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管道设计详细规定

2023-02-18

第一篇:石化管道设计详细规定

压力管道管理规定—03压力管道各级设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三、压力管道各级设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1 总则

1.

1为了严格压力管道设计管理,明确压力管道各级设计人员的岗位责任,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1.

2压力管道各级设计人员包括:设计人、校核人、审核人、审定人、技术负责人。 2 设计人

2.

1认真贯彻《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遵守压力管道设计的各项工程规定和质量管理制度。

2.

2根据设计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设计资料,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压力管道设计方案,经与校审人员讨论后,按工程设计的有关规定开展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2.

3正确应用压力管道设计基础资料、数据、计算公式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压力管道设计。设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校核人、审核人研究讨论。

2.

4按规定进行设计文件编制和自校,图样表达正确,文字说明通顺、简练,设计文件未经自校不得送校核人。

2.

5负责校审后设计文件的修改和打印文件的复校。 2.6

通过专业负责人向有关专业提出或接受设计条件。 2.7

按规定签署设计文件,并参加设计文件的会签工作。 2.8

做好设计文件的整理,经专业负责人检查后统一归档。

2.9

认真处理制造、安装、生产中的有关设计问题,并将处理问题的技术文件及时完整地归档。

2.10

负责归档后设计文件的修改工作。

2.11 承担分配的设计任务,对设计质量及设计进度负责。 3 校核人

3.1 认真贯彻《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遵守压力管道设计的各项工程规定和质量管理制度。

3.

2会同设计人商讨压力管道设计原则、管道布置、材料和应力设计方案,协助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5 3.

3全面校核压力管道设计文件,校核设计是否符合最新版设计标准;是否满足安装、操作和维修等方面的要求;是否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3.

4校核设计是否符合本专业关于图样绘制和技术文件编制规定;是否符合项目的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3.

5校核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是否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要求。

3.6

校核管道应力分析计算书,采用的软件是否经过批准,输入数据和支承模拟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支承点上的推力和力矩是否在许可范围内。 3.7

校核设计成品的完整性,标准图、复用图选用是否正确。 3.8

校核各种工程设计文件、规格书、综合材料表是否正确完整。

3.9 校核图样是否正确,图面布置是否整齐紧凑,座标、标高、尺寸、数字、符号等是否齐全、正确无误,文字说明是否通顺简练。 3.10

校核向有关专业提出或返回的设计条件。

3.1

1认真填写《设计文件校审卡》(QT/SLECC 007.06-2003)。 3.1

2按规定签署设计文件。

3.1

3负责对归档后设计文件修改的校核。 3.1

4对校核的设计文件质量和完整性负责。 4 审核人

4.1 认真贯彻《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遵守压力管道设计的各项工程规定和质量管理制度。

4.

2审核压力管道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设计条件,技术经济是否合理,设计是否安全可靠,对主要技术问题和设计方案的正确合理负责。

4.

3参加压力管道设计原则和主要技术问题的研究讨论并作出决定,协助设计人、校核人解决疑难技术问题。

4.

4审核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各种综合材料表及规格书。 4.

5审核本专业有关设计规定。 4.6

审核管道应力计算书。

4.7

认真填写《设计文件校审卡》(QT/SLECC 007.06-2003)。 4.8

按规定签署设计文件。

4.9

对审核的压力管道设计质量负责。

6 5 审定人

5.

1负责审定设计原则,对设计所采用的技术的合理性、安全可靠性、技术经济合理性等重大原则问题负主要责任。

5.

2参加压力管道设计中的重大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的评审。

5.

3对 GA

1、GC1-

1、GC1-4管道的管道布置图等需四级签署的设计文件进行审定。

5.

4对设计、校核、审核人之间技术分歧作出最后的决定。 5.

5主持压力管道设计的设计评审。

5.6

按规定签署设计文件,对设计文件进行质量评定。 5.7 对所审定的压力管道设计质量负责。 6 技术负责人

6.1 负责指导压力管道的技术工作和长远规划,主持制定压力管道设计技术开发和基础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6.

2负责组织设计方案评审及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压力管道设计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工作、综合报告和设计单位资格认证换证工作。 6.

3负责组织压力管道各级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业务考核及技术交流,负责提高各级压力管道设计人员的技术素质。

6.4

负责组织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建设方针和政策。

第二篇:中石化大型浮顶储罐安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规定

1 基本要求

1.1 大型浮顶储罐是指单罐容积不小于5万m3的钢制外浮顶原油储罐(以下简称大型储罐)。

1.2大型储罐安全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关技术和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1.3 大型储罐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所在地区安全、职业卫生、消防、抗震减灾的有关法规和报批程序;其中安全、职业卫生、消防、抗震减灾技术措施和设备、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投用。 2选址及平面布置 2.1库址选择

大型储罐选址时,应对当地雷电情况进行调查,尽可能避免布置在雷电多发区域。 2.2 防火堤

2.2.1 大型储罐组的防火堤宜采用土堤。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国家现行规范规定的其他结构型式的防火堤,其耐火极限不得小于3h。

