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

2023-01-06

第一篇: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

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

工 作 汇 报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确保教育事业的和谐稳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体系,充分发挥预防工作在促进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创造优良的法治环境,现就我们教育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工作成绩

(一)突出重点,抓好“七有”工作要求的落实。

1、有组织。为切实加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了以杨丽霞局长任组长,其他局班子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纪检书记李恒同志担任,并按要求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2、有规划。依照《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职务犯罪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3、有制度。按照《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的规定,建立并实行转任、轮岗、回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公务公开制度,与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制度,职务犯罪线索移送制度,公开招标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制度等,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4、有人员。按照《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规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第一责任人,监察部门具体负责预防工作,各单位确定一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联络员,具体负责与预防职务犯罪领导组办公室的工作联系。

5、有场所。凡具备条件的重点单位和学校都建立了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活动场所,即:警示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室、警示教育橱窗、警示教育专栏和版面、宣传图片等。

6、有措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和特点,开展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对本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开展理想信念、作风纪律和廉洁从政教育。

7、有效果。通过预防工作促使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对职务犯罪的免疫力,杜绝或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要求落实到位,抓紧抓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预防氛围。

一是各科室处所和各学校责任人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及全局各项工作目标结合起来,进一步充实学习预防职务犯罪的内容,在丰富教育活动上建立预防职务犯罪长效目标机制。二是围绕《条例》的贯彻落实,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正反两方面的警示教育、示范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不断夯实预防的思想基础,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继续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和家庭助廉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同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家庭成员廉洁自律意识。四是把预防职务犯罪法律法规作为我局法制宣传内容之一,利用展板、报纸、电视等法制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营造更加浓厚的预防职务犯罪氛围。五是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把各单位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好的经验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预防工作深入到每个岗位和每个党员干部。

(三)注重制度防范,切实发挥制度的制约监督作用。

一是要对我局现有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对制度的可行情况进行评估,并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当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全局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严格落实预防职务犯罪各项制度,严守财经纪律,坚决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对配偶子女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等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等党内监督制度。三是加强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制度的执行和完善,紧密结合我局查找的风险点,联系岗位实际,认真查看流程是否规范、防范制度是否健全,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对于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四是注重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组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自查,同时,局党组对各单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不间断、不定期的明察暗访,不定期进行督查通报,切实预防职务犯罪。

二、存在问题

由于教育系统点多面广,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在党风廉政建设自检自查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差距:一是政(校)务公开工作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形式单一;二是少数教师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党风廉政制度建设覆盖面不够广。

三、工作打算

一是认真抓好教育工作,既抓好公务员队伍教育,又抓好全县教师队伍的教育;二是抓好党纪政纪宣传学习,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进程;三是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四是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增强收费和政(校)务公开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五是狠抓制度落实,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的规定要求落实到位,抓紧抓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篇: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现状与预防对策探析

作者:张宏城 谢伟芳 陈贵华 肖薇 文章来源:南山检察院 2010-12-06

[摘要] 近年来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并且上升 趋势迅猛,使得教书育人的神圣净土受到玷污,群众反映强 烈,严重妨碍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 注。本文试通过对深圳市检 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教育系统职 务犯罪案件分析,总结出目前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基本情 况,深入剖析了主观、社会、行业和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的 发案原因,并提出从加强理念教育、完善管理机制和坚持打 防并举、以防为主等几方面来预防此类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 议。

[关键词] 教育系统 职务犯罪 预防对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自古以来,教育工作者深受人 民群众的尊重与爱戴,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生 存和发展。近年来的教育体制改革 成效显著,我国教育事业 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 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日渐突出,成为职务 犯罪的多发区。一些教育工作者利 用职务之便,违法乱纪, 损公肥私,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玷污了教书育人的 神圣“净土” ,更是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给社 会埋下了不和谐隐患。因此,加强对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研 究分析、透视发案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和必要。

2005 年至 2010 年,深圳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教育系 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 32 件 32 人,其中大案数为 30 件, 达立案总数的 94%。涉及罪名有受贿、单位受贿、贪污、挪 用公款等,其中,受贿(含单位受贿)案共 21 件,占立案 总数 65.6%;贪污案共 8 件,占立案总数 25%;挪用公款案 共 3 件,占立案总数 9.4%。2006 年至 2009 年的年均立案数 为 3 件 3 人左右, 2010 年却增至 12 件 12 人, 增长势头迅猛。

一、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

1、犯罪主体相对集中。 一般是在教育系统担任一定职 务,具有一定的人、财、物管理权力和决策权力的人员。教 育系统职务犯罪的主体大多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及院校领 导、以及教务、后勤、基建部门的管理人员。这些人员都拥 有对人、财、物的管理权和支配权,能够利用自己的职务便 利,把权力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缺乏监督,导致这些 人员贪污、受贿案件多发。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有高校领 导因经济犯罪而落马,如浙江大学副校长吴世明因涉嫌受贿 被捕;陕西经贸学院总务处原处长高汝聪、湖北美术学院原 副院长李泽霖、广东省教育厅基建财务处原处长潘光一等因 受贿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2、犯罪环节相对集中。 突出表现在:教材图书和教学 设备采购环节,辅导资料的印刷与代理发行环节,学校基建 和工程发包环节,招生录取环节,人事调动、职称评定及提 拔任用干部环节,等等。总的犯罪性质较为单一,主要以传 统的职务犯罪类型为主,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深圳 市检察机关 05 年以来所办理的 32 件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 件,所涉罪名分别为贪污、受贿( 单位受贿)和挪用公款, 尤其受贿案件比例居高,占案件总数的 65.6%,体现出犯罪 行为多集中于权钱交易环节。

