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2022-10-07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复习教案

习作复习教案

(一)

复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五、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2.提出评议重点:(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六、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二)

复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复习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四、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三)

复习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指名朗读作文。

b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四)

复习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四、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范文: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

希望,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啊!美国诗人狄金森在《希望》一诗里写道:“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它栖息在灵魂里/唱没有歌词的歌曲/永远/不会停息/在暴风中/听来/最美/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它甚至能窘困/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鸟/……

我喜欢读《鲁滨孙飘流记》,不是因为他生活的惊险刺激,我是个女孩,我还不能想象如果真的置身于那样的境地里,会不会痛苦地失去活下去的所有希望。而这部著作打动我的,正是那栖息在鲁滨孙灵魂里的希望。

我想,这有羽毛的温暖人的“小鸟”──希望,一定住在鲁滨孙的灵魂里,那样的可怕的荒岛都没有困住它。当身处绝境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活下去。他是不幸的,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紧紧地拥抱着希望。正如他所说: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照,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荒岛,与人类隔绝,饱受孤独,但是能够活着,独免一死,身在热带,身边没有野兽,还有吃的,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想到了邻居阿姨,我一直以为她是个不幸的人,因为车祸夺去了她的双腿,不理解她每天如花的笑脸。现在我明白了,她的心中同样住着希望:虽然她行动不便,可那个叔叔很疼爱她,周围的人那么怜惜她,女儿已经上学,能帮妈妈做家务,人见人夸,啊,她不依然是个幸福的人吗?孩子渐渐长大,日子越来越好,这么美好的希望陪伴着她,难怪她要笑着生活了!

小玲叮当姐姐说过:“你四周一片黑暗时,你的心就是自己的明灯。”是啊,鲁滨孙的四周一片黑暗时,他的充满希望的心,不就是他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当邻居阿姨遇到灾难的时候,她的充满希望的心,不也是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我希望读过《鲁滨孙飘流记》的人,都能从他那二十多年孤独苦难的生活中,看到闪着金色翅膀的小鸟──希望,并拥有它!

(五)

复习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三、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

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

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

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习与夏天相关的词语。

2.掌握识字方法,扩展识字量,乐于与他人交流识字的收获与感受。

3.学会扩句,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学习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书写端正。

4.朗读并理解谚语和短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名句,朗读短文。

难点:掌握识字方法,学会扩句,能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与夏天有关,你喜欢夏天吗?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对夏天的认识。夏天已经到来了,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由认读四行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行朗读词语,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正音:强调“汤”“萤”为后鼻音,“扇”“织”是翘舌音。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熟字组词。如,木棍、棍子等。

(2)词语归类。如,夏天的食物:冰棍、西瓜、绿豆汤;夏天的用品:凉席、蚊香、花露水、蒲扇、竹椅。

(3)通过“看图贴词卡”游戏巩固识字。

4.拓展:结合生活经验拓展其他与夏天有关的词语,进行积累。

三、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课本例句。

(1)指名读这三句话。

(2)说说这三句话有什么变化。第二句、第三句多了哪些内容?(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在山坡上”,第三句比第二句多了“弯着腰”)

(3)揭示扩句训练点:通过补充(怎么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把句子说具体。

(4)扩写模仿。出示“小鸭子游泳”。小组讨论如何扩写,讨论完汇报讨论结果。

(5)选取优秀的仿写作品进行展示。出示例题,多加练习。

2.读一读,加标点。

(1)朗读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逗号:短暂的停顿。句号:一句话完结。

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常带有“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感叹号:感叹语气,常常带有“啊、呀、哇”等感叹词。

(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完成后老师对答案。

(3)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句子,学生了解抄写格式。(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上下左右要对齐,大小相似,字匀称)

(4)带着感情朗读句子,读好语气。2.扩写句子。

小鸟飞翔(xiánɡ)。

小鸟飞翔。小鸟飞翔。

3.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你的作业写完了吗()

(2)小鸟飞得可真低呀()

(3)我们一起玩游戏()大家都很开心()

四、展示台

1.准备道具,展示包装盒上的文字,请同学来读一读,通过食品的包装主动识字。

2.在生活中,除了食品包装袋上,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认识到更多的汉字呢?(知识拓展,激励孩子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扩大识字量)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处处能识字,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不但能在食品包装袋上认识汉字,还能从更多的地方认识汉字呢!请同学们回家后收集你从别的地方认识到的汉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谚语,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同桌之间相互帮助,解决不会读的生字词。

3.小组交流,说一说字词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补充说明。

4.学生自由读谚语。(注意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

5.男女生赛读,比一比哪一边读得更好;小组合作读。

6.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学完这几则谚语,你知道了哪些气象知识?

