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方案设计

2022-07-26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学方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优秀教学方案设计

画风教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画风优质课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风的声音,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声)

风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那可以画出来吗?今天咱们就一起继续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画风,全班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认读新词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位可爱的小朋友,瞧,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三位小朋友插图,并标上姓名,谁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2)指名三位学生和他们打招呼

(赵小艺、陈丹、宋涛,你们好,我叫,我想和你们做朋友好吗。

(3)同学们,你们真懂礼貌,这三位同学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呢!谁愿意带同学们读一读?(指名两名学生教读词语)

请你带同学们读一读吧!(全班齐读词语)

(4)谁能从中任选两个词语,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呢?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画得也很仔细,哪位同学来读读你画的句子呢?

(3)指名说,你找到了谁画风的句子?你能读一读吗?(学生读出赵小艺画风的两处句子)

哪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赵小艺画出了风呢?(飘、转)课件标示出这两个字 接下来我们来比较两个句子:

生:第一个比第二个多了一个呼呼的?

师:能把呼呼的这个词语去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指名说)

师:是的,去掉呼呼的就不能体会到风的大小了,那你们体会到这个风怎么样?

生:很大

(课件出示赵小艺画风的两处,指名两位学生读,并正音,)

板书:旗子 飘

风车 转

我们通过旗子飘,风车转看出来赵小艺画出了风,同学们,你们能用 (风来了,风把 了。

这里的句式说话吗?)(课件出示,并指名说) 你真厉害,这么快就做好了一首诗,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名一位学生读,全班读)

同学们,咱们继续来交流吧,看看另外两位小朋友,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抓住重点词语:斜斜的(并演示什么才是斜斜的)

继续出示上述句式练习:

同学们,还有一位小朋友陈丹是如何画风的呀?

那么风到底藏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句式)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同学们你们也会说吗?(课件出示)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同学们,文中的三位小朋友,你最喜欢谁呀?现在四个人一组先讨论讨论,等会请个代表来发言,开始吧!)

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指名三到四位同学说)

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爱观察,爱动脑

4、分角色朗读

朗读前教师提示:宋涛的表情,想了想

赵小艺的表情,眨眨眼睛,想了想,笑

等一下在你们的表演中让我们看到这些表情好吗?

5、画风

(1)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画风呢?

(2)指名说

(3)在轻音乐中自由作画

三、小结

篇二:画风教学设计公开课 《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

1、 猜谜语

看不见,

花儿见它点头,

云儿见它忙让路,

同学猜猜这是什么?

学生:风!

(2)谁能给“风”组个词? (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

师:谁能把这些词语读出来?

指名读(1——2人)

ppt出示古诗:《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引出课题

师: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通过词语读出来,可以通过诗歌写出来,能不能画出来呢? 生:能(不能)

同学们在春节晚会上喜欢看什么表演?老师很喜欢看魔术。

师,他就是——春风!他轻轻一吹,小草就换上绿衣裳。再轻轻一吹,桃花露出了粉嫩的脸颊。又轻轻一吹,柳树梳起了长辫子。他吹呀吹,将大地都吹醒了。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我真想把春天留住啊!可是我却没有办法,同学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如何留住风吗?学生说。有三位小朋友也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画风”,(板书:画风)看到这两个字疑问吗?学生说。

4、板书:画风,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

5、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①谁画风?

②怎么画风?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浏览读书要求:(ppt出示)

2、识字

读完了之后,我想问问都有谁画风?

师:认识了新朋友,同学们很高兴。

出示两个多音字:杆、转

同学还会读吗?老师领读

3、小组合作,寻找记字方法

小组长们,赶紧组织你的组员,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找到了吗?我们来说一说他们分别是怎样画风的?谁来说一说? ppt出示“宋涛画风”谁来说一说?

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指名读、范读)

(ppt出示两幅图)这两幅图,你觉得哪一幅是宋涛画的?为什么?(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

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宋涛是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

这就是宋涛画的风,他的风藏在画的哪里呀?(板书:雨丝斜)你们能给画作一句诗吗?别急,咱们就用这个句式作句诗。谁行?指名几个学生。出示句式:“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陈丹是如何画风的? ppt出示:陈丹画风 ppt出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他的风藏在哪里了?