3、窝案、串案、共同犯罪突出,甚至出现群体化现象。 由过去一般是单人小金额作案,发展到分管领导、下属单位 负责人之间串通一气,结成犯罪联盟,共同实施犯罪,肆无 忌惮地为个人谋取私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共同犯罪,它比 单独犯罪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更 为恶劣。如我院今年查办的深圳大 学研究生部徐某、武某、 尚某等 3 人,就是利用各自手中的职权,相互勾结、掩护, 共同挪用学费 406.64 万元,分别用于投资股票和置办物业, 中饱私囊。

4、犯罪主体文化程度较高。 上述涉案的 32 人中,大学 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有 29 人,其中 5 人具有硕士学历。文 化程度偏高,但法律意识仍然较为淡薄,多数人认为自己的 行为是行业“潜规则” , “多劳多得” ,并不算犯法。最后, 正是这种贪占心理和侥幸心理致使这个高学历高文化的知识分子群体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而浑然不觉。

5、作案手段隐蔽,方式多样化。 犯罪主体往往通过少 支多报、虚开发票、收款不入账或少入账等手段从中贪污; 或是在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的过程 中,收受商家暗地给予的 贿赂;或是利用工程承发包、大宗采购或工程决算的支配权 直接索要钱物;或是在招生录取或人事调整程序背后搞暗箱 操作,进行权钱交易;或是以借款名义暗中挪用公款进行营 利活动。如我院 2009 年查办的深圳大学成教学院原教材中 心主任叶某,就是利用主管教材采购的职权,不经过学院基 本账户往来账款,而是暗中通过外 单位账户进行走账套现, 对公款进行截留从而予以贪污。

6、做账外账, “小金库”现象普遍。 近年来一些学校通 过办补习班、计划外招生等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对促进学校 基础建设和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但违纪违规使用这部分资金的现象也较为严重。有的学 校收入不入账或者私建“小金库” ,让资金体外循环,使少 数人谋取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有了“土壤”和条件。在深 圳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中,教育系统尤其是学校违反财经 纪律设置“小金库”的情况相当普遍,几乎无一例外。

7、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社会危害严重。 长期以来,教育 部门一直被誉为“清水衙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 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系统 的办学经费从过去的单一财政拨 款转为对渠道筹措,经费来源趋向多元化发展,办学体制和 机制的改革使得办学形式多样化,昔日的“清水衙门”已经 变成了“肥水衙门” ,这些变化为犯罪提供了机会。一些教 育部门和个人为追求非法利益,导致教育系统“回扣”的盛 行,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严重损害了教育 工作者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容易滋生和升级社会矛盾,产 生极为恶劣的影响。从深圳市检察机关近五年的统计数据分 析,在所立案查处的 32 件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中,大案 数达立案总数的 94%,涉案金额 10 万元以上的亦有 23 件, 其中 4 件涉案金额超过 400 万元。上述全部案件,来源于个 人举报线索的有 11 件,占总数 1/3 强,这在举报线索成案 率低的现阶段相当罕见。这足以证 明,教育工作者的职务犯 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已日益扩 大,社会容忍度也越来越 低。

二、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成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倾斜,法制意 识不强是所有职务犯罪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的条件 下,极易滋长拜金主义、极 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 极现象,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在教 育系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业务建设、轻政治教育的现 象。政治学习流于形式,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放松自身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世界 观的改造,放松对自身的 严格要求,以至受到不良的 社会风气的影响和腐朽思想的侵 蚀,思想变质,心理失衡,导致部分教育工作者开始利用手 中的职权、便利条件搞钱权交易、侵吞、挪用公共财产。廉 洁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有些人在作案时根本没有意识 到自己的行为会构成犯罪,甚至为自己钻了空子,占了便宜 而沾沾自喜。特别是对于以“好处费” 、 “犒劳费” 、 “折扣款” 等名义收受的财物,认为只是隐性收入,也许意识到了不妥 但并未真正在意。还有一些 身居要位或临近退位的领导干部 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驱使下,经不起金钱的诱 惑,亦走上了犯罪道路。如 近几年深圳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深 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黄某某、深圳 龙岗中学原校长孙某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原后勤办主任张某某、深圳大学基建处原 处长刘某某等人,均为退休 或退位前夕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收 受贿赂,以致晚节不保。

(二)社会因素

首先,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不断加大投入,教 育市场前景诱人,因此成为书刊发行社、建筑商、电教设备 商、校服厂、印刷厂、保险业等商 家竞相“进攻”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不正当竞 争,回扣现象在各行各业比比皆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一 些不法分子为达到他们的商业目的,采用各种手段拉拢、腐 蚀教育部门领导和主管人员,纷纷以“感谢费” 、 “劳务费” 、 “发行服务费”等名义向其大肆行贿,于是难免产生钱权交 易,甚至发展到明目张胆地索贿,以致陷入犯罪的泥潭。接 受回扣的现象在教育系统普遍存在,这是诱发教育系统职务 犯罪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次是社会宽容埋下制度隐患。教育部门历来都被认为 是清水衙门,整个社会对下一代的高期望、高投入,伴生了 学校乱收费在一度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学校利用人们 对教育投入的宽容与我们教育市场 不够开放、公办学校长期 处于垄断地位之机, 巧立名目乱收费, 长期私自设立小金库, 并使之成为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源头。

(三)行业因素

一是单位职权因素。单位职权越大,工作人员以权谋私 的资本也越大,拥有权钱交易的机会也越多,可能获得的不 正当利益也越大。过去,发生在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比例相 对较低,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教育系 统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也就证明了这一点。教育系统职务犯 罪的主体往往掌握着常人所不具备 的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 使得一般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难以见效。这种情况下,教 育系统的某些“掌权”者难免会产生侥幸心理,而不惜以身 试法。

二是行业不正之风。尽管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仍然是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重大难题,特 别是在基层。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教育经费来源已 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集。教育系统存在的行业不正之 风主要表现在乱收费现象上,许多学校巧立名目搞创收、乱 收费,如:择校费、代管费、辅导费等等,群众对此反映强 烈,但有关部门并没有下功夫进行 纠正治理,学校乱收费给 一些经手收费或管理经费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或挪用 公款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促成了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增 多。

