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方案

2023-04-10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方案

学校消防安全培训方案

为了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消防法》,确保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本活动方案的实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的宣传,增强师生的消防意识,能掌握一些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

二、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1.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消防安全教育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对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的领导,学校成消防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主抓,各班主任为主要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且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推进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我校把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列入议事日程。做到校园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2.添加设备,完善设施。

根据国家、省、市、消防法规的有关规定,制订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全面检查并进一步完善本校的消防器材、设施、疏散指示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以提高抵御火灾的能力。

三、狠抓学习,提高认识。

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要深刻认识到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以对党的教育事业,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确实抓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切不可有“发生在校外、双休日与我无关“的思想,应积极主动地将消防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我校将要组织各年段充分利用本次大规模消防逃生演习活动,同时还要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一次普及消防知识的教育。切实抓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

四、规范动作,开展活动。

1.根本校具体情况,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周或宣传日活动的日常安全管理,认真做好值日教师和节假日值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值日人员要坚持岗位,尽职尽责,严格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请示报告制度,遇到紧急情况要立即报警;对发生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将严肃查处。

2.建立消防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制度,是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实施的保障。我校将消防安全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为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我校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消防安全防范和知识教育。要求各班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掌握消防安全的基本常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3.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壁报、手抄报;班会、广播的主要阵地,大力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广大师生消防安全的防范意识。

4.组建“义务消防宣传员”队伍。此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担任辅导员,由骨干学生为干部,带动全班同学参加。要求学生向家人宣传防火知识、劝阻制止别人容易引起火灾的行为;爱护消防设施,劝阻同学不要随便玩弄、挪动消防器材;保护环境,阻止同学烧垃圾、树叶、废纸,互相监督节假日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玩火、不带火种。劝阻成人戒烟,自己拒绝吸烟等等。 5.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消防安全须知》和《中小学生自我防范安全常识》,组织学生观看《中小学生消防安全常识》等电视片、录像;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消防安全知识展览或观看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邀请消战士做关于消防安全知识的报告;使广大师生掌握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安全防范能力。

6.我校领导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求认真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明确学校校长、是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消防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和消防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7.定期检查学校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特别是消防工作的漏洞和事故的隐患,重点是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室等的供电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并且要认真做到“四防”(防火、防盗、防事故、防破坏)。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篇:**学校校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宗旨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的进程,立足校本,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2、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念与操作的结合上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4、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

三、培训对象

校本培训的对象为本校的教师,但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培训必须分层次进行。

1、组建一支实施校本培训的核心队伍,校长必须是核心队伍成员。这支队伍(大约占全校教师10%)应该接受过较高层次的培训,或者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龙头。

2、培养一支大约占全校教师30%以上、各学科兼有的骨干队伍。这批队伍将是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推广新课程的师资“校本培训”的主要“师资”队伍。

3、面向全体,采取多种形式,自上而下的逐级培训与自下而上的“问题研究”策略结合。通过培训活动与互动参与,以及问题、课题探究活动等,达到在研究与实践中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目标。

四、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重在提高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因此,内容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1、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性课程的教育要求。

2、课标解读。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性质、类型、内容、形式与手段。强化目标意识,重视目标研究,是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走向成熟的必经途径。因此,各学科以课程标准为主的校本培训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3、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实践操作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的培训包括教学案例分析、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等。

4、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该学会针对某些实际问题改变教学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教师的这种教学与研究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唯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里亲身参与研究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校本培训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到“教与研”紧密结合,研究与行动合而为一,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同发展。这样,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素质提高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教学的外部行为上,而且能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五、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以理念与通识学习为主的培训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

专家讲座——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重在转变教师观念。

2、骨干教师讲座。理论如何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的、共同性的问题,以骨干教师讲座的方式集中授课。

骨干教师讲座——将自己参加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起来结合,重在指导实践。

3、教学示范(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教师展示自己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渗透、落实新课程理念,组织观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4、案例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教师研究、交流。

