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2023-02-20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设计地质详细勘察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设计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详细勘察专项验收办法

一、勘察单位在完成地质详细勘察任务,编制和整理完善了相关记录、原始图件、试验成果后等资料后,先组织单位内部验收,验收通过后编写和递交地质详细勘察外业验收工作报告至xx公司,由xx公司安排时间组织现场验收。

二、勘察单位递交的详细勘察外业验收工作报告应包括内部验收报告及详细勘察外业验收汇报材料、项目概况、勘察机构、勘察经过、各专业完成的野外勘察工作量、设计单位或部门委托工作完成情况、勘察详细结论及对各专业设计建议、存在问题与建议等内容,对于较大的滑坡、泥石流、危岩体、岩溶等不良地质应以工点为单位出报告。

三、验收工作按审阅勘察外业工作报告、听取勘察单位汇报、查阅勘察原始记录及成果资料,现场核查,验收检查组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的程序进行。

四、野外验收的主要内容和验收方法

(一)、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野外原始记录、现场原始编录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各种图件(素描图、柱状图、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等)内容齐全、表达准确、合理并与原始记录相符、与实际吻合。

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规范及大纲要求,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样品保管完好,标记清晰、无误;对现场原始编录资料、样品室内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槽、井、坑、钻探工程布置和施工质量符合施工阶段勘察深度要求;地质点、路线、横断面选择和控制程度达到地质查明目的。

物探原始资料质量:物探工作布置合理、方法有效,达到详细地质勘察的目的;样品(数据)采集方法技术、数量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样品加工或数据处理方法、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原始记录及编录资料齐全完整、客观真实。

质量检查及问题处理及时有效,质量记录完整真实。具体内容如下:

1、主要原始记录有

(1)、工程地质野外勘察记录; (2)、钻孔班报记录;

(3)、钻孔(探坑、槽)地质描述记录; (4)、终孔验收记录;

(5)、原位测试记录(标贯、动探、静探、抽压水试验等); (6)、钻孔(探坑、槽)取样记录; (7)、物探原始记录; (8)、野外原始图片、影像; (9)、室内试验记录。

2、主要资料有 (1)、勘察工作大纲;

(2)、地质勘察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现场勘察人员登记表;

(4)、现场勘察布孔平面图(1:2000); (5)、工程地质调绘野外用途(1:2000); (6)、地质勘察完成情况一览表; (7)、不良地质地段表; (8)、土石成分及边坡坡率表; (9)、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表; (10)、沿线取、弃土场调查表; (11)、钻孔柱状图; (12)、室内试验成果资料。

(二)、是否完成了规定的目标、任务

完成勘察任务书下达的工作任务、设计单位(组)审查意见书确定的工作量;完成项目任务书下达的总体目标任务;达到项目任务书下达的预期成果。

(三)、是否完成了批准的工作量

实际工作量与经过批复的勘察工作大纲预估钻探工作量的差距,实际工作量与设计单位(组)要求的勘探工作量的差距。

(四)项目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是否合理,工作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检查实际勘察工作与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是否符合;采用的技术方法、手段及各种方法、手段的配合是否合理、有效;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是否满足目标任务的要求,尤其是线外工程和附属工程。

(五)、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对岩土实物标本进行系统分类、描述、整理,对样品分析测试成果进行校核、检查、分类整理,根据鉴定、测试成果及时校正有关原始编录和综合图表,及时分析利用鉴定、测试成果;各类综合图件、表格编制及时,内容齐全完善,与原始资料吻合;综合研究内容、方法、程度及成果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基础数据的精度符合相关标准,筑路材料储量计算正确,GIS信息资料录入完整、可用。

(六)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勘察单位建立了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并运行有效;针对本项目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各项工作的实际质量满足规定要求,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七)工作总结是否系统、全面

全面、系统地对工作量及工程施工质量、成果进行总结;全面、系统地对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及效果进行总结;全面、系统地对总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预期成果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全面、系统地对区域地形地貌、底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气象水文等征进行总结。

(八)、野外抽查是否合格

抽取不少于总量10%的原始编录资料与实物、实地进行对比,以检查原始资料的客观、可靠程度;抽取不少于总量20%的综合整理资料与原始资料进行对比,以检查综合整理资料与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

