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统预防职务犯罪

2023-04-30

第一篇:医疗系统预防职务犯罪

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多年来,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工作人员在医疗战线上救死扶伤,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上,成效也是显著的。拿一很直观的例事来说,过去我们常听到街上的救护车声,谁都知道那是火灾救护车,哪儿又着火了,而今,我们又能经常听到另一种救护车声,那就是医院的医疗救护车声,它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但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疗卫生领域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亦呈上升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医疗卫生管理秩序,社会反响强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借全市今年以来开展的五个专项活动之机,我来给大家讲一堂法律专题课。原因基于两方面:一方面,卫生系统的各单位各部门担负着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担,特别是医院、卫生院等部门的药品、医疗设备采购、医士、主治医师或主刀大夫、麻醉师等易发职务犯罪的要害环节和人员、易成为被拉拢、腐蚀的突破口和对象,处在风口浪尖上,稍不留神就会被风浪吹倒吞没,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因此,教育必须是经常性的。另一方面,职务

1 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危害是极大的,乃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削弱民主和法制、扰乱社会秩序,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大的苦难,因而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意义重大。就连由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于2006年6月23日至27日在贵阳市召开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治的协调完善”学术研讨会,也将预防职务犯罪与反腐败做为首要学述问题加以研讨,并且定论:“预防与打击并重,预防为先”!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二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构的配臵及工作情况;三是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农措施;四是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五是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六是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犯的什么罪,以及依据特定的罪刑关系确定行为人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与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特征。

⑴在所有的法律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⑵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刑法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 ⑶刑法是国家规定越轨行为的最后手段。刑法好比下游的坝,它是最后手段了,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实质上,刑法是一个国家民族价值观的抑射物和价值观的体现。

3、刑法的基本原则。 ⑴罪刑法定原则。

是指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以及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和处以什么样的刑罚,都必须由法律做出明文规定或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来判断,也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⑵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以及依据其承担的刑事责任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也即:重罪重责重罚,轻罪轻责轻罚;刑当其责,罚当其罪,罪责刑相称,罪责刑相应。

⑶适应法律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宪法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上的反映。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犯罪的概念。 ⑴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⑵犯罪的特征。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二是刑事违法性,即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严重违法并经过刑法加以规定才能构成犯罪。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⑶犯罪构成。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4 ⑷犯罪构成的要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有四,缺一不可。

一是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如杀人罪所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贪污罪侵犯的是社会经济秩序等。

二是犯罪客观方面。就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三是犯罪主体。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实施犯罪行为,依照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它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职务犯罪必须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四是犯罪主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故意和过失。

5、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 ⑴职务犯罪概念。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犯罪。

⑵职务犯罪预防概念。

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职务犯罪的状

5 况、特点、原因和条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国家工作人员产生职务犯罪的因素,以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目的。

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制的配置及工作情况 对职务犯罪进行预防的提出,从全国来看已近二十年,尤其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早有认识,但在我们这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正式纳入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责,只有

三、五年的时间,尽管过去也在搞,但仅仅是通过个案进行警示,通过查办和公诉职务犯罪案件,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和目的。此项工作纳入检察机关的职责以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起步良好,效果明显,社会反响好。之所以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是因为除去宏观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外,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立法的原意,原本是在打击和惩治职务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重点起到教育和挽救的作用,但实际上在打击和惩治之后进行的教育和挽救却不如在提前预防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挽救,由此可见,预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二是从保护干部的角度考虑,职务犯罪一旦发生,必须使用追究刑事责任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但是若提前预防,则能将违法犯罪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因此,职务犯罪预防是对我们干部的负责和保护。三是借用纪检监察部门常用的一句

6 话:“常举刀,少砍人”,使我们的干部在职务犯罪方面“不愿犯,不能犯,不敢犯”,这才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真实目的和意义。四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堵塞漏洞,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机构配置工作情况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领域广,牵扯面大,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健康运行,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效果。

二00二年四月,经中共武威市委组织部批准,在武威市检察院组建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处,八月二日人员到岗开始工作,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经中共武威市委批准,成立了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任命组长一名,副组长三名,成员单位十五个。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检察院预防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到二00三年八月,各县(区)相继组建成立了预防机构,都建立了党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配臵了工作人员。全市共配臵预防机构五个,工作人员十一名。

二00三年三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度》、《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同年九月、十一月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考核

7 办法(试行)》。

二00五年三月,在武威监狱建立了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

二00二年至二00六年七月,全市开展了以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1、系统预防工作。建立协调组织十一个,工作联系点三十一个,与三十个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2、专项预防工作。介入重点建设项目三十项,涉及金额1,509,732,114.00元。

3、个案预防工作。市院及各县(区)院每年平均开展一项个案预防工作,累计开展二十项个案预防。

4、法制讲座44次。

5、法制宣传157次。

6、发检察建议74份。

7、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十三场(次),接受教育者2180余人。

三、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民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8 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运用法律手段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医疗卫生系统也不例外,是我们贯彻市委加快“四个变革”,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结合全市检察工作实际,武威市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3月20日制订出台了以下九条服务措施。

1、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责,加大对侵害农民合法权益,危害农业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

2、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活动。

3、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4、认真查办发生在乡镇、村组的职务犯罪案件。

5、认真受理涉农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6、用心处理涉法涉检信访案件。

7、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加大对常住和居住在农村的监外执行罪犯和考察帮教力度。

9、积极调研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四、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

建国初期,在中国发生过一起震惊中外的特大职务犯罪案件,那就是已被搬上银幕的张子善、刘青山职务犯罪案,毛泽

9 东同志亲笔批示对二犯判处了极刑。就在1953年,全国人大颁布《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条例》,此后,职务犯罪有所下降,特别是贪污、贿赂犯罪。改革开放以后,职务犯罪有所上升,在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职务犯罪急剧上升,特别是大案、要案,并且愈演愈烈,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从这几年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情况看,职务犯罪呈以下发展态势。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上升。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现今的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屡屡出现,有的甚至上了亿元。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行为的人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大。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案件就是典型。2005年,我省查处腐败案件(主要贪污、受贿案),涉及县级干部65人,厅级干部4人。2006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我市查处的原天祝县国土局局长徐海元贪污、挪用公款案、原凉州区公安局经文保大队队长潘竞英贪污、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受贿案,以及去年至今年查处的市财政局局长于××案、

10 外贸公司总经理潘××案、建委资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案、省建九公司总经理金××案、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王××案等,都是本市近几年以来的大要案件。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发生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子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如湛江走私团伙大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仅在经济管理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如教育系统、艺术部门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时有发生。

5、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量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们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成为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的丰厚土壤。

