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人权法学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第五讲人权法学范文

第五讲党课心得

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通信工程专业

不少同学对通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也有困惑:为什么毕业生抱 怨工作难找,而通信却属于高工资行业?实际上,高薪只是在 类似华为、中兴之类少数大研发公司能拿到。即使同一运营 商的同一职位,在全国各地分公司的待遇都可能天上地下的 差别. 职业通路:研发员→研发工程师→高层市场或管理人员

人才行情:前几年通信行业处在春天,研发领域提供了很多高薪职位,即使是今天,像华为、中兴、斯达康等知名企业的研发岗位的待遇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但这样的公司和岗位相对我们每年不断增加的本专业毕业生来说,太少了。究其原因,除了通信产业规模和市场发展的停滞直接带来的人才需求减少外,还有大学对通信专业设置的态度:“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许多学校实际上不具备开设该专业的实力,关键在师资和实验设备上。但即使这样,我们同样不要灰心,毕竟就我们的专业而言,本科生在专业能力上很难做到一毕业就能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很多企业遴

选新员工的标准是,专业基础扎实、思路开阔、英语良好、有点创意,分析建议:大学四年能把毕业证、学位证、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证拿到就可以了,其他的都靠混。时下毕业生中流行这么一种观点。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这样,最少是学通信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公司招聘都会进行一场专业考试,跟应付在学校的考试一样,你也可以在临考前去抱佛脚,但效果有多好我深有体会:当年毕业第一次参加招聘考试共七道题。涉及到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移动通信、高频电子线路、 C语言。题目很基础,但涉及的面很广,不是考前突击能解决问题的。即使侥幸过关,因为像计算题之类的他可能会在接下来的面试中仔细询问你的解答思路。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跟你的老师一样,在考前把重点划给你。而只要你在试卷中表现出一丝专业功底不过关的迹象,你的这次应聘可以说“over”了.重点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汇编、组成原理这些专业课还 是必须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能用的上。不能要求我们每门 都精通,但最少做到全部了解,精通部分。你可以选择其中你感兴趣的两三门课程去钻研。

关于英语。通信工程专业本身和英语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紧密,但大部分待遇比较好的通信企业却都是外企,即使象华为这样的内资企业,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英语六级。在面临的选择余地特别大的情况下,企业理所当然会抬高进入门槛。关于创意。其实这里的创意可以解释为新颖的思路和设计、开发意识。所以,相对于在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多参加类似于电子设计大赛之类的活动对我们的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记住,当你把作品或者获奖设计写上简历时,要仔细准备该项设计的思路,包括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及原理。如果单片机及电路知识学的好的话,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做个板子玩玩,为毕业后找份单片机开发工作做准备,然后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学习嵌入式系统知识,技术路线这样走还是比较合适的。

技术转市场(管理)是很多研发人员的归宿。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的下降,加之企业在研发部门职位设计 的瓶颈,另外也是拥有强大技术基础的“底气”,工程师们在选择做一段时间技术支持、客户服务和技术部门的管理,最后,在3G前夜,如果能精通该项技术的基础知识,对于就业应该是大有好处的,在这里,推荐一个认证:摩托罗拉工程学院在10余年通讯技术培训的基础之上,在业界首 先推出了面向社会的无线通讯公共技术课程体系-MCNEMotorola Certified Network Engineer/摩托罗拉认证无线网络工程师)课程系列,以及相关的无线人才认证标准和认证考试。(仅为推荐,请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判断、选择)通信产品销售人员职业通路:销售助理→销售工程师→

销售(人才行情:需求大,对专业功底要求不是特别深,适合一般本科生从事。最重要的是,职业发展空间足够大,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转行去别的行业继续做销售。分析建议:包括各种上游设备以及通讯器材的销售。对于上游设备的销售,企业在招聘时非常看重专业背景,因此,对通信的一些基础专业课程得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建议那 些想做销售的同学们,在毕业前实习争取去企业的研发部 门。与市场营销的学生在销售专业知识上去竞争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加强专业背景这一核心优势。另外,理所当然的是沟通能力、营销能力、策划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同学不屑于在大学里学生会做事,其实,在那能否学到别的我不清楚,对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好的途径,特别是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一定职位。至于看销售方面的专业书,我个人觉得不如看专业杂志和报纸,前者几乎是纯理论,很生硬,而后者则是理论加实践。在学校还可以着手准备的就是学着做市场计划?网络上可以down到一些很优秀的策划和计划项目,比照着慢慢学,这是你在工作中必须用到的,而且,有些公司在笔试也可能是这项内容。最后,经常做计划能帮助你养成一个好习惯:经常整理思路,事情分析有条理。边是一著名外资通信设备生产商招聘销售工程师的公告,大家可以参照其中条件,逐条与自己的情况对比,找出差距,然后着手制定能力培养计划。

第二篇:第五讲 人生礼仪民俗

【教学目的 】

认识人的一生中的几个主要阶段——诞生、成年、婚姻以及死亡,它们是每一个人须通过的过程;掌握人生礼仪的种类和各自的功能;了解不同民族在这四个阶段所举行的仪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礼仪民俗。 【教学内容】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二、中国汉族人生礼仪民俗

三、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此外,标志进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举动,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伴随着人生不同阶段礼仪的,有许多一般性和奇异的风俗,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礼仪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是社会民俗事象之一,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

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它们是出生、成年、婚嫁及死亡。据此,我们把人生礼仪民俗分为这四个部分来加以阐述。

1、诞生礼仪 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在人生诸礼仪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其中经历许多有趣的环节。从内容上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庆贺生子三个阶段,而以第三个阶段为中心部分。

2、成年礼仪 成年礼,又叫成丁礼或冠礼。它是一种古老习俗的传承,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青年男女只有通过成年礼仪,才能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才能被社会成员认同,同时也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

3、婚姻礼仪 婚礼,是人生礼仪中的又一大礼,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之所以重视成人礼仪,一个重要的功利目的,是与婚姻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自身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少不了人类的延续,从这一点来说,婚姻礼仪受到人、社会的重视就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4、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是人的一生当中最后一项“脱离仪式”。它是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殓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涵也极其复杂。另外,葬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葬法上来看,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风葬、水葬、塔葬、悬棺葬等。

(二)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举行不同的仪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分别加以阐述。

1、诞生礼仪 诞生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2、成年礼仪 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一般来说,举行成年礼仪,有年龄的规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举行成年礼有不同的方式与内容,其意义也不尽相同。举行成年礼的最终目的是使年轻人能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能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婚姻礼仪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礼仪两个方面。 本节着重阐述后一个方面即婚姻礼仪的功能。其主要表现为:男女双方经过合法结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婚后所生子女的权利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的合法财产也能受到国家的保护。