2.2.2 在防火堤的不同方位上应设置人行台阶或坡道,同一方位的人行台阶或坡道不宜少于2处;隔堤应设置人行台阶。 2.2.3 单罐容积不小于1 0万m3的大型储罐罐组宜采用4罐一组布置。

2.3 安全间距和消防道路

2.3.1 大型储罐之间的安全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0.4倍。

2.3.2 大型储罐罐组应设路面宽度不小于6m的环形消防道路,且转弯半径不小于12 m。 3 电气 3.1 罐区照明

大型储罐罐组的照明宜采用灯具沿走道、平台、扶梯布置。 3.2 防雷措施

3.2.1 大型储罐接地点沿罐壁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18 m,罐体周边的接地点分布应均匀,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 0 Ω;大型储罐与罐区接地装置连接的接地线,当采用热镀锌扁钢时,规格应不小于4 0mmx4 mm。

3.2.2 引下线宜在距离地面0. 3m至1.Om之间装设断接卡,断接卡与引下线的连接应可靠。

3.2.3大型储罐不应装设避雷针,应对浮顶与罐体用2根导线做电气连接。浮顶与罐体连接导线应采用横截面不小于50 mm2扁平镀锡软铜复绞线或绝缘阻燃护套软铜复绞线,连接点用铜接线端子及2个M12不锈钢螺栓加防松垫片连接。 3.2.4 大型储罐转动扶梯与罐体及浮顶各两处应做电气连接,连接导线应采用横截面不小于50衄2扁平镀锡软铜复绞线或绝缘阻燃护套软铜复绞线,连接点用铜接线端子及2个M12不锈钢螺栓加防松垫片连接。

3.2.5 大型储罐应利用浮顶排水管线对罐体与浮顶做电气连接,每条排水管线的跨接导线应采用1根横截面不小于50 mm2镀锡软铜复绞线。

3.2.6 与罐体相接的电气、仪表配线应采用金属管屏蔽保护。配线金属管上下两端与罐壁应做电气连接。在相应的被保护设备处,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浪涌保护器。

3.2.7 宜采用有效可靠的连接方式对浮顶与罐体沿罐周做均布的电气连接并应满足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3 防静电措施

3.3.1 大型储罐的自动通气阀、量油孔应与浮顶做电气连接。 3.3.2 二次密封采用I型刮板的每个导电片与浮顶均应做电气连接。

3.3.3 电气连接的导线应选用1根横截面不小于10 mm镀锡软铜复绞线。

3.3.4 在大型储罐盘梯进口处,应设置安全有效的消除人体静电接地设施。

3.3.5 大型储罐浮顶上取样口的两侧1.5 m之外应各设1组消除人体静电设施,取样绳索、检尺等工具应与设施连接。该设施应与罐体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3.3.6 储罐内壁如使用导静电防腐涂料,涂层表面电阻率应为108—1011Ω。

3.3.7 浮顶与罐体之间的密封带应使用导静电材料。 3.3.8 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信息系统接地等应共用接地网,实测的工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 Ω。 4罐体设备 4.1 密封结构

4.1.1 大型储罐应设置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在雷雨多发区域,一次密封宜采用软密封。

4.1.2 储罐罐壁与浮顶之间的环形密封间距宜按附表的规定选取。

4.1.3 在浮顶外边缘板与罐壁之间的环形密封间距偏差为土100 mm的条件下,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的密封件应保持与罐壁良好接触。

4.1.4 应尽可能减小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之间的油气空间。 4.1.5 一次密封的橡胶包带、橡胶充液管应符合现行化工行业标准《浮顶油罐软密封装置橡胶密封带》HG/T 2809要求,除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能外,还应满足强度、耐老化等要求。

4.1.6 一次密封的软泡沫塑料应符合国家标准《轻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JM30优等品的要求,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老化性能。 4.1.7 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所用紧固件、二次密封的压条等材料应为不锈钢。

4.1.8 一次密封的橡胶包带和二次密封的油气隔膜接头的物理性能、耐油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等应不低于对橡胶包带和油气隔膜的性能要求。

4.1.9 二次密封的支撑板应采用不锈钢,橡胶刮板宜采用L型结构,以保证刮板与罐壁之间形成良好的面接触;当采用其他结构时,密封油气空间不应存在金属凸出物。

4.1. 10 二次密封的橡胶刮板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候性和耐油性。

4.1. 11 一次密封应采用浸液安装的方式。

4.1. 12 一次弹性泡沫密封安装后,下部突出应规则,无扭曲现象,上部应平整。 4.2 浮顶限位要求

4.2.1 储罐浮顶限位除设置两根量油导向管外,在浮顶下方,还应设置限位器,浮顶限位器沿径向伸出浮顶外边缘板的长度应满足密封间隙允许偏差的要求,并对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提供极限位置保护,其安装位置应避开其他部件。

4.2.2 罐内附件的设置造成浮顶漂移(旋转或平移)时,附件应尽可能对称布置,使产生漂移的外力相互抵消或尽可能减小。 5消防系统 5.1 一般规定 大型储罐的消防水喷淋和泡沫系统应采用远程手动启动的程序控制系统,同时具备现场手动操作的功能。 5.2消防水源