五、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

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反

11 不正当竞争法)是从反不正当竞争角度规定商业贿赂的,即商业贿赂行为首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因为,倘若经营者不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商品质量等参与竞争,而是通过贿赂手段购买或者销售商品,那么必然违背竞争原则,扭曲市场关系,损害其他经济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所谓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式,商业贿赂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行贿主体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种特定的行贿主体是商业贿赂区别于其他贿赂的一个重要特征。

2、目的明确化。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是商业贿赂的本质特征。

3、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

12 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以现金或实物;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也是商业贿赂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所谓帐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帐或者做假帐等。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无帐可查或者帐目虚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侵犯客体复杂化。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蚀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造成经营者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它使市场竞争变成贿赂、人情及关系网的恶性博弈。

2、造成物价虚高,特别是一些医药企业实行高定价、高回扣,加重了国家和群众的负担。

3、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

4、通过商业贿赂,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可乘之机,消费者深受其害。

5、妨碍了质量、价格、技术、服务等效能竞争手段作用的发挥,使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失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实现其本有的价值。

6、行贿的经营者作假帐虚报成本,接受贿赂的单位或个人不入帐或隐瞒收入,前者抵税,后者不纳税,造成国家和地方税收大量流失。

7、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其后为保官或晋升行贿,严重破坏了国家廉政制度建设。

8、受贿者暗中出卖本单位利益,造成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困难,严重破坏了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9、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国际评估机构对我国腐败程度的印象。

10、商业贿赂加大贫富差距,一部分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却困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不公正的排挤而收入减少,从而使得贫困人口增多。

11、商业贿赂滋生洗钱和有组织犯罪,其引起的社会不满情绪又会加剧社会冲突,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犯罪率上升。商业贿赂泛滥将使国家陷入犯罪率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

14

12、妨碍政府职能的转变,商业贿赂导致的竞争不公、市场混乱和违法犯罪使得政府监管力不从心,政府部门不得不强化对市场的干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的目标难以实现。

13、商业贿赂导致政府公共开支的效益被削弱,或者大打折扣。

14、商业贿赂盛行所导致的官商勾结和结党营私妨碍了法律政令的实施,诱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剧社会矛盾,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商业贿赂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廉政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绝非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业贿赂的持续盛行将使市场经济陷于毁灭,使社会道德腐化堕落,使社会发展落入迷途,根治商业贿赂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

六、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发生在该系统中的工作人员以不法手段达到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诸如发生在该系统内药品、医疗设备采购活动中的收受回扣;医士、主治医师或主刀大夫、麻醉师“吃病人”的接受红包;医疗责任事故中的玩忽职守等案件。其危害在于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医疗

15 卫生管理秩序,损害“白衣天使”的高尚形象。因此,把医疗卫生系统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部门之一,并抓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我们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具体体现;是树立“白衣天使”良好职业道德形象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者自身素质增强其“免疫力”的迫切需要。

㈠特点。

1、发案呈上升趋势,且大要案比例高。如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检察院查办的该区医疗卫生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2003年2件2人,2004年3件3人,截止2005年6月,查办3件4人;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检察院查办的案件:1999年4件,2002年10件,截止2005年6月已查办11件,其中大要案16件,占立案数的64%。

2、医院发案率较高。如江阳区检察院查办的8件案中,发生在医院的就有6件,占医疗卫生系统的75%。近年来,由于管理手段、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一部分药品商把目光对准了医院。如原江阳区北城卫生院院长刘××、会计朱××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药品回扣共计10万余元。

3、贿赂犯罪突出。从近几年全国查办的医疗卫生系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贿赂犯罪案件尤为突出,各个环节都有发生,

16 且犯罪手段多样化。重点是吃“回扣”。行贿方主要是药品、医疗设备产品推销人员,受贿方重点是采购人员和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如泸州市中医院骨科主任谢××收受医疗器械经销商回扣5万余元。

4、窝案串案多。医疗卫生领域业务广,涉及部门多、呈网络分布,一量有犯罪发生,往往是窝案串案。在山东莱芜莱城区检察院查办的25件案件中,窝案串案就达12件。如在查办某医院院长李××受贿案时,串出其他人员的受贿案件,从中立案5件。

5、作案时间长、犯罪次数多。如山东莱芜莱城区发生的25件职务犯罪案件中,作案时间最长的9年,最短的也有3年。该区卫生局副局长李××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收受贿赂时间长达9年。有些犯罪嫌疑人贪婪成性,频繁作案不能自拔。如该市某医院收款员孟××贪污案,仅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利用担任收款员的职务,采用收入不入帐手段贪污公款,先后作案达315次,平均每天2次。

6、作案隐蔽性越来越强。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在上项目和大额购销活动中进行幕后交易,在实际操作中,为避开他人监视,借口亲自把关,撇开职能部门单独与对方洽谈业务,从中收受贿赂或暗中加价从中贪污;有的利用亲朋好友做外围,揩

17 国家之油水,在外围做本单位生产、销售的上、下家,或者做与本单位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表面不露亲戚关系,实际上貌离神合,通过吃供销差价,抢业务路子,变相侵吞国有资产。

7、用回扣套医生,典型的商业贿赂现象。“回扣”,似幽灵般地依附于现今经济生活中,一直是公众瞩目的焦点。医药购销中的回扣风可追溯到80年代初,其雏形不过表现在将生活日用品作药品包装。如保温杯、高压锅及各种塑料制品等。如今,随着回扣风的愈演愈烈,回扣形式变得花样繁多,无孔不入,令人眼花僚乱,瞠目结舌。

⑴现金回扣。其名目有“宣传费”、“广告费”、“新制药品推广费”、“处方费”、“统方费”等等。这样的交易最隐秘,极难被发现,因此最盛行。回扣的现金相当一部分落入了小集体或个人的腰包,不少人正是由于现金回扣而腰缠万贯,大发横财。以一盒售价65元的药为例:医院的进价是46元,赚19元的差价。医生还要拿10元左右的“回扣”,通常临床大夫能拿到其中的三分之二,药房大夫、药械科大夫、药房干事能拿到三分之一。药品的出厂价表面上是46元,但扣除市场开发费、销售成本、税收、开办费,一盒药的成本实际上只有6.7块钱。“回扣”从哪里来?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物价部门

18 永远不会知道药的实际成本。只能根据企业报来的材料审核批准。患者更不可能知道药品的成本。

八、九十元的药,也许成本还不到5块钱,一些药品出厂时只有20块钱,经过层层环节,卖给患者的零售价可能就是300多元。东北某大医院一位前药房工作人员向《哈尔滨日报》透露了其间的一些内幕,现在药房里有回扣的中药品种有几十种,西药品种有100多种单独登记,并统计出每天每个医生开出的处方数量,以便厂家依此给医生们发放“处分费”。药房的工作不是白做的,药厂要付给药房“统方费”。“统方费”一般少则每盒两三角钱,多则五六角乃至一元钱不等。别看一盒药只有几角钱,但药房拿回扣的品种有100多种,平均每天累计至少有6000多盒,按每盒0.3元的“统方费”计算,一天就有1800多元的回扣收入,药房里五六个人,每人每天得