4、丧葬礼仪 人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离开世界,即“死”。有“死” 便有“葬”,有“葬”,就自然有“丧葬礼仪”。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丧葬礼仪。之所以如此,除了普遍存在的灵魂不灭观念外,儒家孝道和先人荫庇后代的思想也起了作用。丧礼是否办得隆重,既是衡量子孙尽孝与否的标志,又对能否得到祖先荫庇使家道昌隆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种种丧葬礼仪中,也表达了死者亲属对死者的真诚怀念,以及对灵魂存在论这种迷信思想既恐惧又有所求的复杂情感。

二、中国汉族人生礼仪民俗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部分,其人生礼仪主要经过四个阶段—一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婚姻礼仪和丧葬礼仪,在这一点上,她与其他民族一样。只不过在具体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民俗事象上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一)汉族诞生礼仪

诞生礼仪是人一生中的开端礼。它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重视子嗣的国家。可以说从婴儿未出生之前一直到成年,人们都会举行一些列的仪式。因此,诞生礼仪大体上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阶段的内容,其中又以庆贺生子为中心部分。

1、求子仪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思想观念,深深根植于受封建制度影响的中国。在我国,已婚妇女在未怀孕之前,民间有种种企盼怀孕得子的习俗,并且其仪式多带有神秘色彩。求子仪式主要分三个种类:

(1)向神灵祈子。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在民间建有许多寺庙,供送奉子观音。碧霞元君、金花夫人、子孙娘娘等虚造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未孕妇女或未生儿子的妇女带香烛、纸钱等到神像前默祷以求怀孕生子。有的干脆在家中供奉送子观音,平时烧香祷念以求生子。

(2)由旁人送子。最突出的礼仪性质是麒麟送子仪式。所谓麒麟送子,是指亲戚朋友给尚无子嗣的人家送特定的子嗣象征物。如偷瓜送子风俗。在湖南衡阳一带,送的是冬瓜,时间在中秋晚上。冬瓜在几天前就偷来了,并且用彩色绘成面具,用衣服裹成人形,由年长命好的老人抱着,爆竹噼啪地送去。送到家时,把冬瓜放在床上,用被子盖住,老人念祝吉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与这种送子风俗相似的还有“拍喜”、“棒打求子“等习俗。

2、孕期习俗 (1)孕妇禁忌。妇女怀孕以后有种种禁忌,如在饮食方面禁食一些动物的肉,认为吃了兔肉生子会豁唇,吃公鸡会使生下的小孩夜里啼哭,吃螃蟹会致胎横难产等;外出时忌参加红白喜事,忌孕妇入生子人家;在视听方面,孕妇忌容淫秽、异常的事物,听淫乱、不洁之声等。此外,孕妇还应不作剧烈劳务和节制房事等。

(2)孕期馈送。这是指各地颇有特色的催生习俗。一般是在孕妇产期将到时,由娘家送一些婴儿出生后所需的衣食物品。如“催生担”。

(3)接生方式。产妇将分娩时,常请来接生婆,由其负责接生。如今在农村还多数由接生婆接生,而在城市,则在医院里待产。

3、庆贺生子

(1)“洗三”。即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浴庆贺仪式,谓之“洗三” 或“三朝”。

(2)“满月”。诞生礼的一项重要仪式,是在婴儿满月的时候进行。在这一个月内,产妇须“坐月子”,不能出门。在满月这一天就可以为婴儿举行有亲朋好友参加的庆贺仪式。满月之后 还有在一百天时所举行的庆贺仪式,称“百岁”,含义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长寿长。

(3)“百岁”。旧时,民间多为婴儿举行百日庆贺,所谓“三日看相,百日看长”,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百日是个关,过了百日婴儿就可望平安成长了。百日又称百岁、百禄。含义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长寿。民间有给婴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挂百家锁的风俗 。百家衣,是用许多彩色碎布头缝缀而成,因碎布来自许多人家,故此名。俗信敛布的家数越多越好,孩子穿了百家衣就能健康长寿。长命锁,与百家衣一样,在于祝福孩子健康长寿。长命锁也应集数家之金银打制,或有许多人家集体赠送,俗信可以压邪压煞,保佑孩子安康。

(4)“抓周”。这是预卜小孩前程的仪式。小孩周岁生日,可看作是小孩诞生礼的最后一个高潮。届时在桌子上摆着文房四宝、糕点果品、玩具等物,让小孩坐在桌子中央,任他伸手去抓,人们相信,小孩抓到的第一件东西就预示了他日后的志趣。不管他抓到什么,在场的亲朋好友都会说祝福话的。

以上所说就是人生的第一大礼——诞生礼,它反映了我国对婴儿精心呵护的态度,也反映了我国对履行家庭生育和教养职责的重视。

(二)汉族成年礼仪

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它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汉族有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的规定。它意味着冠者从此有了治人的权利、服兵役的义务和参加祭祀活动的资格。而女子从此结束了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如今,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成年礼仪过程。在学校主要通过正规教育使青少年定型化;在形式上有脱离父母的入学仪式,平时的学习过程和考试以及毕业后进入社会等。

(三)汉族婚姻礼仪

1、六礼

我国古代为婚礼制定的“六礼”,对我国历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作用。 (1)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至女家提亲,即俗话所说的“说媒”。纳采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人提亲后,如果女方同意议婚,则男方再派人携礼前往女家行聘,礼物用雁。周代以前,因社会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也各不相同。如公卿采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到西周时才改为一律用雁。 用雁最初的含义是,雁顺乎阴阳的往来,象征顺乎阴阳之意。

民间用雁,又产生了新意,说雁丧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以取其忠贞。古礼,雁一律要活的。后来纳采与问名逐渐合并举行。

(2)问名。是男方托请媒人询问女方姓名、出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问清楚以后,男方即进行占卜,实行合婚,以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男女八字相合,才可定亲。古代的问名,含有问清女方自谁氏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封建时代讲究门当户对,问清嫡庶关系至关重要。随着历史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除迷信成分之外,扩大了议婚的项目和条件,由问名的生辰八字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相貌、健康等,超出了问名最早的范围,时代的、社会的因素明显增大。

(3)纳吉。是把占卜认为男女可以合婚的吉兆派人通知女方的仪式,其性质尤如现在意义上的“订婚”。男方卜吉后,再备礼到女家决定婚约。古俗,用雁,以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送定礼后,表明婚约已成。所以,一般都把它看作婚姻成功与否的关键。

(4)纳征。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谓之“纳征”。纳征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是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礼仪十分繁琐。