(四)管理制度因素

一是选人用人机制存在缺陷,导致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不 懂管理。目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岗位的人员大 都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的,他们教学是内行,但是对于管理 岗位一般较为陌生,有的不懂管理、有的虽然略懂管理,仍 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上,因此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制度不健 全、管理松懈等问题,给职务犯罪留下了可乘之机。

二是体制上的弊端。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系统的经费 由财政统一划拨,教学规模也不太 大,因此该系统内的职务 犯罪并不多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化,教育经费的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财政拨款转 换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除国家拨款外,还有学费、校办 产业收入等) ,与此同时,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各种教学、 实验、行政配套设施的承建和物资采购的数量、规模也在日 渐增加。在此背景下,旧时的教育系统管理模式没有与时俱 进,这就为职务犯罪提供了许多真空地带。 三是财务管理混乱,单位资金监管失控。教育体制改革 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 财务管理及其运作机制存在较大缺 陷,致使一些管理人员钻 资金管理上漏洞和监督机制上的薄弱环节,在财务管理、购 销、经营等环节“暗箱操作”,或上下勾结,或里应外合, 侵吞挪用国有资产。有的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职责混淆,相 互间缺乏监督,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有的岗位一人身兼数职, 既管钱又管帐,使公款轻而易举地被截留、侵吞;有的单位 领导没有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切实负责,以致犯罪 分子侵吞巨额公款屡屡得逞却毫无察觉。许多学校早就实行 了财务收支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办法,但有的学校对下属单位 的预算外收入未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制度,有的学校领导明 知有关部门未将经济往来中收受的回扣款、手续费上交或截 留变成了“小金库”,但放任自流,或只发文件要求上交, 而无人监督落实,个人或小集体长 期保留“小金库”资金, 公款私用,客观上为职务犯罪创造了机会。

四是疏于监督制约、制度流于形式。教育系统在教学体 制,人事安排、后勤管理以及重大事件的处置等方面赋予行 政领导较多的决策权、管理权和处置权,在经费的管理上不 管金额大小、基本实行“领导集中制” ,没有建立行之有效 的内控制度、这就为腐败的产生埋下了种子。事实表明,贿 赂犯罪多发生在单位负责人或某些项目主管人员等实权人 物身上,其原因就在于权力过分集 中而又缺乏必要的监督。 从案件情况看,由于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存在领导个人决 策、个人专断等弊病,加之内部监督形同虚设,上级监督又 鞭长莫及,致使暗箱操作、私下交易严重。

五是制度不落实,处理不够硬。有的单位领导对违法违 纪问题姑息迁就,处理不严厉, 对已经发生、发现的问题不 及时纠正处理,埋下隐患。甚至有的单位领导面对上级检查 时,纵容本单位财务人员搞账外账应付检查,掩盖问题,欺 上瞒下。

六是廉洁自律和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欠缺。深圳 市检察院侦查人员在讯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原后勤办主任 张某某时告诉他,国家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修订的 《刑法》中都对账外暗中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以受 贿论处的规定。对方称“从来不知道有这方面的规定,也不 知道私自留下教材折扣发放奖金是违法的,以为顶多违反了 财务纪律,而且以前别人也是这么 干。现在进了看守所才对 自己行为的性质真正有所了解,才知道有关的法律规定,但 是已经晚了。 ”他还承认以前在学校,大家对于廉洁方面的 学习教育并未真正认真对待,都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直 到案发以后才发现,当今教育工作 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亦相当淡薄。

三、预防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师德师风

提高教育系统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筑牢思想道德 防线,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教 育系统的干部走上贪污、 受贿等职务犯罪道路是其政治素质低下和世界观堕落的结 果。因此,要预防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应首先从解决广大教 育系统干部、教职员工的思想问题入手,培养其牢固的廉洁 自律意识。实践证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预防职务犯罪 最积极、最广泛、最基础的防线。它是依靠自身的修养、自 我约束和自我抵御来摒弃不良动机 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加 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也是使教育系统干部、教职员工防 止各类职务犯罪的有效方法。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之自觉 保持和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风范,自觉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面貌,增强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法制教 育,通过学习法律条文,剖析案例,以案释法,增强法制观 念。在抓好普遍教育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个别教育,增强教 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教育, 把他们的消费追求引向正确方向,确立具有符合时代精神和 特征的社会心理和风尚,为人师表,摒弃各种腐朽的价值观 念,使之获得健康、稳定的精神动力,以预防和阻止职务犯 罪的发生。

2、建章立制,加强督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①加强制度建设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关键环节。教育 行政主管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内的实 际,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 管理制度。如政务校务公 开制度,以防止公权私用和权力滥用现象发生;经费集中管 理或结算中心制度,加强预算和审核报批,增加记账、报销 环节,减少浪费,堵塞漏洞;加强校办企业管理制度,要加 强校办企业法人代表资格的验证和经营中的管理,对企业要 进行资产和赢利评估审计,坚持依法经营,防止以经营为晃 子,而从事其它非法活动,防止以经营为借口,侵吞和私分 国家财物;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 导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 决定,充分发扬民主,形成正确的决策;坚持校长和第一负 责人述职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党内外党员、群众的监督;对 于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涉及教职 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实行基建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防止 暗箱操作;推行预算外与预算内资金统一管理制度,对外来 渠道资金进行阳光操作,坚 决禁止和杜绝小金库。