三、四百元,一月下来,每人光“统方费”就可拿到

四、五千元,最多时可达万元。不难看出,现金回扣着实诱人。

⑵实物回扣。较之现金回扣在面子上似乎好看一些,接受方拿起来也更名正言顺一些。实物有空调、摄像机、彩电、音响、冰箱、手机、金项链、金戒指、照相机、摩托车、羊毛毯、高档服装等应有尽有。近几年的实物回扣已发展到汽车、商品房。回扣实物价格之高,品种之多,令人咋舌。

19 ⑶免费旅游。根据订购药品数量的多少,可免费享受异地或出国旅游。一位药商到沿海某地医院推销一种抗菌药,声称零售价每瓶70多元,出厂价30元。如果要优惠,可在出厂价上再打折30%,只要订购20箱,就有一个名额免费到泰国旅游。这种卖给患者70多元一瓶的药,实际成本不过几元钱。

⑷一次花掉300万一年挣了一个亿。有一年,某地区召开医疗交流会议,一家很有名的制药公司在宾馆内开了300多个房间,租用了20多辆大巴车,宴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实际上就是与其合作的医生),还带购物、旅游,一下子就花去300多万元。投入大、回报也大,一年内,这家公司凭一种药卖了1个亿。

据有关部门估算,自1990年以来,由于医药购销中让利回扣等因素,每年国家财政收入都要减少60亿元以上,五花八门的回扣已成为医疗行业公开的秘密。

㈡商业贿赂在医疗卫生领域蔓延所产生的后果。

1、医药回扣之风的蔓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广大患者。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生产和销售部门加大回扣比例。就必然要提高药价,逐年上升的回扣使得医药价格扭曲的结果最终转嫁到患者头上,从而造成药品价格的“水分”过大。虽然从2000年1月1日起,国家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

20 行管理.但由于药品这种商品的特殊性,患者有病还得到医院看病就医,用什么药不用什么约还得听命于医生所开的处方。而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追逐巨额的同扣,便首先以价格昂贵的药品来获取高额的同扣和相对较大的批零差价。有家医院竞用药品的回扣款盖起了一座耗资数百万元的大楼,被人们称为“回扣楼”。而据知情者透露,这仅仅是该医院近几年收缴让利、回扣款中的一小部分。

2、医药回扣之风的蔓延,造成医药市场混乱,伪劣药品久禁不止,人民用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正是由于回扣,假冒伪劣药品才有了市场和流通渠道,才有可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名优产品云集的国有柜台,才有可能闯入医院这块救死扶伤的圣地。回扣,成了假冒伪劣药品的调皮门砖。从近年来所揭露出的大批假药案中,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其中一个共性:几乎每一起假药案中,都有回扣的阴影。回扣助长了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3、医药回扣之风的蔓延,弱化了竞争机制,扭曲了客观公正的天平。不给回扣不办事,不给回扣不进货,这就逼得众多医药企业走上让利回扣这条路来扩大销售,维持简单再生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有些生产、经营企业盲目参加医疗单位以回扣多少进行的招标活动,自相降价,给予高额回扣。一些国

21 有大中型药厂为了不丢弃市场,也只好在国家规定的价格基础上一再让利推销,甚至有的企业以低限投料降低成本。这不仅是生产企业之间的相互残杀,而且保护了落后,给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了阻力,而那些没有给予回扣的国有药厂,产品质量虽好,却往往被排挤出流通领域。

4、医药回扣之风的蔓延,已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引起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的不满。有识之士呼吁:到了彻底解决药品巨额回扣的时候了。顽症还须猛药治,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依法整顿、规范医药流通秩序,净化医药市场,操起法律之剑,彻底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割除回扣这个毒瘤,从而使药品购销步入及文明、健康的轨道。

㈢原因。

1、利益驱动,见利忘义。许多生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单位将贿赂视为必要的业务费用,营销人员的工资、奖金与个人销售额直接挂钩,导致营销人员不择手段拉拢、贿赂有关人员。在金钱面前,少数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逐渐丧失,养成了不给钱不办事,多给钱多办事,甚至主动索取贿赂的恶习。少数采购人员和医生,哪种药品回扣高,就大量购进哪种药品,把职权变成摇钱树。

22

2、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落实。从查处的这些案件看,涉案单位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业务工作规章制度,但监督机制比较薄弱,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特别是责任不明确,致使规章制度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不能落到工作中,导致涉案人员大搞权钱交易,走上犯罪道路。

3、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大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有的还是医院的技术骨干,但他们法制观念淡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就如同癌细胞一样侵蚀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对收受贿赂、大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都是老关系,你给我钱,我给你办事,互利互惠,不会出事。即使出事,为了共同的利益也不会出卖我。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使一些人一步步陷入犯罪泥潭,最终身陷囹圄。

4、心理失衡,追求享受。少数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看到在改革大潮中有人大把赚钱,生活奢侈,而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多年,却不如人家一笔生意赚得多,心理扭曲,便利用自己的职务和权力,收受贿赂或把手伸向公款,大肆贪污、挪用,弥补自己心理上的失衡。

㈣预防对策。

1、强化教育,提高素质。腐败的滋生,首先是思想的堕落。加强思想教育,是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

23 宗旨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权钱交易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加强廉政教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做廉洁勤政的表率。要加强法制教育,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警示教育,以案释法,警钟长鸣,使他们认识职务犯罪的重大危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2、健全机制,加强监督。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预防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完善监督机制,严格监督责任。进一步修订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可操作性,明确监督对象。落实相关责任,保障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二是全面推行医疗器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规范采购行为,确保采购活动公正、公开。制止医药采购的各种暗箱操作。对医药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和网上招标,提高医药采购的透明度。杜绝药厂直接向医院推销产品,打击医药销售中收受回扣行为。物价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价虚高的整顿,强化医药定价特别是进口药价的听证,同时,加强医药销售中的监督。三是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把好用人关。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考核,积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3、强化措施,加快医疗改革步伐。实行医药分家,把药转

24 到商业部门进行管理和经营,取消卫生部门和医院经营医药的权力。要研究出台医药管理法规,并在反腐败条例中增加有关约束条款,以防止医药分家后“貌离神合”。出台医院服务法规,减少医生走穴,杜绝收受红包行为。在医院设立电子屏幕,公开医院住院人数的床位总数,把闲臵病床公布于众。

4、加快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积极进行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机构与社会资金和技术设备合作的新形式,促进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搞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体现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并符合卫生工作特点的分配制度。强化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全面推进医药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扭转“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建立起社会经营、多元开发、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新型后勤服务体系。

