加工产品。到2013年,在9大经济林基地建设区,扶持发展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企业14处,使全市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能力增加27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八)苗木花卉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立足于发挥传统产业和地域优势,狠抓规模面积的扩展,狠抓起点高、规模大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产业。到2013年全市新增苗木花卉面积7万亩,总面积达到30万亩。苗木花卉公司、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发展到 46处,年销售收入达到 3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五个片区”:一是泰山花卉中心。总规划面积2000亩,实现总产值4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苗木花卉达到10万亩。二是大规模高档园林绿化观赏苗木主产区。集中在泰山区上高、省庄、邱家店,岱岳区山口、黄前,新泰市翟镇、天宝、果都,市高新区,泰山景区大津口等乡镇办事处,总规模10万亩。三是彩叶观赏树种主产区。集中在宁阳县东疏镇、宁阳镇及周边乡镇、村,总规模4万亩。四是优质用材林苗木、绿化苗木主产区。集中在肥城市汶阳、边院、安驾庄,岱岳区良庄、房村,新泰市宫里、楼德等乡镇,总规模4万亩。五是优质经济林苗木主产区。集中在岱岳区徂徕、黄前、下港,新泰市龙廷、青云,东平县大羊等乡镇办事处,总规模5万亩。六是泰山松柏(奇石)盆景园区。集中在泰山区泰前、省庄、上高,新泰市青云,泰山景区大津口等乡镇办事处。

3、龙头企业发展。引进、兴办起点高、规模大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辅射带动苗木花卉业提档升级;依托苗木花卉经纪人队伍,组建苗木花卉销售龙头企业,不断扩大销售半径;依托苗木花卉特色基地,积极引导发展高资质的绿化工程公司,靠参与承揽市内外

大型绿化工程,带动基地发展。到2013 年,全市规模以上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增加25家,年销售收入增加27.48亿元。

(九)木材加工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定向培育、定向利用,优化结构及其布局,大力推进基地建设,促进原料基地和后续利用企业的一体化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达到 73万亩,用材林木材蓄积量达到426万立方米,木材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家,木材年加工能力达到141万立方米,占木材蓄积量的33%,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集中在沿汶沿黄等各类河道两侧、矿区塌陷地、宜网农田、村镇周边、交通干道两侧等区域,推行林草、林菌、林禽、林药等复合栽培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到2013年,全市增加速生丰产林面积11万亩。

3、龙头企业发展。建设一批年加工能力在5万立方米以上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支持现有造纸企业改造旧生产线,提高木浆生产能力,扩大木浆纸生产规模,逐步增加木浆自给率,改变木浆造纸原料主要依赖从外地进入的现状。到2013年,全市木材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增加19个,木材加工能力增加84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增加15.5亿元。

(十)渔业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支撑,以建设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渔业龙头企业和渔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延长渔业产业链条,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到2013年,全市渔业产业养殖和增殖面积发展到41万亩,渔业生产基地达到17万亩,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水产养殖标准;水产品产量达到7.55万吨,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

2、基地区域布局。在东平县水产苗种繁育场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苗种生产基地;在泰山区、岱岳区建设泰山赤鳞鱼绿色食品养殖基地;在东平建立乌鳢标准化养殖基地和东平湖特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在岱岳区建立鲢、鳙、草鱼等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在岱岳区建立热带鱼类养殖基地;在岱岳区建立休闲渔业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赵斌糟鱼有限公司、水泊食品有限公司、国丹食品有限公司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利用我市独特的水产品资源优势,引导企业抓生产建基地,不断提高基地规模与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到2013年全市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发展到30家,带动基地渔户10000家,加工规模达到3万吨,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培优培大培强,对投资额大、销售收入增长快、辐射带动农户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企业优先给予财政扶持,鼓励他们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创

建精品企业,实现由初粗加工向熟食、快餐、方便食品发展,由原料、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发展,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多系列精品组合发展,由单一产业向关联度高的其他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小型多样的加工群体,鼓励相同行业之间、产业上下企业之间,通过合作、联合,由低到高、由小到大,重点建成粮食、蔬菜、奶牛、畜禽、果品、水产、桑蚕等10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引导企业创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会管理、重信用、作风好的企业家队伍。

(二)着力膨胀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名特优产品开发和龙头企业发展的需要,搞好区域规划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通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牌等模式,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突出有机蔬菜、奶业、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培植培强培大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蚕等6大主导产业和有机蔬菜、泰山系列食用菌、泰山中药材、泰山池藕、泰山茶、新泰黄花菜、肥城桃、宁阳大枣、泰山板栗、东平核桃等10个特色产业,力争五年内6大主导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形成一批万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

(三)着力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构建起覆盖所用农产品的标准体系,覆盖所有环节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覆盖市场准入、产地准出的执法监

督体系,覆盖所有标准化基地的技术推广体系,打造县、乡整建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切实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市、县、乡、企业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设,增强市级检测中心监控能力,建立健全县(市、区)和市场、企业监测网络,积极推行药品、种子、化肥、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大力推行标准化小区养殖、围栏养殖、林畜共养和生物环保养猪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实施质量标准认证和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对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全市每年新增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基地面积18万亩以上。