(早上有云霞说明要下雨,晚霞出现说明第二天是大晴天,可以出远门……)

7.知识拓展。教师拓展两个关于气象的谚语,让学生自由朗读,拓展积累。

(1)棉花云,雨快淋。

(2)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8.自由练习朗读,尝试背诵。

二、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仔细听,初步体会夏夜的美。

2.学生自由读文本,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教师串讲长句、难句。教师领读。学会用分隔号分隔长句。

4.分小组轮流读文本,读完小组讨论:课文中小蚂蚁在水池里遇到了哪些朋友?是怎样回家的?

(小蚂蚁遇到睡莲姑姑、蜻蜓、萤火虫;是蜻蜓和萤火虫送他回家的。)

5.分组讨论,你们所看到的夏夜是什么样子的?自由地说一说。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文本,感受夏夜的趣味。

三、课堂小结

1.齐读有关天气的谚语。

2.回家后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六

朝霞

云在山顶

蚂蚁搬家蛇过道要下雨晚霞

云在山腰晴天

[教学反思]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朗读指导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来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不怕生字词,对于较难的文本,我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词句,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难题,培养他们迎难而上的学习信心,助其领悟文本的内涵,更好地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部编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六单元(课文)

5.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共4个自然段,按起因、经过、结果安排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文中精准规范的语言,如“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挖通大河”“劈开大山”等动宾搭配的词组值得学生咀嚼品味积累;文中“九条”“九座”“十三年”“三次”“十多岁“等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大x疆,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些在蜜糖中长大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不太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教学本课,可以与现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相联系,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大爱之情。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你知道的英雄、伟大人物?(生自由说)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英雄——禹(板书课题),齐读三遍。

3、简介禹,质疑,从题目上,你们可以看出写大禹什么事吗?

[一步步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分别说说哪个自然段写治水前、治水、治水后。

2、出示小黑板,指名填空。

第(

)自然段写洪水危害老百姓;

第(

)自然段写大禹治水经过及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

)自然段写洪水被制服,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这一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脑子里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

4、师范读课文

[加强朗读训练]

5、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教学生字

、出示生字:治、洪、害、姓、理、形、通、被、制、伟

2、指名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可同位互相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加深对字的记忆。]

4、老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

四、作业。

用本课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引读第4自然段。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朋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过渡,提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认识大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了解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教师用简笔画勾画出淹没的农田,冲到房屋的洪水。

(1)在平日里,水都在农田下,发洪水时(边画洪水边说)洪水淹没了农田,意味着什么?(人们没有粮食吃)

(2)继续画:大水把人们的房子也冲毁了,这意味着什么?(人们没有家了,也就无家可归了)

5、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人们只好到处流浪,过着痛苦的生活。

6、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运用板画与介绍,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都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

)的英雄。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

)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两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难?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来读一读。

六、讲故事。

把你最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

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教学反思:

16.朱德的扁担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时,和大家一起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他虽身为革命领袖,却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一起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课文叙述生动详细,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革命战士间的互助互爱,同甘共苦的精神,但这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要放入情境中好好体会。本教学设计很好的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表现出色。

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文。

教学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

2.你认识他吗?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3.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4.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新授课

.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正音。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指读第二段,正音。这段讲了什么?

(3)指读第三段,正音。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齐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2.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3.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扩词。

4.生描红、临写。

四、写话

用本课的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山下是日本鬼子。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危险)

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2.指名说。(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

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只能、只有、一定……)

6.再指读第一句。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

7.指读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在哪里?(山下很远的地方)。

9.交流。指读。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1)茅坪很远。“五六十里”,说明远。指读。

(2)路难走。“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为什么呀?

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指读第三句。从哪里看出来。

2.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

2.交流答案。(两根)

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第一根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了第二根)

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自己读第2-3句话。思考。

5.指读。

6.朱德怎样挑粮的?指读相关句子。

7.挑了多少粮食?(满满的一担粮食)反复指读,读出多。

8.采访: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累不累?你什么心情呀?为什么?

9.大家知道吗?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很多,很繁重)

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生接读。

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为什么呢?

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自读第4句话。

3.交流。回答问题。

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一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连夜)指读。你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刻了朱德记)

6.为什么要刻呢?(不要再丢了)这三个字表示什么?(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8.采访:小战士,你还想藏朱德的扁担吗?为什么?

五、总结

.齐读全文。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呢?