㈤检察机关与医疗卫生系统联手共同做好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

坚持打防并举,努力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坚持依法从重从严的方针,加大查处医疗卫生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要坚持惩治与保护并重,扎实有效地开展重点预防和专项预防,逐步建立医药卫生领域职务犯罪的

25 有效预防机制,努力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欢迎大家举报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市院举报电话为:2252000。

七、强调三点

1、人的主观意识的变化与职务犯罪的关系。

2、算两笔帐:⑴国家帐;⑵个人帐;

3、建议三条⑴敢于守住清贫;⑵乐于奉献;⑶远离生活的“高压区”。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上是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26

第二篇: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2009/5/16 非常感谢,根据市检察院的安排,今天由我来和大家探讨有关职务犯罪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建设,以及国家预防腐败监督管理局的成立,以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反腐五年规划》)的出台,这些都足以表明目前我们国家对待职务犯罪的政策已经开始转型,从以往的单纯重打击到打击与预防并重这么一个格局,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当然,可能有的同志会问,既然现在这么重视预防,是不是就不用打击了呢,其实不然,相反打击的力度更大,从去年对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上就很能说明问题,你比如陈良宇、郑筱萸的案子。尤其是郑筱萸的案子就更能说明问题,2008年5月29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郑筱萸受贿649万余元,一审判处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郑也就成为继胡长清,成克杰之后第三位被判处极刑的省部级高官。郑一审被判死刑可以说突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因为郑有坦白的情节,认罪态度也教好,所有的脏款都已上缴,这也就打破了以往我们国家对省部级高官腐败案件“坦白、认罪、退赃”即可免死的这么一个惯例。对郑筱萸判处死刑,我个人觉得除了郑筱萸他的社会危害性比较大之外,更重要的我觉得是高层向那些高官犯罪发出了紧急叫停的这么一个响亮的信号。

那么究竟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有什么危害性,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职务犯罪,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所要共同探讨的四个问题。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及主要罪名

关于职务犯罪,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职务犯罪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一些国家称其为“公务员犯罪”,或者“白领犯罪”,专门指

1 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其职务相关的犯罪。

严格来讲职务犯罪并不是我国刑法所使用的概念,也就是说它既不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类罪名,也不是法定的具体罪名。而是刑法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针对具有利用职务性这一类犯罪在法理上的概称或总称。目前我国刑法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观点也是多种多样,从我国刑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规定,并结合《江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来看,我们认为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滥用职权,实施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从目前我国《刑法》来看,涉及职务犯罪的内容主要有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九章渎职罪以及第十章的军人违反职责罪。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就几个主要的罪名和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1、贪污罪(邹三水案)(318 “南海神话”林裕行案,原工行南海支行行长。因贪污罪、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单位受贿罪、单位行贿罪,判死缓。以收取贷款户“利息差”、“赞助费”的手段私设“小金库”,总额高达7080余万,其中林以各种名义先后数次拿走了318万。)

2、挪用公款罪(横峰建行胡永春案、铅山银监会姜会武案、上饶县建行胡瑜平,三个共同点:鄱阳人、辩护人都是余湘明、挪用手段基本一致,都是利用从其他行拆借来的资金,打到私人账户上,胡永春挪用了8353.7375万元,并有692.1万元未归还。)

3、受贿罪(广丰顾慧案) “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

2 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5、滥用职权罪(309中行温州分行烂尾楼事件,04年4月央视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谁来为中银烂尾楼埋单”。3500万元的国家投资打了水漂。该行行长叶征因受贿判13年,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判3年零6个月,执行15年。叶的失职有三:一是未按国家规定配备工程管理人员;二是未按国家规定委托监理公司;三是审批工程把关不严,超进度付款、提前付款和重复付款)

6、玩忽职守罪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应当看到,这几年经过金融系统纪检监察部门与各级检察机关通力协作,不断加大打击金融犯罪力度和认真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效地遏制了金融案件的高发势头。总的来说,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总体走势出现“两个波浪式”: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数呈波浪式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在金融案件中的所占比重又呈波浪式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在严厉

3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下,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处于欲张又缩的状态,较之金融其他犯罪更具有顽固性,预防职务犯罪既是金融系统查处和防范违法犯罪的工作重点,也是任重道远的法制任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1、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居高不下。在近几年立案查处的金融职务犯罪案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所占比重一直很大,反映了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犯掠夺钱财的贪婪性。 (横峰建行胡永春案、铅山银监会姜会武案、上饶县建行胡瑜平)

2、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危害性严重。随着涉案金额上百万、上千万案件增多,造成银行资金大量流失和被侵吞,不仅对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影响和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林裕行案,工行南海支行行长,违法发放贷款9.14亿元、美金500万元,造成贷款全部无法收回的特大损失。)

3、单位负责人涉案比例上升,并向高级管理人员蔓延。从近年情况看,呈现出上升并向处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蔓延的趋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4、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串窝案发生。随着金融内部管理制度的加强和改进,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作案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手段单

一、一人一案一罪的情况转向以联手犯科、狼狈为奸的团伙特点,从而使内外串通勾结和内部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一些串窝案的发生。

5、案犯年龄结构呈下降趋势,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在原先普遍采取收储不入帐、偷支储户存款、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等传统犯罪手法的基础上不断翻新,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或利用新业务拓展、管理不到位等可乘之空隙,违规大额透支、非法载留、拆借资金将公款挪用等。这些新的犯罪手法诡秘,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增大了查处和防范工作的难度。

6、基层操作岗位发案率高,携款潜逃者增多。金融系统的

4 支行(公司)及分理处、储蓄所和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机构的基层单位,其中直接与资金货币打交道的操作岗位,往往是金融职务犯罪的诱因。基层金融机构不仅发案率高,而且还常常发生携款潜逃案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294寇君宝案:中国银行塘沽分行临柜储蓄员,10个月贪污437万判死缓)

三、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金融业是从事和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行业,容易诱发与金钱相关的职务犯罪。从总的情况分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与其他职务犯罪一样,都是利用职务便利而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它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是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诸多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具体说来,既有其外部的条件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原因所致,是诸多因素和问题的综合作用之结果。当前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受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贪婪欲望膨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也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价值目标。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也必然产生一种异化,这就是对利益特别是对不正当物质利益的追逐,随之而来的是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不切实际的消费观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在侵蚀和影响着人们。而在金融队伍中,有的本身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就不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与社会上消极腐败思想一拍即合,同流合污。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和膨胀,于是部分金融从业人员贪婪成性,不顾政策、法律的约束,公然把贪污、受贿、挪用、侵占公款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直接手段,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寇君宝案,找三陪女做情人,花3000元买1000朵玫瑰送给三陪女,一夜风流之后又送给三陪女1.2万元的钻戒)(295陈新案,原工行重庆九龙坡支行职员。因贪污4000万,挪用368万,判死刑。“我错在太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2、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健全和严密的。从金融行业绝大多数的发案情况看,“十案九违规”,多与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有直接关系。(318林裕行案:工行南海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是8000万。而冯明昌却在一天之内从南海支行骗贷2.4亿。而林严重违反审批制度,越权审批贷款,却并没有受到及时追究。上级行对这一违规行为采取了默许态度,于是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加之林的拉拢腐蚀,使上级行的某些关键人物,与其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成为“同一条船上的人”,共同规避制度、屏蔽监督,无疑助长了林的非法行为)

