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山市》教学反思

2024-05-05

七年级语文《山市》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七年级语文《山市》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山市》教学反思

为了让课堂呈现轻松、愉快的气氛,我在《山市》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1、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懈地训练及反复的强调,使学生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本节课学生就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好,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能口译课文,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字词教学时间,为课堂上进行多种能力训练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具体授课过程中,又十分注意将学生的`独创性融入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一些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又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则留给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习惯。

2、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才能获得发展,潜能才能得到开发。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纵横驰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诵读与积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4、多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注意了各种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与语感的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如“说”的训练,就有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谈感想等。总之,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这也许就是教学相长的魅力所在吧。

篇2:七年级语文《山市》教学反思

古雷中学 林白金

教学目标

①反复诵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②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①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②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导入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介绍作者、作品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诵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学生自渎;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奂hun 冥mng

甍mng 垣yun 睥睨pn

亘gn 扉fēi逾y倏shū

根据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划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注意理解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相顾惊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⑵数年恒不一见(经常)⑶无何,见宫殿数十所(不久,不一会儿)⑷高垣睥睨(高墙)

⑸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连绵不断)(城市)⑹历历在目(清清楚楚)⑺一切乌有(乌,同“无”)⑻黯然缥缈(隐隐约约)

⑼裁如星点(裁同“才”)⑽窗扉皆洞开(窗户)⑾或凭或立(靠着)⑿倏忽如拳如豆(突然)⒀见山上人烟市肆(集市)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⑴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⑵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⑶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赶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1、解释词语。

2、口头翻译。研读思考

1、“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综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① 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② 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先总写一笔:”高原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副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

③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的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2、作者描绘山市时,是以什么为序的?

明确:是以时间为序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无何、未见、既而、逾时等。

3、山市的变化是很快还是很缓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明确:山市的变化很快,从下列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这些词语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现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变化的突然性,“无何”“未几”“既而”“逾时”等词语都表示极短的时间,表明山市的景象率化很快。

4、文章对山市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以达到这种效果呢? 明确:主要采用了以下修辞方法: 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以上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拓展延伸

1、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脑海中的“山市”。

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2、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么?(课后查阅资料:参考高中物理第二册191页)作业

1、课后查阅有关“海市蜃楼”的资料。

篇3: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反思

一、构思45分钟的教与学

我的课堂过去是以教师传授为主, 基本上被称为“满堂灌”, 学生没有思考空间, 没有交流讨论的平台.面对当今的学生, 我转变教学模式: (一) 学生预习、讨论交流; (二) 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 (三) 课堂练习, 巩固所教的内容; (四) 内容归纳小结, 把握好课堂中教与学.

二、尽量以实例为模式引入学习内容, 吸引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 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 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 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 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式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在七年级数学中已经扩大到有理数, 出现了负数, 负数的引入, 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 讲完这段教材之后, 客观地说,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承认它的存在性, 但尚难深刻领会,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识障碍, 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七年级组班级篮球的某一场比赛中, 本班上半场赢5分球, 下半场赢3分球, 结果全场赢8分球;而另一场比赛中, 我班遇到强队, 上半场还能赢球4分, 而下半场输球6分, 结果全场输球2分.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钩来.我巡视一遍, 再补充, 把赢球记作“+”, 输球记作“–”.这两场球怎么表示?多数同学很快就写出 (1) (+5) + (+3) =+8, (2) (+4) + (-6) =–2, 紧接着, 我要求学生举出能与正、负数联系的贴近例子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地发挥, 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善于理解学生、贴近学生、鼓励学生

居于该班级学生, 他们思维能力慢, 只有允许他们有更多思考的空间、练习空间, 多做多练一些基础题.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 只要重在参与学习数学, 把“教育权威”变成“朋友同学”, 使学生看到亲切的笑脸, 时常听到“你真行”“你做得真棒”“开始有进步了”“只要你参与学习数学,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评价语句,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学习环境中, 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 常常看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 勇于创新、善于探究.