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我们都要尊敬他呢。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毛泽东、邓小平、陈毅、朱德,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他们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提前准备好的有关伟人故事的。)

六、写话。

写一写身边的有关感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27课

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

一道去挑粮

山高路陡

教学反思:

7.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会认17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准备:

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畅所欲言)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认读。

三、指导写字。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四、写话。

用本课的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

1、2自然段。

.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

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

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

四、拓展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每年

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五、写话。

写一写我们过六一或是12.9大合唱时的情景,注意抓住一个点一个细节来写。

板书设计:

7.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共渡泼水节

祝福

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重点难点: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早就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故事、编故事呢?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有没有信心?再大声一点!

3、请你们把书打开81页,这节课我们要看这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老师读图下的两段话,看看有会么要求?(板书:看——想——说)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请你们看,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学生自由看图,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3)孩子们:请把书放好,看大屏幕。你们看懂了?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①、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板书:(吃饭)

(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②孩子在做什么?爸爸开门做什么?(板书:看书)

(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①餐桌前是谁和谁?谁不在?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②谁能来说说?

(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①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

②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3)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4)抽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幻灯出示图片),读题目要求,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几个角色:小明、爸爸、妈妈,剩下的小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成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轮流进行表演。好,现在开始吧!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故事的表演。

四、感悟故事,拓展升华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B、学会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c、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们!。

5、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好看的书《绿影仙踪》,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五、总结: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美好、很可爱,同时,书中也有许多乐趣,让我们畅游书的海洋吧!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

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把爸吧

包—饱抱炮

方—放防房

青—清晴情

马—妈蚂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3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鲁班造锯

、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

1.认识9个生字和8个交通工具类词语,掌握十个多音字,能正确组词。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2.能掌握形声字的特点。积累背诵关于人要有志向的格言警句。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重点:识字学词、掌握多音字、学会使用标点、积累格言警句。 难点: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培养阅读兴趣。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看拼音,认读两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说说每组词语都是哪一类的?(船、车)这些词语统称什么?(交通工具) 3.生自主识字,同桌合作正音。 4.开展多种形式读字词,巩固生字。

二、字词句运用。 (一)认识多音字。 1.生正确认读十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2.引导生逐一说出加点字的读音,师板书并向学生讲解多音字。 3.生和同桌开展比赛读读记记,看谁把多音字掌握得又快又好。 4.课件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指生正确选择,师生评议。 (二)给句子加标点。

1.师引导学生回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 2.学生读句子,试填标点符号。

3.全班交流:生说,师生评议——生自由读句子,体会标点的用法。 4.课件出示其他句子,生试给句子填标点符号,再把句子读给同学听,他生评议。

三、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五组生字,生自由认读。

2.生观察每组字的字形和读音,说说发现了什么。(每一组后面带有偏旁的字的读音与前面的字音相近) 3.集体交流后,师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形声字的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例:“把”右边的“巴”是它的声旁,代表它的读音,左边的提手旁是形旁,代表它的意思——“把”是用手来掌握。

4.生试着找一找形声字,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 2.指生朗读,师生评议。

3.师引导学生弄清这些句子的意思,了解格言警句。 4.生自由朗读,读熟句子并背诵。

二、我爱阅读。

1.生借助拼音读熟短文。

2.小组内互相正音并交流故事内容。 3.指生朗读并介绍故事内容,师生评价。 4.讨论:说说你从鲁班身上学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6.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遇事多动脑思考并勇于探究,我们也会成为小小发明家的!

第五篇: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12.古诗两首

主备人:高卫淑 修改人:

教学要求: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可爱和夏天景色的美好。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和背诵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准备:

古诗句,课件,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朗读《池上》,能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运用多种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并背诵《池上》,学会这首诗中出现的5个汉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夏天到了,古人写了很多描写夏天荷花的诗句。(出示诗句,学生朗读)我们要再来学习两首有关荷塘的诗句。

2.出示课题,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意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横画有长短,第一横最长;横画之间的距离基本均等,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3.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白居易的《池上》。 4.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用“/”画出来朗读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指名读诗。

4.同学交流多种方法练习朗读。

5.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船。

4.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

5.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6.小结: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

(4)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3.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五、指导识字。 1.交流识字:

采、踪、迹: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识字。 2.指导书写

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天真可爱 作者:喜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喜爱朗读古诗,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2.继续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认识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指名背诵《池上》。

2.认读字卡:首、采、踪、迹、浮、萍。 3.导入新课,揭题。

夏天的荷塘是美丽的。南宋诗人杨万里被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4.学生读诗题,教师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杰出诗人,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 (3)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 (6)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或简笔画:泉眼、树荫、小荷、蜻蜓 2.读读诗,再看看图,选择一种事物说说它的样子。 3.朗读理解第一句。