3、制约机制不完善,对权力监督不力。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和金融业逐步迈向商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金融经营体系和监管体制相对滞后的情况,从而使一些金融机构尤其是基层机构的业务监管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对职务犯罪的防范意识,忽视对某些权力的监督,造成整体控制上的失衡。(295陈新案,工行重庆九龙坡支行职员。因贪污4000万,挪用368万,判死刑。“我错在太放纵自己的欲望了”,“921”科目大帐,聚集了支行各网点所有的资金,工行规定每年1月1日同时扎帐)

4、在防范和查处上存有偏差,“两手抓”不够落实。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从而也使金融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适应这种状况并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一些金融机构的领导迫于客观形势和竞争的压力,思想上存在着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倾向,往往忙于抓业务指标,疏于道德风险防范,使得内部思想建设相对薄弱,防案意识淡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突出。还有的金融机构对查处案件的处罚规定大多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加之下属单位领导存有“三怕”:怕单位信誉受损,怕集体奖金被减,怕个人发展受挫。于是对发生的案件能瞒则瞒,查处能轻则轻,不愿深查严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甚至以辞退当事人一走了之。这就明显降低了查处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在客观上助长了图谋不轨之人的犯罪作案心理。

5、选人用人把关不严,埋下道德风险隐患。(322林裕行案,林在担任三水支行行长期间,以虚假繁荣蒙蔽上级、笼络下级,使该行呆坏账达80%,但却被视为“有能力”,得到重任。他到南海支行后,故态复萌,重复作案,造成更大损失。)有的机构在招聘选人过程中,存在着重才轻德、重业务轻思想政治表现的倾向,有的为了解决就业,照顾性地招收了本系统干部职工的家属,这就使一些不合格的人员也进入金融队伍。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很容易在金钱的诱惑下实施犯罪。由于用人把关不严,也为一些人逃避纪律和法律的惩治提供方便,有的单位对一些“带病”跳槽的人往往顺水推舟,推送出去了事,致使这些人的“病根”未除,在金融队伍中埋下了道德风险隐患。还有的机构用人失策,对选调进来的人员重使用、轻管理,只看重业务工作能力,不顾及思想品行和作风表现,甚至对有的业务做得比较大的人员偏信过宠、放任自流,久而久之使这些人借机实施犯罪也就成为可能。

四、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措施

既然职务犯罪是社会诸多矛盾和因素的综合反映,既然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预防之策必须是紧密联系金融行业的实际,实施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的共性原因,防范对策措施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金融队伍素质。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必须在金融领域里加强对全体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腐墙”,保持金融队伍的健康肌体。(303潘广田案,原农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31次收受11个单位和个人送的钱物,收受贿赂153.9万余元,判无期。由请吃饭——送土特产——贵重财物,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案发后,潘忏悔说:“从一名高级领导干部到一个阶下囚,是由于我私欲膨胀、追求享乐造成的。

7 其实我家里并不缺钱,我和妻子都在银行工作,每月收入上万。我的生活早就超过了小康水平。我为什么还要受贿?为什么要犯罪!一年来,我的头发全变白了。我真正体会到后悔欲绝的滋味,肠子都回青了。”潘终于明白:那些行为人送来的不是钱,而是定时炸弹!因此潘德案子告诫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人生的荣辱进退,不断加强人生观的修养,坚定信念,淡薄名利,保持乐观、进取、平和、健康的心态,才能抵得住各种诱惑,才能不被“富贵名禄遮望眼”。这也告诫人们,国家公职人员必须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确保权力来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能向林裕行“权为你所用,利为我所谋”。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走上邪路,避免发生从公仆沦为罪人,由领导沦为罪犯的可能。)

因此,各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这一传统的政治优势,着力抓好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规制度教育,加强廉洁自律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弘扬“三铁”精神,切实提高金融队伍素质。要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这不仅在于领导干部的行为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还在于领导干部本身需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反腐蚀能力,以防自身变质或被不法分子拖下水。要不断结合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既要抓对人心有震撼力的警示教育,也要抓日常中的和风细雨式的思想工作,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控制金融行为的有效机制。深化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一套完善、有序的金融行为运行机制,这既是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化解和防范因金融体制“脱节”、“失控”而产生的各种金融犯罪的强有力措施。为此,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金融调控监督体系和现代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推进金融法制化、市场化进程,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作为金融调控监督部门,要强化宏观调控,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法、合规的宏观控制机制,同时要切实履行好金

8 融监管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市场营运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监督管理,督促金融机构依法经营,杜绝以不正当手段竞争,从而避免不法分子进行各种职务犯罪活动。作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自担风险能力,实行审贷分离、授权授信制度等决策监督,以增强抵御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能力,防范由此而产生的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保证金融和经济的稳健发展。

(三)健全内控制约机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金融业的特殊性决定其健全内控制约机制的重要性。只有下大力狠抓制度建设和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形成监督制约的良好运行机制。为此,一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各金融机构要从市场经济体制和业务需求出发,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各项金融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特别是对易发生犯罪的主要业务环节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防范职务犯罪发生。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要加大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使金融系统建立的以监察、内审、稽核、事后复核为主的监督检查体系真正发挥作用。要重点对储蓄、信贷、出纳、会计等易发生犯罪的岗位进行严格的稽核检查方法严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切忌流于形式,失去应有功效。要建立和落实检查责任制,对于未认真检查而发生问题的,同样要严肃追究检查者的责任。

(四)把好进人用人关,公平竞争选用人才。由于金融业是整天与钱打交道的特殊行业,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履责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把好进人用人关,以保证金融队伍具有相对的纯洁性和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把好进人用人关,总的原则要求应是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聘)用,保证质量。对不符合选人标准的,都应拒绝录(聘)用,不能降低标准,尤其是因职务