(5)请期。男家送聘礼后,便要择定结婚的具体日期,备礼去女家,征得女方同意。也有称之谓“提日子”、“送日子”、“告期”的。

(6)亲迎。是六礼中最后一道礼节,也是最隆重、最繁缛琐细的一环,实际上是婚礼的主要过程。由于人们总把祝福的生活愿望与信仰的习俗心理揉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五花八门的程序,世世代代不断积累并创造出各种形式。

婚礼之后,还要进行姻亲关系的认可。结婚三日后,还有庙见的习俗,即主人以新妇见于祠堂。庙见的第三天,新郎还要同妻子去拜见岳父母,即所谓“三朝回门”,并会见妇党诸亲。

“六礼”的完整模式形成于西周初年,多行于贵族,民间则从简。它主要对男女婚姻之事起规范作用,在《唐律》与《明律》中皆有类似的规定。六礼程序在各朝各代都有变迁。宋朝初年沿用六礼,后来因为程序繁缛,平民百姓无力应付,往往逃奔他乡私自成婚。南宋时,朱熹制定《家礼》,仅存纳采、纳征、亲迎三礼。

2、汉族旧时婚姻礼仪习俗主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相亲、定婚阶段。媒、帖、聘。媒,即媒人。她是使婚事得以成立的关键人物。有女之家,到了婚嫁年龄尚无婆家;有儿之家到了迎娶年纪尚未娶亲;媒人就从中介绍、从中牵线,男女双方的家长才能进入议婚的阶段。帖,即问名、纳吉礼。媒人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讨来,看是否相合。老相合,男方即“下帖”,“帖” 中有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八字,把它送往女家。女家接下,表示答应这门亲事。聘,即男方把财礼送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这是婚礼前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2)迎娶阶段。迎娶之前,女方家要准备嫁妆,在结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方。结婚当天,新郎、新娘梳洗打扮,脸上喜气洋洋。男方多用花轿接亲,接回后进行拜常仪式:新郎、新娘胸佩大红花,手牵火红绢带,在主持人的高声中,一拜大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此后是“闹洞房”。“闹洞房”的人闹得越历害,越放肆,意味着新婚夫妇日后的生活就越红火。

(3)认姻亲关系。顾名思义,是指婚礼后,男女双方互认自己的宗亲、近亲。如今,提倡婚姻自由。大多数青年人都是自由恋爱而结婚,婚礼仪式更为简单,没有古时的繁琐了。

(四)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是人生最后一次须通过的礼仪或“脱离仪式”。它表示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我国民族众多,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不一,于是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丧葬礼仪。这些复杂的礼仪都包含着共同的主题:(1) 表达对于死者的哀悼;(2) 怀念死者生前的功德;(3) 超度死者的灵魂,使其得以安息;(4) 通过各种祭祀,免除对死者的害怕及寄托对死者的美好祝福。

1、丧葬礼仪仪式主要有:初终、设床、小殓、报丧、大殓、出殡。 (1) 初终。初终是指弥留之际。此时主要是确定死者是否已死。如死者确已停止呼吸,围坐在四周的亲属一般都会嚎啕大哭。然后进行招魂。

(2)设床。招魂以后,即设床停尸。一般是不能让死者躺在原先床上。 (3)小殓(沐浴、更衣)。这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清洗装扮。一般是把死者全身擦洗干净,穿上一年四季的衣服。

(4)报丧。这是把死讯及时报告给亲朋、邻居和有关部门。

(5)大殓。这是把死者的遗体抬入棺材的仪式。

(6)出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墓地及落葬日。选择墓地时一般讲究风水,应选块好墓地。目的是希冀亡者的灵魂保佑生者。落丧日一般是在死者死后的第三天埋葬。但也有存放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的,主要是看日期是否适宜安葬。二是将送死者下葬到墓地中,这是葬礼的最后程序。按其程序大致有:封棺、辞灵、摔老盆、起灵、上路、路祭等,在这些程序中,还有更为详细的规定。

将死者下葬之后,各种祭祀仪式就开始了。在传统丧葬礼仪中,有“做七”的习俗。即自死者临终之日算起,每七天进行一次祭祀,直至“七七”结束。通常每一次祭祀都有相应的内容,其中“五七”是大祭。“做七”之后,还有“周年”、“三周年”等大的祭祀。

2、葬式

指对死者遗体的安葬方式,它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表现。在传统社会中,落葬方式因各地自然环境不同,各时代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汉族主要采取土葬和火葬两种。土葬,即把死者放入棺木中埋在墓穴里的一种安葬方式。火葬,一般是寺庙中的和尚圆寂后所采用的葬式。目前,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人死后仍采取土葬方式;而在城市中,则以火葬为安葬方式,因它大大简化,并少占山地,政府正大力提倡。当然,目前的火葬一般并不请和尚了。

(1)土葬

土葬是将死者遗体埋入地下的一种葬式,在古代社会较为通用。上古时代,土葬是最为简单、最为方便的掩埋尸体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尸体免受动物的侵害,而且可以使死者灵魂得以安息。后来随着“入土为安”及“阴阳五行”观念的深入人心,更加强化了人们死后重归泥土的意识,土葬普遍化。土葬对尸体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①把尸体直接埋入土中,或者将尸体裹上草席再埋入土中;②先将尸体装入棺材内,再埋入土中;③修建墓穴,再放入棺材、随葬品等。

(2)悬棺葬

悬棺葬是将死者遗体放入棺内置于悬崖峭壁上的洞穴中的一种按葬方式。悬棺葬分布地域很广,例如在两广、福建、江西、贵州及台湾等省还均有发现。悬棺葬的产生历史也较为久远,据现有资料,最早的悬棺葬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悬棺葬的葬地一般选在面临江河的悬崖峭壁上,棺材距水面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有的甚至高过数百米。这个特点反映出悬棺葬与居住在江河湖海的族群有着密切关系。 (3)水葬

水葬是将死者遗体或骨灰投入大海或江河中,属于原始的弃尸安葬方式。因其易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传播疾病,所以为历朝历代所禁。在我国,水葬并不普遍,采用水葬者多为沿海渔民或海员水手。其方法是将死者遗体直接投入大海中,也有的将棺材放在海边,等涨潮时任其冲入大海。

三、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

在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她们的人生礼仪也主要分为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等四个阶段。只不过他们的表现形式大体上很不相同。下面就分这四个阶段来加以叙述。