四、端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从七年级新生开始, 就应重视纠正他们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学生是以模仿为主的学习, 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做练习集.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 并注意总结如何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中发现本节课内容中难懂之处, 带着问题上课才会更有动力, 注意力才会更集中当然, 在数学课本中也有内容较浅的章节, 在预习中没有发现问题时就要听老师在讲课时与书中的不同之处或者老师所补充的课外知识. (2) 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当天知识, 养成复习的习惯.数学中有些定理、定义、概念的应用对于部分同学而言仅凭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是不能及时掌握的, 需要一个反复操练和应用的过程, 所以自己在课后要学会经常总结归纳学过知识, 达到“温故知新”.

五、创造机会, 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

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参与实践, 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认识结合起来.

在数学教材中, 有很多课堂实践活动.例如, 教学中“两点能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画三视图”“制作轴对称图形”等.让学生自己动手, 亲自参与、操作、讨论、交流、回想生活中常见到的实例.这些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能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能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动手实践中, 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 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 能手脑并用, 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能形成技能, 发展能力.“三人同行, 必有我师”.同学间相互交流实践结果, 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能达到动脑、动口、动手、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六、展示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要妥善借助于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例如,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圆柱体、圆锥体、棱锥体、长方形、球等) ,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七、教学中的困惑

篇4: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如何用好、用足教材,在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的新教材来看,它更加注重学生预习习惯、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相反,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点的要求则略显模糊。如标点的使用、句式的了解和训练等等。就七年级的初中生而言,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只有真正知道学生想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等等,才能在预设教材时,有一个正确的预测,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化,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不断完善,优化课堂

课堂是教材呈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终身受益。但是,学生刚由小学转到初中,教师的指导也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使课堂达到最优化。此外,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为了所谓课堂教学的“完美”而一味地勉强学生,导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三、挑战自我,不断成长

篇5:七年级语文《山市》教学反思

一、1)顺畅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各描写层次的内容。

4)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生动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写法。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顺畅诵读,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并培养想象力。

2、难点:理解、翻译一些文言词句,概括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神奇、壮观的海市蜃楼,听起来是奇闻,多数人却无缘目睹。今天,我们将在蒲松龄的引领下一睹同海市一样的“山市”奇景。

二、本课时内容:

1、介绍作者、作品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又因为他著有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他年轻时就有文名,但屡次考试都落第,到71岁才成为贡生。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当塾师,生活很清苦。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等。它主要借鬼狐神妖、奇闻异谈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政治制度的黑暗、科举制度的不合理、青年男女向往真挚自由爱情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2、顺畅诵读,整体感知

1)听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语气节奏,为学生进入情境创设氛围。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画出疑难字词。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A.念/近中/无此禅院 B.然/数年恒/不一见

C.一行有五点/明处

D.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2)学生自读

⑴可用默读、轻读、放声读等多种形式。

⑵结合课文注解,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并翻译课文。①注音。

蜃景(shèn)

禹(yǔ)

青冥(míng)

禅院(chán)

飞甍(méng)

高垣(yuán)

睥睨(pì)(nì)

连亘(gèn)

窗扉(fēi)

逾时(yú)

倏忽(shū)②释义。△通假字:

一切乌有:“乌”同“无”,没有。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只。△一词多义:

然数年恒不一见

见宫殿数十所(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

数至八层(计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连词,表转折,然而,可是)

居然城郭矣

尘气莽莽然(助词,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时译为“……的样子”)△表示时间的词语: 忽(忽然)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未几(不久,不一会儿)

既而(不久,很快)

逾时(过了一会儿)

倏忽(突然)

3、参考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这么个寺院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矮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的像楼阁,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坊,(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很大,全城的景象变得隐约不清了。/不久,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面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楼层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它上面就昏暗得看不分明,若有若无,不能够计算它的层次了。而(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会儿,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像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得像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3.集体顺畅朗读,熟悉课文内容。试用“‖”给原文划分层次,并说出理由。层次:奂山山市……不一见。‖孙公子禹年……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鬼市”云。文章开头说明山市难得一见;主体部分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结尾写山上的“鬼市”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

三、课内探究:研习课文内容

1、熟读课文开头,用原句填充:

指出山市见之不易的语句是:“然数年恒不一见”。

2、讨论分析主体部分,理清描写层次。

⑴听朗读录音,根据课文内容在脑海中想象、勾画出山市景象。⑵有感情地自由诵读,思考:

①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市的变化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试作复述。

作者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来描写山市的变化的,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具体变化如下:孤塔——宫殿——城郭——危楼——常楼、高舍——如拳如豆——不可见。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有的认为还有第四个阶段,即结局阶段:危楼消失,山市结束。)复述略。

②山市变化的三个阶段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描写的,找出相应的标示性词语。山市的变化是很快还是很缓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的特点。

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山市的变化。标示性的词语是: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山市的变化很快,从下列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等。这些词语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现得很迅速,“修忽”表明山市变化的突然性,“无何”“未几”“既而”“逾时”等词语都表示极短的时间,表明山市的景象变化很快。山市的特点是:变化莫测。

3、问题讨论:

⑴根据下列提示感知、想象山市蜃景。

①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山头。“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②城上有楼吗?你看见城中的什么景物了吗?(“中有楼若者,堂若着,坊若者,历历在目”。)

③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⑵文章对山市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以达到这种效果呢? 主要采用了以下修辞方法: 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以上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⑶文中是否写到山市目击者的心理变化呢的? 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⑷文中称“山市”为“鬼市”,真的有鬼吗?请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也叫蜃景。山市,指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4、听朗读录音,再品优美意境。

四、课堂小结: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尔机缘里的幸运。蒲松龄《山市》文景皆佳,韵味荡漾。山市由生 3 成到消失的过程历历如画,无论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给人以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之感。我们有理由相信《聊斋志异》中其他近似小品的篇章如《木雕人》(记木偶戏)《铁布衫法》(记气功表演)等也有此种妙处。同学们不妨开阔视野,看看这些作品。

五、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

2、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初生)城郭的出现(发展)

危楼的出现直至消失(高潮和结局)

篇6: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与学生谈话,在了解学生如何度过星期天的同时,走进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在进行“速读课文你搜索到什么信息?”这个环节时,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基本上都能抓住文中的要点,只是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就决定了学生在研读探究文本时需要探究合作。所以,我认为搜索、质疑、提升、发展、创新,成为提高学生成绩大面积丰收的阳光路。

学生在自己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分析、质疑,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每个个体的素质是有差异的,这就决定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识与观点有了很大的差异,所以要让学生敢于、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彼此交流。有相同的见解,有补充的意见,有发展的建议,甚至还有相反的观点。那么这种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互相争执的过程,正是学生完善观点,拓宽见解,发展创新的过程,正是学生从文本中悟出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认知的过程。而这种被激活的思维,正是学生探究创新最可贵的,它常常能迸射奇异的耀眼的思想火花。所以从搜索信息入手,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质疑,再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探索、合作、创新,是一条可行的教学思路。

篇7: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我们组内进行讨论确定上这节课,我便一遍遍地研读课文,参考教参及其建议,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初步设计了一份教案。在全体语文组前辈、同仁的帮助下,在一次次的实践、修改中,我的公开课的教案出炉了。总的来说有导入、走进作者、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分析人物形象、精读探究、拓展训练、教师寄语这几个模块。这堂课以提问的方法,重点完成2个教学目标:一是故事情节;二是分析人物形象。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以教师寄语结束全文,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文章较浅,故事有趣,学生参与面广,整个课堂气氛和谐而活跃。

但这节课,也使我认识到自身的许多不足:

1.在上课过程中,由于容量大,时间紧,讲得很匆忙,有的内容没时间展开。譬如,有一题要学生交流、讨论,没等学生反映,我就直接往下讲课文了。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没有结合具体的语言、动作分析。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紧扣住文本,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内容,甚至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注意各个环节的衔接。

2.教,然后知不足。在引导学生方面,做的不够。应紧扣学生回答的问题,步步为营,牵引着学生向老师的预设目标靠近。就引导这点来说,我还得多看书,多向其他老师学生,多实践。

3.对学生的评价仅停留在“好”、“很好”等赞扬性的词语上,比较单一化,更多的忽略了评价的真正意义,不能及时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或角度作出评价。迅速生成能力较弱,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以后还要多学习、实践。