五、勘察外业验收意见与处理

编制详勘专项审查意见,针对验收中存在的问题书面通知勘察单位进行整改和完善,勘察单位整改完毕后上报项目公司进行复审。

第二篇:工程地质勘察设计质量检查报告

特克斯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住宅6#住宅楼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检查报告

特克斯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住宅6#住宅楼工程地质详勘于20年月日完成,并在本工程基槽开挖后于2011年月日进行地基检验,并签署地基验槽合格的意见。本次质量检查,首先对工作质量(包括勘探点布置、间距、深度、原位测试布置、取样、土工试验等),进行了复查,认为工作量布置符合要求,对不良地质条件有对应的工作量,记录、测试试验数据真实可靠;其次对报告质量进行了复查(包括图件、地层描述、地基土评价、地下水、提出的结论与建议及校审情况等),确认对不良地质条件评价准确,结论与建议切实可行;同时再次核对了地基验槽记录,其意见符合工程勘察成果及实际情况。

根据本次质量检查,确认上述工作和成果均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规程和任务委托书及合同技术要求,勘察成果真实、准确,质量责任制落实。

勘察项目负责人:

勘察单位负责人:

伊犁州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年月日

特克斯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住宅6#住宅楼

工程设计文件质量检查报告

本工程于年月日完成全套施工图设计。经再次检查,设计文件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要求。建筑功能及各专业体系布置合理,技术参数正确,满足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基本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内容齐全。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的要求,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通知书经严格审核,均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设计质量责任落实到位。图纸签章手续齐全,设计人员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符合国家和本设计院技术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技术质量考核为合格。

本院年月日参加基础结构工程验收, 年月日参加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年月日参加工程竣工验收,同意验收意见。

设计项目负责人:

设计项目负责人:

伊犁州筑城建筑设计院

年月日

第三篇:地质灾害勘察报告提纲

地 质 灾 害 勘 察 报 告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总工:××××××

主任工程师:××××××

工程负责人:××××××

××勘察院

××年××月××日

0前言

0.1任务由来

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危及人口、单位、建筑物、设施等)

0.3勘察目的、任务

0.4勘察工作评述

(前期工作评述、勘察依据、勘察时间、勘察范围、勘察工作量、勘察质量等)

1勘察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1自然条件

包括勘察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准确地理坐标、交通状况、气象与水文、区域经济状况等。

1.2地质环境

1.2.1概述区域地质条件

(1) 地形地貌与新构造运动

(2) 地层岩性

(3) 水文地质条件

1.2.2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

(1) 地形地貌

(2) 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3) 地质构造

(4) 水文地质条件

调查分析地表水系和水质状况,地下水类型、水位、水质及补给途径,岩层地下水分布及渗透特性,地下水渗透条件。

(5) 不良地质现象

(6) 三峡工程库水位的运行调度

(7) 人类工程活动

(8) 其他

2地质灾害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2.1滑坡(包括不稳定斜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2.1.1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调查分析滑坡体的类型、边界范围及分布高程、面积、体积及其平面、空间形态,论述滑坡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并分析其变形破坏特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2.1.2滑体特征

分析滑体的成因类型、物质成分及结构、形态参数、岩土力学性质和指标、厚度及分区,地下水活动状态及岩土渗透特性。

2.1.3滑床特征

滑床基岩岩性及结构,岩石力学和渗透性指标、地质构造,基岩等高线、风化程度及分区情况。

2.1.4滑移带特征

滑移带的物理组成、力学特性与结构、微结构特征,分布形态,埋深、厚度及分段。

2.1.5滑坡变形破坏发育史

2.1.6滑坡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非地质致灾因素(降雨、地震、冲蚀、人类工程活动等)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2.1.7试验成果分析

论述室外、室内进行试验的条件、相关参数和方法,对试验成果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反演分析的结果对比验证。

2.1.8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评价

(1)稳定性宏观分析

(2)计算评价

论述推力计算的典型剖面选定原则、边界条件、计算参数、计算工况、计算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结果的评述和稳定性评价。

2.2崩塌(危岩)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2.2.1范围、规模及形态

2.2.2结构特征

2.2.3破坏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

2.2.4稳定性评价

(1)稳定性宏观分析

(2)计算分析评价

2.2.5持力岩(土)体特征

阐述持力岩(土)体的位置、岩性、岩(土)体结构、有关参数、自身稳定性和在工程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2.3塌岸特征及预测