5.2.1 大型储罐的消防水应储存在固定的消防水罐或消防水水池中。当储罐区附近有合适水源时,可设置为消防备用水源,消防备用水源上应设可靠的取水设施。

5.2.2 厂区内大型储罐区和装置区的消防水储备宜统一设置,消防水源除满足企业的消防补水需要外,还应满足大型油罐的消防需要。

5.3 泡沫灭火系统

5.3.1 大型储罐的泡沫站内泡沫混合装置应采用平衡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流程。泡沫液泵、比例混合器及平衡阀应为一用一备;泡沫站应具有快速灌装设施。

5.3.2 大型油罐灭火所需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12.5 L (min*m2),连续供给时间应为60 min。用于扑救液体流散火灾的辅助泡沫枪数量按不小于3支设计,每支泡沫枪的流量应按480 L/min设计,其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应按30 min设计。 5.4 消防冷却水系统

5.4.1 大型储罐区的消防水量,由扑救最大罐火灾配置泡沫用水量、储罐固定冷却用水量、以及移动消防用水量组成。固定冷却用水量按着火油罐外壁面积保护,喷淋强度不小于2.0L/ (min*m2),并应按实际配置校核喷淋水量;移动水量应为120 L/s。 5.4.2消防给水泵应采用电动泵,备用泵应采用柴油泵,且应考虑100%流量备用。消防冷却水泵供水能力除满足额定工况要求外,还应满足150%额定流量时,水泵扬程不低于65%额定扬程的要求。 5.4.3 泡沫消防给水泵应采用电动泵,备用泵应采用柴油泵,且应考虑100%流量备用。泡沫消防给水泵供水能力除满足额定工况要求外,还应满足150%额定流量时,水泵扬程不低于65%额定扬程的要求。

5.4.4 泡沫液泵应保证在设计流量下泡沫液供给压力大于最大水压力,宜采用齿轮泵,密封或填充类型应适宜输送所选的泡沫液,其材质应耐泡沫液腐蚀且不影响泡沫液的性能;泡沫液泵应耐受时长不低于10 min的空载运行。泡沫液泵应采用电动泵,备用泵应采用柴油泵。

5.4.5 消防水应储存于两个设有联通管的水罐或水池中。当和生产用水合并储存时,应保证消防水不被使用。 5.5 辅助消防设施

5.5.1 大型储罐区服务的消防站应配备不少于两台移动式泡沫和水两用消防炮,单台流量为32 L/s一40 L/s。

5.5.2在防火堤外台阶边、油泵房、泵棚或露天油泵边上应设置沙池,储存不少于2 m3消防沙。

5.5.3大型储罐顶部平台上,可设置灭火器材箱,放置2根水带和2支泡沫枪。 5.6 消防站 单罐容量不小于1 0万m3大型储罐且罐区总容量大于4 0万m3,或单罐容量不小于15万m3时,应在消防站内设置高喷车、泡沫运输车,高喷车流量不应小于60 L/s。 5.7其他要求

5.7.1 泡沫堰板高度应高于二次密封0. 3m,且不小于0.9 m;泡沫堰板与罐壁的间距宜为0.9 m~l.2 m;泡沫堰板与罐壁间的人行通道不应少于4处。

5.7.2单罐容量大于5万m3储罐,应在罐顶梯子平台的对称位置上设置二分水器和操作平台。二分水器应由DNlOO管道沿罐壁引至防火堤外,在距地面0.7 m处设置半固定管牙接口;根据需要,从二分水器上引出的泡沫混合液管道也可与固定泡沫系统连通。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1 大型储罐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储罐上应设置无电检测的火灾自动探测装置,在罐区四周通道旁应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6.2储罐上的光纤型感温探测器应设置在储罐浮顶二次密封圈处。当采用光纤光栅型感温探测器时,光栅探测器的间距不应大于3m。 6.3储罐的光纤感温探测器应根据消防灭火系统的要求进行报警分区。每台储罐至少应设置1个报警分区。 7 电视监视系统

7.1 大型储罐区应设置电视监视系统,对储罐浮顶等重点防火部位的安全情况进行监视。摄像机应设置在罐区外围较高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处,实现对罐区的远距离全景监视;当有条件时,宜能够监视到处于最高罐位一半位置的浮顶。

7.2 室外安装的摄像机应置于接闪器有效保护范围之内;摄像机的视频线、信号线宜采用光缆传输,电源应采用UPS供电,各类电缆两端应加装浪涌保护器;摄像机应有良好的接地,接至接地网。 7.3 电视监视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当火灾报警系统报警时,自动联动相关的摄像机转向火灾报警区域,以便确认火情。 8环境保护

废弃的密封材料属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处置。 9施工与安装 9.1 密封的安装