(1)教师叙述画面,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对应的诗句。 ①泉水缓缓地从石缝里流出来。

②小池边的绿树把影子映在水面上,它很喜爱那温柔的阳光。

(2)指导朗读:一切都十分安静,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名朗读第一句,指导评价。 4.朗读理解第二句。 (1)质疑:荷叶圆圆,怎么变成“尖尖角”了?结合图片,帮助理解。(新长出的荷叶是卷着的,还没有展开)

(2)从这卷曲着的荷叶,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时节。

(3)小蜻蜓停在这刚长出水面的小荷身上,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想象说话,指名表演) (4)指导朗读:多温馨的一副画面,你能读好吗?

5.小结: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 (1)“无”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2)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尖”的第一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六、作业。

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树荫、小荷、蜻蜓

热爱大自然

13.荷叶圆圆

主备人:高卫淑 修改人: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荷”等 12个生字,会写“朵”等6个生字。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与写字,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童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在短语、句子、课文等语境的朗读中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通过字理分析、归类拓展等强化形声字的学习。

2.借助文本重复叙事的结构和典型句式,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3.借助字形和结、笔画的对比,把生字“叶、机、朵”书写正确、工整、匀称。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用多种方法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一、看图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教师简笔画画出荷叶,学生说说荷叶的样子。(相机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圆圆的、绿绿的”读出对荷叶的喜爱。 3.拓展训练:像“圆圆的、绿绿的”这样的词语读起来给人以可爱、有趣的感觉,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学生自由发言)

4.不只是我们喜欢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还有好多小伙伴也喜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荷叶圆圆》,去感受美丽的荷叶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然段间注意停顿。 2.检查初读,交流识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读,指名领读。

(2)交流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自由说说,会认哪个字,怎么记住它?

游戏一:字谜猜猜猜。(编字谜巧识字。) 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太阳都出山;(晶)。人来小亭边,停步看竹篮,竹篮竹子编,月亮在旁边。旁边有翅膀,一飞冲云天。(停、篮、膀) 游戏二:看字做动作。(出示生字卡片 “蹲”“摇”“停”等,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3)去掉拼音,还打乱了顺序,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认读。) 3. 荷叶背景上出示词语,认读词语。 水珠 摇晃 躺着 亮晶晶 展开 翅膀 透明 停机坪 歌台 放声 歌唱 一朵朵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美丽的荷叶给我们介绍了她的哪几位好朋友? 2.评价,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3.好朋友们都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呢? 板贴词语: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4.根据板书进行句式练习。 (1)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学生继续说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说的话。

(2)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你能像这样向大家介绍荷叶吗? 学生进行句式说话练习。

5.分句读。老师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读后引导发现:第一句都是好朋友们说的话,第二句诗写好朋友们在干什么。 6.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7.全班齐读。

四、再现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亮 机 台 放 鱼 朵 美 2.今天我们学哪几个字呢?请你猜一猜。 3.学写生字“台”。

(1)字谜:三角加四角,却又缺一角。 (2)指名说说写好看的诀窍。 (3)组织评价。 (4)学生描红、仿写。 4.学写生字“放”。

(1)出示“放牛、放风筝、放学”的图片,猜猜藏在这三幅图里的字。(放) (2)要写好这个字,首先观察“方”的变化。(横折钩的横变短)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5、出示鱼、美的古文字,猜猜是哪两个字。(放大出示:鱼、美) (1)鱼。

①指名说说每一部件代表鱼身体的哪一部分。 ②指名提示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③生描红、仿写。 (2)美。

①明确上下结构,羊、大。

②在古时候,因为“羊”和“吉祥”音很相似,人们常用“羊”来祭祀。他们认为,祭祀的羊越大就越吉祥,所以“羊大为美”,就有了“美”这个字。

③指名书空笔顺,说说四横怎么写漂亮。(横的长短不一,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横与横之间的间距相等)

④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6.学生书写《习字册》,教师巡视、展评。

荷叶圆圆

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文字的美好,能根据课文仿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生字词。

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停机坪 歌台 凉伞 摇篮 (1) 指学生领读,并贴上黑板。

(2) 黑板上词语的排序,有什么问题?要不要换换? (3) 指名重新排序,并说说理由。

3.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还认识了她的好朋友们。今天,荷叶还想邀请我们走进荷塘,你愿意吗?

二、探究学习,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最喜欢荷叶的哪一位好朋友?多读几遍,也可以加上动作表演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 ①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

②出示摇篮图,引导学生说说宝宝躺在摇篮里,妈妈轻轻地摇来摇去,有什么感觉。 ③再出示荷叶水珠图,体会相似的感觉。(荷叶随风摇动,小水珠荡来荡去,就像躺在摇篮里一样,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多舒服!)