篇8: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区别在于:首先, 从阅读教学的内容看, 小学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识字、写字等, 偏重于识记;而中学语文学习则提高了层次, 强调正确领会词句含义, 理解文章脉络层次等。其次, 小学的语文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中学所学的语文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畴。再次, 小学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学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 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

充分认识到这些区别、变化后, 教师要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策略, 来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那么该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呢?笔者在这里谈谈下面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七年级学生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 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实践、空间, 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敢于积极发言, 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为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多鼓励学生, 表扬学生, 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

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要从原来的传授角色, 转变成引导者,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吃透文本, 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 让学生意识到阅读需要探究, 需要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让学生融入情感, 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

三、善于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语言文字转换为形象思维, 产生新的思想认识, 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通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策略, 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极其重要, 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阅读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篇9: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小学阶段对于历史知识也了解了一些。面对这些初一的学生,历史这一门课程我们老师应该怎么教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希望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民主,并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独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间,有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加上他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与新的老师和同学接触,这需要一段适应期。而且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历史课,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呢?

一、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讲课方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这一节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包括先秦时期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因此我认为这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方面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又如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汉武帝对汉朝的统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给大家看一些大屏幕《汉武大帝》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加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汉武帝的了解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汉武帝没有实现大一统,那么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西汉历史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上课前老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去讲解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第18课《三国鼎立》,相信许多同学都对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内容有关,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部分的哪些人物比较熟悉或者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从调查的方向上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抓住学科之间的渗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所以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其他的学科上引入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例如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二)》这一节会学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么在这里可以结合语文课上对《论语》十则的学习,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导入我想学生应该会比较容易接受。

那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历史呢?由于初中的学习要求与小学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对此许多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在此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教科书。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小课题有所大致的了解,并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会摸不到头绪。然后不断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开始可以简单地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篇10: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师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挖掘学生主体学习潜能;应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去升华想象。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习的神思,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粗浅探究,与同仁共勉: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创设情境,巧设导语,引导学生很快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之中,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首《游子吟》,能使学生重温父母伟大的爱,从而在感情的海洋里去体会《背影》中深沉的父爱;而声情并茂的阅读,又使《荷塘月色》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那委婉细致,清新相互的笔调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情感去品味作品,产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它有利于开启思维的大门,克服学生的迷信和盲从,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例如,在教《小石潭记》时,我首先让同学们依照书中的内容画出画面。上课时,当我拿出几幅较好的画面时,他们的兴趣就上来了,表现得兴致勃勃,他们结合画意以及老师简洁生动的描述,不仅弄清了作者的游踪,而且对书中的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如“全石以为底”也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是培养了学生的领悟力和鉴赏力。如,在教《狼》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说:“谁对狼有新的认识?”有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两只狼和一个人相比,狼的力量显然比人强多了,狼完全没有必要‘假寐’和‘洞其中’,而应在‘缀行甚远’,还没有到麦场的时候,就扑上去,把屠户给吃了。结果,不仅没能将人吃了,反而让人给打死了。我认为狼不可能蠢到那个程度,这应该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他的话引得全班哗然,激起了其他同学发言的欲望。这个同学能想出这一问题,说明他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我当场就鼓励了他。又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春字,然后问道:“你们看到这个字后想到了什么?”瞬间,教室里就热闹了起来,有的想到了“青青的小草,盛开的鲜花”,有的想到了“春耕秋收”,有的想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由这句俗语我又引导他们想出了一些关于春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等。就这样,学生的思维像放飞的鸽子,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于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11: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果然,刚上了几节课,就感觉到了这些。学生基本上没有养成学习习惯,一节课下来,老师要不断地维持课堂纪律,否则,几乎没有听课的同学了。无论怎样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激发不起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举手的同学竟然很少。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去动脑思考。

开学一周多了,学生竟然不把铃声当回事,不知道保持卫生的清洁,自习纪律极差,随便说话,没有学习的意识。还保持着小学时的习惯,上课迟到,随便下位等。

作为班主任,真的感到太累了,有些事,讲了多遍,学生总是不在乎。为此,我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到底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班规,来约束不守纪律的同学。通过家校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管理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班中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和任课教师多沟通,共同管理班级。