②在教育系统内设立监督管理机构,进行跟踪监督,及 时纠正工作流程中违规违纪行为,同时建立健全上级组织监 督、下级群众监督、单位党政自身监督的监督制约体制。加 强监督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建 立和完善内部监督制度。 教育系统各级机构应按国家的有关法律,建立健全自上而 下、左右相连的自我监督机制,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 督,建立一个慎重授权、合理分权、有效制权的“三权制” , 避免个人专权。二是要注重监督机制的建设。为此,明确管 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形成 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硬性措施。此外,还要针对不同时期、不 同情况所出现的突出问题,适时调整监督规章制度和内部制 约的有机网络,使监督制约机制真正成为克制腐败现象、预 防职务犯罪的防线。

3、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严惩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是防治该类犯罪的重要手段。 首先需要站在立法层面来考量这个问题。现行的刑事法律对 于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特别是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方面,无 论在结构体系上还是具体规定上, 都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且我国现行刑法以及司法实践,对 于职务犯罪,特别是涉及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在处罚上量 刑偏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犯罪成本,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 气焰,也容易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某 些职务犯罪的法定刑,降低起刑点来加大对职务犯罪(教育 系统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在执法方面,检察机关还 要加大查办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力 度和深度,有效遏制教育 系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势头。而教育系统的纪检监察机关 也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并予以纠 正,对群众反映的违纪违法问题认真对待,严肃处理;对涉 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办,绝不姑息包庇和搞 内部消化。

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大法律监督的力度,有效抑制和预 防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检察机关要结合查办职务犯罪 案件以案释法,使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充分认识职务犯罪的危 害,增强拒腐防变的廉洁意识。对发案单位在监督、管理等 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 检察建议,帮助发案单位 堵漏建制。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班子,在认真抓好教学、科 研和其他行政管理的同时,要增加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视程 度,将廉政工作同其他行政工作一起部署,一同考核。对于 已发案件,发案单位应当深入研究 剖析案件,针对暴露出的 问题和薄弱环节, 积极主动寻找建章立制、 加强管理的对策; 尚未发生案件的, “防病于未然” 。教育部门可与检察机关联 手,进行预防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方面的专门培训,围绕重点 环节、部门和岗位,特别要针对基建工程、招生录取、图书 教材和设备采购等重点岗位和环节,共同研究制定规范管 理、强化监督的办法措施,并抓好落实。同时双方都要注意 探索和总结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做 法和经验,共同推进社会 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① 范正伟 《高校成职务犯罪新的高发区》 , 载于 《人民日报》 2007 年4月17日第010版 ② 胡金辉、梁锦文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三个重点环节》 ,载于 《检察日报》2008 年 1 月 23 日第 003 版

③ 徐丽森、李宁生等《高校职务犯罪及其预防遏制》 ,载于《江 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 年第 1 期 ④ 李荣想《基层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调查分析》 ,载于《法治快 报》2009 年 5 月 27 日第 005 版

⑤ 苟芳 《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思考》 , 载于 《甘肃经济日报》 2009 年 8 月 24 日第 005 版

⑥ 莫洪宪 《职务犯罪预防战略的基本理念与价值目标》 , 载于 《法 学论坛》2007 年第 29 期

第三篇: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讲稿

金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保证金融安全对于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发生率高、破坏性强、涉案范围广等特点,对金融资产和金融秩序构成了直接危险,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方面具有重要的监督权力,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监督义务。本文将结合侯马市人民检察院预防银行系统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思路和具体做法展开对这一问题的分析。

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形式包括诉讼程序监督和非诉讼程序监督两种。其中非诉讼程序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针对发案单位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以及其他方面可能导致犯罪的问题,所发出的检察意见。预防银行系统职务犯罪即是检察机关实施非诉讼程序监督的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各级检察机关要“加强行业职务犯罪状况研究,推动行业预防”。检察机关在金融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就是要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对金融系统的侵蚀,着力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保障金融资产的安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就是检察机关预防银行系统职务犯罪的法律依据。

从预防银行系统职务犯罪的实施主体来看,检察机关具备明显优势,对于各种职务犯罪的途径以及新时期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新特点、新手段有着深刻的洞悉能力。2006年,农业银行侯马市支行新田办事处发生挪用公款案。该处主任郭某以高额好处费为诱饵,吸收大额存款,指使下属柜员在储户不在场的前提下无折将储户帐户上的巨额存款支取挪用。案发之后,该市检察院李红卫处长迅即组织力量,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查处,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一个案凸现检察机关携手银行打击职务犯罪的必要性。此外,检察机关在金融系统开展工作,可以探索积累不少经验,为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检察机关做好预防银行系统职务犯罪的工作,必须对这些案件的特点、发案原因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从近几年侯马市检察院查办的十二起银行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来看,这些案件的发生大都与各银行内部管理薄弱、监督机制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存在很大关系,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依旧存在打而不防,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金融职务犯罪的问题。其特点表现为犯罪手段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涉案金额大,涉案面广,涉案人员多,善后处理难度大。这一严峻的现实状况要求检察机关在银行系统开展预防工作中,一定要摆正位臵,协调关系,找准切合点,结合检察职能与办案实践,在坚持已往积累的一系列预防职务犯罪的办法经验基础上,摸索一套针对性强、易操作可实施的方法,帮助金融系统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注重监督与防范,从源头上消除大量引发腐败和职务犯罪的条件和机会。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侯马市人民检察院对全市金融部门提出了加强监督力度,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实施有效监督与防范的具体要求,希望以此来强化“合规”操作,切实扭转“制度如林、执行无人”的局面。六个“偏方”,即增强“学法、知法、懂法、护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偏方一,加强法律学习,学习刑法,通过学习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高压线不能触及;偏方二,加强道德建设,第一条防线,职业道德,银行的职业道德就是搞好服务,不要贪钱;偏方三,建立健全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行为,杜塞漏洞;偏方四,牢记使命,审慎经营,深刻认识银行这一高风险行业的特点,慎之又慎地处理好项工作;偏方五,加强监督教育,警示教育要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及时处理上报,化解问题;偏方六,以辩证法眼光审视预防银行职务犯罪,适度打击。这些偏方从预防银行系统职务犯罪的操作机制、思想教育、制度保障等方面均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对症预防银行职务犯罪的“好方”。同时,要求银行各单位要抽出时间进行专门的警示教育,以务实的态度,警钟常鸣,学习法律业务,自查自纠,不走过场。如走过场,检察院将启动侦查程序,对个别人进行警示教育。