④出示词卡:亮晶晶。

板书古文字“日”,这是什么字?古人把天空中会发光的天体都写作“日”。

板书古文字“晶”,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很多闪烁发光的星星)认识这个字吗?(晶) “晶”原本的意思就是“很多闪烁发光的星星”。现在,常用它来形容闪烁发亮的东西。口头填空:亮晶晶的(星星、钻石、眼睛……)

⑤认真的小朋友,眼睛总是亮晶晶的。齐读这一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读到这句你想起一句古诗了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里和课文里都用了“立”,你能学着小蜻蜓的样子立一立吗?(请学生做动作)

③采访“小蜻蜓”:你在天空飞来飞去干什么呀?(捉蚊虫)真辛苦,要是累了怎么办呢?(引导学生体会小蜻蜓停在荷叶上的舒服,快乐)

④指名表演读。 (3)第四自然段。

①小青蛙的歌台是什么样子的?引导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 ②小青蛙唱歌周围有观众吗?(小鱼、露珠、蜻蜓……) ③指导朗读,读出小青蛙的快乐、自豪。 (4)第五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

②老师读,将“笑嘻嘻”省去,引导学生说说加上去的作用,体会小鱼的快乐。 ③老师再读,将“一朵朵”错读为“一朵”,引导学生说说其中的区别,引导体会小鱼很多,游得很欢。

④男女生赛读。

4.多美的荷叶,多快乐的小动物!分角色朗读,读出大家对荷叶的喜爱。

三、指导背诵

1.课文读了好多遍了,会背了吗?你会背哪一自然段就背哪一自然段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2.将课文插图分为四幅出示,引导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3.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

四、句式仿练

想象一下,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呢?可出示提示:

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_。”小蝌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_。”小朋友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亮 机 朵

2.仔细观察,猜猜老师为什么把这3个生字放在一块儿。(引导发现都有“几”部,将3个字中的“几”部变红)

3.这3个字中有相同的部件,都一样吗? 亮:上中下结构,“几”在下方,扁扁的。 机:左右结构。“几”在右边,写得瘦长。

朵:上下结构。“几”比较小,特别注意“几”没有钩。 4.教师写好3个字的其他部分,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补写上“几”。 5.组织评价、纠正。 6.学生描红,仿写。 板书设计:

13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停机坪 立 小青蛙 歌台 蹲 小鱼儿 凉伞 游 荷叶是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14. 要下雨了

主备人:高卫淑 修改人: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能理解“阴沉沉、超市、、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尝试在对话中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在对话中提取信息。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课件。学生了解一些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多种形式认识本课生字,在老师指导下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主识字。 教学准备:

下雨前的一些图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天气图片。

(1)说说图上看到的景象:乌云很多,黑压压一片。

(2)用一个词表示就是——阴沉沉(板贴图片词卡)。学生跟读、齐读。 (3)这阴沉沉的天空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要下雨了) 2.板书课题,齐读。(提示读好轻声“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大声地、自由地读一遍,特别注意预习时圈出来的生字。 2.认读本课生字。

出示生字:腰、坡、沉、伸、潮、湿、呢、空、闷、消、息、搬、响。 (1)带拼音指名读。

(2)学生提示易错字。如:多音字“空”,前鼻音“沉、伸、闷” (3)分享识记办法。 腰、伸、潮、呢、空、消、搬、响:都是形声字,由声旁记忆字音。 腰:《语文园地四》中学过月部与身体器官有关。 潮湿:水分比较多,所以都是三点水。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5)组词:咱们将生字送入课文中,你能说一说带有这个生字的词吗? 3.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田字格出示生字:直、呀、边、呢、吗、吧、加。 (1)开火车认读。

(2)这里面有4个生字是汉字王国李的好兄弟,你能找出来吗?

(3)将“呀、呢、吗、吧”放大,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相同点。(都有口字旁,都是形声字,都是语气词)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1)请小朋友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该请几个人呢? (2)指名9人朗读,组织评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这个有趣的故事如果能拍成一部动画片一定很受欢迎。我们来帮这部动画片配音吧,你们愿意吗?那咱们这节课得好好练一练,先把故事读好。

1.这个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呢?