篇12: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班和(4)班的语文教师。与其它年级相比,七年级的 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一总体看法: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 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 视;(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 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 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 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 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本册教材我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 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 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 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 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 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 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 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学习《化石吟》时,提前让学生按座次自然分为八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化石的 资料,并在新授课上派代表进行展示。在课堂上,学生分别展示了本组的材料搜 集成果。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精美图片;有的是从书籍上摘抄的段落;有的到图 书馆查到了图文并茂的资料。每一个人都动手参与,每一组都有成果。这样一来,课文中提到的恐龙、猛犸在孩子们的眼中就不再陌生了。这样做有利于理解课文 的内容,并从中培养他们对考古学的兴趣。在处理本单元其他课文时,均采取了 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一个 单元的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丰富 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 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 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团场可以从 “学情” 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 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这便成功之处。

篇13:七年级语文《山市》教学反思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水果、蔬菜等食物, 谈论个人的喜好。在第一课时中出现了很多有关食物的单词, 助动词do, does的一般疑问句和动词like的用法。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单单:do, don’t, does, doesn’t, like, have, strawberries, hamburgers, oranges, tomatoes, ice cream, salad, pears, milk, bread, bananas.

(2) 句型:

— Do you like bananas?

— Yes, I do. I like bananas. /No, I don’t. I don’t like bananas.

— Does he /she like...?

—Yes, he /she does. He /She likes bananas./No, he /she doesn’t. He /She doesn’t like bananas.

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能够用英语讨论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

3. 情感目标

讨论美食, 享受生活美味, 提倡健康合理的膳食。

(三) 教学重点

掌握关于食物的词汇。

(四)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交际用语。

1. 新句型中复数表一类的用法, 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

2. 含有单三人称的句型的灵活运用:

—Does he/she like...?

—Yes, he/she does.He/She likes bananas./No, he/she doesn’t.He/She doesn’t like bananas.

(五) 教学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单词读音, 并能准确运用单复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教学步骤

(一) 设计游戏, 导入新课

1. 学习单词

与学生问好之后, 教师轻松、高兴地说:

In this class, we are going to play some games, are you happy?

(用游戏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振作起精神。)

First,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OK?

于是, 教师拿出一个精美的袋子, 问学生:

What’s in my bag? Do you know? Can you guess? First, I tell you there are some foods in my bag. Food, do you know?

引入新单词food。学生经过预习了解这些新单词。于是积极发言, 争先恐后地用新单词进行猜测。笔者揭晓答案:拿出实物, 开始教授新单词。

利用音标、音节教单词, 帮助学生拼读、记忆单词, 学生猜出一个单词笔者就板书这一单词, 板书:共有2 列, 第1 列为可数名词, 第2 列为不可数名词。前面为旧单词, 后面为新单词, 可数名词复数的s, es和ies用红色粉笔标出来, 并按复数的规则排列在一起:

第1 列:bananas, oranges, pears, hamburgers, tomatoes, strawberries

第2 列:milk, ice cream, salad, bread

2. 检查、巩固单词

Game 1:个人或集体朗读单词

Game 2:Memory challenge

Game 3:快闪游戏 (Magic eyes)

教师在课件里设计一颗红心, 学生可以在红心里看到一幅图片, 但图片会很快消失, 如果学生看到图片, 就赶紧站起来说出此幅图片的英语单词, 看谁反映最快。笔者揭晓答案, 将课文中的单词与图中物品匹配起来, 并读给学生听。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生词量较大, 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难以完全掌握, 而在引入课堂时, 选择学生刚学过的单词、句型, 可以使他们记忆起来更容易, 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以旧带新, 使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更高;看图片猜单词,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好要学习的单词的顺序, 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了解新单词的意思, 并用游戏、实物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快闪游戏练习, 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 检测了他们学习新单词的效果, 为后面的学习内容打下了基础。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教师只充当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

3. 动作引入句型

The teacher takes out an apple to act:I have an apple.

(咬一口苹果, 并高兴地点头)

T:I like apples. Do I like apples? Yes, I do. I like apples. (强调复数表一类的用法)

The teacher takes out a piece of bread to act:I have bread.