9.1.1 一次密封与罐壁应贴合严密。当一次密封采用软密封,密封安装后下部突出应规则,无扭曲现象;上部应平整,与罐壁应有良好的面接触。

9.1.2 二次密封安装后应平整,承压板之间间隙均匀、搭接严密。橡胶刮板与罐壁应贴合严密,无缝隙,且具有足够的调节能力以适应罐壁与浮顶周边环向间隙尺寸上的偏差。

9.1.3 对密封元件和材料应提出详细的技术要求和安装施工技术条件。 9.2板材预制

9.2.1 壁板滚弧后,立置于平台检查。垂直方向上用直线样板检查,间隙不得大于1 mm;水平方向上用弧形样板检查,间隙不得大于4 mm。 9.2.2 预制后的壁板在存放及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胎具,胎具的弧度与壁板弧度保持一致。壁板之间垫木块,且木块的摆放位置相同,以避免造成板材局部变形。 9.3浮顶安装

浮顶施工应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预留出足够的焊接收缩量,以保证浮顶的施工质量。 9.4罐壁安装

9.4.1 第一圈壁板围板后,应严格控制上口水平度,以确保第一圈环缝焊接间隙的大小。

9.4.2 每次围板前应对罐体整体的垂直度和罐周长进行测量,满足设计要求。

9.4.3 罐壁内表面不得存在有影响密封的凸出物,焊缝应打磨圆滑且余高不应大于1 mm。

9.5 量油导向管安装

9.5.1 施工现场应控制量油导向管接管的直线度不超过5mm。 9.5.2 量油导向管安装后垂直度不应超过10 mm。 9.6其他

9.6.1 大型储罐的材料采购应严格执行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 9.6.2 采购的量油导向管接管材料直线度不应超过5 mm。 9.6.3 大型储罐的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安装验收技术条件从严监理,凡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以保证大型储罐和浮顶的安装、施工质量。 9.6.4应对罐壁和浮顶的焊接变形严加控制,对罐体整体的垂直度进行检测,减少局部变形和尺寸偏差,确保密封效果。 1 0运行管理 10.1检测制度

10.1.1 雷雨季节,每月检测每个储罐二次密封内、外部可燃气体的浓度。容积大于等于10万m3储罐检测点不少于8个(周向均布),小于1 0万m3储罐检测点不少于4个(周向均布)。对可燃气检测浓度超过爆炸下限25%的储罐应及时查找原因,具备条件的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在雷雨天重点加强消防监护。 10.1.2 在每年的雷雨季节前,组织专业人员对大型原油储罐的等电位和接地系统进行检测。经评估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锈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0.2检查、维护制度10.2.1 消防系统 10.2.1.1 泡沫混和液管线和泡沫比例混和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放空。

10.2.1.2 每季度清理1次泡沫发生器过滤网内的杂物,确保泡沫发生器畅通。

10.2.1.3 雷雨季节前至少试验1次泡沫系统和喷淋水系统,确保管路和喷淋水系统畅通。试验后,应及时补充消耗的消防水和泡沫液。

10.2.1.4 每月检查1次罐顶平台消防箱内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消防水带是否老化、破损,不合格的水带应及时更换。 10.2.2罐体设备 10.2.2.1 罐顶操作平台应保持清洁,不得遗留原油和其他杂物;取样口平时应处于密闭状态。

10.2.2.2每月检查1次浮顶上和浮顶密封装置内是否有积油,并及时清理。

10.2.2.3 雷雨季节,每2周检查1次浮顶排水系统和泡沫堰板底部排水孔是否畅通,及时清除浮顶的杂物。

10.2.2.4 每2周检查1次浮顶密封装置的密封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0.2.2.5 在储罐进出油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浮顶运行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0.2.2.6 雷雨季节应每周检查二次密封上的导电片与罐壁的压接情况,确保导电片与罐壁接触良好。

10.2.3 电视监控系统10.2.3.1 大型储罐区的电视监控系统必须24小时有人负责监视。

10.2.3.2确保电视监控系统运行良好,如有故障及时维修。 10.2.3.3保持摄像镜头清洁,图像清晰。 10.2.3.4 电视监控记录应至少保存1周。 10.2.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每月应试验1次,雷雨季节每2周试验1次。若发现自动报警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火灾报警的准确、及时和有效。 10.2.5 电气系统 10.2.5.1 雷雨季节每月至少检查1次浮顶、扶梯、罐壁之间的电气连接线有无断裂和缠绕,如有问题及时修复。

10.2.5.2 雷雨季节每月至少检查1次密封装置与浮顶、配线金属管与罐壁的电气连接情况,如有连接线松动、断裂等情况及时修复。 10.3安全运行制度(合作业要求、进油管道口的流速和液位等) 10.3.1 雷雨天原则上避免进油和出油作业。若生产工艺要求不能中断操作,应降低流速并加强监护。

10.3.2 应控制油品输入输出的初始流速和最大流速。在浮顶未完全浮起前应控制进油管口处的流速不大于1m/s,待浮顶完全浮起后最大流速不大于4.5 m/s。

10.3.3 采用蒸汽除蜡的大型原油储罐,应随季节和气温变化适时调节蒸汽用量。10.3.4 大型储罐在进油、出油和调和作业时,除标准要求之外,不应进行采样、检尺和测温。

10.3.5其他操作要求应参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 10.4其他要求

10.4.1 应制定大型储罐区安全设施检查维护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设施完好有效。