(一)少数民族的涎生礼仪

诞生礼仪是人生中的第一大礼仪,在人生诸礼仪中占有重要位置。从诞生礼仪本身所包含的内容看,实际上包括了孕育期和诞生期的所有习俗。

1、未孕前的求子习俗。在原始社会,人们对怀孕生子现象感到不可思议,因而对女性生殖器加以崇拜。在我国就有些民族如摩梭人崇拜干本女神;白族供奉女性生殖器石刻(白语“阿殃白”)等就是实证。现在,仍有许多妇女特别崇拜观音菩萨和“送子娘娘”,祈求她们能赐以一男半女。

2、怀孕时的习俗。怀孕,民间俗称“有喜”,被认为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孕妇在孕期间有许多信仰和禁忌。如孕妇不可吃生姜,不然会使孩子生六指;不可食兔肉,不可见兔子,不然生的孩子会豁唇等。

3、临产习俗。按照古老的风俗.临产前的孕妇必须实行隔离。一般是另搭一“侧室”令其独居。有的民族和地区,丈夫不能进产房,接生由“助产婆”或“催生婆”担任。

4、诞生后的习俗。最常见的有“三朝’(又名洗三)、满月、百日、周岁等,且各有不同的形式。“三朝”,是婴诞生后第三天所举行的礼仪。满月,是婴儿长到三十天时所行的礼仪。届时,亲朋好友前来馈送礼品。如长命锁,上写“状元及第”、“长命富贵”、“五子登科”等,表达美好的祝愿。百日,又称百岁。将百日称百岁,本身就含有祝贺婴儿长寿之意。周岁,又称“抓周”。“抓周” 在于预测孩子将来的志向。总之,诞生礼仪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中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种外,各民族还有其独特的风俗。

(二)少数民族的成年礼仪

成年礼,又叫成丁礼或冠礼。它是一种古老习俗传承,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大多数民族在青年成年后,行“冠”、“笄”之礼,但其表现形式各异。

1、冠、笄之札。所谓“冠”礼,指男子礼仪。如流行在我国朝鲜族中的“三加礼”形式。它是指初加、二加、王加。初加时,即给男子结发髻,加网巾,加冠;几天后,取下冠巾,换上纱帽;三加时,加上幞头。所谓“笄札”,是女子成年时所行的礼仪。笄是簪子,女子到了十五六岁,在头顶上盘成发髻,用簪子插住,表示成年。

2、穿裤、换裙。这也是成年仪式的一种。如永宁纳西族少年进入成年时,要举行穿裙子和穿裤子仪式。这种改换服装的仪式,是作为成年人的标志。另外。凉山彝族少年也盛行换裙仪式,年龄一般在十五至十七岁。

3、文身、染齿。这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传承。它可能和原始图腾崇拜、巫术活动有关。文身在我国南方民族中曾经普遍流行过。就拿傣族来说,文身只限于男子,民间认为文身是一个男子勇敢和成熟的标志,不文身会被女人讥笑,不容易得到女子的喜爱。染齿,是女子成年时所举行的一种习俗。傣族女子十四五岁时,就开始染齿。这标志着她已成人,可以结婚。

总之,各民族的成年礼仪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不管是冠、笄之礼,穿裤、换裙仪式,还是文身、染齿习俗,它们都是男、女成年标志所举行的仪式。它表明男女成年以后就享有和其他成人一样的权利,也承担一定的义务。

(三)少数民族的婚姻礼仪

婚姻礼仪,简称婚礼,是人生礼仪中的又一大礼仪,历来受到重视。在我国,各民族的婚姻习俗是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其婚俗的表现形式各异。

1、抢婚习俗。抢婚,又叫掠夺婚。是指通过抢劫妇女来缔结婚姻关系,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婚姻习俗,如在云南德宏一带的傈僳族中就有这种习俗。青年男女背着父母互许终身,缔结婚约。男方将女子偷偷领到山中密林处藏起来。女方父母得知后,到处搜寻,三天之内找到,则认为男方愚蠢无能,男方不但得不到媳妇,要赔一大笔钱财;如在三天内找不到,则抢婚者可领着女子回寨,并可前往女家求婚定聘,履行婚姻手续。还有在云南红河一带的苗族,也有类似的婚俗。

2、转房婚。所谓“转房”,是指兄亡后嫂嫂可转嫁给弟弟,或弟亡弟媳转嫁给兄;姐亡后,妹妹续嫁给姐夫的一种婚俗。在我国。许多民族都普遍存在着转房制,如壮族、苗族、傈僳族、佤族、布依族、蒙古族等。形成转房习俗的原因多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使家族内的财产和劳力不致外流。

3、入赘习俗。入赘,又叫“从妻居”,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这种婚姻习俗。比如傣族、鄂温克族。鄂温克族的人赘有两种情况:一是女方父母只有一个女儿,不愿女儿离开父母,便招一女婿到家,长期居住,女婿可继承财产;另一种是短期入赘,即女婿到女家,过一段时间后,离开女方家,另立门户。当然,采取这种方式的女婿没有财产继承权,婚后所生子女从父姓。

4、不落夫家。不落夫家,指新娘出嫁后,只在夫家住几天便回娘家长住,与其夫则偶尔相会,直至怀孕临产才被接回夫家。生下孩子后,才能真正落脚到夫家。这种婚姻习俗,主要存在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惠安一带及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5、表亲婚。表亲婚分为姑表(舅表)婚、姨表婚。这是指那些姑表或姨表关系的兄妹(或姐弟)之间结为夫妻的婚姻。如在土家族中有这样的谚语:“姑妈女,顺手牵”,“舅舅要,隔河叫”,就是这种婚姻习俗的反映。如今,由于《婚姻法》的贯彻和人们科学认识水平的提高,渐渐懂得了这种婚姻习俗带来的危害,这种落后的婚俗正逐步消失。

除了如上介绍几种主要的婚俗之外,还有其他婚俗。如:典妻、冥婚、童养婚、指腹婚等。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愿结合,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四)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是人生最后一次须通过的礼仪或“脱离仪式”。它表示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我国民族众多,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不一,于是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丧葬礼仪。

1、葬式。是丧葬礼仪的组成部分。

(1)土葬。土葬,是我国又一比较流行的葬式,至今在广大农村还普遍沿用,成了我国主要的葬式。土葬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民族都以一次葬为主,也有二次葬的。如贵州安顺地区的苗族,广西的壮族以及海南岛的黎族等。

(2)火葬。火葬,又叫“火化”,是一种起源较古老的葬式。火葬在我国许多民族中都曾流行。如我国西藏的藏族,**及达观贵人死后,举尸而焚,焚尸完毕,拣起骨头灰烬,带到高山之巅顺风簸撒,或撒到大江大河之中,让水流漂走。其他民族如甘肃的裕固族,东北的赫哲族也主要实行火葬。