2.3.1库岸现状(河床、河岸地形地貌等)

2.3.2塌岸区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物质成分,水理性、抗震性)

2.3.3影响库岸稳定因素

2.3.4塌岸破坏方式预测(预测方法不少于两种)

2.3.5预测塌岸影响范围及规模

3 地质灾害体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3.1发展变化趋势

3.2危害性预测

(以居民人数、实物指标调查为基础)

4 地质灾害体防治方案建议

4.1防治目标原则

4.2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4.3防治方案比选(搬迁、治理)及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5 环境影响评价

6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

(经济、社会、环境、减灾效益分析与评价)

7 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7.2建议

(存在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建议)

第四篇: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供水、矿区)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Ⅰ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序言(前言)

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述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

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

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简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3.简述地下水化学类型、物理性质、细菌含量、放射性元素及其变化规律。

4.在具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历史的地区,应详细叙述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污染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下水开采调查资料,说明市政水源地、工业自备井和农业井开采量。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情况,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率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其原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五、水量评价

主要阐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参数确定的依据,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并按拟建水源地的开采方案和取水构筑物的形式计算允许开采量,

论证其保证程度,预测其发展趋势。

六、水质评价

根据已查明的地下水水质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其它水质要求,进行评价和预测。

七、结论及建议

1.概括阐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

2.提出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结论意见。

3.提出取水构筑物的类型、数量及抽水设备类型、规格的建议。

4.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5.根据本次勘察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勘察工作提出建议。

八、附图、附表、附件

1.平面图

a.实际材料图;

b.地质地貌图;

c.综合水文地质图(或供水水文地质图);

d.地下水水化学图;

e.地下水污染程度图(××离子等值线图);

f.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或等压线图);

g.含水层等厚度线图(或埋藏深度图);

h.地下水开采现状图(开采利用规划图);

i.数值法计算剖分图;

j.地下水资源评价图(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k.地下水开采强度图;

l.地下水位预测图;

2.剖面图及其它图表

a.水文地质剖面图;

b.综合地质柱状图;

c.钻孔柱状图;

d.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e.长期观测地下水动态曲线图;

f.勘察试验综合成果统计表;

g.井泉调查统计表;

h.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表;

i.地下水污染调查统计表;

j.水质分析资料汇总表;

k.长期观测地下水动态资料汇总表;

l.颗粒分析资料汇总表;

m.历年河流水文观测资料汇总表;

n.历年气象观测资料汇总表。

3.附件

a.技术委托书;

b.与工程有关的会议纪要和技术联系单。

Ⅱ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一、工作概况

1.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2.前人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果。

3.本次工作的时间、过程、完成的工作量。

4.工作方法和各项工作的质量评述。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地形地貌、气候、地表水特征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2.区域岩石、构造含水性、地下水类型、水力性质、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富水性特征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3.区域隔水层、阻水断层的分布、产状、厚度及隔水程度。

4.水文地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各水文地质分区的特征,边界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矿区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最低侵蚀基准面的标高,洪水淹没界线范围,首期开采地段(或第一二开采水平)及储量计算最低边界的标高。

2.矿区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或导水系数、贮水系数、给水度,裂隙或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质、水温,以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各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稳定性及隔水程度,确定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含水构造的依据及其与矿体之间的关系。

3.构造破碎带的规模、产状、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评述对未来开采的影响程度。

4.地表水的特征,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程度。

5.矿床充水主要因素、进水方式。

6.根据生产矿井的调查访问和观测资料,说明生产矿井的位置,开采的最大深度及标高,开采面积、产量、充水来源、排水量历年来发生突水事故的情况,并分析突水事故的原因,叙述老窿的分布范围、标高、开采深度、积水情况、地面塌陷分布的范围以及对开采的影响。

四、矿坑涌水量预测

1.阐述矿坑(或露天采场)的充水水源及边界条件。

2.论述计算公式选择和参数确定的依据。

3.列出可供设计利用的,首期开采地段(或第一开采水平)的正常和最大的矿坑涌水量,并估算下一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评述矿坑涌水量预测的结果。

五、矿区工程地质

1.矿区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构造,岩石建造类型,工程地质岩组、风化,岩溶及其它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特征等基本因素,论述工程地质条件,阐述工程地质分区,分段或分带的特征。