(四)着力创新产业化经营联结机制。按照覆盖全部主导产业、涵盖所有优势产品、能够联结千家万户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建设符合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的具体组织形式。鼓励引导农村大户、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基层站所、供销组织、农村干部、学会协会等领办、联办,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型、能人领办型、技术服务型、企业联合型、市场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服务组织。引导农民、合作组织以土地使用权、产品、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和鼓励金融、保险、科技等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化经营,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户+合作社+公司”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

记步伐,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联合与协作,开展跨区域经营,增强合作社在产业化中的竞争力。积极组建产品协会和行业协会,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以价格形成、权益保护、争端解决等为内容的行业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以同一产品为纽带、相互联系、上下贯通的行业组织体系,规避恶性竞争。到2013年,全市入社户收入比非入社户年均提高40%以上。

(五)着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到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形成能控制到终端的现代营销组织体系。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产品国际市场布局和农产品出口结构,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下大气力开拓欧美市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突出抓好有机蔬菜、干鲜果品、大蒜、生猪、肉鸡等主导出口农产品基地开发建设,在全市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百亩村、千亩乡、万亩县示范基地,特别是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产业,到2013年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到境外投资经营,加强与国际连锁集团的贸易合作,打入国际连锁超市,到海外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设立农产品直销机构,带动农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出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年均增长30%以上。优先扶持和帮助龙头企业申报和争取自营进出口权。鼓励出口型龙头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完善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和通关服务,及时提供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和市场变化信息。

(六)着力创建品牌企业名牌产品。牢固树立“商标兴农”、“品牌兴农”理念,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档次、质量和包装水平,参加产品展洽会、博览会、订货会等,积极开展品牌经营,创立更多的特色品牌之乡;加大品牌名牌争创力度,对现有主导产业、名特优产品进行筛选,做到规划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每年争创5—8个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培育一批品牌企业群体,努力建设农产品品牌大市。建立创名牌奖励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商标等注册,对获得“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确保每一个品牌有一个经营主体,并不断发展壮大。

(七)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科技创新。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支持龙头企业购买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不断提升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入股、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加快设备和工艺更新改造步伐,大胆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设备和工艺,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加工核心技术研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发中心。采取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首席专家制度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

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让每一个在家的农民都能掌握1-2门技术,更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

(八)着力改善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建立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业产业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层层落实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督导、政策落实、综合协调力度。用足用好市财政每年扶持产业化经营2000万元专项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投资参股或贷款贴息等方式,五年内争取投入5亿元,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金融支持、税收扶持和用地、用水、用电、交通四优先政策,为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发展改革、财政、商贸、工商、税务、土地、银监、供销等涉农部门,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想产业化之所想,急产业化之所急,办产业化之所需,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粮食、农业开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跨跃。

第四篇:1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

附件1

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

围绕我市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中药材等优势农业特色产业进行良种工程项目开发;对我市特色农产品和珍稀濒危资源进行搜集、保护、提纯复壮以及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提供良种支撑。

一、主要农作物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高产、优质、高效、抗逆小麦、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等新品种的选育,通过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及强优势杂交种创制、分子设计育种、染色体细胞工程、诱变育种等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创制优异新种质,研发工厂化种子(苗)生产、加工、储运、质量控制及全程质量追溯等关键技术,形成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二、蔬菜和食用菌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蔬菜方面重点支持高端品种创制、良种繁育与质量控制、种苗标准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名特优蔬菜种质的创新利用;适于反季节速生和设施栽培新品种的选育。

食用菌方面重点支持规模化生产的食用菌种质创新,地方特色食用菌、珍稀食用菌、适宜林下种植的新品种的驯化和培育,研究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三、林果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地方传统名优稀特果树品种资源的收集、保护和优良品种引进,繁育;泰山茶品种选育、引进和繁育。重点支持生态绿化林、速生林良种选育。重点研究经济型林木良种培养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支持抗逆性强的地方绿化和珍贵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和利用。

四、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特色优势畜禽遗传育种和胚胎育种、良种的提纯复壮和种质保护。加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饲用(青饲)玉米和牧草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完善畜禽产业链条,加速特色畜禽产业化。

五、水产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适温范围广、抗逆性强的主导养殖品种和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品种的培育、选育、驯化和无公害配套养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六、中药材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道地、优质名贵中药材的搜集、整理、提纯复壮和中药新品种的培育、引进、驯化。

第五篇:【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第四章 录取第十条 我院招生工作由院长直接领导,院招生科负责具体工作。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择优录取的原则。第十一条 学院纪委、监察室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按学院纪律检查有关规定受理学生及家长的申诉与处理工作。第十二条 体检标准按照《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各省市招办有关规定执行,对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第十三条 录取总则:认真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考试院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以考生填报志愿和高考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1.按平行志愿和“一档多投”投档办法录取。若线上生源不足,经省高招办批准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

2.根据各专业招生计划数按出档考生的分数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专业招生计划按要求无法完成任务的,通过上级部门同意,可调整到其他专业进行录取。3.各个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所有专业外语语种不限,但我院只提供英语教学。4.符合加分或降分条件投档的考生,按生源所在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我院在确定拟录取的考生名单并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后,即向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第十五条 一经录取的新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逾期未到校报到者,按教育厅相关规定处理。第十六条 我院按学生学费的一定比例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和资助学生,实施了“学费减免缓”、“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俭学”等奖优助学工程;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符合条件可享受国家助学金;特困学生按有关规定可申请

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景地图: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分数线: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上一篇:法律援助中心实习心得下一篇: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