案例分析与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有利于学科课程的专题组织研究,重在探讨理论如何在实践中的运用。

5、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开展以校本为主的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6、问题沙龙。提炼教学中的有关问题,组织部分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展开针对性的探究。

课题研究、问题沙龙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重在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如:针对“品德与生活和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点”、“一年级刚入学学生能否组织有效活动,如何组织”、“统一要求与关注个体——课堂教学管理”、“数学课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参与”、“语文课如何落实面向全体”、“艺术课如何实施小组合作”等问题展开探讨。

此外,还可以通过经验交流、读书活动、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六、培训时间

1、集中培训——可以利用开学前的准备周,每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

2、教研组研讨——合理安排课程,按照学科组每周安排一个半天的空课时间,专门用于校本培训。

3、课题组研讨——根据各自所承担的课题,不定时进行。

4、中心组探讨——组建学校教科研中心组,开展“问题攻关”,每个月不少于一个单位时间。

5、校园网传输——力争建起校园网,让大家在校园网上及时发布信息进行交流。

七、资源开发<

第三篇:**学校校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宗旨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的进程,立足校本,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2、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念与操作的结合上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4、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

三、培训对象

校本培训的对象为本校的教师,但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培训必须分层次进行。

1、组建一支实施校本培训的核心队伍,校长必须是核心队伍成员。这支队伍(大约占全校教师10%)应该接受过较高层次的培训,或者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龙头。

2、培养一支大约占全校教师30%以上、各学科兼有的骨干队伍。这批队伍将是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推广新课程的师资“校本培训”的主要“师资”队伍。

3、面向全体,采取多种形式,自上而下的逐级培训与自下而上的“问题研究”策略结合。通过培训活动与互动参与,以及问题、课题探究活动等,达到在研究与实践中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目标。

四、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重在提高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因此,内容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1、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性课程的教育要求。

2、课标解读。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性质、类型、内容、形式与手段。强化目标意识,重视目标研究,是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走向成熟的必经途径。因此,各学科以课程标准为主的校本培训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3、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实践操作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的培训包括教学案例分析、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等。

4、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该学会针对某些实际问题改变教学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教师的这种教学与研究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唯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里亲身参与研究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校本培训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到“教与研”紧密结合,研究与行动合而为一,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同发展。这样,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素质提高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教学的外部行为上,而且能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五、培训形式

1、 专家讲座。以理念与通识学习为主的培训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

专家讲座——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重在转变教师观念。

2、骨干教师讲座。理论如何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的、共同性的问题,以骨干教师讲座的方式集中授课。 骨干教师讲座——将自己参加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起来结合,重在指导实践。

3、教学示范(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教师展示自己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渗透、落实新课程理念,组织观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4、案例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教师研究、交流。

案例分析与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有利于学科课程的专题组织研究,重在探讨理论如何在实践中的运用。

5、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开展以校本为主的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6、问题沙龙。提炼教学中的有关问题,组织部分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展开针对性的探究。

课题研究、问题沙龙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重在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如:针对“品德与生活和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点”、“一年级刚入学学生能否组织有效活动,如何组织”、“统一要求与关注个体——课堂教学管理”、“数学课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参与”、“语文课如何落实面向全体”、“艺术课如何实施小组合作”等问题展开探讨。

此外,还可以通过经验交流、读书活动、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六、培训时间

1、集中培训——可以利用开学前的准备周,每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

2、教研组研讨——合理安排课程,按照学科组每周安排一个半天的空课时间,专门用于校本培训。

3、课题组研讨——根据各自所承担的课题,不定时进行。

4、中心组探讨——组建学校教科研中心组,开展“问题攻关”,每个月不少于一个单位时间。

5、校园网传输——力争建起校园网,让大家在校园网上及时发布信息进行交流。

七、资源开发

1、师资队伍建设

(1)请进专家培训。有条件可以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条件不足可以购买专家讲座光盘,通过观看专家讲座进行培训。