2.矿床开采的工程地质评价:对矿床顶底板,主要井巷围岩的稳固性或露天采矿场边坡稳定性及其它影响矿床开采的物理、地质、工程地质作用进行评价。预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地段,提出维护和改善岩体稳定性的建议。

3.处于地震活动区的勘探矿区,应阐述历史地震发生的情况及矿区的地震烈度。

六、供水水源方向

1.指出可能作为供水的水源地,概述其水文地质特征。

2.初步评价供水水源地的水量,水质及其变化。

3.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七、结论与建议

1.论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类型。

2.评价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程度。

3.对开采的防水、治水、排供结合、综合利用、防止污染等提出意见。

4.提出矿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的意见,指出矿坑排水流干后可能产生的地面塌陷的分布和范围。

5.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八、附图、附表、附件

1.附图

a.区域水文地质图;

b.矿区水文地质图;

c.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d.坑道水文地质图;

e.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f.地下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g.矿坑涌水量预测图;

h.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视具体情况亦可与水文地质图合并); i.岩溶发育程度图;

j.矿区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或与水文地质图合并);

k.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工程地质山地工程素描图;

l.井巷工程地质剖面图或露天采矿场边坡工程地质剖面图;

m.照片、素描图及插图。

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尚可编制实际材料图,水文地质柱状对比图,工程地质柱状对比图、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等。

2.附表

a.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b.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

c.钻孔漏水、涌水及遇溶洞情况一览表;

d.地下水、地表水动态及气象资料综合表;

e.溶洞分布情况统计表;

f.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g.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h.老窿、生产矿井、民井、泉的调查资料综合表;

i.水质分析表;

j.岩(土)试验成果汇总表;

k.各种工程地质观测资料汇总表。

3.附件

a.技术委托书;

b.与工程有关的会议纪要和技术联系单。

Ⅲ勘察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一、勘察报告应在项综合分析全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编写

报告内容应该有论据、有分析、有建议,力求简明扼要,文字通顺,条理分明,除了定性的分析以外,应尽量有定量的分析。凡能采用图表来表示者,应尽量采用图表形式。凡各种重要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均应采用各种插图加以说明,以减少文字叙述。

二、报告的文字组成及一般要求

报告由封面、扉页、正文等组成。正文是报告的核心,叙述要清楚,层次要清晰,文字要简练,名词术语要统一。

1.名词术语、符号、量纲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

3.报告章节统一编号。正文可用章、节,以下用

一、

(一)、

1、(1),也可章用1,节用1.1,小节用1.1.1,后用

一、

(一)、

1、(1)。

4.标点符号要按出版总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法”准确使用。

5.表格:表序号可写在表右上面,按章或节编写,如表3-1-1表示第3章第1节第1个表。

6.插图:图序号写在图的下面,按章、节编号,如图2-1-1表示第二章第1节第1张插图。

三、报告提纲的使用原则

1.上述两种报告提纲为大型水文地质勘察工程的报告提纲,中、小型工程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删减。

2.如因工作需要或技术委托书要求,可编写专门技术报告,如物探报告、测量报告等。

第五篇: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公路路基及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下面谈一谈有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确定路线的合理布设。

2.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勘察。在初勘、定测阶段,根据选定的路线位置,对中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带,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桥涵工程地质勘察。按初勘、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要求,进行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涵的基础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一是对各比较方案进行调查,配合路线、桥梁专业人员,选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桥位;二是对选定的桥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梁及其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4.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隧道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且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隧道方案与位置的选择,包括隧道与展线或明挖的比较;二是隧道洞口与洞身的勘察。

5.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质勘察。筑路材料勘察的任务是充分发掘、改造和就近利用沿线的一切材料对分布在沿线的天然筑路材料和工业废料,按初勘和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进行勘察,为公路设计提供筑路材料的资料。

二、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实物工作量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试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工程地质平面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试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试验资料相矛盾。

3.对整个报告进行框架结构规划。由于公路工程地质有其特殊性,属于多专业合作工程。因此,对整个报告提前进行整体框架结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4.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柱状图中标明各层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和地下水位及地质描述。