指名说:小白兔、燕子、小鱼、蚂蚁(师板书或简笔画)

2.出示插图一。

(1)故事里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幅图的内容?(指名读第

二、三自然段)

(2)指导简单概述:小白兔看见_________,觉得_________。燕子告诉他:_________。 (3)师板书小结:燕子低飞(

二、三)。 3.出示插图二。

(1)这幅图对应的又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呢?(指名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2)指导说说这部分内容。

(3)师小结板书:鱼儿透气(四至六) 4.出示插图三。

(1)这幅画面是哪一段内容?谁来读?(第七自然段) (2)指名说说这部分内容。

(3)看看前两幅图的名字想想,我们可以给这幅图起个什么名字呢? 板书:蚂蚁搬家

(七) 5.出示三幅插图。

(1)这三幅图就是这个故事的经过。还有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图上没有画到?(第

一、

八、九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给故事的开头也配上一幅图,你想画些什么?(小兔割草,天阴沉沉的,小兔直起身子,伸伸腰)

(3)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就是故事的结尾了。自己读一读,这最后一幅图,你可以画些什么?(小兔奔跑、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6.故事讲完了。谁能看着图,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可以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小结:下节课,我们还要尝试把这五幅图给读活了,让图画动起来,那就是真正的动画片了!

四、讲评结合,书写生字

过渡:(再次出示“呀、呢、吗、吧”)下面我们要来写一写这有趣的汉字四兄弟。 1.引导观察字形结构。

(1)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将口字部都标红,引导观察它的位置。(口字部偏上,都在左上格,最后一横写在横中线上,位置基本一致)

(3)将右边部件标红,引导观察起笔位置。(右边部件起笔比口字部略高一些)

(4)出示生字卡,教师用竖线将“吧”字左右两部分隔开。指名三人上来,也用竖线将“呀、呢、吗”3个字的左右两部件隔开。(引导发现:无法隔开,“呀、呢、吗”的右边都有一个笔画穿插到了口字部的下面)

2.指四名学生在田字格板贴上书写这4个字,组织全班评价、纠正。 3.学生描红、仿写。 4.再次反馈、纠正。 板书设计:

14 要下雨了 天气 闷 潮湿 燕子 低飞 小鱼 出水 蚂蚁 搬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明确任务 1.字词巩固

(1)出示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指名开火车朗读词语,把小兔送回家。

(2)听写生字:听老师读文中含“呀、呢、吗、吧”的句子,工整地写出句子中的语气词。 同桌互相批改、订正。 2.内容回顾。

(1)上节课,我们从故事里读出了五幅图,还记得这五幅图的名字吗? 指名说,师板书:小兔割草、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大雨倾盆。

(2)这节课,要通过小朋友们的朗读,让这几幅图动起来,变成一部动画片。你们有信心吗?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就叫——《要下雨了》。(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读出画面 1.镜头一:天空阴沉,小兔割草。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这段中的动词 交流:弯着腰、割草、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2)教学生字:直。

①指名做“直起身子”的动作,引导学生说说像什么一样直。 ②出示生字卡“直”,指名读。 ③这段里有它的反义词——弯。 (3)带领学生做动作读第一自然段。

小结:读好动作,画面就能动起来。这时,小兔知道要下雨了吗?(不知道) 2.镜头二:燕子低飞。

过渡: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呢?(出示“燕子低飞”图文) (1)同桌练习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 (2)指名同桌朗读对话。

①“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指导朗读:关注提示语“大声喊”,读书好奇、疑问的语气。 ②小燕子你快告诉小白兔!

指导朗读:语速慢一些才能让小白兔听明白。 (3)师生分角色朗读。

小结:读好对话,不仅能让画面动起来,还能听到声音呢! 3.镜头三:小鱼透气。

过渡:燕子的话,小兔相信了吗?(出示“小鱼透气”图文) (1)自由读一读,画出这部分中的两个问句。 这两个问题,小白兔分别是在问谁呀?指导朗读: ①是要下雨了吗?

小兔是问自己,自言自语,要读得轻一些。引导发现:小兔对“要下雨了”半信半疑。 ②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兔是在问小鱼,读出疑问、好奇。看来小鱼平时都在——水面下,今天有些特别。 (2)小鱼说了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句:小鱼说出了游出水面的原因。

①理解“闷”:看字形猜一猜意思,查字典验证。

指导联系句子的意思选择释义——因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服。 ②感受“闷”:学生用手紧紧捂住鼻子,使空气不流通,体验“闷”的感觉。 ③读好“闷”:指导可以模仿小鱼透气,大口呼吸。 第二句:小鱼让小白兔快回家,读出关心的语气。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男生读小白兔心里想的和说的话,女生读小鱼的话,指名一生读旁白。 小结:原来,要使画面更生动,不仅要读好语言,还要读好心里的想法。

4、画面四:蚂蚁搬家。

过渡:燕子的话让小兔半信半疑,现在听了小鱼的话,小白兔信了吗?(出示“蚂蚁搬家”图文)

(1)指名说一说。引导抓住“连忙”“跑”“把这个消息告诉蚂蚁”,理解小白兔已经相信“要下雨了”。

(2)小白兔看见了蚂蚁,他会怎么说呢?