9 犯罪或严重违规违纪而被清理出金融队伍的人员,其他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录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不仅要考察其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更要注意考察其人品和职业道德表现;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聘(使)用,要实行岗位轮换、定期交流、强行休假等用人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考核、调查,发现有问题苗头的应及时调整或撤换,不应“亡羊补牢”;发现在金融队伍中有赌博、嫖娼、吸毒行为的,要按规定坚决清理出金融队伍,不能“养虎遗患”。 (如陈新和寇君宝案,共同点就是把贪污的钱花在嫖娼上,比如陈新几个月的时间40万元就全部进入了“小姐”的口袋。就在他逃亡的68天利仍是一路风流,呼娼唤妓,夜夜笙歌,把随身所带的300万元现金,400万德汇票挥霍一空。最终他也是判了死刑,也是罪有应得。)

(五)加强领导和协作,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惩治腐败,打击职务犯罪,既是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也是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和途径。首先,各金融机构党委(组)要加强领导,树立大局观念,克服小团体狭隘思想,纠正“一手硬一手软”问题,把反腐治贪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抓,健全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行使职权,使他们切实担负起监督、检查职责。要针对职务犯罪随着金融业务发展而范围扩大、方式手段翻新的特点,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增强预防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其次,要加强与各级检察机关的联系和协作,建立健全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排除社会上各种干预和影响,形成协同作战的整体合力,严厉打击职务犯罪,使不法分子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再次,要加大对携款潜逃案件的专项治理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地配合公安、检察机关搞好抓捕追赃工作,不让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得到好处,努力挽回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第三篇:农业系统预防职务犯罪讲稿

一、检察机关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关系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农业不稳定,物价就飞涨。农村不发展,9亿农民不致富,中国就始终摆脱不了城市、农村二元分割的现状,无法实现社会稳定和全面小康。

党中央、国务院为此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一方面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规范和减少面向农村的收费、集资,减轻农民的负担。一方面财政加大了对农村、农业的资金投入,希望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综合开发就是中央加大农业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这儿使用的“农业综合开发”概念,包括了国家财政出资、补助、贴息、担保、承诺的,大农业范畴内的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农机等方面的所有项目。

作为实施、管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部门、人员,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认真执行,使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宜宾县的农业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不要在项目中谋取私利,不要玩忽职守造成项目损失。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是否严格履行职责进行监督,对国家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当然职责。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现和查办其中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贪污贿赂犯罪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侵权犯罪;另一方面是通过个案预防、行业预防、法制宣传等形式,协助相关部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预防各种职务犯罪的发生。

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中容易触犯的《刑法》规定

根据全国检察机关近几年查办的发生在大农业开发管理中的职务犯罪情况看,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容易触犯《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1、贪污罪(刑法382条)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引用条文说明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刑法》第93条、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XX年4月29日立法解释,强调受托人员、村委会人员。说明公共财物的范围—《刑法》第91条,强调代管的私人财物)。

立案标准:贪污公款0.5万元以上。

刑罚:个人贪污0.5-5万的,处1-7年有期徒刑;贪污5-10万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贪污10万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按《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所得要全额追缴或退赔。贪污罪还可以并处没收部分或全部财产。

犯罪表现:因监管不严、个人私欲膨胀,采取虚报冒领等手段贪污开发资金的行为。即可能是个人单独行动,也可能为几个人串通共同犯罪。

2、私分国有资产罪(刑法396条)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立案标准:累计数额满10万元。

刑罚:单罚制,即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罪表现:部分单位将开发工程资金,以管理费、奖金等名义发给职工。单位领导看似为职工谋了福利,实则触犯了《刑法》,自己受处罚、职工也要退款。所以谋福利一要资金来源正当、可以用来发奖金;二要有发奖金的书面依据(起码是组织、人事部门的,或党委、政府的)。

3、挪用公款罪(刑法384条)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说明: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对“归个人使用”的定义,包括本人、其他自然人、私营企业,以个人名义借给其他单位)。

立案标准:挪用公款1万元以上。

刑罚: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犯罪表现:把因办理手续等原因暂时沉淀在单位的农综资金,用于自己或借给朋友经商、拿去赌博等,认为需要拨款时可以及时收回,不会暴露。

注意:挪用防汛、救灾、移民工程资金,则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立案标准只需0.5万元。

4、受贿罪(刑法385条)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立案标准:受贿0.5万元以上。

刑罚:与贪污罪相同。

犯罪表现:农业开发的项目审批、验收、拨付资金等管理人员,收取项目实施单位人员的好处,或主动索要好处。

5、单位受贿罪(刑法387条)

单位受贿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务,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受贿论处。

立案标准:单位受贿10万元以上;或不满10万但有刁难、要挟、索取等行为,或造成国家、社会利益重大损失的。

刑罚:双罚制,即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犯罪表现:开发资金管理单位收取项目申请、实施单位好处不入帐;注意就算没有分配也构成此罪。

6、单位行贿罪(刑法393条)

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立案标准:单位行贿20万元以上;或行贿10万元以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为谋取非法利益、向3人以上行贿、向党政领导司法行政执法人员行贿。

刑罚:双罚制,即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犯罪表现:由于上级的项目分配还没有完全客观、规范,人为因素较大,在争取项目过程中送钱、送物就可能构成犯罪。

注意: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是犯罪;争取项目时要把握好分寸。

7、滥用职权罪(刑法397条)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引用条文说明渎职罪主体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XX年12月28日立法解释,强调受权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非国家行政编制但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也是主体)。立案标准:主要是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

刑罚: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严重的可处3-7年有期徒刑。

犯罪表现:在开发项目管理中超越职权违规批项目,违反项目管理规定乱办事,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8、玩忽职守罪(刑法397条)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立案标准:(比滥用职权罪稍高)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轻伤10人以上的;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或者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徇私舞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

刑罚:与滥用职权罪相同。

犯罪表现:不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监督职责,造成项目工程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项目报废重大财产损失,或资金监管失职造成30万元以上损失(如被骗)。

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一般人认为单位行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犯罪是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当犯错,或者自己没有抄腰包,“为公不为罪,为公不犯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这是没有认识到当前贪污腐败对国家工作人员廉洁性造成的严重腐蚀,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没有认识到渎职侵权职务犯罪造成人民生命或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国家机关人员理应对此承担道德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损害了我们发展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必须坚决打击和抓好预防。

三、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与措施

为了贯彻十六大关于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和“依法治国”的方略,XX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部署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教育活动,今年6月分开始又与其他政法单位一起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围绕检察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这个核心,提高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加大职务犯罪监督、刑事侦查审判监督、民事行政审判监督、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促进廉洁从政、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宜宾县检察院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综合法律监督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和整合检察院内部监督力量。二是按照县委预防职务犯罪领导组的部署,在全县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工程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机制;协助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办法》,从人大角度加强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述职和考核。三是变事后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事前监督,深入到重点单位、工程了解工作流程和动态,帮助分析漏洞、完善制度,随时掌握工作动态进行实时跟踪监督。