(3)水葬。在康藏地区,也有此俗。人死后,由喇嘛诵经超度,然后再将尸体投入河中,任期随波逐流。

(4)天葬。天葬,又叫鸟葬、风葬、野葬等。它实际上具有弃尸的性质,是古老葬式的传承。天葬最早的方式是用苇箔裹尸,悬之树上,也有弃于荒野的。天葬最具特色的是信奉佛教的民族。印度、缅甸、柬埔寨等佛教国家都实行天葬。在我国,藏族、土族、普米族、怒族、羌族、拉祜族、畲族、裕固族等也实行天葬,葬式各异。天葬有固定的场所,有专职的天葬师。

(4)塔葬及其他。塔葬,一般适用于僧侣阶层。有名望的**、喇嘛死后,将尸体用药物处理,风干,然后置于灵塔之内。其他的葬式有悬棺葬,或曰崖葬。

2、丧葬的礼仪

我国民族众多,葬式也较多样繁杂。在各种葬式中所表现出的民俗事象必然多种多样。又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大多数民族都实行土葬,所以.在本文中着重讲述土葬礼仪所表现出来的民俗。我国的土葬礼仪已延续了几千年,在各民族中形成了独特的程序。这些程序一地包括停尸、招魂 报丧、吊唁、入殓、送葬等。

(1)停尸。停尸是人死后的第一个仪式,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仪式。一般来说人死后,要为死者洗尸,穿上新衣,如是老者则穿寿衣。然后移尸到停尸床上,面部盖一张纸。起长明灯为死者照路,最后上供品,停尸程序就算完毕。

(2)招魂。关于招魂仪式,出于民间的信仰和迷信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和肉体脱离,要到另外一个处所。因此,一般的作法是拿死者的衣服在房顶或门口呼叫死者的名字,然后将在服盖在死者身上。

(3)报丧。分两种形式、一是在人死后的当天就报丧。放炮、鸣枪、吹竹号、敲锣鼓、铜锣,通知邻居和附近亲友。一是在丧事安排已定,由丧家晚辈或请邻居到亲族、好友家中叩头报丧,或送丧帖书面通知,相当于现在的讣告。

(4)吊唁。吊唁是治丧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停尸居丧期间,亲朋好友和单位派人前来慰问。

(5)入殓。是向死者遗体告别的仪式、土葬一般备有棺材。棺材上施以彩绘。铺棺、装尸、盖棺有一定的程序。入殓时死者的亲属必须在场,有的孝子要抱尸入殓。如果是女的死了,娘家人必须在场。

(6)送葬。是葬礼的最后一个排序。人死后,先选择墓地。墓地的选择一是请风水先生,讲究葬地的龙脉要好。二是用占卜的方法选择墓地。送葬仪式,各民族均不相同。按过去的现矩,出殡前先举行祭灵仪式。棺木停放在院子中央,贡献食品、祭品、念祭文,棺木请青壮年汉子来抬(也有用车拉的),棺木前拴一匹白布,孝子们手握白布,在前“引路”,一路上还鸣放鞭炮。到了墓地,将棺木置于墓穴中,先由孝子填两锹土,然后由专人填埋,垒起坟堆作为标志。之后回家大宴宾客,表示丧家的答谢。到此为止,丧葬礼仪就算完毕。

本讲小结

本讲着重介绍了人生四个主要阶段的礼仪——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以及丧葬礼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这四个阶段所举行的仪式是不相同的,其意义也是各异的,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俗大观。

第三篇:党课学习第五讲 补充材料

第五讲 补充材料

一、 西柏坡

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山村,原本是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西柏坡主要建设有西柏坡纪念馆,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为西柏坡作了如下的题词评语:“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西柏坡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为其题写馆名。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柏坡,并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5日和6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进行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二、 三个始终

“三个始终是”即:使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忠实代表,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总体目标。

三、 四个一定要

“四个一定要”即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解决好我们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定要改革和完善党和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和整体思路。

四、 四个坚定不移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论断,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了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要求,从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为十七大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他说:“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五、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2001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建立良好的党风,专门召开了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针对目前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纠正措施。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

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 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七、 和谐号动车组

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CRH动车组车辆均命名为“和谐号”。通常用来指2007年4月18日起在中国铁路第六次提速调图后开行的CRH动车组列车。CRH为英文缩写,全名China Railways High-speed,中文意为“中国铁路高速”,是中国铁道部对中国高速铁路系统建立的品牌名称。中国铁路开行的CRH动车组已知有CRH

1、CRH2,CRH3,CRH5等型。

第四篇:第五讲 电视新闻栏目编排技巧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新闻栏目编排的一般技巧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讲述+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形成段落

学时安排:6学时(4学时理论教学+课堂练习;2学时新闻节目观摩)

教学内容:

上节课讲节目的整理时,提到这样一个概念:“节目的感觉”,这种感觉因不同的新闻组合方式而增强。新闻的组合方式其实就是新闻栏目的编排。

一般来讲,电视新闻栏目编辑的工作主要有两部分:处理稿件、编排节目。今天我们来介绍栏目编排的一般技巧。

新闻栏目编排是新闻节目播出前的最后编辑环节,它根据媒体、栏目的定位和特色,把单独的稿件、节目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栏目整体。新闻编排是实现传播目的的重要环节,是新闻媒介对新闻信息表达态度的具体途径之一,也是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突出重点

编排栏目要注意突出重点。重点报道是栏目的灵魂,它决定了栏目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是栏目总体水平的几种体现。重点报道也是栏目的亮点,它在版面上形成传播的强势,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点的形成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精心选择和安排有分量的头条

头条新闻是栏目编辑思想的集中体现,突出显示了媒体及其栏目对新闻的价值判断,而这种判断往往对受众的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头条新闻是否有冲击力、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受众收看新闻节目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兴趣。在头条新闻的编排上,我国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曾经走过弯路。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遇刺身亡。甘地夫人作为8亿人口(当时印度人口)的大国总理,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威望。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被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报纸、电台、电视台作为头条。而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仍旧是先国内,后国际。只在国际新闻中将这条消息作为一般新闻进行处理。节目播出后,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疑问,电视节目编排的原则是什么?新闻价值起不起作用?观众最关心的是什么?电视台内部和高等学校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反思,最后达成共识,将新闻价值作为选择头条新闻的首要原则。后来,美国当地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载人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发生爆炸,举世震惊。《新闻联播》的编辑毅然打破当时“先国内新闻后国际新闻”的编排惯例,把这条消息放在头条,播出后反响强烈。