10.4.2 大型储罐检修时,不得破坏防火堤结构。

10.4.3 制定灭火作战方案时,应对灭火时消防水及泡沫液的使用进行合理安排。 10.5 应急救援预案

各单位应按照总部关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雷雨季节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经评审通过后执行。 11 附表 环形密封间距 附表: 环形密封间距

┏━━━━━━━━━━━━┳━━━━━━━━━━━┓ ┃ 储罐公称容量V,m3 ┃ 环形密封间距,mm ┃ ┣━━━━━━━━━━━━╋━━━━━━━━━━━┫ ┃50000≤V<100000 ┃ 200—250 ┃ ┣━━━━━━━━━━━━╋━━━━━━━━━━━┫ ┃100000≤V≤150000 ┃ 250—300 ┃ ┗━━━━━━━━━━━━┻━━━━━━━━━━━┛

第三篇: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原因查明

此前,国家安监总局已将省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认定为责任事故,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输油管路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变薄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所挥发的油气与暗渠当中的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集聚,现场处置人员使用不防爆的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进行钻孔粉碎,产生撞击火花,引爆了暗渠的油气。由于原油泄漏之后到爆炸八个多小时期间,泄漏的原油已经形成的混合气体受排水倒灌的影响,在排水暗渠当中急剧蔓延、扩散,从而导致在大范围内连续发生爆炸。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管理上的原因是: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深入不细致,管道保护、规划、市政、安监等部门履行职责不力,事故风险研判失误。

根据调查事实和有关法规规定,对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运销处处长裘冬平、安全环保监察处处长廖达伟、潍坊输油处处长兼副书记靳春义,青岛市黄岛区委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应急办主任汪啸,青岛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李宝

三、石化区分局局长任献文等15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8人。其中,给予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中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行政记过处分,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天普行政记大过处分,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总裁李春光行政记大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安全总监王永健行政记大过处分、免职;给予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党委书记田以民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党委常委、总经理钱建华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副省级)行政警告处分,市委常委、副市长牛俊宪行政记大过处分,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张大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恒勤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开发区安监局局长薛凌行政撤职、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开发区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马启杰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工委书记薛仁龙(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任青岛市规划局黄岛分局局长)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希珍行政记过处分。

同时,国务院责成山东省人民政府、中石化集团公司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责成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山东省人民政府作出深刻检查。

国务院同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工作防范措施建议,要求深刻吸取事故的沉痛教训,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布局,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将全文公开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第四篇:(中国石化)管道公司出台最严厉“家规”规范员工行为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记者沈大鸣)5月20日,管道公司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家规”——管道公司禁令。从5月20日起,该公司员工如果未按规定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用品进行作业的,轻者罚款1000元以上,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行政处分直至开除并解除劳动合同。

该禁令共40条,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廉洁从业等方面的内容。今后凡是违反了其中的规定,就等于踩上了“红线”、踏入了“雷区”,将受到严肃处理。

该公司员工在总结“11•22”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时,认真查找了自身和身边存在的一些“低、老、坏”现象。比如,个别岗位人员用汽油作为清洗剂,埋下了着火的隐患;有的在管道阴极保护测试时,一些测试点的数据不完整;还有的动火制度执行不严,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现象。为防微杜渐、避免重蹈覆辙,该公司在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制定该禁令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该公司结合管道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并针对以往曾经出现的一些违章、违纪行为,依据国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了该禁令。为使该禁令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在历时半年左右的制定过程中,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了讨论和修改,认真听取和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表达了该公司员工提高管理,重塑管道公司新形象的决心和意志。

一位员工在看到禁令后认为,制定这样的制度非常必要,知道了自己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哪些规定是必须认真执行的,违反了规定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在工作中就会更加严肃认真,“不越雷池”半步。

第五篇:“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反思

11月22日,在黄岛发生了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至今为止已经造成了55人死亡,是国内输油管道极为少有的严重事故,国家安全局局长连发了十五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泄漏?泄漏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管理上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泄漏的原油会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规划的问题还是设计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都必须要查清楚。为什么泄漏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为什么引起爆炸?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问得都很尖锐,也很有技术含量,当前的报道虽然很多,但是基本没有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很多问题还在在调查中。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建议最好能记住这些问题,不能只看个热闹,而是要跟踪本次事故调查组下一步公布的调查情况,看调查的结论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安全有关,中国的输油气管道很多,到“十二五”末要建成10万公里,和现在的铁路公里数差不多,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增加,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就可能有输油气管道,我们出行都必然会经过输油气管道,所以这其中的安全隐患涉及到我们每个人,而且这种安全风险不像交通事故一样可以通过我们个人自身的注意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安全风险是我们个人完全不可控的,必须通过管道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所以我们大家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严格监督政府和管道企业的管道保护行为,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理解,对管道维护中企业的工作方法方式做浅显的论述,并对企业与政府的职责划分做简要解释,力求能使大家对可能引起这次事故的原因有一个初步了解。