同时,按照上级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承办上级交办案件,或将部分案件交上级办理,或上级检察院指挥中心组织异地办案力量直接办理辖区内案件。按照中央的司法改革部署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检察机关不断加强了自侦案件的内部监督制约和外部监督。内部制约包括上级监督、备案、审批,批捕、公诉部门监督。外部监督包括人民监督员制度对撤案、不起诉、不服逮捕的监督,以及法律规定的审判机关监督,还有党内监督和人大、政协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

由此可见,当前对检察机关的执法要求有多严,措施有多强,给基层检察院的弹性空间是多么小。如果农业综合开发中出现了职务犯罪问题,我们不得不查、而且必须主动调查,不然检察院就要失职、渎职,就对不起全县人民。

四、预防农业综合开发中职务犯罪的建议

对于腐败,中央的要求是打击与预防并重,不打击无以震慑犯罪分子,不预防无以从源头上根除腐败。为了宜宾县的社会政治稳定,为了大家个人今后生活的健康发展,检察机关不希望多出事形成的事后打击太多;而是希望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尽量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形成“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贪污渎职”的局面。建议在农业综合开发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结合先教活动,树立宗旨意识,掌握职工思想动态。要真正认识到自己是老百姓开工资请来服务的,从内心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党组织要把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农业开发工作的第一线,对工作人员经常性地提醒、警示,更重要的是要随时了解其思想和生活动态,及时发现思想问题苗头,加以解决。

(二)加强培训和自学,掌握法律、法规和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规定,提高守法意识。建议大家全文学习《刑法》、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县政府印发的《宜宾县农业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不要自己违法了还不知道。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管理规定,既是从事开发工作的指南,也是判断是否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标准。

(三)加强工作制度建设,明确工作的责权利和工作程序。项目管理制度一定要书面化,流程化,清晰明了,既便于操作,又便于分清责任。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过失追究制度,按程序办事,以制度管人,从工作职责和程序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防线。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可以参考财政部印发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完善工程项目和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注意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分工上形成相互牵制、监督,在重点环节上形成前后环节的监督制约。不要一个人拥有某个事项的所有权力不受制约,那容易犯错误。可以考虑建立关键岗位的定期轮岗制度,能预防和及时发现大部分问题。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尊重民意、专家咨询、集体决策,要有完善的议事规则和形成书面记录,从内部监督机制上预防职务犯罪。

(五)强化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会在串通舞弊、领导专制等情况下失效,必须主动接受外部监督。项目管理、办事程序尽量公开、透明,接受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媒体的监督。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要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处理、解决。检察机关也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从提前介入、开展预防、跟踪监督、接受群众举报等方面入手,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顺利进行。

(六)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警示和威慑管理人员。打击职责主要在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加强日常监督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要依纪依法严格处理。同时有关监管部门也要及时移送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主管部门不能压案不报、内部处理,那是姑息犯罪、鼓励后来人,同时也涉嫌包庇罪或不依法移交刑事案件犯罪。

五、如何加强检察机关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联系

在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检察院)和相关主管、监督部门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制度。相互之间定期通报情况和资料,加强共同研究完善制度、解决问题,及时移送线索和案件。

检察院加强法制宣传,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单位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指导,提供相关的法规资料。检察院在县党政网上建有网站,近期已经进行了改版,充实了网站内容、加快了更新速度。各位可以在在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并可在网站论坛上向我院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我院将定期收集、答复。

我相信,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农业综合开发各主管部门、监督单位、实施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定会顺利实施、取得实效,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重大贡献。

第四篇:论国土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

职务犯罪是腐败最严重的表现,在国土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于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国土队伍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形象,促进国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国土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意义

随着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国土部门地位得到不断提升,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承担的职能也越来越多,但国土系统职务犯罪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充分认识预防职务犯罪的现实意义。

(一)预防职务犯罪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要求。国土部门承担着全县土地管理的重要职责,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担负着一定的土地管理职能,教育全体人员慎用权、用好权既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二)预防职务犯罪是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需要。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就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的依法行政体系,不断提高清正廉洁、自我约束的能力。预防职务犯罪是把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的重要基础,更是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三)预防职务犯罪是推进国土依法行政进程的需要。实践表明,一些人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主要原因是个人权力失去制约,游离于既定的程序和法律之外,没有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开展国土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就是要求系统人员遵章守法,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办事。

(四)预防职务犯罪是促进国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人,在于一支高素质、清正廉洁的国土管理干部队伍。小到一个部门,大到一个系统,无论谁出了事,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土部门在这方面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不仅损伤了国土部门的整体形象,而且给我县国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廉则兴邦,贪则亡国”,国土事业也是这样。

二、预防职务犯罪的具体措施

当前,在宏观调控更中严格的新形势下,国土系统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要全面完成“两服、两保”的任务,必须要有一个廉洁高效的氛围,有一支能干事、不出事的队伍。要把预防职务犯罪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源头防范力度,提高国土资源系统的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一)坚持把强化教育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切入点,筑牢思想防线。如何抓好教育,应该抓好“三个强化”。

一是要强化主题教育。主题教育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在全系统营造一个浓厚的廉政教育的舆论氛围,从而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当前我感到需要抓好四个方面:第一,要重温入党誓词,解决好党员干部的宗旨问题、信念问题和信仰问题;第二,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解决好权力观问题;第三,要解决好群众观问题。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群众观,树立老百姓标准,确实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我们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第四,要解决好一个人生目的问题,要教育系统内的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做到脑清心正,坚持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二是要强化案例教育。要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一些反腐倡廉展览和警示教育基地,多听一些职务犯罪人员现身说法,并做到人生“三看”:第一看,就是要到贫困家庭看一看,看看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再对比一下我们的工作环境、我们的生活,就应该毫无怨言、竭尽全力地干好本职工作。第二看,到殡仪馆去看一看,那里是人生的最终归宿,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贫困潦倒,最终都是一股烟,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功名利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所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做金钱的奴隶。第三看,就是到监狱去看一看,看看自由是多么重要,所以,必须经常警钟常鸣,自警自励,洁身自爱,珍重手中的权力,珍重自己的岗位,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家庭,对得起自己。

三是要强化对中层人员的教育。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是中层人员。要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具体

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并采取述职述廉、听取汇报、专题检查、综合考评、集中讲评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掌握中层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各部门、单位权力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中层人员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坚持把源头防腐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着力点,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要深入推进国土政务公开。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事项,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门户网站这个平台,进一步公示各项审批事项的程序、审批人员、审批时间和审批结果,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工作的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二是要加强重点部位监督。要重点突出对“两个出让”(土地和粘土资源出让),“两个评估”(土地评估和采矿权评估),“两个业务”(土地整理和测绘业务)和“一个行为”(系统人员廉洁自律行为)进行治理整顿,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要以规范权力为重点,继续抓好制度的修订完善和执行工作,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三是结合职务犯罪苗头现象开展预防。要在惩处中预防、在预防中惩处,对已经发生的职务犯罪苗头现象,要举一返三,重视对现象背后的总结预防工作,通过对个案的深入解剖,查找在机制、体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职务犯罪行为的土壤。