(咬一口面包, 并皱眉、摇头)

T:Do I like bread? No, I don’t. I don’t like bread. (强调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

让学生了解like, don’t like以及句子的意思, 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 引入新句型:Do you like...?给学生猜测、练习新单词和句型的机会, 并根据学生的答案, 引出这一句型的答复句型:Yes, I do. I like... /No, I don’t. I don’t like... 输入肯定回答、否定回答、肯定句、否定句, 为问与答环节奠定基础。

4. 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喜好

为了满足学生练习的需要, 设计pair work, 让学生成对练习。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谈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 情绪高涨, 都能大胆地说出新单词和新句型。这一环节为学生创造了说英语的机会, 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体。

5. 让学生谈论其他人的喜好

在学生问答完毕后, 教师提问:Does...like...?自然地引入单数第三人称的新句型, 既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个教学难点, 又可以培养学生倾听他人说英语的习惯。

Game 4:Guess

根据图片中人物的表情猜测其喜欢或不喜欢某物, 用所学的新单词、新句型进行问与答。这一环节旨在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促进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 师生互动, 学习探究

1. 听录音, 完成1b练习 (先读1b中的对话, 做好听前准备) 。

2. 听录音完成2a, 2b练习 (先读2a中的单词, 做好听前准备, 教师先带领学生看2b图片, 猜测对话中的空格应填什么单词) 。

3. 让学生朗读2b的听力材料, 并通过朗读, 观察、讨论、尝试猜测未学的新句子的意思。

设计意图:听力练习是“输入”的过程, 进行听力前学生先读2a中的单词, 做好听前准备;教师先带领学生看2b图片, 猜测对话中的空格应填什么单词,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 捕捉有效信息, 同时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做听力题目的技巧;通过跟读,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猜测新句子的教学方法,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 给学生提供了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平台。这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自己猜测的意思要比通过教师讲解而习得的意思在脑海中的印象深刻得多、透彻得多, 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

(三) 设计任务, 合作交流, 巩固提高

给学生设计一个情境:

Good news:This Friday is Ms. Shu’s birthday. I want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her. Do you want to come to the party?I will buy some food for the party.What food do you like?Let’s make a survey.

规则:4 人为1 小组, 每个组员用不同的问句询问下一个组员, 被提问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回答, 回答加1 分。组长要做好协调、组织工作, 并填好调查表, 写好总结报告, 依据组长的表现可为该小组再加2~4 分。

Game 5:Make a survey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链接式练习。教师给出范例:

Example:

A:Do you like pears?

B:Yes, I do. I like pears. /No, I don’t. I don’t like pears. But I like milk. Do you like milk?

C:Yes, I do. I like milk. /No, I don’t. I don’t like milk. But I like bananas. Do you like bananas?

D:Yes, I do. I like bananas. /No, I don’t. I don’t like bananas. But I like salad. Do you like salad?

A:Yes, I do. I like salad. /No, I don’t.I don’t like salad.But I like...

Group leader writes down the results. (小组长记下结果)

Report:

In my group, I like...I don’t like...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思考,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语言信息, 灵活运用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 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了提高, 其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也都得到了培养, 语言知识还得到了复习和巩固。这样的练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换语境操练是对机械模仿的进一步发展,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 总结

An apple a day, keep doctors away.

(达成情感目标:讨论美食, 享受生活美味, 提倡健康合理膳食。)

(五) 作业设计

(1) 复习本节课所学习的生词。

(2) 做小调查, 编写四个问答句:分别询问你的家庭成员所喜欢的食物。

A:Do you like...?

B:Yes, I do.I like... / No, I don’t.I don’t like...

A:Does your father/mother like...?

B:Yes, he /she does.He /She likes... /No, he /she doesn’t. He /She doesn’t like...