所以,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要选好头条,选准头条。那么,哪些新闻可以选作头条呢?电视新闻天天播,不可能媒体都有震惊世界的大事。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编排的电视新闻节目头条应注意哪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重大的政治、经济活动和有突破性的文化、体育活动;

2、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热点新闻;

3、重大科学发现、发明,重要的建设成就;

4、人民群众一段时间所关注的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重点问题。

(二)以集合的方式组织有分量的稿群

有时候单条新闻不足以构成重点,这就需要通过集合的方式,以有分量的稿群来形成传播上的强势。集合稿群的方式主要有:

1、同题集中

同题集中是指将同一事件的相关报道组合在一起,使人们形成对事件的整体印象。同题集中有几种情况:

(1)连续编排。是把报道同一事件连续发展过程的几篇稿件集中在一起播发,使观众对其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连续编排总体上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但要注意处理好最新消息。一般的,有关事件最新变动的信息应当放在最前面,即使最新变动的价值不是太大,不足以在片子中单独体现,也应当在导语中有简单的交待。比如,前一挡栏目报道了某地发生煤矿瓦斯爆炸的消息,后面一挡栏目在继续报道这一事件时,就要突出事故抢险的最新进展,而把此前事故发生的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做回述。如果最新进展意义不大,则只在导语里交待即可。

(2)关联编排。即把对同一事件不同侧面的报道集中在一起,使观众对事件的面貌有一个全方位、立体的了解。这种编排一般把中心事件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据与中心事件的关联程度依次安排稿件。

比如,中央电视台《世界报道》在“9·11”周年纪念日当天的编排:

稿件1,纽约:风笛悠扬悼亡魂;

稿件2,又逢“9·11”,他们这样说;

稿件3,又逢“9·11”,他们这样做;

稿件4,五角大楼:修复完成后的追思;

稿件5,布什在五角大楼发表讲话;

稿件6,世界各国举行活动纪念“9·11”事件一周年。

这是典型的关联编排。稿件1是中心事件,因此放在头条。稿件2和稿件3是从稿件1中衍生出来的,稿件2是“9·11”对当地人的影响,稿件3是民间的一些纪念活动。它们与稿件1关系最密切,所以紧跟稿件1后。稿件4和稿件5是关于五角大楼纪念活动的。在“9·11”事件中,五角大楼被撞属于次要事件,所以有关此事纪念活动的报道被安排在次一级的位置。而稿件6是世界各国的纪念活动,与中心事件联系最远,所以安排在最后。

(3)参照编排。把有关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不同说法的报道集中在一起,相互参照,可以使观众全面地了解事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是媒体公正客观的表现,同时也为后续报道留下余地。特别是有些争议很大的事件,各方说法可能严重对立,更要采取这种方法,使各方有公平表达意见的机会。比如巴以冲突,双方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就不能只报道一方意见。当然,编辑在处理时并不是简单地呈现,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把自己认为最可靠的消息放在最前面。

2、同类集中

同类集中就是把内容上有关联或者相似性的稿件集中起来,突出报道,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它可以通过对稿件的巧妙组合,使几篇分散的稿件“整合”在一起发挥整体优势。

同类集中的主要方式有:

(1)集合编排。这是最常见的同类集中方式。有时候,几篇稿件在某方面存在同一性,可以将其集合在一起,突出它们的同一性。比如,主题、报道对象、报道领域或报道形式相同等。这种集合编排可以使栏目层次清晰,便于收看。

在采用这种方式时,往往可以通过导语或统一的标题凸显各稿件的同一性,比如“下面是一组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请看一组简讯”等。

(2)相关编排。把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不同报道组合在一起,使报道内容的意义得到有效的揭示。与集合编排不同的是,集合编排中不同事件的同一性是显性的,可以一目了然;而相关

编排中不同事件的关联性则是隐性的,需要深入事件内部进修挖掘、对比和归纳,往往表现为因果、呼应等内在关系。

比如,“我国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已达88.6%,较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体系初步形成”,“各地月饼大战提前打响”,“广东佛山:查获一批过期月饼”,这三条就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呼应。

(3)对比编排。即把几篇内容有矛盾的稿件组织在一起,通过对比把事物的矛盾突出出来。由于对比鲜明,这种方式往往比单篇稿件分散编发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如央视《晚间新闻》一期曾获中国新闻奖的节目,就成功运用了对比编排的手法:“广东省有关方面表示对雷州海难事件中见死不救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一呼吸和心跳停止45分钟的妇女气死回生”。一面是见死不救致使12名渔民丧生,一面是在本来可以放弃的情况下全力抢救使病人奇迹生还,美与丑、善于恶,对比何其鲜明。其产生的震撼显然大大强于单独编发的效果。

3、稿件的配合

稿件的配合是指根据已有的主要稿件的需要,配发新材料作为解释、补充,以增加主要稿件的可听性、可视性、说明力和感染力。稿件的配合有两大类:配资料和配评论。

(1)配资料。新闻往往只报道事件变动本身,而很少涉及其他方面,配资料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延伸和扩展,在纵向的历史发展和横向的相关联系方面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本身。这些资料包括新闻背景、相关人物、地理介绍,相关知识、名词概念的解释等。

比如,1995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对西藏转世灵童“金瓶値签”一事报道: 稿件1,第十世**转世灵童金瓶値签仪式在藏传佛教界得到普遍欢迎和赞同;

稿件2,新闻人物:十世**转世真身坚赞诺布;

稿件3,述评:历史上惊人相似的一幕——**利用**转世灵童大做文章,意在分裂祖国; 稿件4,资料:让历史说话,让历史作证;

稿件5,沈国放说:“**转世灵童的认定,有利于西藏的稳定”。

在这组报道中,稿件2和稿件4都属于资料的配合,稿件3虽然是述评,但是也提供了相关背景资料,这些资料对于说明转世灵童认定的权威性和其对西藏稳定的意义有重要支撑作用。

(2)配评论。为了深化和突出报道的主题,编辑往往采用依托报道配发评论的手段。电视新闻栏目中配发评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编前话和编后话。

举例来说明,前面提到的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关于雷州海难和妇女起死回生的获奖节目,其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配发的一段编后:“南方医院医务人员创造初的医学奇迹是值得赞美的。我们除了要赞美他们高超的医术,更要赞美他们对人的生命高度负责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医德,因为即使放弃抢救,医生的行为也无可厚非。一边是一位已经没有多大抢救希望的农村大嫂,一边是12位随时可能获救的渔民兄弟,南方医院的医护人员和雷州市水产局某些领导的做法竟是如此大相径庭!正因为如此,13个普通人的生命归宿才是这样迥然不同!假如,南方医院在接诊这位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了45分钟的农妇时,也像雷州那艘渔政海监船那样要先请示领导;假如医院的领导也像雷州市水产局副局长钟进那样,坚持先交钱再救人,这位农村大嫂还有救吗?新近发生在广东的这两件事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同时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我们期待着广东省对雷州海难事件的查处。”整段编后紧扣前面新闻报道的内容展开议论,并且跳出具体事件,升华到对人性中善良与丑恶现象的对比,得出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结论,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回味。