(2)外派骨干培训

选派一定量的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培训。这些派出培训的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理念更新的前卫一族,是最佳的校本培训资源。他们参加培训后结合教学实际开讲座,培训其他教师;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带头、示范;承担相应教育科研任务。

(3)利用资源培训

利用各种培训机会(观摩活动、竞赛活动、培训活动)、利用各种教育刊物、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和信息资源学习、培训。

(4)校际之间的师资交流。

2、硬件资源开发

确保经费投入。

(1)购买课改学习资料,尽量做到人手一份;

(2)订阅教育教学刊物;

(3)从电脑室网络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八、组织保障

立足校本的培训不同于外派培训,必须有组织机构,有相应的制度,才能保证校本培训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机构。校本培训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由校长亲自抓。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各科组组长、骨干教师及有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分工负责抓好培训的各项工作。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如考评制度、奖励制度,把校本培训和教师的年终考评及岗位职务晋升结合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校本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3、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把校本培训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比、竞赛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更多地争取提供、推荐让教师展示自我的各种机会。

九、家长培训

我们认为,有效地实施课程改革,家长学校的配合作用不可忽略。因此,应该把家长纳入校本培训的对象范围,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对他们进行培训:

1、家长学校分期、分批组织召开家长会,宣传课改,了解课改。

2、给家长发放资料,学习课改知识。

3、举办“开放日”,让家长体验课改、参与课改。

4、通过家长学校,组织收看课改专家讲座,研讨教子方法。

5、指导家长参与评价。

6、通过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卡等方式,加强沟通,配合教育,推进课改的实施。

第四篇:学校校本培训方案

勺窝乡希望小学2013年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各位老师:

为切实抓好我校“十二五”小继教工作,完成2013年度校本培训任务,现根据纳雍县教育局《关于2013年“‘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纳教字【2013】94号)文件精神和《勺窝乡教育管理中心201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实施,请遵照实施。

一、培训对象

全乡中小学在职教师。

二、培训内容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三、培训时间

2013年7月27日至7月31日,

四、课时安排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22学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8学时);《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4学时)。

五、相关要求

五、相关要求

1.为确保相关培训工作目标得以实现,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李智(校长)

副组长:

李超(教务主任:《培养与训练》授课教师)

成员:

李论(德育主任)

杨丽娟(语文教研组长:《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授课教师)

卢丰(数学教研组长)

张恒霞(语文学科带头人:《有效上课——问题与对策》授课教师)

2.培训期间,所有参与人员必须确保自身安全,不酗酒闹事,不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确保无任何安全事故和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其间,若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或违法违纪,一切后果自负。

3.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者、擅自中断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当年年度

考核定为不合格。严格考勤制度,无故不得缺席培训,若有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必须到校长室履行请假程序,否则计为缺旷。

4.根据毕教办师(2012)55号文件“确保生均公用经费的5%和按教师工资总额2%投入教师培训经费”要求,决定培训期间食宿和车旅费自理,教师在此次集中培训中的自付费用计入“教师工资总额的2%投入”。

5.授课教师应在培训前认真拟写授课教案使用,并在培训结束当天将教案电子稿交教务处。

6.作业安排:《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1次/天,计4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次/天,计4次;《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1次。

7.教师全员参培,并认真根据授课教师的安排做好学习笔记、完成作业,培训结束后提交培训心得(A4页面纸质稿)1份。

勺窝乡希望小学2013年6月30日

2013年

希望小学2013年“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校本培训教师签到表

月日午别

第五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

主要内容

一、资质

二、管理

三、操作

一、资质

1、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因此,当建设学校食堂时,要将食堂的平面布局图纸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受指导后才可以施工,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食堂选址、设施设备、布局不符合要求而给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2、食堂布局要求

布局合理不仅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能避免交叉感染,增加食堂的食品安全系数。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中就指出,食堂应该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仓库)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食堂无论是新建、改建还是扩建都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各加工间要相对独立。