总结侯马法院的这些做法,笔者以为,检察机关应不断加强对银行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彻底消除和瓦解金融从业人员可能产生的犯罪意识和犯罪意志。同时,要结合金融系统的行业特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职务犯罪工作,建立整体预防工作体系,从而将银行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金融系统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金融犯罪特别是金融职务犯罪往往给金融机构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会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金融风波,其危害性更甚于其它犯罪。本文就金融职务犯罪形态特点、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作粗浅的探讨,希望有益于金融职务犯罪的预防。

一、金融职务犯罪的形态

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指在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利用从事融资活动的职务之便,侵犯公共财产,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其它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金融犯罪形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法律明确规定以职务便利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如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等。二是法律尽管没有明文规定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为犯罪构成要件,但犯罪的构成与行为人的身份和职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银行人员购买伪币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规)法发放贷款罪、用帐外客户资金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据罪、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等。三是金融机构人员在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其手段又触犯了其它罪名,如伪造、变造金融罪证罪。 银行(信用社)业务包括会计结算、出纳、储蓄、信贷、信用卡等方面,金融犯罪主要体现在这些业务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融从业人员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是多种手段并用、各种行为交叉,在一种业务中使用的手段,也可能在另一种业务中使用。以下所列的犯罪形式主要是根据金融业务性质,以岗位特征划分形态的。

1、结算业务中的犯罪形式

结算是指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拔等经济活动需发生的货币收付行为,分为货币结算和转帐结算,银行的结算主要为转帐结算,转帐结算中银行(信用社)从业人员的犯罪主要针对结算凭证和会计帐本,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伪造:涂改结算凭证,隐匿、销毁记帐单据侵吞银行资金,利用空头结算凭证或者重复利用结算凭证骗取银行资金;虚构收付关系贪污银行资金;虚构伪造存款帐户或付款凭证挪用银行资金;收帐、重复出帐挪占银行资金、非法多次转帐、改变资金正常流向占用银行资金;非法拆借客户资金;利用结算时间差套取银行资金等。一些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违反金融法规,伪造变造金融票据、银行结算凭证、信用证、信用卡等。一旦这些伪造、变造的金融票据进入金融活动领域或被犯罪分子用作金融诈骗的工具,同样会给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如某银行会计利用工作之便,窃取空白牡丹卡一套,趁打卡员不在之际,私自打卡,然后持卡取现10000元。

2、出纳业务中的犯罪形式

出纳即现金收付活动。常见的犯罪形式主要有:监守自盗,现金抽头(从管理的现金中抽出一部分资金);收不入帐或推迟入帐截留现金,伪造缴款单,涂改出纳簿、变造日报表侵吞库款等。另外,新《刑法》将银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行为以及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保证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类犯罪常见于出纳业务中。个别金融系统的从业人员利用经手、管理资金的便利挪用炒股票者有之,非法经营者有之,买房挥霍者有之等等。

3、储蓄业务中的犯罪形式 储蓄是城乡居民与银行之间的信用行为。银行在保管使用储蓄存款的同时,对储户负有还本付息的义务,常见的犯罪形式有:伪造储户存折,私自截留;涂改利息单,虚增利息支出,侵吞差额利息等。

4、信贷业务中的犯罪形式

信贷是一种授信行为。银行通过贷款获取利润,维持运行,但向谁贷,怎样贷款都必须符合条例、法律的规定,否则构成违法犯罪,常见的犯罪形式有: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向关系人发放贷款,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自批自贷(包括冒名骗取银行贷款;与贷款申请人恶意串通,骗取贷款;与银行相关人员恶意串通,互批互贷三种形式)在发放贷款过程中,虚增银行贷款利息等。某些金融系统的人事人员违反金融法规和贷款规章制度,以人情、关系、私利为重,对不符合贷款条件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贷款方发放贷款,或以贷谋私、借贷索贿,结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5、信用卡业务中的犯罪形式

信用卡是银行开出的供其客户消费使用的信用工具。根据银行有关规定,客户在使用信用卡时可以进行一定金额的透支,但必须尽快补齐款项交收取一定利息,信用卡业务中的犯罪形式有:信用卡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恶意巨额透支供自己使用;授权他工恶意透支从中谋利,虚增透支利息、侵吞利息款等。

上述所谈到的犯罪形式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和原始,随着银行业务电子化,利用电脑犯罪成为最主要、最常见的犯罪手段。自1986年7月我国发现第一起利用电脑作案冒领储户存款以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递增,利用电脑实施犯罪渗透到结算、储蓄、信贷、出纳、信用卡等各项业务之中,其作案手段五花八门,有利用电脑伪造金融结算凭证的,有利用电脑系统偷支储户存款的、有修改电脑程序盗取库款的等等。随着网上银行的开办,将来网络犯罪也不容忽视。电脑犯罪作案时间短、隐蔽性强、犯罪数额大,取证和固定证据难度大,社会危害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金融机构各部位和环节都可能引发行贿受贿犯罪,受贿犯罪是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又一种重要形式,有因贷款管理而发生贿赂交易的,有因结算业务发生贿赂交易的,有因帐户管理而发生贿赂交易的。其它如章证管理密押管理、金库管理,计算机管理均有可能引发受贿现象。