东黄输油管道起点是东营的胜利油田,终点是黄岛油库,是属于中国石化所有的,具体属于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这家公司的总部在徐州,是一家典型的管道运营企业,管道运营公司是干什么的呢?是专门管理管道的运行和维护,有点类似于原来的铁道部,或者现在的铁路总公司,管理铁路的运行和维护,但是他们自己不建设铁路,他们找专门的企业来建设铁路。同样,管道运营公司的业务也不是建设管道,而是找专门的企业建设管道,当然找哪家公司来建设管道,一般他们自己说了不算,要通过中石化集团公司总部来决定。像这种大型国有企业,内部一般有非常多的部门,但实际上真正有业务只有两方面--运行和维护,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项工作。

管道运行的工作是指将油气按照规定的时间、流量输送到指定的地点,这要求管道上的各种设备正常启动和运行,并且管道的压力、温度、流速等各种参数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在信息化的时代,启动设备以及查看仪表参数的工作都有计算机自动控制,不用人工现场操作设备或查看参数,关键是在制定输送方案时要考虑各种因素,把启动哪些设备,参数如何设置考虑好,不但使运行所花费的成本尽可能降低,还要保障管道在运行中的安全。这里不对其详细论述了。

另一项工作是管道维护,包括管道本体的维护维修以及管道上设备的维护,这里主要讲管道本体的维护。维护的最终目标就是安全,安全也是管道运营企业的首要目标,当然企业也是要讲经济效益的,不过对于中石化这样的企业安全还是第一位的,这直接影响到领导的政治生命,不过客观来说,管道运营企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非中国特色,国际上的管道运营公司无不把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第一也是人本主义的体现。现代的管道维护理念是预防性维护,要抢在事故发生前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每年总会出现一些管道事故,所以就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目的就是为了在发生事故之时,让损失最小化,不过显然这次事故中“用兵”没用好。管道的维护是有严格的维护计划的,制定计划需要有一系列的步骤,找出管道的风险在哪里,分出轻重缓急,逐步实施。首先,要采集数据,当前是大数据时代,做决策需要量化分析,没有数据也就无法对问题进行判断,需要的数据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管道的长度、直径、壁厚、当前有哪些缺陷等,日常运行的温度、压力,管道防腐设施的参数,管道地理坐标,埋地的土壤信息,管道沿线周边的建筑物、河流、铁路、公路、公共设施、人口分布等一系列的信息。这些数据是管道维护工作的基础,但是采集这些数据的工作非常繁琐,而且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绝大多数信息是在时刻变化的,例如黄岛在1986年新建这条管道时还是个郊区,现在已经非常繁华了,如果拿当时的管道周边数据对现在是毫无价值的。而且管道所在的地点跨度很大,是一条线,采集数据需要沿着线路跑,当前这种工作基本上是无法用计算机代替的,不过好在大部分的采集数据的工作需要的技术含量不是十分大,一般由技术人员做好数据格式的要求,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以让人数众多的管道工人来收集这些数据了,当然现在国企工人的成本越来越高,没有这么多管道工人的时候也可以雇一些临时工来做这项工作。采集数据就作为一项工作就需要被检查,而对于数据来说,其检查的标准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比如按照要求某类数据需要每月更新一次,到月底检查是否更新就是指及时性,所以及时性是比较容易检查的;检查数据是否填满了,而且是否按照规定格式填写的,这就是完整性,这个也比较容易检查;而准确性顾名思义,就是数据是不是真实的,比如管道沿线建筑物离管线5米,却被写成10米,就不符合准确性,再比如管道途经一个村庄,人口有1000人,被写成200人,也是不准确的。但是检查人员很难检查数据的准确性,要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就必须将数据采集一遍,相当于把工作重新做一遍,成本太高,而且检查人员也绝不想做,所以准确性只能依靠工人的自觉保持,而实际上管道工人这方面上的自觉力并不是很高,这主要由于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工作量确实很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制订数据采集计划时往往希望得到更多的数据(暂且不管有用没用),而自己又不用实地采集,所以就不自觉的将工作量增大,以至于往往成为“不可能完成任务”;二是由于数据采集工作不同于设备的操作,稍微出错一点都会造成很大损失,数据错了,只要检查人员没有发现,一时半会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三是由于管道工人普遍没有追求真理的信仰和习惯,一般不会像书呆子一样“钉是钉铆是铆”。所以作为管道维护基础的数据质量并不是很高,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数据,数据的质量低下直接会影响到最终决策,你的决策能力再高,面对虚假数据也会做出令人费解的判断,比如大跃进时期,所有地方政府都上报虚高的粮食产量数据,这让毛主席深夜无法入眠,他在思考哪有那么多仓库存这些粮食,最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让世界人民都来中国吃粮食。还是拿上面的