二是路径要从脏到净、从生到熟、从原料到半成品到成品。俗话就是说不走回头路。

3、食品加工操作间要求

食品加工操作间是指除原料库、盥洗间、更衣间、餐厅之外的食品加工场地总和。

①食堂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食堂操作间的面积应根据每餐最大供应量来确定。 ②操作间的墙壁就有用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材料制成的墙裙,加工、消毒、烹饪等消毒间就有1.5米以上的墙裙;处理、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间应铺设到顶。

③操作间的地面应有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并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及排水。

4、设施要求

①要设餐饮具专用洗、消池,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设施设备混用。

②要设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臵。

③食堂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排烟装臵及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汅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卫生设施。

④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凉菜。

目前,在设施设备及布局合理方面只有盱江幼儿园是做得比较好的。在这里强调两点:

1、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方可营业。没有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开办学校食堂属违法行为。

2、由于水源的卫生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而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屡有发生,所以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对于使用自备水源及二次供水的学校食堂的用水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二、管理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 ①建立校长负责制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中规定,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

②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指经过符合要求的培训考核机构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

食品安全管理员职责:

1、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定期协助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3、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4、检查餐饮服务环节中的食品安全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5、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6、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实施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7、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档案,保存各种检查记录;

8、所在单位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时,协助单位及时报告卫生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9、协助所在单位定期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交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综合自查报告,食品安全综合自查报告样式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10、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①岗位责任制度。

②记录制度,包括食品采购记录、消毒记录、留样记录等。 ③环境卫生制度:《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中指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④食品安全保卫制度

食品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学校食堂自然是安全重地,所以,非食堂工作人员绝对不允许进入食品加工操作间和食品原料存放间,下班后,一定要认真检查门窗是否锁好,以避免因为安全保卫措施没做好被犯罪分子钻空子投毒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此次云南文山州丘北县一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两名儿童死亡,32名孩子出现中毒症状,就是一起人为投毒造成的。

此外,清洁卫生用品如消毒剂、洗涤剂以及杀虫剂等物品一定要单独存放,专人保管并有领取使用记录以及污染食品或忙中错拿误用。

⑤监督检查制度

对以上4种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以防流于形式。 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a、从业人员每天按照岗位卫生要求进行自查。

b、管理人员每日应检查从业人员是否落实了岗位卫生要求。 c、学校的领导应定期对食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抽查,除这些之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

⑥责任追究制度

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任人,一定要追究责任。

3、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

食堂从业人员包括:食堂采购员、食堂炊事员、食堂分餐员、食堂仓库保管员等。食堂从业人员是食品的直接加工者,他们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习惯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因此,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管理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①应当了解品行及心理状况。 ②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千万别以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靠着一年一次的体检就可以高枕无忧,还必须对从业人员的健康进行动态的医观察,也就是晨检制度,每天要观察从业人员中是否有人吃药、咳嗽、上医院、经常上厕所等等一些现象,如果发现有上述现象,应进一步了解该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所以,食堂从业人员在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以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安全症状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撤离工作岗位,等治愈后才能重新上岗。确保学生用餐卫生安全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是第一关,这关一定要把好。

③要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中要求: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由于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所以培训需要经常进行。

④对从业人员服饰的要求:

食堂从业人员进入操作间以前,必须换戴整齐的工作服、帽。工作服以浅颜色为宜,工作服上半部分最好不要有口袋,以防口袋中的物品落入食品容器或食品加工机械内。戴帽时应将全部头发都罩在帽中。

⑤对仪容仪表的要求:

食堂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涂指甲油、留长指甲、吸烟、戴戒指、耳环、打哈欠等,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并转身背对食品,以免污染食品。

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等,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要进行消毒。

三、操作

1、采购

采购是食品加工的第一环节,也是保证饮食安全的第一关键点。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食品原料不符合安全标准,超过保质期,被致病菌污染或混有寄生虫、农药等有害物质;二是采购车辆及人员不符合卫生要求,造成食品原料被污染。

采购食品原料时应注意的原则:

①必须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应当索取留存购物凭证以利溯源,长期定点采购的应与供应商签定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不得采购没有相关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等证明材料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