练习

从《大河报》中挑选出10条新闻来,并从中选出7条编成一篇新闻稿。然后讨论你为何去掉那三条。如果这7条新闻过长而不宜于广播,或者它们是以报纸风格撰写的,那么将其重新编写,每则新闻不应超过60字。然后凭感觉为这些报道排列顺序,使之构成一篇新闻简报。

二、形成段落

段落是栏目内的节目单元,是使一挡栏目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重要构件。段落的形态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结构性段落

所谓结构性段落,是构成一个栏目的固定板块。划分固定板块是目前很多新闻栏目形态上的重要特征之一,它适用于时间较长的栏目。从实践上来客,使用这类方法的栏目时长大多在15分钟以上。其特点是:

1、形态固定

各板块在栏目设立或改版之时就已经确定,相对稳固。一般的,各个板块在报道内容上有明确的划分,报道形式上相对统一,时间分配上也相对固定。

以央视《午夜新闻》为例,栏目设立之初即确定了5个板块:

(1)时政要闻。对当天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的详尽报道,重视现场的展示,一般由二三条重点新闻组成,总长5分钟到7分钟。

(2)“最新消息”。最新消息的速报和已播新闻最新动态的跟进报道,总长约5分钟。

(3)“新闻预览”。当日已播新闻的全景扫描,节奏明快,有固定的背景音乐,每条之间有固定的间隔方式,重视同期声,总长在5分钟内。

(4)“历史上的今天”。可视性强的软新闻的充分展示,不做过多解说,突出画面和现场音响,总长约3分钟。

一般而言,综合性新闻栏目的板块划分有四种基本模式:

(1)按国内国际来划分,形成明显的国内新闻板块和国际新闻板块,这是最常见的划分方式。比如《新闻联播》,典型的国内、国际两段式。

(2)按重要程度划分,形成要闻段和一般新闻段。这种方式往往和第一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组合出国内要闻、国际要闻、国内一般新闻、国际一般新闻四种变体。

(3)按节目样式划分,强调板块报道样式的特色,如央视《午夜新闻》。

(4)按报道内容的类别划分,强调板块内容的特色。比如央视《新闻早8点》,除了“昨日要闻”、“国际消息”、“国内方面其他消息”外,还有“财经消息”、“文化消息”、“体育消息”这三个板块的分类新闻。

2、位置固定

各板块在栏目种的前后位置相对固定。一般的,综合性新闻遵循先国内后国际、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

3、间隔鲜明

板块与板块之间要有比较鲜明的间隔,使观众一目了然。一般,在一个板块结束的时候,主持人会做提示,如“稍后请继续收看××新闻”、“休息一会儿,广告之后马上回来”等;然后出现间隔元素:广告、片花、下节提要等;进入下一个段落后,主持人一般会交待一句以示承接,如“欢迎回到××新闻”、“您现在收看的是××”等。

这种固定板块式的段落结构法最大的好处是样式明确,便于操作,也方便观众收视。但也正是由于段落形态的这种明确和固定,有可能造成板块间的割裂,使栏目编排缺乏整体感和灵活性,不利于栏目整体效力的发挥。央视《新闻联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曾经一段时期,由于国内新闻偏于严肃和呆板,一度出现有很多人从19点20左右才开始看的尴尬现象(只看后面的国际新闻)。

(二)自然段落

所谓自然段落,就是不做明显的板块分割,只是利用编排手段形成暗含的层次,各层次间没有明显间隔提示。它的优点是转换自然,栏目整体感强。但是编排不当的话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模糊,不便观众观看。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事件较短的栏目。这类栏目时长多在15分钟以内。以央视《晚间新闻》为例,这是一挡10分钟长的综合新闻栏目,因为事件较短,所以不做明确的段落分割,但是在编排上基本形成重点新闻、一般消息、简讯(或者软性新闻)三个层次,最后一个层次不固定,时有时无。采用这种自然段落结构的栏目,编排手段是成败的关键。

三、掌握节奏

节奏是调整受众新闻类、帮助其保持积极收视状态的重要手段。节奏来自于变化,变化的形成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报道力度的变化

栏目编排要有重点,但是要把握好报道力度,用力过猛和评价用力都是得不偿失的。 首先,力度要适当。要注意重点报道和非重点报道的平衡。在集中主要力量报道重点的同时,也要分出一部分精力组织好非重点报道。有“绿叶”的陪衬,“红花”才会更灿烂。

其次,力量要集中。一期节目中重点不能太多,否则很容易使受众产生一种信息接收上的疲劳,“条条重要”的结果反而使条条都不重要了。在这个问题上,栏目编辑既要有“取”的决断,更要有“舍”的勇气和智慧。

(二)兴趣点的变化

期望观众在收看节目时自始至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是不现实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接受一个新的刺激时,由于新鲜感,一开始他们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新鲜的东西会越来越习惯,这时,心理的疲劳就会制约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这时就需要新的刺激出现。这种兴趣起伏的规律被美国电视新闻工作者运用到新闻编排中,产生了“峰谷技巧”。也就是说,就观众的兴趣度而言,每次新闻都是从高峰开始,然后逐步下滑,越往后新闻的吸引力越小。在这种“低谷”状态下,应该采取某种办法激发受众的收视兴趣,使其再度回到高峰状态。这种理论对传统的电视新闻编排规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按照传统方式,新闻编排是按照内容的重要程度依次进行的。而“峰谷技巧”有意搭配“有趣”与“无趣”的新闻,以减轻观众的疲劳感和厌烦情绪。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年龄、性别、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各10名高中生,分别观看以不同顺序编排的同样内容的电视新闻。

第一种编排方案是:

1、杨尚昆就军队整编发表讲话;

2、首都航空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

3、某机械厂厂长自学成才;

4、某市开展商品卫生宣传;

5、10号强台风消息;

6、西安国际武术邀请赛;

7、英国送我国20只麋鹿;

8、英国一架波音客机坠毁。

第二种方案则是:

1、英国一架波音客机坠毁;

2、西安国际武术邀请赛;

3、杨尚昆就军队整编发表讲话;

4、某机械厂厂长自学成才;

5、英国送我国20只麋鹿;

6、10号强台风消息;

7、首都航空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

8、某市开展商品卫生宣传。

要求两组学生看完录像后马上复述所看过的内容,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第一组中有5人能回忆起“首都航空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能回忆起“某市开展商品卫生宣传”的仅有2人;而第二组,则分别达到10人和8人。分析以下结果可以发现:原本没有太大意思的内容,放在中间和放到结尾,其效果居然产生了这么大的差异。虽然这仅仅是一次实验,不能据此下什么结论,但至少提醒我们有这样一种可能:从短期记忆的角度看,排在最后的内容,由于没有后续信息的干扰,在传播效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就句子不同的部位而言,按引起人们兴趣的程度高度排序依次是:开头、结尾、中间。一个句子是这样,一段节目呢?