生:弯弯的小树 板书:小树弯

你能用朗读的方法让我们感觉到风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 篇三:《画风》优质课教案

大荆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15、画 风

教师:周红波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提问:那你们会画风吗?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引导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过渡:风看不见,摸不着,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风

的?(板书:赵小艺陈丹 宋涛)

2、自由朗读,勾画相关的语句

3、 汇报:

⑴ 赵小艺:

体会:因为有风时,风吹动旗子,旗子才会飘起来。

板书:旗子飘

⑵ 陈丹:

板书:小树弯

⑶ 宋涛:

板书:雨丝斜

⑷ 赵小艺:

句子:?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板书:风车转

4、交流、讨论:

⑴ 个别读(分段朗读) 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小组朗读)

6、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阿,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身是怎样画风的。 听明白了吗?

7、让学生自己汇报。

四、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俺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

五、作业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三个小朋友善于动脑的句子。

第二篇:优秀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读书汇报:

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句子的答案后,再一次品读这句话。

三、组织学生仔细读一读描写这三次表演的段落,尤其要将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况和观众的 反应的句子划出来。 【PPT表格出示】

教学步骤:先组织研读每一次表演的经过,然后再整体地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完每一次表演的部分,以及全部段落读完后,要引导学生回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从一次次的分析中,读出不同的味儿。

四、引导学生讨论:少年连续两次失误,他内心已经没有多少信心,非常灰心了,这个时侯,是谁给了他鼓励和信心呢? 1.学生指读第四段有关白发老人的段落。

2.这位白发老人究竟低声说了句什么话,使之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少年“镇静下来”?情景思考:

【PPT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五、追问: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什么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组织学生讨论:点出主旨,这个环节可以众说纷纭了。

六、引导探究,这次表演对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将首位两段连起来读一读。 【PPT出示首位两段。重点放在“激动”、“碎裂声”】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突破中心,少年的成功只是个案,作者等人得到启迪才是一个普遍化的道理。】

七、拓展:少年的表演能否真正算得上成功?(讨论,辩论)

八、结课:以林肯的故事和顶碗少年的启示结尾。

【PPT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最初有两条思路,一是上述的思路,二是在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然后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按理说,第二个思路会比较精彩,容易产生高潮。但是本班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时侯,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我担心这一预想的矛盾如果激化不起来,就容易出现问题。故而从“稳妥”的角度考虑,选择了第一个思路,仅把第二个思路的矛盾讨论作为补充拓展。 从上课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 第一,从林肯的故事切入,抓住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态度。

第二,从复习词语入手,抓住“惊心动魄”以及相应的“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话进入

课文,应该说抓住了主要问题披文入义,基本达到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而且思路比较清晰的目的。

第三,设身处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不只一次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观众和老人,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从以上三点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高效”的目的。 欠缺的是:

第一,中间对少年三次表演的有关句子的品读落实不够,对学生预想不够,有些匆促。

第二,重点和难点突破不够。

第三篇: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行“四环三步”教学模式,促进全校教师规范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同时熟悉教学业务,争创教学典范,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学校决定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教案编写规范要求

1.教案内容。包括:课题、课型、课时安排、日期、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情景设置,目标解读,导学达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提升,归纳测评。)小结,课后反思(体会、得失分析、改进)。

2.教案保持完好整洁、无破损、缺页等,书写整齐、图表规范、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3.教学环节齐全,能体现教学全过程和师生活动,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教学方法切合学生实际。

5.教案中既能体现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化。

6.能恰当合理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二、参评人员:学校全体教师

三、评价(考核)标准:教案编写认真规范,每个教案达到教案编写要求,有特色,教案完整,在本组教师中有示范作用。 具体要求如下:

1.教案保存完好整洁,书写美观,字迹工整,无破损、缺页、卷角、污染等。(15分)

2.教案格式规范,各环节齐全,能体现教学全过程和师生活动,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0分)

3.教案要新颖,特别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15分)

4.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教学方法切合学生实际。(20分)

5.教案中既能体现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化。(15分)

6.教案能体现能力培养,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15分)

四、评选办法

1.2014年

,全体教师将一本完整教案上交教务处。 2.由全体老师对老师的教学设计逐一查看做出客观的评价,评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

五、奖励办法:学校向优秀教师颁发奖励和荣誉证书。

第四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第五篇:《山中访友》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想】《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当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定位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没读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请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汉荣先生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可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并思考: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1、谁能说说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等。

2、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交流探讨

1、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2、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3、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学生自由谈)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结束语: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五、布置作业

把在体会课文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时的美妙想象写下来,课下交流。

上一篇:英雄事迹简介图文下一篇:一学三讲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