②要依法进行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并进行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商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的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不存期不少于两年。

③进行感官检查,保证采购的食品原料新鲜、无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异常的地方。除此之外,对食品的包装也要仔细查看,包装如有破损、漏气,食品就有可能被污染,另外,查看预包装食品时,还要特别注意标识是否完整,是否超过保质期。

④要做好采购记录

采购员每天采购食品后应及时填写采购记录并存档备查,内容就不多讲了。我们局里有印好的记录本,现在可以免费供应,目前采购记录和索证索票做的好的主要是县幼儿园和盱江幼儿园。

验收入库与储存是原材料进入食品加工流程的第二环节,在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的两个问题是:原材料落地被污染或混入杂物和原材料储存不当或过期变质。验收合格的主副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库储存以防交叉感染、熟食品及易腐食品还必须冷藏保存,所有的货物都要填写货架标签、分类分架、离地隔墙存放。食品储存场所绝不允许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物品。这块做得较好的是盱江幼儿园。 食品的加工是指对食品进行化冻、择选、洗切为烹饪做好准备工作的全过程。在这个环节上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加工时动植物的有害部分未去除或去除不净,食品加工用具如墩、刀、筐、案等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所以,在这一工序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几个操作规范:

首先是动物性与植物性食品加工时水池、工具、容器必须分开使用,标记明显。

第二是放臵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及加工工具必须做到分开使用,标记明显。

第三所有的容器在使用过程中都不能直接放在地上,用后都要认真清洗消毒,做到刀不生锈、物见本色、定位存放。

第四动物性食品解冻时应注意解冻的时间和温度,在室温下自然解冻建议不超过4小时。

第五蔬菜要仔细择选,做到无泥土、无烂叶、无虫害及异物。所有的蔬菜都要先洗后切,以免当中还有的维生素丢失,蔬菜要在浸泡池中至少浸泡30分钟,确保蔬菜完全浸泡在水中,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残留农药对食用者的危害。

第六所有加工好的食品在烹饪前必须注意保鲜。

烹饪是指对蔬菜、肉、水产等进行煎、煮、炒、烹、炸达到色正味美爽口的制作过程。这一过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盛装食物的容器生熟不分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加热不彻底,受热不均导致食品中的有害细菌不能被杀灭;三是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品使用不当。

分餐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分餐室的空气细菌超标,所用的工具、容器和分餐人员带有病菌,所以在分餐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个人卫生和操作规范,非分餐人员不得进入分餐间。

为了确保分餐环节的卫生安全,分餐必须遵循以下操作规范:

1、分餐开始前1个小时消毒分餐室,通常消毒的方法是紫外线灯照射不少于30分钟;

2、分餐开始前,分餐人员要2次更衣,戴上口罩,分餐用的手套应为一次性用品。分餐用的工具应由保洁柜取出后直接送入分餐间;

3、分餐开始前由食品安全管理员取饭菜留样,每种饭菜不得少于50—100g,并做到每菜一盒标明时间,留样饭菜降到常温后放入专用冰箱保留至少48小时。

洗刷消毒指的是食品加工使用的工具、器具及用餐人员使用的餐具清洗和消毒的过程,它是防止食品被致病菌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个环境最容易出现的两个问题是:一是洗刷消毒不彻底,致使病菌残留;二是消毒后运输存放不符合卫生条件,造成二次污染。

洗刷工序:

1、彻底清除工具、容器、餐具上的食物残渣;

2、用碱水或加入洗涤剂的水仔细刷洗、清除油污;

3、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防止洗涤剂中的化学品残留。 消毒我们建议使用以下三种消毒方式:

1、煮沸消毒:煮沸15分钟以上,水面必须没过待消毒物品;

2、蒸汽消毒:时间10分钟以上,温度100℃,注意蒸箱密封性能;

3、干热消毒:通常采用消毒柜,时间15分钟以上。

上一篇:小学生给老师的一封信下一篇:学习十九大精神计划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