二、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当前金融职务犯罪在案件性质,作(额)案金额,作案人员和作案手段上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趋势,从调查掌握的情况分析,金融系统经济违法违纪案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案要案频发,作案金额不断增大。金融系统是经营管理货币和融通资金的职能部门,金融工作人员接触钱、帐、有价单证、印章等重要物品范围广、机会多,具有行业特殊性,使少数违法犯罪人员在客观上具有利用工作或职务之便,趁机作案的便利条件,作案一旦得逞,造成的资金风险和危害也特别严重,造成了国家资金的巨大损失。

2、发案范围广,发案部位多。从已发生案件的单位看,近年来,各行、社都有案件发生。其中:农行、农村信用社发案相对频繁,是案件多发单位。近几年,某地级市农行发案23件,农村信用社发案16件,分别占案件总额的41.8%和29%;从发案部位上看,储蓄、会计、出纳、信贷、行政、理赔、基建等各个重要岗位和要害部位都有大案发生,而储蓄岗位发案最多案件38件,占案件总数的44.7%,近年来,具有领导职务的机构负责人作案逐渐增多,其中涉及干部7人,中层干部18人。

3、贪污挪用案件占相当比重。近年来,某地级市共发生贪污案件11件,挪用案件36件分别占案件总数的20%和65.8%,涉案人员既挪用又贪污作案的现象比较突出,此类案件在会计、储蓄岗位发案频繁,且作案金融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4、违规经营,违章操作诱发或酿成大量案件。突出表现在违章拆借、违规放款,违规揽储、帐外经营过程,形成了大量案件。有的单位为谋取小团体和个人不正当利益,截留收入,设立帐外帐和私设小金库或虚报冒领或滥发钱物,侵占国家财产,诱发和直接酿成大量案件。

5、作案手段隐蔽诡秘,案件性质严重。作案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和熟悉业务工作流程的便利,采取窃取,截留重要空白凭证,盗盖印章,伪造单据或编造谎言等欺诈伎俩,手段诡秘,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犯罪分子往往多种手段并用更使案件错综杂。

三、金融职务犯罪的防范

金融职务犯罪的防范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金融机构内部岗位轮换制度

一个职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岗位上工作,容易形成关系网,出了问题也难以发现,尽管上级机关经常检查监督,也难以知道全面情况。这样既不利于监督,又不利于遏制违规经营和犯罪。因此,在保证从业人员整体上稳定的前提下,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所属人员实行定期交流和岗位轮换,以达到互相监督制约,及时发现和防止出现违规违法经营和犯罪现象的目的。

2、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金融业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金融机构的领导重视业务开拓,大力组织资金等无可厚非,但切不可因此而忽视了员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实践证明,不少金融从业人员走上犯罪道路,就是因为法制观念淡薄,放松对自己的思想所造所致,这个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各金融单位要从机构、领导、计划、内容、时间等方面对员工进行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制教育,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实行综合治理,使犯罪分子无隙可乘,员工不能违规违法,也不敢违规违法。

3、加强防范技术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务的操作早已由手工转为电脑操作,并实现了同一银行业间的地区内联网,部分金融机构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金融犯罪也由传统的作案方法向“智能型”转变。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在计算机中输入几个命令或执行事先准备好的作案程序,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作案目的,针对这些情况要加强对防范技术的研究,为打击金融系统的犯罪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4、依法惩治金融犯罪

除了加大监管力度,用经济和行政手段遏制金融犯罪外,还离不开用刑事法律手段打击金融犯罪。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法对涉及金融犯罪的规定中有20多条30多个罪名,如第186条规定:“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的条件优于其他贷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造成较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造成管理机构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金融系统的工作人员违法违规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贷款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样构成犯罪并被处以刑(法)罚。第187条规定:“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年利为目的,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罚)非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样的规定为打击金融职务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司法机关要为金融和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依法抓紧对金融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以儆效尢,遏制金融犯罪,为金融事业的发展侯选一个良好的治制环境。

第四篇:农业系统预防职务犯罪讲稿

一、检察机关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关系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农业不稳定,物价就飞涨。农村不发展,9亿农民不致富,中国就始终摆脱不了城市、农村二元分割的现状,无法实现社会稳定和全面小康。

党中央、国务院为此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一方面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规范和减少面向农村的收费、集资,减轻农民的负担。一方面财政加大了对农村、农业的资金投入,希望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综合开发就是中央加大农业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这儿使用的“农业综合开发”概念,包括了国家财政出资、补助、贴息、担保、承诺的,大农业范畴内的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农机等方面的所有项目。

作为实施、管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部门、人员,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认真执行,使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宜宾县的农业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不要在项目中谋取私利,不要玩忽职守造成项目损失。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是否严格履行职责进行监督,对国家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当然职责。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现和查办其中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贪污贿赂犯罪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侵权犯罪;另一方面是通过个案预防、行业预防、法制宣传等形式,协助相关部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预防各种职务犯罪的发生。

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中容易触犯的《刑法》规定

根据全国检察机关近几年查办的发生在大农业开发管理中的职务犯罪情况看,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容易触犯《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1、贪污罪(刑法382条)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引用条文说明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刑法》第93条、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XX年4月29日立法解释,强调受托人员、村委会人员。说明公共财物的范围—《刑法》第91条,强调代管的私人财物)。

立案标准:贪污公款0.5万元以上。

刑罚:个人贪污0.5-5万的,处1-7年有期徒刑;贪污5-10万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贪污10万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按《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所得要全额追缴或退赔。贪污罪还可以并处没收部分或全部财产。

犯罪表现:因监管不严、个人私欲膨胀,采取虚报冒领等手段贪污开发资金的行为。即可能是个人单独行动,也可能为几个人串通共同犯罪。

2、私分国有资产罪(刑法396条)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立案标准:累计数额满10万元。

刑罚:单罚制,即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罪表现:部分单位将开发工程资金,以管理费、奖金等名义发给职工。单位领导看似为职工谋了福利,实则触犯了《刑法》,自己受处罚、职工也要退款。所以谋福利一要资金来源正当、可以用来发奖金;二要有发奖金的书面依据(起码是组织、人事部门的,或党委、政府的)。