(三)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突破点,形成整体合力。

机制创新应该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预警机制。局纪检组、监察室要努力做到“关口前移”,加强事前监督。对某些干部身上出现的一些苗头性的问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让“红灯”亮在“越轨”之前。同时,要进一步扩大纪检监察的参与程度,全程参与土地使用权的招拍挂、集体会审、出台重要政策等业务工作,变事后查处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通过监督预警,形成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使我们的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犯错误或者少犯失职、渎职的错误,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有利于我们系统干部成长和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评议机制。把中层和重点岗位人员作为评议

的重点,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开展公开述廉考廉,实行“背对背式”的测评打分,通过群众评议及时发现问题。三是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共建机制。过去,在土地复垦整理项目监管方面,我们主动邀请检察院的同志一起参加,取得了效果。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与检察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共同机制,定期分析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犯罪的新动向、新问题、新特点,研究防范的对策、措施,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2011

合阳县国土资源局 王琨 年6月1日

第五篇:林业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初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要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重任的林业部门,责任重大。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思路,拓宽方式方法,应对职权腐败的挑战,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势在必行。本文试从分析林业部门预防职务犯罪的现状和成因出发,探讨预防职务犯罪的应对之策。为探索林业系统从深层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一、林业系统职务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职务犯罪指具有一定职务身份的人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了与其职务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侵犯了国家管理公务的职能和声誉,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各种犯罪的总称。林业系统职务犯罪指的是林业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违反了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而损害了国家及他人的利益的一种行为。

近年来,我国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大幅度上升,其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犯罪尤为突出。从4月11日全省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通报的情况来看,2007年共立案侦查渎职犯罪695人,比2006年立案侦查的451人上升54.1%,其中滥用职权型、玩忽职守型案件分别上升25%和106.1%。在立案侦查的712

1名犯罪嫌疑人中,涉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等渎职犯罪占立案总数的95.5%。其中,涉嫌玩忽职守犯罪371人,占52.1%;涉嫌滥用职权犯罪191人,占26.8%;涉嫌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犯罪74人,占10.2%。就我区而言,今年就有2人涉嫌玩忽职守犯罪被查处。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涉林职务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林业发展大好形势、影响林业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

从涉林职务犯罪的类型和犯罪的形式分析,涉林职务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方面,逾越职权、以权谋私是涉林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涉林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于:行使职权者和利益相关者互相勾结,在行政审批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合法程序操作,给他人开绿灯,造成乱砍滥伐。或林业人员在监管林木采伐过程中,不认真履行监管责任,造成超数量,超面积的采伐,致使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第三,涉林职务犯罪发展类型日趋多样化。现阶段涉林职务犯罪主要包括贪污、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受贿、玩忽职守等。

二、林业系统职务犯罪的成因

分析涉林职务犯罪的根源,主要包括:

(一)客观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现有的法律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致使在具体实践上出现了一些漏洞,使违法人员有了可乘之机;二是对权力的运行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下级因为怕得罪上级而不敢监督,同级机关由于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在监督上会比较难,而上级最主要的是对所属下级进行工作指导,有时会对下级的监督不够力度,也比较难发现问题,而群

众的监督本该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但是由于对监督的渠道不够了解,使得群众的监督作用减弱。三是对各种贪污受贿行为的打击力度还不够,间接增长了犯罪人员的侥幸心理。四是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市场经济发展滋生的拜金主义,使个别工作人员在其影响下,丧失原则,走上腐败不归路。

(二)主观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林业系统人数众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个别工作人员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不高,没有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群众观,个人修养不高,平时又不注重加强学习,整体素质偏低。二是职责职能缺位。主要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职责不甚了解,知之不多,了解不深,有极少数人员对本职工作“有选择”地加以执行,致使工作出现失误。三是执行制度方面有漏洞。由于在管理、服务工作中制度建设滞后,制度的约束力偏软,使个人行为存在较大随意性。四是责任意识不强。少数同志不负责任,马马虎虎,对工作要求不高,敷衍塞责,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直接导致工作出现失误。五是个别工作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受不起奢侈腐朽生活方式的引诱,一味追求金钱,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缺乏一定的判别能力,这些便为职务犯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六是有关工作人员缺乏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法制意识不强,知法犯法。

三、预防林业系统职务犯罪的途径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遏制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对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

更好更有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坚持用学习增强理性修养,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观,对干部职工进行党章教育、党的宗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政勤政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引导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落实思想大解放、意识大转变和思想境界大提高,使个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深入,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以民为本的理念在各项实践工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依法行政观念增强,执法行为公正文明,为民办事规范高效,在廉政建设问题上做好典范,形成努力争当发展现代林业排头兵的创业氛围。另一方面,突出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现有轻微违法行为的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教育转化,把违法犯罪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同时,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在处理违法乱纪的案件中,一定要严惩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经济上制裁和纪律上的处分来威慑犯罪人员,也使其他人员产生警示作用,让更多的人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行业管理。按照《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及国家林业局《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行业特点,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制订完善行业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包括制度、监督、教育、奖惩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以制度来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通过建章立制,不断建立健全林业行业从业规范,使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在执行制度上,要

定期开展检查,加强监督,把执行制度与各项考核及工资福利挂钩,形成了奖惩并举的制度落实激励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三)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通过集中开展自查自纠,找准林业行政许可(审批)、森林资源开发、经销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林业行政许可(审批)工作,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找准林业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完善加快林业发展的政策,创新林业工作思路、办法和措施,推进林业系统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从源头上堵塞发生商业贿赂的漏洞;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和治理,使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普遍受到教育,错误观念和不正当交易行为得到有效纠正。

(四)不断的完善监督机制。首先,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认真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健全规范党组成员表决程序和形式,凡属方针政策和全局性重大决策,干部人事的推荐、任免、奖惩、重大项目的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和国有资产重组并购等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其次,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政府采购等落实情况和资源管理过程的检查监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森林资源和资产的监管。加强对森林资源和资产消长、运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征占用林地管理、野生动植物管理、林木种苗管理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防止森林资源受到破坏。

第三,抓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法人制、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工程施工监理制等有关规定。通过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使工程项目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和项目绩效评价,促进林业建设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第四,坚决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林业局《关于人民检察院与林业主管部门在查处和预防渎职等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联系和协作的意见》,建立惩治和预防渎职等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信息通报机制、案件线索移送机制和协作机制,加强双方的沟通与配合,推动惩防体系建设。

上一篇: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汇报下一篇:压力容器安装监检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