数据举例,在采集沿线区域人口数据时,把一个1000人的村庄写成了200人,在做决策时就很有可能会将这段管道的维修日期排后,从而增加了这段管道的风险。所以说黄岛管线的漏油的原因就有可能是在采集数据阶段由于数据准确性没能保证,延迟了对这段管道的维修或者是降低了对其关注程度,我想这是在调查这次事故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的。数据采集完毕后,就需要根据数据对管道途径的各个区域做一次分析,找出如果发生管道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区域,这项工作比采集数据要复杂一些,不是一般工人可以做的,需要的按照一定的标准,而且需要很多的实践经验。管道行业给这个区域起了个名字叫“高后果区”。高后果区包括哪些区域呢?比如河流或海洋,如果石油泄漏到河里或海里,会引起大面积的污染,而且不容易处理;再比如人口密集地区,如果发生爆炸就会有大量人员伤亡。所以这次事故的地点肯定是“高后果区”,应该属于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重点照顾的地段,如果数据准确,而这个区域没能被列入高后果区的话,那么应该说这个阶段的工作人员是要对事故负责任的。接下是对管道做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的对象主要是针对这些高后果区的管段。风险评价这个名词并不是专业术语,因为在各行各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风险评价。各种各样的风险评价无外乎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生意外的概率,二是发生意外造成的后果。这两者都是和风险成正比的,所以如果量化的话,风险就是这两者的乘积,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就看你能不能接受这个风险了。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朋友找你借钱,但是你感觉他有可能会不还,但是又不好意思不借,因为担心会破坏你们之前的友情,那到底是借还是不借呢?我们根据风险评价的理论,首先判断一下他不还的概率,比如说是50%吧,这还不能够决定我们借还是不借,因为少了一个因素,就是后果,实际上我们就是要看对方借多少钱,如果是5000块钱,如果对方不还的话我们还能够承受,所以就借了,而如果是5万块钱的话,我们感觉不能承受,所以可能就不借了,所以说借的钱越多我们就越可能不借,也就是说借钱越多产生的后果也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同样,假设有两个人找我们借钱,数目一样,我们对一个人的判断是50% 的可能不还,而对另一个人的判段是30%不还,我们会更倾向于借给第二个人,这样风险更小,所以意外发生的概率也影响着风险的大小。所以说我们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一方面要对不同的管段进行事故后果分析,将高后果区的后果进行量化,同时要识别这些管段发生事故的概率,如果要识别发生事故的概率,就需要识别对管道产生危害的因素。什么会对管道产生危害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无外乎是内因外因,内因又分为历史问题和现行问题(类似文革时的“历史反革命”和“现行反革命”之分),一方面可能在管道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比如焊接不好,或者施工时将管道损坏,或者是购买的钢管本身就有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建设完成时没有问题,后来出现了问题,因为无论是管道内部输送的石油还是管道外面的土壤都是有一定腐蚀性的,会使管道内外产生一个个裂缝和凹陷,总之管壁越来越薄,说不定哪天就漏了。当然这是自身方面的问题,还有外在原因,一方面是天灾一方面是人祸,比如发生洪水、地震引起了管道破损就属于天灾,而在施工作业时被挖土机给碰坏了就是人祸,在外因的实际统计中还是人祸占据多数,类似于刘少奇对三年自然灾害的评价“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我们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对这些因素进行一个分析得到管道各区间发生事故的概率,再综合上面得到的发生事故后的后果,就形成了管道风险评价,我们根据风险大小顺序对各个区间排个序列,风险越大越往前,其中有可接受的风险,有不可接受的风险,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我们就需要进一步拿出具体措施进行控制了。在本次事故调查组调查过程中一

定要注意了,当初是否将这段管道的风险作为不可接受的,而且要注意检查其不可接受的原则是什么,如果视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我想这是要负法律责任的。风险评价之后的步骤就是对这些有着不可接受风险的管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将其中的缺陷进行详细研究,最终列出管道维修维护的计划,调查组应该了解中石化的管道储运公司是否将这段管道列到了管道维修维护计划当中,并且要检查在计划时间未到之前采取了哪些临时措施。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实施维修维护了,当然这段管道估计是还没有进行有效的维修。上述的步骤都结束后,还需要对各个步骤进行综合的效果评价,检查效果的同时用以下一步改进,这样就完成了管道预防性维护的整个过程。当然了,这是事前的预防,还需要事后的处理,事后处理的特点是要及时,把我们能够准备好的东西都准备好,这就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步骤越详细越好,而且要包含各个有关单位的联系方式,由于每段管道的周围情况不同,最好是针对每段管道都有相应的应急预案,而“为什么泄漏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这些问题都可以看应急预案中有没有,所以检查有没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上面主要说的是管道维护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虽然管道维护部门是和这次事故有直接关系的部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有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也间接影响着事故的发生。下面几个方面都有可能会促使本次事故的发生。