(三)其他因素的变化

除上面提到的两点外,引起节奏变化的因素还有很多,主任节目长短、缓急、形式不同等,都应加以通盘考虑,合理搭配,适应观众接收时的心理节奏。主要包括:

1、长短相间

长新闻和短新闻应当进行一定的交错编排,长度相近的新闻不要堆在一起,应相互调节。

2、庄谐相宜

在硬新闻之间加入一些比较轻松的软新闻会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

3、题材丰富

新闻的题材应有变化,相同或相近的题材不要集中在一次节目中播出,特别是批评报道和负面报道,更要把握好量。

4、形式多样

新闻报道的形式是多样的,常用的报道形式有:简讯、口播插播画面、口播、演播室对接、现场报道、直播等,编排时应灵活运用各种报道形式以活跃屏幕。

练习

二、从报纸中找到足够编排一挡新闻栏目的新闻进行编排。并比较各自的编排顺序。讨论彼此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五篇:2020党校公开课第五讲观后感_观看党校公开课第五讲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举世瞩目,举世公认。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党校公开课第五讲观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党校公开课第五讲观后感_观看党校公开课第五讲心得体会1

在这四十年里,我们的国家不断超越,逐步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我国不断走向富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所以。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回顾40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一成不变只会自取灭亡,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让我们的国家不断发展,繁荣富强。

党校公开课第五讲观后感_观看党校公开课第五讲心得体会2

改革开放_年,中国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举世瞩目,举世公认。这种“变”,不但是令世人瞠目的经济腾飞奇迹,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吐故纳新之变,更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脱胎换骨之变。

这种“变”,对中国而言,无远弗届,事无巨细。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惊叹于这“弹指一挥间”,竟能容纳如此众多的“变”。

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拥有前仆后继众多改革者的中国,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物质财富。而对一个曾把祖宗之法看得重逾泰山的民族来说,四十年的改革,确实是奇迹中的奇迹。和王安石变法之类士大夫的“书斋革新”不同,当代中国改革拥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共识,既有自下而上由草根阶层发起的“小岗破冰”,也有顶层设计智慧推动的“深圳兴涛”、“浦江逐浪”——由执政党领导,在没有大规模社会动荡的情形下,中国改革加速度地走向深入,结出硕果,同时改革具有普惠性特征,最广大的国民创造并分享着改革成果,这在世界改革史上堪称前所未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关键一招,需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需要满足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充分激发释放基层群众、企业家、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的创新活力,我们才会有继续催生奇迹的“四十年”。中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有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不移,才能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改革开放这40年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性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还是建设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党校公开课第五讲观后感_观看党校公开课第五讲心得体会3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第三场活动已于11月13日开播,论坛采用主题宣讲和在线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此次论坛活动主要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领域发展成就座谈宣讲,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主办,期间通过组织干部群众以真人、真事和真实感情,讲述平凡岗位的工作者在改革开放中的生活变迁和奋斗故事。这部大型政论专题片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该片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展示了改革背后的故事和攻坚克难的历程,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论坛开播形式还是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的——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党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党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这些国家首要官员与网友在线进行交流,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我心中,我只在电视上见过他们,像是永远活在电视上的人。这种设置是网络民主的一种积极实践,不仅拉近了群众与国家领导的距离,还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推进,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实现政治权利。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家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最后形成的文件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时代宣言,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新觉醒,也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走过40个年头,回顾40年不平凡的历程,总结40年改革开放经验,我们深刻体悟到成就感、自豪感,可以说,通过近40年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卓著,振奋人心凝聚力。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是一条正确道路。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遇到的困难、阻碍更多。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必须要迎难而上,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从一言一行上见担当,从一点一滴上把改革工作做到底、做到实。我们要鼓足干劲,勇迈改革开放的步伐,继续前进,把自己的责任担当落实到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紧跟时代步伐,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党校公开课第五讲观后感_观看党校公开课第五讲心得体会4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一、科技创新,让未来发展不可思议。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科技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袁隆平老先生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手机的普及取代了传统的书信方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效率;电视机的产生则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神州五号”的升空增强了民族的自信,振奋了民心,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一个伟大壮举,它表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二、经济腾飞,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由最开始的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转变成追求经济高质量增长,高污染重工业的企业也逐渐向新型的绿色企业转变。中国人民的生活也由最开始的追求温饱到现如今的追求精神享受转变。这些转变让中国变得越来越美丽,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三、军事崛起,让中华儿女昂首挺胸。

过去40年,中国高度重视军事的发展,海陆空三方武器装备,战法战术更新换代,同时在导弹、卫星等领域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太行发动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实现重大跨越,对加速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跨越式发展打下基础,对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辽宁号航母的出现加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昭示着我们告别了陆地时代走向了海洋。贵州FAST天文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射电望远镜,它的口径很大,侦测范围很远,能接收遥远天体发出的微弱电磁波信号,利用射电望远镜可以侦查敌方任何战斗机以及隐形轰炸机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40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未来,将继续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力度,筑牢祖国生态安全屏障,保卫祖国繁荣昌盛。

党校公开课第五讲观后感_观看党校公开课第五讲心得体会5

回顾改革开放这一伟大革命带来的成就,中国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便是最有说服力的答卷,其中每个家庭所经历的改变更是其中的缩影。它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让后人不断从中汲取智慧,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

四十年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一个80后,是看着黑白电视长大的一代人。那时候有电视的都没几户人家,我记得那时我家有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家里每天都围满了人。《黑猫警长》,《舒克与贝塔》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幸福了。想想如今的变化那真是天翻地覆。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能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进步和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值得自豪,但绝对不是自满的理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实施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生态文明,着力解决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处理医疗问题、居住问题等,全面保障人民生活。其次,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刻不容缓。只有解决好这些矛盾与问题,才能使我们的发展更全面,更公平,更充分,才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让社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2020党校公开课第五讲观后感_观看党校公开课第五讲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上一篇:动物花花衣教案范文下一篇:总务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