理解、识记“消息”:你们说的这些话就是关于下雨的——消息。(出示词卡,认读) (3)读蚂蚁的话。

质疑:小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呢?(学生说一说相关的知识) (4)指名扮演小白兔和蚂蚁来对话。 5.画面五:小兔飞奔,大雨倾盆。

过渡:此时,小兔已经对“要下雨了”这个消息深信不疑了。(出示“大雨倾盆”图文)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指导读出小白兔焦急的心情。

(2)“轰隆隆”是模拟打雷的声音,那“哗,哗,哗”呢?(模拟大雨的声音) 指导:这样模拟声音的词叫“拟声词”。“轰隆隆”要连读,表示雷声来得突然;“哗,哗,哗”要延长声音读,表示大雨不断地往下落。

三、角色朗读,读好语气 1.四人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小组展示。 3.朗读指导。

(1)读好语气词,读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语气。

(2)语速由慢变快,表现小白兔心情的变化:从不知道“要下雨了”,到半信半疑,再到完全相信,最后十分焦急的心情。

四、课后拓展,自编故事。

1、指板书小结:下雨前,看到小燕——低飞,是因为——;看到小鱼——游出水面来透气,是因为——;又看到蚂蚁——搬家,是因为——,我们知道——要下雨了。

2.其实,还有很多事物会用特殊的方式来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这个消息。课后去查一查,小组内也来编一个《要下雨了》的故事。

五、知道书写生字。

1.再次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书写生字:直、加、边。

直:哪种笔画特别多?横多的字我们要注意什么?(横之间的距离要均等,长短不一)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边:有学生根据已学的经验,说说走之的写法。(“力”偏右,走之平捺舒展,托住上部)指名学生范写,组织评价、纠正。生描红,仿写。

加:观察比较口字部在右边和在左边时有什么不同。(“口”偏下,约稍低于“力”的横,稍大一些)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3.学生书写《习字册》,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14 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蚂蚁

搬东西

语文园地六

主备人:高卫淑 修改人:

教学要求:

1.认读一组描写夏天的词串,认识“棍、汤、扇、椅、萤、牵、织、斗”8个生字。 2. 通过句子训练,培养学生将句子描述得更加具体生动的能力。 3.进一步巩固常见标点符号的知识和运用。

4.认识食品包装上的一些汉字,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激发其识字兴趣。 5.正确读背四句有关学习的经典名言,大致了解其意思。

6.阅读短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拓宽识字渠道,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2.理解“日积月累”中四句话的意思,体会“夏夜真美”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留心观察关于夏天的景物。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一组有关夏天的词串,认识“棍、、汤、扇、椅、萤、牵、织、斗”8个生字。 2.通过句子训练,使学生将句子描述得更加具体生动。

3、 进一步巩固常见标点符号的知识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自主识字,能在生活中识字。学习常用标点符号的运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勾联旧知,谈话导入

1.本单元学习了三篇课文《古诗两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我们知道夏天里有什么? 引导回顾课文说话:荷叶、荷花、莲蓬、蜻蜓、蝴蝶、青蛙……

2.夏天诗歌快乐的季节。你还喜欢夏天的什么?引导说说夏天特有的事物。 3.激趣:小朋友们,夏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节课,我们就去认识它吧!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主认读四行词语,读准生字。

2.指名生分行朗读词语,在朗读的过程中师适当正音指导:“汤、萤”是后鼻音,“扇、织”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词语。

3.观察

一、

三、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有什么发现?(都是后鼻韵)像这样最后一个字韵母相近的叫“押韵”。师生打节拍读。

4.鼓励学生思考每一行词语都与什么有关,指名生交流,小结:第一行词语是有关夏天的食物;第二行词语是有关夏天常用的物品;第三行词语是与夏天乘凉有关的词语;最后一行描写的是夏天夜晚能看到的星星。

5.你想听星星的故事吗?(教师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和北斗星的传说) 6.巩固识字:

(1)生再次有节奏地朗读四行词串。

(2)随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认读。 (3)单独出示8个生字,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师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借助偏旁理解汉字、与形近字进行比较、熟字加熟字等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词串。