部门间的难以合作是国有企业的痼疾,而且规模越大的企业,这种现象就越严重,这一方面和企业的组织架构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企业文化有着深刻关系。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大多数是竖井型的架构,老总下面有几个副总,每个副总分管几个部门,每个副总间没有交叉,部门和部门间也没有交叉,这就无形中造成了各部门间的壁垒,而且在国企中坚信的是官本位的思想,所以两个没有隶属关系的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处理的,部门之间是缺乏沟通的,基础的数据也不会主动共享,自己辛苦得来的数据怎么可以白给别人呢?比如管道维护部门经过的管道的测试,发现管道的缺陷,所以在管道运行时必须要降低运行的压力才能保障不发生事故,但是管道运行部门往往并不会因为管道发生缺陷而降低运行时的压力,因为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再比如说,管道的维修肯能会涉及到资金,所以需要报给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往往因为要节约成本而将资金压缩,从而导致一些重要风险管段没有进行及时维修。所以在本次事故调查期间一定要分清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国有企业中非业务性的工作太多,占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间接导致了事故发生概率的提升。好比慈禧太后花钱修了圆明园,动用了海军军费,也成为甲午战争失败的间接原因,当然了,慈禧太后也有一大堆理由要修圆明园。最典型的就是企业中的党政工团工作,这是国有企业的一大特色,当然一般还会有很多貌似重要的机构,这还是桌面上的工作,至于一些正常之外的宴请和接待就更加耗费财力和精力了,对于管道企业的人员,白天要工作,而且经常要去野外,晚上还要陪人喝酒,你说辛苦不辛苦?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其实调查组不但应调查业务上面的失误,而且应该以此为切入点调查腐败问题,因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腐败在腐蚀国家财产的同时必然会腐蚀输油气管道。

应对检查的方式不健康。检查是什么,就是对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当然这会涉及到绩效考核,检查得分高的人奖金就拿的多,从长远来考虑还会影响到仕途,既使检查的结果不纳入考核,检查出的问题太多了,也会面子上过不去,而且也会对今后的个人发展产生潜在的不利因素。在应对检查的问题上,国企的老总们并不比哪些为了考试成绩而作弊的小学生们高明半点。在国有企业迎接检查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迎检是一门很有技术的工作,因为对于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迎检的检查结果会有巨大差异,水平高超的迎检人员必须具备如下素质:敢于弄虚作假,伪造记录;善于声东击西,转移检查人员注意力;惯于做桌下工作,打动检查人员的心灵。这样的迎检人员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赏识,会给出一个漂亮的成绩单,然而人们却只愿看到硬币的一面,熟不知成绩单越漂亮,埋下的隐患就越多。而检查人员也往往不能做到客观对待检查工作,有的检查人员本身业务水平不够,忽视了重要问题,而对于一些细节吹毛求疵;有的检查人员总感觉来检查是一种权力,如果不用其进行一定的寻租活动,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如果对方没有相应的表示就会故意刁难。所以这样的检查越多往往越起不到效果,至少是耽误了时间。所以调查组一定要认真调查谁曾经到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检查过,如果没有检查出问题,就应该追究其责任。

企业文化有待改善。据我了解,在管道企业中的招聘一直对管道子弟有倾斜性政策,这本身就是对公平公正的一个强烈挑战,一家几口人都在管道企业上班的情景到处都是,反而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的人员成了少数分子。这种工作上的近亲繁殖并没有激发管道人员对企业的热爱,反而练就了其狭隘的性格,没有丝毫大局意识,对自身的丁点利益却倍加关注。管道企业同很多国企及政府机关一样缺乏退出机制,所以没有人会因为没有工作干而担心会被辞退,而且把工作推给别人成了他们最直观的想法,而且还会受到领导的赞赏,久而久之这被当成了一种能力,甚至没有人为自己无所事事而感到羞愧。复杂的裙带关系以及制度的缺陷造就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管道企业中最重要的东西,当然这里的人际关系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种极为不正常的关系,其中牵扯到最多的就是钱权交换,对这种人际关系的过分关注导致了他们对业务的疏漏,从而最终导致了对业务的鄙视,都认为只有水平低的人才会去做具体的事情。这种企业文化才是产生一切问题之根源。

上述所说的都是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有可能要承担的责任,但是须知石油天然气管道都是国有资产,并非是一个企业所有,所以政府部门也可能会负一些责任。下面我们通过《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来分析一下政府和企业间的职责的划分。

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管道保护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管道保护职责,组织排除管道的重大外部安全隐患。”由此可见,政府部门不但有监督检查的职责,而且要组织排除重大外部安全隐患。什么是重大外部安全隐患呢?一般指化工厂、军工厂等危险源,管道企业无力交涉,需要政府出面,所以调查组一定要看这些方面政府是否履行了职责。

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管道企业应当根据全国管道发展规划编制管道建设规划,并将管道建设规划确定的管道建设选线方案报送拟建管道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符合城乡规划的,应当依法纳入当地城乡规划。”由此可见,管道建设规划是要经地方政府审核的,所以调查组应该检查管道建设规划是否经过了审核,来明确到底是哪方的责任。

保护法中还有其他几处涉及到了企业和政府的职责划分,都是分清责任的关键。另外在报道中还有一处细节,是说发生事故的管道之前就已经发现了隐患,需要进行维修,但是环评工作一年时间都没能完成,其实这也是调查组需要调查的重点,到底是企业一直不按要求做好环保计划,还是政府部门刻意为难?

我想还有一个重点要调查的就是在企业和政府的交涉过程中,政府部门有没有寻租。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黄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已经发生了几天了,现在有关新闻已经不能上头条了,但是管道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根据海因里希安全法则,这次事故只是大量违规操作后冰山的一角,必须通过这次重大事故调查作为契机对管道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让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

上一篇:售后服务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社会保险热点知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