5.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另外应注意,工程地质层的划分,不是越细越好,当然也不是越粗越好,除了遵循一般的划分原则之外,还应结合工程对象进行划分。在正确划分出工程地质层后,编制分层统计表。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6.编绘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其他专门图件。公路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7.编写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

保证质量。

8.编写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总说明书是报告的核心框架,它全面地分析了整条路线的工程特征,是设计人员掌握全线地质情况的指南。

三、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应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前言:要叙述工程概况、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依据、勘察的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本部分重点要注意的是:公路的等级,勘察所属阶段,编制报告所使用的规范、规程一定要保证是现行版本,已经废弃的规范不能作为勘察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地理、气象和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分区。地震活动性和抗震设计主要参数、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问题、水文地质特征。

3.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本部分主要是把整条路线的岩土参数,按照岩土形成时间、成因及性质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对各类岩土进行概括性评价。

4.工程地质评价:包括勘区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重点工点工程地质评价和路线方案评价。对于路线方案的比较,主要根据各路线方案所经地区的地质情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推荐出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路线方案。

5.沿线天然筑路材料:取土场要依据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土料强度CBR、含水率W、液限WP、塑性指数Ip等参数对料场质量进行评述。

6.结论及建议: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地震参数和建筑适宜性的评价;(2)勘区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地质灾害对工程影响的大小;(3)重要构筑物的地基情况、基础形式及其他处理措施;(4)勘区内的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腐蚀性评价;(5)路线方案的评选;(6)其他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7.附表及附图: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的附表和附图主要包括:完成工程量一览表、地震液化判别计算表、水质评价表、水质分析报告、路基分段说明表、不良地质地段表、区域地质构造图、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路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取土场工程地质柱状图、路基工程地质柱状图等。

四、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拟建工程概述,介绍拟建构筑物的地理位置、中心里程和规模。

2.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介绍本工点所使用的勘察手段及布设工作量的多少。

3.地质地貌概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路线所经地区的构造状况,构造与线路关系及影响程度;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4.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这一部分是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为工程地质评价、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方案建议提供基础数据。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

1、Ⅰ-

2、Ⅰ-3……岩层Ⅱ-

1、Ⅱ-

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黏土2-

1、冲积粉质黏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黏土3-

1、残积硬塑状粉质黏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

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

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

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取样和试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摩阻力标准值。

5.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一般涉及有关地下水的参数有:(1)地下水埋藏条件:是孔隙水,或是裂隙水,或是岩溶水;是承压水,或是潜水,或是滞水,或是层间水,含水岩组的岩性,渗透性大小空间分布特征。(2)地下水的动态:水位水量随、季节等时段的变化规律和幅度大小,水质变化情况,径流方向的变化。(3)补径排条件:补给区在哪,补给量多大,补给范围多大;径流区在哪,径流量多大,径流方向如何;排泄区在哪,排汇量多少。(4)水质特征:一般性指标,腐蚀性指标,特殊指标(如矿泉水)。

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7.其他专门要求,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

8.结论与建议。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9.对于公路工程中的收费站及服务区的勘察及报告编写,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范畴,要依据现行版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震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

五、工程地质图表编制要点

1.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在总说明中的附图,要求提纲契领,应纲要性标出各种工程地质现象,或可作专门图件,不能图省事以“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来替代“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是在地形图上标明工程构筑物、各勘探点、各现

场原位测试点以及勘探剖面线的位置,并注明各勘探点、原位测试点的坐标及高程。该图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上进行编制,地形地貌复杂时应专门作测绘工作。

3.钻孔柱状图,反映场地的地层变化情况,在图上应标明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底深度、层底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里程、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整比例,如1∶100或1∶150。

4.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理论上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但由于公路工程中的构筑物一般呈条带状,如大中桥等,致使纵、横比例尺一般相差较大,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0),受报告篇幅影响,纵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具体比例要按钻孔的深度而定。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中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5.土工试验成果表,主要有抗剪强度曲线、压缩曲线等,一般由土工试验室提供。

6.现场原位测试图件,包括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的成果图件。

7.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8.其他专门图件,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及专门性工程,根据各自的特殊需要,绘制相应的专门图件等。

六、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方法,由于公路工程的勘察阶段较多,线路工程所跨越的地质单元繁杂,一般每个工程对报告的编制都会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很难将各种情况一一尽述,更详尽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论述。

上一篇: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下一篇:审计报告整改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