三、学习“字词句运用” (一) 教学第一部分。

1.汉语的句子十分有趣,表示同样的一,可以越说越长个,越说越有趣。瞧,小白兔给我们带来了三句话(师出示课文中的三句话),请小朋友们读一读,并找出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自主朗读,并与同位轻声交流三句话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指名生分句朗读,并交流三句话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师适当小结:第一句话只是说了谁在干什么;第二句话多了一个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山坡上;第三句话又多了一个表示小白兔的动作:弯着腰。

4.师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总结:这样写句子,能够让别人知道小白兔在什么地方做事,而且还能知道小白兔做事的动作,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5.学生自主训练,完成课本第78页的练习。

6.指名生交流自己所写的句子,师予以鼓励和指导。(示例: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泳。小鸭子划动着双脚在池塘里游泳。)

(二) 教学第二部分。

1.我们在说话时会带着不同的感情,如果要写下来就要用上不同的标点符号。小朋友们在读课文和古诗时认识了哪些标点符号?出示学生已经学过的几个标点符号:“,。!?”,指名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这几个标点一般在什么样的句子里出现呢? 逗号:一句话没有说完,需要停顿时。 句号:一句话说完了。 问号:表示疑问时。 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

3.学生自主朗读第78页的四句话,并给句子加上标点。 4.朗读句子,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停顿。 5.拓展练习。

出示句子:夏天的景色真美啊() 你明天来我家玩吗() 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指名生朗读,并说说加上什么标点。

4.生抄写最后一句话,师提醒学生汉字的书写要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夏天,认识了跟夏天有关的汉字和词语,还知道了写句子要讲究具体生动,我们在语文园地里的收获可真多呀!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食品包装上的一些汉字,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激发其识字兴趣。 2.背诵积累气象谚语。

3.和大人一起读故事,用朗读、讲述和表演等多种方式感受夏天的美好,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准备:

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背诵积累气象谚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方法,激趣导入

1.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交流通过哪些方式可以认识汉字。

2.交流,师适当小结:我们可以在语文书中认识汉字,也可以通过看电视来认识汉字,在课外书中、在大街上都可以认识汉字。只要处处留心,在生活中我们就能认识很多的汉字。

3.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认识汉字的方法,它跟小朋友们最喜欢的食物有关。

二、学习“展示台”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常见的爱吃食品的包装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食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式猜出来的。

2.媒体出示含有“巧克力、牛奶、饼干、矿泉水、面包”字样的包装袋图片 3.出示自己带来的食品包装袋,与同位交流包装袋上的汉字,并相互认读。 4.指名学生生展示交流,师适当板书,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5.小结:生活处处能识字,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不但能在食品包装袋上认识 汉字,还能在其它很多地方认识汉字呢!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要下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一些小动物与平常不一样的表现,是在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除了故事里的现象,你还知道有哪些现象是在向人们预报天气变化吗?(学生交流)

2.人们经验长期的生活观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流传下来。(出示谚语) 3.朗读谚语。

(1)学生自由朗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3)齐读。 4.理解谚语。

(1)小组内讨论谚语包含的意思。 (2)指名小组代表交流,其他小组补充。 5.背诵谚语。 (1)齐读。

(2)师读上句,生背诵下句。 (3)全班齐背。

6.小结:我们已经明白了谚语字面的意思,但为什么下雨前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当然是有原因的。我们回家把谚语背给大人们听,向他们请教一下其中的原因,如果他们也不明白,那就试着想办法去找找答案,做一回“小小气象家”。

四、和大人一起读。

1.昨天,小朋友们回家和大人一起读了《夏夜多美》这个故事,你是和谁一起读的?怎么读的?(组织交流)

2.在美丽的夏夜,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再请大家自己读读故事,一会儿来给大家说说。

3.聊聊故事内容。

(1)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忽然传来呜呜的哭声,原来——(小蚂蚁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这时,小蚂蚁的心情怎样?(板书:着急、害怕)

(2)是谁救了他?把他送回家的?(睡莲姑娘、蜻蜓、萤火虫)小伙伴们这么热心,小蚂蚁还害怕吗?(板书:感激)

(3)小蚂蚁终于安全回到了家,大家都很——(板书:开心) 4.能不能读出小蚂蚁不同的心情呢?那就要读好他们的对话。 (1)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3)教师读旁白,指名四人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5.故事里有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能不能把这个动人的故事演出来呢? (1)小组合作练习表演。

(2)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评价。

6.小朋友们,现在你能说说,夏夜美在哪儿吗?

星星也高兴地眨眼,因为他看见了小伙伴热心助人的美好心灵。多美的夏夜呀!

上一篇:部编版三年级期末测试下一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