3、挪用公款罪(刑法384条)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说明: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对“归个人使用”的定义,包括本人、其他自然人、私营企业,以个人名义借给其他单位)。

立案标准:挪用公款1万元以上。

刑罚: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犯罪表现:把因办理手续等原因暂时沉淀在单位的农综资金,用于自己或借给朋友经商、拿去赌博等,认为需要拨款时可以及时收回,不会暴露。

注意:挪用防汛、救灾、移民工程资金,则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立案标准只需0.5万元。

4、受贿罪(刑法385条)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立案标准:受贿0.5万元以上。

刑罚:与贪污罪相同。

犯罪表现:农业开发的项目审批、验收、拨付资金等管理人员,收取项目实施单位人员的好处,或主动索要好处。

5、单位受贿罪(刑法387条)

单位受贿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务,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受贿论处。 立案标准:单位受贿10万元以上;或不满10万但有刁难、要挟、索取等行为,或造成国家、社会利益重大损失的。

刑罚:双罚制,即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犯罪表现:开发资金管理单位收取项目申请、实施单位好处不入帐;注意就算没有分配也构成此罪。

6、单位行贿罪(刑法393条)

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立案标准:单位行贿20万元以上;或行贿10万元以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为谋取非法利益、向3人以上行贿、向党政领导司法行政执法人员行贿。

刑罚:双罚制,即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犯罪表现:由于上级的项目分配还没有完全客观、规范,人为因素较大,在争取项目过程中送钱、送物就可能构成犯罪。

注意: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是犯罪;争取项目时要把握好分寸。

7、滥用职权罪(刑法397条)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引用条文说明渎职罪主体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XX年12月28日立法解释,强调受权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非国家行政编制但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也是主体)。

立案标准:主要是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 刑罚: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严重的可处3-7年有期徒刑。

犯罪表现:在开发项目管理中超越职权违规批项目,违反项目管理规定乱办事,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8、玩忽职守罪(刑法397条)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立案标准:(比滥用职权罪稍高)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轻伤10人以上的;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或者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徇私舞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

刑罚:与滥用职权罪相同。

犯罪表现:不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监督职责,造成项目工程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项目报废重大财产损失,或资金监管失职造成30万元以上损失(如被骗)。

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一般人认为单位行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犯罪是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当犯错,或者自己没有抄腰包,“为公不为罪,为公不犯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这是没有认识到当前贪污腐败对国家工作人员廉洁性造成的严重腐蚀,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没有认识到渎职侵权职务犯罪造成人民生命或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国家机关人员理应对此承担道德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损害了我们发展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必须坚决打击和抓好预防。

三、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与措施

为了贯彻十六大关于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和“依法治国”的方略,XX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部署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教育活动,今年6月分开始又与其他政法单位一起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围绕检察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这个核心,提高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加大职务犯罪监督、刑事侦查审判监督、民事行政审判监督、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促进廉洁从政、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宜宾县检察院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综合法律监督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和整合检察院内部监督力量。二是按照县委预防职务犯罪领导组的部署,在全县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工程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机制;协助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办法》,从人大角度加强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述职和考核。三是变事后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事前监督,深入到重点单位、工程了解工作流程和动态,帮助分析漏洞、完善制度,随时掌握工作动态进行实时跟踪监督。

同时,按照上级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承办上级交办案件,或将部分案件交上级办理,或上级检察院指挥中心组织异地办案力量直接办理辖区内案件。按照中央的司法改革部署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检察机关不断加强了自侦案件的内部监督制约和外部监督。内部制约包括上级监督、备案、审批,批捕、公诉部门监督。外部监督包括人民监督员制度对撤案、不起诉、不服逮捕的监督,以及法律规定的审判机关监督,还有党内监督和人大、政协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

由此可见,当前对检察机关的执法要求有多严,措施有多强,给基层检察院的弹性空间是多么小。如果农业综合开发中出现了职务犯罪问题,我们不得不查、而且必须主动调查,不然检察院就要失职、渎职,就对不起全县人民。

四、预防农业综合开发中职务犯罪的建议

对于腐败,中央的要求是打击与预防并重,不打击无以震慑犯罪分子,不预防无以从源头上根除腐败。为了宜宾县的社会政治稳定,为了大家个人今后生活的健康发展,检察机关不希望多出事形成的事后打击太多;而是希望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尽量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形成“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贪污渎职”的局面。建议在农业综合开发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结合先教活动,树立宗旨意识,掌握职工思想动态。要真正认识到自己是老百姓开工资请来服务的,从内心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党组织要把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农业开发工作的第一线,对工作人员经常性地提醒、警示,更重要的是要随时了解其思想和生活动态,及时发现思想问题苗头,加以解决。

(二)加强培训和自学,掌握法律、法规和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规定,提高守法意识。建议大家全文学习《刑法》、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县政府印发的《宜宾县农业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不要自己违法了还不知道。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管理规定,既是从事开发工作的指南,也是判断是否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标准。

(三)加强工作制度建设,明确工作的责权利和工作程序。项目管理制度一定要书面化,流程化,清晰明了,既便于操作,又便于分清责任。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过失追究制度,按程序办事,以制度管人,从工作职责和程序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防线。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可以参考财政部印发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完善工程项目和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注意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分工上形成相互牵制、监督,在重点环节上形成前后环节的监督制约。不要一个人拥有某个事项的所有权力不受制约,那容易犯错误。可以考虑建立关键岗位的定期轮岗制度,能预防和及时发现大部分问题。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尊重民意、专家咨询、集体决策,要有完善的议事规则和形成书面记录,从内部监督机制上预防职务犯罪。