三、教学反思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新课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引入部分要简洁、易懂, 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学生听懂了、学会了, 才能有话可说;引入部分也要富有趣味性,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觉得有意思, 才会想要学、认真学、学得好。本节课引入时使用了学生刚学过的单词、句型进行提问, 学生对此都能有话可说, 就连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回答出正确答案。

篇14:七年级语文《山市》教学反思

关键词:英语口语、七年级、教学、农村

【中国分类号】G633.41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要进一步学好英语存在诸多困难: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体会到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放弃。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七年级时因为是新学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非常高,对英语他们其实是很感兴趣的,也很愿意学好英语。那为什么到后来一说到英语学生就头痛呢?因为学生对语言的第一恐惧,那就是——口语关。词的读音都存在问题,更别谈单词的记忆;或者学生在拼读、记忆之后,感觉单词太多,存在畏难情绪,不去及时巩固记忆。读不标准,听力就是更大的难关。长期下去,随着年级越高,遗漏的单词就越多,就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积重难返,最终导致学生消极等待甚至彻底放弃。

农村学生在假期缺乏必要的辅导和监管。农村学生,很大部分是属于留守儿童。许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在家的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就使得学生缺失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的环节。因此,许多农村学生在周末和假期处于英语学习的“真空期”,他们得不到必要的英語学习辅导和监督。每学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需要不断练习培养语感,经过假期之后,学生回到学校时又忘记得一干二净,相当于又回到起点。

正因为存在以上因素,致使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才难上加难。为此,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单靠讲解和机械操练记忆单词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英语学习自信心,唤起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

对农村学生来说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莫过于相信学生,老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信任。搞好农村学生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当学生有了英语学习的自信,教师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靠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斗志。只有前期的思想疏通工作到位后,教师才能再施以适当的教法开展高效英语教学。

抓好语音教学,为学生词汇学习打好基础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问题是不敢张嘴,不敢张嘴的原因是恐怕自己读的英语难听,别人会笑话他。所以语音教学对农村学生来说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老师一定要在语音教学上下大工夫,让学生彻底会读48个音标,同时在教授单词时一定要让学生读熟、读对。在农村,由于学生的发音易受到方言的影响,所以为了保持纯正的发音,学生就一定要与方言作斗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录音、多媒体等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并让学生多听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充分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意群停顿、句子重音与节奏等,使学生在对话、正确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建立声音图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生成语感。

(1)采用音标拼读法,进行字母、音标同步教学,如A[ei]、B[bi:]等,让学生了解字母、音素、音标的概念及其联系。教完字母,音标也就教了一半了。在学生准确掌握字母的音﹑形后,再集中教学余下的部分音标。在学生初步掌握音标后,便可以将音标拼读法与直接拼读法结合起来,进行单词及其拼读规则的同步教学,这样既能让学生分散巩固音标,又能让他们轻松掌握拼读规则,建立起音、形之间的联系及单词的拼读意识,使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

(2)呈现新单词时,不能忽视拼读指导。对初中学生来说,不管用什么方法呈现新单词,对一些拼法特别的单词,我们最好用彩色粉笔标注,引起学生注意,力求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对词形相似或读音相近的词,要让学生细读其音、区别其形;对一些读音相同但拼法不同的单词,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之处。

2、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纯正英语

在学生初学英语时,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音训练,为发展拼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单词学习和记忆是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少,很少或几乎没有英语语境,故而英语学习尤其是单词教学就更容易流于形式而难收成效。所以作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多加学习,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现有教学资源和有限的条件,为学生英语学习开拓更大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提问时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采取抢答、必答、求答等形式让学生发言,特别是给弱势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记者采访、导游介绍等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看、写、读、听、背多管齐下和眼、手、口、舌、脑的综合运用。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机械操练中走出来,让他们在一切语言交际中有意识地感受语感,把握语感。把握了语感,则学习的悟性就会高,由此对英语知识的认识就会深刻些,进而能开发自己学习英语的潜能。

五分钟会话。每堂安排五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或进行对课文内容的适当增减。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两者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在开展会话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他们的思维,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既复习旧知识,又激发学生的脑思维。我特别注意,轮到中差生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口语的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指导学生使用词典,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运用的词典。其次,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查阅词典的技巧,如查有前缀或后缀的单词时,应查其词根;查有词尾变化的单词 时,应查其原形;等等。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试着拼读。词典议案都附有音标,让学生试着自己拼读,除增加自信外,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猜测词义。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养成猜测词义的习惯,不要过分依赖词典。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128

[2]黄中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两大策略[J].教育导刊,2004,(19).

[3]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 肖岚.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5] 杨玉林等,《英语教育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 186 .

上一篇:钢筋拉伸试验报告下一篇:银行危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