(五)强化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会在串通舞弊、领导专制等情况下失效,必须主动接受外部监督。项目管理、办事程序尽量公开、透明,接受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媒体的监督。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要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处理、解决。检察机关也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从提前介入、开展预防、跟踪监督、接受群众举报等方面入手,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顺利进行。

(六)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警示和威慑管理人员。打击职责主要在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加强日常监督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要依纪依法严格处理。同时有关监管部门也要及时移送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主管部门不能压案不报、内部处理,那是姑息犯罪、鼓励后来人,同时也涉嫌包庇罪或不依法移交刑事案件犯罪。

五、如何加强检察机关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联系 在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检察院)和相关主管、监督部门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制度。相互之间定期通报情况和资料,加强共同研究完善制度、解决问题,及时移送线索和案件。

检察院加强法制宣传,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单位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指导,提供相关的法规资料。检察院在县党政网上建有网站,近期已经进行了改版,充实了网站内容、加快了更新速度。各位可以在在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并可在网站论坛上向我院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我院将定期收集、答复。

我相信,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农业综合开发各主管部门、监督单位、实施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定会顺利实施、取得实效,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重大贡献。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范文大全网(fanwen.glzy8.com)!

第五篇:论国土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

职务犯罪是腐败最严重的表现,在国土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于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国土队伍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形象,促进国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国土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意义

随着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国土部门地位得到不断提升,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承担的职能也越来越多,但国土系统职务犯罪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充分认识预防职务犯罪的现实意义。

(一)预防职务犯罪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要求。国土部门承担着全县土地管理的重要职责,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担负着一定的土地管理职能,教育全体人员慎用权、用好权既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二)预防职务犯罪是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需要。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就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的依法行政体系,不断提高清正廉洁、自我约束的能力。预防职务犯罪是把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的重要基础,更是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三)预防职务犯罪是推进国土依法行政进程的需要。实践表明,一些人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主要原因是个人权力失去制约,游离于既定的程序和法律之外,没有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开展国土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就是要求系统人员遵章守法,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办事。

(四)预防职务犯罪是促进国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人,在于一支高素质、清正廉洁的国土管理干部队伍。小到一个部门,大到一个系统,无论谁出了事,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土部门在这方面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不仅损伤了国土部门的整体形象,而且给我县国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廉则兴邦,贪则亡国”,国土事业也是这样。

二、预防职务犯罪的具体措施

当前,在宏观调控更中严格的新形势下,国土系统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要全面完成“两服、两保”的任务,必须要有一个廉洁高效的氛围,有一支能干事、不出事的队伍。要把预防职务犯罪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源头防范力度,提高国土资源系统的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一)坚持把强化教育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切入点,筑牢思想防线。如何抓好教育,应该抓好“三个强化”。

一是要强化主题教育。主题教育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在全系统营造一个浓厚的廉政教育的舆论氛围,从而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当前我感到需要抓好四个方面:第一,要重温入党誓词,解决好党员干部的宗旨问题、信念问题和信仰问题;第二,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解决好权力观问题;第三,要解决好群众观问题。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群众观,树立老百姓标准,确实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我们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第四,要解决好一个人生目的问题,要教育系统内的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做到脑清心正,坚持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二是要强化案例教育。要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一些反腐倡廉展览和警示教育基地,多听一些职务犯罪人员现身说法,并做到人生“三看”:第一看,就是要到贫困家庭看一看,看看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再对比一下我们的工作环境、我们的生活,就应该毫无怨言、竭尽全力地干好本职工作。第二看,到殡仪馆去看一看,那里是人生的最终归宿,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贫困潦倒,最终都是一股烟,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功名利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所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做金钱的奴隶。第三看,就是到监狱去看一看,看看自由是多么重要,所以,必须经常警钟常鸣,自警自励,洁身自爱,珍重手中的权力,珍重自己的岗位,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家庭,对得起自己。

三是要强化对中层人员的教育。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是中层人员。要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具体

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并采取述职述廉、听取汇报、专题检查、综合考评、集中讲评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掌握中层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各部门、单位权力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中层人员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坚持把源头防腐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着力点,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要深入推进国土政务公开。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事项,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门户网站这个平台,进一步公示各项审批事项的程序、审批人员、审批时间和审批结果,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工作的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二是要加强重点部位监督。要重点突出对“两个出让”(土地和粘土资源出让),“两个评估”(土地评估和采矿权评估),“两个业务”(土地整理和测绘业务)和“一个行为”(系统人员廉洁自律行为)进行治理整顿,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要以规范权力为重点,继续抓好制度的修订完善和执行工作,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三是结合职务犯罪苗头现象开展预防。要在惩处中预防、在预防中惩处,对已经发生的职务犯罪苗头现象,要举一返三,重视对现象背后的总结预防工作,通过对个案的深入解剖,查找在机制、体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职务犯罪行为的土壤。

(三)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突破点,形成整体合力。

机制创新应该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预警机制。局纪检组、监察室要努力做到“关口前移”,加强事前监督。对某些干部身上出现的一些苗头性的问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让“红灯”亮在“越轨”之前。同时,要进一步扩大纪检监察的参与程度,全程参与土地使用权的招拍挂、集体会审、出台重要政策等业务工作,变事后查处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通过监督预警,形成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使我们的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犯错误或者少犯失职、渎职的错误,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有利于我们系统干部成长和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评议机制。把中层和重点岗位人员作为评议

的重点,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开展公开述廉考廉,实行“背对背式”的测评打分,通过群众评议及时发现问题。三是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共建机制。过去,在土地复垦整理项目监管方面,我们主动邀请检察院的同志一起参加,取得了效果。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与检察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共同机制,定期分析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犯罪的新动向、新问题、新特点,研究防范的对策、措施,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2011

合阳县国土资源局 王琨 年6月1日

上一篇:教育脱贫攻坚应知应会下一篇:监狱人员定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